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论复习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填空题

1、著名学者曾将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区系。

2、龙是各部落初民的混合物。

3、殷商时期,整个社会还处于神的威力之下,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

4、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两家。

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六家。

6、道家以“”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

7、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

8、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9、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着眼点就在“天人合一”。

10、汉儒董仲舒糅合阴阳五行于儒学体系中,建立起“”的理论,从原始的“天人合一”理想演化出“天人相类”的怪胎。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认识自我,也就等于认识“”,我之属性本身就是“物自体”属性的体现。

12、,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精神的产物。

13、,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

14、从先秦诸子学说中可以感到,他们虽然歧见叠出,各有所重,但他们都坚持的思想。

15、体现天道自然的德,称善德、美德,如尧舜周孔之德;反之,与天道相悖离的德,称、恶德,如桀纣之德。

16、到宋代时,孟子“”之学性善之说,独重一时,于是对德的界定出现明显的倾向,只能体现天道自然的,才被称为德,德也就成了美德的代称。

17、礼在先秦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作为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

18、如果说“”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特征的话,那么,则可以说是使这一根本特征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工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9、是学说的思想核心。

20、与儒家大异其趣,墨家从“”出发,以“利”规范行为。

21、古代中国人对的重视远胜过对于阳刚。

22、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呈趋于融合之势,这主要体现在《易传》和

《》两书中。

23、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

24、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甘罗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

率众出海东渡。

25、东汉时期的“出世”哲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一为本土的道教,一为外来的。

26、两汉经学着眼于王道秩序的建构,而则可以说是其反动,表现出“解构”的特性。

27、在审美追求上,魏晋人追求的是“”,而不是合乎古范。

28、晋代葛洪受玄学影响,对“玄”进行大幅度的深挖,并将之与“”对接解释。

29、成玄英所谓的“玄”,很有点佛教“空”的意味,而他所谓的“众妙之门”,看上去也有点佛教所说的“”的架式。

30、当儒学中成份被发掘出来并受到重视之时,也就意味着文化的出现和发达。

31、宋代以后,儒学发展的重点向“”方向转变,心性的修养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肯定。

32、陆九渊曾提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著名命题,削平了之间的差别,极大地张扬了主体的个性。

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的融合。

34、唐诗熔汉魏的风骨和的声律于一炉。

35、中唐的儒学复兴,或以运动的形态表现出来,或在“以诗为文”的形式下出现。

36、所谓宋学,又称理学、道学、。

37、宋学开山祖是周敦颐和。

38、南宋文化中心的南移包括: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政治中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的南移。

39、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昔日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

40、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如果说唐文化重在继往,那么,“文化”则重在开来。

41、与其它宗教终归于“无”不同,是重“有”的宗教,一切都归于“有”。

42、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也就是中西文化不断地“”的过程。

43、禅,既指佛教一大宗派禅宗,又指这一宗派最主要的。

44、“”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中。

45、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中国画的另一特色,就是。

46、传统的艺术精神就是写意抒怀,作为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对艺术境界

即的追求。

47、元朝统治者在汉化的过程中,不仅接受中原文化以及文化,而且,还广泛地接受了包括西域文化在内的大量外来文化。

48、元杂剧是在、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

49、明代王阳明继承“心学”的法宝,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

50、中国传统的“”观念,在明代后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

51、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势,唐宋以前,可是说是文学占主导的时期,而明清以后,则是市民文学唱主角的时代。

52、《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53、明代朱载堉用“”建立起科学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54、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创造性地在中央设立了这一专门机构。

55、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

56、在反对宋学空疏的过程中,清儒对汉学青眼有加,于是导致了的发达。

57、清官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就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8、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将治学的重点转移到研讨漕运、盐法、河工、农事等方面,学问的重心从慕古转向崇今。

59、1901年,清政府废除了取士的老套,改试策论,注重实学治用。

60、中国人办报始于林则徐组织人员编译的《》。

61、如果说是官商知识阶层对西学侵入的应对的话,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则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了。

62、“戊戌变法”之前,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其变法作理论上的准备。

63、从西学中寻得朴素的人本主义“民主”来对抗中国的“君主”集权,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的命题。64、鲁迅是毫无争议的文学革命的巨匠,而新诗的创作可以四川才子为代表。

