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化工工艺的论文(集合15篇)

化工工艺的论文(集合15篇)

化工工艺的论文化工工艺的论文(集合1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工工艺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化工工艺的论文1研究课题年产3000吨磷酸三苯酯的工艺设计研究意义及现状塑料在建筑、交通、航空、电器、日用家具等领域中应用越开越广,但由于塑料的可燃性而造成的火灾事故也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因而阻燃剂的研究与生产发展速度突飞猛进。

有机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性能优良,对环境较友好,在阻燃剂领域备受关注并极具发展前景,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但是由于有机磷系阻燃剂自身的一些缺陷,热:多为液体、挥发性大、发烟量大、热稳定性较差等,促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因此,对有机磷系阻燃剂的研究还有待继续加强。

磷酸三苯酯是用途广泛,应用效果良好的阻燃剂之一,可作为纤维素树脂、乙烯基树脂、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阻燃性增塑剂,其阻燃率高,阻燃产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保持率、透明性、柔软性和韧性。

随着我国对塑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磷酸三苯酯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因此,磷酸三苯酯的生产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国内只有少量工业用磷酸三苯酯的生产、使用厂家,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也很少。

因此,磷酸三苯酯的市场完全需要开拓。

研究方案本课题遵循的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1)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解决以往陈旧工艺的缺点和弊端。

(2) 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一次水的用量。

(3) 设计中选用环保生产工艺路线,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三废排放,同时三废治理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并考虑环保的综合治理生产方法苯酚﹑氢氧化钠﹑三氯氧磷摩尔配比为0.90:0.99:0.33在二氯甲烷作为有机溶剂的有机相中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磷酸三苯酯。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创新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创新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创新《精细化工工艺》是一门讲述精细化学品性质、应用及生产的专业课程。

精细化学品是对初级化学品进行深加工而制得的一大类化工产品,包括农药、染料、涂料、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学品等,品种多、产值高,是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日益高档化的必然需求。

精细化工能获得高额利润,能充分利用石油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各种衍生物和废弃物,在资源、能源日益缺乏的今天,是一条工业发展的出路;精细化工又是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技术等密切相关。

所以,精细化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江苏省南通地区的化学工业,主要是精细化工,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江苏省南通职业大学化工工艺专业的学生,肩负着未来南通地区化工生产操作的重任。

学好《精细化工工艺》这门课程,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种类繁多、技术密集度高,所以,《精细化工工艺》课程内容多、知识范围广,学生的学习难度大。

同时,由于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知识理解能力不强,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太好,更增加了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难度。

如何能让学生较理想地掌握好这门课程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摸索,总结出适合于中技生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精细化工工艺》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内容。

所以,学校是在学习了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这门课程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的前后联系能力又较弱,对《无机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掌握不够深入,所以对于该课程内容的理解比较困难。

学生反映内容太多、太复杂,一下子掌握不了所有知识。

所以,教学时,笔者并没有按照专业课的教学步骤讲解,而是先利用课堂的一部分时间,复习课程学习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再讲解学生未学的专业知识,之后进行课程专业知识的讲授。

精细化工论文六篇

精细化工论文六篇

精细化工论文六篇精细化工论文范文1就目前而言,办公室接待工作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即办公室接待人员的办公效率比较低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作流程不精细以及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淡化,工作主动性比较低,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进行阐述。

1、办公室接待人员的办公效率比较低对于办公室接待工作,常常会消失突发性的、紧急性的大事,对于他们的工作时间也没有确定性,这样以来,就会造成办公室接待人员的心情比较的烦躁,这样以来,就会使他们在进行接待工作的时候,处于一种忙乱和无序的状态,从而导致他们进行接待工作的时候,服务态度不好,协作的不够协调。

就目前而言,很多的企业的接待工作是由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的协调和每个人各管一部分,把这些相互串联起来以及在工作中只有少部分的制度管理而进行的。

所以,办公室接待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需要具备很好地专业素养以及丰富的阅历和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在接待的过程中,不能够马虎大意以及懒散,假如他们不具备这样的工作态度的话,那么办公室接待工作的效率就会大大的降低。

