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水资源”阅读答案(2011湘潭中考语文阅读题)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地球上的水资源

[课外阅读]地球上的水资源

[课外阅读]地球上的水资源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如果将海洋中所有的水均匀地铺盖在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就会形成一个厚度2700米的水圈。

所以有人说地球的名字起错了,应该叫作“水球”。

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到人类社会的形成,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到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水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

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

水与空气、食物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重量的50-60%由水组成,儿童体内的水分更高达80%。

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在这3%的淡水中,可供直接饮用的只有0.5%。

所以说,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自古以来人们就逐水草而居。

大约在50亿年前的原始地球,天空烈日似火,电击雷轰;地面熔岩滚滚,火山喷发。

这种自然现象成了生命起源的“催生婆”。

巨大的热能,促使原始地球各种物质激烈地运动和变化,孕育着生机。

原始地球由于不断散热,灼热的表面逐渐冷却下来,原来从大地上“跑”到天空中去的水,凝结成雨点,又降落到地面,持续了许多亿年,形成了原始海洋。

在降雨过程中,氢、二氧化碳、氨和甲烷等,有一部分带入原始海洋;雨水冲刷大地时,又有许多矿物质和有机物陆续随水汇集海洋。

广漠的原始海洋,诸物际会,气象万千,大量的有机物源源不断产生出来,海洋就成了生命的摇篮。

机物——氨基酸。

同时,用紫外线照射也能得到有机化合物。

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胰岛素,这是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的征途上的一大步。

水大原始地球由于不断散热,灼热的表面逐渐冷却下来,原来从大地上“跑”到天空中去的水,凝结成雨点,又降落到地面,持续了许多亿年,形成了原始海洋。

在降雨过程中,氢、二氧化碳、氨和甲烷等,有一部分带入原始海洋;雨水冲刷大地时,又有许多矿物质和有机物陆续随水汇集海洋。

广漠的原始海洋,诸物际会,气象万千,大量的有机物源源不断产生出来,海洋就成了生命的摇篮。

2011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题

2011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题

说明文阅读题库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

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阅读理解

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阅读理解

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阅读理解题目:探寻地球上的水——源头与存在一、引言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着,而地球上的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困扰着人类许多年,对于地球上水的来源,有着各种理论和观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探寻地球上水的源头,并深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存在方式。

二、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和大气中。

在地球的水资源中,海洋是占据绝对优势的部分,占据了地球水资源的97%,其次是冰川和冰盖,占比约为2%,其余的1%则分布于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大气中。

这些不同的水资源形式,其水源和存在方式也各异。

三、地球上水的来源1. 流水地球上的水源之一来自流动的水,比如河流和湖泊。

这些水源主要是来自雨水、融雪和融冰,以及地下水的补给。

这些水源通过地面径流、蒸发和渗漏等方式,最终进入大海和海洋。

2. 地下水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来自于降雨和地表水的渗漏,并经过地下水的运移和储存,最终进入地表水系统。

地下水对于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人类饮用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3. 碎屑和岩石中的水地球的内部结构中包含许多保有水的矿物和岩石,这些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形成过程中残存的水,比如地幔中的水、岩浆中的水等。

这部分水资源主要以地热和地球运动等方式释放,并最终进入地表水系统或大气中。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地球上的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其来源和存在方式对于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通过对地球上水的来源和存在方式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的水资源,保持水资源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

五、总结在本文中,我们从地球上水的分布、来源和存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地球的水资源,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六、结语地球上的水是宝贵的资源,它的存在和来源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现代文阅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阅读附答案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人类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它们再生的速度和数量赶不上使用的速度和数量,生态平衡已经失去。

()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1.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连接词。

2.解释下面的词。

可选: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断再生”是什么意思?具体说说片段中的“不断再生”指什么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灾难”是什么意思?“生态灾难”是什么意思?举一个你知道的例子。

