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39鲁迅研究

合集下载

27039鲁迅研究

27039鲁迅研究

27039鲁迅研究第一篇:27039鲁迅研究2007年4月鲁迅研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2分)1.下列论文中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是()A.《文化偏至论》B.《科学史教篇》C.《摩罗诗力说》D.《人之历史》2.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在()A.1915年B.1918年C.1919年D.1917年3.写于1922年反映了鲁迅对知识分子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最早的关注的作品是()A.《在酒楼上》B.《伤逝》C.《端午节》D.《白光》4.尖锐地鞭挞了20世纪30年代某些文人所宣扬的“无是非观”的作品是()A.《非攻》B.《出关》C.《起死》D.《采薇》5.《过客》侧重表现的思想是()A.刚强不屈的战斗赞歌B.无私无畏的献身品格C.反对封建礼教的韧性精神D.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6.鲁迅为回击“现代评论派”的人身攻击而作的作品是()A.《狗·猫·鼠》B.《五猖会》C.《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D.《立论》7.1928年到1935年期间,鲁迅诗歌的文体大多是()A.打油诗B.旧体诗C.新诗D.民歌体诗8.1902年,鲁迅毕业于()A.江南陆军学堂B.江南水师学堂C.路矿学堂D.两江学堂9.在鲁迅著作中最早提到“国民”的是()A.《斯巴达之魂》B.《摩罗诗力说》C.《文化偏至论》 D.《论睁了眼看》10.属于“甲寅派”的是()A.吴宓B.胡适C.陈西滢D.章士钊11.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正式成立的地方是()A.上海B.南京C.北京D.广州12.1936年,鲁迅与许多代表不同政治态度、不同文学派别的作家携手,联名发表了一篇标志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文章。

这篇文章是()A.《文艺界为抗日统一战线宣言》B.《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C.《文艺界关于“国防文学”宣言书》D.《文艺界关于“抗日民主同盟”宣言书》13.以爱姑为主人公的鲁迅作品是()A.《明天》B.《离婚》C.《**》D.《头发的故事》14.展示了封建社会下层旧式知识分子被封建科举制度所“吃”的命运的作品是()A.《孔乙己》、《阿Q正传》B.《在酒楼上》、《孔乙己》C.《孔乙己》、《高老夫子》D.《孔乙己》、《白光》15.鲁迅诞生的年代是()A.1878年B.1880年C.1881年D.1882年16.“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鲁迅研究 鲁迅的生平、创作与思想发展

鲁迅研究 鲁迅的生平、创作与思想发展
书、画谱和其他植物学著作等) • 不满足于单纯获得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非常注重实践,
用从实践中得来的新结论去补充原来书本上知识的不足。
2. 对封建思想、封建教育的强烈批判精神 • 对宣扬封建道德观念的的《二十四孝》极为不满(老
莱娱亲、郭巨埋儿)
• 对封建家长制度、封建教育制度不满(三味书屋) • 对迷信、封建落后的陋习的不满。(长妈妈) • 为后来于五四文化运动时期对于封建传统的猛烈扫荡,
课程内容
• 第一章 鲁迅的生平、创作与思想发展 • 第二章 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 • 第三章 鲁迅的杂文 • 第四章 鲁迅的《朝花夕拾》 • 第五章 鲁迅的散文诗《野草》 • 第六章 鲁迅的诗歌 • 第七章 鲁迅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 第八章 鲁迅对文学理论的贡献
考试题型
• 一 单项选择题 • 二 多项选择题 • 三 填空题 • 四 简答题 • 五 论述题
• 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 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 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 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 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 《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 《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
四、辛亥革命前后的主要思想状况(19081918)
• 第一,对辛亥革命由热烈欢呼到严重失望。 • 对辛亥革命热烈欢呼到严重失望,并没有单纯地沉湎
第三 在哲学上,鲁迅提出了“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 人而排众数”的主张。
• 强调主观精神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发扬人物 内在精神
• 强调少数天才和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 《摩罗诗力说》 “精神界之战士

27039-鲁迅研究-第01章-绪论

27039-鲁迅研究-第01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发展的历史贡献1.(领会)鲁迅对待中外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对民族文化固有的血脉,在不失信心的前提下,应加以辨析、扬弃和选择;对世界文化思潮,则在打破闭关锁国状态的基础上,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占有、挑选和拿来;在这两条途径的相辅相成的结合中,去创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对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化因素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中先进文化因素的“拿来主义”。

