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
基于主成分类聚分析的区域物流规划——以广东省为例

区域物 流规 划 一 以 东 为 广 省 例
河海大学 江 苏 南 京 2 1 O 1 O 1
指 怀 1结 合 的原 『以 及 战略 性 原 则 五 大 原 、 I { l = ! f J 则 ,本 文选 取 了 以 卜 指标 来构 建 区 域 物 流 发辰 的 评价 指 标 体 系。① 会 经济 发展 类 : 综俞 反映 了 城 物 流发 眨 的社 会经 济基 础 , 包括 G P ( )和 人 均 G P ( 2 ;②牛 D x1 D X ) 产 消赀 流通 类 :分别 从 生 产 、 费 、 内 流 消 田 通 、对 外 贸易 等 不 问角 度 反 映 r区域 物 流 服 务的 需 求状 况和 规 模 ,包 括 农 、 生 产总 『 值 ( ) X3 、上业 总 产值 ( 4 、建 筑 总 产值 X ) ( 5 、社 会 消费 零售 总 值 ( 6 x) X )以及进 出 I总额 ( 7 。③文 通运 输 炎 :反 映 了 域 I x) 物 流 发 展 的物 呒基 础 ,包 括 全 社 会运 货 量 ( ) X8 ;港 [货 物 乔吐 帚 ( ) 』 X9 ;④ 人 力资
基 于 主 成 分 类 聚 分 析 的
翟方正
【 文章 摘 要 】 本 文 以广 东省 2 个 重要 城 市 为例 , 1 利 用主 成 分 分 析对 广 东各地 区的物 流 发 展 综合 实 力进 行 标 代 替 原 采较 多的评 价 指 标 ,对省 内各 地 区的物 流 发展 进 行 聚 类 分 析 ,最后 对 广 东省 区域 物 流 中心 做 出 了 译仕 柳 圳
体 观 了原来 P个 评 价指 标 的信 息 。 ⑤用 各 土 成分 的 方 差贡 献 率 作 为 权 苇 , 线性 加 权 求 千得到 综 合 评价 函 数 Yi u ,其 值 越高 ,说 明该地 区 物流 发展 综 合实 力 和竞争 力越 强 ,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低碳物流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山东 纺 织 经 济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低碳物流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李小娟
( 陕 西省 行政 学 院 摘 陕 西 西安 7 1 0 0 6 8 ) 要: 低 碳 物 流是 促进 低 碳 经济发 展 的 重要 领 域 , 在 分析 低 碳 物流 及 其发 展 模 式 的基 础之 上 , 提
出低 碳 物流 发展 的 对策 。
关键 词 : 低 碳 经济 ; 低 碳物 流 ; 可 持 续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F 2 5 9 . 2 : F 2 0 5 文献 标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6 . i s s n . 1 6 7 3 — 0 9 6 8 . 2 0 1 3 . 0 3 . 0 0 1
5
墨 蕾 圃
山 东 纺 织 经 济
发展 。
2 叭 3 年 第 3 期 ( 总 第 1 9 3 期 )
始 的供 应物 流低碳 化 、 生 产物 流低 碳 化 、 销售 物 流 低碳 化 、 回收以及废 弃物物 流低碳 化 。要求 在供 应
物 流基础设 施 的重 复建设 与资源浪 费 , 提 高物 流作
必然 选择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l 一 2 3
现象 , 实现低碳 配送 。
( 二) 低 碳 物 流 系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模 式
低碳 物流思 想应 当贯 穿于整个 物流过 程 , 完 整
的低 碳 物流 系统 包括 从原 材料 或零 部件 的采 购 开
作者 简介 : 李 小娟 , 陕西省行政学 院工 商管理 系教 师 , 硕 士研 究生, 主要研 究方向: 物流管理 。
物流的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

物流的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物流绿色化的途径和措施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的不断发展,物流业已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然而,物流活动所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和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推进物流绿色化已成为当今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优化运输模式1、发展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是指运输过程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方式,并在货物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进行转运、转载或转换的一种物流方式。
由于多式联运可以充分发挥各个交通方式的优势,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可以有效推进物流绿色化。
2、推广公路物流配送集中化公路物流配送集中化是指将零散的货物通过集中配载的方式,统一发往相应的目的地,以减少运输次数、节省运输成本,同时减少排放污染物的数量。
因此,推广公路物流配送集中化,可以有效降低物流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二)推广绿色物流技术1、发展智能物流系统智能物流系统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方式。
通过智能物流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物流运输的智能调度、优化路径规划、减少货车空载率,从而降低碳排放,推进物流绿色化。
2、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电力、混合动力等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具有零排放和低噪音等优点,能够有效降低物流运输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是实现物流绿色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加强物流环节管理1、强化物流包装管理物流包装是指在物流环节中,为保护货物及其容器而采取的一种包装形式。
合理的物流包装设计可以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加强物流包装管理是实现物流绿色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低碳物流的发展趋势与案例分析

低碳物流的发展趋势与案例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物流业的发展也日益壮大,然而,物流运输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了制约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
因此,如何实现低碳物流成为了物流业探索发展的关键性课题。
一、低碳物流的定义低碳物流是指采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浪费、低成本的物流方式,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支持。
低碳物流的核心是降低物流环节中的碳排放量,促进物流运输的低碳化发展。
二、低碳物流的发展趋势1. 多式联运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深化,物流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也日益提高。
在国内,物流业也呈现出交通多式联运的发展趋势,即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相互衔接协调,充分发挥各交通方式的优势,减少运输环节中的碳排放量。
2. 倒排车优化倒排车优化是将运输逆向化,由物流企业在出发地选址,将配载信息录入系统,为车辆提供多点配载任务,由车辆在目的地完成卸货,并在环节信息反向录入系统,实现全程物流业务可视化。
