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常见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炎症性肠病的4种生物制剂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4种生物制剂治疗637000炎症性肠病简称为IBD,属于慢性的肠道炎性疾病,该疾病的致病因素与发病作用机制包含多个方面,生物制剂类药物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方式。
大多数人对炎症性肠病并不了解,因此该病曾经属于我国的少见疾病种类中,但今年来,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炎症性肠病发病率的增加,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与重视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基于此,本文主要在解读炎症性肠病的基础上,研究炎症性肠病的4种生物制剂治疗。
一、什么是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的英文全称为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英文简称为IBD,是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
该疾病涵盖溃疡性结肠炎(CD)与克罗恩病(UC),其中,CD常见的发病位置为结肠、直肠,UC常见的发病位置为小肠末端、结肠。
患有炎症性肠病的病人大多会出现明显的腹痛、腹泻症状,还可能存在排血便、体重减轻等病理现象。
一旦患有炎症性肠病很难根治,且通过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后,该病还十分容易反复发作。
二、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诱发因素有哪些?炎症性肠病的致病病因众多,目前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病因,但能够确定的是该病和肠道免疫反应异常密切相关。
如果患者存在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或者有隐患因素影响等,都存在患炎症性肠病的风险。
不仅如此,肠道菌群的失调、肠道异常的免疫反应也会导致肠道内的免疫系统紊乱,使得正常细胞遭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进而肠粘膜会出现炎性,肠道正常功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炎症性肠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年龄,炎症性肠病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群体都存在发病的可能性,但年轻群体(20岁-30岁)属于高发病人群。
第二方面是种族,相对于其他种族,白人的发病率较高。
第三方面是家族史,炎症性肠病存在遗传的概率,即近亲患有炎症性肠病的前提下,本人患病的风险会较大。
第四方面是吸烟,据调查吸烟会增加UC的患病概率。
第五方面是部分药物,如布洛芬等,存在诱发炎症性肠病以及加重病情的风险。
第六讲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营养治疗

第六讲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泉州市第一医院陈培忠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发病率逐年升高。
IBD患者面临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尤其是CD患者比UC患者更易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疾病导致的食物摄入减少、营养需求增加、胃肠道营养素损失增加,抑或是药物引发的副作用等因素造成。
营养不良不仅会加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提高并发症风险,还会影响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在儿童患者中,营养不良还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受阻。
因此,对IBD患者的营养管理和干预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福祉。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IBD的营养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对患者的营养支持需求。
本文以2023年欧洲临床营养及代谢学会(ESPEN)制定的炎症性肠病临床营养指南为基础,综合最新的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详细讨论IBD 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的营养管理策略。
一、IBD的饮食预防针对IBD的预防,研究建议采取特定的饮食措施。
首先,推荐一个以水果和蔬菜为主,富含Ω-3脂肪酸且低Ω-6脂肪酸的饮食模式,因为这被认为能有效降低IBD的风险。
研究指出,某些饮食习惯是IBD的潜在可逆风险因素,比如说:过多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Ω-6脂肪酸和肉类可能会增加患UC和CD 的几率,而增加膳食纤维和水果的摄入则有助于降低CD的风险,但对UC的影响则不那么明显。
同时,超加工食品和一些膳食乳化剂,比如羧甲基纤维素,也被视为可能增加IBD风险的因素,因此建议减少这些食品的摄入量。
另外,强烈推荐母乳喂养,不仅因为它是婴儿的最佳食物选择,还因为它能显著减少IBD的风险,这一点已通过多项研究得到了证实。
总结而言,通过采纳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增加水果、蔬菜和Ω-3脂肪酸的摄入,减少Ω-6脂肪酸和超加工食品的摄入,以及倡导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地降低IBD的风险。
二、IBD的营养概况IBD患者面临着显著的营养不良风险,这不仅对他们的疾病进程有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死亡率的增加。
结肠炎的四种类型及常见治疗方案简述

结肠炎的四种类型及常见治疗方案简述四种结肠炎类型及常见治疗方案简述一、引言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
据统计,全球有数百万人受到结肠炎的困扰。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结肠炎的类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结肠炎类型,并简述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溃疡性结肠炎(UC)1.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影响直肠和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免疫介导性肠道疾病。
