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学前教育》分析
合集下载
苏联-俄罗斯的近代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简史
谢谢观看!!
苏联幼儿园的教师由幼儿师范学校来培养。苏联学 前教育研究的历史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初;第二阶段是20世纪三 四十年代反思西方幼儿教育理论;;第三阶段是卫国战 争结束后。
一、苏联的现代学前教育
(三)苏联现代学前教育的特征
(1)学前教育统一领导与集中管理。 (2)教育工作和保育工作紧密结合。 (3)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 (4)分科教学。来自一、苏联的现代学前教育
(一)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的建立
2.幼儿园教育的正规化
1930—1934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工 业的发展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公共学前教育的发展创 造了有利的条件。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教育人民委 员会不断制定和颁布关于幼儿园工作的规程、指南、规 则,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的正规化。
二、俄罗斯的现代学前教育
(三)学前教育机构的多元化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发展。 (2)学前教育机构管理模式的发展。 (3)学前教育机构教学形式的发展。
二、俄罗斯的现代学前教育
(四)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思考 1.苏联时期的经验与教训
在苏联时期,曾有两次试图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尝 试。这两次幼小衔接的探讨,都把重点放在使学前教育
二、俄罗斯的现代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性质和目标的改革
1.学前教育性质和目标的变化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前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有所改 变。教育必须满足家长的多层次的需要,并使儿童发展 适应未来社会。这种状况使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福利性质 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社会公益事业,家长可以根据自己 的需要自主选择幼儿园。
学前教育简史
苏联/俄罗斯的近 代学前教育
苏联(1917—1922年为苏俄)是20世纪公共学前教育发 展较快的国家。
苏联的学前教育

苏联的学前教育
小组成员:陈畅03、陈玲06、冉晓娟24、任波亚25、唐沙沙29、
田丹丹30、田诗静32、汪丹35
苏 联
十月革命前 俄国的学前教育
十月革命后 苏联的学前教育
苏联学前教育 理论的形成
一、十月革命前 俄国的学前教育:(比较落后)
19世纪中期,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波及到俄国; 1860年前后,在俄国出现了第一批幼儿园; (私人所办,实行收费制;上层子女)
二、十月革命后 苏联的学前教育:
成就:
1917年12月,颁布《关于学前教育的公告》指出免费的、公共 的学前教育应当从幼儿出生之时开始。
1918年10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 规定6—8岁的儿童实行免费的幼儿园义务教育。
二、十月革命后 苏联的学前教育:
1938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苏联第一部《幼儿园规程》和 第一部《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质,发展肌肉感官,培养幼儿动作个协调性;
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巩固友谊,并在游戏中形成遵守
纪律的习惯;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
主持制定发展学前教育的各种政策性文件,
如《幼儿园规程》、《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克鲁普斯卡娅
等。
克鲁普斯卡娅的 主要理论:
(1)强调劳动教育
不仅要把学校办成读书的学校,还必须办成劳动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 产劳动。
(2)游戏在幼儿园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游戏往往是最实际的学习;
19世纪末,出现了为工人阶级和城市贫民子女开设的免费幼儿园; (宗教意识,学习宗教知识)
特征:过分强调幼儿园同初等学校之间的衔接,学习多于游戏。
小组成员:陈畅03、陈玲06、冉晓娟24、任波亚25、唐沙沙29、
田丹丹30、田诗静32、汪丹35
苏 联
十月革命前 俄国的学前教育
十月革命后 苏联的学前教育
苏联学前教育 理论的形成
一、十月革命前 俄国的学前教育:(比较落后)
19世纪中期,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波及到俄国; 1860年前后,在俄国出现了第一批幼儿园; (私人所办,实行收费制;上层子女)
二、十月革命后 苏联的学前教育:
成就:
1917年12月,颁布《关于学前教育的公告》指出免费的、公共 的学前教育应当从幼儿出生之时开始。
1918年10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 规定6—8岁的儿童实行免费的幼儿园义务教育。
二、十月革命后 苏联的学前教育:
1938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苏联第一部《幼儿园规程》和 第一部《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质,发展肌肉感官,培养幼儿动作个协调性;
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巩固友谊,并在游戏中形成遵守
纪律的习惯;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
主持制定发展学前教育的各种政策性文件,
如《幼儿园规程》、《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克鲁普斯卡娅
等。
克鲁普斯卡娅的 主要理论:
(1)强调劳动教育
