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时定额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计算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计算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是指在给定的加工条件下,根据机械设备和工艺要求,计算出完成一定加工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计算,可以有效规划生产进度、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下
面将介绍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计算方法。
1.工艺准备时间:
工艺准备时间是指加工前的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包括开机检查、装夹工件、调整刀具和测量工具等。
工艺准备时间的计算:
工艺准备时间=检查时间+装夹时间+调整时间+测量时间
2.裁剪时间:
裁剪时间是指将材料裁剪到合适尺寸所需要的时间。
裁剪时间的计算
取决于要加工材料的类型、尺寸和机械设备的性能等因素。
裁剪时间的计算:
裁剪时间=裁剪长度/理论裁剪速度
3.明加工时间:
明加工时间是指将工件进行精确加工的时间,包括车削、铣削、钻削、切削等工序。
明加工时间的计算:
明加工时间=切削长度/切削速度
4.辅助时间:
辅助时间是指非加工的时间,主要包括换刀时间、掉刀时间、掉料时间等。
辅助时间的计算:
辅助时间=换刀时间+掉刀时间+掉料时间
总加工时间的计算:
总加工时间=工艺准备时间+裁剪时间+明加工时间+辅助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机械加工时间定额时,除了加工过程中的时间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刀具磨损、工件形状复杂度、材料的硬度等。
因此,对于复杂的加工任务,需要进行详细的工艺分析和实际加工试验,以获取准确的加工时间定额。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时间标准A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时间标准机械工业定额改革小组说明1、本标准是机械工业部机床行业机加工劳动定额时间标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地进行了精简,它具有适用面广,查找迅速,使用方便等优点;本标准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可用~的系数进行调整;2、查表方法:查表序号=D序号+L序号-13、本标准时间单位:准终时间:小时:分钟装卸时间:分钟定额时间:分钟目录车床:车床装卸、车外圆、内孔时间----------------------------1车床钻孔、切槽、中心孔、车蜗杆时间----------------2车床准终、T型、三角螺纹时间-------------------------3磨床:磨T型、三角形螺纹时间---------------------------------4磨床装卸、磨外圆、端面时间----------------------------5磨内孔、磨平面、磨花键时间----------------------------6铣床:立铣、铣刨床装卸、准终时间----------------------------7万能铣时间----------------------------------------------------8刨床:刨床时间-------------------------------------------------------9钳工:钳工时间------------------------------------------------------10插、拉床:插、拉时间---------------------------------------------11齿轮机床:插外、内齿、倒角机时间---------------------------12滚齿时间------------------------------------------------13滚蜗轮、磨齿时间------------------------------------14车床钻孔、扩孔时间标准扩孔K=。
浅析机械加工中工时定额方法

浅析机械加工中工时定额方法工时定额是指完成一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是企业考核操作工人完成一个工序的时间标准,是在以技术部门的图纸文件为依据,综合工艺文件的内容给生产一线操作者制定的合格产品完成所需的加工时间限度。
作为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是衡量工人劳动消耗的通用准则。
1、工时定额管理其重要意义工时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因此是一项技术性和管理性双重并兼的工作,是企业成本核算、组织生产、定编定员、业绩考核和按劳分配一项重要依据,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矛盾冲突的中心,其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它倍受关注。
2、工时定额的制定原则和主要方法工时定额对企业和员工均意义重大,因此在制定时,必须要遵守一些特有的原则,如果违背这些原则,将有可能导致潜在矛盾的激化,严重时还可能会制约生产的正常进行。
