乙醇量测定法(含乙醇相对密度表)
乙醇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标识
中文名:乙醇
英文名:ethyl alcohol
分子式:C2H6O
分子量:46.07
CAS号:64-17-5
危规号:32061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114.1
沸点(℃):78.3
相对密度(水=1):0.79
临界温度(℃):243.1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363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贮运
包装标志:7 UN编号:1170包装分类:Ⅱ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小开口铝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外木板箱。
储运条件:储存在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运输按规定线路行驶。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镜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乙醇量测定法(含乙醇相对密度表)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乙醇量测定法附录Ⅸ M. 乙醇量测定法一、气相色谱法本法系用气相色谱法[附录Ⅵ E3.项下,照高效液相色谱法3.(1)测定各种制剂中在20℃时乙醇(C2H5OH)的含量(%)(ml/ml)。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直径为0.25~0.18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为载体,柱温为120~150℃;另精密量取无水乙醇4ml、5ml、6ml,分别精密加入正丙醇(作为内标物质)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 E)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正丙醇峰计算的理论板数应大于700;(2)乙醇和正丙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3)上述3份溶液各注样5次,所得15个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无水乙醇和正丙醇各5ml,加水稀释成100 ml,混匀,即得。
供试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供试品适量(相当于乙醇约 5ml)和正丙醇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即得。
上述两溶液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
测定法取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连续注样3次,并计算出校正因子和供试品的乙醇含量,取3次计算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附注】 (1) 在不含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与内标物质峰相应的位置处不得出现杂质峰。
(2)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连续3次注样所得各次校正因子和乙醇含量与其相应的平均值的相对偏差,均不得大于1.5%,否则应重新测定。
(3) 选用其他载体时,系统适用性试验必须符合本法规定。
二、蒸馏法本法系用蒸馏后测定相对密度的方法测定各种制剂中在20℃时乙醇(C2H5OH)的含量(%)(ml/ml)。
按照制剂的性质不同,分为下列三法。
第一法本法系供测定多数流浸膏、酊剂及甘油制剂中的乙醇含量。
根据制剂中含乙醇量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含乙醇量低于30%者取供试品,调节温度至20℃,精密量取25ml,置150~200ml蒸馏瓶中,加水约25ml,加玻璃珠数粒或沸石等物质,连接冷凝管,直火加热,缓缓蒸馏,速度以馏出液一滴接一滴为准。
酒精计的使用

2.附表1 乙醇—水溶液常压下平衡数据液相组成乙醇摩尔分率%气相组成乙醇摩尔分率%沸点℃液相组成乙醇摩尔分率%气相组成乙醇摩尔分率%沸点℃0 0 100 11.0 45.4 86.00.2 2.5 99.3 11.5 46.1 85.70.4 4.2 98.8 12.1 46.9 85.40.8 8.8 97.7 12.6 47.5 85.21.2 12.8 96.7 13.2 48.1 85.01.6 16.3 95.8 13.8 48.7 84.82.0 18.7 95.0 14.4 49.3 84.72.4 21.4 94.2 15.0 49.8 84.52.9 24.0 93.4 20.0 53.1 83.33.3 26.2 92.6 25.0 55.5 82.43.7 28.1 91.9 30.6 57.7 81.64.2 29.9 91.3 35.1 59.6 81.24.6 31.6 90.8 40.0 61.4 80.85.1 33.1 90.5 45.4 63.4 80.45.5 34.5 89.7 50.2 65.4 80.06.0 35.8 89.2 54.0 66.9 79.86.5 37.0 89.0 59.6 69.6 79.66.9 38.1 88.3 64.1 71.9 79.37.4 39.2 87.9 70.6 75.8 78.87.9 40.2 87.7 76.0 79.3 78.68.4 41.3 87.4 79.8 81.8 78.48.9 42.1 87.0 86.0 86.4 78.29.4 42.9 86.7 89.4 89.4 78.159.9 43.8 86.4 95.0 94.2 78.310.5 44.6 86.2 100 100 78.3酒精计是用来测量白酒或者酒精溶液里面酒精含量的。
测量方法如下:在标准温度下(一般是20度)将酒精计垂直放入酒中,待稳定以后,上面和液面平齐的读数就是酒精含量。
乙醇的物理性质知识点内容

乙醇的物理性质知识点内容乙醇分子是由是由C、H、O 三种原子构成(乙基和羟基两部分组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知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液体密度是0.789g/cm?,乙醇气体密度为1.59kg/m?,相对密度(d15.56)0.816,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为46.07g/mol。
沸点是78.2℃,14℃闭口闪点,熔点是-114.3℃。
