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藻井
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藻井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藻井介绍
藻井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装饰。
它的形状类似于井,上面用砖石雕饰各种图案花纹,也有的做成方形或圆形。
藻井的中心是空的,所以藻井又叫“空井”。
藻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文献记载,“藻井”一词最早见于《周礼·考工记》,但并没有提到它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直到宋代才出现了“藻井”的正式称呼。
《营造法式》中说:“凡作宫室,必先造藻井,以界内外”。
由于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一种“天圆地方”的思想,因此它就成为宫室、大殿、佛塔、寺庙等建筑装饰的重点。
至明清两代,藻井就被列入了皇家建筑专用的装饰构件之中。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藻井是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万岁山”藻井,高达27米,直径达1.35米。
在杭州西湖雷峰塔上也有藻井。
宋代诗人苏轼曾在《和子瞻题雷峰塔下》中写到:“欲知千古灵符事,尽在东南第一峰”。
藻井有多种类型:一种是以砖、石、瓦等为材料做成的方形和圆形;另一种是以木材为材料做成的“井筒”形;还有一种是在井筒上装饰图案纹样。
—— 1 —1 —。
中国古建筑的天花 藻井技术与艺术

2、与其他元素的结合:将天花藻井与现代家具、灯光等元素相结合,可以打 造出独特的氛围。例如,可以在天花藻井下设置现代化的灯具,营造出温馨舒 适的氛围。
3、简化与抽象:为了适应现代简约的室内设计风格,可以对天花藻井进行简 化或抽象化处理。通过保留其基本形状和色彩,弱化细节,实现现代与传统的 融合。
四、藻井的意义
传统戏曲舞台上的藻井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形式,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 意义。首先,藻井代表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在古代中国人看来,天圆地方 是宇宙的基本形态,而藻井则通过其独特的构造形式和装饰元素表达了这一观 念。此外,藻井还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戏曲舞台上,藻井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形式,它还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理念。此外,藻井还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和“义”。在戏曲演出中, 演员在藻井前表演各种动作和表情,向观众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 范和社会伦理等等。
四、应用实例分析
以一个现代中式风格的酒店大堂为例,天花板采用了简化后的天花藻井设计。 整体色调以暖色为主,使用金色作为点缀色,增强了空间的温馨感和豪华感。 同时,将天花藻井的中心位置设计为悬挂式的LED屏幕,播放着轻快的音乐和 流动的画面,实现了现代与传统元素的完美结合。
五、结论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花藻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现代室内设计 中应用天花藻井不仅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文化气息,还能传递出美好的寓 意。因此,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天花藻井的特点和应用方式,结合现代设 计理念和需求,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室内空间。
