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文言文及翻译
女娲神话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
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翻译:在久远的古代,天地四方的支柱崩塌,九州大地裂开,天空无法全面覆盖大地,大地也无法全面承载万物。
熊熊的烈火燃烧不止,浩瀚的洪水泛滥不息。
凶猛的野兽吞噬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儿抓取老人和弱者。
在这危急时刻,女娲熔炼五彩斑斓的石头来修补苍天,砍断大龟的四只脚作为支撑天地的四根柱子,杀死兴风作浪的黑龙来救济冀州,堆积芦苇烧成的灰烬来阻止洪水。
苍天得以修补,四极恢复正位,洪水退去,冀州恢复平静,害虫灭绝,善良的百姓得以生存。
女娲,乃华夏民族人文始祖,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她以神力抟土造人,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
女娲补天之举,体现了她拯救苍生、福泽万物的伟大精神。
此神话故事源于《淮南子》,是西汉初叶淮南王刘安命手下宾客集体编撰的一部著作。
《女娲补天》作为我国最早的神话故事之一,传承了中华民族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精神,彰显了人类渴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原文中的“火爁焱而不灭”,意指火焰熊熊,燃烧不息;“水浩洋而不息”,形容洪水泛滥,肆虐无度;“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描绘了野兽与鸟禽对人类的残害。
而女娲补天之举,则展现了她的英勇与智慧。
通过此神话故事,我们不仅领略了女娲的神奇力量,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精神。
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补天浴日文言文翻译

昔者,天有九日,日并出,炎炎烈日,如火如荼,大地生灵,俱受其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遂使苍生涂炭,哀鸿遍野。
时有巨人名女娲,见此惨状,心生怜悯,遂决意补天,以救苍生。
女娲者,人首蛇身,聪明绝世,才智过人。
她采集五色石,炼之九日九夜,终成五彩石。
女娲以五彩石补天,裂缝尽合,天遂不漏。
然而,天虽补,而日犹存,且日愈炽,生灵仍受其害。
女娲乃炼五色石以为日,以一石为日,以四石为月,以其余为星辰。
日既驯服,月星辰亦各守其位,夜幕降临,生灵得以安息。
女娲又断鳌足以立四极,以平其倾,使天地归位,万籁俱寂。
女娲补天浴日之劳,天地为之动容,神鬼为之震恐。
自此,天地重光,万物复苏,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女娲遂成为补天浴日的女神,世人敬仰,传颂其美名。
补天浴日之事,亦载于《淮南子》曰:“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苍生。
”此事虽为神话,然其中蕴含之哲理,实为世间所共鉴。
女娲之德,至高无上,其精神可歌可泣。
她以一己之力,挽救苍生,补天浴日,使天地重光。
其行为,乃仁者之至,勇者之极。
世人得以安生乐业,皆女娲之赐也。
《补天浴日》之事,亦启迪后人,无论世事如何艰难,总有英勇之人挺身而出,以己之力,拯救苍生。
女娲之精神,历久弥新,永垂不朽。
今以文言文译之,以彰显古人之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昔者,天有九日,并出炎炎,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女娲见之,心生怜悯,遂炼五彩石以补天。
日驯月守,星辰各守其位,天地归位,万籁俱寂。
女娲以一己之力,挽救苍生,补天浴日,使天地重光。
世人敬仰,传颂其美名。
女娲之德,至高无上,其精神可歌可泣。
天地为之动容,神鬼为之震恐。
后世子孙,当以女娲为榜样,勇担重任,拯救苍生,补天浴日,使天下太平。
天地有变,女娲出;苍生受苦,女娲至。
女娲补天浴日,永载史册,光照千古。
愿后人铭记女娲之德,传承其精神,共创美好未来。
女娲补天文言文原文注释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①而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②民,鸷鸟③攫④老弱。
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⑤
苍天补,四极正;淫shui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⑦不通者,窍⑧理之;逆气戾物⑨伤民厚积者,绝止⑩之。
当此之时,卧倨倨,兴眄眄。
(《淮南子》)
注释:
①爁(làn)炎:火势蔓延。
②颛(zhuān):善良。
③鸷(zhì) :凶猛的鸟。
④攫(jué):抓取。
⑤鳌(áo):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⑥淫:过多、过甚。
⑦壅沈:壅(yōng),阻塞,沈,同“沉〞,沉陷。
⑧窍:贯穿。
⑨逆气戾(lì)物:违背自然的暴戾之气,邪气、毒气、疫气等。
⑩绝止:遏止。
倨倨(jù):无忧无虑的样子。
兴:起来,指白天。
眄眄(miǎn):无智无谋的样子。
【女娲补天翻译】
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烧猛烈而不熄灭,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华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
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淮南子》之《女娲补天》原文、注释及译文

