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概况

合集下载

口腔组织病理学PPT课件

口腔组织病理学PPT课件

05 口腔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
牙周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牙周炎的诊断
牙周炎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如牙龈红肿、疼痛、出血、溢脓等, 以及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牙周组织的病理变化。
牙周炎的鉴别诊断
牙周炎需要与其他口腔疾病进行鉴别,如牙石、牙龈炎等。其中,牙石可以通 过口腔清洁去除,牙龈炎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但无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牙周炎的治疗与预防
保持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等,以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
控制牙周炎的危险因素
如吸烟、糖尿病等,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
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治,预防牙周炎的发生。
口腔癌的治疗与预防
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的口腔癌,可能只需要进行 局部的手术治疗。
放疗和化疗
发育异常性疾病:如唇裂、腭 裂等。
其他疾病:如白斑、红斑等癌 前病变。
03 常见口腔疾病病理特点
牙周炎的病理特点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 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组织破坏。
牙周炎的早期病理表现为牙龈炎症,牙龈水肿、充血、质地松软,易出 血。随着病情发展,炎症逐渐向深部牙周组织扩散,导致牙周膜破坏、
拓展应用领域
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 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提 高口腔健康水平。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口腔组织病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高科研和临床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技 术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口腔组织病理学展望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方向
肿瘤研究
研究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机 制,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

口腔科病理学知识点

口腔科病理学知识点

口腔科病理学知识点口腔科病理学是研究口腔颌面部组织和器官异常变化及其疾病的学科,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腔科病理学知识点包括口腔正常组织结构、疾病的分类及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从口腔科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讨口腔疾病的常见病理变化和临床应用。

一、口腔科病理学基本概念1. 口腔正常组织结构口腔正常组织结构包括牙齿、牙周组织、舌黏膜等部分。

牙齿是口腔重要的组成部分,由牙冠和牙根组成,表面覆盖牙釉质,内部由牙本质和牙髓构成。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牙周膜等,起到固定和保护牙齿的作用。

舌黏膜是口腔内覆盖舌体的组织,分为舌面、舌尖、舌缘等部分。

2. 口腔病理的分类口腔病理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先天性病理是指口腔组织和器官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变化,如唇裂、腭裂等。

后天性病理是指患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成年后出现的病变,如牙齿龋齿、牙周病等。

二、常见的口腔疾病1. 牙龈疾病牙龈疾病是指牙齿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龈下退等。

常见的牙龈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等。

2. 牙周疾病牙周疾病是指影响牙齿周围组织和牙骨的疾病,包括牙周炎、牙周脓肿等。

牙周疾病的病理特点是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牙骨的吸收。

3. 口腔癌口腔癌是指口腔颌面部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常见部位有舌、唇、颊黏膜等。

口腔癌的病理特点是癌细胞浸润并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常伴有淋巴结转移。

4. 口腔黏膜溃疡口腔黏膜溃疡是指口腔黏膜表面发生的溃疡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溃疡面、溃疡边缘等。

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包括阿弗他溃疡、疱疹性口腔炎等。

5. 牙齿疾病牙齿疾病是指牙齿发生的病变,包括牙齿龋齿、牙髓炎、牙齿发育异常等。

牙齿龋齿的病理特点是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破坏。

三、口腔病理学的临床应用1. 病理诊断口腔病理学是口腔医生进行病变诊断的重要依据。

通过镜下病理学观察,可以明确口腔病变的性质、程度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口腔组织病理学简介

口腔组织病理学简介

口腔组织病理学简介序言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口腔组织学、口腔胚胎学和口腔病理学。

