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燃料乙醇—乙醇、甲醇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测定甲醇、乙醇含量

实验报告单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四气相色谱测定甲醇、乙醇含量学号:姓名:专业:实验日期: 2014.04.17 实验教师:评分等级:【实验目的】学习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并熟悉色谱仪器的操作掌握色谱法保留时间定性和内标法定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氢火焰检测器的基本原理【实验原理】是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部分(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控制和测量(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汽化室(将液体样品瞬间汽化为蒸气)(3)色谱柱和柱温:包括恒温控制装置(将多组分样品分离为单个)(4)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控温装置(5)记录系统:包括放大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工作站【仪器试剂】仪器:气相色谱仪(恒信仪器)全套试剂:甲醇、乙醇混合溶液【实验内容】1.打开稳定电源。
调节供气装置氢、氮气、空气发生装置;2.调节分流阀使分流流量为实验所需的流量0.1MPa;3.打开空气、氮气开关阀,调节空气、氮气流量为适当值0.4MPa;4.设置柱箱、检测器、注样、辅助为95℃,200℃,200℃,150℃进行实验操作; 5点火。
调节空气阀至示数为0.01,点火以后恢复至0.05:6.打开色谱工作站,设定相关参数;7.仪器稳定后即可进样分析,取样后快速注入;8.峰记录与处理,微机化后自动获得积分面积、高、保留时间等数据;9.实验结束后关闭氢、氮、空气发生器,待柱温降到室温后关闭色谱仪。
【数据记录与处理】02468102468Y /m VX/min谱图文件: C:\N2010\OrgData111314231xq\某样品\某样品_峰序 组分名 保留时间[min] 峰高[uV] 峰面积[uV*s] 峰面积% 含量[%] 峰类型 1 2.346 3073 16645 39.51937 39.51937 BV2 2.508 5441 25473 60.48063 60.48063 VB--- 总计 ------- 8514 42118 100.00000 100.00000 ---甲醇、乙醇含量分别为39.52%、60.48%。
探索变性燃料乙醇的检测及优化

探索变性燃料乙醇的检测及优化作者:杨凯霖来源:《当代旅游》2018年第08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能源已渐渐枯竭,比如石油资源总有用完的一天。
如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导致石油资源的使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为解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新型能源的诞生成为了解决矛盾的关键。
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渐渐的发展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一种趋势。
随着乙醇应用的多样化,与之相对应的检测方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变性乙醇;检测;优化引言:乙醇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很大部分有效的替代了传统的石油能源。
无论是站在保护环境的角度还是站在节约资源的角度,或者是站在推动粮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促进乙醇资源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乙醇的检测方法会大大的影响到乙醇的质量,因此优化乙醇的检测方法一直以来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但是在当前的乙醇检测方法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分析了现有的乙醇检测方法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才能进一步对其进行优化,本文接下来就乙醇检测方法的优化进行说明。
一、当前变性乙醇的检测方法(一)变性燃料乙醇的用途目前变性燃料乙醇主要被用作汽车燃料,另外也逐渐被应用为其他类型的燃料,比如重型机械。
在汽车燃料应用中,将变性燃料乙醇加入到未添加含氧化合物的液体烃类中就成为了乙醇汽油。
国家相关文件明确了乙醇燃料的成分以及相关性质。
为了准确的检测乙醇燃料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需要借助对应的检测仪器来对变性燃料乙醇燃料进行分析。
一般变性燃料乙醇的检测标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抗爆性、馏程、苯、烯烃、金属等等。
因此需要借助于以下方法来进行检测:(1)气相色谱法相关文献指出,能够分析乙醇等物质的具有套住切换以及反吹系统的气相色谱系统均可以被用作测量分析变性燃料乙醇。
具体的步骤为:在样品中添加适当的内标物后,将其放置到具有两根柱以及柱切换阀的气相色谱仪中。
后通过放空、流出、反吹、等步骤对其成分进行重组。