尽管现代技术的应用为古建筑天花、藻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但未来的挑战仍然重重。首先,对于古建筑天花、藻井的保护与修复要求日益 提高,如何在保持原有艺术价值的实现可持续保护和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 的问题。其次,如何将古建筑天花、藻井的独特元素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 中,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也是未来需要探索的课题。
藻井:你若肯抬头,我就美给你看

藻井:你若肯抬头,我就美给你看当你在皇家建筑、寺庙和石窟游玩的时候,一定要多仰起头多看看,假若你有惊人的发现,我知道,你肯定看到了古建筑最精美的篇章,那就是藻井。
一、藻井及其作用藻井是用在宫殿、坛庙、寺庙、石窟建筑当中,安置在帝王宝座上方,或佛堂佛像顶部天花中央的一种“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特殊装饰。
沈括的《梦溪笔谈·器用》中记载,藻井又称绮井、覆海。
古人认为井主水,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有避火之意。
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借水伏火、护祐建筑。
虽然这种唯心的愿望对于防火没有实际意义,但还是以藻井为名来表达美好的祈求。
建造藻井的初心是为了装饰。
中国古建外覆以瓦,既是遮风挡雨之必须,也是一种装饰;古建内部上方普遍的装饰构建叫天花,主要用来遮蔽建筑内顶部的构件。
我们现在房屋装修的吊顶,也是现代的天花。
“藻井”则是天花的一种特殊形式。
普通天花是平面的,而藻井则呈穹窿状或覆斗形;普通天花是简洁朴素的,藻井则是繁复奢华的;普通天花是大面积的,是衬托的绿叶,而藻井则是核心的、盛开的花朵;普通天花是艺术品,藻井则是艺术品中的精品、绝品。
天花装饰运用于一般建筑,藻井装饰则运用于重要建筑。
普通天花只是一般的装饰,而藻井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装饰,其强烈的秩序感和拉升的空间感常给人以向上飞升的感受,象征着天宇的崇高;极尽繁复华丽的装饰效果,彰显着神权与皇权的尊贵和不可侵犯;其上圆下方的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藻井也成为天的象征。
二、我们去哪里欣赏藻井——藻井的分布由于藻井象征神圣,我们只能在皇帝宝座上方、寺庙重要建筑和石窟上方,去发现和欣赏藻井。
按藻井分布可分为皇家建筑藻井、宗教建筑藻井两大类。
宗教建筑藻井又可分为寺庙藻井和石窟藻井。
石窟藻井多为石刻藻井或绘制藻井。
(一)皇家建筑藻井。
皇家建筑藻井为木质构制藻井,如今北京现存的皇家建筑里,就有很多明清时期的藻井。
如故宫太和殿、养心殿、钦安殿、皇极殿,御花园千秋亭和万春亭等建筑的天花中间,都以藻井为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藻井的设计与数学

藻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装饰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设计美学和数学原理。
藻井的设计理念源自对宇宙和自然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对几何学和数学的精湛运用。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藻井广泛应用于宫殿、庙宇和寺庙等建筑中,作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对数学、几何学和审美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1. 藻井的形式与设计藻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一种装饰性非常强的结构,它通常用于天花板的装饰。
藻井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方形、圆形和多边形等形式。
在藻井的设计中,建筑师们通常会结合建筑的整体风格和主题,运用几何学的原理和技巧,设计出精美独特的藻井图案。
藻井的设计不仅考虑了建筑的审美效果,更融入了数学与几何学的精密计算,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对数学和美学的高超造诣。
2. 藻井与数学原理的结合藻井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师对美学的追求,更融入了对数学原理的精准运用。
