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个人口述史之:走出大山

合集下载

走出大山的孩子

走出大山的孩子

走出大山的孩子走出大山的孩子1989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老家房山,在南窖中学当了一名老师。

我在那里干了17年。

2005年底,听同事说,区政府决定实施“山区中学的搬迁工程”。

就是说,把山区所有的中学都撤并,搬到房山、良乡去。

可是您想想,房山有十多所山区中学,两千多名学生,单是修建新校舍,就得花多少钱呀!这不会是天方夜谭吧。

可事实证明,我的想法错了。

不到一年,两座现代化的校园就在房山、良乡两地建成了。

算上配套设施,政府一共投入了三个亿!政府还实行了三免两补政策:学生的饭费、住宿费、书本费全免,对困难家庭的学生还有专项补助。

学生上学、回家,由政府出钱,派专车接送。

大手笔啊!要不是共产党,要不是改革开放,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啊。

2006年8月,经过招聘,我被良乡五中录用。

9月1号那天,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来到了良乡五中。

一进校园,我们就被现代化的操场吸引住了。

碧绿的草坪,粉红色的塑胶跑道太美了!光是篮球场,就有四个。

过去,在我们山区校,能有半个篮球场,那就相当不错了。

大安山中学那块打篮球的巴掌地儿,经常一不小心就把球投到山沟里,20分钟才能从沟里找回来。

上英水村小学建在山顶的真武庙里。

有一次学生投球,那球撞在球架的木桩上,反弹到了山崖下。

学生下山去找,走了两里盘山路,愣是没有找回来。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教学楼。

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让我感叹不已。

过去在山里教书,一支粉笔一本书,辛苦不说,效率低,耽误孩子呀!看看四周,教室宽敞明亮。

更让我惊讶的是,教室里不但有电视、供暖设施,竟然还有空调!在我上中学那会儿,教室里的窗户都是纸糊的。

冬天,教室前后生了两个土炉子,还是特别冷。

冻得实在受不了,老师就让我们到院子里跑几圈,再回来上课。

想想过去,再看看现在,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该吃午饭了,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了餐厅。

我原以为,吃饭不要钱,能吃饱就不错了。

可我一看学生桌子上的饭菜,荷!跟过年吃的似的。

餐厅的墙上有一周的食谱,主食多样,副食荤素搭配,奶、蛋、水果、蔬菜应有尽有。

走出大山的名人作文

走出大山的名人作文

走出大山的名人作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里,有许多人从平凡中崛起,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今天,我想跟你聊聊一位走出大山的名人,他的故事充满了坚持与奋斗,就像一部现实版的励志大片。

