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第五章复习题复习过程
自动检测原理复习题

1、测量的概念测量是借助专门的技术和仪表设备,采用一定的方法取得某一客观事物定量数据资料的实践过程。
2、测量方法的分类(1)根据被测量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2)根据测量的手段不同,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3)根据测量时是否与被测对象接触,可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4)根据测量的具体手段来分,可分为偏位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
偏位式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被测量作用于仪表内部的比较装置,使该比较装置产生偏移量,直接以仪表的偏移量表示被测量的测量方式称为偏位式测量。
零位式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被测量与仪表内部的标准量相比较,当测量系统达到平衡时,用已知标准量的值决定被测量的值,这种测量方式称为零位式测量。
微差式测量:微差式测量法是综合了偏位式测量法速度快和零位式测量法准确度高的优点的一种测量方法。
3、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相对误差又包括示值(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也叫满度相对误差)4、我国工业模拟仪表有下列常用的7种等级:0.1、0.2、0.5、1.0、1.5、2.5、5.0。
准确度等级对应基本误差:eg:0.1对应±0.1%5、测量误差的分类粗大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静态误差:在被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时所产生的误差称为静态误差。
动态误差:当被测量随时间迅速变化时,系统的输出量在时间上不能与被测量的变化精确吻合,这种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6、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的三个规律集中性、对称性、有界性7、不确定度的概念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也表明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8、测量系统静态误差的合成方法绝对值合成法和方均根合成法9、传感器的定义组合以及每一部分能完成的功能、起到的作用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的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要形式的信息输出。
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主要包括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测量转换电路三个部分敏感元件是在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元件,即被测量通过传感器的敏感元件转换成与被测量有确定关系、更易于转换的非电量。
仪表自动化第五章习题:温度检测

第五章温度检测
1. 今用一只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小氮肥厂中转化炉的温度,已知热电偶工作端温度为800℃,自由端(冷端)温度为30℃,求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 E(800,30)。
解:由附录三可以查得
E(800,0)=33.277(mV)
E(30,0)=1.203(mV)
将上述数据代入式(5-3),即得E(800,30)=E(800,0) -E(30,0)=32.074 ( mV)
2 .某支铂铑10-铂热电偶在工作时,自由端温度t0= 30℃,测得热电势 E(t,t0) =14.195mV,求被测介质的实际温度。
解:由附录一可以查得
E(30,0)=0.173(mV)
代入式(5-3)变换得
E(t,0)=E(t,30)+E(30,0)=0.173+14.195=14.368(mV)
再由附录一可以查得14.368mV对应的温度t为1400℃。
注意:由于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都是非线性的 (当然各种热电偶的非线性程度不同),因此在自由端温度不为零时,将所测热电势对应的温度值加上自由端温度,并不等于实际的被测温度。
3.什么叫温标?什么叫国际实用温标?
用来衡量温度的标准尺度,简称为温标。
为了使用方便,国际上协商确定,建立一种既使用方便、容易实现,又能体现热力学温度(即具
有较高准确度)的温标,这就是国际实用温标,又称国际温标。