在深刻文化反省中,坚持“全面反传统”。

(反对传统文化中因历史惰力而造成的拒绝、同化先进东西的现象)2.(领会)鲁迅所选择的文化革新的主攻方向中国文化的历史性转换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在主体精神文化方面,即应注重人自身的精神文化变革。

主要从两方面着眼:第一,从西方文化发展历程(人的解放的运动);第二,从中国文化历史现状。

(改造国民落后的、奴性的文化思想)3.(领会)鲁迅对整体文化发展的全局性眼光他顺应历史的要求做出选择,不惜放弃在具体文化领域中可能取得的更高成就,放弃对一些具体文化领域中有价值成分的张扬,去促进文化的全局性发展和转换。

(比如:当他从事艺术活动时,他的考虑并非从纯粹的艺术出发,而是从有助于文化的进步着眼,并不惜为之做出种种自觉的牺牲;当他谈论语言问题时,他的思路却不在语言文字本身,而是从文化革新的迫切性出发,喊出了“消灭汉字”的偏激之论;当他涉及伦理文化问题时,他从整体文化进步的需要出发,将传统的伦理道德说得一无是处。

)4.(理解、运用)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1)鲁迅的文化史意义鲁迅的文化思想道路代表了20世纪初多数文化人经历的思想历程,典型反应了20世纪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前进的道路,不断地从爱国主义、现实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

鲁迅是应时代(现代文化破旧立新)呼唤而产生的、代表中华民族现代文化意识在痛苦中觉醒、促成民族文化转换的一代巨人中的杰出代表。

鲁迅的文化意义绝不仅仅属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是属于他以后的时代,他在文化转折期表现出的一些基本文化态度,对于现在仍具有参考价值。

2003年4月27039鲁迅研究真题

2003年4月27039鲁迅研究真题

2003年上半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039鲁迅研究题号三四总分题分14322430合分人得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1895年5月,鲁迅以“周树人”的名字,进入洋务派创办的_____________学堂。

2.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在《新青年》“______”专栏中发表了许多富有战斗性的杂文。

3.在“4-12”反革命大屠杀的前两天,鲁迅撰写了《_________》这篇杂文,表现出对复杂斗争形势惊人的洞察力。

4.1932年,鲁迅与以________为代表的“第三种人”展开了论争。

5.在新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鲁迅翻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论著,其中有普列汉诺夫的《___________》。

6.《狂人日记》于_______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7.鲁迅的小说《明天》,通过主人公____________年青守寡、丧子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孤独与空虚,揭露了封建节烈观念“吃人”的罪恶。