其特征是连续性粘膜发红、水肿、溃秧或溃成洞口等。
2. 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5-氨基水杨酸盐类药物和类固醇等抗感染剂可用于缓解溃疡性结肠皮损和减少其他系统并发症。
(2)营养治疗: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尤为重要,可通过限制饮食或采用特殊配方食品来达到治疗目的。
(3)手术治疗:对于难以控制的溃疡性结肠炎,如严重出血、穿孔或结肠癌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三、克罗恩病(CD)1. 简介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循环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可以影响消化道任何部分。
它与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其特点是肠壁深部受累。
(1)药物治疗:抗生素、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用于减轻炎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膳食管理:避免摄入触发器食物,并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饮食纤维含量。
(3)手术治疗:针对严重并发症或无法通过药物控制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结肠重建手术。
四、缺血性结肠炎(IC)1. 简介缺血性结肠炎是与肠道缺血引起的结肠黏膜坏死和溃疡形成相关的慢性炎症。
它一般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2. 治疗方案(1)休息和饮食:患者需要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逐渐适应低纤维和易于消化的饮食。
(2)药物治疗:抗生素、止泻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用于缓解症状并减少并发症。
(3)手术治疗: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严重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去除坏死组织或重建供血。
五、假膜性结肠炎(PMC)1. 简介假膜性结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结肠黏膜广泛性溃秧。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药物选择及应用

1.4硫唑嘌呤免疫抑制剂,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成人用量每日50~75mg口服,用药3个月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故本药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是作为激素治疗的辅助治疗。
2.2中型此型除上述治疗外,一般都需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每日剂量为40mg,应用2~3周后可见到效果,症状控制后再逐渐减量,并可应用美沙拉秦、硫唑嘌呤等药物辅助治疗,中型或轻型,必要时可适当采用解痉剂(颠茄、溴丙胺太林)和抗腹泻药物(如洛哌丁胺)以减轻症状,但不要长期使用。合并感染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2选择
2.1轻型可先用柳氮磺吡啶每日3~4g,分3~4次口服,对直肠炎者可用栓剂,比上述剂量略小,也可用5-ASA每日1g保留灌肠。如上述治疗无效,可改用糖皮质激素保留灌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50~100m g,每日1~2次,灌肠效果不好或病变范围较广者,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用量为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每日30~40mg。
结肠镜检查是很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绝大多数病变侵犯结肠远端,因此,注意检查直肠、乙状结肠甚为重要。病变早期黏膜充血、水肿,有炎症渗出,黏膜面透明度减低,黏膜血管网模糊不清;进而黏膜呈颗粒状,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常有糜烂或浅小溃疡,基底覆盖脓性或黏液分泌物;后期可见炎性息肉,管腔变窄,黏膜较苍白,有萎缩斑片,肠壁僵直。重症患者进行检查时,应慎防结肠穿孔。X线钡剂灌肠检查,应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有利于观察黏膜形态:本病早期可见结肠张力增高,黏膜水肿而皱襞粗大紊乱,有溃疡和分泌物覆盖时,肠壁边缘可呈毛刺状或锯齿状改变;后期肠壁纤维组织增生、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肠腔变窄呈铅管状。有假息肉形成时,可见圆或椭圆形充盈缺损。重症暴发型患者,可见结肠扩张。一般疑有急性结肠扩张时,不宜进行X线钡灌肠检查。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三型。本病的治疗包括休息、饮食和营养及药物治疗,如合并肠穿孔、中毒性肠扩张等并发症时,尚需外科手术治疗。
炎症性肠病药物治疗PPT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探索新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加强临床试 验和流行病学研究等。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将会 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健康福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目前,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药 、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这 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 的疗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包括副作用、耐 药性、复发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为解决这些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 药物治疗方法和药物联合应用方案, 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降低复发 率。
VS
药物安全性