4.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各有何特点,常用的测温方法有哪些? 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测温特点比较
热敏电阻测温
非接触式测温:辐射测温。
梁森(第二版)自动检测技术参考解答

第一部分思考题与习题答案1.单项选择题1)某压力仪表厂生产的压力表满度相对误差均控制在0.4%~0.6%,该压力表的精度等级应定为 C 级,另一家仪器厂需要购买压力表,希望压力表的满度相对误差小于0.9%,应购买 B 级的压力表。
A. 0 .2B. 0 .5C. 1 .0D. 1.52)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均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卖巧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B 。
A.绝对误差B.示值相对误差C.满度相对误差D.精度等级3)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
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 C 左右为宜。
A.3倍B.10倍C.1.5倍D.0.75倍4)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频率上限仅为5kHz)测量频率高达500kHz、10V左右的高频电压,发现示值还不到2V,该误差属于 D 。
用该表直流电压档测量5号干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该误差属于 A 。
A.系统误差B.粗大误差C.随机误差D.动态误差5)重要场合使用的元器件或仪表,购入后需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了 D 。
A.提高精度B.加速其衰老C.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D.提高可靠性2.各举出两个非电量电测的例子来说明1)静态测量;2)动态测量;3)直接测量;4)间接测量;5)接触式测量;6)非接触式测量;7)在线测量;8)离线测量。
3.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度为0.5级,试求:1)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A 。
A. 1℃B. 0.5℃C. 10℃D. 200℃2)当示值为2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B ,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C 。
A. 1℃B. 5%C. 1%D. 10%?4.欲测240V左右的电压,要求测量示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6%,问:若选用量程为250V电压表,其精度应选 B 级。
自动检测第五章复习题word版本

自动检测第五章复习题1.用K热电偶测某设备的温度,测得的热电势为20mV,冷端(室温)为25℃,求设备的温度?如果改用E电热偶来测量温时,在相同的条件下。
E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为多少?解:⑴当热电势为20mV时,此时冷端温度为25℃,即E(t,t0)=20mV查表可得 E(t0,0)=E(25,0)=1mV因为 E(t,0)= E(t,t0)+E(t0,0)=20+1=21mV℃由此电势,查表可得t=509℃,即设备温度为509℃.⑵若改用E热电偶来测温度时,此时冷端温度仍为25℃。
查表可得E(t0,0)=E(25,0)=1.05mV当509℃,查表可得 E(t,0)=E(509,0)=37.7mV因为E(t,t0)= E(t,t0)-E(t0,0)=37.7-1.5=36.2mV即E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为36.2mV。
2.现用一只镍铬-铜镍热电偶测某换热器内的温度,其冷端温度为30℃,显示仪表为动圈仪表(即XCZ-101),此仪表的机械零位为0℃,这时指示值为400℃,若认为换热器内的温度为430℃,对不对?为什么?正确值是多少?解:不对。
因为此时冷端度为30℃.而仪表的指示值(400℃)是在仪表的机械零位在0℃时的值。
所以,此时仪表指示值不是换热器的实际温度。
查表可得E(400,0)=28.943mV.此热电势即为E(t,30),即E(t,30)=E(400,0)=28.943mV因为 E(t,t0)=E(t,t0)+E(t0,0)=E(t,30)+E(30,0)=28.943+1.801=30.744mv查表可得:t=422°C.有上面分析可看出,换热器的实际温度不是简单的仪表指示值与冷端温度之和,而是热电势之和。
即仪表指示值所对应的热电势值E(t ,30)加上热端为30℃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由此才能得到实际温度下的热电势E(t ,0),这样查表即可得到实际温度t 的值。
3. 若用两支铂铑10-铂热电偶串联来测量炉温,连接方式分别如图3-16(a )、(b )、(c )所示。
自动检测技术复习题