《淮南子》之《女娲补天》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女娲补天》《淮南子》往古之时,四极废②,九州裂③,天不兼覆④,地不周载⑤。
火焱⑥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⑦,鸷鸟⑧攫⑨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⑩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11),积芦灰以止淫水(12)。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13),冀州平,狡虫(14)死,颛民生。
【注释】①选自《淮南子·览冥训》。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其门客所编著。
其中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
女娲(wā),传说中的女神名。
据说,女娲人头蛇身,她在开天辟地的时候,捏黄土作人,创造了人类,并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拯救了人类。
②〔四极废〕天的四边塌下来。
四极,四方,指天的四边。
古人认为天的四边有柱子支撑;柱子一断,天便塌下来。
废,坏。
③〔九州裂〕大地崩陷。
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后以九州泛指中国。
这里指中国大地。
④〔兼覆〕全面地覆盖大地。
⑤〔周载〕周全地容纳万物。
周,普遍。
⑥〔(lǎn)焱(yàn)〕火势蔓延。
,燃烧。
焱,火花。
⑦〔颛(zhuān)民〕善良的百姓。
颛,善良。
⑧〔鸷(zhì)鸟〕凶猛的鸟。
⑨〔攫(jué)〕用爪抓取。
⑩〔鳌(áo)〕传说中海里的大龟。
(11)〔冀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指黄河流域古代中原地带。
(12)〔淫水〕泛滥溢流的大水。
(13)〔涸(hé)〕水干,枯竭。
(14)〔狡虫〕凶猛的害虫。
这里指猛兽。
【译文】过去上古时候,天的四边崩裂,大地塌陷。
天不能全面地覆盖一切,地也不能周全地容纳万物。
大火蔓延焚烧不灭,洪水泛滥不止。
凶猛的野兽吃掉了善良的人民,凶恶的大鸟抓走了老人和孩子。
在这时女娲炼五色石来补苍天,折断海龟的足支撑天的四角,杀掉黑龙救助冀州,积存芦灰止住洪水。
苍天补好,天的四边端正,洪水干竭,冀州平安了,猛兽死掉了,善良的人民才得以生存。
女娲补_天文言文翻译

昔者,天未成而地未分,混沌既判,始有阴阳。
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
天清地浊,分而为二。
于是,有神曰女娲,人首蛇身,聪明智慧,能造化万物。
女娲见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欲补之,以利生灵。
女娲于是炼五色石,以补天。
一日,二日,三日夜以继日,炼石不辍。
五色石成,光彩夺目,女娲以五彩丝缀之,补于天西北角。
天补,遂成圆缺之象,昼夜交替,星辰错落。
女娲又斩断鳖足以立四极,使天地不再倾覆。
于是,天高地远,地阔海深,万物生长,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女娲补天之后,仍有残缺。
于是,女娲采草为灰,以填东海。
东海之水,经灰染成碧,遂成沧海。
女娲又以神力,移山填壑,使山川平顺,土地肥沃。
女娲补天之事,传之四海,百姓称颂。
有诗云:“女娲炼石补天出,断鳌足以立四极。
苍龙负山填海阔,四海升平万物和。
”自此,天地间秩序井然,阴阳调和,万物生生不息。
女娲功成身退,隐于深山,修炼成仙,后人称之为“补天圣母”。
译文如下:往昔之时,天空尚未形成,大地也未分开,混沌初开,始有阴阳之分。
清气上升成为天,浊气下降成为地。
天清地浊,从而分为两端。
于是,有位女神名叫女娲,她人身蛇首,聪明智慧,能创造和化育万物。
女娲看到天空西北方有缺陷,地面东南方也有不足,便想要修补它们,以便造福众生。
女娲于是炼制五彩石,用以补天。
她一日、二日、三日,夜以继日地炼制石头,从未停歇。
五彩石炼成,光彩夺目,女娲用五彩丝线将其串联,补在天空西北角。
天空被修补后,形成了圆缺的形状,昼夜更替,星辰错落有致。
女娲又斩断大龟的脚来支撑四极,使天地不再倾斜。
从此,天空高远,地面辽阔,海洋深邃,万物得以生长,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女娲补天后,天空仍有残缺。
于是,女娲采集草木之灰,用来填平东海。
东海之水,被灰染成碧绿色,于是成为沧海。
女娲又用神力,移山填壑,使山川平顺,土地肥沃。
女娲补天的事情,传遍四海,百姓纷纷称颂。
有诗云:“女娲炼石补天出,断鳌足以立四极。
苍龙负山填海阔,四海升平万物和。
女娲补天文言文的翻译

