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通过描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被侵略者毁灭的悲惨情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以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对于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查阅资料法: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素材,展示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情景。

2.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供学生查阅。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为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案.docx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4.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酝酿情感。

同学们,你知道大屏幕上的图片是哪里吗?(圆明园)是的,这就是今天圆明园里的残垣断壁,这片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了146年。

当你看到这片废墟时,你的心情是(伤心、悲哀、惋惜)是呀,带给我们这么沉重的心情都是源于他的一一毁灭!昔日的圆明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他们是如何毁灭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请大家齐读课题。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生书空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 整理资料,了解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摸裁影破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给皇四子胤植的赐园,后历经屡次修缮扩建,成为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平方千米,有据蛟爸敲之称。

清朝皇帝每年盛夏时节会来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事政治事务,故圆明园也称携墓璃。

法国作家雨果称赞其为搠碉脸弧帐醯牡淀禅。

三.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初读课文。

(温馨小提示)(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把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交流:(1)出示会认的生字“估煌殿玲剔澜陵宏奉烬”。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语文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4.教学时数:1课时二、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2.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5.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解决办法: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图片和艺术作品,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难点:如何理解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和惋惜。

解决办法: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不同人物对圆明园毁灭的情感态度。

3. 重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解决办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圆明园毁灭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解决办法: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进行实地考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圆明园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活动:(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如圆明园的建造者、参观者、破坏者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如通过模型制作、绘画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丰富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度。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其意义。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圆明园的毁灭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丰富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查阅资料的工具(如书籍、网络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学生分享对圆明园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其意义。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圆明园的毁灭原因。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合作探讨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的毁灭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五年级上册语文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估、煌、殿、珑、剔、澜”等10个字;会写“毁、估、拱、辉、煌、殿、陵”等15个生字。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为的无比仇恨,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1.会认“估、煌、殿、珑、剔、澜”等10个字;会写“毁、估、拱、辉、煌、殿、陵”等15个生字。

2.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为的无比仇恨,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

由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圆明园里,荒野的风为我们讲述着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用心灵去倾听。

)2.揭示课题,板书《圆明园的毁灭》,学生齐读。

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

4.师小结:(走近圆明园)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二、自读感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提出要求: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自读检查:1.指名读课文,同学检查字音是否正确。

2.分小组讨论:读完课文,你能不能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字词揭秘。

我会认(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gūhuáng diàn lóng tīlán ling hóng fèng jìn估煌殿珑剔澜陵宏奉烬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幻灯片。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观赏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两名学生作答。

师:从1860年开始,这些断壁残垣就默默地伫立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遗址,历经150余年岿然不倒,它们,是在诉说一段历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2.师生齐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释题:“圆”是“圆融完美”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毁”字书写时应注意“工”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几”的最后一笔变成竖弯。

“毁灭”的意思是销毁灭亡,彻底消失。

合起来的意思是:一座意喻圆融完美、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走向销毁灭亡。

设计意图:课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从课题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知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吧。

快速浏览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读完课文,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3.以“不可估量”为切入点,引领下文。

刚才同学读课文不但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的同学还读得很有感情。

老师相信你们同样能有感情地读好下面的词语。

自己先练习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1)老师检查词语的朗读:(开火车读)出示课件: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一等奖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一课时实用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一等奖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一课时实用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一等奖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一课时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估量”造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2)体会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的恶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难点: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圆明园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圆明园遗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二)自主学习,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受课文内容。

(三)品词析句,深入理解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引导学生理解“不可估量”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严重性。

(2)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2.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壮观。

(2)出示圆明园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3.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1)引导学生理解“侵入”、“掠夺”、“破坏”等词语,体会英法联军的恶行。

(2)出示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4.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原因。

(1)引导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认识到振兴中华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

五、课后反思2.通过学习,学生激发了爱国之情,增强了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通用 6 篇)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先后内容密切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采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老师还可以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匡助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

坚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想像能力和采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经历材料采集、自主阅读、合作探索、朗读感悟等过程,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理解语文文字,并展开想像,多读、多想、多体味,分清文章的主次,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祖国文化的灿烂悠久,增强自豪感;了解屈辱的历史,激发不忘不了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

2、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

2、体味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圆明园园景的幻灯片。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4、学生环绕课题质疑。

5、师生共同梳疑(抓住学生提出的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的问题)如: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是谁把圆明园毁灭的?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14圆明园的毁灭
备课时间 2020.10.0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对历史已经有点了解,但了解得并不深,尤其是对圆明园毁灭的了解更少。

通过阅读课文,孩子们基本能分析出各段的段意。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受,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钉钉软件课件
前置作业内容
1.搜集圆明园毁灭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一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雨果
圆明园有“百园之园”之称,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它被毁灭了。

昔日圆明园是怎样辉煌、壮观,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2.助读资料:
(1)走进作者:王英琦:女,1954年生,安徽寿县人。

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

历任麻纺厂及安徽省机械施工公司、省微波总站和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工人、干部、创作员,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作家,省作协理事。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漫漫旅途上的独行客》《情到深处》《我遗失了什么》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

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2)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 基本建成。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

1860年 10月,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面对外敌的欺侮,只会一味屈膝退让。

当圆明园被烧时,咸丰帝和慈禧等仓皇逃跑,他们的懦弱使中华民族受尽屈辱。

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整,万春园、福海、万花阵等逐步恢复,并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初步感受,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毁:左上边是臼不是白字、上横和中横要分开,工字下横变为提,右边要窄。

拱:左窄右宽,共字两横和两竖距离要匀称、左竖与下横都要长。

销:左右要匀称,肖字上边中间一竖要高,月字首笔撇变为一竖、里边有两横。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

四、当堂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