气相色谱法测定酒中乙醇含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酒中乙醇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气相色谱法测定溶液中的乙醇含量2、学习气相色谱的使用、掌握其内标定量方法二、实验原理内标定量法是一种准确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操作条件和进样量不需要严格控制,限制条件较少。
内标法就是将准确称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取的样品中,根据内标物的质量与样品的质量及相应的峰面积A 求出待测组的含量。
例如,用质量(或体积)计算内标物和待测物时,待测组分的质量(或体积V i )与内标物质量m s (或体积V s )之比等于相应的峰面积之比。
= = ( ) ( ) (1)待测组分含量可表示如下:质量分数ωi = =,(2)质量浓度ρ==,(3)体积分数φ=* 100%=( ) ( ) (4)式中: i , s ——分别为组分i 和内标物s 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i(V),s(V)——分别为组分i 和内标物s 的相对体积校正因子;A i ,A s ——分别为组分i 和内标物s 的峰面积(mm 2);m,V——分别为待测样品的质量和体积(g 和mL)。
实验八:气相色谱法测定酒中乙醇含量三、实验步骤1、色谱操作条件柱温90摄氏度,汽化室温度150摄氏度,检测器温度130,N 2 (载气)流量40mL/min,记录仪纸速600mm/h。
2、标准溶液的测定准去移去2.50mL 无水乙醇于50mL 容量瓶中,加入2.50mL 内标物无水1-丙醇,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
用微量注射器吸取0.5uL 标准溶液,注入色谱仪,记录各峰的保留时间t R ,测量各峰的峰高和半峰宽,计算以1-丙醇为标准的相对校正因子。
3、样品溶液的测定准确移去5.00mL 样品与50mL 容量瓶中,加入2.50mL 内标物无水1-丙醇,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
用微量注射器吸取0.5uL 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内,记录各峰值保留时间t R ,以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的t R 对照定性样品中的醇、1-丙醇的峰值及半峰宽,计算样品中的乙醇含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的含量

4
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物中乙醇的含量 四、思考题
1. 色谱仪的开启原则是什么?不然会产生什么后 果?关机的次序又是什么? 2. 影响色谱分离度的因素有哪些?提高分离度 的途径有哪些?
5
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物中乙醇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物中乙醇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学会气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 3.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色谱工作站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2
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物中乙醇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中的气-液色谱法属于分配 色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 相之间分配情况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3
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物中乙醇的含量 三、实验内容
1. 仪器稳定后,设定色谱条件:柱温180℃,检测室温 度180℃,气化室温度180℃,载气氢气流量30ml·min-1, 2. 用微量进样器分别注入0.5μl含乙醇的混合物,得到记 录各色谱峰保留时间及峰面积等分析结果,重复操作3次。 3. 在上述的条件下,用微量进样器分别迅速注入适量的标 准溶液与未知含量溶液,得到记录各色谱峰保留时间及峰 面积等分析结果,重复操作3次。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等种溶剂的含量内标法

易于获取
内标物应易于获得,且价格适 中,以便于实验的重复进行。
纯度高
内标物应具有较高的纯度,以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挥发性
内标物应与待测物质具有相近 的挥发性,以便于在相同的温 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分离。
内标法操作流程
01
准备样品
将待测物质与内标物按照一定的比 例混合均匀。
数据处理
根据内标物的比例和峰面积计算待 测物质的浓度。
03
02
气相色谱分析
将混合物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 析,记录各个组分的峰面积。
结果计算
根据待测物质的浓度和峰面积计算 其含量。
04
03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01 乙醇、甲醇、异丙醇、正丙醇等待测溶剂
02
内标物(如苯)
03
纯水
04
试剂和色谱纯
实验仪器与设备
色谱柱(如毛细管柱或填充 柱)
02
气相色谱仪
数据处理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样品名 称、溶剂类、内标浓度、峰高或峰 面积等。
结果计算与分析
结果计算
