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与氮的氧化物》
氮气和氮氧化物-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工业生成硝酸的启示)
2. NO2和O2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3NO2+H2O===2HNO3+NO
①
2NO+O2===2NO2
②
①×2+② 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4NO2+O2+2H2O===4HNO3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工业生成硝酸的启示) 3. NO,NO2,O2三种气体通入水中
(2)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空气后夹上弹 簧夹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 说明NO与O2 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2 (3)振荡注射器 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NO2
溶于水生成无色的NO。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2.化学性质
NO的强还原性:
NO2与水反应:
2NO + O2 === 2NO2 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①3体积②4体积③5体积④5.5体积⑤2体积
A. ③
B. ④或⑤
C. ⑤
D. ②或⑤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练习
2. 在容积为672 mL的烧瓶中充满NO和N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 去塞后再通入280 m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液体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已折 合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 总反应为NO+NO2+O2+H2O === 2HNO3 B. 总反应为4NO+8NO2+5O2+6H2O === 12HNO3 C.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30 mol·L-1 D.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60 mol·L-1
3NO2+H2O===2HNO3+NO
①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讲义:氮气和氮氧化物(教师版)

氮气和氮氧化物1.了解氮的固定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了解氮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3.认识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
一、氮气与氮的固定 1.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1)氮元素的原子结构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ⅤA 族,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
氮原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2)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①游离态:主要以氮气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约占78%(体积分数)。
②化合态: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土壤、海洋的硝酸盐和铵盐中。
2.氮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稍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N ≡N)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温、放电等条件下,氮气也可以与镁、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
写出氮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金属镁:N 2+3Mg=====点燃Mg 3N 2,氮气表现氧化性; ②氢气: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氮气表现氧化性;③氧气: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氮气表现还原性。
(3)用途①氮气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存食品等。
②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
③液氮可用作制冷剂,应用于医学、科技等领域。
3.氮的固定(1)含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2)分类:①自然固氮:大自然通过闪电释放能量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高能固氮),或者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生物固氮)。
②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氧化物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NO无色气态无味难溶NO2红棕色气态刺激性气味与水反应2.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相互转化操作一: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观察颜色,然后吸入5 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及氮的固定2.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与氧气反应:N 2+O 2=====放电2NO(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②与氢气反应: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 2O 、NO 、NO 2、N 2O 4、N 2O 3、N 2O 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
(2)NO 和NO 2的比较NO NO 2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有毒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水与O 2反应 2NO +O 2===2NO 2与H 2O 反应3NO 2+H 2O===2HNO 3+NO对人体、环境的影响(1)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2)转化成NO 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NO 、NO 2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典型例题1】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 2、CO 、SO 2、NO x 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1)汽车尾气中的CO 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NO 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种)。
(2)NO x 能形成酸雨,写出NO 2转化为HNO 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尾气中的CO 、NO x 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
写出NO 被CO 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N 2与O 2在汽车汽缸内的高温环境下的反应 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任填两种即可) (2)3NO 2+H 2O===2HNO 3+NO (3)2CO +2NO =====催化剂N 2+2CO 2【名师点睛】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1)常见的污染类型①光化学烟雾:NO x 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氮气及氮氧化物

氮气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一、氮气1.氮气的化学性质N2 分子中,氮原子与氮原子之间存在着“N≡N”,键长短,键能大,损坏此键需较高的能量,所以氮气分子的构造很稳固。
在往常状况下,氮气的性质不开朗,但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也能够与其余物质反响。
(1)非金属的通性:①氮气的 O2 反响 N2+O2 2NO(无色气体)②与氢气反响 N2+3H2 2NH 3③氮气和某些金属反响 N2+3Mg Mg3N22.氮的固定(1)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称为氮的固定。
(2)氮的固定分为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大类。
二、一氧化氮:1、物理性质: NO往常为色、味的体。
溶于水,有毒。
2、NO的化学性质:(1)NO不与水反响。
(2)NO与 O2的反响:在常温下很简单与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为 N O2。