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在普通组织学、胚胎学和病理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学好这三部分内容就必须首先学好普通组织学、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掌握观察形态学的一些方法,打好这样的坚实基础才能学好口腔组织病理学。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口腔医师,要想在毕业后能有更大的发展,具有扎实的口腔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任何一种有价值的临床研究,对一种疾病的认识、分析、诊断、寻找最好的治疗手段都离不开组织学、胚胎学和病理学的知识,当然从事口腔的科研工作,更离不开这些知识,有了这些知识,会使你观察任何一个疾病的时候,不单纯局限在肉眼上、物理和化学检查的指标上,而会更深入地看到了疾病在组织水平、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上的变化,使你的双眼戴上了透视镜、显微镜,容易看到和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内在的微观世界的变化,学好口腔组织病理学会让你终生受益。

此外口腔组织病理学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学科,许多考古学家、法医也要求助于这门学科。

比如出土文物中尸骨的年龄通过牙齿可以判断,牙弓及颌骨的形态对辨认性别很有帮助,牙齿的发育及结构也可以断定死者生前的健康状况。

交通事故、火灾或者刑事案件中,通过对牙齿、牙列的检查,可以辨认死者,甚至罪犯作案过程中留下的牙齿痕迹,也可成为破案的重大线索,牙齿是身体组织中最硬的器官,也是唯一能够保留最久的器官,在各种意外情况下,可能身体其它部位的组织器官可以丧失,而牙齿是最有可能保留下来的,牙齿记录了大量的信息和情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我们相信会从牙齿中知道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第一篇口腔组织学本篇主要分成五部分,对口腔组织结构做一详细叙述;重点从肉眼形态到光镜、电镜下的结构,以及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介绍。

第一章牙体组织牙体组织即牙齿,它由三种硬组织和一种软组织所构成,牙齿因功能不同,形态各异,但牙冠的正常健康颜色应该是淡黄色或乳白色,而不是白色。

口腔组织病理学(全)

口腔组织病理学(全)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一章牙体组织釉质概论理化特性结构特点临床意义三无----无神经、无血管、无细胞结构————无再生能力唯一由外胚层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1.颜色:乳白色或者淡黄色2.厚度:2-2.5mm,0.5-1mm3.硬度:最硬4.成分:无机物重量96%-97%,有机物1%;体积比无机物:水:有机物=86:12:2;非纯的羟基磷灰石 C a10(PO4)6(OH)21.釉柱:排列方式,放射状,颈部平行,窝沟底集中,外1/3直,内2/3绞,4-6um2.釉质生长线:乳牙和第一磨牙常见新生线3.釉板(垂直全层)、釉丛(1/4-1/3)、釉梭(成牙本质细胞胞体)4.釉牙本质界:不是直线、弧形圆凹面,凸向牙本质5.施格雷线:内4/5处1.F离子防龋,置换HCO3-和OH-2.釉质表面酸蚀,乳牙时间更长些3.窝洞制备去除无基釉4.窝沟薄弱,注意防龋5.正常的营养通道阻碍(釉丛、釉梭的有机物),牙齿变色,变脆釉质结构总结结构名称特点实际意义釉牙本质界弧线、凸向牙本质增大接触面积釉板自釉表面,穿全层细菌通道,好发龋釉梭自EDJ,纺锤体,成牙本质细胞突釉丛自EDJ,1/4-1/3 釉质薄弱区釉面横纹环牙面平行浅纹生长线在牙面表现生长线生长率变化,5-10天积累量釉质发育间歇线牙本质理化特性组织结构增龄与反应性变化牙本质临床意义1、颜色:淡黄色2、硬度:68H3、组织成分:W:无机物:有机物:水=70:20:10V:无机物:有机物:水=50:30:20 4、有弹性1.牙本质小管:放射状排列,牙颈部呈“~”;近髓端:近表面端=2.5:12.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牙本质小管近髓端1/3—1/23.细胞间质:管周牙本质(矿化最好,硬度最高);管间牙本质(牙本质的主体);球间牙本质(矿化不良);前期牙本质(未矿化);托姆斯颗粒层:根部牙本质透明层内侧1.增龄:原发--罩牙本质(10-15um)、透明层、髓周牙本质;继发牙本质--牙根形成,建立咬合后2.反应性变化:修复性牙本质--第三期牙本质、反应性牙本质,透明牙本质、死区1.神经传导学说、转导学说、流体动力学说2.营养通道牙髓一、功能:形成修复、防御功能、营养功能、感觉功能二、细胞:1、具有形成能力的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冠、根、根尖形态各异成纤维细胞:牙髓细胞,合成胶原2、具有防御功能细胞组织细胞和T淋巴细胞3、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储备细胞,是活髓切断术的基础三、神经:有髓N为主-传导痛觉、无髓N为辅-血管收舒四、增龄性变化以及临床意义1.增龄变化:髓腔变小、细胞成分减少、纤维增多2.受刺激后的反应:修复性牙本质形成3.炎症——剧烈疼痛4.只有痛觉,不定位5.牙髓有修复再生能力,但能力有限牙骨质一、组织结构(一)细胞间质1、纤维:穿通纤维或沙比纤维无细胞牙骨质纤维多由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牙骨质纤维多由成牙骨质细胞分泌2、基质:刚形成未矿化的牙骨质—类牙骨质(二)细胞1、无细胞性牙骨质:2、细胞性牙骨质:根尖1/3全部为细胞牙骨质(三)釉牙骨质界(四)牙本质牙骨质界------平坦的界限二、牙骨质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意义1、牙骨质较牙槽骨更具有抗吸收能力,是正畸牙移位的生物学基础。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引言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口腔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病理变化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本文将从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疾病和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1. 组织学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是病理学的基础。