在藻井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们需要运用几何学中的诸多原理和技巧,比如对称性、比例关系、图案重复等,来设计出符合建筑整体结构的藻井图案。
而在藻井的具体制作过程中,更需要精确的数学计算和几何测量,以确保藻井的图案和结构准确无误。
这种将数学原理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对数学和美学的高度融合。
3. 个人观点与总结我国古代建筑形式藻井的设计与数学原理的结合,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在美学与数学之间的高超造诣和深刻理解。
藻井不仅是建筑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深刻体现。
通过对藻井的研究与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我国古代建筑师对数学与美学的精湛应用,以及他们对宇宙和自然的深刻观察和理解。
我国古代建筑形式藻井的设计与数学原理的结合,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更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中数学与审美的深厚内涵。
对藻井的深入研究,可拓展我们对我国古代建筑美学与文化的理解,同时也为我们在当今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中,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藻井是什么?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藻井是什么?有什么特殊含义吗?沈括《梦溪笔谈·器用》记载:屋上覆橑,古人谓之“绮井”,亦曰“藻井”,又谓之“覆海”。
今令文中谓之“斗八”,吴人谓之“罳顶”。
唯宫室祠观为之。
中间向上隆起形成一定的空间,并且具有装饰作用的天花称为藻井,那么天花又是什么?天花是遮蔽室内顶部的建筑构件,既有装饰之作用,亦可使室内冬暖夏凉,防止室内上部灰尘落下,类比今天的“天花板”就知道了。
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室内装修最重要的部位,是中国古代建筑内部装修的精华,在室内装修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中国古代建筑设置藻井并非为了装饰。
《风俗通》记载:“今殿做天井,井者,束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
”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结构,容易产生火灾,古人设计藻井的初衷就是为了避免火灾,后来能工巧匠从中发掘出其装饰作用,最终演变成其装饰功能远远高于其防火功能,乃至彻底丧失其防火功能。
藻井有很多名字,常见的有:龙井、绮井、方井、圆井等。
从古人取装饰作用而弃防火功能的做法,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人内心深处对精神寄托的需求,对美的追求远远强于对物质的追求,对实用性的追求。
2000多年前的汉代墓室就已经有藻井装饰,藻井上刻画着如菱角、荷花、莲叶等水草植物。
中国古代在宫殿、寺庙、楼阁等最高处设计藻井,并饰以荷花、菱角、莲藕等水生植物,以莲花最为主要,除了象征压制火灾之外,还取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之意。
古人对藻井装饰有很多描写。
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在《西京赋》中写道:“亘雄虹之长梁,结棼镣以相接,蒂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饰华榱与壁当,流景曜之桦晔。
很多著名中国古代建筑均设置藻井,以体现其庄严、肃穆、雄伟、奢华。
著名的有:北京故宫、天坛祈年殿、北京智化寺、永乐宫三清殿、紫微宫三清殿、敦煌石窟、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北京隆福寺三宝殿等等。
藻井按照材料可分为石雕藻井(洛阳龙门石窟)、砖砌藻井(北京田义墓碑亭藻井)、木结构藻井(紫禁城太和殿藻井)三类。
中国古建筑之美:藻井

藻井 历史发展
藻井的历史发展
历史发展
藻井,这种中式建筑构件发端
於西汉,初时便被置於殿堂顶
部的中心位置。它的存在价值, 不仅仅可以起到保护梁枋、装
饰房屋的作用,同样是中国人
对於天人感应这一世界观的高 度认可,及在室内装潢的精神 延续。宫殿中的藻井无疑是统 御帝国的天子与上天沟通的, 得到认可的通路。
