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有毒有害气体防护 (2)

合集下载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城镇化的不断加快,社会不断进步,对于矿产资源的利用也在不断增多,在采矿中问题也在不断频发,工作人员的长时间工作自身也会产生问题,本文就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同行之间进行交流,共勉。

关键词:采矿;有害因素;防护措施采矿作业的生产劳动过程,在生产环境中都存在某些特有的职业卫生问题。

比如采矿中产生的含有各种成分的粉尘、炮烟、毒气;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噪声、振动、肮脏环境、繁重的体力劳动;作业环境中种种不安全因素;不良的微小气候和污染的空气,需强大的通风设备维持生产。

由于采矿种类的不同,职业卫生问题也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煤矿除粉尘外,高温、甲烷和煤尘爆炸的危险是比较特殊的;而在金属和非金属矿开采的矿石中存在有毒物质(铅、汞、砷、锰、铍、铀、石棉),而且某些矿物(金、钨、萤石等)和石英共生,致使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很高,对肺的危害特别严重。

矿山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等,有些矿山还有民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性质是;①气味。

氨有剧臭味;二氧化硫有强烈硫磺臭和酸昧;硫化氢具有臭鸡蛋味;二氧化碳有微酸味。

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可判别其是否存在。

②比重。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比重大于空气,一般处于巷道的底板处;氢、甲烷气体、氨、一氧化碳、氮的比重轻于空气,一般处于巷道的顶板处。

③溶水性。

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能溶于水。

利用这种性质,可通过洒水喷雾来吸收净化空气。

④爆炸性。

甲烷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氢在爆炸界限内可发生爆炸。

一、井下采煤的作业过程和工种掘进作业。

在岩层或煤层中,掘凿巷道的过程称为掘进。

采煤作业。

采煤是在煤层中的采煤作业面,由采煤工担任的作业过程。

工序分为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顶板管理。

由于机械化程度不同,采煤的劳动条件差别很大。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样本(2篇)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样本(2篇)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样本井下作业地点(无柴油设备的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不得超过下列规定:一氧化碳Co:最大允许浓度30mg/m3;氧化氮(换算成NO2)NO____最大允许浓度:5mg/m3;二氧化硫SO2:最大允许浓度:15mg/m3;硫化氢H2S:最大允许浓度:10mg/m3.施工作业检测在有自燃倾向或火灾危险(矿岩含硫量超过____%)的矿区施工作业前,各施工队必须配齐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器。

作业时每班至少应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一次。

发现超标,人员应立即撤离危险区,并进行通风,直至达到上述允许浓度值以下,才能进行作业。

在已经发生自热,且有自燃趋势的矿区作业时,各施工队必须用自备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对相关的作业点,每班至少进行三次检测,并保证通风状况,达到上述规定要求。

严禁冒险作业。

安全管理督察安全环保部下属安全科,有自燃趋势的矿区作业点,每周至少应测定一次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其它矿区,每周至少应测定一次,并做好记录。

安全环保部、安全科,应督促各作业点,通风设施设置安装到位,特别是运行到位。

安全环保部、安全科应督促各施工队,检测、检查到位;对有毒有害气体超标的作业点,有权停止作业,并责令整改合格后方能作业。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样本(2)是矿山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的建立和执行对于确保矿工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危险气体,如甲烷和硫化氢等,这些气体具有易燃、剧毒和窒息的特性,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成为必然选择。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和分析井下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以便矿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该制度不仅包括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还包括监测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等多个环节。

首先,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要确保监测设备的可靠和准确。

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是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

2024年排水管渠井下作业安全操作注意事项(2篇)

2024年排水管渠井下作业安全操作注意事项(2篇)

2024年排水管渠井下作业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一、下井作业人员应提前准备好安全标志,检查机械设备、工具是否安全可靠、完好、适用,安全防护器材是否齐全。

