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核心价值观渗透课例

《陈太丘与友期行》核心价值观渗透课例
《陈太丘与友期行》核心价值观渗透课例

《陈太丘与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课例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1、释题:

(1)、《世说新语》的编撰人刘义庆(403~444),南北朝彭城(现在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题目是编者加的。陈太丘指陈实(104~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省许昌市东)人。因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在今河南省永城县西北,长,县级长官),所以称陈太丘。他是东汉后期以操守严正著称的人,不论在朝在野

都有极高威望。由于处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说:“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他的生平事迹见《后汉书·苟韩钟陈列传》。这里记叙他任太丘长时的一个故事,表现他依约行事、遵守时间的作风。

(2)、题目意思: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期;约定。

2、感知理解课文:

(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在为学习文言文而发愁呢?你们是否因为文言文的难懂而失去信心呢?

其实文言文作为古代的书面语,是很简洁、典雅的。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培养我们的语感,而且能让我们更好地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了解历史上的许多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吧。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让我先给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要学些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1.我们要学什么?

我们要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期、委、去、引、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品味本文简洁、隽永的语言;还要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人物进行评论。

2.我们要注意什么?

请同学们在上课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完成老师在每个环节上布置的任务,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

(二)好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与约会有关的故事。大家想一想,我们与朋友约会必须做到什么?(遵守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鲁迅先生这样有时间观念。就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迟到不说,还骂人,结果被一个小孩数落了一顿。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原文,认识一下这个小孩吧。

(三)整体感悟,品味语言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简洁传神,既有优美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语言不加任何修饰,全用白描,质朴自然,辞意隽永,平易近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读一读、背一背、演一演、议一议这篇古文,亲身感受一下《世说新语》的语言魅力吧。

1.原文品读

古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代小孩读书首先就要学会句读(dòu),什么是句读呢?

古代人把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做句读。

请大家先别看课文,试着读一读这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原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角色扮演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我们一起把文章情节用小剧本的形式表演一下?

老师旁白: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而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一学生扮客人(问):“尊君在不?”

一学生扮元方(答):“待君久不至,已去。”

一学生扮客人(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一学生扮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不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老师旁白: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四)理解课文(用小黑板):

太丘舍去(shě)、尊君在不(fǒu)、友人惭

(cán)、⑦非人哉(zāi)

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乃:才、委:丢下舍弃、则:就、引:拉、顾:回头看、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相当于“你父亲”、家君:古代称自己的的父亲,相当于“家父、君:您。

叫学生翻译,老师再纠正,然后归纳翻译文言文的六字法(用小黑板):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如陈太丘、元方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期:约定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白雪纷

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所似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友人)过中不到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在)门外戏

(五)思考:“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正反都可:客人过中不至是“无信”,又对子骂父是“无礼”,因此不会无礼。

或:友人惭,下车引之,客人已有悔意,又下车来牵他表示谦意,又是长辈,应该给人面子和改过的机会,因此无礼。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守信的故事、成语、格言吗?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一诺千金、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出自同一个典故.楚国原项羽的将军季布,因他曾数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便被刘邦出千金赏捉。由于季布重承诺,深得人心。在楚国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后,人们冒着诛三族的危险来藏匿他,最后刘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由此可见,诚信入山行天下。)

B、尾生抱柱”等喻指人坚守信约,忠诚不渝。成语蕴涵着一段凄美的故事.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尾生迁居梁地,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

C、名言(用小黑板)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七)小结:

【简析】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n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yuè),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是要有时间观念。《淮南子·原道训》写道:“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是生命的尺度。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自己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时间是速度和效率的要素之一。在经济建设中,

对财力物力的浪费是犯罪,对时间的浪费是不是犯罪呢?难道不正是人浮于事、公文旅行、扯皮推诿等等痼疾像绳索一样束缚着我们前进的脚步吗?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资金不足可以借贷,而时间谁能借给我们?唯有珍惜!“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世说新语·政事》注引《晋阳秋》)我们的事业比起大禹治水来要宏伟艰难得多,难道不该珍惜分分秒秒的光阴吗?

