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山

合集下载

中国著名的100个五大

中国著名的100个五大

中国著名的100个五大
一、五大古都:
1、北京,
2、天津,
3、重庆,
4、上海,
5、南京。

二、五大古镇:
1、西安,
2、扬州,
3、哈尔滨,
4、桂林,
5、廊坊。

三、五大仙境:
1、黄山,
2、泰山,
3、凤凰山,
4、神农架林区,
5、绿水青山湖群。

四、五大景点:
1、长城,
2、丽江古城,
3、九寨沟,
4、黄果树瀑布,
5、故宫。

五、五大名山:
1、泰山,
2、衡山,
3、乐山大佛,
4、华山,
5、峨眉山。

六、五大湖泊:
1、青海湖,
2、洞庭湖,
3、太湖,
4、滇池,
5、摩梭湖。

七、五大古长城:
1、长城,
2、关隘长城,
3、雁门关长城,
4、汉长城,
5、营盘长城。

八、五大寺庙:
1、大明宫,
2、华严寺,
3、大慈恩寺,
4、黄龙寺,
5、大雁塔。

九、五大文物遗址:
1、乐山大佛,
2、明孝陵,
3、滕王阁,
4、苏州园林,
5、明清园林建筑群。

十、五大历史文化名城:
1、西安,
2、洛阳,
3、哈尔滨,
4、青岛,
5、苏州。

中国五大名山揽胜

中国五大名山揽胜

中国五大名山揽胜又是春意盎然,绿意盈盈,万物复述,大地回春,一派生机勃勃,正是登山望远好时节。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

有些山巍峨壮观、气象万千;有些山旖旎秀丽、千姿百态;还有些山与宗教、文化融为一体。

这些著名的山岳,引来人们竞相攀登游览。

我喜欢郁郁葱葱的山,常常去登攀赏山,远远的赏其伟岸与挺拔,近近的赏其清幽与自然;粗赏其豪放,细赏其情愫。

长这么大,也许有的人活了一辈子都不可能去游览中国的五大名山,可没想到幸运的我,都去玩过了,有时候回忆起来就像做梦一样,因为这五大名山都是神圣而又遥远的地方,每坐山的海拔都非常的高。

每当我走进中国五大名山,满山的松柏弥散着沁脾芬芳,简直就像神仙一样的云游在天空上。

登上山顶,我站在最高峰一览众山小,总会将所有景致纳入胸怀,看云海翻滚,看日照金山,看山青水秀,看峰回路转,看奇特建筑,看佛光雾淞。

呵呵,梦一样的仙境,真的不枉费活在人间一回啊。

天下不知道有多少山被冠以名山。

名山之名,往往因为其拥有独到的特质或特征,如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

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也早已闻名于世界。

东岳泰山:云海仙境独树一帜有着“五岳之长”、“五岳独尊”之誉的泰山,海拔1545米,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古称岱山,春秋时改称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其巍峨雄伟、高大庄重的气势,与四周低矮的平原和丘陵相比,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

泰山景区内自古命名的山峰112座、崖岭9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0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共有植物144科、989种,植被覆盖率为79.9%。

泰山风景区拥有连续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现有古建筑群22处、古遗址97处、历代碑碣819块、历代刻石1800余处,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书法等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五岳为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五岳为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五岳为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他们是以中国的中原为中心,分别属于东、南、西、北、中的五座大山。

自古至今,其名望甚高,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说。

五岳的得名,据说最早可追溯到尧舜的时代,尧命羲和氏四子分管四岳。

那时“四岳”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职称,天子巡狩时,各主管方岳的官吏在驻地选择一座高山,放火发出信号,以召集诸侯。

于是,最早的几座发信号的山便成了岳官的首府。

舜时,岳官的职称开始与这些名山的山名统一起来。

至今作为一种制度,则始于汉武帝之时,到了汉宣帝,才确定五岳为: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中岳——河南山,南岳——安徽天柱山,北岳——河北大茂山。