1)严格按照定额标准执行只有严格按照定额标准进行定额,才能有效保证各产品定额的一致性。
如果由标准不统一制定出来的定额也就不能遵循同一个基准,势必造成标准混乱,相似产品的工时却有高有低,最终造成低工时员工闹情绪要求调整工时,于是在产品不变的情况下,车间工时定额的总数就会越来越高,在工时单价不予调整的情况下,导致车间人工成本剧增,最终入不敷出。
2)定额制定实施后不宜过多调整定额制定后即使略作调整,也应该由低向高调,不应削减已定的工时。
在工时定额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某几种产品制定的工时定额过高,或因员工自己进行加工工艺改革后工作效率提高,此时应保持原有的工时定额不予变动,同时要表彰员工工艺革新,从而大大调动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劳动积极性。
3)同类产品工时定额的唯一性同一产品的同一工序,只能有一个工时。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因为粗加工工序的加工余量未按照车间的工艺规定执行而造成精加工工序原有定额的变动,此时对原有已经制定实行的工时定额不宜作出调整,应当追究上道粗加工工序操作者责任,将精工较以往多发生的工时从下料或粗加工工序中扣除;对于车间备料不及时,图纸更改或临时换工件等其他特殊情况,亦遵循以上原则进行工时补贴,不作工时调整。
工时定额(机加车间)

工时定额(机加车间) LT234轴类工时定额表D L 车工加工工时▽4~▽6加工丝扣时螺纹长1.5DD L车工加工工时▽4~▽6加工丝板时螺纹长1.5D30<300 2 1D60 <400 4 2D300~600 4 1D400~700 6 2D40<300 3 1D700~1000 8 2D 300~600 5 1D1000~1300 12 2D 600~900 8 1D1300~1600 15 2D 900~1200 12 1.5D70<500 5 2D50<400 3 1.5D500~800 6 2D 400~700 5 1.5D800~1100 10 2D 700~1000 8 1.5D1100~1400 15 2D 1000~1300 12 1.5D1400~1600 17 2D56计算方法依据:T机=K*L*h*d2/318*S纵*t*v2(分)K—修正系数;L—工作台纵向行程长度(㎜),h —磨削余量(每边㎜);d2—工件直径(㎜),S纵—纵向进给量(毫米/转),t—磨削深度(㎜),v2—工件圆周速度(m/min)磨床磨削轴类工时表长度(L)轴径(D)20~4040~6060~8080~100100~120125~150150~175175~200200~250250~300300~350350~400400~450450`500500~550550~600600~650650~700700~750750~800800~850850~900950~10001100~1200工时(分钟)20~30 9 14 19 25 30 37 43 63 75 90 104 110 240 260 280 300 325 350 375 400 425 450 475 500 30~50 10 15 20 26 31 38 44 64 77 92 106 119 132 143 150 169 182 195 208 270 300 360 400 440 50~70 11 16 21 27 32 40 46 65 79 94 108 121 135 147 162 176 189 202 216 229 244 256 270 285 70~90 12 17 22 28 33 41 47 67 81 95 110 123 137 150 168 182 196 210 224 238 253 266 280 300 90~110 13 18 23 29 34 42 48 68 82 97 112 125 139 153 174 189 203 217 232 246 261 275 290 310 110~130 14 19 24 30 35 43 49 69 83 99 114 127 142 156 180 195 210 225 240 255 270 285 300 320 130~150 15 20 25 31 36 44 50 70 84 100 116 129 144 159 186 202 217 232 248 263 279 294 310 330 150~175 16 21 26 32 37 45 51 71 85 101 118 131 147 162 192 208 224 240 256 272 287 304 320 340 175~200 17 22 27 33 38 46 52 72 86 103 120 133 150 165 198 214 231 247 264 280 297 313 330 350 说明:1、本表指直轴(无台阶)磨削工时;2、台阶轴可视为多根轴的轴向组成相加;3、每加磨一台端面,即增加5分钟;4、不论批量大小,其辅助工时为1小时;5、批量超出20件,削减20%。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标准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标准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标准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于每一道工序所需的标准工时的规定。
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工时定额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材料的特性以及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等。
