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专升本

合集下载

专升本 工商管理专业 经济学原理

专升本 工商管理专业 经济学原理

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同学们,看到许多的图表和公式不要慌,我们重在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只考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

请按照老师的指导复习,一定能顺利通过考试!一、考试题型:单选题(25分,共25题)、多选题(12分,共6题)、名词解释(20分,共4题)、简答题(25分,共6题)、论述题(18分,共1题)二、采用的教材是《经济学原理》韦曙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版。

三、复习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每章练习题是复习的一个重点,逐章复习。

复杂的图表和公式可不必看。

四、每章学习目标,复习重点见附件。

第一章掌握经济学的概念,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懂得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各自要回答什么经济问题。

第二章掌握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概念,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和原因;公共产品的含义及特性。

第三章掌握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概念,生产要素的分类,规模经济的含义和情况,以及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和原因。

理解内、外在经济和内、外在不经济和适度规模。

理解弹性、需求价格和收入弹性分类的经济学意义及影响弹性的因素。

第四章掌握吉芬商品和均衡价格的概念,掌握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理解需求与供给曲线、均衡价格及其运用,理解需求定理、供给定理。

第五章掌握四种市场模型的特征、比较及不同的资源配置效果,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理解需求和供给两个因素如何共同形成市场。

第六章掌握地租、工资、利息、利率的概念,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职能等四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及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创新的途径。

理解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特性、工资的构成和分类以及企业家职能、利息及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七章掌握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基尼系数的概念,帕累托最优的含义,宏观经济目标和政策,以及货币政策调节的工具;了解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税收的本质特征、意义、征税原则。

第八章掌握货币、消费、储蓄与投资的基本概念,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基本方法及运用,以及恩格尔定律的含义。

专升本经济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导论
1、理解经济学、资源的稀缺性、选择等基本概念;
2、理解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概念;
3、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心理论;
4、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供求一般原理
1、掌握需求的定义、影响需求的因素和供给的定义、影响供给的因素;
2、掌握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和供求定理;
3、了解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各自的含义;
4、掌握;均衡价格的含义和决定及其运用;
5、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6、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计算、分类和影响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
7、掌握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用;
2、理解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利息理论和地租理论;
3、掌握准地租和经济租的概念;
4、掌握超额利润的三种来源;
5、掌握创新的含义和内容;
(十一)一般均衡
1、理解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两种分析方法;
2、了解一般均衡模型;
(十二)福利经济学
1、理解帕累托最适度的含义;
4、掌握无差异曲线的含义、特征;
5、了解边际替代率的含义、计算及其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几何意义、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6、了解预算线的含义及其方程式;
7、掌握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及其关系、均衡条件的运用。
(四)生产理论
1、了解生产要素的种类、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技术系数及其种类;
3、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4、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和长期均衡的条件及其运用。
(七)完全垄断市场

2023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基础》考试大纲

2023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基础》考试大纲

湖北工程学院2023年专升本《经济学基础》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本课程考核内容涵盖教材的十三章,主要集中在每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学理论和理论分析能力的考核。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准确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要求能够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二、考试方法和时间:考试方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考试题型大致比例:选择题:30% ;判断题20%;填空题:10% ;名词解释:20% ;简答题:20% ;试卷满分:150分。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本课程考核内容涵盖教材的十三章内容,主要集中在每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学理论识记,以及相关理论的分析运用。

第一章走进经济学识记:资源的稀缺性、资源配置;市场与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三大假设;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实证分析、规范分析。

