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拿术基本原理与法则
擒拿反擒拿八十八法

擒拿反擒拿八十八法一、擒拿的基本知识与技法1.擒敌搏击中的八条原则2.擒拿中的手与法3.擒拿基本手法4.擒拿基本步法5.梅花桩应用步法6.擒拿中力的巧用7.擒拿中眼法的妙用8.擒拿中的心理战9.擒拿中的关节与神经10.人体要害部位二、擒拿反擒拿八十八法1.外掰拿变跪拿2.金丝拿变别臂压肘拿3.双手掐喉拿变双臂托肘拿4.金丝拿变外掰拿5.反臂锤变抹眉勾踢6.抹眉拿变拉臂推肘拿7.肩臂拿变踩拿8.背手掐喉拿变压肘拿9.由后圈脖拿变背摔10.压肘拿变跪拿11.抓领拿变托枪拿12.掳臂掐喉拿变撑拨摔13.侧踢腿击变抱腿蹬膝14.由后抱腰摔变上搬下坐15.锁颈拿变跪压拿16.金丝拿变推肘绊摔17.由后掐脖变顶肋别摔18.盘肘拿变推肘拿19.掐喉拿变推肘拿变勾踢20.外掰拿变里合腿击21.单手拧拿变顶肘击22.反臂掐喉拿变抓臂压肘拿23.双风贯耳变托肘顶膝24.由后抓发拿变转臂蹬膝25.抱腰摔变扳颈拿26.吃摔变撑拨腿27.拉腰带摔变肩拿28.虎抱头拿变顶肘击29.托肘拿变勾踢摔30.托枪拿变沉肘压指拿31.缠腕拿变拉臂拿32.推肘拿变切别摔33.折腕拿变跪拿34.抓发拿变搂踝推膝拿35.外掰拿变拉肘别摔36.抱单腿摔变按颈砸肘37.虎抱头拿变外掰拿38.折腕拿变抱单腿摔39.推肘拿变捋摔40.金丝拿变拉肘拿41.折腕拿变夹肘拿42.拧臂拿变反臂掐喉拿变外掰拿43.抱腰变别肘拿44.头拿变抠腮拿45.外掰拿变推肘撑拨摔46.金丝拿变挤肘别摔47.反臂捶变拉双臂蹬膝拿48.双风贯耳变托肘拿49.外掰拿变反外掰拿50.侧搂抱变绊腿别摔51.背手掐喉拿变砸肘拿52.由后掐喉拿变掰指拿53.掐喉拿变推肘拿变推肩压腕拿54.由后抓发变头顶托枪拿55.反臂捶变拉发勾踢56.侧搂抱变按头掰腮拿57.正搂抱变上磕膝顶58.托枪拿变跪拿59.正手掐喉拿变携胯摔60.正面抱腰变按颈砸肘61.双手掐喉拿变压肘别摔62.头拿变拉臂拿63.由侧搂脖变吃摔64.折指拿变夹肘绊摔65.单手拧拿变反背捶66.头拿变缠臂拉肘拿67.由后抓发变吃摔68.缠腕拿变拉肘拿69.吃摔变压肘拿70.由前抱腰变踩拿71.转身掐喉拿变抓腕压肘拿变跪拿72.金丝拿变推肘绊摔73.肩臂拿变坐肩拿74.背手反臂捶变撑拨摔75.跪拿变腿击76.由侧掐喉拿变托腿摔77.跪腿摔变扳颈拿78.折腕拿变扛拿79.由后锁喉拿变顶肋背摔80.盘肘拿变推肘拿变压腕拿81.掐喉拿变推肘拿变切别摔82.由后抓发变转臂折腕拿83.金丝拿变拉肘绊摔84.吃摔反吃摔85.金丝拿变推肘拿86.扛拿变拉发蹬膝拿87.双风贯耳变托肘绊摔88.抱单腿摔变压颈挑裆摔三、辅助功法1.木桩功2.玉带功3.石锁功4.指功5.拔钉功6.拍打沙包功7.拔桩功练习8.推砖练习9.打标板功10.拧棒练习11.对压腕练习12.桩步刁腕练习13.对推掌练习14.对钻腕练习15.对压臂练习16.右手对撞腕练习17.对击臂练习18.行步抓腕练习19.行步刨腕练习20.行步刁腕练习21.行步锁臂练习22.上下捶练习23.拗势捶练习24.桩步对刨三点练习25.趟根练习26.三捶五点练习27.十字捶练习28.定步锁手练习。
太极擒拿,别人不会告诉你的一些技巧!