(八)作业(用小黑板):

(1)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走了。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真不叫人哪!和别人约

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独自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父亲的朋友感到惭)

(2)

把“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答案整理好。

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守信做文明中学生》 满城区石井中学刘新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内容,明白诚信得内涵,知道诚信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传统美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问卷设计、小记者访问、讲诚信故事培养学生敢于参与得意识,懂得解决问题得方法。 (2)通过讲身边得诚信故事,分析社会上存在得一些不良现象,认识欺诈行为对自身及社会得危害,从而激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与承担问题得勇气,能自觉地想要做一个诚实守信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内涵,懂得诚信在学习、生活中得重要性,为学生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得习惯,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诚实守信得文明学生。 (3)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并学会与她人交流、合作得能力,增强学生自信与荣誉感。 教学重点: 1、明白诚信得含义。 2、懂得怎样做才就是一个讲诚信得人,感受到讲诚信得人会赢得大家得尊重与拥护。 3、激发学生得思想意识,能自觉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得人。 教学难点: 能自觉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得人。 活动素材准备: 1、教师准备: (1)故事音视频《狼来了》。 (2)搜集大量得与诚信有关得资料,用摄像头捕捉下孩子们生活中得片断得照片素材。 (3)“诚实守信,做文明中学生”倡议书一份。 (4)诚信调查问卷。 2、学生准备: (1)学习《中学生守则》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让学生查找有关“诚信”得感人故事, 收集“诚信”得名言。 (3)课前搜集身边得人诚信得故事与不诚信得行为。

哲学价值与价值观公开课教案

英德中学政治学科公开课教案 教学班级:高二(16)班 授课教师:龙秋霞 课题名称:价值与价值观 教材版本:人教版 授课时间:1课时(40分钟) 上课时间:2011年5月18日下午第二节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政治教学大纲,国家新课程标准以及洋思教学模式的有关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遵循本学科学习的规律,运用合适的教学法而进行。【教法和学法】 1.教法:事例教学法、启发式讲授法、分析归纳法、师生互动。 2.学法: 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人的价值及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实际,通过师生探讨来分析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2.汇集实例,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和物的价值之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够实现自我,满足自我需求。承认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是学习这一课后应有的重大收获。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难点:人的价值

【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和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创设情景:《暴风雨中救人》 探究一:你会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简析本框重难点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自学展示自学提纲: 1、什么是价值? 2、怎样理解人的价值? 3、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 4、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人有何导向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 思考能力,掌 握课本知识。 教师点拨一、价值 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 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几点: 1、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 满足程度越大,它的价值就越大。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 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2、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共 性与个性的关系。 二、人的价值 探究二: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舍己救人 问题: 通过讲授、归 纳,掌握对价 值概念的理 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高浦小学程丽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兴国之魂,价值观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整体的精神风貌进取态势,取决于每一位成员的价值取向。学生,特别是小学学生,他们在认识复杂的世事人情,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对他们来说都在易变易动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为使小学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该义无反顾的担当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中,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融入学生的灵魂。 下面,我结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性学习——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研究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点,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切入点和方法;发掘教材德育教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在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性学习——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准备过程中,通过精心备课,不仅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也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教育因素,从而确定出本节课的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收集整理数据、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滴水的量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增强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材料、整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意识,逐步增强环保意识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大课堂中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他们进行能力培养及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学校

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修武第二实验小学在行动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赋予学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新任务,也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可塑性较强的群体,在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项奠基工程。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植根新教育,坚持抓好习惯养成,点滴积累,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组织了一系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活动,在这个美好的春天,让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学校生根发芽,让孩子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雨露浇灌下茁壮成长。 一.开学典礼,升旗仪式上,郭乃军校长带领全校师生一起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起高声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 容,同时要求以班为单位落实检查背诵情况。就这样,在开 学之初,在校园里种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之后。学校领导和老师精心准备和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 口头落实到行动上。