首先,机械设备的性能对工时定额标准具有直接影响。
不同的机械设备在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工时是不同的,而且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工时定额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设备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工时定额标准,以确保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其次,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也是影响工时定额标准的重要因素。
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加工任务,而技术水平较低的操作人员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因此,企业在制定工时定额标准时,需要考虑到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并通过培训和技术提升来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另外,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也会对工时定额标准产生影响。
不同的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而且随着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的增加,工时定额标准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企业需要对不同材料和不同加工工艺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以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
总之,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材料的特性以及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才能确保企业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能够实现高效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工时定额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
机加工工时定额定义及计算

机加工工时定额定义及计算机加工工时定额是指根据机加工工艺和生产实践经验,将完成一项具体机械加工任务所需的工时进行科学合理的估算和计算的工作。
机加工工时定额的准确计算对于生产组织和成本核算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1.初始准备时间:初始准备时间是指进行机加工任务前的准备工作所需的时间,包括上下料、装夹工件、调整刀具等。
初始准备时间一般由操作员的经验和生产设备的性能决定。
2.加工时间:加工时间是指进行机械加工任务的实际加工时间,包括切削时间、进给时间、停机时间等。
加工时间的计算可以通过对切削力、刀具材料、刀具类型、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参数的分析和实验得到。
3.辅助时间:辅助时间是指进行机械加工任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非加工时间,例如换刀时间、切削液更换时间、工件翻转时间等。
辅助时间的计算可以通过对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得到。
4.后加工时间:后加工时间是指在机械加工任务完成后,为了达到产品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必要后续工作所需的时间,例如去毛刺、清洗、检验等。
后加工时间一般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估算。
1.分析工艺流程:根据具体的机械加工任务,分析加工的工艺流程,确定所需的切削过程、辅助过程和后续过程。
2.确定加工参数:根据切削过程的要求和材料的性质,确定所需的切削参数,例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
3.估算加工时间:根据所需的切削参数和加工设备的性能,估算加工时间,包括切削时间和辅助时间。
4.估算后加工时间:根据产品要求和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后加工时间,包括去毛刺、清洗、检验等工序。
5.综合计算:将加工时间和后加工时间相加,得到总的机加工工时定额。