太极擒拿,别人不会告诉你的一些技巧!作者简介: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正宗传人——陈超师傅的入室弟子,习练陈氏太极拳十年,热衷太极拳技击,现居上海。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作者是陈超太极会会员。
转载时请完整注明「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陈超太极禅武堂chenchaotaiji」并附上文末含二维码的签名档。
本文不讨论擒和拿的区别,统称擒拿,也不累述练习擒拿到底实用与否,主要目的是结合多年习拳经验,针对太极拳擒拿术总结一些实用理念、技巧,以供拳友参考,希望能给拳友们一点启发。
首先需要说的一点就是,理念往往比技巧更重要。
思维的障碍不破,技巧往往到了某个阶段就再难突破。
一、以小博大or以大博小太极拳中经常提到以弱胜强、以小博大,而这一点在擒拿中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体型、力量均弱于对方,想制服对方,如女士遇见歹徒,何为?若想以弱胜强,必须以(吾之)大博(彼之)小。
擒拿,主要使用部位是上肢,上肢包含有手指、手掌、手腕、手肘、肩膀等关节,同时擒拿的对象亦为这些关节,在充分认识到各关节的运动极限后,采用超过某关节极限的方式,制服对方,使其不能动弹、不敢动弹。
以(吾之)大博(彼之)小,即使用我的上级关节去擒拿对方的下级(或同级)关节,举例而言,用我之手掌(五指)去擒拿对方之某一根手指(大拇指或小拇指为多),或者用我之手肘去擒拿对方之手掌或手腕,再或用上我之腰胯力量去擒拿对方之肩膀乃至整条手臂,都是以大博小。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因为人体关节中,手指头是最为灵活的,因此即便不是在使用手指直接擒拿,自己的手指也始终都是处于抓握或者辅助中。
二、缠丝劲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独特劲法,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明确指出“太极拳,缠法也!”。
习拳者在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时,往往第一节课就是学习缠丝劲,而在习练拳架过程中,缠丝劲贯穿始终,这自不用说。
在擒拿中,缠丝劲用得是否巧妙,到位,往往是决定能否将对方擒拿住的关键,而善用缠丝劲也是太极擒拿的显著特点之一。
擒拿术基本动作

擒拿术基本动作
擒拿术是一种非致命性的自卫技术,通过使用特殊的手势和动作来控制和操纵攻击者的身体,以防止他们继续对你造成伤害。
下面是擒拿术的基本动作:
1.牵引:牵引是一种控制攻击者的手臂或手腕,通过向内侧或向外侧移动来限制他们的动作。
可以使用手掌、手指和腕部来牵引。
2.扭转:扭转是擒拿术中常用的一种技术,通过扭转攻击者的手臂或手腕来限制他们的动作。
可以使用手掌、手指和腕部来扭转。
3.制动:制动是一种用于限制攻击者移动的技术,通过施加压力或限制他们的关节活动来控制他们。
常见的制动动作包括压制攻击者的肩膀、胳膊或腿部。
4.打击:打击是擒拿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手掌、拳头、膝盖等部位对攻击者进行打击,以迅速制服和控制他们。
打击动作要准确、有力,同时要避免造成严重伤害。
5.打倒:打倒是指把攻击者摔倒在地,使其失去平衡和行动能力。
可以通过使用双腿、膝盖或臀部来进行击打或推动,以使攻击者失去平衡并倒地。
6.翻转:翻转是一种将攻击者从地面上翻转或卷起的技术,
可以快速地控制攻击者并迫使其失去抵抗能力。
可以使用腿部
