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的道德问题 PP讲义T课件

合集下载

死亡与安乐死PPT学习教案

死亡与安乐死PPT学习教案
第3页/共35页
3、接受死亡理性的文化
表现:安乐死 观念:死亡是生命的组成部 分,是一个过程。 行为:面对死亡。 态度:注重今生今世。
第4页/共35页
二、死亡标准与道德
第5页/共35页
1、人类对死亡的态度
一般的理解:死亡是一件不愉 快的事情,是外界或他人的恶 意介入的结果,总是与不吉祥 的事物相联系,恐惧、受惩罚、 要求报答等观念由此而生。
例外: 体温过低,低于32.2度 未用巴比妥类等中枢神
经系统抑制剂
第20页/共35页
6、综合标准:
或循环和呼吸功能的不可 逆停止
或整个脑,包括脑干的一 切功能停止
第21页/共35页
7、道德问题
处于不可逆昏迷状态的 病人,医务人员或其家属是 否有权决定撤消维持心跳呼 吸和营养的机器。
第22页/共35页
死亡与安乐死
会计学
1
一、三种死亡文化及其比较
第1页/共35页
1、拒绝死亡的巫术文化
表现:中国的厚葬方式、古埃及的金 字塔。 观念:死亡是邪恶势力对人的入侵。 行为:恐惧死亡、拒绝死亡的发生。 态度:采取对抗的手段,如巫术。
第2页/共35页
2、美化死亡的宗教文化
表现:宗教的超度法会 观念:多种宗教认为死亡只是 回归到更美好的世界。 行为:接受死亡的发生。 态度:采取消极等待的手段, 如祈祷;重来生来世。
第26页/共35页
4、赞成的道德理由
➢死的权利 ➢减轻痛苦是道德行为 ➢节约资源是道德行为 ➢弊端可以通过法律约束消除 ➢将隐蔽的行为转换成受监管的行为
第27页/共35页
5、反对的道德理由
➢生命神圣,生命权利不可剥夺 ➢医务人员和家属为了自身利益 放弃责任 ➢不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

如何面对死亡 PPT.[优质PPT]

如何面对死亡 PPT.[优质PPT]

行业概述
请在这里输入标题
不记得童年的时光如何流过,不想记得青春的轮廓, 童年的我只知道时光流,青春的我只知道专注看好自己的路, 当童年没有记忆,当青春过后,我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
请在这里输入标题
不记得童年的时光如何流过,不想记得青春的轮廓, 童年的我只知道时光流,青春的我只知道专注看好自己的路, 当童年没有记忆,当青春过后,我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
如何正 确地面 对死亡
questions
1 为什么虽然一次次面对死亡却依然害怕?
2
3 如果最爱的人死去你还能好好活下去?
死亡是生命(或者事物件)系统所有的本来的维持其存 在(存活)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虽 然死亡会有系统的遗产。但是这些遗产并不能够使得 其恢复到终止前的生命系统。 通常生物的死亡是指其一切生命特征的丧失且永久性 的终止,而最终变成无生命特征的物体。 死亡是自然流通链中的一个环节。是世界变化中的必 然。死亡后系统的遗产是其他既有或者新生事物的必 须材料。 人的死亡一般以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及脑死亡为识别 标志。人死亡以后还存在他(她)的非肉体的其他附 属物,这些就因他(她)的死亡而变成了遗产。他 (她)的遗产会自然而然地被按遗嘱赠(或者无遗嘱) 被亲属继承或者被按遗嘱赠与给其他活着的个体或者 社会团体。
Life experience and any other you can think of stir, the new wonderful ideas on the baked.
岗位认知
Post Cogntion
2
TW O
W
不记得童年的时光如何流过,不想记得青春的轮廓, 童年的我只知道时光流,青春的我只知道专注看好自己的路, 当童年没有记忆,当青春过后,我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 只要美好的童年,绚丽的青春。

生命及死亡道德118页PPT

生命及死亡道德118页PPT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Fra bibliotek生命及死亡道德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第二节 死亡伦理 PPT课件