8.《补天》描写了神话人物________黄土抟人、炼石补天的故事。

9.鲁迅在《_____________》一文中指出:“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

10.鲁迅自称《__________》是自己“有了小感触”而写成的短文。

11.鲁迅的诗歌就诗体来说有三种:___________诗、新诗和民歌体诗。

12.《自嘲》中“千夫指”,鲁迅原来的意思是众多的反对者对自己的非议,经毛泽东引用后,则指______________。

13.鲁迅最早在《________》中两处使用“国民性”一词,在这两处,国民性即等于民族性。

14.鲁迅在《________________》一文中曾举“老莱子娱亲”、“郭巨埋儿”这两件事来抨击中国封建道德的虚伪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2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5.曾为少年鲁迅买来心爱的《山海经》的人是()A.鲁迅的母亲B.衍太太C.保姆阿长 D.三味书屋的老师寿镜吾16.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深受影响的《时务报》的主编是()A.章太炎B.梁启超C.严复 D.孙中山17.1902年鲁迅赴日本留学,最初选择的人生道路是()A.学习救国B.医学救国C.文学救国 D.革命救国18.鲁迅“弃医从文”后在东京创办的杂志是()A.《科学》B.《新潮》C.《新生》D.《立人》19.最早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五四”文学革命发难文章是() A.《儆告青年》B.《文学改良刍议》C.《文学革命论》D.《什么是新文学》20.鲁迅称“血债必须以同物偿还”的文章是()A.《记念刘和珍君》B.《淡淡的血痕中》C.《无花的蔷薇之二》D.《死地》21.下列文章中,哪一篇谈了作者的进化论被轰毁的沉痛心情?()A.《呐喊·自序》B.《野草·题辞》C.《答有恒先生》D.《我还不能“带住”》22.20世纪30年代非议鲁迅的翻译为“硬译”并反对鲁迅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人是()A.吴宓B.章士钊C.陈西滢 D.梁实秋23.下列文章中,哪一篇中的矛头是指向国民党反动派的?()A.《现在的屠杀者》B.《淡淡的血痕中》C.《记念刘和珍君》D.《为了忘却的记念》24.20世纪30年代鲁迅批判过的充当国民党反动文艺别动队的文艺派别是()A.现代评论派B.新月派C.民族主义文学 D.第三种人25.下列作品中,哪一部是鲁迅翻译的7()A.《死魂灵》B.《浮士德与城》C.《铁流》D.《静静的顿河》26.下列作品中,哪一篇是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吃人”本质的?()‘A.《狂人日记》B.《高老夫子》C.《端午节》 D.《白光》27.下列人物中,哪一个是《阿Q正传》中的?()A.赵七爷B.赵太爷C.七大人 D.丁举人28.在鲁迅笔下,称自己的人生之路就如“蜂子或蝇子”,“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的人物是()A.涓生B.子君C.魏连殳D.吕纬甫29.下列几组人物中,哪一组都是封建型的知识分子?()A.孔乙己、陈士诚B.陈士诚、吕纬甫C.陈士诚、魏连殳 D.吕纬甫、高老夫子30.下列作品中,哪一篇是批判“无是非论”的?()A.《起死》B.《出关》C.《现代史》D.《答客诮》31.以鲁迅为代表的“语丝文体”,其文章体裁是()A.回忆文B.美文C.杂文 D.散文诗32.《智识即罪恶》的中心思想是()A.批判封建的旧文学B.批判封建的愚民统治C.批判北洋军阀D.批判新文化统一战线中右翼思想33.《答KS君》、《十四年的“读经”》是针对哪个文艺派别而作的?()A.国粹派B.甲寅派C.现代评论派 D.新月派34.鲁迅关于革命文艺应当追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一切文艺固然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等名言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A.1928年与创造社、太阳社的论争中B.1928年与新月派的论争中C.1931年与“自由人”的论争中D.1932年与“第三种人”的论争中35.《过客》收入哪个作品集?()A.《彷徨》B.《热风》C.《野草》D.《且介亭杂文末编》36.鲁迅称创作素材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作品集是()A.《坟》B.《朝花夕拾》C.《二心集》D.《野草》37.鲁迅称“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而作的作品是()A.《希望》B.《一觉》C.《我的失恋》 D.《风筝》38.《湘灵歌》的主题是()A.揭露国民党反革命军事“围剿”B.声讨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C.悼念左联五烈士 D.歌颂湘水女神39.在鲁迅身上,超常的“热情和性格”通常凝聚在一起,集中体现为()A.韧性的战斗精神和雄伟的人格力量B.多才多艺与学识渊博C.对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发现D.对活着的文化传统中培育出的“阿Q现象”的发现40.鲁迅认为,“排外则易倾于慕古,慕古必不兔子退婴。

自考复习专题:27039鲁迅研究试题4

自考复习专题:27039鲁迅研究试题4

双项选择题1.1933年,鲁迅在谈到他的创作主张时,曾说他为什么写小说,是抱着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改良人生)。

2.鲁迅称自己创作的小说特点具有(表现的真切、格式的特别)的特点。

3.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反映生活的深刻性、描写内容的历史纵深感)。

4.(解剖民族心理、挖掘社会病根)是鲁迅杂文创作的一大特点。

5.散文诗《野草》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追求表现内心世界的真实、追求表现上的蕴藉、含蓄)。