或上半身的动作来实现翻转。
这些是擒拿术的基本动作,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反复练习和训练,以提高技术的熟练度和应用能力。
同时,擒拿术的使用需
要注意自身安全和法律规定,不可随意使用擒拿术来伤害他人。
练好擒拿术的五大要诀

练好擒拿术的五大要诀擒拿术是一种应敌捕捉技术。
它针对人体各活动关节和穴位的特点,进行刁、拿、切、和、封、闭、锁。
截、搬、砸等技击术对敌人进行反侧关节、分筋挫骨,点穴晕死,使之失去反抗能力而束手就擒。
常用的招数有携腕、锁喉、挎栏、携臂、扛摔、牵羊、端灯挖耳、卷腕等技法,另有解脱法。
擒拿术有七十二法,即三十六拿和三十六解,擒与拿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
网络图片擒拿术练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练法,另一种是对练法。
单练法有擒敌拳和捕俘拳,而对练法则是一套按照人体生理解剖原理反侧对方关节,互相进行擒拿与解脱的假设性实战动作练习。
在进行对擒拿套路时要时刻牢记这两句歌诀:“单擒随手转,双擒捏带挛,单拿手腕肘,双拿。
肩胯走。
”这样在演练时才能体现出捕俘特技。
此外,练习擒拿术在实战中还必须做到:一、胆大。
古人说的“胆大艺更高,艺高胆更大,”所以在临阵杀敌时对敌人要有无比仇视的态度,要敢于同故人作殊死的斗争,这样临敌时才能有超水平的发挥。
二、力雄。
身体壮,力气雄,这是练习擒拿的必备条件。
俗话说:“一力降十会”。
“百巧百能,无力不行。
”所以身体好,力气雄,本力厚的人,能较快地掌握擒拿技击技术和战术。
擒拿技击讲究四劲,即:望劲,懂劲,借劲,巧劲。
在实战中善于使用以上四劲,才能在交手时处处主动。
三、准确。
俗话说:“踢打不准,犹始跳井。
”为因各种擒拿法与解脱法,不但技术复杂,规格严谨,而且在使用时必须精细准确,否则在实战中不但拿不得,解不脱,反而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擒拿术要求法到力到,力到必击中,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手到擒拿”的作用。
四、快速。
武术竞技十分强调“拳似流星眼似电”,“伸手擒拿快打慢”。
擒拿术是应敌防身之术。
因此,快速的擒拿与解脱,能使自己主动灵活,能以一快制百慢。
快速可以使敌人暴露弱点,以多变战法,充分发挥自己特长,闪电般地捕获敌人。
擒拿术要求在快中求准,快中求稳,快中求快,快中求巧。
要因人而异,伺机而动,切不可百合一法,千篇一律。
擒拿术基本手法和动作要领

擒拿术基本手法和动作要领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了解艾灸实战应用,调理家庭常见疾病,让全家人都能受益于中医。
擒拿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朋友为了自身安全,都会选择去学习擒拿术,对于那些想学却刚入门的人来说,不知道从哪里入门。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擒拿术的基本手法,以及动作要领。
并且给大家说一下练擒拿术要注意的事项。
擒拿术基本手法和动作要领蹬:蹬踹对方腿部,使关节过度内翻,如蹬小腿。
抱:双手环抱,使对方肢体不能运动,如抱腿、抱臂、抱腰等。
转:使关节肢体过度扭转,如错颈、转臂。
锁:使活动部位功能受阻,旋转不动,如锁喉、锁肩臂。
拿:握捏对方肢体关节,使其内旋或外旋,称里拿或外拿。
缠:双手抓握对方肢体远端,使关节扭屈,有小缠和大缠之分。
展:使关节过度伸展,如展臂展指。
抠:用指深掐五官或要害,如抠眼、抠鼻、抠腮、掐肩、挖海等。
托:紧握肢体一端,反关节使力上托,如托肘等。
