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岁时节日民俗(教案)0607
第一章:岁时节日民俗

跳傩舞
傩(nuó)面具
傩戏 巴渝舞 阆中展示川北民俗风
2、门神与春联
神荼和郁垒
神荼和郁垒陕西社火脸谱
门上书“神荼郁垒”驱鬼。元 旦,写神荼郁垒四字贴门上。 (同治《公安县志·风俗》)
第一章:
岁时节日民俗
一、岁时节日的概念
主 二、岁时节日的由来 要 三、岁时节日的类型 内 容 四、重要的岁时节日
五、传统岁时节日的文化特色
一、岁时节日的概念
岁时,指的是一年中的节气时令。《说文》:“岁,木星
也。”
很多时令中,贯穿着某种风俗活动内容,形成相对 固定的节日,就是岁时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
一是纪念屈原说。 二是迎涛神说。 三是龙的节日说。 四是恶日说。 五是夏至说。
附:屈原之死
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五)中秋节
五彩缕系臂驱鬼。
端午,采艾,采杂 药,掘百草竞渡, 以五彩缕系臂,避 兵及鬼。
(《明代监利县志汇 编》第八卷)
长命缕
六、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色
(介子推“血书”)
“足下” “清明柳” “之推燕” (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禁食三日
晋文公 介子推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 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 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 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 端五、重五、端阳等。
(一)鲜明的农业文化特点 (二)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味 (三)教化万民的工具
思考题: 1、传统岁时节日有哪些类型? 2、传统岁时节日的文化特点是什么?
岁时节日习俗

岁时节日习俗篇一:第六讲岁时节日民俗第六讲岁时节日民俗【教学目的】掌握岁时节日民俗形成的原因,掌握我国岁时民俗节日的分类及特征;了解汉族及我国主要少数民族岁时节日及其民俗。
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二、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岁时节日民俗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岁时民俗,一是节日民俗。
这两个部分是有紧密联系的。
岁时民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般是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
而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岁时节日。
在不同的岁时节日中,同样传承下来的是不同的民俗事象。
据此,我们认为,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
一般有周期性,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一)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岁时节日民俗在精神民俗内容中是最丰富的一种民俗。
它的最初形成,是和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导致了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
人们对天文知识的认识,是来源于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观察。
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历法产生了。
有了历法,人们从事各种生产和安排生活就方便多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正是根据天文、历法知识来划定一年中的时序节令,将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纳入自然规律之中,逐步形成不同的风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为感谢上天的恩赐,人们在特定的日子里(一般在农闲时候)举行祭祀仪式,开展各种文娱活动,这样,节日就产生了。
不过,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就是相同的节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其内容也不尽相同。
因此,节日及其民俗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累积的过程。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岁时节日民俗

3、干支之节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由干支日而成的节日: 正月上辛、正月上辰、三月上巳、二月 及其八月上丁。 此外古代一些节日的节期的制定和干支 日有关的还有: 社日、三伏、黄梅天(季)。
二、岁时民俗的形成,和古人对数字的 信仰观念有一定的联系
除了上述的岁时节日外,还有一组形成 序列的节日: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 月七、九月九。这种安排和道家的阴阳观念 有关。根据万物皆有阴阳的观念,奇数为阳, 偶数为阴,阳气意味着光明、有力、兴旺, 所以节日多取月日的复合基数,以求吉利。
的便是各民族都有的“年节”。
五、社交游乐节日 主要内容是通过歌舞游艺活动进行社交 往来。汉民族中这种单一性质的社交游乐节 日较少,而在少数民族中则较多。如大理白 族的传统盛会“绕山林”,西北甘肃汉、回、 东乡、保安、撒拉等族的六月六莲花山“花 儿会”,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蒙古族 传统盛会“那达慕”等。
三、纪念节日 纪念节日,主要内容是追念民族英 雄及地方历史上受崇拜人物的和活动。 如寒食节与纪念介子推,端午节与 纪念屈原。
四、庆贺节日 是以喜庆丰收、祝贺人畜两旺、平安幸 福为主要内容的节日。它和具有庆贺成分的 祭祀等节日的不同,还在于构成连续性或系 列化的喜庆活动,在时间上形成一组节日, 有一定的阶段性。在民间,这种节日大多属 于全民性的、最大的节日。其中最有代表性
节日。
2、朔望(晦)之节 定在朔日的,如正月初一“元旦”节
(后因称阳历一月一日为元旦,改称春节), 十月初一“十月朔”节(“十月朝”节)。 定在望日的,如正月十五上元节,二月十五 真元节、三月十五龙王节、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定在晦 日的,如正月晦日送穷节,七月三十地藏节。 等等。
第五章 岁时节日民俗