2、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作流程不精细对于这一问题,主要是办公室里岗位职责不够明确,有的岗位工作内容比较繁多,有的岗位却没有工作内容,这样以来就简单造成工作不明确,工作效率也就比较低。

假如工作分工明确,这样不但能够避开有的接待工作不会消失重复与空白,做好相应的工作,还能在繁忙的时候,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接待的过程中,假如工作责任不能够落实,不精细或者是粗制滥造,那么就会增加办公室接待工作的难度。

3、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淡化,工作主动性比较低这种状况主要是表现在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接待工作的时候,主动性和制造性比较的低,接待工作做的马虎大意,尤其是在接待工作繁忙的时候,他们只是应付了事,乐观性也不高。

不管是哪个行业,他们的服务态度的优劣,打算着工作效率的凹凸,也是接待工作的关键。

在聘请接待工作人员的时候,要考察应聘者的服务意识的强弱,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的工作人员对于接待工作的热忱比较的低,服务意识也比较的差,他们只是处理工作中的突发大事。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摘要:《精细化工工艺学》所涉及的知识较多,内容非常广泛,本文结合我校油田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该门课程的选材,上课方式,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进行了教学改革和探讨。

关键词: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工教学改革《精细化工工艺学》是针对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了“四大”化学、《化工原理》、《表面及胶体化学》、《有机合成》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该门课程主要介绍一些具体的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包括反应原理、原料的选择与制备、反应设备的选择、最优合成路线的确定,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质量、收率的影响等内容。

精细化工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按照日本1984年的分类,精细化工产品囊括35个大的门类,同时精细化工发展速度极快,新的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1]。

那么针对于我们这些非精细化工专业的学生,而在以后工作中又和它息息相关的专业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上好该门课程呢?笔者针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充分应用该类学生优点,加强学生对油田知识和外加剂的了解,以实例给学生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更好的应用和开发出油田化学新产品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立足于本专业,合理组织、精选教材内容学生的兴趣可以影响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程度,而对该门课程知识结构的了解可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精细化工工艺学与其它专业课程有所不同,它所所包含的产品类别特别多,知识点非常的杂,而对于本专业学生来说,有很多产品和知识点学生不需要了解,但是有些问题在一些教材中又完全没有涉及到。

笔者通过对本专业知识结构和以后学生所从事的专业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讲解了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技术开发、精细化工工艺流程设计与管理、精细化工原料的来源、表面活性剂、钻井液完井液化学品、油田增产措施外加剂、水处理外加剂等内容。

精细化工 课程论文

精细化工 课程论文

精细化工发展及其前景概述姓名: 学号:班级:09级化工班指导老师:摘要: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其核心作用,并被新兴的信息、生命、新材料、能源、航天等高科技产业赋予新时代的内容和特征。

本文综合阐述了精细化工的定义及其特点,以及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前景,并对绿色精细化工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前景展望。

最后指出精细化工工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精细化工绿色精细化工现状发展前景预测1.精细化工的定义及特点1.1精细化工工业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通称为精细化学工业,即精细化工[1]。

精细化工是指能增进或赋予一种(类)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性能的化学品。

其生产过程与一般化工(通用化工)生产不同,它是由化学合成(或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精制加工和商品化三个部分组成,大多以灵活性较大的多功能装置和间歇方式进行小批量生产。

化学合成多数采用液相反应,流程长、精制复杂,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

从制剂到商品化需要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主要是迎合市场要求而进行复配,外加的复配物愈多,产品的性能也愈复杂。

精细化工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精细化工产品研究与开发难度大,技术密集度高,质量标准高。

