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印象理论
色彩理论知识:东方色彩中的印象,构建华丽的品牌视觉形象

色彩理论知识:东方色彩中的印象,构建华丽的品牌视觉形象色彩一直是品牌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东方色彩中,色彩搭配的印象可以构建华丽的品牌视觉形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东方色彩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利用色彩来打造独特而华丽的品牌形象。
一、东方色彩的特点与西方赤橙黄绿蓝紫六色不同,东方色彩忽略了红、黄、蓝等常见的颜色,而主要使用黑、白、金、银、青、绿等六种颜色。
这些颜色在东方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印象和意义。
首先是黑色。
影响力最大的亚洲大国中国传统中,黑色是一种高雅、庄重、神秘、深邃的颜色。
因此,在商业品牌设计中,黑色通常被用来表达品质、优雅、高端、稳重、神秘等。
其次是白色。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被视为纯洁、高贵、庄重、光明、智慧的象征。
因此,白色通常用来表达清新、明亮、神圣、高贵等。
然后是金色和银色。
在东方文化中,这两种颜色象征贵族、富有、典雅、荣耀,因此常用于高端品牌设计中,与黑色一起表达奢华、高质感等。
青色和绿色则代表着自然、青春、活力等。
这两种颜色常被用来表现生态、环保、健康、欢乐、清新、向上等概念,非常适合年轻的品牌和企业的形象建设。
二、东方色彩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1.黑色的应用黑色代表了高贵、神秘、低调、沉稳等,因此,常被用在高端品牌设计中,如奢侈品、高端酒店、国际品牌等。
举例来说,常使用黑色的奢侈品牌有Gucci、Louis Vuitton、Chanel等。
其品牌LOGO和包装设计中常见到黑与金或黑与白的搭配,十分考究。
2.白色的应用白色代表着清新、明亮、纯洁、高贵等。
因此,白色适合用在高端品牌、时尚品牌、纯净品牌等的设计中。
举例来说,白色常被用于宜家家居产品中,其产品设计和一系列品牌形象传播中均呈现出简洁明快、高质感的效果。
3.青色的应用青色和绿色代表着活力、健康、清新、向上等。
因此,在年轻品牌的设计和营销中,常常能够看到青色和绿色的运用。
举例来说,微信和支付宝两大互联网金融品牌,常使用绿色作为主色调来表明其在行业中的革新和活力。
色彩理论知识:色彩印象,贴近人生哲理

色彩理论知识:色彩印象,贴近人生哲理色彩是人类可视的光线的品质,是人类视觉感知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而色彩理论是研究色彩的科学,为我们解释了色彩的基本属性、组合方式和视觉效果,也深刻地启示着我们从生活中发现色彩的美好,以及理解色彩对于人生哲理的影响。
色彩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心情和身心状态。
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印象和感觉,从大自然中的色彩到人们电子产品中的色彩,都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影响。
比如,红色是非常鲜明且活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为红颜多薄命”、“红灯汇”这些语言元素中感受到,红色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和活力,而绿色则代表着生命力和和平,蓝色则具有冷静平和的特性等。
因此,这些不同的色彩对我们的记忆、情感和哲学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另外,色彩也可以被视为是人生哲学的延伸。
每一种颜色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特质和象征,这些象征代表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哲学观念和信仰。
例如,白色代表着纯洁和安宁,这是我们生活中追求的一种理念和目标。
黑色则代表着绝对性、无限和永恒。
而红色则代表着热情与繁荣。
这些颜色都代表着人类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信仰,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哲学元素。
色彩理论还能划分出冷色和暖色,这直接表现了一些情感和状态。
例如,冷色调的蓝色和绿色常常被用于制作给观众以平静和放松的影像,如在家居装饰上使用;而暖色调的红色或橙色则有着较为明显的活力和兴奋性,常被用于传达热情和原始冲动。
然而,色彩理论所传达出的深刻的生活哲学远远不止如此。
更深层次的探索,则需要我们去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与意识流。
全球的各种文化、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和使用规范。
比如,中国文化中的红色由于其象征的财运和幸福,常被用于传达暖情、热忱以及诚挚的情感;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和黑色被视为性格强烈而独立的颜色,背后代表着唯一和对抗等理念。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独特的生活哲学,而色彩则是最具视觉效果的传达语言。
追求色彩表现的印象主义艺术