艺术价值。
藻井的历史发展
明代的藻井发展
明代之後,藻井的构造和形式有了很大 的发展,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的能事, 除了规模增大之外,顶心用以象徵天国
的明镜开始增大,周围放置莲瓣,中心
绘云龙。後来这中心的云龙愈来愈得到 强调。到了清代就成为了一团雕刻生动
的蟠龙。蟠龙口中悬垂吊灯,不失原来
明镜的形式。由于清代的藻井流行能为 顶心,於是便把藻井改称为龙井了。
藻井的历史发展
隆福寺毗卢殿藻井 毗卢殿的藻井是典型的明代官式
盘龙藻井,在宫殿以及敕建寺观
十分常见。此藻井的奢华程度则 略高(与大觉寺藻井形似,但外 围大了两圈),将正方形、三角 形、菱形、八角形、圆形等图案 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高浮雕 龙凤等图案细致逼真。
藻井的类型与分类
02
藻井的类型与分类
认知与总结
藻井,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木造建筑一 项繁什的装饰技术。因为匠人不必用铁钉 就能推出有深度感的藻井。 天后宫的藻 井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圆形藻井,一种是 四方形藻井。圆形藻 井的构造更是精采绝 伦。虽然它是以水泥雕的姿态出现,但与 木雕的细致手法也不遑多让。
所有长方形藻井和圆形藻井的妈祖神像, 和圆形藻并四方角落的八只祥鹤,加上中 央顶部的蟠龙。都被贴上真金箔。大长方 形藻井左右两旁,又有小长方形藻井各一 座。每座长十五尺六寸,阔七尺六寸,深
中国建筑藻井

4、五代至明时期中心图案
• 五代、宋、西夏、元朝时的藻井图案,结 构上主要是继承前代。五代时期由于社会 比较动荡,藻井图案基本延续晚唐的风格, 纹样上出现较多由如意头组成的莲花团花, 还出现了前期没有出现过的回纹,花卉纹 样与龙凤等祥禽瑞兽的组合较有特色。西 夏藻井图案中大量出现龙纹装饰,出现团 龙、双龙、五龙等多种组合形式,边缘图 案中也饰有凤鸟的纹样,保留了唐代的卷 草中起伏的波浪纹枝干,配以重复连续的 同一个花纹。出现了“宝相花”纹饰,联 珠纹仍然可见,但用储石线进行勾勒,运 用绘、塑、贴金等多种表现手法成为此时 藻井装饰的最大的特色。宋朝时的藻井图 案以团花纹和几何纹的组合占了较大的比 重,色彩上以青绿色调为主调,较多地运 用石绿色,中加夹杂少量的土红、深储, 整体效果显得并不华丽,与唐代相比显得 单调和重复。
表现形式及内涵
三
1、藻井可以克火的美好祝愿
•
•
我国的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建筑,很容 易遭受火灾,且遭受火灾时极容易毁灭。 因此防火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头等大事, 因此就创造出一系列的“防火”的方法。
结合古代“风水”学,防火就产生了种 种奇妙建筑装饰。从屋檐下的青绿彩、 屋顶的鸥吻走兽、藻井中体现出来。 《风俗通》中就提到了“藻”、“井” 皆为“压火灾也”,《宋书》中也提 到:“殿屋之为圆渊方井兼植荷华者,以 压火祥也。”因此,藻井在古代有避火 之意,最初的藻井一般都以藻纹作为装 饰,汉唐时期大量使用藻纹装饰,希望 以此避免火灾以取吉祥。
唐代藻井的风格发生了变化,之前藻井 装饰风格一直是生动、明快,随着大唐 盛世的发展,藻井开始变成庄重严谨, 富丽堂皇。盛唐时期的藻井达到了金碧 辉煌的顶峰。
3、定型期
• 宋代是藻井基本定型的时期,制作开始变 得规范化,制作藻井也有了明确的记载。 宋代的《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小斗八藻井 和斗八藻井两种形式。斗八藻井用在殿内 照壁屏风前或殿身内前门的前面天花内, 即殿的明间正中;小斗八藻井,常用在屋内 不甚重要的地方,如四隅转角等处。《营 造法式》对藻井的制作作了明确的规定。 规定“造斗八藻井之制,共高五尺三寸, 其下曰方井,方八尺高一尺六寸,其中曰 八角井,径六尺四寸高二尺二寸,其上曰 斗八,径四尺二寸高一尺五寸。于顶心之 下施垂莲或雕华云卷,皆内安明镜,其名 件广厚,皆以每尺之径积而为法”。也就 是说藻井在这时被分为三部分,结构上出 现斗拱,形式多样化,装饰也趋向富丽华 丽。
藻井:中国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至美元素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藻井:中国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至美元素藻井,是中国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至美元素,类比今天的“天花板”,天花是古代遮蔽室内顶部的建筑构件,既有装饰作用,亦可防止室内上方的灰尘落下。