6.茅盾先生在评价《故事新编》时指出,(演绎历史)、(将古代与现实错综交融)是其一大特点。

7.1933年,鲁迅在谈到他的创作主张时,曾说(为人生)、(改良人生)是他的创作主张。

8.中国现代小说的大多数样式,包括(幽默小说)、(讽刺小说)、写实小说等,都可以从他的小说中找到典范性的先例。

9.鲁迅的杂文是适应“五四”(“文学革命”)以至(“文体革命”)而问世的。

10.鲁迅重视杂文的批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

11.鲁迅力主抗争的美学思想,主要内容有(主张发扬真美、移人性情)、(提出“不用之用”的观点)。

注:第三“兴感怡悦”是一切艺术美的本质。

12.鲁迅整理的古籍,主要有《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稽康集》。

13.在《呐喊》、《彷徨》中,鲁迅着重描写的是两类(一类是农民和农村生活)、(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命运)。

14.外国文学对鲁迅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学术研究)。

15. 在1928年前后所发生的“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太阳社中的部分人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指责鲁迅为(落伍者)、(封建余孽)。

16.1933年,鲁迅在谈到他的创作主张时,曾说抱着(启蒙主义)、以“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是他的创作主张。

17.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理性精神、反映生活的深刻性)。

18.鲁迅说自己杂文创作的任务是(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予反响与抗争、针砭时弊。

鲁迅研究二

鲁迅研究二

鲁迅后来说“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鲁迅后来说“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吴虞则是抓住了礼教制度这条大纲的第一人。 吴虞则是抓住了礼教制度这条大纲的第一人。
(3)重要评论家沈雁冰(茅盾) )重要评论家沈雁冰(茅盾)
A 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第 期的《评四五六月的创 卷第8期的 年 小说月报》 卷第 期的《 作》评论《风波》和《故乡》,认为前者“把农民生活的全 评论《风波》 故乡》 认为前者“ 体 做创作的背景,把他们的思想强烈地表现出来”。后者的 做创作的背景,把他们的思想强烈地表现出来” 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 “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 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 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 B 1922年2月,茅盾又在《小说月报》记者答作者的信中, 年 月 茅盾又在《小说月报》记者答作者的信中, 第一次对尚为连载结束的《阿Q正传》做了评论,指出它是 第一次对尚为连载结束的《 正传》做了评论, 正传 一篇“杰作” 并说阿Q是 中国人品行的结晶。 一篇“杰作”,并说阿 是“中国人品行的结晶。”
C《呐喊》出版之后,首次 呐喊》出版之后, 对鲁迅小说的结构形式及其 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做出 了论述和评价。他指出: 了论述和评价。他指出:“ 在中国新文坛上, 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 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呐喊》 《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 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 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而 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 者以极大的影响, 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 数人跟上去实验。” 数人跟上去实验。
孔子故居
பைடு நூலகம்
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原 则是必须在社会公共道 德、公共法律的原则上 区分对立双方的基本性 质,而不能脱离这种性 质单纯从个人动机和个 人品德上判断彼此的是 非。

2017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鲁迅研究试卷(含参考答案)

2017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鲁迅研究试卷(含参考答案)

2017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鲁迅研究试卷(课程代码27039)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3页,共3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4页至4页,共1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鲁迅身上,超常的“热情和性格”通常凝聚在一起,集中体现为A.韧性的战斗精神和雄伟的人格力量B.多才多艺与学识渊博C.对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发现D.对活着的文化传统中培育出的“阿Q现象”的发现2.鲁迅的反叛性思维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A.开放B.联想C.怀疑D.尖刻3.《进化论与论理学》的作者是A.达尔文B.赫胥黎C.严复D.波特莱尔4.鲁迅称“血债必须以同物偿还”的文章是A.《纪念刘和珍君》B.《淡淡的血痕中》C.《死地》D.《无花的蔷薇之二》5.《彷徨》扉页引用的诗句出自A.《天问》B.《离骚》C.《九歌》D.《诗经》6.鲁迅曾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副对联书赠A.胡风B.冯雪峰C.瞿秋白D.方志敏7.属于鲁迅翻译的作品是A.《死魂灵》B.《浮士德与城》C.《铁流》D.《静静的顿河》8.鲁迅一生给我们留下的著作达A.2000万字B.170万字C.80万字D.800多万字9.鲁迅指出封建伦理道德戕害女性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精神上,揭示这一问题的最典型的小说是A.《伤逝》B.《祝福》C.《风波》D.《离婚》10.在“五四”以前,集中反映鲁迅对文艺本质的见解的两篇文章是A.《摩罗诗力说》《我怎样做起小说来》B.《文艺与革命》《拟播布美术意见书》C.《文艺与革命》、《我怎样做起小说来》D.《摩罗诗力说》《拟播布美术意见书》11.1911年冬,鲁迅创作的文言小说是A.《狂人日记》B.《怀旧》C.《阿Q正传》D.《孔乙己》12.最早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作品是A.《怀旧》B.《狂人日记》C.《我之节烈观》D.《斯巴达之魂》13.鲁迅作品中描写寡妇“守节”悲剧的是A.《伤逝》B.《孤独者》C.《白光》D.《明天》14.鲁迅以张勋复辟为故事背景的作品是A.《头发的故事》B.《药》C.《风波》D.《离婚》15.属于鲁迅小说中的封建末代知识分子的是A.吕纬甫B.魏连曼C.陈士成D.子君16.鲁迅小说中对一种知识分子人生之路的比喻:“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走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