1.班队会:结合核心价值观,安排每周的班队会内容,认真检查落实班队会的开展,让异彩纷呈的班队会带领 孩子不断的深入理解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雷锋 精神争做美德少年》《做文明好少年》让孩子们学会 了用自己的双手创建民主、文明、和谐的校园。促进 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 念;《缅怀先烈》《劳动最光荣》培养了孩子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的精神和习惯。《保护环境绿化祖国 美化家乡》引导孩子勤俭节约,低炭生活,形成健康 文明的生活方式。《感恩母亲节》让孩子用实际行动 学会爱,学会感恩。 2.经典诵读《弟子规》:《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之精粹,此书以在家孝顺父母、出外尊敬长辈为开端,着眼于 学子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文明礼貌、道德修养和 学用结合说事明理,既体贴入微,又循循善诱,并且 通俗易懂,其思想内蕴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 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对公民层面的道 德要求,并成为涵养它的重要源泉。在学校少先队大 队部的精心组织下,全体学生开展了诵国学经典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弟子规》主题学习实践活动:首先是背诵《弟子规》,通过语文,思品学科渗透带 领学生背诵理解《弟子规》,班主任负责各班背诵检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陈玉梅 单位:林甸县红旗镇中学 学科:初中地理 时间:2014.5.30

中文提要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是校园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地理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托,以核心价值思想为核心,深入挖掘,让学生在多彩的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核心价值思想的教育。同时还要注意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第 1 页

外文提要 Marx theory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fundamental cont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with the basic theor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our country must be in the basic science of have the China characteristics, to become the ruling party's Guide to action, the national backbone, the soul of a n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 Geography teaching should be supported by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re value idea as the core, in-depth excavation, lets the student in the colorful classroom, influence character by environment is the core value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eachers' quality is improved and the humanistic care for students. 第 2 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 (2)

春风化雨 在大学生活之中,宿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宿舍,也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最活跃、最宽松的场所,大学生在宿舍的表现可以说是大学生思想、情感的情雨表。宿舍成员每天朝夕相处,行为品质和兴趣爱好得到充分暴露,很多私密袒露其间,室友之间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在所难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室友间产生误会,直至爆发“战争”,不仅不利于学习生活,也会影响将来的社会生活。 一、案例简介 王诗宜(化名)为我院2012级历史专业的一名女生,来自内蒙古。离家千里来到大学,对于崭新的大学生活也就格外地期待,当然希望能够有一个快乐的宿舍生活。但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事情却未能如愿。 初入大学,王诗宜有着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开始便主动申请成为其宿舍的宿舍长,想要为宿舍作出一点贡献。但却因为自己性格稍显懒散,对外界事物不太关心,责任感也不是太强,导致其宿舍消息滞后,也不能有效地组织其宿舍活动,因此宿舍其他成员意见纷纷,与王诗宜的矛盾渐生。王诗宜其实是一个爱学习的学生,对其专业历史十分感兴趣,尤其是野史这一方面。经常会与其室友进行交流,但因其了解的知识内容过于生僻,其室友都提不上兴趣,也没有作出了解,王诗宜便会常常以老师的姿态自居,对其室友指指点点,提出各种批评与意见,这也引得室友有些不满。 王诗宜在与室友相处的过程中,不太能照顾别人的情绪,往往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开始进入大学的时候,各室友之间还不是十分熟悉,但王同学却喜欢跟室友有着十分亲密的动作触碰,表现出十分亲昵的关系,使得其他人感到十分反感。在日常生活中,对室友的一些习惯或行为,也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意作出评价。譬如其有一个室友喜爱外出购物,王诗宜便对其大肆批评。表现出十分鄙夷的态度。这也就使得其室友对其十分不满,宿舍关系十分紧张。加之王诗宜自身身体不是太好,因病导致平时口痰过多,其室友误以为其个人卫生方面有问题,因此其室友便对其意见不断,一起孤立了王诗宜同学。宿舍关系十分紧张,不仅给平时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也影响了班级关系。在开学之后不久,王诗宜本人便因宿舍关系严重恶化,向学院提出了换宿舍的要求。 二、案例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