他叫李华,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大山深处。

那里的山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永远也走不出去。

村子里的人家稀稀落落,交通不便,与外界的联系十分有限。

李华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

小时候的李华,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聪慧。

在那所破旧的乡村小学里,他总是最积极回答问题的那个孩子。

可学校的条件实在简陋,书本是旧的,黑板也经常缺角,老师的数量更是少得可怜。

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挡李华对知识的渴望。

每天天还没亮,李华就得起床,帮着父母干完一些简单的农活,然后才能匆匆吃上几口早饭,跑着去上学。

那山路崎岖不平,李华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可他从来没叫过苦。

他的书包是母亲用旧布缝的,里面装着他视为珍宝的几本书和一支短得不能再短的铅笔。

到了学校,李华总是第一个坐在教室里,开始预习当天的功课。

课堂上,他那专注的眼神仿佛能把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刻在心里。

放学回家后,他也从不闲着,趁着天色还亮,搬个小板凳就在院子里写作业。

晚上,家里点着昏暗的油灯,李华还会借着那微弱的光线多读一会儿书。

山里的孩子,娱乐活动少得可怜。

别的孩子可能会在田间地头玩耍,可李华总是把时间用在学习上。

他知道,想要走出这座大山,只有靠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华要去镇上读初中了。

这意味着他得离开家,住在学校的宿舍里。

每周日,他背着一周的干粮,徒步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去学校。

那干粮无非就是一些硬邦邦的馒头和咸菜,可李华却吃得津津有味。

初中的课程比小学难了许多,但李华从不退缩。

他没钱买辅导资料,就借同学的来看,然后一字一句地抄下来。

他的努力老师们都看在眼里,也经常给他一些额外的指导。

中考的时候,李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

这在他们那个小山村可是个大新闻,大家都为他感到骄傲。

回村支教,走出大山作文

回村支教,走出大山作文

回村支教,走出大山作文在繁华都市的喧嚣中待久了,心也变得浮躁起来。

直到我决定回村支教,才仿佛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归属。

我的村子,坐落在大山的深处。

那里的山一座连着一座,像是大地皱起的眉头,绵延不绝。

进村的路崎岖不平,车子颠簸得像在跳一场疯狂的舞蹈。

当我终于抵达村子时,看到的是破旧的校舍和孩子们充满期待却又怯生生的眼神。

学校的条件比我想象的还要艰苦。

教室的窗户玻璃破了好几块,风呼呼地往里灌。

黑板上的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

课桌椅也是摇摇晃晃,似乎随时都会散架。

我接手的是一群可爱又调皮的孩子。

他们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其中有个叫小花的女孩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小花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花布衣裳,头发有些凌乱,但她那双眼睛,就像山涧里的清泉,清澈透明。

记得有一次上课,我讲到了外面的世界,讲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孩子们听得入了神,小花突然站起来,怯生生地问我:“老师,大城市真的有那么好吗?”我看着她充满渴望的眼神,坚定地说:“当然,只要你们努力学习,就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从那以后,小花学习变得格外刻苦。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没照进村子,孩子们就已经早早地来到了学校。

他们的读书声在山谷里回荡,仿佛是最动听的乐章。

我教他们认字、算数、画画,看着他们一点点地进步,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欣慰。

有一回,为了给孩子们上一节生动的自然课,我带着他们去了村子后面的山坡。

那山坡上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

我给孩子们介绍着各种花草树木,他们好奇地摸摸这个,闻闻那个。

突然,一个小男孩兴奋地叫起来:“老师,快看,这里有只小松鼠!”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只见一只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可爱极了。

孩子们的笑声在山坡上回荡,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村子里的日子,虽然条件艰苦,但也有着别样的乐趣。

晚上,没有了城市的灯光污染,星星格外明亮。

走出大山的名人作文

走出大山的名人作文

走出大山的名人作文在那片被晨雾轻抚、夕阳染金的大山里,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它像山间清泉一样,纯净又充满力量。

今天,我要跟你聊聊李叔叔,一个用双脚丈量世界,最终走出大山,成为我们所有人心中那颗最亮的星。

李叔叔家就住在山脚下,几间土坯房,几亩薄田,是他童年的全部。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树梢,照进小院时,李叔叔就会背着书包,踏上那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去上学。

路远且陡,但李叔叔的眼里总是闪烁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他说:“山那边,一定有更广阔的天空。

”记得有一次,学校里来了一位城里来的老师,他带来了许多我们从未见过的书籍和图片。

当老师翻开一本画册,指着上面高耸入云的建筑、川流不息的车辆时,整个教室都安静了,只有李叔叔的眼睛亮得像星星一样。

“这就是外面的世界吗?”他轻轻地问,那一刻,仿佛一颗梦想的种子在他心中悄悄发芽。

从那以后,李叔叔更加努力学习了。

夜晚,当村庄沉入梦乡,他的小屋还亮着灯,那是他在借着微弱的烛光,一页页翻阅着从图书馆借来的书。

遇到难题,他会跑到村长家,用那台老旧的收音机,尝试连线远方的老师求解。

他的坚持和努力,就像大山里的松树,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坚韧不拔。

终于,高考的那天到了。

李叔叔带着全村人的希望,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

成绩公布时,他成了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消息传回,整个大山都沸腾了,乡亲们围着他,眼里满是骄傲和泪水。

那一刻,李叔叔知道,他不仅走出了大山,更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大学里,李叔叔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着知识,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毕业后,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选择回到大山,用所学帮助家乡发展。

他建起了学校,引入了现代农业技术,让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说:“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要让它开出更美的花。

”如今,当我们再次站在那座熟悉的山脚下,望着那些新建的楼房、宽阔的马路,还有孩子们在操场上欢笑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激。