鲁迅学术研究

鲁迅学术研究

第五章鲁迅研究一.【教学要点】一、鲁迅年谱(1881-1936)二、鲁迅传记研究中的几个悬案三、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阶段四、鲁迅东京“从文”时期的思想五、鲁迅的小说创作二、【基本内容】1.鲁迅年谱(1881-1936)一.少年时代(1881-1897)二.南京学堂时期(1898-1902)三.留日时代(1902-1909)四.家乡教书(1909-1912)五.官吏时代(1912-1926)六.上海十年(1927-1936)(1)少年时代(1881-1897)•1881年9月25日生,小名阿张,本名寿樟,初字豫山,后改字豫才。

父周凤仪,母鲁瑞。

•1892年2月,入三味书屋读书,塾师寿镜吾,1897年离开。

•1893年9月7日,祖父科场案发。

•1894年冬,父亲突然吐血,家道开始衰落。

•1896年10月12日,父亲病逝。

(2)南京学堂时期(1898——1902)•1898年4月27日,投考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月15日,投考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12月18日,参加会稽县考,名列三图37•1899年1月,参加府考,名列七图30•1901年4月9日,祖父获释。

•本年阅读严复译《天演论》,又购读日本加藤红之的《物竞论》。

•1902年1月27日,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得留学资格。

•1902年3月24日,赴日留学。

(3)留学时代(1902-1909)•1902-1904年,东京弘文学院普通江南班。

•1902年11月,参加浙江同乡会。

•1903年3月,剪去辫子。

•1904年4月30日,弘文学院结业。

•1904—1906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3月6日申请退学,15日获准。

•6月,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学校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之间,奉母命回国完婚,在家停留四天。

