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案+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案北师大版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刻,把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大体技术;搜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故事。

进程与方式通过识图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具体地理位置,试探地图上形势发生转变的缘故并做出适当的说明;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成语、讲有关争霸的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三暮四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输赢的要紧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和讲述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三暮四等故事,培育学习历史的爱好,学习立志、勤奋、锲而不舍的优良品质。

〖重点与难点〗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斗争,培育历史学习的爱好;分析争霸斗争的输赢因素。

〖教学进程〗导入:出示西周社会网络示用意,温习提问: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是如何的?可是,随着历史的进展,这种关系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争霸斗争成为时期特点。

一、齐桓公称霸:一、春秋五霸:春秋时期的起止时刻:前770年——前476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春秋名称的由来。

提问: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为何会随时刻的推移而发生转变?会发生如何的转变?指导学生回答,帮忙明白得诸侯争霸的目的,成为霸主,就能够够在政治上号令诸侯,在经济上从小的诸侯国榨取财物。

因此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诸侯争霸中前后显现了五个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提问:你还明白另一种说法吗?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二、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诸侯。

指导学生观看《春秋形势图》,提出问题:你以为五霸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是谁?有哪些优越性?指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为其争霸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故事。

教材通过详细生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也有历史分析,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部分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历史线索,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故事,理解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故事。

2.难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故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故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北师大版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培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本课采用自学汇报式和质疑问题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有选择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质疑的能力。

根据史实,总结出此时的社会主题,并采用辩论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现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明白国家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更离不开人才的使用。

教学重点: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

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制做本课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

查阅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每人收集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板书设计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七七七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教师提问:1、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2、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在学生回答出“采取了分封制”后进一步引发其思考,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讲授新课西周末年,镐京被犬戎攻破后,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周王室东迁后,王畿缩小,财源、兵源大大的减少,而且一天天的趋于枯竭,再没有力量支持原有的威风与尊严。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导学案)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导学案)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学导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2.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

3.知道齐桓公称霸及其条件,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历史事实。

4.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学导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学导难点】本课时间跨度长,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掌握。

【目标导航】(一)齐桓公称霸1.公元前年——前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2.春秋五霸是指、、、、。

3.最先称霸的是。

公元前年,齐桓公在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二)问鼎中原1.春秋时期,南方大国是,北方大国是。

公元前年,两国军队在相遇。

通过这次战争,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2.楚国不甘失败,后来,时,大举北进,在打败晋国,一跃成为霸主。

3.在争霸斗争中,遭到彻底失败的是。

称霸西部的是,他集中力量向地区发展,一举成为西部霸主。

4.在长江下游地区,吴国战胜越国,吴王在大会诸侯。

数年后,越国兼并吴国,越王成为霸主。

(三)合纵连横1.公元前年——前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2.战国七雄指的是、、、、、、。

3.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

适应这种形势,涌现出了一批纵横家,如秦国的、魏国的等。

【学导流程】一、导入语:西周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这是一个打动荡、大变革时期,争霸斗争是当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二、出示目标三、自主学习1、齐桓公能在诸侯纷争中雄踞之首,率先称霸,你认为是什么原因?2、纵横家为什么提出“合纵”“连横”的策略?六国合纵抗秦的谋略为什么没有成功?3、找一找:你所知道的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四、汇报展示五、测评提升做一做1、材料一管仲帮助齐国公子纠,鲍叔牙帮助公子小白。

在争夺齐国王位时,管仲偷偷向公子小白射了一剑。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历史教案)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历史教案)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历史教案)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其称霸的背景、手段和活动教材中介绍的比较详细,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其称霸过程的分析,了解到诸侯争霸的实质认识到齐桓公称霸的根本原因是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诸侯称霸的历史作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学好它对于后面历史学习作了铺垫。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从战争的性质看,“春秋无义战“,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丁深重的灾难.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争霸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它客观上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这些问题相对比较抽象,理论难度又比较大,而且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析争霸战争的实质和结果,要明白这个问题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五、六课导学案

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五、六课导学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齐晋城濮大战、秦赵长平之战。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导入新课: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周朝主要分西周、东周,东周我们有分为春秋与战国。

每当我们听到春秋、战国这两个时期时,我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动乱”这个词。

那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一个动乱的时期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自主学习:(根据下列问题自学课文大约用10分钟。

