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及其连结详解

合集下载

03颅骨及连接

03颅骨及连接
出一对翼突。
筛骨 1块,为骨质 菲薄的含气骨。位于 两眶之间,呈“巾” 字形,分 筛板、垂 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 分。筛板呈水平位。 垂直板构成鼻中隔的 一部分。筛骨迷路位 于垂直板的两侧,由 许多小房构成,称筛
窦。
面颅骨 面颅骨共 15块,它们是成 对的上颔骨、鼻 骨、泪骨、颧骨、 下鼻甲及腭骨。 不成对的犁骨、
颅骨的组成
成对 顶骨 颞骨 脑颅骨 8块
不成对 额骨 枕骨 蝶骨 筛骨
面颅骨 15块 下颌骨 上颌骨 腭骨 鼻骨 颧骨 犁骨 下鼻甲 泪骨 舌骨
脑颅骨 脑颅
骨 共8块。其中额 骨、筛骨、蝶骨、 枕骨各1块;顶骨、 颞骨各两块。额骨 在前,枕骨在后, 蝶骨位于颅底的中 央,筛骨只有一小 部分参与颅底的组 成,其余部分参与 构成鼻腔。两侧为
由下颌骨的下颌突与颞骨的下颌窝和 关节结节以及其连结组织构成。 关节
腔内有椭圆形的关节盘,其周缘与关 节囊相连,将关节腔分为互不相通的 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后壁松弛, 前壁薄弱,因此下颌关节易发生前脱 位。 左、右颞下颌关节为联合关节,
其运动关系到咀嚼、语言和表情等功 能。其运动形式有上提(闭口)、下 降(张口)、前后滑动以及侧方滑动。 日常说话和咀嚼时,以上运动形式需 综合进行方能完成。 当关节囊过分松
。 上方有蝶筛隐窝
鼻旁窦 包括额窦、上 颌窦、筛窦和碟窦,它们 皆与鼻腔相通,额窦位于 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 上颌窦最大,位于鼻腔两 侧的上颌骨内,开口于中 鼻道,由于窦口高于窦底 部,故在直立位时引流不 畅;筛小房(筛窦)位于 筛骨内,由筛骨迷路内许 多蜂窝状小房组成的,按 其所在部位可分为前、中、 后3群筛小房。前、中群 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 群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 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

实验二颅骨及其连结、上肢骨及其连结(精)

实验二颅骨及其连结、上肢骨及其连结(精)

实验二颅骨及其连结、上肢骨及其连结一、颅骨及其连结颅及分离颅概述成年人的颅由23块分离的颅骨所组成,各骨借骨缝而坚实相连,仅下颌骨与颅之间以活动关节相连(参看骨架)。

舌骨在发生上与颅有关,亦列入颅内,但它与颅完全分离,仅借韧带与之相连(舌骨后看)。

颅由于各骨所占部位的不同可分两部分,即脑颅和面颅。

脑颅围成颅腔略呈卵圆形,其中容纳脑及其附属结构。

颅腔的顶盖为颅顶,腔的底是颅底,颅底内面具有三个凹陷,由前向后分别命名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面颅位于脑颅前下方,构成呼吸道、消化道的起始部以及感觉器的腔隙(如眼眶、鼻腔和口腔)。

1. 脑颅脑颅由八块颅骨所构成,其中不成对者从前向后计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它们都位于颅的中间区,成对的位居两侧,有颞骨和顶骨(图1—15,18)。

额骨构成颅的前部,分三部:①额鳞:形成颅顶前部,此骨板内中线两侧含有腔隙为左、右额窦;②眶部:形成眼眶顶壁,它是分隔颅腔与眶腔的薄骨板;③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缺口处为筛切迹。

额鳞向后与左、右顶骨相连结,左右顶骨的后方接枕骨,枕骨弯向前下方形成颅后窝的大部,窝中央大孔名枕骨大孔,孔的后部为鳞状的大骨板叫枕鳞,两侧为侧部,孔的前方为基底部。