口腔组织学是组织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口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 组织学分类根据不同的组织学特点,可将口腔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 组织学变化组织学变化是指正常组织在病理状态下的改变,包括炎症、增生、萎缩、坏死等。

二、常见口腔组织疾病1. 牙齿疾病牙齿疾病是指影响牙齿健康的疾病,包括龋齿、牙周病、牙髓病等。

•龋齿是牙齿表面被酸蚀而形成的病变,主要由细菌引起。

•牙周病是指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常见的类型有牙龈炎、牙周炎、牙周脓肿等。

•牙髓病是指牙齿内部髓腔的炎症,常见的类型有髓炎、根尖周炎等。

2. 口腔黏膜疾病口腔黏膜疾病是指影响口腔黏膜健康的疾病,包括口疮、溃疡性口炎、白斑等。

•口疮是口腔黏膜表面的病变,常见的类型有阿弗他溃疡、单纯疱疹等。

•溃疡性口炎是指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的炎症,常见的类型有阿弗他溃疡、药物性溃疡等。

•白斑是指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常见的类型有白色苔藓、白色扁平苔藓等。

3. 口腔肿瘤口腔肿瘤是指口腔组织发生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是指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如口腔纤维瘤、口腔血管瘤等。

•恶性肿瘤是指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如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腺癌等。

4. 口腔感染口腔感染是指口腔组织感染的疾病,常见的感染包括牙周脓肿、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等。

•牙周脓肿是由牙周病菌引起的牙周组织感染,常见的类型有根尖周脓肿、牙周脓肿等。

•颌面部蜂窝组织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颌面部软组织的炎症,常见的原因有牙源性和非牙源性感染。

三、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诊断方法1. 组织活检组织活检是通过取得患者口腔组织标本,经过特殊处理后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病理变化。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口腔组织病理学就是研究口腔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发育过程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各种变化的一门学问。

简单说就是看口腔里正常和生病时组织是啥样、咋变的。

②重要程度:在口腔学里这可太重要了。

你要是不懂正常的,咋知道啥是不正常的呀?不管是当牙医看病,还是搞口腔研究,这都是基础。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点生物学知识,知道细胞、组织这些基本东西咋回事。

就像盖房子,你得先知道砖头(细胞)咋砌成墙(组织),才能理解口腔里的事儿。

④应用价值:牙医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你看这人嘴里长个东西,是不是癌啊?靠啥判断?就靠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看这个东西的形态结构跟正常的有啥差别。

