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
统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课件

我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同样网络交友既有利也有弊。 利:借助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使双方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突破尊卑、疏密关系的界限,以完全平等的身份畅谈,到达缓释紧张情绪、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目的;网络提供了广泛交往的机会,大家交往是以对话的模式、匿名的身份进行的,避免了现实中的繁文缛节,使交友更加方便、快捷……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5.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6.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活动一:交友之道
交友成语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生死之交 莫逆之交 义结金兰……
交友名言
1.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
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只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别人就都乐于与自己交朋友,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你的朋友。
交个好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说明交友的重要性。
4.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决不能是善的。——朱光潜
5.对一个人最有力的阿谀者乃是其本人,而医治这种自我阿谀的最好的药方就是朋友的畅所欲言。——培根《论友谊》
综合性学习(解析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演练+模拟金卷(部编五四制)

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知识点专项练习(五四制)综合性学习(解析版)专项演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这是一支对敌人具有______力的导弹部队。
(2)大脑愈用愈发呆,不用则_______。
(3)一向不关心时政的美国人,对这次爆炸事件的________都很强烈。
A.慑服退化反映B.慑服蜕化反应C.威慑退化反应D.威慑退化反映2.综合性学习进入初中,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也一定结交了新的朋友。
现在学校要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以下要求完成任务。
(1)识内涵:是“友”字的小篆写法,请你根据图形解释“友”的含义。
(2)谈看法:活动中,我们将举办一场“网络交友利弊谈”的辩论赛,正方认为网络交友利大于弊,反方则认为弊大于利,假如你是正方或反方的辩手,请先明确观点,再陈述理由。
3.某校10班举行了“家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列材料,请简要说说什么是“家风”。
材料一:央视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系列报道。
篮球明星姚明说,小时候曾因撒谎被家人揍过,他对家风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家风好代表这家人的人品好。
我们家的家风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文化、与人为善。
”材料二:三国时期就有《诫子书》,南北朝时期有《颜氏家训》,清代有《曾国藩家书》,现代有《傅雷家书》,家风己成为中国家庭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材料三: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4.我会读,并能用加点的词造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外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那么……那么……(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既……又……既……又……5.读下面的短文,选填恰当的比喻句。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习题和答案

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3、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有趣。
4、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试题检测:一、朗读阅读材料的六首诗歌,完成下列练习:朗诵①《诗经·采薇》②《春夜喜雨》③《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④《天净沙·秋》⑤《太阳的话》⑥《白桦》1.以上六首诗,属于古代诗歌的是(只填写序号)_____,其中____是唐诗,是宋词,______是元曲,属于现代诗歌的诗______。
这六首诗,大部分是描写______的。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随风潜入夜,润雨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石灰吟》中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写的一首古诗。
()3.如果按时间分类,《白桦》这首诗属于现代诗。
()4.《天净沙·秋》表达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心情。
()5. 《诗经·采薇》描写的是战士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7.“路转溪桥忽见”与“风吹草见牛羊”中“见”读音一样。
()8.诗歌按照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9.“绝句”,每首八句,五言简称五绝,七言简称七绝。
()10.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复习题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复习题一、积累运用。
1、读一读,写一写。
鸟cháo()树 shāo() mán()头 yàn()语 zhì()雪球应接不xiá()索溪yù()ruì()雪zhào()丰年2、按要求填空。
“忌”字,应先查____部,然后再查____画。
“忌”的字义有a忌妒b怕c人为不适宜而避免d戒除下列词语中应选哪种解释,填在括号里。
无所顾忌()忌生冷食物()忌烟酒()猜忌()②“宛”字用总产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字母____再查___音节。
“宛”字有两种解释(a曲折b仿佛。
)在“宛如”一词中应选()种解释。
3、组词。
郎()朗()恋()峦()暇()瑕()境()镜()限()很()4、填入反义词组成词语。
舍()求()因()失()弄()成()若()若()化()为()扬()避()争()恐()转()为()5、把画线部分换上成语或词语。
①雪后,万山变成了一处洁白晶莹的世界。
()②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我的眼睛都忙不过来了。
()③大榕枝干的数目多得数也数不清。
()④及时的好雪预示着来年是个丰大收年。
()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
②三支浆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真好听。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③张家界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下列句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①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②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
()③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人也是野的,你说美不美。
()8、把“吗、呢、吧、呀”四个词语恰当填入下列句子中。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综合性学习:回忆往事》