纯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香味,易挥发。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
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性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
[2]20℃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11。
溶解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甲醇、丙酮、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潮解性由于存在氢键,乙醇具有较强的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
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和溴化钠等;但氯化钠和氯化钾微溶于乙醇。
此外,其非极性的烃基使得乙醇也可溶解一些非极性的物质,例如大多数香精油和很多增味剂、增色剂和医药试剂。
二.乙醇用途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
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在国防化工、医疗卫生、食品工业、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三.乙醇主要种类1、按生产使用的原料可分为淀粉质原料发酵酒精、糖蜜原料发酵酒精、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酒精。
淀粉质原料发酵酒精(一般有薯类、谷类和野生植物等含淀粉质的原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再进一步由酵母发酵生成酒精);糖蜜原料发酵酒精(直接利用糖蜜中的糖分,经过稀释杀菌并添加部分营养盐,借酵母的作用发酵生成酒精);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酒精(利用造纸废液中含有的六碳糖,在酵母作用下发酵成酒精,主要产品为工业用酒精。
USP-611乙醇量测定法

<611>乙醇量测定法第一法蒸馏法第一法系用蒸馏法测定流浸膏剂和酊剂制剂中乙醇的含量。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本法用于测定大多数流浸膏剂和酊剂制剂中乙醇的含量。
蒸馏瓶大小一般为蒸馏溶液的2-4倍体积,蒸馏速度至馏出液澄清为止。
馏出液如显浑浊,可加滑石粉或碳酸钙振摇,滤过,使溶液澄清,再调节温度测定相对密度。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因挥发而引起的乙醇损耗。
蒸馏时,如发生泡沫,可在供试品中酌加硫酸,磷酸或鞣酸,使成强酸性,或加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加少量石蜡或硅油后再蒸馏。
可加入多孔不溶性物质,如碳化硅或玻璃珠等,防止暴沸。
根据制剂中含乙醇量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含乙醇量低于30%者――取供试品,精密量取25ml,置100~200ml蒸馏瓶中,加入同温度下等体积的水,缓缓蒸馏。
馏出液导入25ml量瓶中,待馏出液约达23ml时,停止蒸馏。
将馏出液温度调节至25℃,加25℃的水至刻度,摇匀,在25℃时按相对密度<841>项下的方法测定相对密度。
在附录乙醇相对密度表内查出乙醇的含量(%)(ml/ml),即为供试品中的乙醇含量(%)(ml/ml)。
含乙醇量高于30%者――取供试品,精密量取25ml,置150~300ml蒸馏瓶中,加入同温度下50ml的水,缓缓蒸馏。
馏出液导入50ml量瓶中,待馏出液约达48ml时,停止蒸馏。
将馏出液温度调节至25℃,加25℃的水至刻度,摇匀,在25℃时照上法测定相对密度。
将查得所含乙醇的含量(%)(ml/ml)与2相乘,即得。
特殊处理:挥发性酸和游离氨:如供试品中含有游离氨,可酌加稀硫酸,使成微酸性;如含有挥发性酸,可酌加氢氧化钠试液,使成微碱性。
甘油:如供试品含有甘油,可加入一定量的水,使蒸馏后,蒸馏瓶中溶液所含水分不得低于50%。
碘:如供试品中含有游离碘,可加入足够量的锌粉处理,或加入适量的硫代硫酸钠(1→10)作为脱色剂处理,滴加氢氧化钠试液作为指示剂,再依法蒸馏。
乙醇质量标准

1. 目的 建立乙醇的质量标准,以保证乙醇的质量。
2. 范围乙醇3. 责任者供应部、质量保证部、提取车间4. 内容4.1 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部药品标准》2000年二部4.2 物料编号:TB- 0034.3 质量标准4.3.1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微有特臭,味灼烈;挥发,燃烧时显淡蓝色火焰;热至约78℃即沸腾。
本品与水、甘油,氯仿或已醚能任意混溶。
4.3.2 相对密度 本品的相对密度(密度测定法SOP )不大于0.8129,相当于含C 2H 6O 不少于95.0%(ml/ml ).4.4 鉴别 取本品1m1, 加水5m1与氢氧化钠试液1ml 后,缓缓滴加试液2ml ,即发生碘仿的臭气,并生成黄色沉淀。
4.5 检查 酸度 取本品10ml ,加水25ml 及酚酞指示液2滴,摇匀,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至显淡红色,现加本品25ml ,摇匀,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 )题目乙醇的质量标准 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 文件编码 文件类别 制定人制定日期 生效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分发部门质量保证部、生产部、供应部0.50ml,应显淡红色。
(1)水不溶性物质取本品,与同体积的水混合后,溶液应澄清;在水中放置30分钟,溶液仍应澄清。
(2)杂醇油取本品10ml, 加水5ml与甘油1ml,摇匀后,分次滴加在无臭的滤纸上,使已醇自然挥散,始终不得发在异臭。
(3)易氧化物取50 ml具塞量筒,依次用盐酸、水与洗净后,加入本品20ml,放冷至15o C,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密塞摇匀后,在15℃静置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4)丙酮和异丙醇取本品1。
0ml,加水1.0ml、磷酸氢二钠的饱和液1.0ml与高锰酸的饱和溶液3.0ml,混匀后,置45-50℃水浴中,待高锰酸褪色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3.0ml, 摇匀,用垂熔玻璃漏斗滤过,滤液中加新制的1%糠醛溶液10ml,放置10分钟后,取出1.0ml,加盐酸3.0ml,在3分钟内观察;如显粉红色,与对照液(取磷酸氢二钠的钨和溶液1.0ml、10%氢氧化钠溶3.0ml与0.001%丙酮溶液0.8ml,加1%糠醛溶液1.0ml,用水稀释成10ml,放置10分钟后,取出1.0ml,加盐酸3.0ml)比较,不得更深(0.0008%)。