65、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鹤发童颜”等,就是对

高寿者的赞辞。

66、从文化原型溯源,龙凤都是远古初民部落的图腾,龙主要是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凤则为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67、传统爱国思想中两方面的内容应该剔除:其一为忠君,其一为。

68、“自强不息”一语出自。

二、单项选择题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的表现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是表现之一?()

A.铁器的出现 B.卜筮的方法 C.周人重“德” D.周代的宗法制度2、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A.《春秋左氏传》 B.《国语》 C.《资治通鉴》 D.《史记》3、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下面哪一项不是其原因?()

A.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礼崩乐坏,使士重新寻找生活出路与人生价值定位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4、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法、术、势 D.兼爱 C.无为 B.仁、礼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关于八卦的起源,比较合理的说法是:()

A.起源于结绳改书契之时 B.蓍草排列变化

C.对占卜龟兆模仿 D.代表原始文字

6、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 B.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独尊儒术

7、第一个对原始儒教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

A.荀卿 B.孟轲 C.董仲舒 D.韩愈

8、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

A.《诗经》 B.《春秋左氏传》 C.《史记》 D.《庄子》9、道教的出现是在()

A.先秦时期 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 D.两汉之际10、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A.先秦时期 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 D.两汉之际11、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家族观念 B.忠君观念 C.个体人格 D.社会群体12、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

《周易》 C.《庄子》 D. BA.《论语》.《老子》)的时代。13、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魏晋时代可以称之为(

.A“人性的自觉” B.为艺术而艺术.“文学的自觉” D.趋于“玄”化C 、魏晋艺术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14 D.怪诞离奇

A.朴质浑厚 B.气韵生动 C.小巧精美)15、最能体现魏晋人

审美情趣的当数(

C.王羲之的书法 D.陆机的赋 BA.顾恺之的绘画.陶渊明的

诗歌)、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16 .儒法二家

思想的分离A.儒家的法家化 B C.法家的儒家化 D.伦理的法

制化 17、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历朝统治者都建立

了健全的法制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

D.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

18、玄学的主要倾向和特征是()

A.进取精神 B.以玄释道 C.遗貌取神 D.伦理色彩

19、在封建时代,“孝”的最重要内容是()

A.赡养老人 B.传宗接代 C.抚养子女 D.光宗耀

20、以人性的社会化作为最高理想人格来追求,主张将个性消融于群体之中的学

派是()

.法家.儒家 C.道家 DA.墨家 B )作为最终追求目标

21、隐逸文化以(

A.修身齐家治国 B.主体的个性消融 C.出污泥而不染 D.主

体的个性自由 22、何时起隐士几乎全为儒士().元明之后 D.明清

之间A.魏晋之后 B.宋元之后 C 、在隐逸文化中,所谓“大

隐”是指()23 B.隐身朝廷随波逐流.远避山林与世隔绝A D.因为隐居而出大名C.身在市朝混世葆真)24、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周

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是指(.元明清时期 B.两汉时期.魏

晋南北朝 C.唐宋时期 DA )的思想25、从本源上讲,炼丹是

C.道教.神仙家 D.佛教A.道家 B 26、西汉、

唐朝的中外文化汇萃之地都是().咸阳 D.长安A.敦煌 B.洛

阳 C )2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韩愈的排佛A.太

宗对道教的崇奉 B .科举制的实施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 D 28、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唐朝,这个字就是().画.诗.乐A B.舞

C D 29、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法 D.义

C.礼 B.理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0、宋学集大成的代表人物是()

A.朱熹 B.二程 C.张载 D.邵雍

31、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文化南移集中的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

A.战国时楚文化兴起后 B.唐代“安史之乱”后

C.“永嘉之乱”后 D.“靖康之难”后

32、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先秦诸子都坚持“道”一元论的观点 B.道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的

思想

C.儒家学说对道的理解更注重天的意志 D.宋代道学家的道学思想杂有佛学

因素

33、在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中,“性”主要是指()

A.欲望 B.性情 C.天性 D.本性

34、在“忠”、“信”、“诚”三者中,“诚”表现出()

A.跟“忠”的意思较近 B.更多主观色彩

C.有外在约束的意味 D.与“信”的观念相同

35、“恕”的本义是指()

A.原谅别人的过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严格地要求自己 D.严格地要求别人

36、我们现在“恭敬”连用,古代“恭”、“敬”二者的关系应该是()