不仅要把学校办成读书的学校,还必须办成劳动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 产劳动。
(2)游戏在幼儿园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游戏往往是最实际的学习;
19世纪末,出现了为工人阶级和城市贫民子女开设的免费幼儿园; (宗教意识,学习宗教知识)
特征:过分强调幼儿园同初等学校之间的衔接,学习多于游戏。
俄国的学前教育PPT课件

市建立俄国第一批幼儿园;1869年,在彼 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幼教月刊《幼儿 园》;地方性的福禄倍尔协会也于1870年 先后成立,随即开展了普及福氏幼教理论 的运动。
4
(二)19世纪下半期的幼儿教育 面对当时经济状况的尖锐化,俄国政
府仍继续推广孤儿院;慈善团体在19世纪 下半叶很是活跃。
5
(三)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 1919——1928年间,在莫斯科举行了四次全 俄学前教育代表大会,还有若干次临时代表会 议,讨论了学前教育的任务、教育机构的设立、 经费来源、教学法研究、学前师资培养和编写 学前教育大纲等方面问题。
8
(二)20世纪30~40年代苏联学前教育的发展
30—40年代,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网急剧增长,苏联教 育人民委员会不断通过制定规程、指南和规则等方式, 促进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走向正规化。1938年,教育人 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 指南》。前者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任务、组织、 幼儿园的基本类型、对儿童的营养和幼儿园房舍的要求。 《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是根据《幼儿园规程》编写 的,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 容和方式具体化了。1944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 《幼儿园规则》,对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幼儿园的性质 和任务、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以及幼儿园的开设等 问题做了统一规定。表明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已基本确立, 具有苏联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已基本形成。
(一)主要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2.教学论思想
(二)对俄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6
三、苏联的学前教育
(一)十月革命以后至二战前的苏联学前教育
• 苏联是20世纪公共学前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十月革命 以后,苏联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公共学前教育,强调 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优越性,制定有关方针 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4
(二)19世纪下半期的幼儿教育 面对当时经济状况的尖锐化,俄国政
府仍继续推广孤儿院;慈善团体在19世纪 下半叶很是活跃。
5
(三)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 1919——1928年间,在莫斯科举行了四次全 俄学前教育代表大会,还有若干次临时代表会 议,讨论了学前教育的任务、教育机构的设立、 经费来源、教学法研究、学前师资培养和编写 学前教育大纲等方面问题。
8
(二)20世纪30~40年代苏联学前教育的发展
30—40年代,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网急剧增长,苏联教 育人民委员会不断通过制定规程、指南和规则等方式, 促进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走向正规化。1938年,教育人 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 指南》。前者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任务、组织、 幼儿园的基本类型、对儿童的营养和幼儿园房舍的要求。 《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是根据《幼儿园规程》编写 的,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 容和方式具体化了。1944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 《幼儿园规则》,对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幼儿园的性质 和任务、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以及幼儿园的开设等 问题做了统一规定。表明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已基本确立, 具有苏联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已基本形成。
(一)主要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2.教学论思想
(二)对俄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6
三、苏联的学前教育
(一)十月革命以后至二战前的苏联学前教育
• 苏联是20世纪公共学前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十月革命 以后,苏联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公共学前教育,强调 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优越性,制定有关方针 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苏联的教育》

•