1.2精细化工的特点分为技术特点和经济特点(1)精细化工的技术特点精细化工具有多品种、多功能、商品性强和高技术密集度的技术特性。

特别是高技术密集度,它是由几个基本因素形成的。

在实际应用中,精细化学品是以商品的综合功能出现的,这就需要在化学合成中筛选不同的化学结构,在剂型生产中充分发挥精细化学品自身功能与其他配合物质的协同合作。

从制剂到商品化又有一复配过程[2]。

(2)精细化工的经济特性精细化工具有投资效率高、利润率高和附加价值高等经济特性。

投资效率是指附加价值除上固定资产的百分数。

就总体说,化学工业属于资本型工业,资本密集度高。

而精细化工投资少,投资效率高,资本密集度仅为化学工业平均指数的0.3~0.5,为化肥工业的0.2~0.3[3]。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中小型企业作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影响着国家工业与经济的发展,事关大多数人的就业,决定地区的繁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化工工艺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一:生产工艺化学工程论文1当下的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来说,化学工业所占的比重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可以说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的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科技生活的需要,也能够鼓舞国家的各项产业的发展,促进包括工业、农业在内的各项国家基础产业的进步。

近些年来,化学肥料开始逐步的替代了旧的农业肥料,提高了农业的产值产量,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农业产值的高速迈进。

但是与旧的农业肥料相比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化学肥料使用后所产生的化学废弃物在很大程度上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

化学肥料的残留物成为了大自然的污染源头。

因此,化学工程有待提高,保护环境的宗旨是重中之重,资源的节约同样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化学工程的污染、浪费现象仍是十分的严重,发展决不能以污染和浪费为前提,这是大错特错的。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第一,生产的效率低下。

就我国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存在一个盲区,重点就在于生产的效率较低。

在化学工程的研究的过程中,生产技术首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环境污染的现象依旧没有被制止。

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的化学生产的实验的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做不到理想的反应,反应现象达不到预计的效果。

在这一系列的生产实验的过程中,事实上,环境污染的现象已经在悄然的发生了,化学实验所产生的残留物、化学实验败北过程中所造成的化学污染。

实验过程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的严重,经济浪费更是不在话下,极大的降低了生产的效率水平。

另一方面,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化学产品的使用效率低下,根本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

学 单 元 以 项 目驱 动 , 务 引 领 , 展 “ 学 做 ” 体 化 任 开 教 一
教 学 活 动 ,如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复 配 与 洗 涤 剂 的制 造 小
做 ” 体化 教学 场地 , 备相应 的专业设 备 和计算 机 一 配
作 者 简 介 :王 宗 君 , 西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讲 师 , 程 师 。 广 工 张 良军 , 西 大 学化 学 4 _ 学 院教 授 。 广  ̄T 5- 廖 丹 葵 , 西 大 学化 学 化 工 学 院教 授 。 广
以激发 学生 学 习的原 动力 和学 习兴趣 ,增强 学生 对
划 分 为 几 个 大 模 块 ,每 一 个 大 模 块 又 划 分 为 几 个 小
模 块 , 个 小 模 块 再 分 成 几 个 技 能 训 练 点 , 由模 块 每 再
本 专业 的了解 和热爱 , 高学生 的专业 水平 。 提
6 2
《 精细化工工艺学》 课程 “ 学做" 教 一体化的实践
◎ 王宗君 张 良军 廖丹葵
摘 要 :文 章 探 讨 一 体 化 教 学在 《 细 化 工 工 艺 学》 学 中 的 实践 , 述 这 一 新 型 教 学 形 式 切 实 可 精 教 阐
行 , 够 有 效提 高 教 学 质 量 。 能
6 3
中训 练 技 能 所 要 求 的理 论 构 建 理 论 知 识 点 。
“ 学 做 ” 体 化 教 学 是 将 专 业 理 论 知 识 融 入 技 教 一
能 训 练 中 , 技 能 训 练 中 验 证 专 业 理 论 , 出 技 能 训 在 突 练 , 程 构 建 素 质 和 技 能 培 养 框 架 , 富 课 堂 教 学 和 全 丰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高 教 学 质 量 。一 体 化 教 学 实 践 需 要 提 构 建 既能满 足理 论教 学 、 能 满足 实训教 学 的 “ 学 又 教

精细化工论文(推荐范文8篇)-化工论文-化学论文

精细化工论文(推荐范文8篇)-化工论文-化学论文

精细化工论文(推荐范文8篇)-化工论文-化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我国化工业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工也逐渐的受到政府的关注,成为我国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精细化工会适应我国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我国未来工业发展。

