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比较Word版

合集下载

西医和中医的区别

西医和中医的区别

西医和中医的区别中医和西医是世界上两大主要的医学体系,它们在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详细探讨西医和中医的区别,并比较它们在治疗方法和观念方面的异同点。

一、诊断方法的差异在诊断方法上,中医和西医有一定的区别。

中医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等四诊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等外部表现,闻取患者体味,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以及按摩脉搏来确定病情和体质。

中医强调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西医则更倾向于使用现代化的医学仪器进行诊断。

例如,使用X 射线、CT扫描等设备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以及进行实验室检测和血液分析等方法。

西医注重疾病的病理学和解剖学,通过寻找病因来进行治疗。

二、治疗手段的差异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治疗主要依靠中药、针灸、推拿等非侵入性疗法。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通过使用草药的有效成分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针灸是中医特有的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经络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而西医则更侧重于手术、药物治疗和其他众多的实证治疗方法。

西医注重使用化学药物和外科手术等侵入性疗法,有时候也结合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

三、理论基础的差异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基础也存在差异。

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等。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中医相信人体有自愈能力,希望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而西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如细胞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

西医更注重科学的实证,强调疾病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在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以中药、针灸等为主要治疗手段;而西医则倾向于使用现代化的医学仪器进行诊断,并采用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等侵入性疗法。

虽然中医和西医的观念和方法不同,但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各自发展,并在特定的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医学领域中,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主要的医疗体系,它们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医与西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包括理念、诊断方式、治疗方法和药物应用。

一、理念差异中医是一种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医疗体系,强调身体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医理论将人体视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并认为身体的健康与环境、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追求的是身心灵的平衡和和谐。

而西医则更强调病因和病理机制的研究,更注重以病原体和疾病为中心的观点。

西医倾向于通过对病因、病理的研究来理解和治疗疾病。

二、诊断方式差异中医的诊断依赖于对患者的四诊合参,包括望、闻、问、切。

中医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整体症状和体征来确定中医的诊断。

而西医的诊断则主要基于客观的实验室检查、医学影像学和病史等。

西医医生通过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

三、治疗方法差异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節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药是中医的核心治疗方法,通过使用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药物来治疗疾病。

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更为常见。

西医药物种类丰富,针对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手术则常用于治疗需要外科干预的疾病。

四、药物应用差异中医药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中药注重整体的平衡方法,常常采用复方制剂。

中医药物往往较为温和,以调理身体为主,既能治疗疾病,又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西医药物则主要采用合成药物,其中不乏强效药物。

西医药物注重对症治疗,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但也可能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结论中医与西医在理念、诊断方式、治疗方法和药物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通过针灸、中药等疗法调理身体;而西医更注重病源、病理机制的研究,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来对症治疗疾病。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中医强调整体性和平衡,以预防疾病为主,而西医注重诊断和治疗,以治愈疾病为主。

两种医疗体系各有优缺点,应该根据情况选择。

一、中医的优点中医注重整体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器官、组织、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因此,治疗疾病时应该考虑整个人的情况,而不是单纯地治疗某一个器官或症状。

中医强调身心平衡,认为身体的不适和疾病往往是由于身心失衡引起的。

因此,除了治疗身体的症状外,还要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来调整身心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健康保健的目的。

二、中医的缺点中医缺乏严密的科学证据支持,其理论与西医的认知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的诊断方法相对来说不够科学,而且需要长时间的医疗过程。

在紧急情况下,中医对于急救、手术和特殊设备的运用不够完善。

三、西医的优点西医依靠科学的方法,通过病因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研究,获得了深刻的病理学知识,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西医技术发达,能够进行复杂的手术治疗和使用高端的医疗设备,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抢救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西医的缺点西医注重治疗疾病,而忽略了预防。

在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医疗设备的情况下,西医无法满足某些患者治疗需求。

西医对药物的使用较为依赖,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和依赖性等问题,长期使用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

五、中西医结合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在实践中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逐渐受到关注,许多医院已经将中医和西医纳入诊疗体系,并开展相应的诊疗工作。

总之,中医和西医都有优缺点,应该根据病情和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疗体系。

同时,中医和西医的结合也是一种有效的诊疗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种医学的优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各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西医则相对年轻,形成于近几百年。

本文将比较中医和西医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异同。

一、理论基础和认知观念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以阴阳、五行、经络理论为主,强调人体的整体观念,关注身心的和谐平衡。