谈谈“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的严重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参考答案:1.因为如果就2.听从你的意愿。

没有限制的使用,指程度、数量等。

(意思是正确的)3.可以不断地生产出来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4.灾害中因自然或人为的严重破坏而造成的坏事。

毕东海《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东海《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阅读练习及答案

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毕东海①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

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高山和低谷都拉平,再把地球上的水全都均摊起来,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深达2400多米,地球,真正变成一颗"水星"了。

而太阳系的水星,没有海洋,也没有水。

②地球上这么多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组成地球的物质逐渐脱水、脱气而形成的。

地球是由星际尘埃凝聚而成的,在最初阶段,地球是一个寒冷的凝固团,是万有引力和颗粒间的相互碰撞,使这些星际尘埃物质紧紧地压缩在一起,形成了原始地球。

后来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不断蜕变,凝固团的温度不断升高,最终形成我们可以居住的地球。

科学家对组成地球的地幔的球粒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5%的水,最多的可达11%。

如果当初组成原始地球的陨石,只要有1/800是这些球粒陨石的话,那么就足以形成今天的地球水圈。

问题是,当初是这样的情形吗?至今没有定论。

③另一种解释是,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水。

从今天活火山的研究发现,伴随滚滚浓烟、炽热熔浆的喷发,的确是有大量水蒸汽释放到地球的大气中。

在喷出的气体中,水汽占75%,数量很大。

如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座叫"万烟谷"的火山,在每年喷出的气体中,水汽就有6600万吨。

自地球诞生至今,不知有多少火山喷发过,其次数也无法统计,喷出来的水汽就更多了。

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至少地球上现有水的一半来自火山喷出的水汽。

火山为什么能喷发水汽?因为地下深处的岩石、岩浆里含有相当丰富的水。

火山喷发时熔岩温度高,使岩浆里的水自然蒸发,逸出地球表面。

这些水汽到了高空遇到冷气,凝结成水,最终落到地上,形成涓涓水流,进入海洋。

据科学家研究,早期地球很热,大约在6亿年前,地球表面的温度才降到30℃,此时大气中的水汽有99%降落到地面,地球上才开始有海洋及江河湖泊。

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地球上才开始有生物。

世界水资源阅读含

世界水资源阅读含

世界水资源阅读答案世界水资源①地球的水资源分别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散布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其总量是很大的,大概有乘以10的14立方米。

但是,这些水资源中有%是海水,而淡水总量只占全世界总水量的%。

何况,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

因为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当前为止,冰雪固态淡水和深层地下水等的利用都特别有限。

因此,可方便利用的、与人类生计和生活关系亲密的淡水储量大概只有40乘以10的14立方米,仅占淡水总量的11%,约占总水量的%。

可见,只管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实质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极少。

②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储水量仅相当于世界均匀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绝大多数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地域。

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全国用水量增添快速。

1949年用水总量为1031亿立方米,2004年增添到5548亿立方米。

在2004 年的用水总量中,生活用水占%,工业用水占%,生态用水占%,而农业用水则占到%。

当前我国农业浇灌用水利用率仅有45%,与节水先进国家70%—80%的高利用率对比差距显然。

假如2030年我国南北方人口仍按此刻的比的比率散布,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北方地域的需水总量将达到每年3720亿立方米,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当前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北方地域将几乎无水可用,北方地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连续发展将没法连续。

③水资源的严重欠缺不单打破了人们以前以为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断的美梦,并且水资源正在代替石油而成为全世界引起危机的主要原由之一。

依据统计,此刻世界上已有20多亿人口正面对淡水资源的严重欠缺。

全世界已经有四分之一人口面对着一场为获得足够的饮用水、浇灌用水和工业用水而睁开的斗争。

这场因为水资源而睁开的争斗不单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地域与地域之间,甚至村庄与乡村之间。