3. 直达式物流直达式物流,即货物从发货地直达收货地,不经过中转站,从而降低物流运作的整体成本,缩短物流时间,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运输中的碳排放量。
三、低碳物流的案例分析1. 顺丰速运顺丰速运是中国领先的快递服务企业。
通过优化设备、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精益管理等多种手段,实现了节能减排。
例如,顺丰速运使用智能化配送系统,以据地区、时间、货物重量、空间、气候等多种因素对路线进行合理规划,实现了路线最优化、配载最优化、车辆使用最优化。
2. 拜耳集团化学品物流中心拜耳集团化学品物流中心为一个配有自动化无人驾驶叉车的无人车库,实现了避免人为事故、自动避让、能耗节约等多项绿色环保措施,使得物流中心高度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大提升,线路更加科学且环保。
3. 马蜂窝马蜂窝作为中国领先的旅游网站,为了降低自己的碳排放量,积极推进低碳物流运输。
绿色物流行业绿色包装与减少碳排放方案

绿色物流行业绿色包装与减少碳排放方案第一章:绿色物流概述 (2)1.1 绿色物流的定义与发展 (2)1.1.1 绿色物流的定义 (2)1.1.2 绿色物流的要素 (3)1.1.3 绿色物流的发展 (3)1.1.4 目标不同 (3)1.1.5 观念不同 (3)1.1.6 技术不同 (4)1.1.7 政策支持不同 (4)1.1.8 市场竞争力不同 (4)第二章:绿色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4)1.1.9 植物纤维材料 (4)1.1.10 生物降解材料 (4)1.1.11 可回收材料 (4)1.1.12 可降解泡沫材料 (4)1.1.13 环保复合材料 (4)1.1.14 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5)1.1.15 在电子产品包装中的应用 (5)1.1.16 在医药包装中的应用 (5)1.1.17 在家居用品包装中的应用 (5)1.1.18 在电子商务包装中的应用 (5)第三章:包装设计优化 (5)1.1.19 概述 (5)1.1.20 包装结构优化方法 (5)1.1.21 包装结构优化案例分析 (6)1.1.22 概述 (6)1.1.23 包装材料减量化方法 (6)1.1.24 包装材料减量化案例分析 (7)第四章:碳排放监测与评估 (7)1.1.25 排放因子法 (7)1.1.26 物料流量法 (7)1.1.27 生命周期评价法 (7)1.1.28 实时监测法 (8)1.1.29 评估指标体系 (8)1.1.30 评估方法 (8)1.1.31 评估流程 (8)第五章:物流运输优化 (8)1.1.32 运输方式概述 (8)1.1.33 运输方式选择原则 (9)1.1.34 运输方式选择策略 (9)1.1.35 运输路线优化概述 (9)1.1.36 运输路线优化方法 (9)1.1.37 运输路线优化策略 (9)第六章:仓储管理改进 (10)1.1.38 仓储布局优化 (10)1.1.39 仓储设施改造 (10)1.1.40 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10)1.1.41 仓储作业方式改进 (10)第七章:碳排放控制策略 (11)1.1.42 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11)1.1.43 推广绿色物流设施与技术 (11)1.1.44 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 (11)1.1.45 政策引导与激励 (12)1.1.46 碳排放交易 (12)1.1.47 碳税政策 (12)第八章:绿色物流信息化建设 (12)1.1.48 概述 (12)1.1.49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内容 (12)1.1.50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 (13)1.1.51 概述 (13)1.1.52 信息化技术应用案例 (13)1.1.53 信息化技术在绿色物流中的应用前景 (14)第九章:绿色物流政策与标准 (14)1.1.54 政策背景与意义 (14)1.1.55 政策体系构成 (14)1.1.56 标准制定原则 (15)1.1.57 标准制定内容 (15)第十章: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案例分析 (16)1.1.58 国外绿色物流发展案例 (16)1.1.59 国内绿色物流发展案例 (16)1.1.60 绿色物流企业案例分析 (16)1.1.61 绿色物流企业启示 (17)第一章:绿色物流概述1.1 绿色物流的定义与发展1.1.1 绿色物流的定义绿色物流,又称环境友好型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通过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实现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最小化。
中国低碳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战略

Logistics物流商论1422012年11月 浅谈中国低碳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战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贾苏绒摘 要:本文阐述了低碳物流发展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我国低碳物流发展和国外的差距,并提出了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物流 发展现状 战略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b)-142-02从物流活动的目标来看,低碳物流与一般物流活动不同。
一般的物流活动的目标是满足顾客需求与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实现物流企业的盈利,即最终追逐的目标是经济利益,看重的是物流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而低碳物流要求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基础上,讲求物流活动中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追求可持续发展等无形的社会效益。
1 低碳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的意义1.1 如何大力发展低碳物流,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1.1 环境污染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曾提出了“物流成本冰山”学说,其含义是说当前人们对物流费用的理解,仅似于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物流费用的主体部分还隐藏于水下。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目前人们对物流费用的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而因企业物流结构的不合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恰是我们所估计不到的成本。
企业在物流活动中仅从自身利益出发降低运作成本,却忽视了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等活动的不合理产生的环境污染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
1.1.2 物流市场的不断拓展从传统的运输、包装、仓储等到现代物流,物流市场在日益扩张和发展。
传统物流活动只关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过程,忽视了消费后的再利用和再生产。
现代物流则将这一过程从消费延伸到再生产的流通,它包括废旧商品的再利用和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运输、管理等。
这种物流形式有力地减少了资源消耗,有效地控制了废弃物的污染。