筛骨位于颅前窝底壁的中央,左、右眼眶之间,构成颅前窝的底和鼻腔的顶。

它在额状切面上呈“巾”字形,分三部:①筛板:为水平骨板,位于颅前窝的中央部,板上有许多小孔名筛孔,有嗅神经的根丝通过。

正中有一向上的骨突称鸡冠;②垂直板:为下垂进入鼻腔的骨板,参与组成骨性鼻中隔;③筛骨迷路:为位于垂直板两侧的骨块,其内有多数含气小腔即筛窦。

左,右迷路的外侧壁为薄骨板名眶板,形成眼眶的内侧壁。

迷路的内侧面上有两个弯曲的骨片即上鼻甲和中鼻甲。

蝶骨位于颅底中央,向前接筛骨与额骨,向后与枕骨相接,两侧与颧骨相接,形如蝴蝶。

分体、小翼、大翼和翼突4部。

体位于中央,体内部有被分隔成两部的腔名蝶窦,体的上面有一凹名垂体窝。

颅骨及其连结 人体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

颅骨及其连结 人体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

眶的交通 底(眶口)与外界相通 经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 经鼻泪管与鼻腔相通 经眶下裂与翼腭窝、颞下窝相通 经眶下孔与面部相通 经眶上裂与颅中窝相通
(2)骨性鼻腔 骨性鼻中隔 :犁骨、筛骨垂直板 顶:筛板 底: 骨腭(上颌骨腭突、腭骨水平板) 外侧壁: 有上、中、下鼻甲和上、中、下鼻道及蝶筛隐窝 筛板
翼点
外耳门 乳突 颧弓
6、颅前面观
(1)眶orbit: 底(眶口) 尖 上壁 内侧壁 下壁 外侧壁
视神经管optic canal 泪腺窝fossa for 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lacrimal gland
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 眶下沟inferior orbital sulcus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泪囊窝fossa for lacrimal sac
上颌窦 maxillary sinus
三、颅骨的连结
纤维连结:缝
颅的连结
软骨连结:蝶枕软骨结合等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 构成 •下颌头 •下颌窝和关节 结节 •关节软骨为 纤维软骨 •囊内有关节 盘将关节腔分 为上、下两部 分 • 上提和下降 • 前进和后退 • 侧方运动
上颌骨maxilla
一体:上颌体 额突 颧突 牙槽突 腭突
四突
腭骨palatine bone
二、颅的整体观
1、颅顶面观
冠状缝coronal suture
矢状缝 sagittal suture
人字缝 lambdoid suture
2、颅后面观
人字缝
枕外隆凸 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颅骨及连接

颅骨及连接

颅骨的整体观
前面观: 前面观: 眶腔:锥体形,一尖一底4 1)眶腔:锥体形,一尖一底4壁: 向后内,视神经管(通颅中窝) 尖:向后内,视神经管(通颅中窝)。 朝前外,眶上缘、眶上切迹( 底:朝前外,眶上缘、眶上切迹(孔)、 眶下缘、眶下孔。 眶下缘、眶下孔。 上壁:泪腺窝 上壁: 下壁:眶下沟、眶下管( 眶下孔) 下壁:眶下沟、眶下管(通眶下孔) 外侧壁: 通颅中窝) 外侧壁:眶上裂 (通颅中窝)、 眶下裂(通颞下窝) 眶下裂(通颞下窝) 内侧壁:最薄,泪囊窝( 内侧壁:最薄,泪囊窝(通鼻泪管至下鼻 道) 。
通道: 通道: 1)向外:经翼上颌裂 向外: 2)向内:经蝶腭孔 向内: 3)向前:经眶下裂 向前: 4)向后:经翼管 向后: 颞下窝; 颞下窝; 鼻腔; 鼻腔; 眶腔; 眶腔; 破裂孔; 破裂孔; 颅中窝; 颅中窝;
5)向上(后):经圆孔 向上( ):经圆孔 6)向下:经翼腭管 向下:
口腔(腭大孔)。 口腔(腭大孔)。
fossa: 3)翼腭窝 pterygopalatine fossa: 由上颌骨、蝶骨翼突、 由上颌骨、蝶骨翼突、腭骨围成的眶尖 间隙,是神经、 后下方的小三角形 间隙,是神经、血管重要的 通道。 通道。 边界: 边界: 前壁:上颌骨体的后面; 1)前壁:上颌骨体的后面; 后壁:翼突根部的前面; 2)后壁:翼突根部的前面; 内壁:腭骨垂直板组成的鼻腔侧壁: 3)内壁:腭骨垂直板组成的鼻腔侧壁: 以上三壁向下逐渐靠拢形成翼腭管; 4)以上三壁向下逐渐靠拢形成翼腭管; 上壁:蝶骨体的下面; 5)上壁:蝶骨体的下面; 外壁:即翼上颌裂,通颞下窝。 6)外壁:即翼上颌裂,通颞下窝。
分离颅骨
蝶骨 sphenoid bone 蝶骨体——位居中央,内含蝶窦,上面中央 位居中央, 蝶骨体 位居中央 内含蝶窦, 的凹陷为垂体窝。 的凹陷为垂体窝。 蝶骨小翼——自蝶骨体向两侧伸展,构成颅 自蝶骨体向两侧伸展, 蝶骨小翼 自蝶骨体向两侧伸展 前窝后缘。 前窝后缘。 蝶骨大翼——位于小翼后方,在大翼的根部 位于小翼后方, 蝶骨大翼 位于小翼后方 有三个孔,自前向后为圆孔, 有三个孔,自前向后为圆孔, 卵圆孔和棘孔。 卵圆孔和棘孔。 翼突——向下的一对突起,分为内、外板。 向下的一对突起, 翼突 向下的一对突起 分为内、外板。 根部有一矢状方向的翼管。 根部有一矢状方向的翼管。