以后,隋代改南岳为湖南衡山,明代改北岳为山西恒山,最后始成今日之五岳。

(一)东岳泰山——“五岳独尊”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自然保护区协会副主席卢卡斯到我国泰山进行考察。

事后,他称赞泰山是“自然与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的典范”。

同年,该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泰山等六处名胜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作为全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位于山东省泰安县境的泰山,又称“岱宗”、“岱”即大山,“岱”为长辈,意即:泰山是中国大山的长辈。

泰山雄踞于山东省中部,海拔1545米。

在五岳的高度中,排行第三,却被称为“五岳只首”、“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在中国的名山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据说,随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佳话流传,它的名望就越来越高了,逐渐成了“伟大”、“崇高”的象征。

历代帝王把它视为“神”的化身。

据史书记载:历代有72位皇帝到泰山封禅,文人墨客也多以游泰山为快,并以诗词歌赋、题字等来歌颂泰山。

因此,在这里留下的文物古迹颇多。

从山脚的岱庙到山顶的碧霞寺,沿途有无数的碑刻和古建筑,可说是一座文物宝库。

山脚下的岱庙,规模宏大,是中国几个主要的宫殿式建筑群之一;碧霞寺是金属构件与土木砖石融合在一起的特殊建筑;名胜古迹不可胜数。

泰山这胜在于登,等泰山,起于山脚的岱宗坊,从这里到南天门,共有7000余石级。

中国的五大山脉介绍

中国的五大山脉介绍

中国的五大山脉介绍
中国以多山闻名,纵横全国的山脉主要分为五个体系:
1、东西走向:有天山一阴山一燕山山系;昆仑山一秦岭-大别山山系以及南岭山系;
2、南北走向: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等山脉;
3、东北-西南走向:有长白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等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冈底斯山等山脉;
5、弧形山脉:主要为喜马拉雅山、台湾山地等。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特点:
1.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中间一列是长白山一武
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2.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一阴山;中间一列是昆仑山一秦岭;最南列是南岭.[注意]秦
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开展有着巨
大的差异.
3.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4.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
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
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丘陵的利用特点:
1.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2.开展旅游业;
3.开展林业、畜牧业
四大高原比照
四大盆地比照。

五岳是指哪五座山

五岳是指哪五座山

五岳是指哪五座山
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中国五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大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恒山:北岳恒山,扬名国内外,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主峰天峰岭就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嵩山:嵩山,由太师山和少师山组成,最高海拔1440米,它主要坐落在河南的登封,是我国的名山之一。