李叔叔,这个从大山走出的孩子,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坚持,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走出大山励志感人故事作文

走出大山励志感人故事作文

走出大山励志感人故事作文《走出大山》在那遥远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小的村落,那就是我的家乡。

村子被重重的山峦包围着,像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

我叫阿强,打小就生活在这大山里。

每天睁开眼,看到的就是那连绵不绝的山峰,像一个个巨大的沉默巨人。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可它们却像是一道道屏障,挡住了我们望向外面世界的视线。

我的小伙伴们,大多都和我一样,穿着补丁的衣服,脏兮兮的脸蛋,还有那永远充满好奇的眼睛。

我们一起在山间奔跑,一起在溪边捉鱼,那时候的日子简单又快乐。

可每当夜幕降临,看着那稀稀疏疏的星星点点的灯火,我总会忍不住想:难道我们就要一辈子被困在这大山里吗?记得有一次,村里来了一个陌生人。

他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背着一个大大的背包,手里还拿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后来我才知道那叫相机。

他跟我们讲着外面的世界,有高高的大楼,有跑得飞快的汽车,还有各种各样好吃的、好玩的。

我们听得入了神,眼睛里满是羡慕和向往。

“外面的世界那么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出去看看呢?”我忍不住问。

小伙伴们都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阿花才小声地说:“我们能出去吗?这大山这么大,怎么走出去啊?”我握紧了拳头,坚定地说:“怎么不能?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走出去!”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出这座大山。

我开始拼命地学习,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借着微弱的灯光读书。

白天在学校里,我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放学回家,还要帮着家里干活,干完活再继续学习。

爸爸妈妈看着我这么辛苦,心疼地说:“孩子,别太累了,咱这山里的娃,能有口饭吃就行了。

”我倔强地说:“不行!我一定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我在学校的成绩越来越好,还拿到了奖学金。

老师也经常鼓励我,说我是村里的希望。

终于,迎来了中考。

考试的那几天,我紧张得睡不着觉,心里不停地想着:一定要考好,一定要走出大山!当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激动得哭了出来。

我考上了县城里最好的高中!要去县城读书,家里的负担更重了。

关于奋斗的故事走出大山作文

关于奋斗的故事走出大山作文

关于奋斗的故事走出大山作文奋斗,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或许我们天生拥有某些优势,但缺乏奋斗,我们将无法挣脱阴影,走向美好未来。

关于奋斗,我有一段特别的故事。

我来自一个贫穷的山区家庭,从小家庭环境不好,家人的经济状况一直非常困难。

即使如此,父母依然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我开始紧紧抓住每个学习的机会,热爱阅读,常常走几十里路到县城的图书馆去看书。

我相信,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不安的社会里,唯有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如虎添翼。

初中毕业后,我能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市重点高中,这让家里人无比激动和欣慰。

我在学习上的好成绩,得益于自己的坚持不懈。

每天都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掌握课程要点,并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国内的一所一流大学录取。

这让我在家乡、在亲戚朋友中间,声名鹊起,我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和幸福。

爸爸曾对我说过一句话:对于一个人来说,美好的未来是自己争取来的,奋斗是最好的命运。

我从小就深信这一点。

在我身边有许多与我一样来自贫穷家庭的同学,他们也知道只有通过奋斗,才能颠覆自己光阴流逝的命运。

在我们这个大山的山沟里,公路不畅、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我们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汗水、努力和付出来追逐着梦想,去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成功之路。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完结,我现在依然在一次次还原自己的力量,不断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挑战着自己的极限。

曾经我认为这条路很长,很远,很难走,但是此时的我,却发现走上了这个路上,自己的足迹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的笃定向前!从小贫穷,到大学优秀学生,我始终不忘初心,用有限的资源换取无限的收获。

在家人和身边的人们的支持下,我决心不断前进,我相信一定能够成为一个自力更生的人,创造自己的价值,为家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到今天我发现我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只是懂得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坚定信念,以奋斗书写你的人生,一路走来,只要不放弃,就会在自己的客观能力和主观奋斗上实现转型升级。