(5)整顿学校纪律,改进思想教育工 作,坚持共产主义教育。 • 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并 在其直接监督下布置各中小学、师范院校 中社会政治科目的教学。 • 要求发挥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作 用,要求学生认真地、自觉地遵守纪律, 有礼貌地对待教师和长辈,养成各种文明 行为和习愤。
• 四、二战后苏联的教育改革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 的变化,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 阵营的对峙形势。苏联作为与美国抗衡的 大国,其战后各项事业的发展,包括科技 和教育,都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进 行的。 • 战后苏联的教育,主要经历了恢复时期 和1958年、1964年、1977年、1984年几次 重要教育改革。 •
• • •
•
(一)联共(布)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 重要决定 1、《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联共(布)中央和苏联政府于1931年颁布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成为30年代苏 联改革和发展国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认为建国以来学校的教学没有提 供足够的普通教育知识,并对培养符合中等 技术学校和高等学校要求的人,也完成得不 能令人满意。 《决定》建议立刻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研 究,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 统知识。
•
例如,第一级学校的教材即按自然、劳 动和社会三栏垂直排列,教材的范围根据年 级的递升而逐渐扩大,好像同心圆一样:一 年级研究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的生活问题;二 年级研究一村一乡的生活问题。然后研究省 和国家的问题,等等。 • 此外,还按季节、节日或地区分成若干 单元,例如,“我们的家乡”“五一国际劳 动节”“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每 年在小学所有各个年级,按照这些单元,分 别用或长或短的时间进行教学。
•
二、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 改革试验(1921~1930) • (一)学校制度的调整 • 在实践中发现原先确定的九年制统一劳 动学校学习年限长,学生在校时得不到任何 专业方面的训练,难以适应当时的需要。 • 1920年底,俄共(布)召开第一次党的会 议。会议通过了学制改革的决议,把七年制 学校作为普通学校的主要类型,允许在七年 制学校的基础上设立修业年限3~4年的中等 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苏联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教育成真正有教养的苏维埃人、劳动者,将青 年培养成有用、有技术、有学识、有政治修养和高尚道德的身心健全的公民。
教育过程的目的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基础,强调教育战线如同其他生产战线 一样必须保证不出废品,即使有1%的废品也不应该。
四、 集体教育思想
组织、培养和教育集体,通过集体教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新人,这就是马卡连柯 的主要经验。
一、 教育活动和教育著作
1920—1936年是马卡连柯教育活动的全盛时期。十月革命以后,为了收容和改 造流浪儿童和少年罪犯,苏联政府在各地设立工学团。
1920年,马卡连柯受波尔塔瓦教育厅的委托,负责波尔塔瓦少年违法者工学团的 工作。
1928年,他到捷尔任斯基公社工作。 在投身教育实践的同时,马卡连柯一直坚持进行文学创作和教育研究活动。 1937年因病迁居莫斯科后,他认真总结了30多年的教育实践,更加勤奋地从事 著述活动。马卡连柯较为著名的著作有《教育诗篇》、《塔上旗》、《父母必读》 和《儿童教育讲座》等。
一、 教学与发展实验
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知识的迅猛发展要求充分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但 在当时的苏联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赞科夫将实验心 理学和心理分析方法引入教育学研究,试图揭示教学与发展关系中的客观规律,并根 据这种研究来安排教学与教育工作。
一、 教学与发展实验
四、 集体教育思想
(3) 尊重与要求结合的原则 这是马卡连柯基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而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他把尊重和要 求看成一回事,尊重一个人才对他提出要求。从这个原则出发,他要求教育工作者 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的人格,相信儿童。既不听之任之,也不过分监护,无限地 热爱和关怀儿童,善于长善救失。
教育过程的目的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基础,强调教育战线如同其他生产战线 一样必须保证不出废品,即使有1%的废品也不应该。
四、 集体教育思想
组织、培养和教育集体,通过集体教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新人,这就是马卡连柯 的主要经验。
一、 教育活动和教育著作
1920—1936年是马卡连柯教育活动的全盛时期。十月革命以后,为了收容和改 造流浪儿童和少年罪犯,苏联政府在各地设立工学团。
1920年,马卡连柯受波尔塔瓦教育厅的委托,负责波尔塔瓦少年违法者工学团的 工作。
1928年,他到捷尔任斯基公社工作。 在投身教育实践的同时,马卡连柯一直坚持进行文学创作和教育研究活动。 1937年因病迁居莫斯科后,他认真总结了30多年的教育实践,更加勤奋地从事 著述活动。马卡连柯较为著名的著作有《教育诗篇》、《塔上旗》、《父母必读》 和《儿童教育讲座》等。
一、 教学与发展实验
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知识的迅猛发展要求充分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但 在当时的苏联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赞科夫将实验心 理学和心理分析方法引入教育学研究,试图揭示教学与发展关系中的客观规律,并根 据这种研究来安排教学与教育工作。
一、 教学与发展实验
四、 集体教育思想