二、堆放下井作业所需的材料、工具等物品不得影响行人车辆的交通安全。

三、夜间作业时,应架设安全标志、红灯,除特殊情况不得进入井内作业。

四、必须有负责人在场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指定2人以上的监护人。

五、下井作业前必须将相邻上、下游4-5个井盖打开,并设置安全标志,使井内自然通风,排放井内沼气,然后使用多功能气体检测仪进行有害气体检测,确定危险气体未超标,经负责人同意后,方可下井。

六、下井作业人员必须头戴防护帽,身扣防护带,并系安全绳,口罩戴好后,方可下井,井内严禁吸烟。

同时场地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氧气袋至少两个。

七、下井作业时,严禁小孩在附近玩耍,并说服行人不要围观。

八、下井后,工具、配件必须使用工具袋吊接,严禁抛扔,作业井周围1m范围以内不得有石块、砖头、工具等有可能造成打击伤害的物体。

九、井下作业如需时间较长,应轮流下井,如井下作业人员有头晕、腿软、憋气、恶心等不适感,必须立即上井休息。

十、井下作业所有电器设备必须是防爆型,包括灯、开关等。

十一、下井操作时,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精力集中,不得从事其他作业,坚持每2分钟向井下喊话,注意观察井下作业人员状态,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安全事故。

井上不得吸烟,严禁向井内抛扔物品和烟头。

十二、作业完毕后,应及时将井盖还原,同时清理周围堆放的废弃物。

十三、发生作业险情时,拯救人员需配戴氧气袋下井救人,并带另一氧气袋插入晕倒人鼻孔吸氧,并立即撤出危险地段,同时向负责人汇报,并及时与急救中心联系,说明出事地点与具体情况。

十四、下井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神志清醒。

未满十八岁人员和有呼吸道、心血管、过敏症或皮肤过敏症、饮酒后不得从事该工作。

十五、遇重大自然灾害及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应尽量减少或杜绝下井作业。

以上注意事项望所有监测人在下井作业时能够严格遵守,提高安全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将下井作业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井下各种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井下各种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井下各种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井下作业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对矿工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来保护矿工的安全。

下面是井下各种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的一些例子:
1.二氧化碳(CO2):井下作业中矿石的破碎和爆炸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了防止二氧化碳的积累,可以在井下设立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

此外,矿工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和呼吸器。

2.硫化氢(H2S):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常常在地下矿山中存在。

为了防止硫化氢的中毒,可以使用除臭剂来降低气味。

此外,还可以在井下设立气体检测仪,及时检测硫化氢的浓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常常由燃烧产生。

为了防止一氧化碳的中毒,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燃烧完全。

此外,还可以使用氧气监测仪来监测一氧化碳的浓度,及时采取措施。

4.甲烷(CH4):甲烷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常常在煤矿中存在。

为了防止甲烷的爆炸,需要进行通风控制,保持井下空气中的甲烷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使用甲烷检测仪来监测甲烷的浓度,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5.氰化物气体:在金矿等工作中,常常使用氰化物来提取金属。

为了防止氰化物气体的中毒,需要加强对氰化物的管理和储存,确保其不泄漏到井下空气中。

此外,还可以使用氰化物检测仪来监测氰化物的浓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总之,井下各种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包括通风系统的建设、气体检测仪的使用、防护装备的佩戴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害气体对矿工的伤害,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井下作业有毒有害气体防护 (2)

井下作业有毒有害气体防护 (2)