⾃动检测技术复习题⼀、填空题:1.某采购员分别在2个商店购买了100kg⼤⽶、1kg巧克⼒,发现均缺少0.5kg,但采购员对卖巧克⼒的商店意见最⼤,产⽣此⼼理作⽤的原因是⽰值相对误差较⼤。
2.有⼀只温度计,测量范围是0~200°C,精度等级为0.5级,该表可能出现的最⼤绝对误差是1°C ,⽰值为100°C时可能出现的最⼤⽰值相对误差是0.01%。
3.天平未调⽔平,测量结果可能会出现系统误差,电桥检流计的零点漂移会引起测量结果的系统误差。
4.拟合直线的⽅法有多种,选择拟合直线的主要出发点是获得最⼩的⾮线性误差,常⽤的⽅法有端基线性度、最⼩⼆乘法等。
5.热敏电阻按其温度系数可以分为负温度系数 (负指数型突变型(NTC)、正温度系数(正突变型线性型)(PTC)两⼤类。
)6.使⽤⽓敏电阻传感器可以把某种⽓体的浓度等参数转换为电阻变化量,再转换为电信号。
7.⾃感传感器或差动变压器采⽤检波电路最重要的⽬的是反映输出信号位移⼤⼩(电压的幅值)和位移⽅向。
8.当电涡流线圈靠近⾮磁性材料(铜)后,线圈的等效电感减⼩(增⼤/减⼩),调频转换电路输出频率变⼤(增⼤/减⼩)。
9.常⽤的光电元件有___ 光电管 _____、_ 光敏⼆极管(光敏电阻)___、_光电池____。
10.根据不同的测量条件,压⼒可以分为___ 绝对压⼒_____和__相对压⼒_____,相对压⼒⼜可以分为_____表压__和差压。
11.调制的⽬的主要是,常以⼀个⾼频正弦信号或脉冲信号作为载体,这个载体称为载波信号⽤来改变载波信号的某⼀参数(如幅值、频率、相位)的信号称为调制信号。
12.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是相对桥臂阻抗幅值积相等和__ 相对桥臂阻抗幅⾓之和相同___,⾄少有2个可调元件,需要反复多次调整才能找出真正平衡位置。
13.测量⽅法根据测量时是否与被测对象接触,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含有粗14.当测量值的残差满⾜ q>3Q 时,则认为对应的测量值xi⼤误差,应予以剔除。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有大题)

11题:参考例题1-4。
9题:1、系统;2、系统;3、系统;4、系统;5、系统+随机; 6、系统;7、随机;8、系统;9、系统+随机;10、随机。
10题: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粗大误差。
偏差特别大 弹着点接近正态分布 弹着点均偏向右上侧 10题:下图是射击弹着点示意图,请你分别说出图a、b、c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如何克服?
判定数字仪表位数的两条原则
能显示0~9所有数字的“位”是“整位”;
分数位的判定:在最大显示值中,以最高位所能显示的数值作为分子,用满量程的最高位作为分母。 例如:当某一数字表最大显示值为±1999(不考虑小数点),满量程计数值为±2000时,则它共有3个整位。最高位只能显示1,满量程最高位为2,所以它是3½位表。
8.汽车、自行车速度及里程的测量
出租车计价器外形 电动助动车仪表盘外形 工业或汽车中经常需要测量运动部件的转速、直线速度及累计行程等参数。现以大家都较熟悉的自行车的车速及累计公里数测量为例…… 与车轮联动 可参考汽车速度的测量原理
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可知,车速及公里数与车轮的直径及转速成正比,因此应将注意力集中到自行车的前、后轮上。设车轮的直径为D(m),则周长l =πD,车轮转动的圈数即为自行车行驶距离的基本参数。若转动圈数为N,则累计路程L=N l =NπD ;若每分钟转动的圈数为n(n=N/t圈/分钟)则车速v=60nl/1000(km/h) =0.06 n πD(km/h) 。
7题: (课堂讲解)。
8题:1、 可知:P=160mW;输出电压增加。 2、 0~24V 3、 4、 可知:Rx=3000Ω;UO=12V。
10题:(略)。
4题:1、查表知:α=0.00385。 2、Rt=100(1+0.00385×50)=119.25Ω。 3、查表知:Rt(50)=119.40Ω。 4、∆R=0.15 Ω;(0.15/119.40)×100%=0.126%。
自动检测技术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当热端为557℃,冷端为20℃时,由于E (20,0=0.789mV ,故有:
(0,t E (0,t t E =(0,0t E -=23.08-0.789=22.291mV
由此电势,查表可得显示仪表指示值应为538.6℃。经查表:530℃对应21.924mv ,540℃对应22.35mv查表线性插值得到:6.538924.21291.22(924
所以得温度计插入最小深度147.082
.406
==
l m
补充作业:用pt500热电阻测量温度,测得其电阻值分别为577.70Ω,616.20Ω,587.35Ω, 624.85Ω,求被测温度。(注:分度表中没有的用线性插值。
解:
经查表:60℃对应123.24Ω,40℃对应115.54Ω
经查表:60℃对应123.24Ω,80℃对应130.9Ω
(3低于500 ℃ (4偏高
题5.16用套管式温度计测量管道内蒸汽温度,已知套管壁厚为1.5mm ,长度为50mm ,套
管导热系数40=λW/m ℃,蒸汽与套管间对流系数100=αW/m ℃,并忽略辐射换热。当温度计读数为160℃,管壁温度为40℃时,求:①蒸汽实际温度是多少?②如果要求测量误差小于0.5%,温度计插入管道的最小深度是多少?