21世纪人类社会将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三大危机,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物流必将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
碳中和与绿色仓储物流推动物流业的低碳化与可持续化

碳中和与绿色仓储物流推动物流业的低碳化与可持续化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化与可持续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
物流业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支撑,其碳排放量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绿色发展,碳中和与绿色仓储物流成为推动物流业低碳化与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碳中和:物流业的低碳发展方向碳中和即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采取补偿措施,实现碳排放量净零或负净零的目标。
在物流业中,碳中和的实现需要从各个环节入手。
1. 运输方式的优化:传统的物流运输主要依赖于燃油驱动的交通工具,而新兴的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等技术创新为物流运输提供了低碳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提高运输效率和共享物流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2. 仓储的绿色化:物流仓储是物流环节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优化仓库的能源利用、改造仓储设施、推广绿色建筑等措施,可以降低仓储过程中的碳排放。
此外,运用物联网技术提高仓储能效、减少资源浪费也是绿色仓储物流的重要举措。
3. 数据化管理:数据化管理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一环。
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对物流全流程的监控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降低运输、仓储中的能耗,并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二、绿色仓储物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绿色仓储物流是低碳化和可持续化的重要手段,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战略思路。
1. 节能减排:通过推广节能设备和技术,减少能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LED照明等方式,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降低仓库的碳排放。
2. 循环利用:推广仓储过程中的回收利用和再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回收包装材料、利用废料进行再加工等举措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流的可持续性。
3. 环保材料:选择环保材料用于仓库改造和仓储设施的建设。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或者利用再生资源进行建筑和设备的制造,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物流业的责任与挑战推动物流业的低碳化与可持续化发展,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社会的期待和要求。
发展低碳物流的有效对策分析

发展低碳物流的有效对策分析【摘要】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粗放,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再加之低效率的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
本文具体分析了发展低碳物流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低碳物流;发展;有效对策低碳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且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目前全球都在发展低碳物流,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粗放,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再加之低效率的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
对我国的物流如果要实现低碳化,降低能源消耗,全社会必须树立低碳物流理念,完善低碳物流的政策环境,强化全社会的低碳物流教育,加强低碳物流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着重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体系,加快低碳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开发相关技术,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只有这样,我国的低碳物流发展才会顺畅。
一、树立低碳物流的理念物流是全社会的事情,所以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宣传和引导,让低碳物流的理念深入人心。
政府部门应尽快转变观念,确立发展低碳物流的理念,重视对消费者和企业的低碳物流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物流意识,提高低碳物流的社会化程度,做好低碳物流的政策性建设。
企业要加大低碳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展物流作业的科技改造,再造物流流程、优化物流环节、对物流设备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
二、完善低碳物流的政策环境政府的有力支持是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保障。
要打破现有的物流体制局限,按照大流通、低碳化的思路来设计全国的物流规划,营造有利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首先,国家要制定政策法规,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车辆的废气排放,收取车辆排污费,推广使用低碳交通运输工具等。
其次,提高基础设施。
要发展低碳物流事业,进行低碳改造,应将全球定位系统引入物流活动中,结合公路、铁路、海运和空运信息,合理安排运输车辆和路线,实现物流的快速、准确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0引言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理念已开始融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1]。
国内对低碳的研究方兴未艾,但研究层面尚处在介绍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初步探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潜力等方面,不仅研究深度亟待提升,而且研究广度,如对具体行业、企业等个体的低碳化研究也需加强,目前低碳物流还鲜有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物流业已被国家确定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然而物流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油品的高消耗量和气体排放量使物流业必然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