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案例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传承、融入课堂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原则,紧密联系我班学生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人人皆知,入脑入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案例过程: 2015年3月6日,春季开学一周后,一些学生还沉浸在新春的美好感受中,没有学习的心思,出现了许多有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现象。有的学生们对于穿校服的事总是看法颇多,把校服放在书包里,间操的时候拿出来穿上以应付检查,等检查过后就又把自己的打扮成时尚一族;一些同学的头发或是染色或是怪而长,追星现象明显,而且开学以来这种现象有所扩张,几个男生跟风似地把头发弄得怪异无比;有的女同学佩戴手饰、染指甲、戴假睫毛。这些现象的出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班级之前乐学、向善的班级氛围。 案例分析: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其实每个人都想张扬自己的个性,我们不能理解的青少年选择了用奇装异服(或吸烟)这个方式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社会对于着装奇装异服的青少年都带有世俗的偏见,认为他们都是阿飞,都是些不学好的孩子。其实他们只是少了中学生该懂的遵守校规、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就是做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法治和爱国”。 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美就在于举止优雅、有追求、热情。 让学生重视并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注重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就是在追求美,塑造美创造美。我们的日常行为举止、言谈服饰无不体现或美或不美,它们是一个人心灵外化的表现。 服饰发型等这些看似“言行”上的小事,意义却不小,它是一个人的道德面貌的写照,内心文明的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和不同的方面都会给他人产生一种不良印象,影响人际关系,甚至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在当今素质教育下,我们有必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学教师案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学学科教学案例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主渠道,学生是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教育全过程,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确,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如果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折扣”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甲超

市标着九折优惠,而乙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同桌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学会倾听、交流;体现互帮互助的团结协作精神。加上教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例如:“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美。 利用新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名人趣事,新教材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例如:“勾股定理”的教学,可以介绍“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在讲平面图形时引入中国国旗的五角星,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案例

新德育新常态 ———甘溪完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案例 甘溪完小杜静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是国家的稳定器,是促进人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推进器,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是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需要,基础教育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那么,教育战线如何勇挑重担、履行责任呢?是制作几个宣传版面、背过24个字,或者搞一些学生签名、演讲之类的活动就当做任务完成了?这些蜻蜓点水、重形式轻内容的做法起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教育模式的单一性、引领示范的不足、评判标准偏离实际、理论现实的反差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障碍。突破障碍,落到实处,让价值观深入学生心中才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自去年以来,甘溪完小大处着眼,实处着力,小处着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倡导正能量,培养好思想、好习惯、好行为,学会自我管理,明辨是非曲直,树立奋斗目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植根于学生幼小的纯洁的心灵。我们的做法是: 一、新德育,新常态,从养成教育抓起 甘溪完小的学生大多来自各村,父母外出,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差,教育简单、粗暴、放任自流致使孩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学生不讲礼貌、乱扔垃圾、上课不好好听讲、下课打闹、作业不按时完成现象比较严重。

从去年开始,学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决定从点滴抓起,从规范学生在校言行举止,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抓起,取得了初步成效。 面对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从“小”处着手,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给学生的一封信》明确告知孩子在学习、行为习惯、安全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明确告知孩子具体的做法。 面对学生用餐乱倒现象,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首先是将学生用餐纪律纳入班级管理,每月进行量化考核,其次是成立了学生用餐文明监督岗,将学生的用餐情况纳入监管范围,就好像是公路上、小区里的“电子眼”,文明监督岗成员不佩戴标志,“便衣”侦察,经常换岗,通过一年的治理,学生已经能文明用餐了。 二、新德育,新常态,从重视“小”细节做起 刘备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些事看似很小,长期漠视就会变大,当你再想纠正却要耗费很大的精力,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在管理中我校始终坚持从小抓起,从细微处抓起,小事当成大事抓。多年来,由于甘溪完小校中路问题无法解决,导致学校大门一直无法封闭,安全通道被车辆及摊点占用,汽车、电动车、自行车、三轮车等每天上下学堵在门口。针对这种情况,从去年开始,学校强调学生站队放学。学校班子、班主任、少先队齐上阵,天天盯在门口,大约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习惯养成了,每天学生一到门口就自觉排成一队有秩序离校。针对学校乱扔垃圾现象,学校提出了“远离三无产品”和“弯弯腰捡垃圾”的倡议,大会讲、班会讲、学生检查多,习惯不改就抓住不放,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学生养成了不乱