▪ 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习俗的形成有 着直接的关系:
▪ 二月惊蛰孵蚕子,三月清明撒谷子。 (四川)
▪ 雨水种瓜,惊蛰种豆。(广西) ▪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北京) ▪ 夏至出蒜,不出就烂。(河南) ▪ 十月寒露霜降到,摘了棉花收晚稻。
(浙江) ▪ 麦种寒露头,粮食压断楼; ▪ 麦种寒露尾,跑断神仙腿。(云南)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 一个节气,即立春——正月节、雨水— —正月中,惊蛰——二月节、春分—— 二月中,……以此类推,节气和中气相 间,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是30天,大于 一个朔望月,所以每月的节气和中气总 要比上一个月推迟一两天,推迟到某月, 就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后来就把这个没 有中气的月份设置为闰月。“无中气置 闰”,始于汉武帝。
冬 立冬 11月7--8日 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季 冬至 12月21--23 小寒 1月5--7日
大寒 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农业国家之一,殷周时代,历法尚 疏,农事活动,主要靠观察日月星辰来进行。到了春秋 时代,用土圭测日以定冬至、夏至,置闰月以定四时成 岁的制度逐渐完善,因此农事活动有了更可靠的依据。 根据文献记载,甲骨文中就有星名、日蚀、月蚀的记载。
中国古代关于天象的记述,有七政、二十八宿、四象、 三垣、十二次、分野之说。七政是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 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民俗
本章主要内容: 1.岁时节日民俗的由来和发展; 2.主要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 3.岁时节日的特点
第一节 岁时节日的由 来和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案(5篇可选)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案(5篇可选)第一篇:《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案《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
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
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切入点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1、知识与技能:(1)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岁时节日民俗

西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族
侗族
花炮节是湖南、贵州、广西相毗邻旳侗族地 域最热闹旳老式节日。举行日起各异,一般 在农历正月初三、二月初二或三月初三。花 炮节旳主要活动是抢花炮。抢花炮一般抢三 炮,寓头炮福禄寿喜,二炮升官发财,三炮 人丁兴旺之意。花炮节上还有吹芦笙、对歌、 斗马、斗鸡等娱乐活动。对歌、抢花炮是 “三月三”节日最精彩旳内容。
型发展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
汉族岁时民俗 汉族随时民俗旳最初起源是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
有亲密联络。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传承者仰视天 象以观察寒暑季节并为衣食住行作准备旳习俗。如 农谚说:“天河朝东西,收拾穿冬衣;天河朝南北, 收拾把麦割”。由此可见季节时序,对人们旳生产、 生活关系极为重大。 再如,根据北斗辨方向、定季节。人们常根据斗柄 所指旳方向来拟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 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 北,天下皆冬。
岁东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满族旳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午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祈
福禳灾。到时满族人家旳房檐上都插上艾蒿, 以防治病邪侵入;有旳人还会到郊外踏露珠, 据说用这天旳露珠洗脸、头和眼,能够防止 生疮疔、闹眼病。
西北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
蒙古族 蒙古族年节 那达慕大会 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 宰牲节 开斋节 圣纪节 那吾鲁孜节
东南亚六国
越南 国庆节9月2日; 建军节12月22日。 越南旳五月端午节,又称正阳节,源于中国。 越南旳中秋节。
美洲国家岁时节日民俗
美国 美国旳民间节日主要有: 新年、情人节、复活节、母亲节、爸爸节、
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 主要纪念日涉及: 华盛顿生日、阵亡将士纪念日、独立日、哥
岁时节日民俗旳形成和发展
中国民俗文化第三章岁时节日民俗ppt课件