根据内标法原理,计算每种溶剂的含 量。
结果分析
比较不同样品中溶剂含量的差异,分 析可能的原因。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如仪器误差、操作误差、样品处理误差 等。
VS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等种 溶剂的含量内标法
• 引言 • 内标法原理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准确测定乙醇等溶剂的含量,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背景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方法,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甲醇中乙醇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甲醇中乙醇的含量摘要:通过进行实验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甲醇当中的微量乙醇含量,应用外标法进行定量。
研究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平均回收率99.6%,检出限为0.06mg/L,将研究采用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GC)对比国家标准填充柱色谱内标法(GB338-2004)显示检测的整体结果更佳。
该方法的精密度较高,适用于对工业甲醇中的乙醇进行测定。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工业甲醇;微量乙醇;含量测定当前对于工业甲醇的下游产品在不断地被开发,广大用户对于工业甲醇当中的乙醇含量控制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越来越高。
当前,甲醇当中的微量乙醇分析主要是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本研究主要以采用气相色谱法当中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GC)进行测定,通过外标法定量对工业甲醇当中的微量乙醇进行分析。
研究的试验显示,该气相色谱外标法在测定甲醇当中的微量乙醇相对快速、简便,同时检出限较低,且分离的效果高等。
具体试验内容如下文。
1试验资料1.1仪器与试剂气相色谱仪选用美国生产的VarianGC-3380型气相色谱仪,同时配有氢火焰离子的化检测器、1041型进样器以及色谱处理工作站等相关的色谱检测仪器。
试剂主要选择甲醇、进口甲醇(即乙醇的含量≤10*10-6)以及乙醇(C.P.)等。
1.2色谱条件设置色谱柱应用由北京明尼克公司生产的AT.SE-30型石英毛细管色谱柱(50m*0.53mm*1.0μm),将柱温控制为60℃,同时要求汽化室的温度以及检测器的温度设置为150℃,对于尾吹气(N2)的流量控制为25mL/min,对于空气流量控制为300mL/min,对于H2的流量控制为30mL/min,对于色谱柱的流量控制为2.1mL/ min,1.0μL进样量。
1.3配制标准溶液精密称取0.5mL乙醇注入到已干燥的100mL容量瓶當中,结合瓶重进行准确的称量,同时应用甲醇将乙醇稀释至容量瓶刻度线,以配置5000mg/L乙醇的储备液。
乙醇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精品PPT课件

维持10min
➢ 进样口温度:200℃ ➢ 检测器温度:220℃
➢ 顶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1 ➢ 顶空进样平衡温度为85℃,平衡时间为20min
➢ 理论板数按乙醇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
➢ 乙醇峰与其他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
(2)校正因子的测定
20℃无水乙醇
精密量取5ml
置100ml量瓶
平行两份
乙醇量(V
/ V %)
f
AX AS'
VS VX
100%
(七)结果判断
2份供试品溶液,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得 大于2.0%,否则应重新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的平均 值来判定是否符合规定
点滴积累
1.乙醇量系指各种制剂在20℃时乙醇(C2H5OH)含量
(ml/ml) 2.《中国药典》收载有气相色谱法和蒸馏法两种方
(10μl)、温度计(0~60℃或0~100℃)、容量 瓶、移液管
2.试剂:无水乙醇(色谱纯或分析纯)、正丙 醇(色谱纯或分析纯)
(四)操作方法
1.毛细管柱法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毛细管柱——固定液:(6%)氰丙基苯基-(94%)
二甲基聚硅氧烷
➢ 程序升温:
初温40℃
维持2min
升温至65℃ 25℃/min 升温至200℃
置100ml量瓶
相对于乙醇约5ml
精密+20℃正丙醇5ml
+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
精密量取1ml
置100ml量瓶
+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供试品Biblioteka 液精密量取3ml密封
顶空进样
测定峰面积
置10ml顶空 进样瓶中
变性燃料乙醇

A1.3本方法可对乙醇和甲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但不能对变性燃料乙醇中的所有组分进行定性测定。
A1.4使用本方法不能测定变性燃料乙醇中的水分含量。水分应按附录B测定后,对气相色谱法测得的醇含量结果加以校正.
6.3.1.2出厂检验项目,外观、乙醇、甲醇、水分、无机氯、酸度及pHe值.
6.3.2型式检验
6.3.2.1型式检验项目:4.2.2全部理化要求.