化学方程式:(NO2 的生成)3、NO的采集方法—排水法:实验室常用的气体采集方法有、,因为NO易与 O2反响,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响,所以, NO ( 填“能”或“不可以” ) 与氧气大批共存;实验室中采集 NO 只好用法,而不用法。
三、二氧化氮:1、N O2的物理性质:二氧化氮是色、味的有气体。
密度比空气的,易液化,溶于水。
2、N O2的化学性质:(1)N O2与水的反响: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 NO。
化学方程式:应用:利用二氧化氮与水反响生成硝酸,这是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主要方式。
(2)在往常状况下,二氧化氮还可以自己化合生成无色的四氧化二氮气体。
N2O42NO2 N 2O4因为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易互相转变,故往常它们均无纯净可言。
(3)二氧化氮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使润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4)N O2不与 O2 反响,难被氧气氧化。
3、N O2的采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 N O2 易与水反响,难被 O2 氧化,所以, N O2 ( 填“能”或“不可以” ) 与氧气大批共存;实验室中采集 N O2 用法,而不可用法。
5.2.1氮气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氮气、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制备。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已经学过原子结构、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对气体分子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氮气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与上一节课的化学反应原理有关联,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气体知识。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氮气的制备方法:讲解工业制氮气和实验室制氮气的方法,包括液态氮的制备和氮气的提取。
2.氮气的化学性质:介绍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强调其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3.氮的氧化物的制备方法:讲解氮的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NO、NO2等氮的氧化物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
(三)改进措施
1.教学管理: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氮气、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制备过程。
3.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考虑增加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评价指标,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简答题
1.请简述氮气的制备方法。
2.请简述氮的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反思改进措施
经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课件

• [例1] 工业上利用氨氧化获得的高浓度NOx气体(含NO、NO2)制备NaNO2、NaNO3, 工艺流程如下:
• 已知:Na2CO3+NO+NO2===2NaNO2+CO2。
• (1)中和液所含溶质除NaNO2及少量Na2CO3外,还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2)中和液进行蒸发Ⅰ操作时,应控制水的蒸发量,避免浓度过大,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蒸发Ⅰ产生的蒸气中含有少量NaNO2等有毒物质,不能直 接排放,将其冷凝后用于流程中的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最合理。
• ②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 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_____N_a_N__O_2_。
解析 (1)V(NO)+V(NO2)=3.0 L,23V(NO)+43V(NO2)=3.5 L,则 V(NO)=0.75 L, V(NO2)=2.25 L,V(NO)∶V(NO2)=1∶3。(2)②NO 中氮的化合价为+2,NO2 中氮 的化合价为+4,利用电子守恒,二者按 1∶1 混合时与 NaOH 反应生成盐的化合价 必然为+3 价,即为 NaNO2。
• (4)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
• (5)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 ×
• (6)溴蒸气和NO2都为红棕色气体,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可以鉴别。(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 B.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 • C.常温下,N2既能与O2反应又能与H2反应 • D.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NO、CO和N2
沪科版,高一化学,第五章.5.4,氮气和氮的氧化物doc

第五章:评说硫、氮的“功”与“过”第4讲 5.4 化学肥料中的主角——氮气和氮的氧化物【教学目标】认识氮气的性质、用途,了解氮的固定原理和方法,了解氮分子的结构对氮气性质的影响。
课前自学1.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体积分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的元素符号是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因为分子中氮原子间叁键的存在,故而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稳定”或“活泼”)。
与氢气反应时生成___________(填化学式),表现出__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氮气与氧气反应时生成__________(化学式),表现出_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
课堂探究知识点一、空气中的主要角色——氮气:[引入]: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养分,合理施肥能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可以说化肥在为人类提供粮食方面功不可没。
那么,谁是化学肥料中的主角?请看一组资料。
(略)让学生感受化学肥料中的主角(-)——氮肥。
[思考]:如果暂时不考虑反应所需的条件,根据一般的化学原理及规律,如何能实现氮的固定?NH4+(NH3) N2 NO3-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元素质量守恒原理的角度,分析固氮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氮的固定需要怎样的条件?请同学们在具体的固氮方法中去了解。
1、氮气的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氮气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两个氮原子通过三对共用电子对结合起来,键能比一般双原子大,结构稳定,所以N2在常温下性质不活泼。
2、氮气的物理性质:纯净的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______%。
2020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24氮气和氮的氧化物大气污染》【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24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同步练习及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1.NO 对于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NO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难溶于水B .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C .常温下能与氧气化合D .红棕色气体解析:选D NO 为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D 项错误。
2.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汽车排出的大量尾气B .自然界中硫化物的分解C .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D .制硝酸厂排出的大量尾气解析:选C A 项,汽车排出的大量尾气中含有NO 、NO 2,会导致酸雨,但不是主要原因,错误;B 项,自然界中硫化物的分解产生SO 2很少,不足以形成酸雨,错误;C 项,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会产生大量SO 2,该气体溶于水形成亚硫酸,亚硫酸再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硫酸,导致酸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正确;D 项,制硝酸厂排出的大量尾气中含有NO 、NO 2,会导致酸雨,但氮的氧化物主要是形成光化学烟雾,错误。