谷雨 4月19--21日
夏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季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秋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 9月7--9日
季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十二次——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木星 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人们把周天分为 十二分,称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 就用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因此,木星被 称为岁星,这种纪年法被称为岁星纪年 法。
十二辰——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 法,大抵是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 等分为十二个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 十二支名称来表示,即: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 一个节气,即立春——正月节、雨水— —正月中,惊蛰——二月节、春分—— 二月中,……以此类推,节气和中气相 间,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是30天,大于 一个朔望月,所以每月的节气和中气总 要比上一个月推迟一两天,推迟到某月, 就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后来就把这个没 有中气的月份设置为闰月。“无中气置 闰”,始于汉武帝。
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农业国家之一,殷周时代,历法尚 疏,农事活动,主要靠观察日月星辰来进行。到了春秋 时代,用土圭测日以定冬至、夏至,置闰月以定四时成 岁的制度逐渐完善,因此农事活动有了更可靠的依据。 根据文献记载,甲骨文中就有星名、日蚀、月蚀的记载。
中国古代关于天象的记述,有七政、二十八宿、四象、 三垣、十二次、分野之说。七政是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 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yao)。
甲骨文年字
从宋朝开始,农业经济重心南移。水稻经济 的发达,使农民更加繁忙,春祈秋报的节日格局 已经不能适应要求,文化形态必然受到影响,以 北方文化为基础的节日格局不能不发生变化。
精华讲稿:第四讲 岁时节日民俗