需要注意的是,机加工工时定额的计算结果应该是一个合理的估算值,不同的操作员和加工设备可能会有差异。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修正和调整。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精选文档】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精选文档】的百分比N——每批加工零件数4、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影响因素1)、零件材料的性质和加工难度2)、机床性能和刀具、刃具的质量状况3)、工艺路线和工艺要求4)、工人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5、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编制1)、确定加工工艺路线2)、确定机床和刀具、刃具3)、确定加工时间定额4)、定期检查和修订加工时间定额6、机械加工时间定额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1)、制定生产计划和生产进度控制2)、计算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3)、评价工人绩效和考核工资4)、进行工艺改进和技术革新7、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缺陷和改进1)、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求。
2)、机械加工时间定额不够准确,难以反映实际生产情况。
3)、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改进方向是提高精度和准确性,增强灵活性和适应性,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为此,需要加强对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研究和应用,积极推进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
和进给量f的选择应根据加工材料和工件的硬度、形状、尺寸、精度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可参考切削用量手册。
2)、切削深度ap和切削宽度ae的选择应根据切削力和刚度要求综合考虑,可参考切削用量手册。
3)、切削用量计算公式:Q=ap×ae×f×N,其中N为生产纲领,ap、ae、f均为单位时间内的切削量。
2、选择原则:1)、根据工件材料和硬度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2)、根据工件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切削深度和切削宽度。
3)、根据机床刚度选择合适的切削用量,避免过大或过小。
4)、根据生产纲领确定切削用量,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
辅助时间的确定原则及计算方法1、辅助时间的确定原则:1)、辅助时间的长短应与工件和机床规格大小、复杂程度成正比。
2)、对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需要考虑tftbxtzz时间占tj的百分比(K%)及装卸时间,其中tzz时间按N=10计算,直接计入单件时间定额中。
2、辅助时间的计算方法:根据机床类型和工件特点,确定工步辅助时间、装卸时间、tbx时间和tzz时间,具体数值可参考表格。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时间标准(A3)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时间标准
机械工业定额改革小组
说明
1、本标准是机械工业部机床行业《机加工劳动定额时间标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地进行了精简,它具有适用面广,查找迅速,使用方便等优点。
本标准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成批生产可用0.5~0.8
2、查表方法:查表序号=D 1
3
(分钟)
目录
车床:车床装卸、车外圆、内孔时间
----------------------------1
车床钻孔、切槽、中心孔、车蜗杆时间----------------2
车床准终、T
磨床:磨T
----------------------------------------------------8
刨床:刨床时间
-------------------------------------------------------9
钳工:钳工时间
------------------------------------------------------10
插、拉床:插、拉时间
---------------------------------------------11
齿轮机床:插外、内齿、倒角机时间
---------------------------12
滚蜗轮、磨齿时间
车床钻孔、扩孔时间标准扩孔K=0.8
铰孔K=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机械加工工时定额前言1、合理的零件加工时间定额,是正确的反映机械加工成本、工人劳动量与劳动报酬的基本数据。
2、机械加工的时间定额,是计划设备和工人数量的基本依据。
3、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合理与否,它客观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