解剖学 4颅骨及其连结

解剖学  4颅骨及其连结

2)眶 : 呈四边形,一尖、一底、四壁。
容纳眼球及附属器。

眶口呈四边形,眶上切迹(孔)
眶下孔。

上壁
视 N孔
泪腺窝。
颅中窝。
内侧壁 最薄,泪囊窝
鼻泪管
鼻腔。
下 壁
下方为上颌骨, 眶下裂;
眶下沟 眶下管 眶下孔。 颅后窝。
外侧壁
较厚, 眶上裂
3)骨性鼻腔: 顶 侧 筛板; 底 骨腭 切牙管。 蝶筛隐窝。 蝶腭孔 翼腭窝。
小结:
1、颅底: 前额后枕中央蝶,
上盖顶骨两侧颞、
筛骨额中切。
2、骨性鼻腔:
两口四壁一中隔,
三甲三道一隐窝。
3、面颅骨名称位置:以上颌骨为中心。
上连鼻泪,下有下颌;
外颧内甲, 后有梨骨;
下颌喉间, 舌骨落座。
4、骨性标志:
下颌角、颧弓、乳突、枕外隆凸、
舌骨、翼点、
眶缘 眶上切迹(孔) 眶下孔、颏孔。
颈V孔;颈A管外口。
茎突
下颌窝 破裂孔。
茎乳孔。
关节结节。
5、颅侧面观:
翼点 骨 交会之点。脑膜中前支,X线手 术需注意。 外耳门: 乳 突: 颧弓 翼腭窝: AVN 颞上窝 颞下窝 蝶腭孔 颞线 颞窝。 鼻腔。 “ H ”形缝,额、顶、颞、蝶四
颅中窝。
6、颅前面观:
1)额区:额鳞、额结节、眉弓、眉间。
颅底
由蝶、枕、颞 、额、筛骨
构成。
1、额骨: 分三部。额鳞、眶部、鼻部。
2、筛骨: 含气骨;分三部。
筛板 垂直板 筛迷路 鸡冠。 筛窦 上鼻甲 中鼻甲 体。 3、蝶骨: 大、小翼。 翼突。 眶板

大翼
蝶窦、蝶鞍、垂体窝。

颅骨及其连接

颅骨及其连接
– Head of mandibule, below
• Capsule: thin and lax in front and behind; strengthened by the lateral ligament 外侧韧带
• Articular disc: separates surfaces, forming upper and lower compartments within joint
bony nasal cavity
•顶 •底 •外侧面 •鼻中隔
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
•名称 额窦frontal sinus 筛窦ethmoidal sinuses 蝶窦sphenoidal sinus 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位置: •开口:
鼻旁窦及其开口
名称 上颌窦
二、颅skull
• 颅骨共23块,由骨连结相连成颅,并围成 颅腔、骨性鼻腔、骨性口腔,容纳、支持 和保护脑、感觉器以及消化、呼吸系统的 起始部。
分离颅骨
脑颅骨 面颅骨

颅的整体观
脑颅骨
• 脑颅骨共8块 • 不成对骨
额骨frontal bone 筛骨ethmoid bone 蝶骨sphenoid bone 枕骨occipital bone
颅的整体观
• 颅顶面观 • 颅后面观 • 颅内面观:颅底内侧面观 • 颅底外面观 • 颅侧面观 • 颅前面观
颅的顶面观
颅底内面观 额骨
筛骨
组成
顶骨
颅前窝
蝶骨
颅中窝
颅后窝
颞骨
枕骨
重要结构
•颅前窝 •颅中窝
筛孔
视神经管 眶上裂 破裂孔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颅骨及其连结