(3) 尊重与要求结合的原则 这是马卡连柯基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而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他把尊重和要 求看成一回事,尊重一个人才对他提出要求。从这个原则出发,他要求教育工作者 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的人格,相信儿童。既不听之任之,也不过分监护,无限地 热爱和关怀儿童,善于长善救失。
俄罗斯学前教育

第一节 苏联学前教育沿革
二、苏联学前教育 (一)十月革命以后至二战前苏联学前教育
这一时期是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基本确立的时期。20世纪20年代,苏联确定了学 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苏维埃政府明确地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这一时期,苏联发展学前教育机构网的工作初见成效,培养了许多学前教育 干部和教师。1918年,在彼得堡建立了世界第一所国立学前教育专业高等 学府——学前教育学院,以代替原有的福禄贝尔学院。
费危机导致俄罗斯教育系统功能的下降和教育基础资金的匮乏。
措施: ①依靠有偿服务和部分收费、接受慈善捐款和赞助等。 ②给予教育机构最大的经济自主权,赋予其进行企业活动的权。 ③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建立非国立教育系统。
第三节 俄罗斯学前教育改革动向
三、发展趋势
①非政治化和非意识化的趋势,以往课程的较浓厚的政治倾向将 进一步被削弱和取消。教育内容直接以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为前
1938年,《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
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
1944年,《幼儿园规则》对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幼儿园的性质和 任务、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幼儿园的开设问题作了规定
,表明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基本确立,苏联特色学前教育制度基本
形成。
第一节 苏联学前教育沿革
不得不完成教学大纲,以满足领导和监察机关的要求。
第一节 苏联学前教育沿革
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仅被视为接受某种教育体 系影响的客体。面向全体的教学形式,按小学上课形式进行的 作业。游戏在时间上受限制,且被成人严格规定。形式主义泛
滥,成人与儿童疏远,儿童消极性增加,继而出现抗拒症。
第二节 俄罗斯学前教育现状
俄国的学前教育

三、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特点
1.注重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根据 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俄 罗斯的学前教育界认为,学前时期是儿童生理 和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学前教育的内容 和方法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否则会给儿童的健 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从30年代起,苏联学前 教育研究机构就积极开展有关学前教育的各项 研究,并为全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了幼儿教 育的各种大纲、规划、计划和教材。
• 这个时期的另一个成就是培养了许多学前教育 干部和教师。教育人民委员会学前教育局从工 作的最初几个月起,就着手组织了每期为3个 月的训练班。1918年,在彼得堡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所国立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学府——学前教 育学院,以代替原有的福禄贝尔学院。该学院 的任务是培养学前教育高级干部,并兼有学前 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功能。 • 1919——1928年间,在莫斯科举行了四次全 俄学前教育代表大会,还有若干次临时代表会 议,讨论了学前教育的任务、教育机构的设立、 经费来源、教学法研究、学前师资培养和编写 学前教育大纲等方面问题。
四、苏联及俄罗斯幼小衔接的实践
1、苏联幼小衔接的举措及问题
(1) 20世纪50年代:采取有组织的作业教学 早在20世纪40年代,俄罗斯联邦教科院学前教 育研究室以乌索娃为首的科研团体,探讨了将系统 的有组织的作业教学引入幼儿园大班的适宜性以及 成人在教学中施以直接影响的可行性,以解决由于 入学年龄从8岁改为7岁后,儿童对小学生活的学习 不适应的问题。 此后,有组织的作业教学,就在20世纪50年代 被正式引入幼儿园,并长期影响了苏联幼儿园的教 育实践。
(2) 20世纪80年代—小学设置零点 班
1969年,苏联小学学制由4年改为3年以后, 由于小学教养内容中理论知识的加深和学制的 缩短,学生负担明显加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苏联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 所所长A.B.查包洛热茨等人,又探讨了如何 将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的一半内容下放到幼儿 园6岁班的可行性。 这次实验的结果是,幼儿园6—7岁预备班 作为零点班在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正式 被纳入小学学制。
苏联现代学前教育史

失
9
总结
总结
-
汇报完毕 感谢聆听
6
结论
结论
1
苏联现代学前教育史是一部充 满艰辛和奋斗的历史
2
在苏联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学 前教育制度逐渐建立和发展起 来,为培养新一代共产主义建
设者奠定了基础
3
在俄罗斯的转型时期,学前教 育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但
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7
影响与贡献
影响与贡献