)一、春秋争霸(板书展示)1、春秋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2、齐桓公称霸原因?3、晋楚争霸晋取胜的原因?合作探究:(口头展示)1、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能够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产生了什么影响?二、战国七雄(板书展示)1、战国七雄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2、发生了哪些主要著名战役?3、填表时期主要战役交战双方典故影响春秋战国4、连线(把下列成语与有关事件或战争用线连接起来)退避三舍桂陵之战纸上谈兵吴越争霸卧薪尝胆长平之战围魏救赵城濮之战合作探究:(口头展示)1、春秋战国战争的异同?能力扩展(板书展示)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公 B .晋文公C.楚庄王 D .秦穆公2、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是()A.尊王攘夷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 D .纸上谈兵3、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A.齐 B .晋C.楚 D .燕4.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葵丘会盟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5. 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奴隶的悲惨生活。

2.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word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word教案

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课题: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知识与技能: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史实
1、春秋战国的时间划分
2、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及相关史实
3、识图能力(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
4、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检索能力培养。

2、讲述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表达能力培养。

3、根据学生所讲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用表格进行分类并组织学生绘出:春秋五霸详表,战国七雄详表。

4、根据图表引导学生思考各霸主称霸的共性,培训学生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想通过以学生讲故事,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最终完成教学计划。

第七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前770年---前476年)
(前475年---前221年)
称霸条件 管仲改革
课后反思:学生自我归纳能力不强,加强归纳能力培养。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学案冀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学案冀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学案冀教版●教学设计思路本要紧讲我国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争霸战争的情形和作用,其中涉及的战役比较多,学生需要经历的知识比较多,为了便于学生明白得,教师能够充分的利用地图,培育学生利用地图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典故经历各国之间的战争,培育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

通过让学生阅读,培育学生自己归纳历史事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及大体线索,把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斗争史实。

2.引导学生识别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培育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成语典故,培育学生搜集、阅读资料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1)引导学生熟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培育学生大体的读图技术,试探地图上形势发生转变的缘故并做出适当的说明。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搜集成语典故,讲述成语故事。

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三暮四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输赢的要紧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奴隶社会的瓦解,表此刻政治上,是周王室日趋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雄厚。

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壮大的缘故。

2.诸侯争霸给劳动人民带来严峻灾难,但也加速了统一步伐,增进了民族融合。

3.通过讲述学习管仲改革等,使学生熟悉到人材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齐、晋称霸。

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二)教学难点.分析争霸的输赢因素。

2.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特点和阻碍。

●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法、比较归纳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一)教具预备多媒体网络设备、投影仪。

(二)素材预备地图册、战国和春秋时期的形势图、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视频。

●时安排2时。

●教学结构与进程(堂导入)问题导入:东周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春秋和战国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板书)第8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不断;战国时期,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此起彼伏。

使学生初步认识人类历史上大国之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就是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了解不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只有革故鼎新者才能富国强兵。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努力改革,弱国可变为强国;因循守旧,强国也可能会沦为弱国,认识到要兴国必须先兴人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东周以前的夏、商、西周,都是通过开国君王造就的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建立的,但东周是通过王族宗室把都城东迁洛邑之后开始其历史的。

表面看似平淡,但在历史上,这就是王朝建立的一种新形式。

由此导入新课。

2.本课教学中需要了解的知识点较多,又是以战争类型的知识为多数。

为避免混淆,注意分成春秋和战国两段,然后按战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介绍,注重把战争史实和流传下来的成语故事相结合,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课文中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争实例,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逐步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招贤纳士、宽容大度的齐桓公,一言九鼎、为人诚信的晋文公,坚忍不拔、卧薪尝胆的勾践等政治家的胸襟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坎坷、失败、成功的价值观。

2.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战争会给社会带来动乱,给人类带来灾难。

培养学生反对侵略战争,追求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齐桓公争霸;
2.晋文公争霸;
3.秦国的崛起和东进。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争霸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影响的异同;
2.改革与争霸战争并存。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新课
(一)关于东周
1.东周开始的标志: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3.关于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引导学生阅读导入部分了解。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背景:周天子势力的削弱是诸侯争霸的前提条件。

周王室的实力是通过直接占有的土地和军队的数量来体现的。

东周开始后,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面积从“近千里”缩小到“一二百里”,直接控制的军队还不如大的诸侯国的多,诸侯国的朝贡几乎全废。

因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国,诸侯国之间的纷争战乱四起。

2.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势力衰微,有些诸侯国势力增强。

强大的诸侯国兼并临近小国,最强大的诸侯国,还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迫使其他诸侯国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