关于奋斗的故事走出大山

关于奋斗的故事走出大山

关于奋斗的故事走出大山在中国的许多贫困地区,尤其是那些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的地方,往往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年轻人的离乡、进城和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地的“人口荒”和“产业荒”。

但是,在一些与众不同的青年人身上,我们看到了闪耀的希望和远大的梦想。

“奋斗故事”即是讲述了这样一群青年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本文就向大家分享一些这样的故事,并探讨这些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和意义。

第一篇:搭起青春之桥在苏南小城,相信每个父母都会担心孩子是否能在外面生活得好。

当地一名90后在看到这种现状后,决定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一局面进行变革。

她把自己的家当成了“搭起青春的桥梁”,欢迎那些在外流浪的青年回家并且找到一条新的生路。

她提供了住宿、美食、职业规划等一系列服务,为那些正在迷茫中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份希望和温暖。

她告诉他们,不要放弃自己的家乡,也不要忽视自身的价值。

即使在这个小城市里也有很多机会和可能。

这位女孩已经搭起了一座青春之桥,引领着这些年轻人开启一条新的路程。

第二篇:毕业花、种植新生在河南省的一个小村庄,因地理条件和经济状况的限制,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在外面打工而不是留在原地,导致了当地的人口流失和农业产业的衰退。

但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一名叫刘小花的女孩却选择留在故乡种地,并种植起了巨型蔬菜。

她自己种了辣椒、长瓜、茄子等,不仅为家乡带去了新品种,也为自己创造了一条致富路。

同时,她也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为当地走出贫困的佳绩进行宣传。

这位女孩用自身努力和实践,为那些离散于四方的年轻人展示了这个村庄的魅力和挑战,让那些毕业离家的人们看到了一线希望。

第三篇:在大山里奋斗在云南大山里的一处小村庄,许多年轻人都离开了家乡,到城市里打工,成为了流动的人口。

但是,这条老街仍然有一个女孩,她选择留在故乡红土地上,且有一个很棒的计划:让当地的茶叶企业走向现代化。

而现代化,包括了从生产到营销的全方位改革。

走出大山

走出大山

走出大山,那些刻骨铭心的画面李海艳时光是如何做到的,带着一个天真的只会哼着童谣小曲的小女孩向着远处沉稳的拥有美好梦想的少女发展;岁月是如何做到的,让一个年轻英俊的少年和一位美少女转眼间满头银发邹文爬满额头却依旧是开心的笑脸。

____题记虽然每天起来对着高山,吃尽了走路的苦头,那个小小少女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家里用小小的煤油灯代替了山外的华灯璀璨,依旧在期待皎洁月光的夜晚来欣赏最明亮的夜景,殊不知山外的夜景如画一样奇幻。

带着好奇,带着好玩,更是带着父母的夸奖,开始上学读书,这样轻松的度过了一段纯洁的童年时光。

就在某个学期的某一天,妈妈好像格外重视我的成绩,再也不夸奖我,更多的是批评,虽然这个跨度多有不解,却理解了她眼里的那份严肃。

我就这样带着必须考高分的心理在初中生活着。

我居住地方迎合了所有大山的特征,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走,即使这样,我妈妈依旧每次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将我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送去学校。

永远忘不了,那次我演讲拿了一等奖回家妈妈那挪不开的眼神。

而为了给我买相关的资料书,我妈妈用高一米四六重三十七公斤的身材扛着那是家里最值钱的五十斤玉米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换钱买来的,而这些在她脸上都是无处可寻的,但为我送资料书后回家时,她那别人走一步她要走两步的极速步伐、那高低不平的路上可恶石头绊倒她她急忙站起来拍拍灰尘又跟上别人的小跑的身影告诉我,她在为我拼命努力,而我也知道了他们的目标就是让我必须从大山里走出去。

那天我爸爸带着一大堆行李去我学校,说他要出去打工了,那时我读八年级,是他第一次离开我,我哭了,而为了让我安心的中考,我爸爸决定中考那年的假期留在家里陪我,那时我们的学校离家有两个小时的路,他每天天还没亮就从家里出发,为我送菜,有一次下了大雪,没有赶上午饭的他在学校等了我一节课的时间,下雪的校园显得如此安静,东西给我后转身就走的他,好像多说一句话就会破坏这雪白的安静世界,而我也好像在这安静的雪天听到了爸爸将脚下的雪踩得吱吱响,谱写成了最美丽的曲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前,正值初二,开学第一篇作文题记忆犹新。