(完整)八年级英语教学案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初二英语教学案例 李皖钦 一.教材分析 重点教学内容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在一年级已见过,但这儿重点归纳及运用,句式有三种情况。这一课内容在初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这一课话题是谈论交通规则及安全,要求掌握rush, cross, path, fine 几个单词,会理解几个交通标志的词pedestrian, signal, zebra crossing, crossroads、及学会用if条件状语从句,并能用if进行交谈。 2、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交通规则和骑自行车的安全规则,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并能准确地用所学内容进行交际、表演。 3、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树立安全意识。学会珍视自己的生命,学会爱惜他人的生命,从而团结细作,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4、学习策略目标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克服死记硬背等消极的学习策略,善于分组活动,在小组中积极与他人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文化意识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ore socialist values" 基本内容:富强(prosperity)、民主(democracy)、文明(civility)、和谐(harmony),自由(freedom)、平等(equality)、公正(justice)、法治(the rule of law),爱国(patriotism)、敬业(dedication)、诚信(integrity)、友善(friendship)和十堰市文明公约中的交通文明为重点介绍讲解环节。 三.教学方法 采用五步教学法、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编对话、表演、唱英语歌、调查研究等形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 八年级英语下Unit6 Topic3 Section B 五.教学准备 CAI课件(1、一个骑车人差点儿和一辆卡车相撞。2、交通标志图。3、人们的错误交通行为.),a tape recorder ,some cards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描述交通事故 Step1 Revision 1. Warm-up.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 (1)

打造诚信品牌培育诚信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实践 诚信是金融业的灵魂。将诚实守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准则作为学校文化育人的关键和重点,打造诚信文化品牌,从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保障、环境营造等各方面提升学生的诚信职业素养,突出诚信文化的育人功效,引导学生诚信示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 一、加强诚信教育,丰富诚信文化内涵 2002年1月,正式建立,就将学风清晰地定格为“诚信、明理、笃行”,学院构建以诚信教育为基本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格局,依托明理学院强化“明德理、明事理、明学理、明情理”,教育学生以诚信为本、做人做事做学问;设立淑女学院为女生开展“内外兼修”课程,以诚信精神引领职业女性所需的美德与修养。同时,学院创新德育课程建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课教学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融入诚信教育内容和重点。2003年,通过向全校师生征集素材的方式,编印了《诚信读本》,成为学校当时诚信教育的第一教材。2008年,编写出版校本教材《大学生诚信文化理论与实践》,并将该课程列为院重点建设课程,使道德教育课具有极强的职业感召力。学院推出《学生诚信公约》、《学生诚信誓词》,开展诚信还贷宣誓活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约束能力。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入学至毕业的各个阶段:新生入学时开展诚信主题的始

业教育和典型示范教育、学生毕业时有诚信就业等教育;平时进行失信后果教育;每学期进行学生诚信行为考评,作为评优、信贷、入党等的依据,实现学校诚信通识教育与学生诚信自我教育有机融合,达到内外结合、兼收并蓄之效。 二、具化诚信理念,优化诚信文化育人环境 学院在新校区环境建设中非常注重诚信文化因子的在融入。在学校正大门的左侧,有一块两米多高、镌刻着一个古朴“诚”字的巨石,注有《礼记·中庸》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在正对学生公寓的三号门前嵌一块汉白玉,镌刻一“信”字,侧注为“民无信不立(孔子语)”。——诚石(实)、信玉(誉)直观地阐发了“诚信”的本意,是对诚信理念的一次彻底宣扬。学院主题雕塑上,有“不诚无物”大字,其侧面呈方鼎状,蕴涵“一言九鼎”寓意,无形中昭示了“诚信”的理念,引导学生立德、立言、立人品。纵贯南北的主干道命名为“诚信大道”,意味着走进,就要在“诚信大道”上承担诚信之责。校园里的明理亭、笃行桥、精业馆、诚信讲学堂等建筑和场馆,都有对“诚信文化”的进一步演绎,使学生在漫步之间就会不经意地得出某种警醒或启迪,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三、强化诚信文化宣传,营造诚信教育舆论氛围 舆论可以引导人,舆论可以教育人,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实现预期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金融应用型人才诚信教育效果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舆论氛围。学院从2005年开展“十佳大学生——诚信之星”活动,至今已连续开展九届,涌现了大批院系班三级的诚信之星,每