第四讲岁时节日民俗一、岁时节日的由来岁时节日由来已久,岁时源于古代历法,节日源于古代季节气候,简单地说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派顶的节气时令。
气候是农业的决定因素,历法是农业的直接产物,传统节日日期则可以说是农业文明的次生产物和发展标志物。
(一)从节气中择定节日最早被择定的自然也就是被人们较早确认的节气之交接日,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个节日。
八节标志着阴阳四时的时令变化,故后世有“四时八节”之称。
(二)由月之朔、望择定节日在一年的节日日期中,有上元、中元、下元和中秋节四个节日。
“农历十五之容易成为节日,当是它占了一月之半这个中心的好位置,又有一轮满月悬挂在夜空,既居中又圆满,很合人们的位置。
”(吴慧颖《中国数文化》)(三)选择月日同数之日为节日在传统节日中,有七个节日即春节、春龙节(二月二)、上巳节(三月三)、端午节、晒霉节(六月六)、七夕节(又称女儿节)、重阳节,是“月日同数”。
“日月同数”节期的出现和确定,反映了以数字顺序纪日法在民间的流行;另一方面,月日同数,重复出现,便于记忆,又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和亲切、愉悦之情,故而这种节期安排的节日日渐增多。
而从更深层的原因分析,偏好选择“月日同数”为节期,同样是农业文明中追求对称和谐、不偏不倚、整齐划一的理性观念和心理的驱使与暗示所致。
二、节日的结构节日为时空以外的时空(time out of time )因为节日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往往有悖于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律。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传统的事件和活动,其结构形式往往带有程式化的倾向。
(1)起始仪式(2)净化仪式(3)竞技仪式(4)服饰和饮食的展示(5)祭祀仪式(6)表演仪式(7)结束仪式三、节日的分类★从节日的主要内容来考察,粗略可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等五类。
(一)农事节日农事节日,主要内容以农林渔猎等生产习俗惯制为标志的节日,都属这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 主要活动有登高、赏菊、饮菊 花酒、佩茱萸、食菊花糕等。
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 “老人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请问:诗中提及了春节的哪几样习俗?
① 祭灶:灶王爷上天言好事 ② 扫尘:驱邪避祸 ③ 贴春联:祈福、驱邪 ④ 放爆竹:驱邪 ⑤ 年夜饭:合家团聚 ⑥ 守岁:驱鬼辟邪 ⑦ 穿新衣:万象更新 ⑧ 拜年 ⑨ 看春晚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开始举办春节联欢 晚会,27年来已经成为过年的一种新形式,是全 国人民除夕夜的文化大餐,它到底发挥了什么作 用?
及来岁清明, 径往寻之,门庭如 故,而已扃锁之。 因题‘去年今日此 门中’诗于其左 扉”。
4 端午节
5 中秋节
5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仲秋节、团 圆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 大传统节日。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 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习俗, 后嵌入神话传说的因素。人们借助 各种象征团圆的节物与活动表达一 个共同的心愿:祈愿家人团圆、生 活美满。
一系列的风俗活动。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曲水流觞
桃人人去 花面面年 依不桃今 旧知花日 笑何相此 春处映门 风去红中 。,。,
题
都
崔 护
城
南
庄
《唐诗纪事》云:“护举进士不第,清 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扣门久, 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酒 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 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 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1、傣族泼水节 2、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间) 3、壮族三月三 4、开斋节(回历十月初一) 5、古尔邦节(宰牲节,回历十二月上旬)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 ”) 即傣族的新年,一般在傣
历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 15日。受佛教影响。
浴因地“降 佛此为天生 等各之上时 相 方国震地, 传 式各动下一 在 纪民,,手 念族九惟指 佛的龙我天 多 的佛吐独, 年 诞教水尊一 前 辰徒为。手 , 。通之”指 释
1、传统的节日形式单一、死板,了无情趣,而洋节却能够给 他们一个尽情去疯、去高兴的借口,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放纵自 己,享受生活。 2、从民俗学的角度上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团圆,对于很 多青年人来说反倒是一种负担,而西方的节日大多带有狂欢的色 彩,更能张扬一种自由的心情。对于崇尚个性、追求时尚的青年 人来说,圣诞节更像是为自己过的。 3、从消费心理来看,青少年认为过“洋节”是一种时尚。
① 拜月赏月:中秋节的月亮特
别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 的意义。
② 吃月饼:祈求人生圆满光
辉,家庭团圆幸福,表现出
中
月圆人亦圆的美好愿望。
秋
节
习
俗
月圆人更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1.给全国人民拜年,传递了欢乐喜庆的气氛。 2.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风采。 3.联络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增强了中华
民族的凝聚力。
春节禁忌
正月是一年之始,因而将之看作是新的一年年 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 都作为禁忌: 语言方面:忌说不吉利的话,凡是破、坏、没、死、 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 禁忌说出口来。 行为方面:忌打骂孩子,忌打扫、倒垃圾、忌用刀剪。 饮食方面:年三十要吃鱼并且吃鱼要有剩,初一不能 吃剩饭、不能吃药。
2 元宵节
主要活动:
①吃元宵
②赏花灯、猜灯谜,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
固又称为“灯节”。
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 (源于佛教)
因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 月圆之夜,我国古代称
③燃放烟花爆竹。
夜为“宵”,因此叫 “元宵节”。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清明节属我国历法中的二十
四节气之一。《岁时百问》云:
3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古谓之清明”。俗谚云:“植树
清
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
明
点瓜种豆”。在融合了寒食节、
节
上巳节的有关风俗后,便有了禁 火寒食、祭扫坟墓、踏青郊游等
常沐于地迦 都浴是,牟 以。大说尼
:
2600
九龙浴佛 江苏无锡灵山
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 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 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 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
洋节备受欢迎的原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对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 节日痴迷不已,而对我们自己传统的节日却几乎失去了兴趣,分 析原因主要有:
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原先只 有在过年期间才能吃到的食物和穿的新衣,现在平 时都有,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们的过年情结。
第三,国外节日文化的引入对我国传统年节产 生了冲击。
第四,如今,平时工作日的缩短,休息、娱乐 时间的增多,使得过年便不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 的休息、娱乐时间。
岁时节日民俗(教案)20100607
门神
年画
三星在户
莲年有馀:以“莲”、“鱼”、 等谐音为“莲年有馀”,寓生活 美好之意
年画 金童玉女
1 春节
春节俗称“年节”, 是我国最大、最隆重的 传统节日。它是除旧布 新、祭祝祈年、合家团 圆、娱乐狂欢的日子。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你喜欢西方节日还是中国传 统节日? 2、你喜欢那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3、为什么?
现在许多人觉得如今的
“年味”越过越淡了,你如何 看待这件事?
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
首先,过去过年的一些功能和事象已经消失了, 诸如祭祖、守岁、贴门神等,放鞭炮也被禁止了。 过年事象的减少,导致过年功能和意蕴的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