理解:1、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3、掌握经济学的三大假设第二章市场价格机制识记:需求、需求函数、需求定理;供给、供给函数、供给定理;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供给弹性的含义;点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理解:1、掌握需求的涵义、需求定理2、掌握影响需求量变化的因素3、掌握供给、供给函数、影响供给量变化的因素、供给定理4、掌握均衡价格概念,理解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5、理解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含义、区别6、掌握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的类型7、掌握厂商的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识记:效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均衡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理解:1、掌握总效用、边际效用含义2、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掌握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4、掌握消费者剩余5、掌握无差异曲线、消费预算线的特征6、掌握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第四章生产者要素投入分析识记: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规模收益;内在经济,外在经济理解:1、掌握生产函数概念2、掌握三种产量曲线及生产的三个阶段3、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原理4、掌握产量、成本既定时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第五章成本与收益识记: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机会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短期成本,长期成本;收益与利润理解:1、掌握各种成本的基本概念,明确经济利润与各成本的关系2、掌握短期内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及其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性质关系并加以运用3、掌握长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概念4、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第六章市场与竞争分析识记: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情况,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均衡,一级价格差别,二级价格差别,三级价格差别;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均衡;囚徒困境;竞争与垄断理解:1、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2、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状况并加以运用3、掌握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4、掌握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均衡5、理解一级价格差别,二级价格差别和三级价格差别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识记: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工资、利息和地租理解:1、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2、掌握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生产要素需求的不同3、理解劳动者个人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识记: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相互关系;支出法核算GDP;收入法核算GDP;名义GNP,实际GNP的含义理解:1、掌握GDP的含义及其支出核算方法2、掌握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第九章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识记:总供给和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消费、储蓄与投资;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政府税收乘数理解:1、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内涵2、掌握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3、理解消费、储蓄与投资的内涵4、掌握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政府税收乘数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识记: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美国经济增长分析、日本经济增长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分析理解:1、掌握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主要特点2、掌握经济增长的源泉3、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失业识记:失业的定义,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影响;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科目名称:经济学原理;科目代码:835第一部分考试基本内容一、需求与供给基本理论1.需求理论2.供给理论3.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4.研究方法5.弹性理论6.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二、效用论1.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2.边际效用分析3.无差异曲线分析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三、生产论与成本论1.生产函数2.短期生产函数及其最优要素投入组合3.长期生产函数及其最优要素投入组合4.规模报酬、规模经济5.短期成本6.长期成本四、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1.完全竞争2.完全垄断3.垄断竞争4.寡头五、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2.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决定六、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2.福利经济学与帕累托最优条件七、博弈论初步博弈论和策略初步同时博弈序贯博弈八、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垄断2.外部性3.公共物品4.信息不对称九、国民收入核算1.国民生产总值2.国民收入核算方法3.与国民生产总值相关的其他总量4.国民收入均衡条件十、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3.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4.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5.乘数原理十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1.IS曲线2.LM曲线3.IS-LM模型4.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十二、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财政政策及其效果、政策工具及其运用3.货币政策及其效果、政策工具及其运用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十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AD)2.总供给曲线(AS)3.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十四、失业与通货膨胀1.失业及其类型、奥肯定律2.通货膨胀:成因、效果与政策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十五、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汇率和对外贸易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十六、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经济增长2.经济周期第二部分考试形式一、答卷方式笔试、闭卷二、答题时间3个小时三、满分150分四、分值比例微观经济学约50%;宏观经济学约50%五、题型比例名词解释:10小题,50分简答题:4小题,60分论述题:2小题,40分第三部分参考书目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经济学原理》(本科)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本科)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本科)课程考试大纲一、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财经类专业本科层次学生二、主要参考教材:《经济学原理》三、考试目的: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考试,能从整体上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且通过理解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通货膨胀和失业、宏观经济政策等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结合相关的原理和方法来阐明、分析和研究当今经济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四、考试范围和重点经济学原理的考试范围在第一章至第十三章,特别是第二章至第十一章。

其重点是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理论、第五章成本理论、第六章市场理论、第九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第十章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第十一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了解: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了解:需求、供给和弹性的含义。

理解:支持价格、限制价格、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总收益的关系。

掌握:需求定律,理解需求变动、需求量变动;供给定律,理解供给变动、供给量变动;市场价格的决定。

弹性的含义和应用。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了解:欲望、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含义。

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预算线的含义和移动。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分析、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点。

价格与收入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四章生产理论了解:企业及其目标。

几种典型的生产函数。

规模收益的含义理解:生产函数、生产的三阶段、规模报酬的含义和变化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和生产扩展线。

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图形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

等产量线的概念、特点。

第五章成本理论了解:机会成本的含义。

理解: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适应学科:应用经济学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学科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建立起分析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在本学科深造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经济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3.要高度重视图示工具的运用,并适当运用数学工具。