•1907年夏,筹办新生杂志、同周做人翻译域外小说集。

•1909年8月归国。

(4)家乡教书(1909-1912)•1909年9月-1910年7月,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初级化学和优级生理学教员,兼日本教员铃木圭寿的植物学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2分) 1.鲁迅幼年时,照料他的许多长辈中, 他视为自己第一位老师的是( ) A.祖母 B.母亲 C.长妈妈 D.塾师 2.鲁迅为实现自己“医学救国”人生理想而就读的学校是( ) A.东京医专 B.仙台医专 C.帝国大学 D.东京医学院 3.从五四前夕到五四高潮, 鲁迅的诗歌的文体大多是( ) A.旧体 B.新体 C.民歌体诗 D.打油诗 4.鲁迅曾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幅对联送给的 知己是( ) A.胡风 B.冯雪峰 C.瞿秋白 D.方志敏 5.鲁迅为苏联作品的中译本撰写后记的作品是( ) A.《毁灭》 B.《死魂灵》 C.《俄罗斯的童话》 D.《铁流》 6.属于鲁迅小说中的封建末代知识分子的人物形象是( ) A.吕纬甫 B.魏连殁 C.陈士成 D.子君 7.鲁迅小说中明确指出封建反对派势力在用“钢刀子”杀害革命者的作 品是( ) A.《阿Q正传》 B.《药》 C.《故乡》 D.《明天》 8.鲁迅将揭露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这一主题集中表现在《呐喊》的开 篇之作是( ) A.《孔乙己》 B.《狂人日记》 C.《药》 D.《祝福》 9.鲁迅小说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剧本《玩偶之家》有一定联系的是 () A.《幸福的家庭》 B.《娜拉走后怎么样》 C.《伤逝》 D.《风 波》 10.鲁迅的《故事新编》中与《非攻》一起称为姐妹篇的歌颂小说是( ) A.《理水》 B.《采薇》 C.《起死》 D.《铸剑》 11.鲁迅的母亲姓( ) A.鲁 B.周 C.张 D.王 12.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的最早显示“文学革 命”实绩的作品是( ) A.《狂人日记》《孔乙己》《药》 B.《狂人日记》《祝福》《伤 逝》 C.《孔乙己》《药》《阿Q正传》 D.《孔乙己》《阿Q正传》《祝 福》
是( )
A.幽默 B.喜笑怒骂 C.讽刺 D.冷嘲热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33.鲁迅于1898年在南京求学时改名为______ 34.为了弥补“国防文学”口号的不明了之处,鲁迅等提出了______口号 35.《祝福》中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主要祸根是代表旧中国封建宗法思想 与制度的夫 权和______ 36.《孤独者》中的主人公是______ 37.鲁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中,深刻总结了历史上,特别是辛 亥革命的血的经验教训,提出“痛打落水狗”的重要原则。 38.我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夜哭》的作者是______ 39.鲁迅谈及《野草》时曾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______ 40.严复“译述”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将其定名为______ 41.四铭是个典型的封建卫道者,又是一个灵魂丑恶的假道学,该人物 出自作品______
A.《丰收》 B.《八月的乡村》 C.《生死场》 D.《赌徒吉顺》
31.其“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
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 级观念。”茅盾在这里评价的鲁迅作品是( )
A.《故乡》 B.《祝福》 C.《离婚》 D.《药》
32.鲁迅认为喜剧有一种重要形式,“是喜剧变简的一支流。”这种形式
23.鲁迅一反“史家成见”,肯定了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的作品是( )
A.《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B.《汉文学史纲要》
C.《魏晋风度与魏晋文章》
D.《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24.作品与人物对应有误的选项是( )
A.《端午节》——方玄绰
B.《头发的故事》——N先生
C.《幸福的家庭》——吕纬甫 D.《高老夫子》——高干亭
13.在鲁迅的小说中以张勋复辟为背景描写“辫子”问题引起人际矛盾的
作品是( )
A.《头发的故事》 B.《阿Q正传》 C.《风波》 D.《端午
节》
14.20世纪30年代非议鲁迅的翻译为“硬译”并反对鲁迅介绍马克思主义
文艺观的人是( )
A.吴宓 B.章士钊 C.陈西滢 D.梁实秋
15.鲁迅亲自翻译的苏联小说是( )
A.《死魂灵》 B.《浮士德与城》 C.《铁流》 D.《静静的顿
河》
16.以鲁迅为代表的“语丝文体”,其文章体裁是( )
A.回忆文 B.美文 C.杂文 D.散文诗
17.在鲁迅的笔下, 称自己的人生之路就如“蜂子或蝇子”,“飞了一个
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的人物是( )
A.涓生 B.子君 C.魏连殁 D.吕纬甫
C.《文艺界关于“国防文学”宣言书》 D.《文艺界关于“抗日民主同 盟”宣言书》 13.以爱姑为主人公的鲁迅作品是( ) A.《明天》 B.《离婚》 C.《风波》 D.《头发的故事》 14.展示了封建社会下层旧式知识分子被封建科举制度所“吃”的命运的 作品是 ( ) A.《孔乙己》、《阿Q正传》 B.《在酒楼上》、《孔乙己》 C.《孔乙己》、《高老夫子》 D.《孔乙己》、《白光》 15.鲁迅诞生的年代是( ) A.1878年 B.1880年 C.1881年 D.1882年 16.“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鲁迅这段话意在批判国民性的( ) A.安于现状的奴才心理 B.卑怯和势利 C.“精神胜利法” D.“做 戏”和讲“体面” 17.鲁迅文化发展观的核心是( ) A.文化反省意识 B.提倡新道德 C.社会的发展 D.人的发展