而藻井,则是建筑内呈穹窿状的天花。
随着佛教的传入,藻井作为穹顶上的符号,一直在述说着不同时代的宗教文化,具有一种“从人间通向天庭”的象征意义。
既是如此,这样的构件通常也只能用于最尊贵的建筑物,或在寺庙佛像上方,或在宫殿中帝王宝座的上方,就如同天界诸神在人间的化身。
唐朝时,就曾明确规定,非王公之居,不得施重拱藻井。
即便到了宋代,这种限度已经大大放开,但还是规定“六品以上宅舍,许做乌头门,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
”进入明清,紫禁城中的奉天殿、太和殿中的藻井上,悬吊的乾元镜则直接地警告乱臣贼子,不要以身犯险,违抗天意。
不难推测出,那些心中有信仰的人,常会把最美的纹饰献给藻井,而那些位高权重者,则会通过巨大精美的藻井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增加威望。
藻井之所以称之为“藻井”,是因为人类自从发现了火之后,深知火的好处,但也了解到了火的威力之大。
而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后果难以预估。
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
井者,东井之像也。
”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它是主水的,而在殿堂、楼阁高处作井,同时装饰藻类水生植物,就能压制火魔,以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于是,这也便有了藻井的另一个叫法“覆海”,宋朝时,人们藉此认为:在屋顶上置有浩浩淼淼的海水,自然是任何火都烧不起来的。
然而,随着一代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在藻井中,挖掘出了其对建筑的装饰作用,于是这个最初为避免火灾的物件,最终演变成了装饰构件。
直到后来,彻底丧失了防火功能——藻井的做工越来越繁复,层层叠加的结构使得藻井表面面积很大,加上它处于屋内最高处,通风性能极好,结合周围的墙壁、屋顶上覆盖的陶瓦等围护材料,则恰好圈成一副“炉膛”,成为发生火灾时,最危险的着火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井制度
中国古代由于受礼制思想的影响, 建筑的形制、用材、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 规定。藻井通常只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
座、佛坛上方等重要部位。《稽古定制·唐
制》规定:“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 拱、藻井。”唐代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 庑殿顶,用重拱及藻井。《宋·舆服志》: “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 北京紫禁城内太和门天花 为饰„„。”《明会典·官民第宅之制》:“洪武二十六年定官员盖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 重檐重拱,绘画藻井。”等等。历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衙署和第宅等建筑的规模和形制,以 建筑法式规定具体的做法、工料、定额,甚至规定藻井使用的范围,可见礼制等级之森严, 不少官贵因违令建舍或逾制而致祸。
中国古建筑的藻井
藻井
藻井的由来
藻井的发展
藻井的内涵
藻井的由来
藻井起源于古代穴居顶上的通风采 光口(图1),因其位于穴顶中央,古人称 之为“室中 ”,简称“中 ”(徐 《读 书杂释》: ,唐宋以后皆作溜)。《释名· 释宫室》说:“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 也。中央曰中 。古者复穴,后室之 当 今之栋下,直(值)室之中。古者 (流)下之处也”。 古人从穴居过渡到地面盖房, 有的房屋仍然保留“中 ”,是古人祭拜 的对象。《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 候祭社稷,大夫祭五祀”。《论衡·祭意》: “礼,王者祭天地,诸候祭山川,卿大夫 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五祀报门、 图1.洛阳涧西外旗屯穴居复原 户、井、灶、室中 之功„„”五祀之中, 中 为人所托处,大多见于尊贵的建筑,故最重要。藻井中的“明镜”当是 中 的形象。“藻井是用在最尊贵建筑里的天花上最尊贵的地方”“,因为这是古制 而中 又是祭祀的所在,为了表示建筑的尊贵起见,正好用藻井来装饰。中 之名 井是因为它像井,而井上加藻文饰样所以叫做藻井”(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 构》)。