而西医则是基于现代自然科学,强调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等独立体系的知识。

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论治,强调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而西医则更偏向于病因学和病理学,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即医生通过观察、听诊、询问和脉诊等手段,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状况。

而西医则主要依靠现代医学设备和检查手段,如血液检验、X光、CT、MRI等,以获取更精确的诊断结果。

三、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中医养生等多种方式,旨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养护身心健康。

而西医则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和物理疗法等,力求通过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来治疗疾病。

四、疾病观念和病症处理中医注重疾病的整体观念,重视预防与调节,强调疾病与人体的内外环境因素有关。

在对待病症时,中医常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则更倾向于注重症状和病因的解剖和病理学解释,并通过药物和手术进行干预。

五、科学性与证明体系中医的理论体系多是通过临床经验总结和传承而成,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缺乏严格的科学验证和证明。

而西医则以科学方法为基础,通过大量实验和严谨的研究来验证和证明其理论与方法。

六、文化背景与社会影响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华人和一些亚洲国家的影响。

西医则是欧洲现代医学的产物,成为国际上医疗体系的主流。

在文化背景与社会影响方面,中西医有着显著的差异。

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重视身心的平衡和调理;而西医则以现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注重病理学和病因学,通过药物和手术进行治疗。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研究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研究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研究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拥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治未病的理念,西医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和症状的治疗。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中医与西医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及适应范围。

一、理论基础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脏腑学说和气血津液理论等,强调人体的整体功能协调和阴阳平衡。

西医的理论基础则是现代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注重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西医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

二、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通过观察面色、舌苔、脉象等判断病情。

西医的诊断方法则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通过科学仪器和技术获取客观数据。

中医的诊断方法较为主观,西医的诊断方法更为客观准确。

三、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草药、针灸、推拿、气功等,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津液来实现治疗目的。

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物理治疗等,以药物和手术为主。

中医强调整体治疗,西医注重症状治疗。

四、疗效与副作用中医治疗疾病较为缓慢,但疗效较为持久,且对慢性病有良好的效果。

西医治疗疾病速度快,但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中医与西医在治疗急性疾病和慢性病方面各有优劣。

五、适应范围中医适用于调理体质、治疗慢性病以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方面有独特优势。

西医适用于急性病症的治疗,尤其在创伤、外科手术等方面效果显著。

中西医结合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与西医各有其独特优势,应根据病情特点和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医疗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更有利于综合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促进医学进步,拓宽治疗思路,提高医疗水平。

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医学的对比

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医学的对比

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医学的对比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医学的对比医学作为一门学科,人类历史上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中医与西医作为医学领域的两大流派,代表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不同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和西医进行对比,探讨它们在理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差异。

一、理论差异中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其理论基础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为基础。

中医注重维持人体的整体平衡,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密切,通过调节阴阳和平衡五脏六腑来治疗疾病。

中医还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等进行辨证论治。

西医学源于欧洲,其理论基础主要是以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为基础。

西医强调疾病的病理和生理机制,通过病因、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西医注重以证据为基础的医疗实践,依靠药物、手术和其他先进技术来治疗疾病。

二、诊断差异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来判断病情,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咳嗽等来掌握症状,问诊通过与患者交谈来获取相关信息,切诊通过按压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气血运行情况。

中医的诊断更侧重于整体观察和辩证施治。

西医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依靠医学技术和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分析。

例如,常见的西医诊断方法包括X光、CT、MRI等医学影像技术,以及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实验室检验。

西医的诊断更侧重于科学化的实验室结果和影像学表现。

三、治疗差异中医治疗强调通过调整人体的自愈能力来治疗疾病。

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中药通过植物和动物药材制成中药汤剂来治疗疾病,推拿通过手法和按摩来促进经络的畅通。

中医治疗更侧重于调整整体机能和增强免疫力。

西医治疗则注重通过药物和手术等直接干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疗化疗等。

药物治疗通过给患者使用药物来改善病情,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或修复损伤组织,放疗化疗通过使用放射线或化学药物来杀灭癌细胞。

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之处

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之处

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之处中医与西医是世界上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之处。

一、理论基础不同中医理论基于阴阳五行学说,强调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西医则以解剖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强调机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西医注重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将疾病看作异常状态或病理改变,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二、诊断方法不同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即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脉象等外部特征来判断病情。

中医强调综合分析病人的整体状况,注重辨证施治。

而西医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检查、化验等技术手段,通过观察和检测身体器官的异常变化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三、治疗手段不同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