4.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阐述问题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三、大纲内容微观部分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三节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第四节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第五节结束语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需求曲线第三节供给曲线第四节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五节经济模型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第九节结束语第三章消费者的选择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第三节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第四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第五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六节市场需求曲线第七节* 不确定性和选择第八节结束语第四章生产函数第一节厂商第二节生产第三节短期生产函数第四节长期生产函数第五节结束语第五章成本第一节成本第二节成本最小化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第五节结束语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第二节利润最大化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第四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第五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六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七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第九节结束语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垄断竞争第三节寡头第四节不同市场的比较第五节结束语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一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三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第四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第五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第六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第七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第八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第九节结束语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一节一般均衡第二节经济效率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第八节效率与公平第九节结束语第十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不完全竞争第二节外部影响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第五节结束语第六节微观经济学结束语宏观部分第十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五节名义GDP和实际GDP第六节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第七节结束语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四节乘数论第五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八节结束语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第一节投资的决定第二节IS曲线第三节利率的决定第四节LM曲线第五节IS-LM分析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七节结束语第十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第三节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第四节常规总供给曲线第五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第六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第七节结束语第十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一节失业的描述第二节失业的原因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第六节通货膨胀的成本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第八节结束语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第二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第三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第六节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第七节供给管理的政策第八节结束语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第一节汇率和对外贸易第二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三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第四节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第五节结束语第十八章经济增长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第二节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第三节增长核算第四节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第五节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第六节* 内生增长理论第七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第八节结束语第十九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一节消费第二节* 投资第三节* 货币需求第四节结束语第二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一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第二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 - AS模型第五节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第六节名义黏性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第八节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第九节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第二十一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一节西方经济学与意识形态问题第二节我国借鉴西方经济学问题第三节2008年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第四节关于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一些问题的思考第五节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四、推荐参考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6版。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专升本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专升本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专升本)一、内容提要和要求第一章:导言通过本章的教学,能够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并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要求掌握稀缺性、选择的定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含义,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等问题。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资源稀缺与人类需要欲望的矛盾二、经济学的定义:选择、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与经济学的关系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定义、基本假设、基本内容二、宏观经济学:定义、基本假设、基本内容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二、实证分析方法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掌握均衡价格形成的一系列相关概念;需求与供给、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供求规律、弹性,充分理解价格调节、市场机制的作用,了解均衡价格、弹性在现实经济中运用的一般原理等内容。

第一节需求与供给一、需求:定义、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二、供给:定义、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第二节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一、均衡价格的决定二、需求变动、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三、均衡价格的运用:支持价格、限制价格第三节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二、供给弹性:供给弹性的含义、分类三、蛛网理论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围绕着如何达到效用最大化实现消费者均衡的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及消费者均衡决定。

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一、欲望与效用二、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关系三、消费者均衡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分析一、无差异曲线:定义、特征二、消费者均衡: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均衡第四章生产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围绕着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和产品最大化这一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含义;规模经济的含义;短期成本的变动;并要求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说明产量最大化的条件和规模,既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及机会成本概念。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经济学原理》考试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要求应试者掌握好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课程的理论体系,能准确理解记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领会其基本原理,并能较熟练地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经济运行中的相关现实问题。