它西连熊耳山,南望伏牛山,有保存非常完好的中岳庙,有历代皇室的特殊关爱,有黄河流域中华民族历代留下的文物,有着深厚的文化沉积,是中原旅游的首选地之一。

衡山:南岳衡山为中华五岳名山之一,主峰祝融峰在湖南省
衡阳市南岳区境内,七十二峰,群峰逶迤,其势如飞。

素以“五岳独秀”、“文明奥区”“祭祀灵山”、“宗教圣地”、“中华寿岳”著称于世。

中国佛教五大名山

中国佛教五大名山
梵净山自成为弥勒道场以后,人们便把三世佛祖定在一山,将众生三世因果联为一体,这从梵净山佛事布局上可知端倪。在梵净山山麓塑有燃灯古佛、释迦现在佛、弥勒未来佛三尊佛像。寓意朝拜梵净山从起步登山之际,即是告别以往,反省过去,登山必须立意生在当下,坚定信念,把握自身,一步一步自己救度自己,山路之艰难更显娑婆世界多苦多难。上山必得淌几身臭汗,出几口秽气,才能消除污垢,轻身净意。当登上金顶,必须先入释迦殿拜释迦佛,然沿生死天桥过峡沟,进弥勒殿拜弥勒佛,这一先一后寓意教人立足现在,广施善行,必定会为未来增长福田,后代昌盛,福报无量。这登山过程,告示众生,过去、现在、未来全在自己脚下的行踪之中,全在众生本心之内这步步佛法,这层层佛理,更显梵净山启迪人生,智慧照人的佛法本意。数百年来梵净山便以如此独有的朝拜方式牵引无数无量的来客,以弥勒道场的声道向众生展现佛法的大智大慧。
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暨护国禅寺大雄宝殿佛像开光大典开幕式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学诚法师发表讲话说:梵净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扬、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中国佛教五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贵州梵净山
中国佛教圣地;分别供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场,延续至清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受到国家的保护,并对寺院进行了修葺。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弥勒道场梵净山——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云贵高原与湘、渝、鄂交界的黔东北边缘。
梵净山世界最大弥勒金佛梵净山山峦起伏,奇石异境,原始植被,古树参天。这里杜鹃红遍,鸽花(珙桐)飞舞,水天相连,绿洲一片;更有珍稀兽鸟、佛光辉煌,被世人封为武陵仙境。梵净山能有如此胜境,殊胜因缘还来自于她是弥勒佛的道场。 梵净山是弥勒道场。相传在释加牟尼涅槃之际,“大地震动、天鼓自鸣,四大海水波浪翻倒,须弥山自然倾摇,狂风奋发,林木摧折,萧索枯悴,骇异于常”(《涅槃经》)此时与须弥山神灵相通的梵净山山峰之颠的金顶,直入虚空,泪如雨下,地动山摇,一声巨响,庞大的金顶刹间一分为二,峡沟之中爆出一束金光冲入云宵,光灿天地。梵净山与须弥山有如此感应,正应了释迦牟尼在涅槃前对其弟子阿难所说:“你在这两棵树下为如来铺置一个床座,使头向北,面向西,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法当在北方长久地流传保持下去(《游行经》)。中国正处印度以北,由此释迦牟尼涅槃后佛法首传于中国,再后中国便佛法盛传,成了佛教大国。梵净山地处中华大地内陆的中心地带,有如此感应,正是佛法不可思议。这也是梵净山至释迦佛涅槃后能成为弥勒道场的缘起。后有人上此金顶,只听见梵音缭绕,隔着峡沟看见一和尚端坐在金顶另一端中,其左手执一莲花,右手示指天空。这和尚通体光明,金灿耀目。但人们却猜不透他是如何上此绝顶的。后来有人便在这峡沟之上架了一座天桥,当人们得以从天桥上过去时,这和尚早已无踪无影。人们四处打量,只见那和尚又坐在遥遥相望的另一山峰之上,眼见得和尚身体胀大,逐而变成一大巨石像。尔时有人感悟这是弥勒现世。惊呼之际,人们合十跪拜,虔心礼佛,于是有人在其金顶端坐之处修建弥勒殿,供奉弥勒佛。从此,人们手攀铁链,脚踏岩壁上金顶,必得先进释迦殿,朝释迦牟尼佛,然后顺天桥过峡沟,再入弥勒殿,拜弥勒佛。为虔心供奉弥勒应现而变的巨大坐像(老金顶),诸多善男信女又在其坐像前,建立一座以弥勒通体明亮为因缘的“通明殿”,内供弥勒佛。后来又传中国第一代弥勒传嗣之祖,玄奘和尚西天取经返回时,所乘白马穿云破雾,前蹄缘融梵净山,从马上撒下一迭经书,佛经落地,因缘得当,扎根显定,构成如今的“万卷书”。相传若有人读得通这“万卷书”,深明佛理,便可直升兜率天,亲听弥勒说法。梵净山自成弥勒道场以后,弥勒应化之传说广流民间,如梵净山一带流传的深持和尚井中取料木建天庆寺的传说,神奇的邋遢木匠来无影去无踪的种种神奇之说,还有天庆寺韦陀夜搬料石的传说,也还有隆参和尚两遭死劫,神秘化险为夷的传说。这一切在人们的心中无不看成是弥勒应化显现。 梵净山自成为弥勒道场以后,山灵神明,一时佛教大兴,创修寺庙,建制庵堂成风。历史上梵净山数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布满寺庙,仅梵净山主峰山麓就有“四十八大脚庵”。上山的四条主路各有一朝庭封赐的皇庵,东有天马寺,南有坝梅寺,西有护国寺,北有天庆寺,统称“四大皇庵”。梵净山佛教在明朝最为兴盛,据说这与李太后有其深厚的因缘。传说在明朝,李太后亲居此山修行,且重以铜铸释迦、弥勒佛像各一尊,置于金顶之上的释迦殿与弥勒殿,更添金顶佛光。还传李太后在梵净山日久修持,使得其太子思母心切,专程来梵净山探母,但因其母求法心切,不思凡俗,展施法术将太子定在峡谷之中,故今有“九皇洞”与“太子石”之景。