中药是中医的核心治疗方法,通过搭配调配草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针灸则通过刺激体表特定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按摩主要通过按摩穴位、经络来调节气血,促进身体的健康。

而西医的治疗手段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通过使用药物、手术或放射来干预疾病的发展。

四、病症观念不同中医将疾病看作是整体失调,认为人体的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衡或气血不畅所致。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心态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西医则注重病因病机的研究,将疾病看作是体内异常状态或病理变化的结果。

西医强调治疗为主,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中医与西医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病症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与和谐,西医则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和治疗干预。

两种医学体系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践中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中医和西医是世界上两种主要的医学体系,中医源自中国传统医学,而西医则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

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但它们在医疗目标、诊断方式和治疗手段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一、区别1.理论基础:中医理论基于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和气血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调解。

而西医理论基于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注重病因病理学和器官系统研究。

2.诊断方法: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辨别疾病,包括望诊面色、舌苔色、脉搏等;西医则主要通过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技术手段明确疾病。

3.治疗手段:中医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来调理人体机能;西医主要以手术、药物、放射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干预疾病。

4.病症分类:中医将疾病分为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类型,强调病因与症候的辨证治疗;而西医则根据病源、病程和症状特征将疾病分类,按病因症状制定治疗方案。

二、相似之处1.医德医风:中医和西医都强调医德医风,要求医生尊重生命、勤奋治学、慈悲救人,勤勉工作,以患者利益为先,恪守职业道德。

2.目标导向: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目标上都是一致的,都是要缓解病症、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

3.科学精神:中医和西医都追求科学性和实践性,注重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尊重客观规律,重视实践验证。

结语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相辅相成,是对人类健康事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紧密,为建设健康中国和世界而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比较通过这六次课对《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学习,在人文、科学、教育、哲学等方面对了大致的了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自己受益匪浅。

我觉得作为一名医学生,这样的一门课程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众所周知,西方的医学是发达的,它给我们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给全世界带来的影响更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而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中国国粹---中医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下面我来简单的谈一谈中医与西医之间的一些相同点与区别,希望以后从事医生这个行业之后也能够对中西方医学方面的观点有自己的见解!医学的起源来源于哲学,哲学方法从诞生起就分为西方哲学方法和东方哲学方法。

在两种不同的哲学方法指导下,产生了西医和中医两种医学体系,其根本目的都是服务于人类健康。

所以,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现代科学来判断中医的科学性,中西医的存在都有着自己的精华。

一、起源相同医学伴随着人类的生存而起源,经历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1、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2、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并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3、医、巫的合与分,医巫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同经历过的一段历史,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医疗知识才有了比较系统的总结,进而医巫斗争,逐渐打破束缚,确立医的独立地位,并走上继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或许这个理论在当今不是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给后人留下了如此多的思考与研究;4、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巅峰之作“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

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

”(雅斯贝尔斯说)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中国,《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堪为中医奠基之作。

在西方,《希波克拉底全集》“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

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他的确解决了在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

”比较《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辨、临床实践。

《内经》强调天人合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还没有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西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

这些差异也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二、目的相同中世纪伟大的医学家阿维森纳给医学定义如下:“医学是科学,我们从中学到:1、人体的种种状态,①在健康时,②在不健康时;2、通过什么方式,①健康易于丧失,②丧失健康时使之恢复健康。

换言之,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使之恢复健康的技艺。

”我们来看:健康、不健康、恢复健康、维护健康,这些措辞避免了把医学简单等同于治病。

还可以看出,医学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绝对不是没有生命的躯体,也不是各种“零件”堆砌成的机器模型。

这和中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体内部的协调与平衡是一致的。

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目的都是一致的:恢复健康,维护健康,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三、指导方法不同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化到文明状态,其首要的变化,就是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了各个民族不同内涵的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指导作用。

任何文明、文化以及各个具体学科,甚至经验、事物的概念及定义,均离不开哲学方法的指导。

哲学方法从诞生起就分为西方哲学方法和东方哲学方法。

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代是仰韶文化时期,伏羲氏的无字易经是中国哲学的奠基作,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从此在它的指导下大规模地被创立。

哲学方法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西学中用”,国学研究完全以西方哲学方法为指导方法。

今天的“科学”准确地讲是“西方科学”,它已成为人们判断一切事物是非的标准,而且也成为“西方科学”卫道士打人的棍子:凡事被戴上科学的帽子,就身价百倍;扣上不科学或传统的帽子,就成为谬误和落后。

后果是中国文化被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正因如此,今人对国学也早陌生,对中医学更是不解。