点:进攻穴道,如点死穴、点哑门穴、点晕穴等。
分:施力分离关节的正常部位,如分指。
抓:抓住对方要害部位,使其不能活动。
背:将对方肢体反关节背负肩背上,使其过度伸展,如背肩、肘、腰。
卷:使关节过度屈曲,如卷肘、卷腕、卷指。
压:用力向下压,使关节肢体过伸,如压腕、别肩、别肘、压腿等。
推:使肢体关节远离身体重心,如撑颚、推颈、揣耳等。
搬:使关节过度转展,如搬头、搬腿。
擒拿格斗术练擒拿术的注意事项1.要打拿摔等技法综合使用。
很多练习者在使用擒拿上经常过于注重拿法,想着擒拿擒拿光拿不打,这就造成了无法发挥技术的原因。
各种技术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局限性,不论是擒拿,太极,柔道,合气道还是日柔巴柔,虽然在练习时相互推,拿,摔,绊。
但是实际应用不比练习,对手不会配合我们,所以要踢,打,摔,拿一个也不能少,尽量培养自己远打近拿贴身摔的意识,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技术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2.不要另起炉灶。
我们格斗时出手虚虚实实,变化多端,或攻或守意图不同。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只要碰到对方身体的任何部位就要接连出招,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技法,以快制胜,最忌讳碰到对手反而退回重整姿态架势,重新进击。
武警反关节擒拿技巧

武警反关节擒拿技巧武警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具备很高的格斗技能和反恐能力。
在执行任务中,武警特别注重提高近身战斗能力,其中反关节擒拿技巧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武警反关节擒拿技巧。
一、关节擒拿技巧的基本原理关节擒拿技巧是武警近身战斗中常使用的一种技巧,通过对敌人关节部位的控制,将其行动限制在其中一范围内,从而达到制服对方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体关节的生理特点和力学原理,借助手部力道,对敌人关节进行极限扭转、锁定或稳定,使其疼痛无法行动。
切记,使用该技巧时需要高度警惕,尽量避免对方反制的机会,因为对方可能利用一些技巧将其反制,对自己造成伤害。
二、反关节擒拿技巧的常见技法1.腕擒:腕擒是最基本的反关节擒拿技巧,主要对敌方的手腕进行控制。
使用者需要抓住敌人的手腕并迅速将其扭转并往后拉,从而扭伤对方的手腕关节。
关键在于迅速准确地抓住对方的手腕,控制其力量和运动,制造出有利于自己的扭转力量。
2.肩擒:肩擒是一种针对敌人的肩关节的技法,通过迅速扭转对方的肩关节,从而限制其行动。
在实战中,可以通过抓住对方的上臂并将手臂旋转一定角度,将对方手臂的力量与自身力量形成夹击,然后通过肩部的扭转,使对方的肩关节受到伤害,从而限制对方行动。
3.肘擒:肘擒是一种应对敌人肘关节的技法,通常是用手臂向前伸直上臂部位撞击到对方的肘关节,形成击打力,使对方的肘关节受到冲击而发生扭转。
同时,也可以采取旋转对方的手臂并利用腰部的旋转力量将对方肘关节扭转,使对方感到疼痛无法抵抗。
4.膝擒:膝擒是一种反关节擒拿技巧,针对对方的膝关节。
在实战中,可以通过用膝盖击打到对方的膝关节,使其受到冲击,同时可以利用手部的力量将对方的大腿锁定住,使对方难以行动。
5.脚擒:脚擒是一种利用脚部的技法,对敌人的脚踝关节进行控制。
一般可以通过踢击、踢踹等方式来对敌人的脚踝关节进行攻击,从而限制对方的行动能力。
三、实战训练要点1.基本功训练:反关节擒拿技巧的训练需要有良好的基本功作为基础。
