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魅力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摘要】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教师只有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让数学亲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才能学好数学。
【关键词】数学;来源;运用;生活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给人的感受往往是抽象的,深不可测的,甚至不少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的,难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其实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只有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让数学亲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才能学好数学。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是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
1.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感悟数学。
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
我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学生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
当然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是“平淡无奇”,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我先让学生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并把它们剪下来,然后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以旋转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拼接过程中,脑海也会产生不少疑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高等于什么?每个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回顾“旋转平移”的情景,从而发现梯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悟数学[论文]
![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悟数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751613964bcf84b9d57b41.png)
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悟数学数学是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其中蕴藏着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认识和规律。
数学与现代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既有自然界数与形的规律,也包含着人类对美的理解与描述。
数学学习意在从中发现规律,发现美,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服务,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是数学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学生必须重视数学学习,教师必须重视数学教学。
一、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培养思维品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人们的衣食住行、思维探索都与数学有着广泛的联系。
人类每一个领域的开拓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数学让每一个领域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一句话,数学离开了生活就会缺乏魅力,生活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如可以让学生用记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学生有了这种对数学的认知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数学不仅是数与形的关系,更是一种文化,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包含着人文精神和科学道理。
所以,教师在教授数学时不能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做题,一味地训练,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体会到数学是一种思想。
教师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理解数学作用,增强体验感悟1.培养思维。
数学作为一种理科性质的学科,能够培养人的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
人类要认识这个世界,要适应这个社会,必然就要有足够的本领,理性思维就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
理性地对待、冷静地思考必然会得出更为适合的结论和更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凭借它那种科学的、条理的、循序渐进的步骤和思考模式有效地促使了我们理性思维的形成。
2.指导生活。
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那么,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应用问题是从实际背景中产生和抽象出来的,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秩序和便利,对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关于数学(3篇)

第1篇一、前言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的学科,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数学魅力之旅。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学校决定开展数学魅力之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活动内容1. 参观数学博物馆活动第一天,我们组织学生们参观了我国某著名数学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学生们看到了各种数学模型、数学艺术品和数学历史文物,了解了数学的发展历程。
此外,博物馆还举办了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数学的魅力。
2. 数学知识竞赛在参观数学博物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一场数学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涵盖了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通过竞赛,学生们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
3. 数学应用实践为了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安排了一系列数学应用实践活动。
例如,学生们分组进行数学游戏设计、数学故事创作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数学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数学讲座邀请数学专家为学生们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数学讲座。
讲座内容涉及数学发展、数学应用等多个方面,让学生们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5. 数学主题班会以数学为主题,组织学生们开展班会活动。
在班会上,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交流了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之类的且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 问题带到生活环 境中去思考 。 小学生年龄小 , 爱玩爱动是 他们 的 天性。 因此 , 以让学生在玩 中学 、 中玩。 可 学 如教
学《 丰收的果 园》 一课 , 从书本 中的情境图引 可
上的数字 ,然后算 一算家里的用电量及所需承 入 , 让学 生观察园 中的各种动物和水果。 学生在
21年2 8 00 月2 日
《 新课程 》
让 学 生 走 进 生 活 感 悟 数 学
◎云南省保 山市腾冲县界 头 乡永乐完小 黄体 润
生活创设情境。 以用游戏的形式呈现 , 可 让学生 在玩 的过程中得 到体验。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游戏 ,是有很大吸引 力 的。 如让每个学生各准备一些硬币 , 先猜想 硬 币掷在课桌上 , 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 数 次 大概是多少 ,然后安排学生做掷硬币的实验证
家庭中物品的形状 、 内 不 知不觉 中主动参 与到数学活动中,然后教师 室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它是在这个现实世 担 的费用等等。同时 , 界中生存的 , 离开 了现实生活, 教学将是一片死 的装修 、家务劳动的时间安排无不隐藏着数学 让学生互相提问 、 互相解 答 , 引导学生把问题 并 另外 , 要引导学 生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 说清楚 、 海。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 的数学 。 同样 , 知识 。 说完整。 师生 、 生生互动 , 让学生产生问 社 学生从社会生活 中 题意识 , 人类也离不开数 学,离开 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 资源 。 会是另一个大课堂 , 在生动活泼的实践 中, 始终体验着学习 可以从报纸 、 志、 的成功与快乐。其次 , 杂 存 和发展。 数学是思维与线条 的文化。 数学是研 获取数 学资源有多种途径 , 应让学生感受生活数学。
论文——走进多彩生活 感受生活数学