具体考试范围如下:Ⅰ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导论重点: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稀缺性与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主要知识点:西方经济学的涵义、稀缺性与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主要知识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二章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重点: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区别、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区别、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弹性的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运用、经济模型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主要知识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两个基本假定、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二节需求曲线主要知识点:需求的概念、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定律第三节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供给的概念、影响供给数量变化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定律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主要知识点:均衡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供求定律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主要知识点:经济模型的含义、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主要知识点:弹性的一般含义及计算公式、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的五种类型、线性与非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计算与几何意义、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弧弹性类型、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几何意义、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主要知识点:易腐商品的售卖、价格放开、最高限价和最底限价、税赋问题、谷贱伤农第三章效用论重点: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下需求曲线的推导、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点、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序数效用论下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主要知识点: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含义、TU和MU 函数及曲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推导、消费者剩余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主要知识点:关于偏好的公理性假定、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第三节预算线主要知识点: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的图形与方程、预算线的变动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主要知识点: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几何图形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主要知识点:价格——消费曲线的含义与图形分析、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市场需求曲线、收入――消费曲线的含义与图形分析、由收入――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第六节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主要知识点: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含义、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图形分析、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图形分析、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图形分析第四章生产论重点:生产函数的含义和内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产量曲线、两个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产量最大化、规模报酬的含义与类型第一节厂商主要知识点:厂商的组织形式、企业的本质、厂商的目标第二节生产函数主要知识点:生产函数的含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主要知识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和公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几何图形)、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者进行短期的生产决策区间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主要知识点: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特点、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与公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第五节等成本线主要知识点:等成本线的含义、等成本线的图形与方程、等成本线的变动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主要知识点: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的条件与几何图形推导、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与几何图形推导第七节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主要知识点:均衡条件及其数理推导第八节扩展线主要知识点:等斜线的含义与图形、扩展线的含义与图形第九节规模报酬主要知识点:规模报酬的含义、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及其相应的原因第五章成本论重点:机会成本,MC、 AC、AVC、AFC的含义及相互关系,MC与MP关系,AVC与AP关系,LTC、LAC、LMC的含义及推导,规模经济第一节成本的概念主要知识点: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会计成本、经济利润(即超额利润)、正常利润、会计利润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主要知识点: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主要知识点:短期成本的分类、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系列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边际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第四节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主要知识点:边际产量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第五节长期总成本主要知识点:长期总成本的含义、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由STC推导LTC、长期平均成本的含义、由SAC推导LAC曲线、LAC曲线的特点、LAC的形状与原因、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长期边际成本的含义、由SMC推导LMC曲线、长期成本曲线综合图(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重点:市场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及供给曲线推导、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主要知识点:市场与行业的含义、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主要知识点:几何图形分析、均衡条件MR=MC的数理推导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图形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含义与图形分析、生产者剩余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与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关系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主要知识点: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分析、厂商进出一个行业的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重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分析、垄断厂商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垄断厂商短期均衡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和长期均衡分析、古诺模型、博弈论的含义及其要素构成、囚犯的困境、纳什均衡第一节垄断主要知识点:垄断、垄断市场的形成条件、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垄断厂商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垄断厂商短期均衡分析、垄断厂商长期均衡分析、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价格歧视的含义和条件、价格歧视的类型、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第二节垄断竞争主要知识点: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D 曲线和d曲线各自的特征与相互关系、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非价格竞争第三节寡头主要知识点:寡头市场的特征、寡头的成因、古诺模型及主要结论、斯威齐模型的含义、博弈论的概念及基本要素、博弈的分类、博弈均衡、占优策略均衡、纳什均衡、囚犯的困境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重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第一节分配论概述主要知识点:四种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分配论第二节引致需求主要知识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引致需求(派生需求)、“共同性”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厂商的含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W及其利润最大化原理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函数、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的两个“潜在假定”及它们各自的含义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主要知识点:多个厂商调整时m的要素需求曲线、单个厂商和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第九章生产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重点:要素供给原则、工资对劳动需求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劳动供给曲线、租金和准租金及经济租金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土地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资本市场均衡、欧拉定理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主要知识点: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供给问题、效用最大化条件、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供给曲线第二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主要知识点:劳动和闲暇、劳动供给曲线、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均衡工资的决定第三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主要知识点: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生产服务源泉和生产服务本身、源泉的供给和服务的供给、源泉的价格和服务的价格、土地的供给曲线、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第四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主要知识点:资本和利息、资本的供给、资本市场的均衡第五节欧拉定理主要知识点;欧拉定理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重点: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含义和区别、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换(生产、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交换契约线、埃齐沃斯盒状图、生产可能线、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福利函数第一节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主要知识点:局部均衡的含义、一般均衡的含义、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第二节经济效率主要知识点: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主要知识点:埃齐沃斯盒状图、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契约线(或效率曲线)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主要知识点:埃齐沃斯盒状图、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契约线(或效率曲线)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主要知识点: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推导(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Ⅱ宏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重点: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目标及其工具、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国民收入五大总量的关系第一节宏观经济学概论主要知识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萨伊法则、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和政策工具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主要知识点: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福利、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专升本)
一、内容提要和要求
第一章:导言
通过本章的教学,能够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并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要求掌握稀缺性、选择的定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含义,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等问题。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资源稀缺与人类需要欲望的矛盾
二、经济学的定义:选择、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与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定义、基本假设、基本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定义、基本假设、基本内容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
二、实证分析方法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掌握均衡价格形成的一系列相关概念;需求与供给、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供求规律、弹性,充分理解价格调节、市场机制的作用,了解均衡价格、弹性在现实经济中运用的一般原理等内容。