擒拿术要诀是什么

擒拿术要诀是什么
一、擒拿术要诀是什么二、擒拿技术的基本原则三、擒拿运动之窍要
擒拿术要诀是什么1、擒拿术要诀是什么
1.1、胆大
古人说的“胆大人艺高,艺高胆更大”,是一条重要的实战经验。
所谓“胆大”,是指临阵杀敌时的胆略。
胆大是建立在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无比仇视的基础上,在战斗时充满必胜的信心。
1.2、力雄
身体壮。
力气雄,这是学习和运用擒拿术的必备条件,是战斗取胜的物质基础。
俗话说:“要毒要狠,力量为本。
百巧百能,无力不实。
”
1.3、准确
俗话说:“踢打不准,犹如跳井。
”因为各种擒拿与解脱法,不但技术非常复杂,规格十分严谨,而且在使用时必须精细准确。
1.4、快速
与敌决斗十分强调“拳似流星眼是电”,“伸手擒拿快打慢”。
擒拿术是应敌防身之术。
因此,快速的擒拿与解脱,能使自己主动灵活,能一快制百慢,能在快擒拿速中赢得致胜的时间。
1.5、狠毒
擒拿术本身就是以反侧关节、点穴窒息、分筋碎骨为目标,因而临敌必须心狠手毒,否则将为敌人所俘获。
2、擒拿术是什么。
擒拿格斗 - 擒拿格斗概述

• 二、擒拿格斗的内容
• 擒拿格斗技能主要有格斗技术和 擒拿技术两大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基础 知识、基本技术、防守技术、防守反击 技术、主动擒拿技术、被动擒拿技术、 防夺凶器擒拿技术、套路技术。
• 擒拿格斗技术的特点
• 1、针对性:是人民警察在工作中执法的强制性手 段之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除遇到特殊情况外, 擒拿格斗技术的使用主要以使对方就范而不伤害 其身体为前提。 • 2、实用性:人民警察掌握的擒拿格斗技术必须是 一项博采众家技击之长,广融各国技击精华,实 用价值很高且富有实战威力的技击术。 • 3、简便性:人民警察肩负多种工作任务,因此, 要求擒拿格斗技术必须精炼、动作简单实用,易 于学习,易于掌握,经过短期训练就能用于实战。
• (二)、面部
• •
是人体视觉、味觉和呼吸等重要 器官所在处,以眼鼻三角区为薄弱区域。 如面部、鼻下颌等部位受到打击,很容 易骨折而造成组织水肿,阻碍呼吸可窒 息。如打击三角区会出现血管破裂流血 不止,甚至可出现昏厥现象。
• (三)颈部 • 颈动脉在胸廓上口、气管和胸锁乳突 肌之间。如果使用打、卡、压等方法攻击这 一部位,可出现啊“加压反射”,造成头脑 暂时性缺血,使人产生昏迷、晕厥,时间长 久甚至导致死亡。 • (四)咽喉 • 咽喉在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表 层是食道和呼吸道,深部有锁骨下动脉通过。 如果使用击、捏、绞等方法攻击喉部,会阻 碍血液流通、呼吸不畅,引起大脑缺血缺氧, 使人头昏、窒息致人死亡。
• 3、强攻战术
• 是指强行突破对方防守后进行的进攻。 • 使用条件: • a 身体条件好,身体素质尤其力量、速度素 质水平高 b 技术比较全面,经验不如对方 c 对方近战能力、防守能力、心理素质较差
• 4、制短战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擒拿术功夫,是一门独特的技击术,形成于武术的鼎盛时期。
明代嘉靖年间,擒拿术已风靡一时,著名武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中,对“鹰爪王的拿”便有赞誉。
擒拿术继承了古代技击法的精华,又经过专门的实践与创新,自成体系,独具一格。
从流传在民间的多种擒拿术方法中,可以看到其技击特点非常突出,实用效果特别显著,确有变化莫测之妙,“分筋错骨”之威!它以巧制关节为手段,以擒伏对手为目标,以不伤害对手而达擒获为高超技能,充分体现中华武术“巧打拙,柔克刚”的特点。