25.鲁迅对一种知识分子人生之路的比喻“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
给什么东西一吓,即刻飞走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便又回来停在原地
点”。这个比喻出自他的小说( )
A.《孤独者》 B.《在酒楼上》 C.《孔乙己》 D.《伤逝》
26.《故事新编》中,暗指为“中国脊梁”式的人物是( )
A.宴之敖者 B.夷羿 C.大禹 D.墨子
18.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针对的是( )
A.章士钊 B.梁实秋 c.苏汶 D.吴宓
19.“将他的以虚无为实有,而又反抗这实有的精悍苦痛的战叫,尽量
吐露着”。鲁迅评价的是 ( )
A.《生死场》 B.《夜哭》 C.《八月的乡村》D.《心的探险》
20.鲁迅鞭挞了青年空虚无聊的灵魂的作品是( )
30.取材于古代复仇故事、表现顽强复仇意志的鲁迅小说是( )
A.《非攻》 B.《复仇》 C.《起死》 D.《铸剑》
31.《阿Q正传》的最初发表时间是( )
A.1921~1922年 B.1920~1922年 C.1918~1919年 D.
1923~1924年
2007年4月鲁迅研究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2分) 1.下列论文中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是( ) A.《文化偏至论》 B.《科学史教篇》 C.《摩罗诗力说》 D.《人 之历史》 2.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在( ) A.1915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17年 3.写于1922年反映了鲁迅对知识分子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最早的关注 的作品是( ) A.《在酒楼上》 B.《伤逝》 C.《端午节》 D.《白光》 4.尖锐地鞭挞了20世纪30年代某些文人所宣扬的“无是非观”的作品是( ) A.《非攻》 B.《出关》 C.《起死》 D.《采薇》 5.《过客》侧重表现的思想是( ) A.刚强不屈的战斗赞歌 B.无私无畏的献身品格 C.反对封建礼教的韧性精神 D.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 6.鲁迅为回击“现代评论派”的人身攻击而作的作品是(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D. 《立论》 7.1928年到1935年期间,鲁迅诗歌的文体大多是( ) A.打油诗 B.旧体诗 C.新诗 D.民歌体诗 8.1902年,鲁迅毕业于( ) A.江南陆军学堂 B.江南水师学堂 C.路矿学堂D.两江学堂 9.在鲁迅著作中最早提到“国民”的是( ) A.《斯巴达之魂》 B.《摩罗诗力说》 C.《文化偏至论》 D.《论 睁了眼看》 10.属于“甲寅派”的是( ) A.吴宓 B.胡适 C.陈西滢 D.章士钊 11.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正式成立的地方是( )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广州 12.1936年,鲁迅与许多代表不同政治态度、不同文学派别的作家携 手,联名发表了一篇标志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文章。这篇 文章是( ) A.《文艺界为抗日统一战线宣言》 B.《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 论自由宣言》
A.胡秋原 B.唐有壬 C.徐志摩 D.陈西滢
28.鲁迅认为,“诗歌起源于( )。
A.劳动和宗教 B.劳动 C.宗教 D.生产斗争
29.鲁迅指出“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文章是( )
A.《关于小说创作的通信》 B.《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
C.《谈小说创作》
D.《谈小说选材》
30.曾写到“典妻”的民俗现象的作品是( )
48.简述鲁迅对创作崭新的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贡献。
49.简析阿Q形象的基本特征。
50.《野草》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有哪些途径?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阐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52.阐述《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53.从酿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论述《伤逝》的思想意义。
2008年4月鲁迅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颓败线的颤动》 B.《战士和苍蝇》 C.《我的失恋》D.《立
论》
21.鲁迅文艺思想核心的文艺观是( )
A.革命现实主义 B.革命浪漫主义 C.革命功利主义 D.马克思主

22.为中国近代史提供了比一般历史记载更为鲜明和准确的形象化的社
会史料的鲁迅作品是 ( )
A.《呐喊》 B.《朝花夕拾》 C.《坟》 D.《野草》
27.《呐喊》与《彷徨》比较,( )
A.《呐喊》影响大,艺术成就小 B.《彷徨》影响大,艺术成就小
C.二者影响和成就都相似
D.《呐喊》影响小,艺术成就大
28.下列人物属于劳动人民形象的是( )
A.爱姑 B.子君 C.四铭 D.狂人
29.鲁迅著名的手记体小说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