•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发生H2S中毒的特点: • ①H2S最大的危害是意外接触造成突然死亡。 • ②不能根据臭鸡蛋味来判断作业场所的是否存在H2S和
H2S浓度。
• 发病机制
• (1)血中高浓度H2S可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区的化学感 受器,导致反射性呼吸抑制。
• (2)H2S可直接作用于脑,低浓度起兴奋作用,高浓度起抑制 作用,引起昏迷、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因H2S是细胞 色素氧化酶的强抑制剂,能与线粒体内膜呼吸链中的氧化型细 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而抑制电子传递和氧的利 用,引起细胞内缺氧,造成细胞内窒息。因脑组织对缺氧最敏 感,故最易受损。
• 另外,美国石油学会的API 指出:
• (1)接触H2S浓度超过750 mg/m3,无论时间长短都可能是致命 的,受害人会在没有任何危险征兆的情况下迅速失去知觉,并 在随后的几秒钟内会由于呼吸中断而死亡,除非及时的将受害 人移至安全场进行抢救。如果受害人能够得救,大部分可以痊愈。
• 接触浓度为300 mg/m3或300 mg/m3以上的H2S超过30分钟会引起 肺水肿。浓度超过15 mg/m3的H2S会刺激眼睛、鼻腔粘膜、喉咙 或肺。H2S浓度在0.04 mg/m3到150 mg/m3范围内,可以闻到臭 鸡蛋味,但在浓度超过150 mg/m3时由于嗅觉迅速麻痹而无法闻 到臭鸡蛋味。
或放空。 • (7)停止冲洗,打开阀门,除去杂物并且将湿碎片转移到专用
容器内。注意自燃硫化亚铁的影响。 • (8)进行采样分析,合格后进行工作的两个人佩带呼吸器进入
油罐进行清理。 • (9)除去用于本工作的所有设备并且按照废物管理程序处理垃
圾。
• 个人防护装备 • 如果工作场所的硫化氢浓度超过15mg/m3(10ppm)或工作场所

井下作业安全防范知识

井下作业安全防范知识

井下作业安全防范知识井下作业安全防范知识汇总井下作业安全防范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井控安全:井控,即井口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使井口能够稳定,不发生溢流,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溢流,防止压力失稳而发生井喷事故。

2.硫化氢防护:硫化氢是石油钻井井下作业的重大隐患之一,防范硫化氢中毒事故,关键是加强预防。

要确保硫化氢监测仪器仪表的完好有效;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具;加强钻井液维护管理,确保钻井液性能的稳定性;加强井控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钻井井喷事故应急防范:要保证井控设备完好,装备和人员素质要匹配,岗位人员要严格执行钻井作业纪律,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要有效,指挥要得力,才能有效地防范钻井井喷事故的发生。

以上就是井下作业安全防范知识的主要内容,只有加强防范,才能避免或减少可能出现的危险。

井下作业安全防范知识归纳井下作业安全防范知识归纳一、基本规定1.井下作业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取得合格证的司钻(井下作业井控)指挥。

2.井下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持证上岗,并按规定进行年审。

3.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按照钻井监督和管理人员的要求,严格遵守钻井安全操作规程。

二、安全要求1.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井控安全基本知识,了解工作现场的安全要求。

2.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井控装置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处理常见的井控事故。

3.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井控装置的安装、检查、维护、应急措施等工作,并能配合钻井监督和管理人员处理井喷等紧急事故。

4.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安全绳、防毒面具、副保险绳等安全装备的使用方法,并能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

5.井下作业人员必须了解钻井井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并能正确操作使用。

6.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工作环境,了解设备、工具、材料等物品的使用方法,并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三、应急措施1.发生井喷事故后,必须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剧毒,是煤 矿井下最具危害的有毒气体之一,可引起人体急性中毒和 慢性危害。
02
CATALOGUE
煤矿井下常见有毒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
产生来源
煤不完全燃烧,井下爆破 作业,煤炭自燃以及瓦斯 、煤尘爆炸。
危害
CO中毒,导致人体缺氧、 窒息甚至死亡。
检测方法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概述 • 煤矿井下常见有毒有害气体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措