这些绝招妙技所具有的深奥法理,不仅毫不神秘,而且完全符合现代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的原理,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
正确掌握擒拿术的原理与法则,深刻领悟其变化之精义,用科学的观点探索其生克制化的演绎规律,必定能更好地继承这项宝贵遗产,促进其弘扬于世界。
一、擒拿术技艺之基础——抓筋拿穴,扭挫关节1.擒拿术的方法,首先在于拿制对方的肢体关节,进而才有擒伏的可能。
关节是人体骨骼结构及运动的枢纽,关节周围的筋脉穴位,又是难以承受打击的薄弱部位。
关节的功能,只可顺动,不可逆转,其屈伸旋转幅度都有一定限度。
擒拿术就是针对人体关节的这种特性,依据逆关节施制的技击原理,先抓拿肢体关节及筋穴,并加以牵引控制,进而在相互破解演变之中,巧施妙法,迫使对方之关节反折或超限度捩扭,使其关节及韧带受挫,产生剧烈疼痛感,从而丧失反抗能力而就擒。
对方若要拼力硬抗,势必造成骨折筋伤。
2.擒拿术的方法,贵在一抓得势,但是这一抓之技,深含法理。
两手相交,不是恃力猛抓,拿住关节后,也不是强扭硬压。
如果自己恃力大而猛抓硬压,不但因用不上技法而难以奏效,且若遇高手,必被化解而遭反擒,这是“巧制拙,柔克刚”的道理。
3.交手接势,应注重轻灵绵随,以沾连为主,运用招法,先抓战机,始宜微动,切忌露形,避免打草惊蛇;一经抓拿得势,要迅速进招,制在措手不及,对方很容易被擒住。
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擒拿术所特有的手型手法,准确地抓拿住对方肢体关节的一定方位;切不可胡乱抓拿便误以为得手。
要知道,一个腕关节就有正面、背面和桡尺两侧共四个方位,还有偏上、偏下各部位,而每一个方位都有不同的拿法、招数及变化。
因此,无论抓拿任何关节,首先一定要使手法正确,方位拿准,才有巧变的根基。
只有抓拿得法,才能巧施妙招,发挥擒拿术的威力,从而达到制其一点而制服周身的奇效。
反之,若抓拿不准,必然失势失法,自己手足无措,结果必遭对方反擒。
一抓之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练习者须悉心钻研,反复揣摩,确实掌握抓拿技法之奥妙。
二、擒拿术运动之窍要——尚巧劲,不斗拙力所谓巧劲,主要是裹缠劲与冷疾脆劲,即擒拿术所必备之“内劲”。
1.擒拿术实战,是斗技而非斗力。
艺精招熟,常可一抓而就,猛抓硬斗,易被对方得手。
须知,对方刚被抓拿,既可变化脱走,又可拼力反击。
我若稍一不慎,不仅手法落空,甚至反遭所擒,故有“巧拿不如拙打”之说。
当对方反击和搏斗之时,应当随机就势,伺机再取,切忌拼力硬斗,自破章法。
否则将只有“力大胜力小”的可能,失去了技艺制胜的机会。
2.研习擒拿术,要善于用巧劲,施妙招,待机而动,顺势应招,轻取关节,巧施裹缠。
只要拿住对方的一个关节,则应迅速将其前后之连带关节加以裹抱缠压,牵引控制,并运用螺旋收缩之“内劲”,将其关节裹紧缠死,迫其势背力僵,使之欲化化不了,欲走走不脱,有力拼不上,这就是裹缠劲的特点,也是擒拿术以巧制拙的根本方法。
实践经验表明,拿而不缠,必遭拙打,只有拿住而又裹缠住了,才算施术得势。
既已得势,对方必然失却反抗能力,急欲脱走或拼力僵抗,而这正是施术者乘势催力、巧用冷疾脆劲发招或擒伏对手的最佳时机。
3.技击搏斗,力是基础,“千狠万狠,力是根本”。
擒拿术重巧,绝非否定劲力,而是尚巧劲以戒拙力,这是由于擒拿术方法之巧和制敌之妙的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擒拿术的劲力原理和运用劲力的法则。
这实际上是一门比较高深的功夫。
凡交手应招,首先要观察对方的劲力趋势,或明或暗;要善于引进并化解敌方的劲力,使之无机可乘;这就要有听劲、懂劲、化劲的功夫。