十年后的我。

当时种种向往,理想。

作文里写的那个我,当然不是现在的样子。

无他,见到“十年个人口述史”这个题目,心小动了一下。

很是呼应十年之前,尽管文笔幼稚,也不免心生动力,要写,要写。

初一的时候,班主任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人生激励课,他说,你不努力,不学习,就回家种地去。

学习了,努力了,就能走出大山去。

就是这一句,走出大山去,不愿意在家里,看黄牛,不愿意在家里,面朝黄土的心情,一直陪伴着我这么些年。

于是初中的三年,我很努力,学习一直在进步,中考了,我以学校第二的成绩考出去了。

那时候是苦的,每早上起来烧火,做吃的,吃好了,扛着书包,手里捧着书,哪条路远走哪条,哪条路静,走哪条,为的就是能多背一点东西,考试多考几分。

冬天时候,捧书的手冻得不行,但是一样坚持。

老妈说,那条路不安全,叫我不要走,一样不听劝,要走。

一定要走,因为不够聪明,又要想着有点出息,就只有笨办法。

这样,努力并没有白费。

去水城上高中时,是爸爸送我去的。

第一次进城,欣喜,恐慌,不安,等等复杂的心情,记得小叔叔带我出去,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总是自豪的,他以有这样好成绩的侄女自豪。

那份心情,是经过些年后,我才能够了解一点的。

然而,高中,我让他们失望了,走出大山的脚步迈出去了一步,又退回来了半步。

那时候面对的,是从学校里的尖子,变成了班上的普通,有着各种各样的攀比,有着各种各样的……努力着,却怎样都不能在前面,一次次打击,最后消磨了信心,没有来自家里的鼓励,没有来自老师的鼓励,孤僻的性格,就越来越孤僻了,最后,消沉了。

没有考上大学,回家,跟着老妈去地里挖包谷,顿时感觉太累了,真的很累,面朝黄土背朝天,天那,怎么可以。

所以,回去收拾了东西,去找学校补习去了。

去到学校里,什么也不想,不想落榜的打击,不想别人种种的优势,而自己,什么都得靠自己了,就整天的看书,做题,读文章。

终于,还是考上了,不是好大学,却是本省最好的大学。

大一前一学期是努力的,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看着身边的同学,都个个优秀,自己就越发自卑起来。

去面试学校里的一些组织成员,统统被刷掉了。

打击是沉重的,它并没有变成动力,使人强大。

他让我,觉得孤单,无助,在这个城市里,迷茫,迷失。

然后,看见大家都谈恋爱,自己也就谈恋爱了。

恋爱的失败,让我一大段时间里,生不如死。

世界是灰的,眼里的一切都是灰的。

然后,慢慢的失忆,慢慢的人变了,变得许多话要讲,许多事,好的,不好的,都能笑着面对,是嘲笑,是无奈。

我们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要面对的种种。

只有足够强大,才能走得稳,走的远。

可是,这些年,我是懦弱的,一直不敢抬头看天,不敢正视前方的路。

一路在走走停停,停停退退。

大山那,走出来了,不知道回去的路了,也不知道前面的路。

家庭条件不厚实,个人能力不强,面对身边,身后,亲人,朋友,等等人的质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小城市里,像我这样的人,究竟能走多远,能走得多好呢。

前些天,我找到了答案了。

要做自己,要努力把事情做好,做到更好。

也许我们不够优秀,不够适应这个时代的大发展,但是,方向不会错的,有没有人的支持,有没有爱的鼓励,有当然好,没有,就自己给自己打气,我要衣锦还乡,我要在山的这一面有自己的立锥之地呀。

所以,所有的迷失,困惑,统统都已填满了十年的青春好年华,它已化作一剂强心剂,在今后的路上,鼓励着我。

好在,自今,我还年轻,还能轻装,去开始正真的奋斗,属于自己,充满阳光的另一个十年,真正走出大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