CATALOGUE
目 录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应急处 理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利用与 资源化
01
CATALOGUE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利用 与资源化
有毒有害气体的利用途径
燃料
煤矿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等,可以作为燃料用 于发电、供暖等。
工业原料
部分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用 于生产化学品、肥料等。
环保领域
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可以用于环保领域 ,进行脱硫脱硝等处理。
氮气
产生来源
煤本身含有微量的氮气,同时由于井下设备的运转和空气流动, 也会使氮气浓度升高。
危害
空气中氮气浓度过高会导致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检测方法
使用便携式N2检测仪或固定式N2报警器进行检测。
03
CATALOGUE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对人体的健康危害
窒息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可能导致缺氧, 从而引起窒息。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要点二
对环境的危害
煤矿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也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例如,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从而引发气候变化等问题。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它的 大量排放不仅会加剧温室效应,还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 。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的必要性
提高作业安全性
煤矿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对其进行防治是 非常必要的。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或消除这些气体的危害,提高作业安全 性。
防尘、防水一体化设备
03
针对矿工在复杂环境下作业的需求,可选择防尘、防水一体化
设备。
中和、吸收等设备与技术
中和反应器
用于处理酸性或碱性气体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将有 毒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 质。
吸收塔
利用吸收剂吸收有毒有害 气体,如用碳酸钠溶液吸 收二氧化碳。
吸附剂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 有毒有害气体吸附,如活 性炭吸附苯等有机气体。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Chapter
建立健全防治制度
制定严格的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分工和防治措施要求。
建立煤矿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体系,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 异常情况。
定期进行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 意识和操作技能。
加强气体监测和检测
安装气体监测仪器和设备,实时 监测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浓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事故案例分析
河南新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2019年,河南新密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造成27人死亡、11人受伤。事故原因主要为矿井通风系统不 完善、瓦斯检查不规范等。
山西晋中煤矿透水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另外,美国石油学会的API 指出:
• (1)接触H2S浓度超过750 mg/m3,无论时间长短都可能是致命 的,受害人会在没有任何危险征兆的情况下迅速失去知觉,并 在随后的几秒钟内会由于呼吸中断而死亡,除非及时的将受害 人移至安全场进行抢救。如果受害人能够得救,大部分可以痊愈。
• 接触浓度为300 mg/m3或300 mg/m3以上的H2S超过30分钟会引起 肺水肿。浓度超过15 mg/m3的H2S会刺激眼睛、鼻腔粘膜、喉咙 或肺。H2S浓度在0.04 mg/m3到150 mg/m3范围内,可以闻到臭 鸡蛋味,但在浓度超过150 mg/m3时由于嗅觉迅速麻痹而无法闻 到臭鸡蛋味。
(绳)。 • (4)办理好安全作业票。