A.敬是内心修养,恭是外在表现 B.恭也就是敬

C.恭是内心修养,敬是外在表现 D.先有恭后有敬

37、琴在古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根本性的原因是()

A.古代只有琴这样一种乐器 B.士大夫对琴情有独钟

C.琴传达上天的意志 D.乐教是至神至妙的统治术

38、十九世纪西方兴起的印象派诗歌、象征派绘画,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受了中

国()的艺

术精神影响而出现的艺术流派。 D.象形.写意A.气韵 B C.意境) 39、中国艺术追求意境,从根本上讲,意境是指(.创作主体虚构

的情景A.对现实生活的模仿 B .现实世界中的客观之物

D.经主体之意改造的现实C )40、以下元杂剧属于公案戏的是(《窦娥

冤》. D《拜月亭》. C《墙头马上》. B《西厢记》.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1、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

A.唱 B.念 C.做 D.打

42、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

A.更加浓墨重彩 B.更重意趣与心境 C.更显富丽堂皇 D.以人物素

描为主

43、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明清时代属于()

A.轴心时代 B.黄金时代 C.鼎盛时代 D.蜕变时代

44、明代文化呈现出与前代迥异的色彩,其主要原因是()

A.僵化的八股科举考试 B.封建集权的专制化

C.经济基础的巨大变化 D.文化高压政策

45、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宋元话本

46、明代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西学,主张吸取优点、摒弃伪妄的人是()

A.徐光启 B.方以智 C.李之藻 D.王徵

47、《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A.宋应星 B.徐光启 C.朱载堉 D.方以智

48、乾隆编纂《四库全书》的重要目的是()

A.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 B.修书以遏邪说,借以禁毁不

利其统治的书

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 D.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

一较高下

49、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

A.全盘西化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对外开放 D.闭关锁国50、侠文化就其思想渊源而言,跟()思想至为密切。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兵家

51、中国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52、在封建社会里,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下面所说正确的是()

A.封建社会里清官是一种普遍现象 B.清官文化中包含有突破封建法律的因子

C.清官体现了封建吏治的成功 D.清官体现了封建法制的健全

53、外国商办报刊中最有影响的一份是()

《申报》. D《中外纪闻》. C《澳门新闻纸》. B《万国公报》.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4、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

A.郑观应 B.冯桂芬 C.薛福成 D.魏源

55、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

A.魏源 B.冯桂芬 C.张之洞 D.孙中山

56、《天演论》的翻译者是()

A.康有为 B.严复 C.谭嗣同 D.梁启超

57、对中国传统文化如史学、文学、诸子学、小学、佛学等有很深造诣,又对西学有着全面了解的近代第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蔡元培 D.章太炎

58、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

A.邹容的《革命军》 B.陈天华的《猛回头》

C.陈独秀的《新青年》 D.陈天华的《警世钟》

59、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是()

A.民主与博爱 B.和平与民主 C.民主与科学 D.自然与科学

60、下面哪位不属于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

A.胡适 B.冯友兰 C.梁漱溟 D.熊十力

61、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

A.梁漱溟 B.熊十力 C.冯友兰 D.马一浮62、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态度应该是()

A.全面倒向西方的民族虚无主义 B.站到世界文化的高度审视中西文化C.抱着传统不放的民粹主义 D.以中国人的眼光去评判中西文化63、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的人是()

A.苏轼 B.林逋 C.陆游 D.辛弃疾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旅游学概论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旅游学概论 ( 专科必修 ) 》2015 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 4 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优的,将其序号填 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新中国第一家面向外国来华旅客开展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是()。 A.中国康辉旅行社B.中国青年旅行社 C.中国旅行社D.中国国际旅行社 2 .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 )。 A .旅游政策B.旅游机构 C .旅游资源D.旅游策划 3 .影响旅游市场竞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旅游产品B.旅游营销 C .旅游服务D.旅游价格 4.( ) 是以了解异地文化或进行文化交流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这类旅游者以猎奇求 知为内在动机,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以选择历史文化游以‘及民俗文化游的居多( )。 A. 观光型旅游者B.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C .文化体验型旅游者D.度假保健型旅游者 5 .以下哪一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旅游产品是一种以服务要素为主的产品 B.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 C.旅游产品的质量难以控制 D.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与有形产品相同 6.以下哪一种旅游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 A.全国旅游规划 B.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C.地方旅游规划 D.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规划 7.以下哪类是铁路运输的特点?( ) A .自由灵活,速度快B.费用低、安全性好、运输能力大