昔者,天地混沌,未有成形。
是时,未有日月星辰,亦无四时寒暑。
天地未分,仅有阴阳之气,互相缠绵,流转不息。
有一女神,曰女娲,生于斯时,居天地之间。
女娲神通广大,能造化万物。
她见天地混沌,心中忧虑,便决心补天,以救苍生。
女娲遍寻天地,寻找五彩石。
五彩石者,乃天地间最为珍贵的宝物,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
得此五彩石,方能补天。
女娲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大荒之中寻得五彩石。
她将五彩石炼制成五彩琉璃,用以补天。
女娲攀爬至天际,发现天空破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仿佛一个无底的黑洞,吞噬着一切生灵。
女娲心生怜悯,决定填补这个缺口。
女娲运用神力,将五彩琉璃嵌入缺口,然而,五彩琉璃仅能暂时修补,无法持久。
女娲继续寻找,终于在东海之滨找到一根巨大的神木,名为“扶桑”。
扶桑树乃天地间最为坚韧的树木,能承受天地之重。
女娲将扶桑树斩断,用其主干填补天空缺口。
扶桑树主干插入缺口,稳如泰山。
女娲又以五彩琉璃将扶桑树主干包裹,使其更加坚固。
至此,天空缺口得以填补,天地重归和谐。
然而,女娲发现,天空虽补,地却裂开一道巨大的裂缝。
女娲心想,若不将地缝填平,苍生仍将遭受灾难。
于是,女娲又寻找宝石,以填平地缝。
女娲在南海找到一颗巨大的宝石,名为“碧落”。
碧落宝石光彩夺目,能吸纳地缝中的阴气。
女娲将碧落宝石填入地缝,地缝逐渐愈合。
苍生得以安居乐业,感激女娲救命之恩。
女娲补天之后,天地间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她回到人间,继续创造万物,教化众生。
女娲的传说,流传千古,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信仰。
女娲补天,不仅是一部神话传说,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女娲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
女娲补天,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女娲补天的文言文翻译

女娲,乃上古之神,创世之母,神通广大,德高望重。
彼时,苍天有缺,裂开数十丈,如巨口般吞噬万物,日月星辰,为之暗淡。
女娲心生怜悯,决定修补苍天,以拯救苍生。
女娲首先寻访四海八荒,搜集五色石。
五色石者,红、黄、蓝、白、黑,各有奇效。
红石温润,可驱邪避灾;黄石刚猛,可固山川;蓝石坚韧,可炼制神兵;白石洁白,可洗净世间污秽;黑石沉稳,可镇妖伏魔。
女娲将五色石炼化,融为一炉,以己神力,注入其中。
五色光芒,熠熠生辉,照耀天地。
女娲挥舞神锤,将融化的五色石,注入天缺之处,补得天衣无缝。
苍天得以恢复,日月星辰,重新照耀人间。
然而,天虽补好,但地却裂开数道巨大的裂缝,洪水汹涌,泛滥成灾。
女娲心想,若不止住洪水,苍生仍将遭受苦难。
于是,她斩断巨鳌的四足,分别立于四极,以稳固大地,遏制洪水。
接着,女娲发现黑龙兴风作浪,为祸人间。
她毅然决定,斩杀黑龙。
女娲与黑龙展开激战,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将黑龙斩杀,止住了洪水。
然而,洪水虽止,但山泽之间,仍有妖魔作乱。
女娲捉住白猿,以神通驯服之,令其守护山泽,平息妖魔之害。
经过女娲的努力,苍天得以恢复,大地得以稳固,洪水得以止息,妖魔得以平息。
人间重回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女娲功德无量,被誉为“补天圣母”。
自那以后,人们感念女娲之恩,每逢农历七月初七,都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女神。
而女娲补天的传说,也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女娲补天》原文和翻译译文

《女娲补天》原文和翻译译文《《女娲补天》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女娲补天》原文和翻译译文《女娲补天》原文和翻译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译文:以往古代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陷裂;天(有所损毁,)不能全部覆盖(万物),地(有所陷坏,)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烈火燃烧并且不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
于是女娲炼出五色石来补青天,斩断大龟的四脚来把竖立(天的)四根梁柱,杀死(水怪)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来制止(抵御)过量的洪水。
苍天(得以)修补,四个天柱(得以)扶正(直立);过多的洪水干涸(了),翼州太平(了);狡诈的恶虫(恶禽猛兽)死去,善良的人民百姓生存(下来)。
作者EMAIL:***************2、《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译文《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后汉书班昭续《汉书》原文: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译文: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会的要求。
她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编纂《汉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fù),地不周载。
火爁(lǎn)焱(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 ì)鸟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jì)州,积芦灰以止淫(yín)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hé),冀(jì)州平;狡(jiǎo)虫死,颛(zhuān)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出自《淮南子·览冥训》]
译文:以往古代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陷裂;天(有所损毁,)不能全部覆盖(万物),地(有所陷坏,)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烈火燃烧并且不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
于是女娲炼出五色石来补青天,斩断大龟的四脚来把竖立(天的)四根梁柱,杀死(水怪)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来制止(抵御)过量的洪水。
苍天(得以)修补,四个天柱(得以)扶正(直立);过多的洪水干涸(了),翼州太平(了);狡诈的恶虫(恶禽猛兽)死去,善良的人民百姓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