面对既要实现绿色物流目标,又要避免国际物流市场的贸易保护壁垒,我国物流业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具体反映为在不影响我国物流业振兴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量?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在探讨影响低碳物流发展的因素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炼出主成分影响因素,并研究了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路径,最后基于路径分析提供了实现低碳物流的对策。
1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主成分影响因素分析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物流业低碳化的必然表现。
本文认为影响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因素有:能源结构、产业发展水平、能源效率、基础设施状况、发展速度、经济规模扩张对物流需求的增长、科技进步水平以及碳汇能力等。
以上影响因素用指标可以表示为:X1为物流油料能源消耗占物流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X2为单位物流增加值的能耗、X3为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值、X4为我国森林面积、X5为森林覆盖率、X6为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X7为运输路线长度、X8为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X9为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10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具体指标数值根据相关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物流年鉴》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公布的《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和计算。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统计了上述指标在2004-2008年的数据,利用对影响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具体分析如下:公共因子方差分析表1中的公共因子方差给出了该次分析从每个原始变量中提取的信息。
一般要求,主成分至少提供原始变量85%以上的信息才符合要求。
在此次分析中提取的公共因子方差均在95%以上,表明各原始变量信息均被主成分很好地提取出来,可信度比较高。
总方差分析从表2来看,前三个因子的特征根分别为:、、,特征根均大于1,分别解释了原始变量总方差的%、%和%,因子贡献占总方差的比例达%,较全面地反映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
根据主成分特征根大于1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85%的原则,提取三个主成分分析比较合适,即通过对影响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因素的提炼,可以提取三个主成分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表3中,第一主成分主要由变量X1、X3、X6和X7决定,四个变量的载荷较大,与第一主成分的相关系数较高;第二主成分在X2的载荷较大,与第二主成分相关程度较高;变量X4和X5在第三主成分上的载荷较大,与第三主成分关系密切。
从另一角度讲,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物流油料能源消耗占物流能源消耗量的比重(X1)、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值(X3)、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X6)、运输路线长度(X7),反映的是物流业的能源结构和发展状况对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主要包括单位物流增加值的能耗(X2),反映的是物流能耗效率对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第三主成分主要包括我国森林面积(X4)和森林覆盖率(X5),反映的是碳汇能力对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我国物流业低碳化的主成分影响因素包括:能源结构和产业效率、产业自身发展状况和碳汇能力。
2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路径基于主成分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要实现物流业低碳化发展,不仅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以及自身发展水平等内源式发展上做文章,而且要把发挥碳汇能力等外延式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也即内源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齐头并进,具体路径如图1所示:(1)提高物流能源效率,实现低能耗。
能效的高低决定了能耗的大小,提高能效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碳源。
我国物流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急剧上升,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速度、物流规模扩张也呈正相关变化。
仅2004-2008年5年间,物流能源消耗从2004年的15 104万t标准煤上升至2008年的22 088万t标准煤,增速达%,年均增长速度为%,而同期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能耗增速仅略低于产值增速的%。
探究导致我国物流业高能耗的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物流运输方式落后、物流节点的优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物流基本依赖于汽车公路运输,从节能角度来看,长距离的公路运输并不是经济环保的运输方式;相比而言,铁路在中、长距离大宗货运中具有较大优势,公路在高附加值商品以及短途货运中具有机动灵活、时效高的优势,水路运输在大宗和散装货物中优点显著,而航空运输则适于大中城市间长距离的旅客运输。
同时,由于车站、港口、物流园区和仓储地物流节点的设置欠缺合理化,导致重复运输、交错运输以及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普遍存在,铁路、公路货运空载率长年居高不下,这都进一步加剧了物流业的高能耗。
因此,物流业亟待提高能源效率,这既有助于实现物流的低碳化,又能够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改善物流能源结构,做到低排放。
改善能源结构,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碳源。
与运输方式相匹配,我国物流业的能源消耗以油料等非再生能源为主,近五年的油料消耗量占物流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在60%上下波动,油料消耗又以柴油和汽油高污染型能源为主,柴油和汽油消耗量占全国柴油和汽油消耗量的比例均高达50%以上,物流业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油老虎”行业。
高污染能源消耗势必加大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排放,因此物流业要实现低排放,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是其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战略要求。