在治疗时也有用,比如补牙要知道牙齿结构,才能把材料补到合适地方。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在口腔学科里就像树根一样重要。

很多其他的口腔知识都是从这个基础长出去的枝叶,像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啥的都跟它有关。

②关联知识:和口腔解剖学联系可紧密了,解剖学知道长啥样在那,病理学知道正常的坏了变成啥样。

还有生理学,知道正常功能,就能对比病理时功能受多大影响。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有点难,很多微观结构和细胞的病变不太好理解。

比如说癌细胞在口腔组织里的变化,那些微观结构改变可小了,得用显微镜看,比较抽象。

- 关键点:把正常结构搞清楚是关键。

比如牙齿有牙釉质、牙本质等好几层,你要是弄不清正常的每层结构啥样,病变时就蒙圈了。

④考点分析:在口腔医学考试中占比很大。

考查方式有选择题,给你个病理描述让你选疾病;还有简答题,让你说说某种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特征之类。

三、详细讲解- 【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正常的口腔组织像牙齿、牙龈等都有各自正常结构。

牙齿外边是硬邦邦的牙釉质,这是人体最硬的组织,保护里边的牙本质等结构。

- 病理情况下可能出现龋齿,按我的经验,龋齿就是细菌把牙釉质、牙本质腐蚀了。

病理改变包括牙齿颜色改变、质地变软等,用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就能研究到底细菌对这些组织干了啥坏事。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的学科,对于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名词解释,涵盖了口腔黏膜、牙周组织、唾液腺、牙髓、牙龈炎、牙周炎和口腔癌等方面。

1.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覆盖在口腔表面的组织结构,包括唇、颊、舌、腭、口底等部位的黏膜。

口腔黏膜具有保护口腔、感受刺激、分泌唾液等功能。

2.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是围绕牙齿的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

牙周组织对于维持牙齿的稳固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3. 唾液腺:唾液腺是分泌唾液的腺体,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

唾液具有消化、抗菌、保护口腔黏膜等作用。

4. 牙髓:牙髓是牙齿内部的软组织,主要功能是营养和支持牙齿,并感受牙齿的冷、热、酸、甜等刺激。

5. 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等。

牙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6. 牙周炎: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
牙龈红肿、疼痛、溢脓等。

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严重时可导致牙齿脱落。

7. 口腔癌: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黏膜或颌骨上的恶性肿瘤,包括唇癌、舌癌、口底癌等。

口腔癌的病因包括长期吸烟、饮酒、紫外线照射等。

口腔组织及病理学基础

口腔组织及病理学基础

口腔组织及病理学基础引言口腔组织及病理学是口腔医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研究口腔内各种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为口腔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口腔组织及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口腔组织的分类及结构特点,常见的口腔病理变化及其影响。

口腔组织的分类及结构特点口腔组织主要包括牙齿、牙周组织、口腔黏膜和颌骨。

这些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牙齿牙齿是口腔中最特殊的组织,它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组成。

牙齿具有咬碎食物的功能,同时也是口腔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周韧带。

牙周组织主要起到固定牙齿的作用,同时也是牙齿周围病变的重要区域。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包含口腔上皮、固有黏膜和黏膜下组织。

口腔黏膜具有保护口腔组织、吸收和分泌的功能,同时也是口腔疾病最常见的受累区域。

颌骨颌骨是支持牙齿的骨骼结构,它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

颌骨的结构决定了牙齿在口腔中的稳定性和功能。

口腔病理变化的分类及影响口腔病理变化包括发育畸形、炎症性病变、肿瘤和囊肿等,它们对口腔组织及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育畸形口腔发育畸形多由遗传因素、局部颅面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引起。

常见的发育畸形有唇腭裂、错颌、牙槽突、龋齿等,它们影响口腔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炎症性病变口腔中的炎症性病变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有龋齿、牙周炎和口腔溃疡等。