棵树 . 一 座 房屋 , 一 片 田野 …… 只是 想 , 这 是 一小 块 蓝
如卡 萨特 、 西斯莱 等称为“ 印象派 画家” 。 音乐方面 , 当时的
一
色, 这 是一 长条粉 红色 , 这 是一 条黄 色 , 然 后 准 确 地 面 下 你 所 观 察 到 的 颜 色 和 形 状 , 直 到 它 达 到 你 最 初 的 印 象 为 止 。” I 3 1 f 0 象 派画家 将光 学及 色彩学 运用进 实践 创作 中 , 他
些 音 乐 家 深 感 古 典 主 义 和 浪 漫 主 义 风 格 与 新 的 社 会 观
一
包含 了印象派音 乐与印象 主义绘 画 ,二者 都处 于十 九世 纪
末 的 历 史 背 景 下 。一 般 把 1 8 7 4 年 作 为 印象 主 义 产 生 的 一 年 , 这一 年 . 巴 黎 的 一 群 被 学 院 画 展 拒 绝 的 青 年 画 家 自组 “ 落 选
者沙 龙” 展 出他们的作 品 。法 国艺术评 论家 路易 ・ 勒洛 瓦著 文抨击 他们的画幅 , 以莫奈 的一幅题为《 印象 ・ 日出》 中的“ 印 象” 作为贬 义词形容 他们 的绘 画风格 。此后 , 人 们将艺术 理
充满 画面性 , 他擅 长将 自然界 中事物的 色彩融入 音 乐中, 不拘一格 的调性和和 声织体及 配器赋予 了旋律 浓厚 的 色彩 , 这种 音
乐 的 色彩 性 使 人 耳 目一 新 。 尽 管了其 独树 一 帜 的 共 同 的 艺 术表 现 特 点— — 色 彩性 , 这 是 印 象 主 义 艺 术 的 独 特 之 处 关键 词 : 印 象派 音 乐 印象主义绘 画 色 彩 性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导语:色彩,渲染了这世界的黑白,也安抚了人们内心的伤痛,从一张白纸,到泼墨点缀;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1 一、色彩的理论知识培养孩子敏锐的色彩观察力和对色彩的意识,意识形成后,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及对色彩有意和无意的观察,眼睛对色彩的分析逐步提高,为孩子未来从事与色彩相关的工作提供一个视觉基础。
现将基本的色彩知识总结如下,希望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为孩子对色彩的辨析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1、原色理论上指不能调和出来的色彩叫原色。
三原色指:大红、柠檬黄、钴蓝;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称为基色。
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
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1)三原色不能通过其他的有色材料混拼而成的颜色。
能配合成各种颜色的基本颜色。
也叫基色。
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几乎所有的颜色。
(2)光线会越加越亮,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yellow黄,cyan青,magenta品红(或者叫洋红、红紫)。
三种等量组合可以得到白色。
颜料中的原色是红、黄、蓝,蓝和黄可以配成绿,红和蓝可以配成紫,黄和红可以配成橙。
色光中的原色是红、绿、蓝,红和绿可以配成黄,红和蓝可以配成紫。
2、间色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
在专业上,由三原色等量调配而成的颜色,我们把它们叫做间色。
当然三种原色调出来就是近黑色了。
间色又叫"二次色"。
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
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
印象主义_精品文档

代表艺术家
马奈
莫奈 雷诺阿 修拉 梵高
塞尚
爱德华·马奈
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 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 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 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 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 将绘画从追求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 中解放出来,朝二维的平面创作迈 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分类
印象派 绘画
印象派
印象派画家提倡走出画室,深入原野、 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 然。
新印象 派
后印象 派
也称新印象主义,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 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 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 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 象,而是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 的表现。运用色彩的分割理论,即分割法 作画。
无法用文字来诠释的天才,此 处省略N个字。乃们自己去找他的 作品来欣赏。。。。。。
《星夜》
日本浮世绘对印象派的影响
•
19世纪欧洲绘画在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这几个时期之后,就进入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古
典主义美术的最后阶段。照相机的出现,使得欧洲的写实绘画被推倒了一个十字路口,这时印象派就从现实主
人类艺术的重要转折点
印象主义
•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 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反对因 循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 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并以此影响整个西方画坛。
"后印象主义"不是“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 的 延续,而是对印象主义的突破和叛逆。不满足于对客 观事物的再现和对外光与色彩的描绘,强调抒发画家 自我感觉,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 体结构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强调艺术不等 同于生活形象,即绘画不是科学,要依据画家的主观 感觉在创造。后印象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导致西方绘画 同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决裂,至此,一种全新的艺术 观念出现了,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开始萌芽。
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知识

