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4 沪教版(共15张PPT)精选课件

仔细观察: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几 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注意什么?
• 1、横轴:一般标明时间,每个时间段要平均 分。
•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 小要一致。 • 3、描点、连线。 • 4、标准数据。
• 5、标题及制表日期。
如果要清楚地反映出这几年家庭拥有计算机数量的 变化,可以用折线统计图,完成下图,想想要注意 些什么?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 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几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 的分析和预测。
•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培养合作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你知道一天里,气温有什么有什么特点 吗?
你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为了更方便分析, 可以统计表的内容 制成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小对 讨结比 论:观 :折察 为线: 什统统 么计计 把图表 数 不中 据但的制能信成表息折示都线出能统数从计量这图? 的张 折多折 线少线 统,统 计还计 图能图 和清中 统楚找 计 地到 表表吗 比示? 较出对 ,数着 有量统 什增计 么减图 好 变说 处化说 ?的你情了况解。到的信 息。
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 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 身而身存。非以其无故能成其私。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 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 将救之,以慈卫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 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落叶——树叶撒下的泪滴,既已落下,何须再弯 腰拾起;与其肩负苦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 和行动。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 让一切都曾失去过。谁不曾迷茫?谁有不曾坠落呢?安逸的日子谁不想有呢?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能走的更远?又怎会晓的执 著的人拥有隐形翅膀?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的梦想编织翅膀,让梦想在现实中展翅高飞。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 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乐理知识和乐器为我的音乐梦想插上了一双希望的翅膀。长大以后,我要站在真正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 风采,为大家带来欢乐。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 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一个人有钱没钱不一定,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 事实。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有时你的梦想达到是一种幸 福,有时梦想破灭也是一种幸福。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在每一个想你的日子里,想你真的不容易,但不想你却 更难。想你,已成为我的习惯。努力向上吧,星星就躲藏在你的灵魂深处;做一个悠远的梦吧,每个梦想都会超越你的目标。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 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青春是人 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你的生活深度取决于你对年幼者的呵护,对��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折线统计图;2.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3.能够读懂和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3.折线统计图的读取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学生练习册;3.统计数据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顾曲线图的知识,提问:“什么是曲线图?曲线图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忆,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步骤二:引入折线统计图通过呈现一些实际的统计数据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使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
灵活运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在“折线统计图”的二字下划一横,依次引导学生思考并填写“横轴”和“纵轴”的含义。
步骤三:制作折线统计图1.给学生分发一张空白折线统计图,带着学生一起制作小明一周的身高统计图。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张小明一周的身高数据表。
2.首先,教师会展示一个身高数据表,然后指导学生将数据表中的身高数据填写在折线统计图的纵轴上。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要让纵轴的刻度尽量均匀,这样能更直观地表示数据。
3.接下来,指导学生将每天的日期填写在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上,将数据表中的日期与横轴对应起来。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了方便观察和读取数据,如何合理地安排横轴的刻度。
4.最后,引导学生用直线连接每天的身高数据点,形成一条折线。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折线统计图的折线代表什么,为什么要用折线来连接数据点。
步骤四:读取和分析图像1.让学生观察制作好的折线统计图,提问:“小明的身高变化情况如何?哪一天身高最高?哪一天身高最低?”鼓励学生根据图像进行推理和分析。
2.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折线统计图中,你还能观察到哪些规律和趋势?”引导学生关注折线的走势和变化。
步骤五:练习巩固1.随堂练习:教师发布一组统计数据表,要求学生根据数据表制作相应的折线统计图,并进行读取和分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沪教版(33张ppt)

第二学期
1月份5万人, 2月份3万人, 3月份9万人 4月份20万人, 5月份21万人,6月份9万人 7月份13万人, 8月份13万人,9月份10万人 10月份14万人,11月份7万人,12月份25万人
上海科技馆202X年参观人数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a
a
a
a
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2、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3、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4、平均气温降落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月份
温度
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7月
30
25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万人) 上海科技馆202X年参观人数统计图
30
25
25
20 21
20
15
10
9
5
5
3
13 13
14
9
10
7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万人) 上海科技馆202X年参观人数统计图
(3)2008年5月各地群众向四川灾区捐款数量情况
(4)上海到北京火车行驶速度变化情况 (2000年-2008年)
回家作业:
上网收集一些生活中的 折线统计图,说一说它 们的变化、趋势。
30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与认识。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学习如何解读折线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能正确读取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变化的能力,提高数据解读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折线统计图中数据点的准确读取。
2. 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与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折线统计图示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如气温变化、人口增长等,引发学生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横轴、纵轴、数据点、折线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读。
3. 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几个不同主题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数据变化的规律。
4.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折线统计图的解读和分析。
5. 讲解与点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点评,强调正确读取数据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读取和分析进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
2. 数据点的读取方法。
3. 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几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读取和分析。
2. 拓展练习: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尝试自己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概念的理解程度、数据读取的准确性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
同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改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理 2.课件出示:中国公共交通工具速度变化情况统计图。
引导学生谈谈感想。
3.预测一下未来交通工具的速度。
4.出示中国“高速飞行列车项目”,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谈谈感想。
大胆预测。
学习习惯:表达完整;认真倾听学业成果:能说出对于交通工具速度变化的感受。
教学意图:通过对中国公共交通工具速度的分析和预测,感知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让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交流。
学习习惯:表达完整。
学业成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收获。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气象的小博士:春秋季的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
夏天的平均气温在22℃以上。
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冬季。
上海市一周内日平均气温统计图(1)在这一周里,日平均气温高于16℃的有()天,最高是()℃学习内容与水平:8.2.3 折线统计图(B)学习要求:能读出折线统计图中所统计的内容信息,会看图比较数量的多少。
答案:3天;20℃(2)在这一周里,从日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周()到周(),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周()到周()。
学习内容与水平:8.2.3 折线统计图(B)学习要求:能读出折线统计图中所统计的内容信息,了解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答案: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周二到周三,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周五到周六。
(3)你能估测出这周大约属于什么季节吗?为什么?学习内容与水平:8.2.4 利用数据作出判断(C)学习要求:读懂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信息,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并作出判断。
答案:这周可能属于春秋两季。
(合理即可)。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课件)四年级数学下册 沪教版