4、机械加工时间定额,使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要素。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与其组成1、什么是机械加工时间定额?它是指完成一个零件或零件某一工序加工所规定的时间。
2、时间定额的组成:(1)、机动时间(也称基本时间)(Tj)——是指直接改变工件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所需要的时间。
它包括刀具趋近、切入、切削和切出的时间。
(2)、辅助时间(Tf)——用于某工序加工每个工件时,进行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包括装卸工件和有关工步的时问。
如启动与停止机床、改变切削用量、对刀、试切、测量等有关工步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3)、布置工作地、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间(Tbx)——指工人在工作时间内清理工作地点以及保证正常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
其中包括阅读交接等,检查工件,机床,对机床进行润滑和空运转,更换与修磨刀具,检具和刃具,清理切屑,工作前取出和工作后归还工具,交班前擦拭机床,清理工作场地,填交接班纪录及工作时间内允许必要的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问。
为了计算方便,根据加工复杂程度的难易,按操作时间的百分比来表示。
(4)、准备终结时间(Tzz)——是指工人在加工一批工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所做准备工作和结束时所消耗的时间。
包括熟悉图纸,工艺文件,进行尺寸换算,借还工具、夹具、量具、刃具,领取毛坯,安装、刀具、夹具,转动刀架,修整砂轮,点收零件,调整机床,首件检查,加工结束时清理机床,发送成品等。
一般情况,准备与终结时间分固定部分和另加部分。
固定部分是指一批零件加工前必须发生的时间。
另加部分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做某些准备与结束工作所需时间。
加工一批零件只给一次准备与终结时间。
3、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计算(1)、中批以上t d =(tj+tf)×(1+K%)+tzz/N(2)、单件小批t d =tj×(1+K%)+tbx+tzz式中,td——单件加工时间定额(min)tj——机动时间(min)tbx——布置场地与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min)tzz——准嵛与终结时间(min)K——tbx 和tzz占tj的百分比N——生产纲领——相同一批零件数辅助时间的确定1 、确定原则(1) 、辅助时问的长短和工件与机床规格大小、复杂程度成正比。
(2)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其他时问,包括tf 、tbx、tzz时间占tj的百分比(K%)及装卸时间。
tzz时间按N=10考虑,直接计入单件时间定额中。
2 、确定(1) 、卧车:①工步辅助时间:5~ 15(min)②一般装卸时问:0.5~ 15(min)③tbx 时间tj的16% (min)④tzz时间为50~ 90(min)(2) 、立车:①工步辅助时间为15~ 50(min)②装卸时间为10~ 50(min)③tbx 时间为tj的14~16%④tzz时间为70~ 120(min)(3) 、:①工步辅助时间为5~ 15(min)②装卸时间为20~ 240(min)③tbx 时间为tj的15~17% (min)④tzz时间为90~ 120min)(4) 、:①工步辅助时间为3~ 5(min)②装卸时间为15~ 30(min)③tbx 时间为tj的11~13% (min)④tzz时间为30~ 60(min)(5) 、:①工步辅助时间为5~ 15(min)②装卸时间为1~ 12(min)③tbx 时间为tj的13~15% (min)④tzz时间为30~ 120(min)(6) 、刨、插:①工步辅助时间为6~ 10(min)②装卸时间为1~ 120(min)③tbx 时间为tj的13~14% (min)④tzz时间为30~ 120(min)(7) 、:①工步辅助时问为2~ 8(min)②装卸时间为0.3~ 8(min)③tbx 时间为tj的12~13% (min)④tzz时间为15~ 120(min)(8) 、齿轮机床:①工步辅助时间为2~ 5(min)②装卸时间为2~ 8(min)③tbx 时间为tj的11~12% (min)④tzz时间为50~ 120(min)(9) 、:①工步辅助时间为1~ 2(min)②装卸时间为0.5~ 1(min)③tbx 时间为tj的12% (min)④tzz时间为 25(min)切削用量的计算与选择原则1 、计算:(1) 、切削速度 Vc①车、铣、钻、镗、磨、铰:Vc=d ×π× n/1000(m/min)Vc=(d ×π×n)/(1000× 60)(m/s)式中,d——工件或刀具(砂轮)直径 (mm)n ——工件或刀具(砂轮)每分钟转数 (r/min)②刨、插Vc=L ×(1+V刨程/V空程)× n/1000=(5/3) ×L×n/1000=0.0017×L× n(n/min)或用下公式:VC=n ×L× (1+m)/1000(n/min)式中,L——刨程行程^长度 (mm)n ——每分钟往复次数(次 /min)m ——一般取0.7(因为返程必须速度快 )(2) 、每分钟转数或每分钟往返次数 n①n=Vc×1000/(π×d)=(Vc×3)× 1000/d(r/min)②n=Vc×1000×3/(5×L)=Vc/(0.0017×L)(双程数 /min)式中:d——工件或刀具直径 (mm)L ——行程长度 (mm)(3) 、进给速度 VfVf=af ×Z× n(mm/min)式中:af——每齿进给量 (mm/z)Z ——刀具齿数n ——每分钟转数 (r/min)(4) 、进给量 f① f=vf/n(mm/r)② af=f/Z(mm/z)(5) 、切削深度 ap① a=(dw-dm)/2p=dw/2②钻削 ap式中:dw——待加工直径 (mm)dm ——已加工面直径 (mm)2 、切削用量选择原则(1) 、在粗切时,在选用较大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时,应选用较低的切削速度。