价值与价值观公开课教案

价值与价值观(教案设计)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我们使用得就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 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得基本含义、人就是社会一切财富得创造者、人得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与对社会得贡献。以及对一个人得评价主要瞧她得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得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得基本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得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得哲学常识知识,具备学习相关知识基础;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得信息收集与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得一定得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学生已经有了思考得需要与希望得到解惑得需要,有着强烈得求知欲望,社会环境及舆论得导向对她们影响巨大,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得意义。 三、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价值与价值观得基本含义;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加深对人得价值得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得评价要瞧她得贡献,而不就是索取了多少;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昭通803地震”之主线贯穿本课得教案,贯穿以“生命”为线索,整合案例,引起学生得共鸣;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得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得责任与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得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与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教案重难点: 1.教案重点:价值观得导向作用。 2.教案难点: 理解物得价值与人得价值不同之处;联系实际说明人得价值在于对社会得责任与贡献。 五、教案过程: 导入语: (图片)昭通,一个我们多么熟悉得名字。就是这个地方,养育了我们,我们爱着她,但我们也心疼着她,因为近几年来,它就是如此得多灾多难:地震,滑坡,特大暴雨。犹记得同学们刚入民中那一年8月3日,在鲁

《陈太丘与友期行》核心价值观渗透课例

《陈太丘与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课例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1、释题: (1)、《世说新语》的编撰人刘义庆(403~444),南北朝彭城(现在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题目是编者加的。陈太丘指陈实(104~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省许昌市东)人。因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在今河南省永城县西北,长,县级长官),所以称陈太丘。他是东汉后期以操守严正著称的人,不论在朝在野

都有极高威望。由于处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说:“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他的生平事迹见《后汉书·苟韩钟陈列传》。这里记叙他任太丘长时的一个故事,表现他依约行事、遵守时间的作风。 (2)、题目意思: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期;约定。 2、感知理解课文: (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在为学习文言文而发愁呢?你们是否因为文言文的难懂而失去信心呢? 其实文言文作为古代的书面语,是很简洁、典雅的。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培养我们的语感,而且能让我们更好地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了解历史上的许多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吧。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让我先给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要学些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1.我们要学什么? 我们要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期、委、去、引、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品味本文简洁、隽永的语言;还要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人物进行评论。 2.我们要注意什么? 请同学们在上课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完成老师在每个环节上布置的任务,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22

点滴教育,铸就成长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为小学生,这24个字可谓是熟记于心,张口就来,背的滚瓜烂熟,那么作为小学班主任,除了让学生能够熟记这些内容,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让自己的学生能够理解,最后能够付诸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而我认为,在小学时期,最主要的层面就是个人层面,打个比喻,就像盖房子,如果地基不稳固,房子将来一定不会牢固,如果学生个人层面的教育不到位,就不用提后续的国家富强和社会和谐了。对于学生个人层面的教育,我进行过一些思考,比如,是否应该进行几次不同的主体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说每天讲解一遍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友善?但是后来,自己就把自己的想法推翻了。召开主题班会纵然是一个教育的好方法,但是持续的时间较短,学生很多时候认为班会是一堂课,课程结束就是结束了,而不会多加思考,并且主题班会的后续追踪工作较多。那么如果每天讲解概念,又给人感觉向唐僧念经,有强加给学生的嫌疑,学生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烦情绪,那就得不偿失了。经过一系列的思考,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放在平时,点滴中都能进行教育,下面与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在平时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一件事。 作为老师,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就是,为什么每个班都有几个“特殊”学生,这些学生的成绩,班级纪律,或者是个人品质,都会稍微的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班也不例外,小隆就是这些特殊孩子中的“领头者”,学习成绩暂且不提了,由于受到一些家庭或者社会的不良影响,小隆的纪律和个人品质才是最让人头疼的,那么下面这件事就发生在小隆身上。 那是一个周二,每天早晨的第一节课之前,照例进行升国旗的活动,由于是六年级的孩子了,听到升旗的准备铃声,大家基本都能够快速的站起来,整理好红领巾,并且敬队礼,对国旗行注目礼。我向往常一样的用眼睛扫视全班,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正当我准备收回眼神时,小隆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果不其然,这孩子又没带红领巾,并且站姿也是七扭八歪,一条腿还向外伸着,一边伸着腿,一遍还摇晃着。我正要走过去提醒他,国歌的音乐响起了,阻断了我提醒他的步伐,和学生一起唱完国歌后,我扭头看小隆,人家已经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了,一点没觉得自己做的有何不妥。我皱了皱眉,心想,看来要谈一谈了。 下了第一节课后,我把小隆叫到了办公室,问他:“你知道我找你的原因吗?”,小隆看了我一眼,很轻松的说:“知道,我没带红领巾。”我对他的态度很惊讶,看小隆的表现,丝毫不觉的自己有问题。我继续说,那你不觉得自己做的有些不对吗?小隆抬头看了我一眼,说,老师,早晨没有人来班里查升国旗的,我不带红领巾不会给咱们班扣分的,我出去上厕所会和同学借红领巾,也不会扣分的。我再一次被小隆的回答惊住了,但是从他的话语里,我能够知道,小隆把每天的升旗,看做了一个任务,或者是一个例行公事,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国旗,,甚至,他认为,只要不扣分就行,升国旗只是做给检查的人看的。我知道,现在我要是和小隆讲道理,或者是告诉他国旗是国家的象征等,小隆也听不进去,我决定等待时机。过了三天,恰好那天的班会学校要求看《草地》这部电影,我当时就想到了小隆,这是个教育他的好机会。班会上开始播放这部电影,电影中红军战士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艰难的行走,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没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公开课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组石春林 一、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4.11规定的“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的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生价值的评价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的哲学知识,初步掌握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知识基础。 2、学生能力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协调合作能力。 3、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