560550550(23.0822.776557.12
23.20322.776-+⨯-=-
题5.14在用热电偶和热电阻测量温度时,若出现如下几种情况,仪表的指示如何变化? (3若热电偶热端为500℃,冷端为25℃,仪表机械零点为0℃,无冷端温度补偿。向该仪表的指示将高于还是低于500℃?
(4用热电阻测温时,若不采用三线制接法,而连接热电阻的导线因环境温度升高而电阻增加时,其指示值偏高还是偏低?
自动检测课后习题答案

⾃动检测课后习题答案第⼀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思考题答案l.检测系统由哪⼏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
答:⼀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记录装置等⼏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和处理等功能。
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
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以满⾜显⽰记录装置的要求。
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作。
显⽰记录装置是检测⼈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是使⼈们了解被测量的⼤⼩或变化的过程。
2.传感器的型号有⼏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依次为主称(传感器)被测量—转换原理—序号主称——传感器,代号C;被测量——⽤⼀个或两个汉语拼⾳的第⼀个⼤写字母标记。
见附录表2;转换原理——⽤⼀个或两个汉语拼⾳的第⼀个⼤写字母标记。
见附录表3;序号——⽤⼀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家⾃定,⽤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
若产品性能参数不变,仅在局部有改动或变动时,其序号可在原序号后⾯顺序地加注⼤写字母A、B、C等,(其中I、Q不⽤)。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C WY-YB-20;光纤压⼒传感器:C Y-GQ-2。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何种测量⽅法? 如何进⾏?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微差式测量。
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 来讲为⼀⼩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用K 热电偶测某设备的温度,测得的热电势为20mV,冷端(室温)为25℃,求设备的温度?如果改用E 电热偶来测量温时,在相同的条件下。
E 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为多少?解:⑴ 当热电势为20mV时,此时冷端温度为25℃,即E(t,t 0)=20mV查表可得 E(t 0,0)=E(25,0)=1mV因为 E(t,0)= E(t,t0)+E(t0,0)=20+1=21mV℃由此电势,查表可得t=509℃,即设备温度为509℃.⑵ 若改用E 热电偶来测温度时,此时冷端温度仍为25℃。
查表可得E(t0,0)=E(25,0)=1.05mV 当509℃,查表可得 E(t,0)=E (509,0)=37.7mV因为E(t,t0)= E(t,t0)-E(t0,0)=37.7-1.5=36.2mV即E 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为36.2mV。
2. 现用一只镍铬-铜镍热电偶测某换热器内的温度,其冷端温度为30℃,显示仪表为动圈仪表(即XCZ-101),此仪表的机械零位为0℃,这时指示值为400℃,若认为换热器内的温度为430℃,对不对?为什么?正确值是多少?解:不对。
因为此时冷端度为30℃.而仪表的指示值(400℃)是在仪表的机械零位在0℃时的值。
所以,此时仪表指示值不是换热器的实际温度。