C .豪华、昂贵、服务质量高D.快速省时、舒适度高 8.对旅游产品购买欲望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者的( )。 A .支付能力与闲暇时间B.性格 C .文化背景D.职业 9.民俗旅游、怀旧旅游、艺术欣赏旅游、博物馆旅游等旅游产品属于()。 A .事务旅游产品B.度假旅游产品 C .探险旅游产品D.文化旅游产品 10。我国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宣布成立的第一个旅游全行业组织是()。 A .中国国际旅行者协会B.中国旅游组织 C .中国旅游爱好者协会D.中国旅游协会 二、多项选择《在每小题的 5 个选项中,有不少于两个是正确的,请选 出它们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选错、多选或少选都不给 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1.旅游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群体和经济活动群体,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 ) 。 A .异地性B.消费性 C .休闲性D.体验性 E.盈利性 12 .旅行社的主要业务是( )。 A .产品开发设计B.旅游咨询业务 C .产品销售业务D.采购业务 E.接待业务 1649 13.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A .旅游导致传统文化的冲淡、异化和消失 B .不良的示范效应 C .干扰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D.旅游活动造成对环境的影响 E .降低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收入 14.旅游区保护规划主要涉及以下哪几方面内容?() A .旅游资源保护B.环境保护 C .社会文化保护D.旅游政策保护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教材图解(思维导图%2B微试题)人教版政治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人教新课标)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思维导图】 微试题1.【2014四川7.】《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2.【2014江苏22.】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 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3.【2014天津1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新闻传播学院课程考核新闻学概论期末试题

新闻传播学院课程考核 新闻学概论试题 注意: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本卷与答题纸一并收回;试卷满分100分; 请认真作答;考试时间100分钟;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法治: 2、新闻价值: 3、出版自由: 4、言论自由: 5、新闻事业管理: 二.简答题: 1、简答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所主要采取的方法 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几个主要因素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 4、阐释新闻法治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5、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任务,包括哪几个方面?做具体解说。 三.论述题: 1、何为媒体审判?结合近几年的新闻案例,谈谈你对新闻舆论监督中媒体审判的看法。 2、结合近几年的新闻案例,谈谈如何协调公民的隐私权和公众的知情权之间的矛盾关系。四.案例分析题。 我国将优化服务推进二孩“生得出生得好” 2017年01月27日14:1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记者王宾)全面两孩政策迄今已落地一年,全国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已逾四成。如何才能让二孩“生得出、生得好”?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我国将继续调整扩增助产服务资源,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 2016年,中国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高危产妇比例增加,生育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显,出生人口达到2000年以来最高峰。 产科床位够不够?数据显示,2016年,中央投资29.1亿元,支持45个市级和202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司长秦耕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力争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名,新增产科床位8.9万张,力争在“十三五”前期解决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供需矛盾。 母婴安全怎样保障?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9/10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7.5‰和10.2‰。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全面推广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据了解,我国共有8.8亿妇女儿童,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要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儿童照料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案例中所体现出的新闻传播学理论。