改善物流业能源结构,需要逐步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同时加快低碳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清洁化发展[2],共同推动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而这些都依赖于科技实力的提高。
未来需要加大低碳科研投入,依靠低碳科技进步推进核电、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型能源的研发,同时开发节能高效、有替代能源的运输工具;减少甚至替代高污染能源,使用清洁型、可再生能源,物流能源结构的改善对物流业必然产生新的革命。
(3)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力求低污染。
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
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业相比,我国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产业增长模式尚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发展阶段。
目前由于尚未形成标准化体系,影响了物流网络节点、设施、器具等的合理应用,突出问题有:运输方式间由于装备标准的不兼容性,影响了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严重影响了货物在运输、仓储、搬运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间存在缺口,严重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载荷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等。
同时,受规模和实力限制,物流企业无法在全国建立物流运作网络和信息网络,全球物流网络更是无从谈起,物流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的滞后直接造成了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和手段过于简单,使它们根本没有能力全面开展物流信息服务、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管理等以物流管理软件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
物流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3],并且由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使物流企业根本无力顾及碳污染、碳处理等问题,这样直接影响了物流业的低碳化发展。
降低碳污染,推进物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势在必行。
(4)发挥碳汇潜力,增加碳汇。
如果说以上渠道是实现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内源式路径,那么发挥碳汇能力则属于外延式路径。
内源式发展路径主要针对我国物流业的自身状况和特点,采用减法战略控制碳源、通过节能减排降低排碳量,而外延式发展路径则是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原理,采用加法战略——通过增加碳汇方式,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碳吸收,以达到间接减碳目的。
森林碳汇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成本低、综合效益好,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减少CO[,2]。
发挥森林在减排中的作用和优势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为19 万ha[2],森林覆盖率达%;中国林科院根据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进行评估,认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年吸收大气污染物亿t,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亿t,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六项生态服务功能的年价值高达万亿元[4],大致相当于目前我国年GDP值的1/3。
未来随着森林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碳汇林的大力培育以及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还会进一步增强,为我国低碳物流和低碳经济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3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通过对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的分析,我们发现,要实现低碳化发展,既需要选择环保节能和经济的运输方式,依靠完善高效的物流网络、信息化智能物流技术等软硬件的支撑来优化物流运力结构、降低物流单位能耗和提高物流效率的直接减碳对策,又需要发挥森林碳汇的间接减碳策略。
具体来说,低碳化对策主要有:(1)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发挥多式联运优势,降低能耗。
相对于单一运输方式,综合运输体系是把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联系在一起,并交织成一个安全、节约、高效和环保的完整便捷系统。
通过多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协作,形成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运输能力及各种运输方式能够各尽其长的运输系统。
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和物流企业进行统筹规划和优化资源组合,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同时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配套,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以充分发挥多式联运优势,从而降低能耗。
(2)提高物流业信息化程度,促进节能减排。
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增大了物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因此需要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智能标签、商品辨识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跟踪系统等,在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环节以及物流运作模式方面优化物流管理。
物流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将提高物流运输工具的实载率和仓储设施利用率,优化运输路径和搬运装卸系统,必然带来物流成本的节约、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的全面提高,从而促进物流业的节能减排。
(3)推进物流业标准化建设,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减少碳污染。
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只有在规范的市场秩序、完善的物流管理及技术标准引导下,才有可能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