先后起来争霸的霸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位诸侯,史称“春秋五霸”。

(1)齐桓公称霸:齐桓公能首先称霸,是因为,齐国是当时的东方大国;齐桓公当政后,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极扩充军队,国势迅速强大起来;齐桓公在政治上利用齐国的大国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击退了北方戎狄对中原诸侯国的进攻,又阻挡了南方的楚国北进中原。

“葵丘之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他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葵丘之盟是齐桓公得以称霸的标志。

评价: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顺应当时王室衰微、大国崛起的历史潮流,任用贤才,实行改革,发展经济,提升国力,抵御了周边部族对中原的侵扰,使华夏文明免遭涂炭,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功劳的。

(2)晋文公称霸:称霸原因有三,第一,早年因君位问题被迫流亡国外19年,经历坎坷,饱受挫折,对民间疾苦比较了解,所以考虑问题比较全面。

归国就任国君后,励精图治,发展社会经济,为争霸奠定经济基础。

第二,政治举措精明,一是率兵勤王安周,打败进攻周王室的军队,在诸侯中树立了威望;二是对周边国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联络邻国,结盟齐、秦,扩大同盟队伍,孤立一直企图北进的楚国,使其未战就陷于不利的境地。

第三,在城濮之战中,面对楚军的军事优势,采取“退避三舍”、以退为进的战略,一是表示诚而有信,赢得政治主动权;二是避开楚军之锋芒,保存实力,待机而动;三是以退为伪败,麻痹楚军,攻其不备。

结果,晋军以少胜多,一跃而成中原霸主。

(3)楚庄王争霸:晋文公死后,晋和楚的争霸又持续了近100年,到楚庄王时,楚国大举进攻中原,楚庄王终于成为中原的霸主。

(4)秦国的崛起和东进:A. 秦国的崛起,进入战国后的200年间,东方六国征战不断,各国经常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东方六国因此元气大伤。

就在东方六国你争我夺、征战不休之际,地处西北一隅的秦国,秦穆公在位时,通过改革,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当时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B.秦国的军队也因奖励军功措施的实施而成为一支勇猛强悍、所向无敌的军队。

秦穆公在位时,他向东发展,但是,遭到晋国的阻挡,后专意向西部戎狄地区发展,成了西部地区的霸主。

(东进受阻,向西发展)
(5)宋襄公争霸:(引导学生阅读p28的第一段小字内容了解,)老师总结:宋襄公争霸未成,反而丧命。

(6)吴越争霸:(引导学生阅读p28的第二段小字内容了解,)
3.对诸侯争霸战争的评价:A.春秋无义战,B. 诸侯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三)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是指哪些国家?(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国长期混战,史称“战国七雄”。

2..这些国家分别在什么方位上?(让学生看地图来确定,最后由老实来矫正)
给出方位口诀:“楚南、赵北、燕东北、秦西、齐东、韩魏居中”
3.对比春秋五霸形势图和战国七雄形势图,找出这两个时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由学生看地图对比找出,老师矫正)
春秋五霸中位于黄河中游地区的是“晋国”,战国七雄中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是“赵”、为“魏”、“韩”三个国家。

4.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课文中未提及此变化,学生很难作答,由老师来解释)----进入战国时期后,晋国的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将晋国瓜分
成韩、赵、魏三个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5.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几次?(由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老师矫正)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重点认识了解)6.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由学生自由发挥)
7.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次战争?为什么?(由学生自由发挥)
8.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异同之处?(口头说说即可)
五、课堂小结
历史进入东周之后,国家由西周时期的统一,走向分离,进入我国的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的战乱年代。

春秋时期先后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霸起而争霸;战国时期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改革和变化的时期。

国家分久必和,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战乱之后,国家又由分离逐步走向了统一,七雄兼并的结果是强大的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全国。

六、课堂练习:
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2.在争霸斗争中,遭到彻底失败的是:()
A.宋襄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吴王阖闾
3.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
A.城濮之战
B.葵丘之盟
C.长平之战
D.问鼎中原
4.齐桓公任用的改革家是:()
A.姜尚
B.管仲
C.吴起
D.商鞅
5.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
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
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6.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
A.葵丘之战
B.城濮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7.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是从哪一个诸侯国中分裂出来的:()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晋国
8.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国家是:()
A.楚国
B.燕国
C.秦国
D.齐国
请按方位默写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七、作业布置: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

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历史上把“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3)请列举此时期齐、楚、晋诸侯国的著名国君?
(4)后来,晋国分裂,你知道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了吗?
八、课后反思:
第六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