旅游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旅游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观光”一词最早来自中国古代名着_______上的“观国之光”。 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这标志着_______及_______的开端。 3.旅游承载力决定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_______. 4.根据旅游学对旅游活动类型的分类,按_______划分,可将旅游活动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和游船旅游等多种类型。 5.在旅游统计中,某一旅游景区的平均单位面积接待旅游者的人数,被称为“_______”。 6.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二大客观因素是:足够的_______和足够的_______. 7.美国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旅游动机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_______方面的动机、_______方面的动机、_______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8.一个旅游点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初创期、_______期、_______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 9.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包括食、宿、游、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要素。 10.旅游_______是一种使用价值,而且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 11.考核一个饭店的等级时要从其“硬件”和“软件”、_______的数量和提供服务的质量等方面同时评定。 12.旅游服务产品的外部质量是指能够符合并满足_______. 13.从50年代至今,_______地区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14.企业将目标市场重点化的目的是集中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更有效地开展_______. 15.旅游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经济、社会和_______等方面的影响。 16.旅游业属于第_______产业。 17.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定相应_______,对于防止和控制旅游饱和或接待量超负荷是非常重要的。 年4月15日,中国_______旅行社成立。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旅游统计中,旅游接待地计算来访活动人天数的方法是:来访旅游人次() A.乘以人均逗留天数 B.乘以总逗留天数 C.除以人均逗留天数 D.除以总逗留天数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A.旅游饭店 B.旅游景点 C.旅行社 D.旅游交通 3.根据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提出的影响旅游动机的心理类型模式指出,心理类型越是靠近()型者,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 A.自我中心者 B.近自我中心者 C.多中心者 D.近多中心者 4.根据国务院1985年颁发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不对外招徕,只接待境外游客的旅行社被称为() A.一类旅行社 B.二类旅行社 C.三类旅行社 D.四类旅行社 5.独立饭店与连锁饭店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A.饭店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B.饭店的规模不同 C.饭店的等级不同 D.旅游者逗留期的长短不同 )我国的旅游出口市场中,旅游者的流动与旅游收入的流动是(6. A.同方向流出中国 B.同方向流入中国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1年备战2018高考政治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试题(含解析)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考点解读 1、高考考点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 本部分新版教材无变动 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 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记忆手册)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框题) 1.中华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 ①源远流长表现:古代的辉煌到近代衰微。 ②源远流长的见证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框题)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国古代科学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 文化的包容性意义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_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考情剖析 高考命题大揭秘:中华文化的知识点注意与其它知识点综合的考查。 例题1.(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学年第学期) 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公营媒介和。 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传递信息、、、 和提供娱乐。 3、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新闻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和延缓性新闻。 4、新闻选择的标准包括新闻定义、、和新闻法规。 5、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路线是、。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 2、新闻真实性 3、宣传 4、受众 5、新闻体制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4、大众化报纸的特征。 四、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谈谈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 结合实例论析新闻失实。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私营媒介、国营媒介 2、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 3、突发性新闻 4、新闻价值、宣传价值 5、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分) (3)实施舆论监督。(2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分)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2分) 2、(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分) 3、(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分)(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分) 4、大众化报纸的特征:①强调报纸是“独立舆论”。(2分)②实行企业化管理。(2

旅游学概论(双语)期末考试试题库

旅游学概论(双语)期末考试试题库

CATALOGUE I.Filling the blanks (1) II.True or False Questions (3) III.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6) IV.Explain the following tourism terms in English (13) V.Briefly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English (15) VI.Topic Discussion (17)

I.Filling the blanks 1.Tourism must be,above all,defined as the movement of people away from their. 2.First,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ourism is just one form of,along with sports activities,hobbies and pastimes. 3.The characteristic of means that tourist product is a service rather than a tangible good. 4.The refers to travel taken exclusively within the national boundaries of the traveler’s country. 5.Tourism is now gener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ces of modern times. 6.Leiper’s Model includes,and three fundamental geographical elements. 7.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the Roman Empire,and the onset of the so-called Dark ages,travel became more. 8.According to Maslow,there is a hierarchy of universal and found in every human being. 9.Before anyone can choose to undertake a holiday,they must aware of from which they can choose,and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m. 10.Factors that influence motivations of tourists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11.The World War I had influence on the expansion of tourism. 12.According to Maslow,there is a of universal wants and needs found in every human being. 13.When a tourist walks into a travel agent’s office to tour—a product—he is also buying many. 14.Tourist products hav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that distinguish them from the products of other industries.These include,,,and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15.The tourism product is unique in terms of its rang and. 16.The service product is intangible when it cannot be easily evaluated or in advance of its purchase. 17.Tourism products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being inseparable which means the product is often consumed and produced. 18.Tourism involves the purchase of an expensive product that cannot easily be or, 1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李良荣

PGC (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 互联网术语。指专业生产内容(视频网站)、专家生产内容(微博)。用来泛指内容个性化、视角多元化、传播民主化、社会关系虚拟化。也称为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PGC模式,分类更专业,内容质量也更有保证;现电商媒体,特别是高端媒体采用的也是PGC模式,其内容设置及产品编辑均非常专业。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 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它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 OGC (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 通过具有一定知识和专业背景的行业人士生产内容,并领取相应报酬。视频、新闻等网站中,以提供相应内容为职业(职务),如媒体平台的记者、编辑,既有新闻的专业背景,也以写稿为职业领取报酬。 OGC不属于UGC,而是与UGC相对立。