炎症性病变会导致口腔组织的损害,影响咀嚼和言语功能。

肿瘤口腔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

常见的良性肿瘤有牙颈囊肿、口腔纤维瘤等,而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口腔腺样囊性癌等。

口腔肿瘤会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对口腔功能和患者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囊肿口腔中的囊肿主要由组织液聚集形成,常见的有根尖囊肿、牙槽突囊肿等。

囊肿会导致局部组织膨胀、骨质吸收和牙齿移位等问题。

结论口腔组织及病理学是口腔医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口腔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

通过对口腔组织及病理的了解,口腔医生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为患者恢复口腔健康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的发育过程
间充质增生 侧舌隆突 中线联合 舌前2/3 联合突 舌后1/3(舌根)
舌体表面 外胚层上皮 舌根表面 内胚层上皮
舌的发育过程
侧舌隆突 奇结节
联合突
舌的发育过程
甲状腺 甲状舌管 舌盲孔
舌的发育异常
➢ 分叉舌 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罕见
➢ 正中菱形舌 白色念珠菌
➢ 异位甲状腺 ➢ 甲状舌管囊肿
Meckel's cartilage
颌骨的发育
胚胎第6周,下齿槽 神经侧方的间充质细 胞及基质明显密集, 即细胞凝聚区(发挥 干细胞作用)。这是 下颌骨的始基
在颈部淋巴结内偶尔混有少量涎腺组织。颌下腺导 管周围也有淋巴组织,但弥散存在,不形成淋巴结
涎腺发育的调控
涎腺发育过程中的上皮和间充质的相互 作用非常重要:实验依据
涎腺发育受内源性和外源性因子的作用: HOX
分支形态发生:胶原,基底膜
口腔黏膜的发育
主要来自外胚层 个别来自内胚层:舌根黏膜
腮腺的开口的位置随个体发育而稍有变化
最初在上颌第一乳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3~4岁时既位于上颌第二乳磨牙相对的颊粘膜; 12岁时位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成人时在上颌第二恒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腺体淋巴上皮病变的基础
涎腺发育过程中,与淋巴组织有密切关系,特别是 腮腺和颌下腺。
腮腺发育的部位与颈部淋巴结的发育部位在同一区 域内,以后才逐渐分开,所以在腮腺内和腮腺表面 都会有淋巴组织并形成淋巴结。
口腔组织病理学概况
口腔基础医学中的重要学科 是联系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桥梁 对正确认识口腔疾病的本质,从而正确
诊断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组成成分
1. 口腔组织学包括牙体组织、牙周组织、口腔粘膜、 涎腺、颞下颌关节等口腔结构。
2. 口腔胚胎学将介绍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的发育。 3. 口腔病理学主要讨论牙发育异常、龋、牙髓病、
上颌突 下颌突
面突的联合(merge) 突起之间的沟变浅、消失
面突的融合(fuse) 突起之间表面接触、破裂、退化、消失
异常
面部发育异常
面部发育异常
唇裂(cleft lip):多见于上唇,球状突 和上颌突未联合,常伴颌裂,腭裂。
单侧
完全性
双侧
不完全性
影响因素:遗传,环境
微笑列车
综合性 非综合性
唇裂
面部发育异常
横面裂:上颌突与下颌 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大口畸形 小口畸形(罕见)
横面裂
斜面裂:上颌突与 侧鼻突未联合
鄂部发育过程
鄂 部 发 育 过 程
鄂部发育过程
侧腭突:向下或垂直生长
前腭突 联合 水平生长 融合
鄂部发育过程
切牙管
切牙孔
切牙乳 头
鄂部发育调控
FGF8, Shh, BMP HOX TGJ,EGF,MMP
腮弓及咽囊的发育