藻井的结构分类
根据结构的不同,藻井主要分为一下几种: 1、斗四藻井:藻井发展初期的主要结构,形式较为简单。底层为方井,方井各边中点 相连,构成一个内接的正方形,以此法重复构成一个更小的正方形。 2、斗八藻井:宋代藻井的主要形式之一。藻井分为三段,下段是方井,方井上施斗拱 ;中段为八角井,八角井与方形井之间形成的三角部分名为角蝉,角蝉四个且不施斗 拱。上段为圆顶把八瓣,称为斗八。
3、八角圆井:明清时期藻井的主要形式,由斗八藻井演变而来。同样分为三层,上层
变斗八为圆井,方井和八角井间施抹角坊及正、斜套方,使角蝉数量明显增加。八角 井内侧角坊上安随瓣枋,将八角井归圆。斗拱使用增多。井心明镜增大。 4、小斗八藻井:常用于屋内不甚重要的地方。与斗八藻井相比,它只分两段。下段为 八角井,上段为斗八。顶心下亦施垂莲或绘云龙。
明清藻井
明清时期的藻井较宋、辽、金时期 更为细巧、华丽。这时期的藻井造型多由 上、中、下三层组成,最下层为方井,中
层为八角井,上部为圆井。故宫太和殿的
天花与藻井在造型、空间、色彩等各方面 都堪称建筑艺术的经典范例。作为故宫核 心的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从事重要 政治活动的宫殿。室内高大、空旷,当心 间六根金色龙柱矗立,支撑着大面积的金 色龙凤彩绘井口天花,中心覆盖着金色的藻井,层层相叠。下面是须尔式宝座,皇帝置身于藻井之 下宝座之上,天地呼应。藻井在这里明显地增加了空间的尺度感和威严的气氛。藻井多为上圆下方 ,与中国传统“天圆地方”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藻井顶心的明镜不断扩大,故宫太和殿 的整个圆井就显明镜,明镜内雕刻有蟠龙,蟠龙口中悬珠。所以又称为“龙井”(图 19)。
„„”(图7)。平綦造型多样。平面有方形,圆形,
六角形,八角形,截面有平顶式,平顶加峻脚,尖顶形,蝼蝈形等。
井口天花
井口天花,海墁天花 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是清代天花的 两种主要形式。井口天花由支条、天花板、帽儿梁等构件组成, 天花支条的断面为1.2~1.5斗口的枋木条,组成井字格(方格 网)作为天花的骨架,每一方格心内镶一块厚约一寸左右的木 板(天花板),露出井口式木肋,板上通常绘制团龙、翔凤、
历朝藻井变化
藻井在古代还称作天井、绮井、圜泉、方井、斗四、斗八等等。清代称藻井为龙井。“它同天花的 区别在天花用木条相交作成棋盘式的方格,上覆木板 ;而藻井则用木块叠成,口径甚大,结构繁 复,常用在天花中最典重部分,如在室座或神像的顶上,穹然高起如伞如盖”(梁思成《藻井天花 简说》)。汉代墓葬画像石中描绘的“斗四藻井”,是早期较简单的藻井造型,一般是在方形的四 周中点搁平面斜转45°的方木,构成小方形,其上再复一次构成一更小方形,再在最上面复平板。 唐代已有斗八藻井。即在方形上将四角抹斜,构成八角,再上支架八楞。斗八藻井的构造宋之后越 来越复杂,装饰越来越细腻。明代便有了更多变式:如角蝉数目加多;方井上做天宫楼阁;做圆形 藻井下垂三重天宫楼阁;用小斗拱斗成螺旋状藻井;等等。这充分说明了当建筑技术成熟后,形式 便会在稳定的技术支持下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形式追求将会使形式与功能脱节而独立发展, 走向为形式而形式的极端。 宋、辽、金时期室内天花使用平的渐少。河北蓟县独乐寺重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 984 年),山 门内部无天花,斗拱、梁、檩等构件全部露明,一方面保证了空间高度,另方面又可以远眺山门后 的观音像,使得建筑构件和装饰结合得秩序井然。后面的观音阁外观为两层,但室内实为三层。阁 中十一面观音像高16米,直通三层,所以阁内开有空井以容纳像身。第三层明间在主像上覆以八角 藻井,左右间则用平 (图 18)。藻井位于观音头部正上方,八角井向心收紧,烘托出观音丰满优 雅的身姿,藻井八根阳马如同光束四射,由三角形木肋组成的图案般的细密骨架,对比衬托出观音 头部的体积,观者可以从地面仰视到观音饱含慈悲与真诚的目光,营造了这一特殊空间中高深莫测 的神秘境界。
井(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可惜没能留下更多的实
形藻井 物,只有极少的文献记载。宋《营造法式》将顶棚分为“平 闇”
图2.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八角星