3.将盛有N 2和NO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 2和NO 2的体积比是( )A .1∶1B .1∶2C .1∶3D .3∶1解析:选 C 设NO 2的体积为x ,N 2的体积为(1-x ),由题意结合化学方程式3NO 2+H 2O===2HNO 3+NO↑,可得13x +(1-x )=12,x =34,1-x =14,N 2和NO 2的体积比为1∶3。
4.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并将该试管倒置于水槽中至液面不再上升时,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体积的( )A .14B .34C .18D .38解析:选D 根据4NO 2+O 2+2H 2O===4HNO 3可知,O 2过量。
设NO 2和O 2的体积各1 L ,则1 L NO 2消耗O 214 L ,剩余O 234 L ,所以34×2=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练习与活动] 1.氮气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难溶于水 B.含氮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植物及动物体内 C.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不含氮的化合物 D.森林或农作物的枝叶燃烧会产生氮氧化物
答案 C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9,故氮 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氮气难溶于水,A 项正确。植物与动物体内均含蛋 白质,B 项正确。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一定量的氮氧化合物,C 项错误。植 物中因为含蛋白质等,故燃烧时会产生氮氧化物,D 项正确。
3.实验室利用 NO 与 O2 反应的现象变化来检验 NO 的生成和存在;利 用 NO2 与 H2O 反应的现象来检验 NO2,同时也用此反应来除去 NO 中的 NO2 杂质。
4.NO、NO2 都不是酸性氧化物。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知识拓展 氮氧化物与氧气和水反应的计算方法
氮氧化物与 O2 混合通入水中时,剩余气体只能是 NO 或 O2,不可能是 NO2,因过量的 NO2 会与水反应生成 NO,且形成溶液中的溶质为 HNO3。 有关混合气体(NO2、NO、O2 等)与水反应的计算属重点计算题型,现分类说 明解题方法。
(1)关系式法 NO2、NO(或 N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一般考虑 3NO2+H2O===2HNO3 +NO,可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V 剩=V 原(NO 或 N2)+13V(NO2)。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2)循环反应叠加法 ①NO2、O2 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由 3NO2+H2O===2HNO3+NO 和 2NO +O2===2NO2 可得总反应:4NO2+O2+2H2O===4HNO3,由此可知: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解析
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答案 A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在雷电作用下 N2 与 O2 反应生成 NO,氮元素被氧化,工业合成 氨属于人工固氮,合成氨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A 项错误,B 项正确;由图 可看出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C 项正确;合成蛋白质的过 程中就有碳、氢、氧元素的参与,D 项正确。
第1课时 氮气与氮的氧化物
[学习目标] 1.能依据元素化合价列举、描述、辨识含氮元素的典型物质 ——N2、NO、NO2 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 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2.能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依据氧化还原 反应原理预测 N2、NO、NO2 的性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 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3.能分别根据 N2、NO、NO2 的性质分析生 产、生活以及环境中的某些问题和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对环境的影响。
2.氮气
(1)氮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稍小;难
溶于水。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2)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气分子的 □04 结构稳定 ,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 □05 不活泼 ,
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与 O2 反应: □06 N2+O2=放==电==2NO 。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解析
二、NO、NO2 的性质 [交流研讨]
中国有句谚语叫“雷雨肥庄稼”,你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吗?
提示:空气中的 N2 和 O2 在雷电作下生成 NO,NO 与 O2 生成 NO2, NO2 与 H2O 生成 HNO3,HNO3 随雨水落到土壤中,与土壤中的矿物质结合 成硝酸盐,为庄稼提供氮肥。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23
自主学习
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自然循环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2)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化肥厂: □01 N2 →NH3→氮肥、硝酸等含氮化合物。 ②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产生的 □02 氮氧化物 。 (3)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 □03 游离态和化合态 。
1.会种地的农民说种大豆不用上氮肥,你认为有道理吗?
提示:有道理;因为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 合物给植物提供氮肥。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提示
2.白炽灯泡中为什么要充入 N2?
提示:N2 稳定,高温下不与钨丝反应,能延长灯泡的寿命。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提示
[点拨提升] 1.由氮气(N2)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由含氮的化合物转化 为新的含氮的化合物,不是氮的固定。 2.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除 MgO 外,还有 Mg3N2。 知识拓展 合成氨反应的特点是无论 H2(或 N2)是否过量,N2(或 H2)都反应不完全, 因此这类反应用“ ”代替“===”叫可逆反应,该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 ②与 H2 反应: 07 N2+3H2高催温化、剂高压2NH3 。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3)氮的固定
①定义:使□08 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叫做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②氮的固定的分类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3.NO 和 NO2 的性质比较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23
课堂探究
一、氮气及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交流研讨]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课时作业
答案
[点拨提升]
1.NO 易与 O2 反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因此收集 NO 用排水法, 不可用排空气法。NO2 易与水反应,但很难被 O2 氧化,因此收集 NO2 用向 上排空气法,不可用排水法。
2.NO 与 O2 反应生成 NO2,NO2 与 H2O 反应生成 HNO3。这两个反应 都是工业制 HNO3 的反应原理。
=4∶1,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
V(NO2)∶V(O2)<4∶1,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 >4∶1,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
②NO 、 O2 的 混 合 气 体 通 入 水 中 , 根 据 总 反 应 4NO + 3O2 + 2H2O===4HNO3 可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