在西方科学的强势下,中医被戴上了:“经验的”、“传统的”、“过时的”、“不科学的”、“前科学的”帽子,并且正在全面地、有计划地被西医学改造,美其名曰“中医现代化”。

西医学统治着中医学。

长期的西化给中国人带来了民族自卑感,中医学已到了近乎灭顶的境地。

“科学无国界”实在是扼杀中国科学的凶手。

中国哲学方法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强大的生命力。

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是中国哲学方法的核心。

中国科学当以中国哲学方法为指导,进行中国科学现代大发展。

中国科学“胜物而不伤物”,它反映事物宏观的和微观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内涵和规律,并试图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存在状态,以此来说明事物,创立科学。

人是大自然演化的产物,是宇宙全息的缩影,生命的奥秘就是宇宙的奥秘。

通过认识自我,从而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宇宙。

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西方人的实验室设在屋子里,而东方中国人的实验室是设在人体内的。

人体本身就是最佳的天然实验室,其精密程度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

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及其深邃的智慧。

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其辨证论治的思维基础,超越了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界限。

在漫长的岁月当中,中医治愈了无数的疑难杂症,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即使到了今天,在健康领域,她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中医以其卓越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

西方工业革命给西方科学技术带来极大地发展,医学手段日新月异。

但技术的双刃剑也会让人们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先进复杂的治疗仪器,使病人和医生的沟通越来越生硬,病人不再是一个生命,而是一个号码、一个标本。

西医长于化验,却有许多疾病查不出病因;西医长于手术,往往是“一病方愈,一病又生”,诚如西方谚语所说:泼洗澡水,连婴儿也一起倒掉了!中医虽然能治好病,但不能用西方科学来解释,就是“伪科学”;西医虽然把人治死了,但能用西方科学解释,就是“科学”。

这不是很荒谬吗?没有疗效,背离了医学救死扶伤,济世活人的初衷,还叫什么医学?在自然界中尚未被人们破解的奥秘太多了,人体内同样也有许多未被人们认识的奥秘。

人类的进化就是在不断认识自己的同时逐步完善的。

西方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在很多问题面前已经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中国科学正大放异彩被世人瞩目!近年来,中医迅速走向衰落,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搞中西医结合。

两种哲学指导下的两种不同医学,为什么要追求统一?虽然中西文化有些现象类似或相同,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探索世界的方法。

只要中西文化的差异存在,两种研究方法就不可能融合,医学亦然。

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根本和灵魂所在。

不在中医的原则指导下治病,去搞中西医结合,丢掉了中医的学术精髓,中医只能变得名存实亡。

我们可以借用西医的仪器来帮助进一步诊治,但是决不能抛弃中医的理论和思维,舍本求末,自取灭亡。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科学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决不能放弃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邯郸学步,让后人耻笑。

当然导致中医发展停滞的因素不止这一个。

中药剂型是一个问题。

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少有人去慢条斯理的精心熬药,连茶也是包装成袋泡的。

笔者觉得这是国人对国学的一种丢失,不值得去迎合,而应该大力倡导国学。

工作再忙,生活也要讲究安静祥和,更何况是生病的人,急于求成,欲速不达。

中医人才培养也是一个问题。

中医现在的教学模式,既没有突出特色,也没有抓住重点,还要学习许多西医的知识。

“所学不专,华而不实”。

中医生身心修养上要澄神守中,涵养品性,精诚从医。

四、展望中医2009年国家颁发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讲: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中医不能被西医冲溃阵地,更不能妄自菲薄,自轻自贱。

我们不应捧着金碗去讨饭而不自知。

以西方现代科学为参照体,中国科学一无是处;以西方新型科学为参照体,中国科学优点多多。

相信当中国哲学方法被拔萃出来,中国科学将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中医的发展也将腾飞!直截了当的说,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差别就是在观念上面,我觉得尤其对于未来要当医生的我们如何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中医和西医真的很重要!西方医学的先进的技术以及大胆的创新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并非完全如此,西医不是万能的,中医中的不少经典病例给予西医狠狠的一击。

既然中医和西医的目的是一致的,我觉得相互之间存在不是相互诋毁,而是向着共同的信念---救死扶伤而努力奋斗,找到之间的平衡点。

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整个医学界的发展。

我知道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光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团结起来,为整个医学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让我对整个西方文化产生可浓厚的兴趣,我相信无论以后自己的工作有多忙我都会抽出时间来了解西方的文化,并用之于生活,这才是学习真正的目的所在!(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