苏联的学前教育制度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苏联的学前教育制度为其他社会 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其次,苏联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世界各地的学前教育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苏联的学前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 劳动技能,这些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苏联的学前教育制度还为世界教育史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苏联的学前教 育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 意义。例如,苏联的学前教育制度曾经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这个教训提醒其他国家要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度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
8
局限性
局限性
尽管苏联的学前教育 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 就,但也存在一些局
限性
首先,苏联的学前教育 制度过于强调集体主义 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导致儿童的个性和兴趣
爱好被忽视
其次,苏联的学前教育 制度缺乏对家庭教育的 足够重视,家长在教育
中的参与度不高
最后,在苏联的学前 教育中,教师待遇不 高,导致优秀教师流
这个阶段,苏联的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5
转型阶段(1991至今)
转型阶段(1991至今)
9
总结
总结
-
汇报完毕 感谢聆听
6
结论
结论
1
苏联现代学前教育史是一部充 满艰辛和奋斗的历史
2
在苏联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学 前教育制度逐渐建立和发展起 来,为培养新一代共产主义建
设者奠定了基础
3
在俄罗斯的转型时期,学前教 育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但
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7
影响与贡献
影响与贡献
苏联的学前教育制度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苏联的学前教育制度为其他社会 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其次,苏联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世界各地的学前教育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苏联的学前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 劳动技能,这些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苏联的学前教育制度还为世界教育史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苏联的学前教 育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 意义。例如,苏联的学前教育制度曾经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这个教训提醒其他国家要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度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
8
局限性
局限性
尽管苏联的学前教育 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 就,但也存在一些局
限性
首先,苏联的学前教育 制度过于强调集体主义 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导致儿童的个性和兴趣
爱好被忽视
其次,苏联的学前教育 制度缺乏对家庭教育的 足够重视,家长在教育
中的参与度不高
最后,在苏联的学前 教育中,教师待遇不 高,导致优秀教师流
这个阶段,苏联的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5
转型阶段(1991至今)
转型阶段(1991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一时期俄国的幼儿园多为私人开办,实 行收费制,运用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和方 法对上层家庭的子女进行教育。 • 除了收费幼儿园外,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少 数面向劳动人民子女的免费幼儿园。但是 和面向上层子女的收费幼儿园相比,这些 幼儿园数量少、条件也差。
• back
• 十月革命以后至联是20世纪公共学前教育发展 较快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 视公共学前教育,强调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 优越性,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 前教育的发展。 • 1917年12月颁布《关于学前教育的公告》,指出免费 的、公共的学前教育应当从幼儿出生之时开始。1918 年10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 则》规定6—8岁的儿童实行免费的幼儿园义务教育。 1918年,在彼得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国立学前教育 专业高等学府——学前教育学院,以代替原有的福禄倍 尔学院。该学院的任务是培养学前教育高级干部,并兼 有学前教育理论研究的功能。
通过参观和散步去认识周围世界;培养儿 童独立和自我服务的习惯、卫生习惯、劳 动习惯,正确使用和爱护物件;培养儿童 守秩序、自制、尊敬长者和父母的习惯; 培养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爱领袖、爱军 队的情感。 • 第四、设立幼儿园的任务属于国民教育科、 生产企业、苏维埃机构、合作社和集体经 济的组织,不允许私人开设幼儿园。 back