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理分析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 2、能力目标: 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和物的价值之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只有创造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够实现自我,满足自我需求,劳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认同劳动的观念,承认奉献的价值,是学习这一课后应有的重大收获。劳动和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和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人的一生不能只是索取,只是满足自己的小利,走不出自我的人生是狭隘的,走不出自我天地的人永远找不到人生幸福的真谛。 四、教学方法 (1)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在汶川地震中的普通人的先进事迹,感悟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 (3)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课堂辩论、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奉献意识。 五、教学过程 【发现生活,感悟人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 (5)

关注网络舆情关爱学生成长在网络新环境下如何改进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成为了高校建设关爱型校园研究、探讨的课题。本案例以云南师范大学有效疏导学生关于中国石油PX项目的网络舆情为例,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内涵及其运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高校网络舆情的规律,探讨关注网络舆情关爱学生成长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随着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加深,高校网络舆情问题的疏导对当前高校的管理和社会的安定、稳定意义越来越大。高校网络舆情一方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和冲击。高校网络舆情有很多优点,比如有利于高校大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利于高校管理者了解学生的心声,可以为高校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通过对网络舆情问题的合理疏导,不仅可以淡化舆论中的过激言论,还能缓解高校大学生和学校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安宁。但与此同时,高校网络舆情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者的缺失对网络舆情问题应有的重视,导致高校网络虚假和不良信息泛滥等等。基于此,如何进行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及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校学生工作处有效疏导学生关于中国石油PX项目的网络舆情为例,探讨关注网络舆情关爱学生成长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一、案例简介 2013年2月份,中石油位于昆明安宁的炼化基地项目获得审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炼化项目位于昆明西部的安宁市草铺镇,中间有西山相隔,可以有效增强污染物扩散,对昆明市的污染很小,而且,炼化基地采取的技术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排放量都可以实现安全达标排放。但是,网民普遍对安宁石油炼化项目特别是其下游产品PX项目表现出抵制情绪,部分网民对这种“只见结果不见过程细节”的回应提出质疑,并对对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表示怀疑,担忧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我校学生对“PX炼油项目”也极为关注,他们纷纷通过校园网的论坛、校园BBS、微博和QQ等网络平台吐漏心声,提出疑惑,其中有的交流平台里充斥着大量言辞激烈的文章和言论,同学之间大量的跟帖,引发一定的舆情危机,也使得虚假信息和过激言论广泛流传,不利于社会稳定。 二、案例分析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缺乏相应的社会历练,社会经验较少,对社会热点问题缺乏理性成熟的分析能力,容易产生过激的反应。此外,由于高校的特殊性,高校网络舆情与一般的网络舆情相比,由此,高校网络舆情具有鲜明的自身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