6.3.2.2型式检验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亦应进行:
a)更换设备或主要原材料时,
b)长期停产再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酸度(以乙酸计),mg/L56
铜,mg/L0.08
pHe值1)6.5~9.0
1)2002年4月1日前,pHe值暂按5.7~9.0执行。
注:应加入有效的金属腐蚀抑制剂,以满足车用乙醇汽油铜片腐蚀的要求。
5试验方法
5.1主要原料
5.1.1燃料乙醇的密度
本标准适用于以淀粉质、糖质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得乙醇,脱水后,再添加变性剂(车用无铅汽油)变性的燃料乙醇.它可以按规定的比例与汽油混合作为车用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Y轻工文化生活用品| Z环境保护| AQ安全| BB包装| CB船舶| CH测绘| CJ城镇建设| CY新闻出版| DA档案|
DZ地震| DL电力| DZ地质矿产| EJ核工业| FZ纺织| GA公共安全| GH供销合作| GY广播电影电视| HB航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弱的或无检测信号的成分(如:水)。
2 方法提要 试样进入装有键合甲基硅酮的石英毛细管柱的色谱仪中,随着以氦气为载气的传送,使汽
析 化的试样通过色谱柱,在色谱分配过程中试样中的各组分得以分离,从色谱柱中流出的组分被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检测器所获得的信号通过电子数据接收系统进行处理。在完全相同条
网 件下,与分析标样比较其保留时间对乙醇和甲醇进行定性,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测定出
类型 温度 燃气(氢气) 助燃气(空气)
析0.1μL~0.5μL
检测器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网300℃
30 mL/min
300 mL/min
补充气(氮气)
30 mL/min
载气
类型
氦气
平均线速度
20 cm/s~24 cm/s
5 试剂和材料
本方法中所用试剂,在未注明其他规格时,均为分析纯。
5.1 用于校正和定性用的标准样品
各组分未进行水分校正前的质量百分含量,按式(A2)计算:
RM i
ARi ×100 ARi
………………………………………………(A2)
式中:RMi——某一醇组分的相对量百分含量(未进行水分校正前的),%(m/m);
ARi——以相应的质量校正因子校正后的某一醇组分的峰面积;
ARt——所有检出峰以它们相应的质量校正因子校正后的总面积。
中 1.3 本方法可对乙醇和甲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但不能对变性燃料乙醇中的所有组分进行
定性测定。
国 1.4 使用本方法不能测定变性燃料乙醇中的水分含量。水分应按附录 B 测定后,对气相色谱法
测得的醇含量结果加以校正。 1.5 本方法不适于测定变性燃料乙醇中沸点高于 225℃的成分,或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信号
3.2.2 或选用更好色谱分离效能和选择性的色谱柱。
3.3 微量注射器:0.5μL、1μL。
4 色谱条件
根据不同仪器,通过试验选择最佳的色谱操作条件,以使甲醇和乙醇能与其余组分峰获得完
全分离为准。推荐的典型色谱操作条件见表 Al。
表 A1 推荐的典型色谱操作条件
柱温控制
柱长
150 m
150 m
起始温度
9.3 某一醇组分质量百分含量转化成=
Mi × ρi
ρs
式中:Vi——某一醇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V/V)
……………………………………(A4)
分 M——由式(A3)计算得到的该醇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m/m);
ρs——该醇组分在 20℃时的密度.kg/m3: ρi——测得的变性燃料乙醇试样的密度.kg/m3。
典型的乙醇和甲醇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如表 A2。这些校正因子应按 GB/T/T 9722 方法由测
定混合标样得到,这一标样中的乙醇和甲醇比例应与检测的试样基本相同,只是用正庚烷代替
变性剂,典型的混合标样的组成约为:96%乙醇,0.1%甲醇和 3.9%的正庚烷。
表 A2 相关的物理常数
组分
典型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1)
6.4 线性 在测定样品前,应建立起气相色谱系统的线性状态。
分 6.4.1 分流比取决于进样器的分流性能及试样的柱容量,对于一个特定柱来说,试样组分的容
量与固定液相的量(装载和液膜厚)成正比,与柱温和组分沸点(蒸气压)之比成正比。由于过载 峰的保留时间可能偏移,因此柱的过载可能是导致某些组分峰分离度下降,对组分峰进行定量
35℃
60℃
初始柱温保持时间
中程序升温速率
20 min 第一段程升 15℃/min 至 120℃ 第二段程升 30℃/min 至 250℃
15 min 一段程升 30℃/rain 至 250℃
国 终结温度
终结温度保持时间
25 min 进样器
温度 分流比
分
250℃
300℃ 200:1
23 min
进样体积
图 A1)和各组分峰的数据。
中 注:应选择合适的微量注射器和进样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恰当的分流比,不正确的进样操作以及超