乙醇、滑石粉、甘油 国食药监保化[2011]500号 附件
![乙醇、滑石粉、甘油 国食药监保化[2011]500号 附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92ca582b160b4e767fcfe6.png)
附件1:化妆品用乙醇原料要求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乙醇原料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乙醇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1.1 名称乙醇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ALCOHOLID:65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乙醇1.1.3 化学名称乙醇(Ethanol)1.1.4 《中国药典》中名称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名称:乙醇1.1.5 常见别名酒精1.2 登记号1.2.1 CAS登记号64-17-51.2.2 EINECS登记号200-578-61.3 分子式、结构式及分子量分子式:C2H6O结构式:CH3CH2OH分子量:46.071.4 性状及理化常数无色澄清液体,具有特征性气味,味灼烈;易挥发,易燃烧,燃烧时显淡蓝色火焰。
与水、甘油、三氯甲烷或乙醚能任意混溶。
乙醇(95%)沸点:78.2℃,乙醇(95%)凝固点:-114.1℃,乙醇(95%)相对密度:0.8129(20℃)。
2. 技术要求2.1 原料使用目的乙醇在化妆品产品中可作为溶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收敛剂等使用。
2.2 原料适用范围乙醇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3 限量要求2.3.1 乙醇含量要求乙醇(φ/%)≥95.0(20℃)。
2.3.2 乙醇中相关组分限量要求乙醇中甲醇体积分数(φ/%)≤0.2。
3. 检验方法3.1 乙醇鉴别试验方法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乙醇的鉴别试验方法(见附1)。
3.2 乙醇含量测定方法乙醇样品含量(φ/%)≥95.0,则相对密度应≤0.8129(20℃)。
乙醇样品相对密度检验方法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相关内容(见附2)。
3.3 乙醇中甲醇体积分数的测定方法3.3.1 色谱条件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起始温度40℃,维持12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240℃,维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80℃;载气为氮气。
通则0711乙醇量测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0711 乙醇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本法系采用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 测定各种含乙醇制剂中在20℃时乙醇(C2H5OH )的含量(%) (ml /ml ) 。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第一法(毛细管柱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采用(6% )氰丙基苯基- (94%)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起始温度为40℃,维持2分钟,以每分钟3℃的速率升温至65℃,再以每分钟25℃的速率升温至200℃,维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FID )温度220℃;采用顶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1;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5℃,平衡时间为20分钟。
理论板数按乙醇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乙醇峰与正丙醇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 .0。
校正因子测定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无水乙醇5ml,平行两份;置100ml量瓶中,精密加入恒温至20的正丙醇(内标物质)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lml ,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作为对照品溶液。
精密量取3ml,置10ml顶空进样瓶中,密封,顶空进样,每份对照品溶液进样3次,测定峰面积,计算平均校正因子,所得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
测定法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供试品适量(相当于乙醇约5 ml ) ,置100ml量瓶中,精密加入恒温至20 ℃的正丙醇5 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lml ,置100ml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作为供试品溶液。
精密量取3 ml ,置10ml顶空进样瓶中,密封,顶空进样,测定峰面积,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附注】毛细管柱建议选择大口径、厚液膜色谱柱,规格为30m×0.53mm×3.00um。
第二法(填充柱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直径为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为载体,柱温为120~1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
乙醇量测定法
附录ⅨM. 乙醇量测定法
一、气相色谱法
本法系用气相色谱法[附录ⅥE3.项下,照高效液相色谱法3.