下面是精细化工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精细化工论文第一篇:精细化工污水的低温蒸发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工艺摘要:某生产清洗剂类化工品的企业属典型小型精细化工企业,生产污水只能采用企业自理的处理方式,随着企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多,产生的污水量及污水污染物已远超过原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

本研究采用低温蒸发联合臭氧催化氧化的短流程处理工艺,组装成移动式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该废水,处理结果表明,出水COD30 mg/L、总磷0.5 mg/L、浊度6.0 mg/L、色度接近0,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和回用标准。

关键词:精细化工污水; 低温蒸发; 催化氧化; 污水资源化利用;Treatment of fine chemical wastewater by low-temperature evaporation combined with ozone-catalyzed oxidationWu Peixi Xiao Zhi Wang Xiao Wang Nailin Liu Jiajie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Northwest University TianjinZheng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CenerTech Tianjin Chemical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Abstract:An enterprise that produces detergent chemicals is a typical small-scale fine chemical enterprise. The production wastewater can only be treated by the enterprise itself.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duct types and quantity,the amount of wastewater and wastewater pollutants produced has far exceeded the capacity of the original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this study,a mobile integrated treatment equipment was assembled by adopting a short-range treatment process using low-temperature evaporation combined with ozone-catalyzed oxidation. The treat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luent COD was 30 mg/L,total phosphorus was 0.5 mg/L,turbidity was 6.0 mg/L,and chromaticity was close to 0,meeting the national first-level emission standards and reuse standards.精细化工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精细化工有机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有毒有害物质多、污染物浓度高、生物降解难度大等特征,其综合治理一直是环境领域的一大难题[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论文题目:聚苯胺合成及掺杂机理的研究进展院系:化工与能源学院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三班姓名:刘生学号:20080300513任课教师:苏媛聚苯胺合成及掺杂机理的研究进展(刘生化学工程与工艺三班20080300513)【摘要】:近年来聚苯胺因其优良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其合成方法和复合材料的性能一直是聚苯胺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聚苯胺的合成方法以及对聚苯胺的掺杂机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关键词】:聚苯胺,合成,掺杂机理Development of synthesis and doped mechanism ofpolyaniline(liu sheng ;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lass 3; 20080300513)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olyaniline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properties. The study on its synthesis and doped mechanism is always one of the major research contents of polyanline.In this paper, the chem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methods and doped mechanism of polyanline are reviewed 【Keywords】:polyanline, synthesisi, doped mechanism引言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传感器是目前主要的商业化的气体传感器,但在应用中存在选择性差、操作温度高、稳定性也不令人满意等问题。

而以聚苯胺(PANI)为代表的导电高分子气敏材料由于价廉易得、合成和制膜工艺简单且可在常温下工作等优点,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但是纯的聚苯胺气敏材料存在选择性性差、灵敏度低以及稳定性欠佳等缺点,并且聚苯胺为共轭的刚性链结构,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低、成膜性能差,不易加工成型从而阻碍了它作为气敏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

所以,为了克服纯聚苯胺的缺点,通过选择合适的通用高分子材料与聚苯胺复合,提高其灵敏度和选择性;改善材料的加工成膜性能;同时使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气体传感器中。

1、聚苯胺的结构聚苯胺早在1834年即被Runge[1]发现,并在本世纪被Willstatter[2]]称为“苯胺黑”。

对于聚苯胺的结构,科学家们提出过许多模型,现已公认的是1987年MacDiarmid[9]提出的:即结构式中含有“苯-苯”连续的还原单元和含有“苯-醌”交替的氧化单元,如下图所示:H N HN N N还原结构氧化结构本征态聚苯胺结构为:H NHN N Ny1-y x 图1-2 聚苯胺的一般结构式Fig.1-2 General structure of polyaniline其中x表示聚合度,y值表征PANI的氧化还原程度,其值可在0~1之间变化,不同的y值对应于不同的结构、颜色和电导率,详见表1-2。