过毛细管柱负荷的进样量都会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分析过程中应避免过载现象的发生,特别是乙醇峰的过载。
国
分
析
网
8.4 如果甲醇与变性剂中第一个组分峰保留时间太近(或分离的不好)时,则一定要先选择好分 离条件,拉大二者的保留时间(或彻底分开后),使仪器易于辨认,再进行定性与定量,否则会 误判。若乙醇峰的尾部出现了变性剂组分时,则应采用切线切割进行积分修正。 8.5 按本方法附录 B 方法测定水分含量[%(m/m)],然后对乙醇和甲醇含量加以校正。 8.6 按 GB/T/T 611 或 SH/T 0604 测得变性燃料乙醇试样的密度,以便扣除水分后,换算成试 样中乙醇和甲醇实际的体积百分含量。 9 计算 9.1 将定性的乙醇和甲醇峰面积乘以相应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所用的这些校正因子都是用相 应的标准样品实际测得的,对于未知组分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可以取 1.00。
析 时就可能产生错误。在对柱容量进行估计和确定分流比时,应注意如出现前部偏斜(伸舌)峰型
则表明柱容量过载,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应尽量注意进样组分的体积,避免过载现象的发生。
网 6.4.2 分流比决定了正确定量的测定参数和测量范围。本方法使用一个含有已知质量百分含量
的乙醇、甲醇和适合于本方法沸点范围 10 至 20 个纯烃混合物,测定这些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 与已知质量浓度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3%。
11 报告 取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测定结果,精确至 0.01%(V/V)。
方法来源:GB18350 附录 A 变性燃料乙醇中乙醇、甲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
中 国 分 析 网
所有需测定的组分,都应以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进行定性,以标准样品进行定量的校正,
标准样品的纯度应已知并不含有其他被分析的组分。
5.1.1 乙醇:纯度至少为 99.5%。
5.1.2 甲醇:纯度至少为 99.5%。
5.1.3 正庚烷:纯度至少为 99.5%。
5.2 载气:氦气的纯度不得低于 99.99%。应使用去除氧气系统和气体净化装置。
析 10 精密度(95%置信水平)
10.1 重复性:在同一实验室,同一分析者使用同一台仪器,在相同操作参数下,以标准和准
网 确的操作,重复测定同一试样所得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以下值(见表 A3)。
表 A3 重复性
组分
范围
重复性
%(m/m)
乙醇
93~97
0.21
甲醇
O.01~O.6
0.018 59× X
6.2 在初始温度下运行,调整载气流速,使其平均线速度达到 20 cm/s~24 cm/s。如使用甲
烷测定时,平均线速度可按式(A1)计算:
μ = L LLLLLLLLLLLLLLLLL tm
式中:μ——平均线速度,
中 L——柱长,cm;
tm——甲烷的保留时间,s。
(A1) cm/s;
国 6.3 调整气相色谱操作条件至表 A1 状态,并使整个系统完全达到平衡。
5.3 检测器气体:氢气、空气和氮气。所用氢气和氮气的纯度应不低于 99.99%,空气应不含
碳氢化合物。建议检测器气体也应使用气体净化装置。
6 仪器的准备
6.1 装柱和老化按生产厂或供应商指导的方法进行。柱老化后,将柱的出口和火焰离子化检测
器的入口处相连,并检查整个系统的气密性,如发现渗漏,测定前应及时处理。
20℃下的密度/(kg/m3)
甲醇
3.20
789.6
乙醇
2.06
787.6
1)当正庚烷=1 时。
8 操作步骤
8.1 调整气相色谱仪各项参数至表 A1 所列状态。
8.2 调整仪器灵敏度,使之可以检测组分至 0.002%(m/m)。
8.3 采用手工或自动液体注射器,进样 O.1μL~0.5μL 至仪器的进样口中,分析获得色谱图(见
注:X 为重复测定所得两个结果的平均值。
10.2 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者进行同样的测定时,所得的两个独立测定结果之差, 不应超过以下值(见表 A4)
表 A4 再现性
组分
范围
乙醇
93~97
甲醇
O.01~O.6
注:X 为不同实验室所得两个独立结果的平均值。
再现性 0.53
%(m/m)
0.01172× X
FNYSHRLYC09303 变性燃料乙醇 乙醇、甲醇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F-NY-SH-RLYC-09303 变性燃料乙醇—乙醇、甲醇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 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以气相色谱法测定变性燃料乙醇中的乙醇和甲醇含量。 1.2 本方法测定范围:乙醇从 93%(m/m)至 97%(m/m),甲醇从 0.1%(m/m)至 0. 6%(m/m)。 本方法还同时提供了这两种醇含量由质量百分含量%(m/m)转换成体积百分含量%(V/V)的公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