(1)测定各种制剂中
在20℃时乙醇(C2H5OH)的含量(%)(ml/ml)。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直径为0.25~0.18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
分子多孔小球作为载体,柱温为120~150℃;另精密量取无水乙醇4ml、
5ml、6ml,分别
精密加入正丙醇(作为内标物质)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
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E)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用正丙醇峰计算的理论板数应大于700;
(2)乙醇和正丙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
(3)上述3份溶液各注样5次,所得15个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无水乙醇和正丙醇各5ml,加水稀释成100
ml,混匀,即得。
供试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供试品适量(相当于乙醇约5ml)和正丙
醇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即得。
上述两溶液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
测定法取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连续注样3次,并计算出校正因子和供
试品的乙醇含量,取3次计算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附注】
(1)在不含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与内标物质峰相应的位
置处不得出现杂质xx。
(2)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连续3次注样所得各次校正因子和乙醇含量与其相应的
平均值的相对偏差,均不得大于1.5%,否则应重新测定。
(3)选用其他载体时,系统适用性试验必须符合本法规定。
二、蒸馏法
本法系用蒸馏后测定相对密度的方法测定各种制剂中在20℃时乙醇
(C2H5OH)的含量
(%)(ml/ml)。
按照制剂的性质不同,分为下列三法。
第一法本法系供测定多数流浸膏、酊剂及甘油制剂中的乙醇含量。
根据制剂中含
乙醇量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含乙醇量低于30%者
加水约25ml,
加玻璃珠数粒或沸石等物质,连接冷凝管,直火加热,缓缓蒸馏,速度以馏出液一滴接一
滴为准。
馏出液导入25ml量瓶中,俟馏出液约达23ml时,停止蒸馏。
将馏出液温度调节至
20℃,加20℃的水至刻度,摇匀,在20℃时按相对密度测定(附录Ⅶ
A)项下的方法测定
相对密度。
在乙醇相对密度表内查出乙醇的含量(%)(ml/ml),即为供试品中的乙醇含量
(%)(ml/ml)。
2.含乙醇量高于30%者
取供试品,调节温度至20℃,精密量取25ml,置150~200ml蒸馏瓶中,加水约50ml,加玻璃珠数粒,如上法蒸馏。
馏出液导入50ml量瓶中,俟馏出液约达48ml时,停止蒸馏。
调节馏出液温度至20℃,加20℃的水至刻度,摇匀,在20℃时照上法测定相对密度。
将查得所含乙醇的含量(%)(ml/ml)与2相乘,即得。
第二法本法系供测定含有挥发性物质如挥发油、氯仿、乙醚、樟脑等的酊剂、醑剂等制剂中的乙醇量。
根据制剂中含乙醇量的不同,也可分为两种情况。
1.含乙醇量低于30%者
取供试品,调节温度至20℃,精密量取25ml,置150ml分液漏斗中,加等量的水,并加入氯化钠使之饱和,再加石油醚,振摇1~3次,每次约25ml,使妨碍测定的挥发性物质溶入石油醚层中,俟两液分离,分取下层水液,置150~200ml蒸馏瓶中,石油醚层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洗涤3次,每次用10ml,洗液并入蒸馏瓶中,照上述第一法(法1)蒸馏并测定。