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三分之二人口因严重缺水而面对动乱不安的场面。

地球之水天外来?阅读附答案

地球之水天外来?阅读附答案

地球之水天外来?阅读附答案
地球之水天外来?
 水是生命的源泉。

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

水存在于辽阔无边的海洋,存在于纵横交错的江河,存在于星罗棋布的湖泊,也存在于地下。

 那幺,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

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

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

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

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

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

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都变成冰了。

 近来,科学界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

 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物理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于1986年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

1996年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极地探测卫星又发现,每隔5至30分钟,就会有直径在12米左右的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外层大气,每天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冰球总数最高迭4.3万个。

【初中说明文阅读】初中说明文练习阅读《我国水资源》参考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初中说明文练习阅读《我国水资源》参考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初中说明文练习阅读《我国水资源》参考答案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初中说明文练习阅读,可供大家参照,期望对大家有所协助!初中说明文练习阅读《我国水资源》参考答案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原产很不光滑,不仅制约了非常有限水资源的可以利用性,也给开发利用增添诸多不便,夏季我国降水分散,汛期河水暴跌,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流向大海,并且还难导致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太少,河流步入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枯见到底,导致轻微的旱情缺水。

我国水资源南丰北失。

南方水资源占到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到20%没,特别就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轻微。

以我国小麦、棉花的分散产区华北平原为基准,这里耕地面积约占到全国的40%,但水资源仅占到全国的6%左右。

兴建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对长江和黄河的防洪及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

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一些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

例如,引滦入津工程,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缓解了天津市严重缺水的状况;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入青岛,缓解了青岛市严重缺水的状况。

16.下面的观点哪一项不合乎文意?(2分后)()a.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冬春季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这一现象表明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匀。

b.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光滑,既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并使非常有限的水资源不能获得有效率利用,还难导致洪涝灾害。

c.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水资源南丰北缺这一事实说明,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d.修建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率提升水资源的可以利用性,减轻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从根本上化解水资源缺少的问题。

17.下面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哪一项恰当?(2分)()a.水、土资源的协调不合理,激化了北方地区缺水状况。

b.水、土资源的配和不合理,会引起水、土资源的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水资源”阅读答案(2011湘潭中考语文阅读题)
①地球的水资源分别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分布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其总量是很大的,约有×1017立方米。

然而,这些水资源中有%是海水,而每升水中含氯量小于1克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况且,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

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冰雪固态淡水和深层地下水等的利用都非常有限。

所以,可方便利用的、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仅占淡水总量的11%。

可见,尽管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实际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

②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储水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绝大部分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用水量增长迅速。

1949年用水总量为1031亿立方米,2004年增加到5548亿立方米。

在2004年的用水总量中,生活用水占%,工业用水占%,生态用水占%,而农业用水则占到%。

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有45%,与节水先进国家70%-80%的高利用率差距明显。

如果2030年我国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比的比例分布,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北方地区的需水总量将达到每年3720亿立方米,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目前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这就意味着北方地区将几乎无水可用,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保证。

③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不仅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梦,而且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为在全世界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统计,当今世界上已有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

全球已经有1/4人口面临着一场为得到足够的饮用水、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而展开的争斗。

这场因为水资源而展开的争斗不仅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村庄与村庄之间。

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2/3人口因严重缺水而面临动荡不安的局面。

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1.若删去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约”和“仅”两字,对文意的表达有什么影响?(2分)
2.根据第②自然段的内容,分条概括出我国“严重缺水”的原因。

(2分)
3.请你根据文意,联系今年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早的现实,为本文续写第④自然段,简要谈谈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途径。

(2分)
答案:
1.删去“约”表意绝对,与事实不符,不科学,不严密;
删去“仅”,则语气平淡,不能体现对“淡水总量小”的强调。

2.人均储水量相对较少。

南北分布不均。

湘水量增长迅速。

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

3.答案开放,要紧扣前文内容,从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用水的灌溉利用率,合理配置水资源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