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知识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知识当人们看到色彩时,除了会受到其物理方面的影响之外,心理上也会产生对应的感受,这种感受很难用言语形容,一般称为色彩印象。
一、光的三原色人眼所见的各种色彩是因为光线有不同的波长所产生。
经过实验发现,人的眼球对红光,绿光与蓝光三种波长的光线感受特别强烈,只要适当调整这三种光线的强度.几乎就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界中所有的颜色。
三种波长的光线所对应的三种颜色,即红(red)、绿(green)、蓝(blue)被称为光的三原色(RGB)。
所有的彩色荧幕都具备产生上述三种基本光线的发光装置,因此计算机就依据R、G、B三个数值的大小来表示每种颜色。
RGB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所有的`颜色,每一种原色使用8位(bit)数据记录,就是28=256,而这也正是人们常听到的24位全彩:因为光线越加越亮,所以两两混合后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黄(yellow)、青(cyan)、洋红(magenta),而将光的三原色等量相加,可以得到白色,如图所示。
当某一颜色完全不含另一颜色时,二者成为补色。
例如,黄色一定是由红、绿二色合成,完全不含蓝色,所以黄色被称为蓝色的补色;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个补色之间隔着白色相对,若将其相加也会得到白色。
二、印刷的三原色颜料的特征刚好和光线相反,颜料是吸收光线,而非增强光线,因此印刷的三原色(CMY)必须是可以吸收红、绿、蓝的颜色,也就是它们的补色:青(cyan)、洋红(magenta)与黄(yellow),以浓度O~100来表示。
因为黄色颜料会吸收蓝色光,青色颜料会吸收红色光,最后剩下的绿色光可以透过反射而得,从理论上说,将印刷三原色混合之后,应该可以吸收所有的红、绿、蓝光而得到黑色,如图所示,但实际上找不到光线吸收、反射特征都完美的颜料,导致结果呈现暗灰色或深褐色。
此外,这三种颜料也无法混合产生许多暗色系的色彩。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印刷时会额外加入黑色(lack)颜料,以解决无法产生纯黑色的问题,也就有了CMYK色彩模式,K表示黑色。
色觉理论

色觉理论1、Young-Helmholtz的三色理论1807年,杨(T.Young)和赫姆霍尔兹(H.L.F.von Helmholtz)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可以产生各种色调及灰色的颜色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光作用于视网膜上别然能同时引起三种纤信的兴压奋,但由于光的波长特性,其中一种纤维的兴奋特别强烈。
例如,光谱长波端的光同时刺激“红”、“绿”、“蓝”三种纤维,但“红”纤维的兴奋最强烈,而有红色感觉。
中间波段的光引起“绿”纤维最强烈的兴奋,而有绿色感觉。
依同理,短波端的光引起蓝色感觉。
光刺激同时引三种纤维强烈兴奋的时候,就产生白色感觉。
当发生某一颜色感觉时,虽然一种纤维兴奋强烈,但另外两种纤维也同时兴奋,也就是有三种纤维的活动,所以每种颜色都有白光成份,即有明度感觉。
1860年赫姆霍尔兹补充杨的学说,认为光谱的不同部分引起三种纤维不同比例的兴奋。
赫给霍尔兹对这个学说作了一个图解。
图中给出三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曲线,对光谱的每一波长,三种纤维都有其特有的兴奋水平,三种纤维不同程度的同时活动就产生相应的色觉。
“红”和“绿”纤维的兴奋引起橙黄色感觉,“绿”和“蓝”纤维的兴奋引起蓝紫色感觉。
这个学说现在通常称为杨-赫姆霍尔兹学说,也叫做三色学说。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的最大优越性是能充分说明各种颜色的混合现象。
赫姆霍尔兹用简明的三种神经纤维的假设,使颜色实践中颜色混合这一核心问题得到满意的解释。
他在一个世纪以前提出的三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曲线预示了色度学中光谱三刺激值的思想。
现代色度学的根源立方追溯到杨-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
2、Hering的拮抗色理论赫林(E.Hering)的对立颜色学说也叫做四色学说。
1878年赫林观察到颜色现象总是以红-绿,黄-蓝,黑-白成对关系发生的,因而假定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
《色彩》测试题