绪论 四种主导性理论必考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社会责任论 1.“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 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守望、整合、教育 党报理论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无条件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旅游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4套含答案

《旅游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对旅游的左义被()所采用。(A) A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AIEST) B世界旅游组织( WTO )C旅游旅游理事会(WTTC) 2.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左居地,去异国他乡的活动。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A) A异地性B暂时性C综合性D单一性 3.受气候条件的限制、闲暇时间的趋同性以及民俗传统节日的短期聚集效益等,使旅游者 出游在时间上有一龙程度上的集中性分布。如我国很多景区每年的5月一一10月为旅游旺季,11月至来年4月为旅游淡季。这描述的是旅游活动的()特点。(C) A消费性B地域性C季节性D大众性 4.国外旅游研究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20世纪60 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为第三阶段。其中在()人们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旅游的活动过程。(A)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当代旅游阶段 5.下而哪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A) A 1841年,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570人从莱斯特前往拉夫巴罗参加禁洒大会。 B 1845年8月,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在莱斯特正式诞生。 C 1855年,托马斯?库克先后组织数十万人参加在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和巴黎万国博览会。 D 1856年,托马斯?库克推出欧洲大陆游,从伦敦出发,途经安特卫?普、布鲁塞尔、滑铁卢. 科隆、莱茵河、美因兹、法兰克福、海徳堡、巴登一巴登、斯特拉斯堡,最终到达巴黎。 6.中国第一家旅行社诞生于()。(B) 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 7.()将游客的概念划分为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旅游者和在目的地不做过夜停留的短途 游览者。(C) A联合国统计委员会B国际联盟统计专业委员会C罗马会议D我国国家统计局 8.按照旅游组织所拥有的权力划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官方旅游组织、半官方旅游组织、非官方旅游组织。完全由民间自发组成的各种旅游组织和机构,如各种国家性、全国性、地区性旅游协会,各种类型的旅游俱乐部,以及各种各样的旅游研究、咨询和培训组织与机构,是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政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

政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江苏专版?必修4) 一、选择题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2011·泉州模拟)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上海世博会会徽(见右图)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广纳包容B.源远流长 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知识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材料。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征,故选B项。 答案:B 2.(2011·茂名模拟)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材料中的“一南一北”、“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1·北京海淀模拟)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学年第学期) 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传递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 3、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新闻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4、新闻选择的标准包括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5、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路线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2、新闻真实性3、宣传4、受众5、新闻体制 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分) (3)实施舆论监督。(2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分)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2分)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 2、(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分)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分)(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分) 4、大众化报纸的特征。 大众化报纸的特征:①强调报纸是“独立舆论”。(2分)②实行企业化管理。(2分)③以市民为读者对象。(2分)④追求趣味性。(2分)⑤文体简洁,以新闻报道为主。 四、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谈谈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3分)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3分) (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3分) (4)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3分)

旅游学概论期末试题

旅游学概论期末试题A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A. 被迫性和求生性 B. 被迫性和自由性 C. 独立性和求生性 D. 独立性和自由性 2.在奴隶制时代的西方社会中,奴隶制国家的繁荣,客观上为旅行活动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一点在古罗马帝国表现得最为典型 A. 古埃及王国 B. 波斯帝国 C. 古罗马帝国 D. 巴比伦帝国 3.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A. 现代旅游业 B. 近代旅游业 C. 古代旅游业 D. 商业旅游业 4.人们通常将旅行社、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业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构成了旅游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A. 旅行社、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 B. 旅行社、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业 C. 旅游景点、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业 D. 旅行社、住宿业和旅游管理组织 5.旅游产品必须同时满足外部标准(能够实现顾客满意)和内部标准(符合并满足该项服务工作本身的规范要求)的要求。 A. 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 B. 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C. 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 D. 宏观标准和微观标准 6.美国是世界上私家车拥有率最高的国家 A. 日本 B. 英国 C. 美国 D. 德国 7.1999年我国第一部关于旅游景点质量等级的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正式颁布从高到低依次为5A级、4A级、3A级、2A级、A级 A. 5A级、4A级、3A级、2A级、1A级 B. 5A级、4A级、3A级、2A级、A级 C. 4A级、3A级、2A级、1A级、A级 D. A级、B级、C级、D级、E级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