时间
内容
阅览室里 我的特长 学习时刻 多彩生活 成长轨迹 毕业赠言
这个分类有什么问题?说说 “栏目式”分类应注意的事项。
注意:栏目有可能出现交叉 甚至重复的内容,因此,采用 “栏目式”分类注意分类要清晰, 避免类别出现混淆。
对于资料较多的类别,可以再做细分,使资料 的分类更清晰。
小小的我 我的一年级 彩色童年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回忆往事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这段美好 的回忆,你想用哪些方式来珍藏呢?你想如 何表达对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自主浏览本单元内容,说说本次综合性学 习的主题、活动组成以及各部分有哪些活动。
回忆 往事
1.填写时间轴 2.分享难忘回忆 3.制作成长纪念册
说说整理资料和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方法,重点介绍 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3)对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成长纪念册作出评 价,说出印象深刻的内容以及阅读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成长纪念册。 (1)各小组代表按照交流的要求,介绍自己 小组制作成长纪念册的过程,展示组内有代表性的 成长纪念册。 (2)针对各组展示的成长纪念册提出建议。 ①令你印象深刻的内容有哪些? ②读完成长纪念册,你有什么感受? ③你觉得成长纪念册还可以怎样改进?
确定想表达的主题。确定好要分享什么内容后, 还要想想自己通过分享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
分享时,要梳理清楚思路,抓住重点,详略得当。
制作成长纪念册
小组讨论:在“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活动中我们 要做什么?完成这个活动可以参考什么资料?
收集资料
填写时间轴
提供线索
分类整理
分享难忘回忆
突出重点
编排成册 《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 提供参考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课堂作业答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课堂作业答案诗海拾贝1.我来补诗:水调歌头年代:【北宋】作者:【苏轼】体裁:【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满江红[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2.我来作画:◆共沐诗雨小知识: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
②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1.《春夜喜雨》一诗仅看诗题就能明白它描写的是春天的景物。
你能说说下面几2.古人在诗词中留下了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名句,你知道哪些?请根据要求,把相应的诗句写下来。
写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写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写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课件(22张PPT)

2.本次活动准备邀请本班各个学科的任课老师参加,请
你以全班同学的名义写一封邀请信给周老师。
邀请信 敬爱的周老师:
您好!我班将于9月28日在学校礼堂举行自我介绍活动,诚 挚邀请您参与活动,给予我们指导,并与我们一起展示风采。 如果您能来参加,我们将感到不胜荣幸!
六(1)班全体同学 9月26日
3.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你,请你根据下面的发言提纲
(5)能运用写作课上学到的方法,抓住自己或朋友 的特点来写介绍文字。
活动实施
一、交友之道 请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成语典故、诗词
文章、名言警句及其他材料,联系自己的交友经历, 谈谈这些材料给你的交友启示。
1. 成语典故 (1)刎颈之交: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卒相 与欢,为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割席断交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片金子, 管宁 依旧挥锄,把它看作瓦石一样。华歆却高兴地拾起来而后又 扔了它。两人还曾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人乘华车刚好从 门前经过,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 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 朋友了。”
二、向朋友展示自我 请你与同学合作,组织一次自我风采展示活动,完
(2)莫逆之交:出自《庄子·大宗师》中的“四 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指情投意 合、非常相好的朋友。
2.诗词文章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名言警句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我要向姐姐学习,做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孩子,将来要像爸爸 妈妈那样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那时候,我就可以把我知道的 知识告诉更多的孩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档资料

诗意是: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
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如今归来之日,已
是满天飞雪的冬天。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
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
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12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诗经·采薇 •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 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有“诗三百”之称。 相传为孔子编订。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 “雅”“颂” 三大部分。
我国诗歌大展史上被公认为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 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
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 乡的途中,他抚今追昔。 原诗共六章,反应的就是 那次战争的情况。节选的 是第六章的前四句。
10
诗经 ·采薇(wēi)(节选) 昔我往矣(yǐ),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11
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采薇(节选) 语气助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7
春夜春喜雨伴雨随着春风在夜里 [悄唐悄]飘洒杜,无甫声地滋润这
春天的植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8
春夜喜雨
雨意正浓,田野与天空一
[唐片]昏黑杜,甫唯有江边船上的 好雨知时节一,点当渔春火放乃射发出生光芒。,显
得格外明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宁武实验小学李小花设计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开展搜集、诵读、赏析诗歌和学习写诗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等综合性活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诗歌文学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内容简析: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
本节课,我专门选择了“古诗”这一范畴让学生围绕“与古诗同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从而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揣摩诗歌的写作方法,学写诗歌。
课时安排:11课时诗海拾贝一课时学习内容:《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培养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有名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初读古诗,质疑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质疑。
三、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2、自学。
四、小组内合作学习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2、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请谈谈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的意思。
4、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加深感悟,引导读背1、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2、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重点体会“喜”字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十、课堂小结二课时学习内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学习目标:1.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重点: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请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说说诗歌大意(1)了解诗、词、曲:西江月:词牌名。
(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曲牌名。
(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2)解释个别词语: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
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五、拓展延伸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三课时学习内容:《太阳的话》《白桦》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2、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四、总结: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诗歌的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五、拓展延伸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活动一搜集诗歌活动目的: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课时: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
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三、课外拓展1、利用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2、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活动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5、师生交流归纳:(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