表1-2 聚苯胺的不同状态及对应的导电率Y值产物名称类型颜色导电性1.0 无色翠绿亚胺中性淡黄绝缘体1.0 无色翠绿亚胺掺杂淡黄绝缘体0.75 原翠绿亚胺中性蓝色绝缘体0.75 原翠绿亚胺掺杂浅绿半导体0.5 翠绿亚胺中性深蓝绝缘体0.5 翠绿亚胺掺杂绿色金属态0.25 苯胺黑中性蓝黑绝缘体0.25 苯胺黑掺杂蓝色绝缘体0 全苯胺黑中性紫色绝缘体0 全苯胺黑掺杂紫色绝缘体2、聚苯胺的用途2.1 聚苯胺在金属防腐方面的应用金属腐蚀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腐蚀引起的破坏事例遍及所有使用金属的场合。

据统计,每年由于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金属年产量的1/3,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3]。

1985年,DeBerry[4]发现,在酸性介质中用电化学法合成的聚苯胺膜能使不锈钢表面活性钝化而防腐,这一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此人们在腐蚀防护领域开始了导电高分子膜的应用研究。

其防腐机理为:聚苯胺使金属和聚苯胺膜界面处形成一层金属氧化膜,该金属的电极电位处于钝化区,从而得到保护。

聚苯胺的氧化还原电位比铁高,当两者相互接触时,在水和氧的参与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界面处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氧化膜。

2. 2 聚苯胺在二次电池方面的应用由于聚苯胺具有良好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能,因而适宜做电极材料,制造可以反复充放电的二次电池。

Kitani[5]发现用电化学合成的聚苯胺制成的蓄电池在1.0~1.7V之间以1mA/cm2进行充放电时,充放电效率可达100%,充电容量为40Ah/kg,可循环2000次以上。

以化学合成的聚苯胺为正极组成全固态锂电池在2.5~4.0V之间的充放电效率可达95%,循环次数可超过200次。

此外也有研究用聚苯胺的复合腊制备的二次电池,其电池容量密度可达120Ah/kg,可循环200次以上。

2.3 聚苯胺导电纤维的应用用聚苯胺制备导电纤维,不仅导电性优良持久,而且通过改变掺杂酸的浓度,很轻易调节纤维的电导率,这是其它纤维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质。

在普通纤维中混用极少量的导电纤维,就能赋予纤维制品充分的抗静电性能,而且抗静电性能不会受到环境湿度的影响。

刘维锦等[6]以还原式聚苯胺为成纤高聚物,N-甲基吡咯烷酮为纺丝溶剂,采用湿法纺丝制得聚苯胺纤维。

在完成整个纺丝过程后,再对纤维进行氧化掺杂,赋予其导电性。

该法制得的聚苯胺导电纤维的比电阻为1.05×10-2Ω•cm。

2.4 聚苯胺在电磁屏蔽材料方面的应用随着电器制品和电子器件的商业应用、军事应用和科学应用的迅速增长,电磁干扰也称作电磁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电磁干扰屏蔽日益受到关注。

导电聚苯胺具有重量轻、韧性好、易加工和电导率易于调节的优势,是一种优良的电磁屏蔽材料。

CottevieilleD [7]等,在频率范围10MHz~1GHz之间,用高导电率的聚苯胺作屏蔽材料,可得到20dB以上的屏蔽效力。

高导电聚苯胺薄膜的厚度超过20μm时,其屏蔽效力大于40dB,可以满足民用标准。

但用导电聚苯胺作电磁屏蔽材料时,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聚苯胺的电导率还不够高。

因此,提高聚苯胺的电导率是今后的主要研究目标[8]。

2.5 聚苯胺在抗静电方面的应用常用的抗静电剂有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等。

前者因其力学性能差、不耐腐蚀等缺点很难长期有效。

而后者的抗静电性则强烈的依靠于环境的湿度等,耐久性也不好。

聚苯胺电导率可在10-5~105S/m范围内调节,与其它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大于金属和炭黑,并且有好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等,因此有望成为新的抗静电材料。

3、聚苯胺的合成研究发现,聚苯胺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强烈地依赖于合成方法和条件。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氧化聚合、电化学聚合法。