(2) 、在精切时,在选用较小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时,应选用较高的切削速度。
(3) 、在制定机械加工时问定额时,应选用中等偏上的切削用量来计算。
(4) 、当毛坯形状复杂、硬度较高、工件刚性差时,应选用较低的切削用量。
(5) 、同一种材质,热处理状态(表现为硬度和强度)改变时,切削用量和他们的力学性能成反比,和他的导热系数成正比。
(6) 、同一材质,切削铸件应选用较低的切削速度;锻与热轧件应选用较高的切削速度。
(7) 、切削硬化现象严重的材料时,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应大于硬化深度。
常用材料切削用量推荐表附后;各种切削加工的切削用量,参阅《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出版社出版。
机动时间的计算1 、车削所用符号:——机动时间 (min)tjL ——行程长度 (mm)1 ——加工长度 (mm)——切刀切入长度 (mm)11——切刀切出长度 (mm)1213——试刀用附加长度 (mm)i ——走刀次数ap——切削深度 (mm)f ——进给量 (mm/r)n ——主轴每分钟转数 (r/min)d ——工件毛坯直径 (mm)d1——工件孔径或特形面最小直径 (mm)d2——工件外径 (mm)Vc ——切削速度 (m/min)P ——螺纹的导程或螺距 (mm)D ——锥体大端直径 (mm)d3——锥体小端直径 (mm)Lk——锥体侧母线长度 (mm)g ——螺纹头数(1) 、外圆或内孔车削①通轴或通孔t j =(1+11+12+13) ×i/(f×n)=(L×d×i×π)/(f×Vc× 1000)(min)②阶台轴或阶台孔t j =(1+11+13) ×i/(f×n)=(1+11+13)×d×π×i/(f×Vc× 1000)(min) (2) 、车端面①实体t j =(d/2+11+12) ×i/(f×n)=(d/2+11+12)×i×d×π/(f×Vc× 1000)(min) ②环形t j =[(d-d2)/2+11+12] ×i/(f×n)=[(d-d2)/2+11+12]×i×d×π/(f×Vc× 1000)(min)③带阶台的端面t j =[(d-d2)/2+11]×i/(f×n)=[(d-d2)/2+11]×i×d×π/(f×Vc×1000) (min)(3) 、切断①实体t j =(d/2+11)×i/(f×n)=(d/2+11)×i×d×π/(f×Vc×1000)(min) ②环形t j =[(d-d2)/2+11+12]×i/(f×n)=[(d-d2)/2+11+12]×i×d×π/(f×Vc×1000)(min)(4) 、车特形面t j =[(d-d1)/2+11]×i/(f×n)=[(d-d1)/2+11]×i×d×π/(f×Vc×1000) (min)(5) 、车螺纹t j =2 ×(1+11+13)×i/(p×n)=2×(1+11+13)×d×π×i/(p×Vc× 1000) (min)t j =2 ×(1+11+13)×i×g/( p× n)(min)(6) 、切槽t j =((d-d1)/2+1]×i/(f×n)=((d-d1)/2+11]×i×d×π/(f×Vc×1000) (min)(7) 、车锥体t j =Lk×i/(f×n)=Lk×i×d×π/(f×Vc×1000)(min)2、刨削、插削所用符号tj——机动时间(min)L——或工作台行程长度(mm)1——被加工工件长度(mm)11——切入长度(mm)12——切出长度(mm)13——附加长度(mm)14——行程开始超出长度(mm) 15——行程结束时超出长度(mm) B——刨或插工件宽度(mm)h——被加工槽的深度或台阶高度(mm) U——机床平均切削速度(m/min) f——每双行程进给量(mm)i——走刀次数n——每分钟双行程次数n=(1000×VC)/L×(1+K)注:龙门刨:K=0.4-0.75插床:K=0.65-0.93牛头刨:K=0.7-0.9单件生产时上面各机床K=1①插或刨平面tj=(B+12+13)×i/(f×n)=2×(B×11+12+13)×i/(f×Um×1000)(min) ②刨或插槽tj=(h+1)×i/(f×n)=(h+1)×i×L/(f×Um×1000)(min)注:龙门刨:14+15=350mm牛头刨:14+15=60mm(各取平均值)⑨刨、插台阶tj=(B+3)×i/(f×n)(横向走刀刨或插)(min)tj=(h+1)×i/(f×n)(垂直走刀刨或纵向走刀插)(min)3、钻削或铰削所用符号tj——机动时间(min)1——加工长度(mm)11——切入长度(mm)11——切出长度(mm)f——每转进给量(mm/r)n——刀具或工件每分钟转数(r/min) Φ——顶角(度)D——刀具直径(mm)L——刀具总行程=1+11+12(mm)钻削时:11=1+D/[2×tg(Φ/2)]或11≈0.3P(mm)①一般情况tj=L/f×n(min)②钻盲孔、铰盲孔tj=(1+11)/(f×n)(min)③钻通孔、铰通孔tj=(1+11+12)/(f×n)(min)4、齿轮加工所用符号tj——机动时间(min)B——齿轮宽度(mm)m——齿轮模数(mm)Z——齿轮齿数B——螺旋角(度)h——全齿高(mm)f——每转进给量(mm/r) vf——进给速度(mm/r)g——线数n——铣刀每分钟转数(r/min) i——走刀次数11——切入长度(mm)12——切出长度(mm)D0——铣刀直径(mm)d——工件节圆直径(mm)f1——工件每转径向进给量(mm) f2——每双行程圆周进给量(mm) t——每齿加工时间(min) nz——加工每齿双行程次数n分——每分钟双行程次数①用齿轮铣刀铣削圆柱齿轮1)铣直齿轮tj=(B+11+12)×Z×i/vf(min) 