和“平 ”两种形式,藻井分“斗八藻井”和“小斗八藻井”,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将天花分为
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从宋代《营造法式》起,各朝代都以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各种不同形式顶棚的
藻井的图案装饰
藻井的图案十分精美,虽然留存至今的古建筑不多,但在敦煌石窟中,历代的藻井图案得到了很好的 保存。 1、敦煌早期。敦煌早期的藻井图案均为“斗四套叠”结构,图案内容以莲花纹、忍冬纹、飞天纹、 几何纹、火焰纹、水涡纹为主。早期藻井图案造型简练朴实,用笔豪放自由,色彩以土红、土黄、石 绿、白、深赭运用为多,色彩基调热烈醇厚。 2、隋代。隋代藻井结构发生变化,由“斗四套叠”的仿木建筑结构转变为“方井——边饰——垂幔 ”三层结构。井心图案一般仍为莲花。但由敦煌早期的细长几何形日趋饱满肥大,有写实化倾向。藻
平 綦 藻井
平綦 通常以间广及步架为准,四周做一 枋(即清代 的贴梁), 枋上钉背板(清称之为天花板),在 内及背板面上用贴(清称为支条)及难子,划作正 方形或长方形大板格子,形状似棋盘,板上可画彩 画或雕刻纹饰(图5、6)。《营造法式》卷第八小 木作制度三:“造殿内平綦之制:于背板之上,四边 用 ; 内用贴,贴内留转递,缠难子。分布隔截,或 长或方,其中贴络华文有十三品,„„其华文皆间杂 互用。或于云盘华盘内施明镜,或施隐起龙凤及雕华。
海墁天花
海墁天花主要由木顶隔、吊挂等构件组成,是无构件突出的 平顶棚。木顶隔是海墁天花的主要构造部分,由边框、抹头 及棂子构成。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木顶格以面 阔,进深定长短,扇数”,没有准确的尺寸,通常每扇木顶 格尺寸为宽二尺至三尺,长四尺至六尺不等。木顶格四周有 贴梁,贴梁钉附在梁和垫板的侧面,每扇木顶隔用木吊挂四 根,木顶隔下面糊纸,故称为海墁天花(图13)。普通海墁 天花表面糊麻布和白纸或暗花壁纸。宫殿寺庙建筑中,海墁 天花上有绘制精美的彩画,有的海墁天花还画出井口式天花 的图案,在天花上绘出井字方格,格内再画龙凤或其它图案。 (图14)
团鹤及花卉图案,有的用精美雕刻装饰(图 8、9)。井口天花
的构造简单,进深方向的构件为天花梁,面宽方向的构件为天花 枋,帽儿梁(相当于今日天花中的大龙骨)两端搭置在天花梁上, 用铁质大吊杆将帽儿梁吊在檩木上,帽儿梁的通支条之间用铁钉钉 牢。天花支条贴附在天花枋和天花梁的侧面。称为“贴梁”(图10、11、 12)。
谢谢观赏
样与祥禽瑞兽组合,边饰层次较少,节奏平缓,用色朴素,常以土黄、土红为主调。宋代藻井以几何 纹和团花纹的组合占多数,色彩以青绿色调为主,整体效果较为单调。
5、明清时期。明清时代的藻井装饰更加复杂细致,由图案装饰为主转为雕饰。装饰主题多为龙、凤 。斗拱雕饰满刻云龙,井心亦施以龙形雕刻,故清代还将藻井称为龙井。最高等级建筑的井心雕刻俯 视的蟠龙,龙口悬宝珠。明清时代的藻井全部以木雕花板装饰,并大量运用贴金技法,金碧辉煌。
藻井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出对天的敬畏和崇拜。这种思想时至今日依 然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人们仍然对上天保持着敬畏之心。 藻井的造型上圆下方,正好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吻合,有象征“天”的意味。“ 天人合一”的学说实际上仍是为了建立宗法伦理的系统。在皇宫中,皇帝宝座上的藻 井中部明镜内浮雕蟠龙,表明上天赋予皇帝至高的权力。
藻井种类
天花和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室
内木构顶棚的两种形式,其做
法有多种,主要为:平闇、平 、 井口天花、海墁天花、覆斗式 藻井、斗四、斗八藻井及小斗 八藻井等等。天花和藻井的各 种造型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技 术,艺术和工艺上的完美结合。 南北朝人字坡天花
初唐藻井彩画
藻井的等级制度
古建筑等级制度明确严格,藻井也在其列。从古代一些文献可以看出藻井是等级的象 征,是高贵的象征,一般只能用在宫殿及寺庙中。龙凤纹的藻井更是只能用在最高级 的皇家建筑中。 但也存在例外,南方的某些民间传统戏台亦采用藻井的形式。其构造分为井口、穹 窿、井顶三部分,剖面呈倒置喇叭形。井口一般呈八角形,穹窿有单双层之分,井顶 一般为圆形明镜。绘双鱼、龙头、八卦等。根据具体形式不同可分为螺旋式、聚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