3.1 化学氧化聚合法聚苯胺的化学氧化聚合法,是在酸性水溶液中用氧化剂使苯胺单体氧化聚合。

化学氧化法能够制备大批量的聚苯胺,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制备聚苯胺的方法。

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主要受反应介质酸的种类及浓度、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质子酸是影响苯胺氧化聚合的重要因素,它主要起两方面的作用:提供反应介质所需要的pH值和以掺杂剂的形式进入聚苯胺骨架赋予其一定的导电性。

3.2 电化学聚合法电化学法制备聚苯胺是在含苯胺的电解质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电化学条件,使苯胺在阳极上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粘附于电极表面的聚苯胺薄膜或是沉积在电极表面的聚苯胺粉末。

操作过程如下:氨与氢氟酸反应制得电解质溶液,以铂丝为对电极,铂微盘电极为工作电极,Cu/CuF2为参比电极,在含电解质和苯胺的电解池中,以动电位扫描法进行电化学聚合,反应一段时间后,聚苯胺便牢固地吸附在电极上,形成坚硬的聚苯胺薄膜。

电化学方法合成的聚苯胺纯度高,反应条件简单且易于控制。

但电化学法只适宜于合成小批量的聚苯胺。

4、聚苯胺的掺杂机理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大致可分为:共聚法、共混法、“现场”吸附聚合法以及电化学合成法四种。

4.1 共聚法该法是合成包含导电共轭链段的接枝或嵌段共聚物,也是获得可溶性导电高分子的一种方法。

这种共聚物在溶液中因界面活性能够形成胶束,导电链段(硬段)处于核心,其含量多少决定共聚物在溶液中的凝聚性。

用共聚改性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聚苯胺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但同时使聚合物的导电性能下降,改善的效果并不明显,报道的研究成果也较少。

4.2 共混法共混法又可以溶液共混法、机械共混法和乳液共混法三种。

4.2.1 溶液共混法溶液共混法有两种实施方法:(1)通过选用恰当的功能质子酸,使掺杂PANI与聚合物共溶于特定的有机溶剂中,通过溶液共混方法制备聚苯胺导电材料,其关键是掺杂剂和溶剂的选择。

(2)将本征态聚苯胺和聚合物分别溶于有机溶剂中,按一定比例混合浇铸,得到本征态聚苯胺/聚合物薄膜,再将此薄膜浸于酸溶液中掺杂,从而得到导电复合膜。

在第一种方案中导电性能的掺杂剂功能质子酸中的功能基团、基体聚合物、溶剂、加工方法和所得共混材料的相结构的影响。

第二种实施方法在酸溶液掺杂过程中,掺杂介质对掺杂效率有明显的影响。

溶液共混法分散均匀、使用方便、能够制得电导率较透明材料。

但是导电聚苯胺在常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小,需要耗费大量有机溶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4.2.2. 机械熔融共混法机械共混法是制备聚合物共混材料的常用方法。

将导电聚苯胺与基体聚合物同时放入混炼设备中,在熔融温度下进行混炼,即可得到聚苯胺/聚合物导电共混材料。

机械熔融加工法既可以把导电聚合物粒子分散于热塑性材料中,充分利用热塑性聚合物的加工特性,也可以用涂覆有导电聚合物的热塑性材料颗粒热压加工。

基体聚合物、掺杂剂、温度和加工方法的选择,都会影响所得导电材料的性能。

4.2.3. 乳液共混法乳液共混法有两种实施方法:一种是原位乳液聚合法,即用溶剂将聚合物树脂溶解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制成乳液,再进行苯胺的聚合;另一种是两步法,即先制备PANI胶乳,再与基体聚合物的溶液或乳液共混。

两步法中,PANI胶乳的稳定是技术的关键,只有在稳定的胶乳体系中,才可以获得性能均一的共混材料。

目前多是采用PANI-DBSA胶乳体系,胶乳中PANI粒径是纳米级的,在适当的DBSA存在下,胶乳体系是稳定的,其分散程度和稳定程度,随DBS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一些DBSA是掺杂剂,过量的DBSA则充当表面活性剂。

来保持体系稳定。

甚至当PANI乳液与聚合物的溶液或乳液混合后,无须添加任何添加剂,所得分散体系也是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