下弓 颌
腮弓:6对

(branchial arch)
咽囊
浅沟 腮沟-体表侧 咽囊-咽侧
腮弓及咽囊的发育
第一鳃弓软骨与下颌骨发育有关 第二鳃弓软骨又称Reichert软骨
腮弓及咽囊的发育
颈窦
腮弓及咽囊的发育
未消失 颈瘘
颈部囊肿 与外部相通
腮瘘
第1腮沟 第1、2腮
发育异常 先天性耳前瘘与鼓室相通 耳前瘘管
➢ 熟悉来自于神经嵴的面部各种组织;面、腭、 舌、涎腺及颌骨的发育过程。
➢ 了解口腔粘膜和颞下颌关节的发育。
生前发育
增殖期 受孕后2W
胚胎期 孕后3-8W,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胎儿期 孕后9W-出生,腭部发育在此期开始阶段完成
神经嵴的分化
中轴凹陷——神经沟 神经板
隆起——神经褶
外胚间叶 (ectomesenchyme)
口底黏膜 胚胎第12周后,黑色素细胞和郎格罕斯细胞出现 第16周:麦克尔细胞出现在
口腔粘膜的发育也是上皮与间充质相 互作用的结果
第3周:上皮下出现密集的间充质细胞 6~8周:出现网状纤维 8~11周:出现胶原纤维、毛细血管 14周:成纤维细胞出现 16~20周:出现弹力纤维
颌骨的发育
下颌骨发育自第 一腮弓,与第一 腮弓软骨 (Meckel's cartilage)既下 颌软骨有密切关 系。
根尖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颌骨病、涎腺病、 口腔颌面部囊肿、涎腺肿瘤、牙源性肿瘤、及颌 面部其它肿瘤等。
口腔颌面部发育
学习要求
➢ 掌握常见的面部发育异常、腭部发育异常、舌 的发育异常发生的原因(突起发育及其融合过 程异常)及发生的大概时间;掌握先天性耳前 窦道或瘘管、颈部先天性窦道或瘘管及相关的 囊肿形成的原因。
顶端与外胚层交界处—神经嵴
神经嵴细胞 (多潜能干细胞)
神经嵴的迁移分化
神经嵴细胞
神经嵴的分化
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的大部分结 缔组织,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 (ectomesenchyme)
神经嵴细胞迁移开始的标志:N-钙粘蛋白结合部位 转化为H-钙粘蛋白结合部位
神经嵴细胞的分化主要受多种信号分子和体节形 成时的环境变化所控制
涎腺的发育
质胚 相胎 互期 作间 用上 的皮 结和 果间

间充质诱导口腔 上皮形成上皮蕾
上皮条索形成及 生长
上皮索末端分支
上皮索反复分支、 腺小叶形成
前期导管形成
细胞分化
上皮条索终末膨大区为干细胞 腺泡细胞
分化为 闰管细胞 (干细胞)
导管颌下腺:第六周末 舌下腺:第7~8周 小涎腺:第12周

腮弓及咽囊的发育
颈部 囊肿
鳃瘘
耳前瘘管
腮弓及咽囊的发育调控
时空性 多种基因起作用,HOX基因在模式发育
中起主要作用 外胚层上皮和间充质细胞的相互作用
面部发育过程
额鼻突(frontonasal process) 拉特克囊(Rathke’s pouch) 鼻板(nasal placode) 原口(stomadeum) 鼻凹(nasal pit)
腭部发育异常
❖ 腭裂(cleft palate): 侧腭突之间及鼻中隔 未融合或部分融合
❖ 单侧,双侧 ❖ 注意隐性腭裂 ❖ 常伴颌裂 ❖ 影响因素
腭部发育异常
➢ 颌裂(cleft jaw)
上颌裂:前腭突与上颌突 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下颌裂:下颌突之间未联 合或部分联合
➢ 发育性囊肿
舌的发育过程
侧舌隆突(lateral lingual swelling) 奇结节( tuberculum impar) 界沟(sulcus terminal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