的五大山系及主要山脉

的五大山系及主要山脉

的五大山系及主要山脉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中国的五大山系及主要山脉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几个相邻山脉可以组成一个山系。

世界上着名的山脉主要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较大的山脉有210多条。

这些山脉、山地常常是一些江河的源地或分水岭,地理上的重要界线,形成中国高原、盆地、平原地形轮廓的骨架。

《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

大川之上必有途矣。

”《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

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

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

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

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

中国的山脉,从山脉的排列和走向,可归纳为五个大的体系:1、东西走向: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一大别山以及南岭山系;2、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等山脉;3、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以及台湾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等山脉。

1. 东西走向: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一大别山以及南岭山系;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中,最北一列是天山一阴山一燕山山系,是中国北方最长的东西走向的山系,主要分布在北纬40°–43°之间。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

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

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

天山,是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界线、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界线、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界线、是南疆与北疆界线。

人文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五大山脉

人文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五大山脉

人文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五大山脉。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五大山脉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了解五大山脉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3、了解五大山脉的文化含义。

二、教学内容五大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和秦岭山脉。

以下是对五大山脉的详细介绍:1、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最高的山脉之一,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峰顶——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从阿富汗西北部开始,一直延伸到印度东北部,全长2500公里。

山脉横跨尼泊尔、不丹、印度和中国等国家。

山脉的高峰上藏有许多寺庙和隐居寺院,是佛教文化的中心。

2、昆仑山脉昆仑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之一,从阿曼湾一直延伸到新疆。

昆仑山脉是亚洲最古老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的最大冰川群之一。

在昆仑山脉南麓的玉门关有一个繁荣的古代商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和经贸交流的纽带。

3、天山山脉天山山脉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山脉之一,从乌兹别克斯坦一直延伸到新疆。

天山山脉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是华北草原和中亚高原文化的交汇点。

在天山山脉南麓有一个繁荣的城市——天津,是新疆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4、祁连山脉祁连山脉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祁连山脉是中国最大的冰山和冻土区,也是中国最富有草原资源的地区之一。

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便源自祁连山脉的神秘和壮美。

5、秦岭山脉秦岭山脉是中国最重要的山脉之一,自南到北贯穿陕西和甘肃两省。

秦岭山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秦始皇就是在秦岭山脉内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传说中被发现的。

三、教学方法1、课堂授课2、图示和多媒体展示3、学生讨论和小组研究四、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教师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充分描述五大山脉的美丽和神秘。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五大山脉并回答一些问题,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教学内容。

2、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师总结五大山脉的特点和文化含义,并探讨五大山脉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同时介绍不同山脉的独特景观和地理位置。

3、学生讨论与小组研究将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讨论,要求他们了解每座山脉的特点和文化含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
泰山,中华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古称岱宗,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

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

位于山东省中部,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泰山- 简介
泰山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大山、岱山、岱岳、岱宗、泰岳,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

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城区北,东经117°6′,北纬36°16′,海拔1545米。

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泰山是中国游览历史最悠久的名山。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有记载最早的游人。

泰山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品质。

岱庙,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天贶殿创建于1009年,与故宫太和殿、孔庙大成殿合称中国三大殿。

泰山西路则以幽静取胜,有白龙池、黑龙潭瀑布、扇子崖、竹林寺、冯玉祥墓以及六朝古刹普照寺等风景点。

衡山- 景区概述
衡山
南岳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群峰巍峨,气势磅礴,72峰逶迤800里,贯穿7个县市。