• 油罐的检查与清理作业 • 1)油罐的检查 • (l)严禁在进、出油及调和过程中进行人工检尺、测温及拆装
安全附件等作业。 • (2)必要的检查,脱水,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并有专人监
护。 • (3)准备好适合的防毒面具,以便急用。 • 2)油罐的清理 • 在硫化氢危险区内清理油罐时要求至少三个人,两个人进行工
•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发生H2S中毒的特点: • ①H2S最大的危害是意外接触造成突然死亡。 • ②不能根据臭鸡蛋味来判断作业场所的是否存在H2S和
H2S浓度。
• 发病机制
• (1)血中高浓度H2S可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区的化学感 受器,导致反射性呼吸抑制。
• (2)H2S可直接作用于脑,低浓度起兴奋作用,高浓度起抑制 作用,引起昏迷、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因H2S是细胞 色素氧化酶的强抑制剂,能与线粒体内膜呼吸链中的氧化型细 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而抑制电子传递和氧的利 用,引起细胞内缺氧,造成细胞内窒息。因脑组织对缺氧最敏 感,故最易受损。
• (5)心肌损害,尤其是迟发性损害的机制尚不清楚。急性中毒 出现心肌梗死样表现,可能由于H2S的直接作用使冠状血管痉挛、 心肌缺血、水肿、炎性浸润及心肌细胞内氧化障碍所致。
• 急性H2S中毒致死病例的尸体解剖结果表明,硫化氢中毒常与病 程长短有关,常见的是脑水肿、肺水肿,其次为心肌病变。一 般可见尸体明显发绀,解剖时发出H2S气味,血液呈流动状,内 脏略呈绿色。脑水肿最常见,脑组织有点状出血、坏死等;可 见脊髓神经组织变性。电击样死亡的尸体解剖呈非特异性窒息 现象。
H2S危险区域分级
序号 危险区域 1 安全区
危险区域内 空气中H2S的可能最大浓度(mg/m3)
10
2 低危区
10~300
3 高危区
>300
• 接触H2S注意事项
试油、修井及井下作业 1)试油、修井及井下作业过程中,应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 器及与呼吸器气瓶压力相应的空气压缩机。 2)井场配备一定数量的的备用空气瓶并充满压缩空气。 3)试油、修井以及井下作业过程中至少配备4台便携式硫化 氢报警仪,用来检测未设固定探头区域空气中H2S的浓度。
• ②接触高浓度H2S,以脑病表现为显著,出现头痛、头晕、易激 动、步态蹒跚、烦躁、意识模糊、谵妄、癫痫样抽搐,可呈全 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等;可突然发生昏迷;也可发生呼吸困难或 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眼底检查可见个别病例有视神经乳头水 肿。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肺水肿。
• 脑病症状常较呼吸道症状的出现为早。可能因发生粘膜刺激作 用需要一定时间。
打乱正常生产 生活秩序
硫化氢在生产作业中的分布
作业名称
钻井 试油 井下作业 采油
H2S分布区域
①井口附近; ②钻井液出口; ③除气器口; ④循环池; ⑤泥浆筛附近; ⑥生活区、发电机、配电房抽风口处。H2S主 要集中在油气、钻井液中。
井下作业有毒有害气体防护
• 硫化氢特性 • 化学分子式为H2S,一种可燃、有毒气体,通常比空气重,溶于
100 3min~5min就会出现咳嗽、眼睛受刺激和失去嗅觉。在5min~ 20min过后,呼吸就会变样、眼睛就会疼痛并昏昏欲睡,在1h后就 会刺激喉道。延长暴露时间将逐渐加重这些症状。
硫化氢的危害
ppm 暴露于硫化氢的典型特性
300 明显的结膜炎和呼吸道刺激。 注:此浓度为立即危害生命或健康
500 短期暴露后就会不省人事,如不迅速处理就会停止呼吸。头晕、失 去理智和平衡感。患者需要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或)心肺复苏技 术。
5 灼伤眼睛,刺激呼吸,对嗓子有较小的刺激。 12 刺激嗓子咳嗽,胸腔收缩,流眼泪和恶心
二氧化硫的危害
ppm 暴露于二氧化硫的典型特性 100 立即对生命和健康产生危险的浓度
150 产生强烈的刺激,只能忍受几分钟
500 即使吸入一口,就产生窒息感。应立即救治,提供人工 呼吸或心肺复苏技术
1000 如不立即救治会导致死亡,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 复苏
• 临床表现
• 急性H2S中毒一般发病迅速,临床表现为脑和呼吸系统损害,亦 可伴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上述临床表现因接触H2S浓度和时 间等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 (1)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
• ①接触较高浓度H2S,常先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随后出现头 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并发生轻度意识障碍。
水和油,溶解度随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气味和警示特性:硫 化氢有极其难闻的臭鸡蛋味,低浓度时容易辨别出。但由于容 易很快造成嗅觉疲劳和麻痹,气味不能用作警示措施。 • 警示:吸入一定浓度硫化氢会导致受伤或死亡 • 二氧化硫特性 • 化学式为SO2,硫化氢燃烧时产生的有毒产物,通常比空气重。 • 警示:吸入一定浓度二氧化硫会导致受伤或死亡。