走进多彩生活感受生活数学王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产实践,它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这就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实例出发。
作为认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实现“走进多彩生活,感受生活数学”。
一、结合生活,组织教材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枯燥的“组合图形面积”时,我组织同学做儿时的折纸游戏,请他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小物件:船、小燕子、小房子……进而说出它们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此时,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组合图形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二、生活实践,思考数学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效果。
数学学习心得1000字(精选4篇)

数学学习心得1000字(精选4篇)数学学习心得1000字篇1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
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 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
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 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 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
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 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带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是 密切 联 系 的 。数 学课 上不 是 教给 学 生 多少 知识 ,而 是要 教 给 他 们思 维 的 方 法 ,开 发 他们 脑 中未 被 开 发 的脑 细 胞 ,要 想做 到 这 一 点 ,就 要 求我 们 教 师要 不 断 的 充实 自己 。
般来说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 能包括两个方面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
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 泛的联系。 “ 数学来源于 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干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 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
践功能 ,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 学教学的内容来 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 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 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 明显和能动地促进 各个时代 ,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 和进
有魅力的数学。同样 ,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
法 生存 和发 展 。 为 了使 学 生切 实体 会到 数 学 源 于 生活 ,我提 倡 学 生 写数 学 日记 ,记 录 生 活 中发 现 的数 学 问题 ,达到 了很好 的 效
果 ,学 生的 日记中 体 现着 他 们 对数 学的 发 现 、应 用 和 理解 。 2 、数 学是 一 种 文化
步 。二 是 精 神功 能 ,即 它联 系 于人 们 的思 维 与 方 法 。通 过 对 儿 童 的 数学 教 学 ,在 早期 就 尽 可 能充 分 地 开启 儿 童 的 智 慧 ,发 展 儿 童 的思 维 品 质和 思 维 能力 ,丰 富儿 童 的精 神 世 界 ,能 为他 们 日后 乃 至 终 身 的 良好 发 展 ,创 造 高质 量 的 生活 ,奠 定不 可 或缺 的 极 为重 要 的 基 石 。2 世 纪8 年 代 开 始 ,美 国 教 育界 提 出 了 “ 众 数 学 ” O 0 大 的 教 育理 念 , “ 大众 数 学 ”的 实 质是 指 对数 学教 学 进行 再 创 造 ,
让数学教学植根于生活之中

让数学教学植根于生活之中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因此,教师应努力把数学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一、把课堂搬到生活中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匮乏,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使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
如在教学“折扣”时,我做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甲、乙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
金山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时代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去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
这时候,我马上问学生,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量,我给予了肯定,这样使学生无形中意识到单位“1”的量,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的应用题时就不会感到乏味了,会很有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体验快乐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自主学习的程度就越高。
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得具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为孩子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也将成为促进孩子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不竭动力。
因此,教师应努力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幅色彩鲜艳的正方形轮子的自行车图片,问同学们:“这辆自行车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喜欢,踩不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魅力
【摘要】“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时注重:在导入时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
让例题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
让练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走进生活、生活情景、实践、经验
let the student enter the life, the feeling mathematics charm
yin yanjuan
【abstract】
the class sign pointed out that,“mathematics teaching should unify the student to live the actual problem and had the knowledge,causes the student in the understanding, the use and in the study mathematics knowledge process, experiences between mathematics knowledge initially the relation, further feels mathematics and the real life close relation.”when teaching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1, when induction establishes the life situation, lets the classroom draw close to the student.2nd, lets the sample question and the life close relation, causes the student easy to accept,
the understanding.3rd, lets the practice and the life close relation, achieves studies for the purpose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enters the life, the life scene, the practice, the experience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
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
日常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并能初步解决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数学教学走向生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在教授新教材内容时,我比较注重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处
于一种情境之中,自然的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
使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了生机。
以下是我在教学时的一些感受。
1.在导入时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的基础上。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课件、轻快的音乐把学生带进这样的画面:唐老鸭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前进不了。
接着改乘椭圆轮子的小车,车子开动了,但唐老鸭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平稳向前,唐老鸭舒心惬意。
这时,我启发大家想一想:圆形与过去学过的正方
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的小车行走为什么会平平稳稳?这样以情境导入新课,既能使学生自然地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带
着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又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数学
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
2.让例题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
俗话说“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教学“确定位置”时把教室里的64位同学分成8个小组,根据自己位置告诉大家你是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你的东面有谁?西面有谁?左面?右面呢?在教学统计的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各组同学爱吃的水果,根据统计结果,你如果是商店的老板应该怎么进货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到知识,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让练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金鱼缸(长方体的)、纸板苹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并进行比较。
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
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对教材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
收稿日期:200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