开展“榕树计划”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榕树计划”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来,成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特色,结合实际和师范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榕树计划”,把大学生当作一棵幼小的榕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浇灌,并努力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成长为成材之树,惠及社会。这种让大学生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受教育者与传授者于一身的宣传教育模式,在当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用社会主义价值观雨露浇灌幼小“榕苗”。 XX党委深深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能否实现中国梦的关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十八大以来,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林北平任组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让“榕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雨露的浇灌下,茁壮成长。 一是营造宣传教育浓厚氛围。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平台,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近年来,共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宣传橱窗6期,专题黑板报2期,在校园内主干道悬挂横幅56条,向师生诠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让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组织培训。邀请校外知名专家省委党校副校长包亚宁教授、王和平教授等到校做专题报告12场,组织学生参加专题培训班学习30余次,发放学习资料200余份,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发挥课堂教育作用。我校自2012年起,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开课,对其他年级的学生每年新增设公选课,真正做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四是典型引路。通过国家先进教师郭力华、道德模范陈新、优秀学生张九精、无偿献血模范郑媛等先进典型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此外,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校园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以此激励学生学习模范典型。 五是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组织“中国梦·海师梦·我的梦”大学生演讲比赛、“中国梦·海师梦·我的梦”征文、高雅艺术进校园、“我认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论会等专题活动,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 二、以社会主义价值观沃土培植成才之树 在全面深入的武装大学生头脑之后,经过长期调研和反复实践,学校决定推出“榕树计划”。所谓“榕树计划”就是把弘扬榕树所特有的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独木成荫、爱满天涯的精神特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使学生用所学专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在广泛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增长知识,传播文明,增强爱国意识、敬业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 (3)

四“微”齐动唱响纺服好声音伴随微博的迅猛发展,敏锐捕捉到这一新兴媒体的育人价值,自觉利用、系统开发微博育人功能,率先在国内高校启动校园微博体系建设。在历经四年半的时间里,通过微博体系的搭建、微博导师的聘任、微博课程的开放、微博活动的举办这四“微”载体建设的推进,积极倡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培育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微博体系,搭建育人微平台 自2009年底启动建设至今,一个包括由学院官方微博、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和校园互动平台、13个职能部门和11家二级学院组成的“一主二辅多专”的校园核心微博群构建完毕,累加粉丝数逾十万,受众基本覆盖在校生及近几届毕业校友,形成院内机构与师生扁平化、网络状、矩阵式的组织体系和信息化工作机制。微博利用其先进的技术给大众创造了一个自由表达、平等交流的话语空间,但拥有平等的话语机会不等于拥有话语权,微博上的传播必须有“粉丝”才有存在的意义,“粉丝”们有回应才能形成交流。学院认为,要想在微博环境下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起相当数量、有一定规模、信息量大的校园微博体系,建立一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微博或师生个人微博。学院主动借微博传播手段用生动、活泼、平实和生活化的语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

2、微博导师,传递网络正能量 面对网络舆论场,学院广大思政工作者积极转变观念,把微博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学院遴选了一批坚持正确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传播技巧、具备专业背景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担任“微博导师”,借助微博平台平等地与学生开展知识讨论与传播交流,通过启发和入情入理的沟通,以青年人“听得进”的语言与之交流,引导大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充分展示微博导师个人亲和力和感召力,主流思想、传统文化、舆论引导与微博之间实现对接、渗入和逐步融合,潜移默化中产生积极的育人效果。截止2013年,学院已聘请三批共十位微博导师,涉及红帮文化、服饰文化、欧美文化、美术、音乐、舞蹈、法律等多个专业领域。微博导师们通过微博平台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掌握其思想变化,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在微博互动交流中进行问题的解决、情感的交流以及个性的展示,改变了以往“听不到声、说不上话”的情况。 3、微博课程,引领用网新风尚 2012年9月,我院在国内高校率先开设全院性微博公选课《微博与社交》。学生通过课程的选修,在个人新媒体素养和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上有了较大提升,在微博上具备了自有的传播圈和影响力,在做好校园网络宣传、舆情引导等方面成为一名有力的传播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