颅骨及其连结
(二)面颅 The facial cranium:15块,居前下
成对的面颅 1、上颌骨maxilla: 体、额突、颧突、牙槽 突、腭突 2、颧骨 zygomatic bone: 3、腭骨 palatine: 水平板、垂直板 4、鼻骨 nasal bone 5、泪骨 lacrimal bone: 6、下鼻甲骨 inferior nasal concha
2、舌骨 hyoid bone: 体、大角、小角 3、犁骨 vomer
(三)颅的整体观 the skull as a whole
1、顶面观:顶结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2、后面观:枕外隆凸、上项线、下项线
3、颅的内面观 The internal aspect of skull
颅盖内面:动脉沟、上矢状窦沟、颗粒小凹 颅底内面观: (1)颅前窝:组成:
不成对的面颅 1、下颌骨 mandible: 分两部
(1)下颌骨体:上缘: 牙槽弓 alveolar arch 下缘:下颌底 base of mandible
外面:颏隆凸、颏孔 mental foramen
(2)下颌支:冠突 coronoid process (在前)、 髁突 condylar process(在后):下颌头 下颌颈,下颌切迹,下颌角;咬肌粗隆 内面:下颌孔、下颌管、 下颌小舌
结构:额嵴、盲孔、鸡冠、筛孔
(2)颅中窝:组成
中央区:垂体窝、交叉沟、视神经管、
前床突、鞍背、后床突、
蝶鞍(垂体窝和鞍背) 外侧区:自前_向后:
眶上裂、颈动脉沟、破裂孔、
颈动脉管内口,圆孔、卵圆孔、 棘孔 颞骨岩部前面:自后外向前内: 鼓室盖、弓状隆起、三叉神经压迹
(3)颅后窝:组成:
枕骨大孔、斜坡、舌下神经管、 颈静脉孔、内耳门、枕内嵴、 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 颈静脉孔

头颅及连接结构-解剖学

头颅及连接结构-解剖学

3. 上面观 p.367
• 冠状缝 • 矢状缝 • 人字缝 • 冠矢点 • 人字缝尖 • 顶孔
** 新生儿颅的特点 P.372 脑颅大于面颅
两眶间距相对较大
鼻旁窦发育欠佳
囟:颅顶骨之间的较大间隙 被结缔组织膜充填.如:前 囟(出生后约1-2岁闭合), 后囟(生后不久闭合)
5.颅底内面观
P.371
3) 骨性口腔
• 主要由上颌骨、下颌骨和腭骨及 其连接构成
• 牙槽突 • 颏孔 • 下颌角 • ……
2.侧面观
P.370
• 颧弓Zygomatic arch • 外耳门 • 颞线 • 翼点– 颧弓中点上方约
3.5cm,为“H”骨缝,是 额,顶,颞,蝶四骨的连结 处. 此处骨质薄,内面有脑 膜中A.前支通过. 颞窝: 颞线与颧弓间 颞下窝:颧弓下方 翼腭窝: 上颌体与蝶骨翼 突间.交通鼻腔(蝶腭孔)、 眶腔(眶下裂) 、口腔(翼腭 管→腭大孔) 、颞下窝(翼上 颌裂) 、颅中窝(圆孔) 、 颅底(翼管孔)
(1) 额窦—额骨中, 开口于中鼻道
(2) 筛窦—筛骨迷路中的含气小 房。分为:前、中组-开口于 中鼻道,后组开口于上鼻道
(3) 蝶窦---蝶骨体中,开口于蝶筛 隐窝
(4) 上颌窦–上颌骨体中, 顶为眶 下壁,底为上颌牙槽突,有上颌 牙根突入窦中(仅隔薄骨片); 窦口高于窦底;开口于中鼻道
** 下鼻道有鼻泪管开口
1.前面观 • 骨性眶、鼻和口腔 1).眶: 四面锥体形 4 壁:上、下、内、外侧