查表可得E(400,0)=28.943mV.此热电势即为E(t,30),即E(t,30)=E(400,0)=28.943mV因为 E(t,t0)=E(t,t 0)+E(t 0,0)=E(t,30)+E(30,0)=28.943+1.801=30.744mv查表可得:t=422°C.有上面分析可看出,换热器的实际温度不是简单的仪表指示值与冷端温度之和,而是热电势之和。
即仪表指示值所对应的热电势值E(t ,30)加上热端为30℃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由此才能得到实际温度下的热电势E(t ,0),这样查表即可得到实际温度t 的值。
3. 若用两支铂铑10-铂热电偶串联来测量炉温,连接方式分别如图3-16(a )、(b )、(c )所示。
已知炉内温度均匀,最高温度为1000摄氏度,假设补偿导线C 、D 与热电偶A 、B 本身在100摄氏度以下具有相同的热电特性。
要求:(1)试分别计算测量仪表范围(以最大毫伏数表示);(2)以上述三种情况下,若由测量仪表得到的信号都是15mV ,分别计算这是炉子的实际问温度。
解(1)计算测量仪表的测量把范围。
(a)此时热电偶冷端温度均匀为0℃,则查表可得 E(1000,0)=9.585mv.两支热电偶串联,测量仪表所测信号最大值为ax E m =2E(1000,0)=2×9.585=19.17mV .根据这个数值可确定仪表测量范围。
由此数据可知两个热电偶串联可测范围将这增大到1800℃以上。
(b )此时不仅应考虑补偿导线引出来以后的冷端温度(30℃),还应考虑旁边补偿导线与热电偶的接线盒内温度(100℃)对热电势的影响。
又因为补偿导线C 、D 与热电偶A 、B 本身在100℃以下的热电特性时相同的,所以,在冷端处引成的热电势为 E(30.0)=0.173mV在补偿导线C 、D 与热电偶的连接处1、4两点可认为不产生热电势,但在接线盒内2、3两点处形成的热电偶相当于热电偶在100℃时引成的热电势。
即 E(100,0)=0.645mV此电势方向与两支热电偶在热端产生的电势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这时总的热电势为ax E m =2E(1000,0)―E(100,0)―E(30,0)=2×9.585―0.645―0.173=18.352mV根据这个数值可以确定仪表的测量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炉旁边接线盒内的温度变化,会对测量产生较大影响,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c )此时两支热电偶的两端都用补偿导线引至远离炉子处,冷端温度为30℃,故总的电热式势为ax E m =2E(1000,0)―2E(30,0)=2×9.858―2×0.173=18.824mV由此可知,在同样都是用两支热电偶串联来测量炉温时,由于接线不同,产生的热电势也不同,在选择测量仪表时,应考虑这种情况。
(2)在(a)情况时,由于2E(t,0)=15mV ,则E(t,0)=7.5mV 。
由此查表可得实际温度t=184℃在(b )情况时,由于2E(t,0)=15+E(30,0)+2E(100,0)=15+0.173+0.645=15.818mV 则查表可得实际温度t=851℃。
在(c )情况时,由于2E(t,0)=15+2E(30,0)=15+2×0.173=15.346mV 则 E(t ,0)=7.673mV 查表可得实际温度t=830℃。
从上面分析可看出,虽然采用了补偿导线,但并不能完全克服冷端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补偿导线只是将冷端由温度变化较剧烈的地方移至温度变化较小的地方。
若这时冷端的温度仍不为0℃,那么还必须考虑如何进行冷端温度的补偿问题。
4.测温系统如图3-17所示,请说出这是工业上用的哪种温度计?已知热电偶的分度号为K ,但错用与E 配套的显示仪表,当仪表指示为160℃时,请计算实际温度x t 为多少度(室温为25℃)解: 这是工业上用的热电偶温度计。
查看分度号E ,可得160℃时的电势为10501μV ,这电势实际上由K 热电偶产生的,即 E(x t ,25)=10501μV.查看分度号K ,可得E(25,0)=1000μV ,由此可见,E(x t ,0)=E(x t ,25)+E(25,0)=10501+1000=11501μV 。
由这个数值查看分度号K ,可得实际温度x t ≈283℃。
5.已知热电偶的分度号为K ,工作时的冷端温度为30℃,测得的热电势为38.5mV ,求工作端的温度是多少。
如果热电偶的分度号为E 。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工作端的温度又是多少?解: 查看分度K ,可得E(30,0)=1203μV ,由此可知,E(t,30)=38500μV ,E(t,0)=E(t,30)+E(30,0)=1203+38500=39703(μV ),查看分度号K ,可得工作端温度t=960℃。