施用招法,要讲究虚虚实实,善于运劲、变劲、借劲,抓准机会发劲,发则必中。
若无极强的劲力相摧,怎能拿而擒之?这就是方法与劲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4.论武术技能的实质,主要是三个方面。
其一,劲力功夫;其二,攻防技术;其三,审机策变。
单就劲力而言,凭力论功是片面的。
基本功力之大小,在实战中要受到对手的影响与制约,临场的运用与发挥,则是关键。
两敌相持,实力相当,得势者胜;形势相当,得机者胜;战机相当,得先者胜。
这是技击原理之一。
劲力与方法的关系与劲力的重要性,上面略作讲述。
现将擒拿术常用之劲力与劲法,择其要点,分述如下:(1)鹰爪力:即指功,系擒拿术之基本功。
研习擒拿术,要有很好的手指基本功,以增强抓拿对手肢体关节的扣握力。
擒拿术对手指功的要求,既要手指有劲,又要指节灵活,势如鹰爪,才能很好的实用。
(2)裹缠劲:这是裹抱劲和缠绕劲相结合的内向收缩劲。
其外形动作,是以手和腕的内外旋转带动肘肩关节,呈螺旋形缠绕对方的上肢或下肢,配合裹缠招法,以克制对方肩、肘、腕三大关节,控制其全臂,以制伏其身躯,这就是擒拿术的基本劲力和方法。
其运用之特点,如同蛇缠树枝,树枝越硬,缠得就越紧,越沉。
一旦被裹缠劲制住,很难脱解,这种裹缠法是可以灵活变化的,好像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相应,故能制敌于巧。
(3)冷疾脆劲:是一种异常急速而坚刚的弹抖发放劲。
通过脚跟,腰脊蹬弹抖发,体现在四肢动作的霎那之间;多用于拿住后的发放或击打,并可结合裹缠法,用于重挫对方的肢体关节。
擒拿术之所以有“分筋错骨”之威力,根据就在于锁住对方关节之后的这种抖弹之冷疾脆劲。
其特点是:劲力完整,发劲突然,不易防化。
但是,这种冷疾脆劲的由来,全在功夫的深浅,必须经过长期锻炼,精心揣摩,方能逐步掌握其要领。
(4)杠杆劲:这是依据杠杆力学之原理,多以臂骨为杠杆,结合扳、撇、扛、压等招法,以克制对方上肢的肘、肩关节或下肢的胯、膝关节。
其妙用之处在于,既可以施术者之臂骨做杠杆,用以重压对方的一支胳膊,而擒伏对手,还可以对方的一个胳膊作杠杆,别住另一胳膊,形成一动双制,其打击威力更大。
(5)轮轴旋转劲:通常是在拿制对方上肢掌腕关节后,以腰为轴,使自身较大幅度地旋转,依据轮轴旋转之离心力原理,或者用于牵动对方重心,使其倾斜失去重心而跌倒,或者借助大幅度的旋转动作,旋拧对方之掌腕关节,使其身体重心与关节相分,而达到重挫其关节之目的。
(6)滑车劲:这是通过自身重心向下沉坠的重力作用,或者用以将对方背起、掀倒,或者用以增强手法向下的卷折力,以挫伤对方的手腕及掌指关节。
(7)挺拔劲:这是由自身向上挺所形成的撑托力,结合扛、扳、别、截等招法,用以克制对方上肢的三大关节。
从上述各种劲力与劲法上,足见擒拿术崇尚巧劲的原理。
全国十大优秀传统拳之一的八极拳对以上七大劲力与劲法的表现尤为突出。
三、擒拿术克敌之根本——手拿脚绊,上下相随1.擒拿术施术,每当招法初使,手上刚拿住对方的上肢关节,就要迅速上步进身,绊锁其前脚。
因为,对方被拿欲变,必定从脚步变起,绊脚作用在于封闭步法,阻止变化,破坏其下肢力点与支点间的平衡,利于充分发挥擒敌技法之效用。
运用周身整体之劲,手脚一齐动作,就能更有效地制服对手。
2.不了解擒拿术的人,常误以为擒拿术之术,无非就是“抓住后,撇关节”,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国擒拿术技击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整体技击法则,其制胜的机理,全在这一法则。
擒拿术对手法的研究,当然是非常细致而又严密的。
而手法之巧妙,则有赖于步法与身法的密切配合。
善用擒拿术的人,对于步法、身法的研究与运用,更是耗尽心力。