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副作用,如恶心 、呕吐、头痛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依从性问题
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了解药物治 疗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简化治疗方案
通过减少服药次数、剂量或使用长效制剂等 方式,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新药研发
药物治疗联合营养支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炎症性肠病 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继续药 物治疗以预防复发。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药物治疗效 果。
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
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 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开展心理干 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的个体化与精准治疗
针对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 的深入研究,开发更有效、 安全的药物。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法

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法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简称IBD)是指以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组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肠道微生态失调等有关。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各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内容。
1.药物治疗:(1)抗炎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用于缓解轻度和中度炎症,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缓解疾病活动期的症状,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维持缓解期和预防复发。
(2)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anti-TNF)药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并改善肠道炎症,适用于中重度疾病活动期。
(3)抗生素:用于局部感染、间质性炎症或继发感染等情况。
(4)其他药物:如抗菌药物、抗泻药、抗血小板药物等,根据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
2.营养支持:(1)全胃肠外营养:适用于重度和有营养不良的患者,通过管饲或静脉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来改善营养状态和促进肠道修复。
(2)特殊饮食:对于轻度或中度炎症,可尝试低渣饮食、乳果饮食或低脂饮食等特殊饮食方案,有助于减少肠道刺激和炎症程度。
3.手术治疗:(1)病变切除术:适用于不缓解的病变、病变范围过大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等情况。
(2)结肠造瘘术:适用于直肠严重炎症或癌变患者,通过切除病变部分,将结肠与皮肤外面终端翻出以改善排便功能。
(3)盆腔穿孔引流术:用于盆腔脓肿引流。
此外,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还有一些辅助的方法,如心理治疗、抗焦虑、抗抑郁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协助药物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之,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没有根治方法,只能通过综合治疗来控制和缓解疾病的活动和症状。
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的轻重进行个体化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患者还需遵循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疾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炎症性肠病传统治疗的常用药物

消化 不 良、头痛 、 网织 红细 胞 增 多 、皮
肤 变 蓝 色 和 精 子 减 少 等 。还 可 发 生 皮
疹 、 肝 肾毒 性 、支 气 管痉 挛 、肺 嗜 酸 性 白细 胞 浸润 、 白细 胞 减少 、再 生 障碍 性 贫血 、 自身 免 疫性 溶 血性 贫 血 、 周 围神 经 病 变 等 。SS 可 存 在于 脐 带 血清 、羊 AP
用法 :活 动 期3 5 / ,分 次 口 ~ d g
与 一分 子 磺胺 吡 啶 以偶 氮键 相 结合 的化 合 物 , 口服后 大 部分 在 结肠 内被细 菌 的
偶氮还 原酶裂解 为5 A A 一 S 和磺胺吡啶, 5A A A P - S 为S S 的主要有效成分。S S 治 AP 疗ID B 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性免疫
症缓解后改为15 /,维持疗程l . ~2 d g ~3 年 。对活动 期ID B ,应选择能耐受的最
2 一 .5 氨基水杨酸 ( - S 5 A A)
5一ASA化 学 结 构 与 水 杨 酸
( a i y i a i ) 的差 别 在 于 水 杨 slc lc cd 酸 环 5 处 有 一 氨 基 组 ,构 成 与 水 杨 酸 ’ 的药 理 特 性 不 同 。 5 A A 疗 ID 主 -S治 B的 要 作 用 机 制 与 S S 相 同 , 不 良 反 应 较 AP
S S 明 显 减 少 , 是 治疗 轻 中 型 ID 首 AP B的
制剂在小肠吸收少,全身系统作用少 。 偶氮键 结合 的制剂 与单纯5 A A 一 s 剂量的
关 系 取 决 与 5A A 分 子 量 ,大 约 1 的 一S的 g S S含 有 04g 5AA AP . 的 一S 。
8 1 周 ,表 现 为 恶 心 、 呕 吐 、 厌食 、 ~ 2
炎症性肠病传统治疗的常用药物

用法:活动期4~69/d,分欲口服,
一般用药至临床症状和内镜下粘膜炎症缓 解后改为2 g/d,维持疗程1~3年。对停药 后易复发者,可选用合适剂量作长期维持
治疗。SAsP对呱的疗效较好,也可用于对 结肠④和结回肠复合型∞的治疗,但剂量 ,-l力n大;对单纯回肠四较差。