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

自古以五岳独秀风光好,历史悠久名气大,佛道并存影响广,中华寿岳众人仰著称于世。

衡山四时景色各极其胜,初春可玩味繁花,盛夏可观看云海,金秋可远眺日出,冬日可欣赏雪景。

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游览观光。

现为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首批AAAA旅游区、中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五岳独秀:南岳衡山风景区内古木参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举,历来是人们旅游、休闲、避暑胜地。

景区自然植物1200多种,9处原始森林,其中珍贵树种150多种,有东晋时代的银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见的绒毛皂荚、富有神话色彩的摇钱树、连理枝。

祝融峰、水帘洞、方广寺、藏经殿、以其高、奇、深、秀,自古赞誉为南岳四绝。

南岳衡山四季景色宜人,春赏奇花、夏观云海、秋望日出、冬赏雪景,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宗教圣地:南岳衡山佛、道教同居一山,共存一庙之特色,为中国名山一绝。

在中国佛、道教史上,南岳衡山佛、道教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早在西周期间,道教就在南岳衡山开辟洞天福地,至唐代出现十大丛林、八百茅庵之盛况。

两教具教义经典,并最终形成了佛道同尊共荣的特色。

随着党的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南岳衡山佛道两教筹集8000多万元,先后修复被文革破坏的寺观宫殿10余处,增加藏经10万余册。

华山[西岳] - 名称来源
华山
华山[西岳] - 简介
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居五岳之首,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县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

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

奇险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不畏险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

黄东雷国画《华山》
恒山- 简介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海拔2017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

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

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

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嵩山- 历史沿革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

《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崇高”之名缘结于此。

据东汉班固《白虎通》曰:“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

”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

从黄帝到大禹都生活在嵩山一带,他们常游于嵩山之巅。

秦汉以降,嵩山中岳大帝的雏形逐渐形成,并不断趋向人格化,虽然其在宗教方面的特殊地位让于五岳之首的岱宗,但仍是国家祀典的五岳之一。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再至中岳太室山,亲率群臣,礼登嵩顶。

据传,当
武帝登山时,随从官员听到山间有呼“万岁”之声,“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

”“以为有神,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木,以山下三百户为嵩高县,作为奉邑”。

又在山上建为万岁亭,山下建万岁观,名此峰为万岁峰,以应山呼之奇。

汉宣帝神
嵩山
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布诏书,正式确定嵩山为中岳,要求历代祭祀。

又据《史记·孝武本纪》称:“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渎矣。

”汉代有方土入嵩山寻仙采药,或存思诵神以治病驱邪。

《后汉书·刘根传》云:“刘根者,颖川人也,隐居嵩山中。

诸好事者自远而至,就根学道。

”因此随着神仙家和方士在嵩山的开拓,中岳大帝的人格化更为明显了。

青岩古镇简介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是贵州最著名的文化
古镇之一。

青岩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

青岩古镇内祠宇林立,建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共30多座庙宇祠堂,这批古建筑气势雄伟、雕梁画栋,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不少虽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风韵犹存,颇具观赏价值。

青岩古镇这里还是一个儒释道及基督、天主数教并存的地方。

小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还保留着一座基督教堂和一座天主教堂。

中西方文化在此达到了空前的交融。

青岩古镇历史
青岩古镇历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

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贵(阳)番(定番,今惠水县)主驿道之中段,在驿道上设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

驻军于双狮峰下驿道旁建屯,史称"青岩屯"。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屯"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演变为"青岩堡"。

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年)时领青岩土守备,领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贵在离青岩堡约1公里的"四只把"坡(地名)建土城,时人称为"王城",音译汉语为"兵城"或"营盘"之意,这是今青岩城的雏形。

土城居高踞险,原青岩堡内寨民为避兵祸,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渐具规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北上贵阳,西入平坝(县),东走龙里(县)的十字交通要塞。

经数百年历史沧桑,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墙、石砌街巷。

于今青岩城成了一座明清风格的文化古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