第一节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定义、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二、供给:定义、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第二节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二、需求变动、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三、均衡价格的运用: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第三节弹性理论
一、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二、供给弹性:供给弹性的含义、分类
三、蛛网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围绕着如何达到效用最大化实现消费者均衡的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及消费者均衡决定。

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
一、欲望与效用
二、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关系
三、消费者均衡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定义、特征
二、消费者均衡: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均衡
第四章生产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围绕着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量最大化和产品最大化这一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含义;规模经济的含义;短期成本的变动;并要求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说明产量最大化的条件和规模,既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及机会成本概念。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一、生产函数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关系
三、规模经济
第二节成本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及各短期成本变动的特征、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二、收益:总收益、边际收益
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三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一、等成本线、等产量线
二、最佳组合的确定:等成本线切于等产量线
第四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含义
二、机会成本含义
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是要求理解和掌握在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垒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广方是如何进行最优化产量、价格决策的有关问题。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和条件
二、完全竞争下的收益规律
三、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
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垄断含义
二、完全垄断下的收益规律
三、完全垄断下的厂商均衡
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二、垄断竞争下的均衡
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寡头垄断的含义
二、寡头理论
三、四种市场结构的比较与总结
第六章分配理论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理解西方社会的关于分配的一般原理。

侧重掌握工资的决定以及洛伦斯曲线和基层系数的含义。

第一节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
一、边际生产力
二、边际生产力决定工资和利息
第二节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二、工资理论
三、利息理论
四、地租理论
五、利润理论
第三节洛伦斯曲线
一、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二、洛伦斯曲线的运用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国民经济各种流量模型的恒等关系。

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具体含义、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分法:支出法、收人法、部门法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关系
四、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
二、对国民收入核算中缺陷的纠正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通过本章的教学,围绕着总供给=总需求这一基本原则,要求学生掌握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相关的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等概念。

第一节储蓄、消费和投资
一、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二、消费函数
三、储蓄函数
第二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流量循环的模型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般化
一、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九章国民收入的变动
通过本章的教学,围绕着总供给=总需求这一基本原则,要求掌握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相关的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等概念。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变动与调节
一、国民收入的变动
二、国民收入的调节
第二节乘数理论
一、乘数的概念
二、乘数的公式
第十章国民收入与就业量的决定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了解传统就业理论和凯恩斯就业理论,掌握凯恩斯对失业存在的解释、IS-LM模型。

第一节传统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一、萨伊定律
二、储蓄永远等于投资
三、工资的决定与工人的充分就业
第二节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一、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
二、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三、失业的存在及其根源:边际消费倾向、灵活偏好、资本边际效率
第三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IS曲线:含义、方程、曲线的移动
二、LM曲线:含义、方程、曲线的移动
三、IS-LM分析: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同时均衡:四个区域中点的含义
四、IS-LM分析的意义
第十一章经济周期理论
通过本章的教学,理解国民收入波动的因素,并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和分类,了解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乘数-加速原理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

学生自学要求:
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论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二、经济周期的分类
三、对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纯货币理论、投资过渡理论、消费不足理论、心理理论、创新理论、太阳黑子理论
第二节乘数与加速原理相结合的理论
一、加速原理
二、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相结合
第十二章经济增长理论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增长的动因、源泉、以及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等理论。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概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二、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一、基本公式
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三、经济中短期波动的原因
四、经济中长期波动的原因
第三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一、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索的分析
三、关于增长极限理论的简介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掌握政府宏观经济制定的背景和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掌握宏观财政政策的内容和运用,宏观货币政策的内容和运用以及供给管理政策。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况:目标、需求管理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需求管理
第二节宏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和运用
二、内在稳定器
三、赤字财政政策
第三节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银行制度、货币乘数
二、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政策、改变准备率、其他措施
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一、相机抉择
二、菲利蒲斯曲线及其运用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满分150分。

三、参阅教材
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3版。

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3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