眶上裂:上壁与外侧壁交界处, 后份
眶下裂: 眶下沟→眶下管→眶下孔 泪腺窝:上壁前外侧份 泪囊窝→鼻泪管→下鼻道
尖-视N管
底:似四边形
眶上缘,其内侧1/3处有 眶上切迹(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腭骨
腭骨(2)
舌骨
下颌体
冠 突 下颌支
下颌角
下颌骨(上4.外侧面观)
髁突
冠突
下颌支
颏孔 下颌骨底
下颌角 下颌体
下颌骨(前面观)
冠突
下颌切迹
下颌头 下颌颈
下颌孔
下颌角
下颌骨 (内侧面观)
颅的整体观
❖ 颅顶面观 ❖ 颅底内面观 ❖ 颅底外面观 ❖ 颅侧面观 ❖ 颅前面观
冠状缝
颅 顶 面 观
颞下颌关节
颞 下 颌 关 节 的 运 动
❖ 下颌骨的上提、下降


❖ 张大口是下颌骨下降并伴有向前的运动; ❖ 闭口是下颌骨上提并伴有后退的运动。
➢下颌骨的前进、后退运动
颞 下 颌 关 节 的 运 动
➢侧方运动
颞下颌关节
❖ 组成
由下颌头和颞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
❖ 关节类型
滑车关节或联动关节。
额骨 筛骨
蝶骨
颞骨 顶 骨
枕骨
面颅(15)
鼻骨 (2) 泪骨( 2) 上颌骨 (2)
颧骨( 2) 下鼻甲 (2)
腭骨(2) 下颌骨(1)
犁骨 (1) 舌骨(1)
颧骨
鼻骨泪


鼻犁 甲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额骨
顶骨
筛骨 蝶骨 颞骨
犁骨
上颌骨
腭 骨
枕骨
面颅:犁骨 、腭骨、上颌骨、鼻骨
额骨
筛骨 蝶骨 下鼻甲 上颌骨 腭骨
三、颅骨及其连结
[掌握] 1.颅骨的组成。 2. 颅的侧面观。
[熟悉] 1.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2.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式。
颅 骨
的 分 类
•脑颅(8)
额骨(1) 顶骨(2) 颞骨(2) 枕骨(1) 蝶骨(1) 筛骨(1)
额骨
顶骨
蝶骨 颞骨
枕骨
脑颅(8)
额骨(1) 顶骨(2) 颞骨(2) 枕骨(1) 蝶骨(1) 筛骨(1)
中鼻道:筛窦前、中群;额窦;上颌窦Fra bibliotek颅前窝


颅中窝



颅后窝
颅前、中、后窝主要的孔裂
圆孔
眶上裂
筛孔
视神经管
卵圆孔 棘孔
内耳门
颈静脉孔
枕骨大孔
舌下神经管
颅的连结
➢ 缝(幼儿期是颅囟) ➢ 软骨连结 ➢ 骨性结合 ➢ 滑膜关节(颞下颌关节)
关节结节
下颌窝
关节盘 下颌头
关节囊
颞下颌关节
关节囊 外侧韧带
矢状缝
新生儿颅囟
外耳门34 乳突18 颧弓37、35 颞窝 颞线33 翼点29
颅侧面观
后支
脑膜中动脉
前支
翼点
翼点39
位置: 额、顶、蝶、颞 四骨会合处,呈 “H”形的缝。
意义: 翼点处骨质薄弱, 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前支通过,此 处骨折易损伤此 动脉造成颅内血 肿。
❖眶 ❖ 骨性鼻腔 ❖ 鼻旁窦 ❖ 骨性口腔
颅前面观
1.眶:
泪腺窝 泪囊窝



中 筛骨的垂直板

犁骨


2. 骨性鼻腔
筛骨的垂直板 鼻中隔软骨
犁骨
鼻中隔
鼻骨
上鼻道 中鼻甲 中鼻道 下鼻甲 下鼻道
上鼻甲
鼻腔外侧壁
鼻旁窦
上颌窦 额窦 筛窦 蝶窦
筛窦 蝶窦
筛窦 额窦
上颌窦
鼻旁窦
鼻旁窦
鼻旁窦的开口:上鼻道:筛窦后群;蝶窦(蝶筛隐窝)
❖ 结构特点
关节面由纤维软骨覆盖;有关节盘,将关节腔分 为两部分;两侧有侧韧带加强;前脱位较常见。
❖ 运动方式
张口、闭口、前进、后退和侧方运动。
作业
[名词解释] 1.翼点
[简答题] 1.颅骨的组成 2.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