身法与步法,是运劲、发劲的总机关,在技击实战中,身与步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用招术进攻,或解脱变化,每一招都是从腰的转动和脚步的变换开始。
施术进招,“手到脚不到,等于放空炮;脚到手不掖,必定打自己;手脚一齐到,金刚也得到。
”不仅拿法是这样,打法与摔法也是如此,尤其章法,本善长于近身搏斗,故对步法的运用与变化要求更高,主要是分虚实、忌双重、多绕行、善切插。
实践经验表明,“步不紧,则手慢;步不顺,则手散;步不稳,则手乱;步不灵,手难变。
”手法易会,身法难求,步法不活,周身不顺,技无所施,终必陷于被动。
3.武术注重周身之功,无论是套路或散手,都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一致,擒拿术也不例外。
然而,擒拿术更注重肩、肘、腕、胯、膝在实战中的巧妙运用,因为擒拿术重在巧制关节,而肩、肘、腕、胯、膝这五大关节,是受拿制的重点目标。
但是,由于它具有屈伸旋转之功能,所以,又是擒制对手的基本手段。
若能将肩、肘、腕、胯、膝运用灵巧,擒拿术之术如虎添翼。
在拿法中发挥这五大关节可屈伸旋转之功能,配合手上的拿法和脚上的步法,运用裹缠、旋绕、切压、沉挫、扳撇及跪腿、蹩胯、绷弹、挑跟等招法,就使擒拿术不单纯形之于手,而发展成遍身是法,浑身有解数。
四、擒拿术对敌之谋略——强者智取,弱者生俘1.临敌制变,贵在预谋,强者智取,弱者生俘,是擒敌战术的精义。
擒拿术的道理是以巧见长,以计为首。
贵神明,重妙用。
每逢举动,必先料敌,洞察情势,敌无变动,我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或奇战,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上惊下取,声东击西,形至奇速,使敌不知所措,战而必胜;或谋战,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固能而示之不能,诱而取之。
2.实战之中,面对弱者,不可轻敌,慎而速取。
骄兵必败,古之常理。
面对强者,忌胆怯,贵沉着。
知己知彼,可先发制人,胸有成竹,颖虑无多;知己不知彼,宜后发制人,静而观之,待而应之,察其虚实,观其变化,随机就势,把握主动,急来急应,缓来缓随,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待机一击,出奇制胜。
这是应变的机理。
若得明师之亲点,若下功夫,实践日久,自能领悟其中之精义。
家师曾言:山不陷则崩,木无根则倒,水无源则涸,功夫不深则败。
根深叶定茂,叶茂枝必荣。
艺精招熟,善战多变,直来横取,横来直破,此相生相克之理。
技击之道,虚有其名,实无方略,好勇斗狠,必遭灾祸。
五、擒拿术实战之威力——以拿为主,打摔兼用1.武术中的擒拿术,招法已逾百式,丰富多彩,并且正处在继续创新与发展之中。
但是,应当知道,擒拿术之巧妙,并不是技艺的万能。
“踢、打、摔、拿”四大类技击法,都有适应性和局限性。
所以,前人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远打、近拿、贴身摔”的原理。
这就是说,在距敌稍远的情势下,使用拳打脚踢的方法,更能展其所长;在双方逼紧贴身之际,使用摔法与跌法更易取胜;而擒拿术,则善于近身相持,巧制关节,以擒伏对手。
技击实战,是一种非常严峻的拼搏,格斗双方争雄斗胜,各展所长,手脚交加,瞬息万变,闪展腾挪,进退神速,加之技击诸法本身的局限,岂可恃一技而应千招!然而,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只要巧妙地实施“打、拿、摔”三位一体,并驾齐驱,则堪称上乘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