2.含乙醇量高于30%者
约50ml,如上法加入氯化钠使之饱和,并用石油醚提取1~3次,分取下层水液,照上述第一法(法2)蒸馏并测定。
供试品中加石油醚振摇后,如发生乳化现象时,或经石油醚处理后,馏出液仍很浑浊时,可另取供试品,加水稀释,照第一法蒸馏,再将得到的馏出液照本法处理、蒸馏并测定。
供试品如为水棉胶剂,可用水代替饱和氯化钠溶液。
第三法本法系供测定含有游离氨或挥发性酸的制剂中的乙醇量。
供试品中含有游离氨,可酌加稀硫酸,使成微酸性;如含有挥发性酸,可酌加氢氧化钠试液,使成微碱性。
再按第一法蒸馏、测定。
如同时含有挥发油,除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外,并照第二法处理。
供试品中如含有肥皂,可加过量硫酸,使肥皂分解,再依法测定。
【附注】
1.任何一法的馏出液如显浑浊,可加滑石粉或碳酸钙振摇,滤过,使溶液澄清,再测定相对密度。
2.蒸馏时,如发生泡沫,可在供试品中酌加硫酸或磷酸,使成强酸性,或加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加少量石蜡后再蒸馏。
乙醇相对密度表
─────┬────┬──────┬────┬──────┬────┬──────┬────相对密度│ 浓度│相对密度│浓度│相对密度│ 浓度│相对密度│浓度
(20℃/20℃)│%(ml/ml)│(20℃/20℃) │%(ml/ml)│(20℃/20℃)
│%(ml/ml)│(20℃/20℃)
│%(ml/ml─────┼────┼──────┼────┼──────┼────┼──────┼────
0.9992 │ 0.5 │ 0.9922 │ 5.5 │ 0.9865 │ 10.0 │
0.9807 │ 15.0
85 │ 1.0│ 15 │ 6.0 │ 59 │ 10.5 │ 02 │ 15.578 │ 1.5 │ 08 │ 6.5 │ 53 │ 11.0 │
│70 │ 2.0 │ 02 │ 7.0 │ 47 │ 11.5 │ 0.9796 │ 16.068 │ 2.5 ││ │ 41 │ 12.0 │ 90 │ 16.556 │ 3.0 │ 0.9896 │ 7.5 │ 35 │ 12.5 │
85 │ 17.049 │ 3.5 │ 89 │ 8.0 │ 30 │ 13.0 │ 80 │ 17.542 │ 4.0 │ 83│ 8.5 │ 24 │ 13.5 │
74 │ 18.035 │ 4.5 │ 77 │ 9.0 │ 18 │ 14.0 │ 69 │ 18.528 │ 5.0 │ 71 │ 9.5 │ 13 │ 14.5 │ 64 │ 19.0
0.9758 │ 19.5 │ 0.9670 │27.5 │ 0.9566 │ 35.5 │
0.9439 │ 43.553 │ 20.0 │ 64 │ 28.0 │ 58 │ 36.0 │ 30 │ 44.048 │ 20.5 │ 58 │ 28.5 │ 51 │
36.5 │ 21 │ 44.543 │ 21.0 │ 52│ 29.0 │ 44 │
37.0 │ 12 │ 45.037 │ 21.5 │ 46 │ 29.5 │ 36 │ 37.5 │ 03 │ 45.532 │ 22.0 │ 40 │ 30.0 │
29 │ 38.0 │ │26│ 22.5 │ 33 │ 30.5│ 21 │ 38.5 │ 0.9394 │ 46.021 │ 23.0 │ 27 │ 31.0 │
13 │ 39.0 │ 85 │ 46.515 │ 23.5 │ 21 │ 31.5 │ 05 │ 39.5 │ 76 │ 47.010 │ 24.0 │ 14 │ 32.0 ││ │ 66 │ 47.504 │ 24.5 │ 08 │ 32.5 │ 0.9497 │ 40.0 │ 57 │ 48.0
│ │ 01 │ 33.0 │ 89 │ 40.5 │ 47
│ 48.5
0.9698 │ 25.0 │ │ │ 81 │ 41.0 │
38 │ 49.0
0.9693 │ 25.5 │ 0.9594 │ 33.5 │ 73 │ 41.5 │
28 │ 49.5
87 │ 26.0 │ 87 │ 34.0 │ 65 │ 42.0 │
18 │ 50.081 │ 26.5 │ 80 │ 34.5 │56 │ 42.5 │
│75 │ 27.0│ 73 │ 35.0 │ 47 │ 4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