第一章概述一.填空1.从古至今,色彩的历史源远流长,原始人将()或()颜料抹于面部与躯干。
2.法国拉斯科山洞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三洞的原始壁画,他们用醒目的()()()色作基调,以准确的()勾勒野牛的外形特征,利用岩洞古壁的自然起伏强调野牛身躯的()。
3.公元3至4世纪,西方产生了()镶嵌艺术,光线透过基督教堂有色玻璃,获得神奇的()变化,作用于人的视觉,出现了()的色彩。
4.中世纪初期色彩的风格,创造出()的色彩变化,且具有一定的()。
5.14至16世纪欧洲文化复兴以后()()()被运用在绘画当中,画家对()产生了浓厚的举,出现了()与()的推移。
6.19世纪,印象版画家觉悟到绘画中存在着属于绘画自身的独立要素,并且有一定的()这一要素是()。
7.现阶段我国中等学校的绘画色彩教学要求以()为主要的色彩训练手段。
8.静物写生在()进行,风景写生属于()作业。
9.水粉画以()及()绘制而成的,是()体系中的一个类别,即可像()那样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及很强的色彩覆盖力,又可象()那样产生水色淋漓,透明润泽特殊效果。
二、选择题(至少有一个正确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静物写生在室内进行原因()A光线相对稳定B色彩单纯明确C色彩亮的光色变化快D色彩繁杂易观察2.目前国内外很多艺术院校大都将水粉画作为色彩训练材料原因()A是一种实用绘画材料C水粉画在色彩基本规律诠释和色彩关系处理,与其画种一致B既有油画色彩变化覆盖力强特点又有水彩画水色淋漓的特殊效果D工具材料简单、价格低,便于携带。
3.水粉画颜料缺憾是具有()A变色现象B无覆盖力C无特殊润泽效果D以上都不对4.以条件色表现系统作为主要的色彩训练手段,目的()A学会观察了解色彩变化规律B培养运用色彩语言表现物象C特定条件下对客观物象表现D学会体现抽象效果。
5.()注重物体本身固有颜色,基本排斥色光对环境的影响A条件色表现系统B装饰色表现系统C表现色表现系统D以上都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的印象理论
学习要求:
掌握色彩印象的理论,总结其规律,并能在写生练习中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色彩印象的理论,并学会在写生练习中运用色彩映像理论。
教学难点:色彩的阴影研究。
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
课时:1+4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图片导入
从自然界中的色彩效果入手,研究色彩物体给我们视觉造成的印象。
色彩感觉是我们对色彩的第一印象而引发的视觉反映。
光线打在物体上,反射出来的色彩就是平常所认为的固有色。
物体吸收的光与反射出来的光互为补色。
三、新课
(一)色彩印象:
请同学们看实验或(色彩图片):
提问:物体的固有色在什么样的光源中最有效?请选择:强光、中等强度的光、阴影光、反射光。
生:中等强度的光。
师:对!
我们一起总结光的强度对固有色的影像:
物体的固有色在中等强度的光源中最有效----表面纹理清晰(图例)
强光----冲淡固有色(图例)
阴影光----模糊变暗(图例)
反射光:有色反射光使其他物体颜色变化(图例)
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越明显。
(二)色彩研究的对象
因此色彩印象研究的对象是:固有色、光源色、阴影色、反射色(固有色、光源色、反射色在色彩的关系中已经强调,这里简单讲述)。
◆色彩阴影是研究色彩影响的另一要点:
印象派画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图例)
实验1:白昼光------红色照射白色物体------绿阴影
补色关系
黄色照射白色物体------紫阴影
绿色照射白色物体------红阴影
实验2:不在白昼光-----红色照射白色物体------黑阴影
蓝色照射白色物体------黑阴影
四、小结。
五、学生写生练习
运用所学色彩的印象理论进行写生。
六、教学后记:
在色彩写生时,不可对所学理论生搬硬套,而要灵活运用,注意抓住色彩的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