注:(11+12)=d0/(3~4)(mm)2)铣螺旋齿轮tj=(B/cosβ+11+12)×Z×i/vf(min)注:(11+12)=d0/(3~4)(mm)②用齿轮滚削圆柱齿轮(1)滚切直齿轮tj=(B+11+12)×Z/(g×f×n)(min)注:(11+12)=d0/(3~4)(2)滚切螺旋齿轮tj=(B/cosβ+11+12)×Z/(g×f×n)(min)注:(11+12)=d0/(3~4)③用模数铣刀铣蜗轮tj=(h+11)×Z/f(min)④用蜗轮滚刀径向滚切蜗轮tj=3×m×Z/(g×n×f)(min)⑤用指状铣刀成形铣齿轮tj=(B+0.5d0+12)/(f×n)=(B+0.5d0+12)/vf(min)注:12=2—5(mm)⑥插圆柱齿轮tj=h/(f1×n)+π×d×i/(f2×n)(min)⑦刨齿机刨圆锥齿轮tj=t×Z×i注:式中,t=nZ/n分(min)n分=1000×Vc/2×LL——刀具行程长度(mm)⑧磨齿tj=Z[L/n0(i/f1+212/f2+213/f)+iτ1+2i2τ2+2i3τ3]将上式查表简化并取平均值为下式tj=Z[L/n0×3.18+0.33](min)式中,L=1+2[h(D-h)+10]1/2——砂轮行程长度(mm) n0——每分钟范成次数D——砂轮直径(mm)h——全齿高i1、i2、i3——粗、半精、精行程次数f1、f2、f3——粗、半精、精每次范成纵向进给量5、铣削所用符号tj——机动时间(min)L=1+11+12工作台行程长度(mm)1——加工长度(mm)11——切入长度(mm)12——切出长度(mm)Vf——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mm/min)n——铣刀每分钟转数(r/min)B——铣削宽度(mm)i——走刀次数d0——铣刀直径(mm)D——铣削圆周表面直径(mm)αp——切削深度(mm)β——螺旋角或斜角(度)①圆柱铣刀、圆盘铣刀铣平面、面铣刀铣平面tj=(1+11+12)×i/Vf(min)注:(11+12)=d0/(3~4)(mm)②铣圆周表面tj=D×π×i/vf(min)③铣两端为闭口的键槽tj=(1-d0)×i/vf(min)④铣一端为闭口键槽tj=(1+11)×i/vf(min)⑤铣两端为开口的槽tj=(1+11+12)×i/vf(min)注:11=d0/2+(0.5-1)(mm)12=1-2(mm)⑥铣半圆键槽tj=(1+11)/vf(min)注:1=h——键槽深度(mm)11=0.5-1(mm)⑦按轮廓铣tj=(1+11+12)×i/vf(min)注:1——铣削轮廓长度(mm)11=αp+(0.5-2)12=0-3(mm)⑧铣齿条1)铣直齿条tj=(B+11+12)×i/vf(min)2)铣斜齿条tj=(B/cosβ+11+12)×i/vf(min)注:以上两式中11+12=d0/(3~4)(mm) ⑨铣螺纹1)铣短螺纹tj=L/V周(min)注:式中,L=7πd/6(mm)V周——圆周进给速度(mm/min)d——螺纹外径(mm)2)铣长螺纹tj=d×π×L×g×i/(V周×P)(min)注:式中,L——螺纹长度(mm)g——螺纹头数(mm)p——螺纹升程(度)3)外螺纹旋风铣削tj=L×i/(nW×p)(min)4)内螺纹旋风铣削tj=L×i/(nW×p)(min)注:上两式式中L——被加工螺纹长度(mm)i——走刀次数nW=fZ×n/(d×π)——工件转数P——螺纹升程(mm)fZ——每齿(刀头)的圆周进给量(mm/z)n——铣刀转数(r/min)d——螺纹外(mm)6、用板牙或丝锥加工螺纹tj=[(1+11+12)/p×n+(1+11+12)/p×n1]×i=2×(1+2p)×i/(p×n)(mm) 式中,tj——机动时间(mm)1——加工长度(mm)11——切入长度(mm)12——切出长度(mm)p——螺距(mm)n——刀具或工件转数(r/min)n1——刀具或工件返回转数(r/min)7、拉削t1——H/(1000×VC)(min)式中,H——机床调整的冲程长度(mm)8、磨削所用符号tj——机动时间(min)h——每面加工余量(mm)B——磨轮宽度(mm)f纵——纵向进给量(mm/r)ft——磨削深度进给量(mm)n——工件每分钟转数(r/min)A——切入次数K——光整消除火花修正系数=1.3τ——光整时间(min)L——工件磨削长度(mm)11——工件磨削表面长度(mm)b——工件磨面宽度(mm)VW——工作台往复速度(m/min)fB——磨削宽度进给量(mm)Z——同时加工工件数①外、内圆磨削1)纵向进给磨削tj=2×L×h×K/(n×f纵×ft)(min)2)切入法磨削tj=[h×A/ft+τ]×K=(0.25×A/0.005+0.15)×1.3(min)②平面磨削1)周磨tj=2×L×b×h×K/(1000×VW×FB×ft×Z)(min)注:L=11+20(mm)fB=平均15(mm)ft=0.003-0.085(mm)VW=5-20(m/min) 2)端磨tj=h×i/(f双×n双)(min)注:f双——双行程轴向进给量(mm) n双——每分钟双行程数(双程/min) 3)无心磨tj=L×i/(0.95×Vf)(min)式中,Vf——轴向进给速度(mm/min) L=1+B(单件)L=n工×1+B(多件连续进给)(mm) 1——工件长度(mm)nZ——连续磨削工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