• 以上两种作用发生快,均可引起呼吸骤停,造成突然死亡。在 发病初如能及时停止接触,则可因H2S在体内很快氧化失活而迅 速和完全恢复。
• (3)继发性缺氧是由于H2S引起呼吸暂停或肺水肿等因素所致 血氧含量降低,可使病情加重,神经系统症状持久及发生多器 官功能衰竭。
• (4)H2S遇眼和呼吸道粘膜表面的水份后分解,并与组织中的 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氢硫基、硫和氢离子、氢硫酸和硫化钠,对 粘膜有强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化学性炎症反应。 加之细胞内室息,对较深的组织损伤最重,易引起肺水肿。
井下作业有毒有害气体防护
井下作业监督站 巩继云
硫化氢事故的危害性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正常情况下,人吸入760~1000 毫克/立方米数秒钟后就会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直 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而该井的硫化氢含量达151克/立方米。
硫化氢事故的危害性
• 造成的危害及损失:
• ③接触极高浓度H2S后可发生电击样死亡,即在接触后数秒或数 分钟内呼吸骤停,数分钟后可发生心跳停止;也可立即或数分 钟内昏迷,并呼吸聚停而死亡。死亡可在无警觉的情况下发生, 当察觉到H2S气味时可立即丧失嗅觉,少数病例在昏迷前瞬间可 嗅到令人作呕的甜味。死亡前一般无先兆症状,可先出现呼吸 深而快,随之呼吸骤停。
• 进入设备内检修作业 • 油池的清污作业 • 油池清理过程中,由于搅拌,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冲上来,严
重威协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要采取下列措施: • (1)下油池清理前,必须用泵把污油、污水抽干净,用高压水
冲洗置换。 • (2)采样分析,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 (3)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必要时要携好安全带
15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专家联合会推荐的15min短期暴露范围平均值。
20 在暴露1h或更长时间后,眼睛有烧灼感,呼吸道受到刺激。
50 在暴露15min或15min以上的时间后嗅觉就会丧失,如果时间超过 1h,,可能导致头痛、头晕和(或)摇晃。超过75mg/m3(50ppm) 将会出现肺浮肿,也会对人员的眼睛产生严重刺激或伤害。
硫化氢的危害
硫化氢的危害
ppm 暴露于硫化氢的典型特性
0.13 通常,在大气中含量为0.195mg/m3(0.13ppm)时,有明显和令人 讨厌的气味,在大气中含量为6.9mg/m3(4.6ppm)时就相当显而易 见。随着浓度的增加,嗅觉就会疲劳,气体不再能通过气味来辨别。
10 有令人讨厌的气味。眼睛可能受刺激。
• 急性中毒时多在事故现场发生昏迷,其程度因接触H2S的浓度和 时间而异,偶可伴有或无呼吸衰竭。部分病例在脱离事故现场 或转送医院途中即可复苏。到达医院时仍维持生命体征的患者, 如无缺氧性脑病,多恢复较快。昏迷时间较长者在复苏后可有 头痛、头晕、视力或听力减退、定向障碍、共济失调或癫痫样 抽搐等,绝大部分病例可完全恢复。曾有报道2例发生迟发性脑 病,均在深昏迷2天后复苏,分别于1.5天和3天后再次昏迷,又 分别于2周和1月后复苏。
作,第三人在远离油罐的安全位置监护。必须准备至少四套自 给式呼吸器,进行清理工作的两个人每人一套,监护者一套, 一套由监护者保存在安全区域备用。
• (1)由三个人对自给式呼吸器进行事先检查。
• (2)停止所有在下风向的工作并且撤离所有人员。 • (3)监护者处于上风位置,确保能够监护进行工作的两个人。 • (4)关闭油罐的进料阀。 • (5)关闭油罐的出料阀。 • (6)开启排污阀并且用来自单独接头的水冲刷或者用氮气置换
• (2)呼吸系统损害:可出现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少数中毒病例可以肺水肿的临床表现 为主,而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可伴有眼结膜炎、角膜炎。
• (3)心肌损害:在中毒病程中,部分病例可发生心悸、气急、 胸闷或心绞痛症状;少数病例在昏迷恢复、中毒症状好转1周后 发生心肌梗死表现。心电图呈急性心肌死样图形,但可很快消 失。其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愈后良好,诊疗方法与冠状动脉 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的心肌梗死不同,故考虑为弥漫性中毒性 心肌损害。心肌酶谱检查可有不同程度异常。
井下作业有毒有害气体防护
• 阈限值 • 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长期暴露都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某种有毒物
质在空气中的最大浓度。 • 硫化氢阈限值为15mg/m3(10ppm)二氧化硫阈限值5.4m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