用同样的方法,查看分度号E ,可算得工作端约为532℃。
6.已知热电偶的分度号为K,工作时冷端温度为30℃,测得热电势以后,错用E 分度表查得工作端的温度为715.2℃,试求工作端的实际温度是多少?解: 查分度号E ,查得与715.2℃对应的电势为54.322mV ,这实际上是有分度号为K 的热电偶产生的E(t,30)。
查分度号为K,得E(30,0)=1.203mV 。
E(t,0)=E(t,30)+E(30,0)=54.322+1.203=55.525(mV)查分度号K,得t ≈1391℃。
7.用Pt100测量温度,在使用时错用了Cu100的分度表,查得温度为140℃,试问实际温度应该为多少?解 由分度号Cu100查得140℃时的电阻值为159.96欧姆 。
再由分度号Pt100查得与159.96 对应的温度为157.1℃,这就是实际温度的值。
8.用分度号Pt50的热电阻测温,却错查了Cu50的分度表,得到的温度是150℃。
问实际温度是多少?解 由分度号Cu50查得150℃时的电阻值为82.13欧姆 。
再由分度号Pt50查得与82.13欧姆 对应的温度为166℃,这就是实际温度的值。
9.某台动圈式仪表是与镍铬-镍硅热电偶配套使用的,但错接了铂铑10-铂热电偶,仪表的指示值为201ºC ,则实际温度为多少?(冷端温度为0ºC )解: 查分度号K ,查得与201℃对应的电势为8177μV ,这实际上是分度号为S 的热电偶产生的. 因为冷端温度为0ºC ,所以可以直接查分度号为S 的热电偶表,差表为876℃10.若用铂铑10-铂热电偶测量温度,其仪表指示值为600ºC ,而冷端温度为65ºC ,在没有冷端温度补偿的情况下,这实际温度为650ºC ,对不对?,为什么?正确值是多少? 解:E(t ,0t )=E(600,0)=5237μv E(0t ,0)= E(65,0)=398μvE(t ,0)= E(t ,0t )+E(0t ,0)= 5237+398=5635μ查表约等于639ºC11.用补热电偶偿可使热电偶不受接线盒所处温度t 1变化的影响(参照图3-21),试用回路电势的公式来证明。
解:依图应有E AB (t 1,t 0)= E CD(t 1,t 0) 由图热电回路的总电势为E ABCD =E AB (t)+ E BD (t 1)+ E DC (t 0)+ E CA (t 1) (1)当t=t 1=t 0 E ABCD =E AB (t 1)+ E BD (t 1)+ E DC (t 1)+ E CA (t 1)=0 (2)将有-E AB (t 1)- E DC (t 1)= E BD (t 1)+ E CA (t 1)将其代入(1)E ABCD =E AB (t)-E AB (t 1)+ E DC (t 0)-E DC (t 1)。
而E DC (t 0)-E DC (t 1)= E DC (t 0,t 1)=- E CD (t 0,t 1)= E CD (t 1,t 0)=E AB (t ,t 1)+ E CD (t 1,t 0)因为E AB (t 1,t 0)= E CD(t 1t 0) 所以E ABCD = E AB (t ,t 1)+ E AB (t 1,t 0)E ABCD =E AB (t)- E AB (t 1)+ E AB (t 1)- E(t 0)AB= E AB (t)- E AB (t 0) 所以热电偶不受接线盒所处温度t 1变化的影响。
12.如果将镍铬-镍硅补偿导线极性接反,当电路温度控制于800ºC 时,若热电偶接线盒处温度是50ºC ,仪表接线板处温度为40ºC ,问测量结果与实际相差多少?解:见12图,上图为正确补偿导线接法图,下图为反接补偿导线接法图,反接补偿导线将会产生新的接触电势)50(AB e ,和)50(BA e .其中)800(AB e 、)50(AB e 、)50(BA e 为接触电势,其他为温差电势。
上图正确的接法的总的电势和为:E1=)800(AB e -)50,80(A e -)40,50(A e +)40,50(B e +)50,80(B e 下图反接的接法的总的电势和为:E2=)800(AB e -)50,80(A e -)50(AB e -)40,50(B e +)40,50(A e +)50(BA e +)50,80(B e ΔE=E1-E2=)50(AB e -)50(BA e -2)40,50(A e +2)40,50(B e 其中)50(BA e =-)50(AB e所以ΔE=2)50(AB e -2)40,50(A e +2)40,50(B e13.分度号为K 的热电偶,误将E 的补偿导线配在K 的电子电位差计上,如图3-2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