• 1930年6月,苏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规定,全国各工矿 企业、城镇地区有义务开办托儿所和幼儿园,以适应经 济建设和女工需要,所需经费主要来在国家拨款和社会 资金筹集,此后,除托儿所、幼儿园以外,各种夏令班、 农忙班、长日班、晚夜班等学前教育机构也陆续兴建, 以满足不同类型家长的需要。 • 30年代工业的发展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苏联公共学 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32年,苏联颁布了 最初的幼儿园教学大纲草案,第一次明文规定了幼儿园 的工作任务与内容。1938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 苏联第一部《幼儿园规程》和第一部《幼儿园教养员工 作指南》。前者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任务、组织、 幼儿园的基本类型、对儿童的营养和幼儿园房舍的要求。 后者是根据《幼儿园规程》编写的,它根据儿童的年龄 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了。
20世纪50年代的学前教育改革
• 二战后,为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50年代末至六十年代 初,苏联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托儿所和幼儿园一体化。 20年代末,苏联出现了由各加盟共和国的卫生部领导的 招收0-3岁婴儿的托儿所和由各加盟共和国的教育部领 导的招收3-7岁儿童的幼儿园。带来一系列问题,为消 除不合理现象,就需要创办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起来 的统一的学前教育措施,并实行一元化的行政领导。 1959年5月21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公布了关于 学前教育制度改革的决定。其重点是创立将托儿所和幼 儿园合并起来的统一学前教育设施,并将这种设施的指 导和监督权,统一于共和国的教育部,卫生部则在儿童 的保健方面负主要责任。此后,在原有的幼儿园和托儿 所上,又出现了第三种新设的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 —幼儿园”,招收从出生到六岁的儿童。
•20世纪20年代,苏联确定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任 务。学前教育的精神发生了根本变化。苏维埃政 府一反沙皇轻视学前教育的做法,明确地把学前 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19年3月举行的第八次 苏共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规定了苏联学前教育 的两大任务:第一,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实现 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教育的任务。第二, 解放妇女。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从成立之日起, 不仅负担教育幼儿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带有服务 性质的机构。
前苏联学前教育的发展
沙俄后期的学前教育政策 十月革命后学前教育改革 二战后三次学前教育改革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18世纪下半期,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开始 解体,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也影响到俄 国,沙俄政府曾实行一些开明政策。为解 决弃婴和孤儿的收容问题,1763年,在俄 国开办了第一所教养院和产科医院。19世 纪上半期,社会上一些进步人士组成各种 慈善团体,为外出谋生的母亲照顾孩子。 这些团体开办了收容所和孤儿院。 但是这些机构重养而不重教。
• 1944年,教育人员委员会制定了新的《幼儿园 规程》,《规程》指出: • 第一,幼儿园是使3-7岁儿童受到苏维埃社会教 育的国家机构,目的在于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 和教育,同时,幼儿园帮助妇女参加生产,参 与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生活。 • 第二、不论幼儿园由何种团体或机构管理,都 必须根据幼儿园规则和幼儿园工作指南开展其 工作。 • 第三、幼儿园应为儿童入学做准备,为此要求 幼儿园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儿童的智力、说 话能力、意志和品性;实行艺术教育;使儿童 直接与自然和人接触,进行各种游戏和课程;
• 沙俄时期,俄国的经济和文化都比西欧落后。到 十月革命以前,一般的学前教育尚处于萌芽状态。 19世纪60年代,俄国出现了以废除农奴制为核心 的社会改革运动。各阶层人士在要求沙皇政府改 革政治和经济的同时,也主张改革文化教育。学 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问题引起人们的注 意,与此同时,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波及俄国, 这两种运动推动了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866年, 由彼得堡的慈善团体“廉价寓所协会”开办了第 一所幼儿园。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 的学前教育刊物《幼儿园》。这份杂志的发行对 于促进学前教育成为俄国教育学中的一个独立分 支,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俄国学前教育史上的 一件大事。1871年,在彼得堡创立了福禄倍尔学 院。以后,在俄国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类似机 构,成为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机构。
20世纪60年代学前教育改革
• 60年代末开始的苏联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 力图根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实验研究的新 成果以及小学改革的情况,改变了重保轻 教的观念,保证儿童从出生到小学接受一 贯的全面发展教育。把婴幼儿、青少年、 中青年的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都统一在一个全面 的、向社会所有成员开放的教育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