不良反应:SASP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约为lO%~45%。常发生在用药起始的 8~12周,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 消化不良、头痛、网织红细胞增多、皮 肤变蓝色和精子减少等。还町发生皮 疹、肝。肾毒性、支气管痉挛、肺嗜酸性 白细胞浸润、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 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周围神 经病变等。SASP可存在于脐带血清、羊 水和乳汁中,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谨 慎用药。
44}中国处方药2010D2 Na95
万方数据
用时间。剂量约为口服给予5-ASA剂量
的20%。灌肠剂有5_ASA和4嘟A两种。如
5-ASA灌肠,每晚4 g/100 ml,病情缓解 后,可逐渐减量至每晚1 g/100 InL。~般 12周后可见粘膜炎症减轻,全身不良反 应较少。病变在直肠者,可用5-ASA栓剂 500 nag,每天l~2次。
IBD治疗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硫唑 嘌呤、6一巯基嘌呤及甲氨喋呤等。前二 者作用机制可能与6一硫代鸟嘌呤核苷 酸在细胞内聚集使嘌呤核苷酸代谢途 径和DNA合成及修复受抑制,最终抑制 细胞分裂和增殖有关。后者与该药的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以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UC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
CD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穿壁性炎症,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
迄今为止,IBD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主要是通过控制肠道的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紊乱来实现。
常用的药物有:(1)柳氮磺砒啶:为磺胺类抗菌药。
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
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减少大肠埃希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
因此,目前认为本品对炎症性肠病产生疗效的主要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
由本品分解产生的磺胺吡啶对肠道菌
群显示微弱的抗菌作用。
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
成人常用量:初剂量为一日2~3g,分3~4次口服,无明显不适量,可渐增至一日4~6g,待肠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一日1.5~2g。
疗程至少三年。
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粒细胞降低及再障等。
(2)美沙拉嗪:是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
对肠壁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美沙拉嗪可以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形成,从而对肠黏膜的炎症起显著抑制作用。
美沙拉秦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PGE2在人结肠黏膜的释放。
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
成人用量:(急性发作)每日4次,每次1g(4片),(维持治疗)每日3次,每次0.5g(2片)。
相比柳氮磺砒啶,副作用轻微,可能引起轻微胃部不适。
偶有恶心、头痛、头晕等。
疗程推荐长期服用,有研究证实,长期服用可降低并发结肠癌的风险。
(3)泼尼松:主要是通过非特异性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来治疗炎症性肠病,适用于对柳氮磺砒啶和美沙拉嗪疗效不佳的轻中型患者,特别适用于重型活动期患者。
成人用量40-60mg/天,口服。
但长期应用可引起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
诱发或加重感染。
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
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导
致股骨头坏死。
因不良反应较多,在活动期控制后,缓解期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
(4)硫唑嘌呤: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来治疗炎症性肠病,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患者。
成人用量1.5mg-2.5mg/kg·d,口服维持至少三年。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5)英夫利昔单抗:有研究认为黏膜T细胞的异常应答和黏膜正常微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是IBD发病的基础。
在克罗恩病(CD)患者中,T细胞的应答表现为Th1型,产生大量的IFNγ、TNF和L-12。
Th1分泌的细胞因子在CD患者体内显著升高,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则更多地与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
在此基础上,生物治疗应运而生,通过调节体内的免疫格局来达到治疗IBD的目的,抗TNF-α(英夫利昔单抗)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制剂。
在0,2和6周时5mg/kg,然后每8周接受一次注射。
有些开始对治疗有反应成年患者,如以后丧失反应增加剂量至10mg/kg可能获益。
不良反应为可能导致结核、淋巴瘤,使用英夫利昔单抗的少数患者,乙肝的症状和病毒血症常常加重,所以这类药物用于乙肝患者要格外慎重。
(6)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为临床常用益生菌,虽然IBD发病原因不明,但有研究表明,IB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补充益生菌可纠正肠道菌
群失调,达到治疗目的。
另外,益生菌也可调节肠粘膜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释放。
不同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的不良副作用,益生菌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成人用量:420-630 mg/次,口服,2-3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