15
11℃
10
5℃ 5℃
5
13℃ 4、2000年( 7 )月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最高,
9℃
是( 30 )℃
0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探究一
p r e s e n t 2a 0t 0i o0n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可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反映数量增 减减的变化情况。 折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某个晴天,小明测量了挂在户外绳子上的毛巾质量,并画出了折线统计图,请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填空。
基础练习二
practice
某个晴天,小明测量了挂在户外绳子上的毛巾质量,并画出了折线统计图,请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填空。
1、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 9 )时的毛巾 质量最重,是( 150)克。 2、从( 9 )到( 9:30 )时毛巾重量的变 化幅度最大。 3、从( 11:00 )起毛巾的重量不再发生变化。
月1
气温 (℃)
5
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11 17 22 25 30 29 25 20 13 9
探究一
presentation
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
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30
25
20
15
10
5
0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不变 大幅上升 缓慢上升 缓慢下降 大幅下降
探究一
p r e s e n t a t2i 0o 0n 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沪教版(共28张PPT)

小亚上周一分钟完成口算题的情况
小亚上周一分钟完成口算题的情况
问题1:哪天小亚一分钟内完成的口算题最少? 问题2:哪两天之间小亚练习口算的进步最小?
小亚上周一分钟完成口算题的情况
小亚上周一分钟完成口算题的情况
该画成什么样的 统计图合适呢?
上海一周最高气温统计情况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
21
23
23
26
济 漠南 河 哈上尔海滨 漠济河南 三南亚京 哈上尔海滨 南 厦京 门
83
177
38
310
177
1204
厦 三门 沙 2340
漠河风光
三沙风光
猜一猜 下面的两张折线统计图,分别统计的是什么内容?
全年销售情况
图1
全年销售情况
图2
想一想
这是两位小朋友根据小亚的体温变化分别
画出的折线统计图,这两张折线统计图正确吗?
城市 ℃
城市 ℃
2015年3月22日我国各地区最高气温统计情况
哈尔滨 济南
78Biblioteka 漠河 3南京 10
上海 17
三沙 30
漠河 哈尔滨 济南
3
7
8
南京 10
上海 17
厦门 24
厦门 24 三沙 30
2015年3月22日我国各地区最高气温统计情况
漠河 哈尔滨 济南 南京 上海 厦门 三沙
城市 ℃
2015年3月22日我国各地区最高气温统计情况
24
27
26
2015年3月22日我国各地区最高气温统计情况 城市 哈尔滨 济南 漠河 南京 上海 三沙 厦门
℃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背景“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是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节课。
本课程是由沪教版编写,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
通过本节课,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及应用范围。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特点;2.熟悉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方法;3.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特点;2.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方法;3.折线统计图的实际应用。
学习方式1.教师讲解;2.学生操作;3.课堂问答。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重要性;2.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特点;3.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步骤二:讲解知识点1.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特点,重点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线条、坐标轴、纵坐标、横坐标等要素,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2.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方法,重点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数据的提取和展示;3.实际演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实现。
步骤三:解决实际问题1.提供实际例子,让学生能够应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2.学生自主完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相关问题;3.课堂讨论并分享分析结果。
步骤四: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2.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折线统计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1.以学生操作实现的折线统计图为评估依据,并评估其制作的准确率和结果分析能力;2.课堂练习和作业内容作为评估依据;3.单元测试考核,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解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来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到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特点,并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P42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做出判断或预测。
3、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整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统计图)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情景引入
1.师:学校气象组对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小胖制作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们知道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包括哪些内容?(横轴,纵轴,
标题和单位)
(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3.小丁丁又制作了一张统计图,仔细观察一下,它与小胖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有何异同?(小组讨论)
相同点:这两张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的直条换成了点和折线。
板书:点折线
4.由点和折线组成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学习折线统计图。
5.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6.小组里每人轮流说一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交流)
7.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8.通过学习你知道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点表示数量的多和少(板书)第二部分
既然知道每一个点表示各项目数量的大小,那么为什么要用线连起来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书。
P43。
问: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上升不变下降
出示:缓慢上升大幅上升不变大幅下降缓慢下降(分别配图)问:你能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张折线统计图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吗?(小组里交流)
问:现在谁来说一说折线表示什么?
板书:折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第三部分
同学们说得真好,气象小组的成员们把上海每一天的气温情况都记录下来了,小胖和小丁丁两人各制作了一张折线统计图,同样是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合理地取纵轴刻度,把对反应变化情况不大的这部分省略,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晰地反映气温变化的情况。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这一天气温变化的情况。
师:同学们真棒,知道了那么多。
那么谁来猜一猜这一天大概属于哪个季节吗?(教师介绍:气候学上通常以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两者之间为春季和秋季)
第四部分
生活中有许多统计图,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反映数量变化的,接下来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今天学的本领来说一说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提供近几年来上海旅游人数变化统计图、上海轨道交通变化统计图、学校参加区美术绘画比赛得奖人数统计图等资料,让学生说说从统计图中各自所获得的信息。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