第二节 死亡伦理 PPT课件

反对安乐死的原因
安乐死是变相杀人,赐人以死 亡是和医生职责不相称的; 人有生的权利,任何情况下都 不能主动促其死亡,否则是违 背人道原则的; 不可救治就不去救治,无益于 医学科学的进步;
反对安乐死的原因
安乐死可导致错过三个机会:病人病情可 以自然改善的机会、继续治疗可望恢复的 机会、有可能发现某种新技术新方法使该 病得到治疗的机会; 允许安乐死,无疑把杀人的刀交给医 生,为借口杀人开了方便之门。
《安乐死实施管理条例》
第一,患者必须正式、自由、明确要求医 助自杀或安乐死,而且要求必须重复提出;
第二,患者必须身体或精神上痛苦难耐, 除非一死不能用其他方法缓解;
第三,主管医生必须与另一位独立医生 商榷医助自杀或安乐死是否合适; 第四,医生必须向尸检者报告情况,作 为一个存档的备忘规程,以便调查和确保条 件得到履行。
第十五章
第一节
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临终关怀伦理
第二节
死亡伦理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的死亡观 熟悉死亡的本质 熟悉安乐死的概念、种类与 对象
掌握安乐死的伦理问题和伦
理争论
死亡的含义与本质
死亡的本质—— 个体自我生命的终结, 即自我意识与个体存在 的消失。
死亡的味道已经在我的舌尖上了—— 我在品尝死亡。 ——莫扎特
主张安乐死的原因
安乐死是对人选择死亡方式权的尊重
安乐死是生命价值原则的证明
安乐死是卫生资源公正的分配
安乐死是现代医学目标的取向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费用为普通病房病人的4倍 在我国,每年对脑死亡的患者进行“抢救”约 需支出百亿元。 平均一个人一半的医疗费用花在死亡前的一年, 而这一年的医疗费用的 1/2 又是花在临终前一周的 治疗和生命维持上。

护理伦理学PPT课件之生命与死亡道德

护理伦理学PPT课件之生命与死亡道德
生命与死亡道德
• 一、生命道德 • 二、死亡道德
“ 象斯芬克斯之谜那样, 永远摆在我眼前的是一个 字──死” ---巴金
一、生命道德
• (一)生命的标准
• (二)生命道德的核心
(一)生命的标准

案例1: 李某,女,27岁,怀孕5个月, 在一天上班的路上,突然被王某骑自行车 不小心撞倒,导致流产。事后,李某及其 家属状告王某因导致胎儿死亡而犯过失杀 人罪。试分析此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
王明成:我想安乐死
•新闻会客厅1
•新闻会客厅2
•新闻会客厅3
•新闻会客厅4
•新闻会客厅5
案例4

据2001《法制日报》报道:上海市民梁 万山4月8日下班后,发现其母张秀英瘫 倒在家门口,随将她送到医院,诊断为脑 溢血且深度昏迷。梁多天陪夜、服侍老母。 后因体力不支便请护工护理。从医生得知 其母已无救治希望之后,经再三考虑便将 其母接回家中。第二天中午,梁经过反复 思考,决定亲手对母亲实施“安乐死”。 他用两条浸泡了盐水的湿毛巾绑在老母的 手臂上,再用两根铁丝绕在毛巾外,接通 了电源。试对梁某的行为进行伦理分析.

(二)安乐死
• 2.安乐死的道德争论
反对安乐死者认为:①救死扶伤是医生 的神圣天职,而赐人以死亡是和医生的职 责不相容的;②医学科学总是在医疗实践 中不断得到发展,认为绝症不可救治就不 治,无益于医学科学的进步;③安乐死使 病人错过了死而复生的机会;④允许安乐 死,无异于把杀人的权利交给了医生,为 借口杀人开了方便之门。
(一)死亡的界定
1.什么是死亡
巴金:“ 象斯芬克斯之谜那样,永远 摆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字──死。” • 毕达哥拉斯:“死亡是灵魂与躯体的 暂时分离” • 德莫克利特:“死亡是自然之身的解 体” • 庄 子:“ 死生,命也” • 医学:身体的生理系统不再构成为一

关于死亡的道德问题ppt课件

关于死亡的道德问题ppt课件

(2)产生
原始人的死亡标准
美国的《Black氏法律词典》
(3)传统死亡标准的动摇 原因: 人体各层次,各器官的不同死亡状况 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有效维持
术 后 心 脏
术 前 心 脏
心脏猝停73分,湘女死而复生,动摇死亡标准
心脏猝停73分钟后复活的医学奇迹
一名32岁躺在手术台上的女子被医护人员从“鬼门关”
持续性植物状态与脑死亡 持续性植物状态(PVS)与脑死亡都是现代科学发展的 产物,许多严重外伤的病人,在先进的急救及监护技术支持 下,得以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其结果为PVS或脑死亡。
PVS与脑死亡相似之处
1、二者均由昏迷演变而来 2、两者的病因相似 3、两者均有认知功能障碍 4、两者都必须依靠外界的支持才能维持生命 5、两者均准许终止一切生命支持疗法
脑死亡是包括小脑、脑干、直至第一延髓的全脑机能的
不可逆转的丧失。尽管脑死亡患者的其它脏器机能尚可以医
学高技术维持,但这种状态不能持续长久,一般脑机能丧失 后1-5日内,心脏跳动也随之停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脑死亡(Cerebral
death)
指大脑半球的死亡 皮质死亡(Cortical death)
意味着大脑皮质的死亡。
4、医学伦理学的观点 认为死亡是一个人的全脑机能的不可逆性停止,是人的生
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是人的本质特征即自我意识的消
失,是个体自我生命在社会中存在的终结。
(二)死亡标准的完善
1、传统死亡标准 (1)定义 传统的死亡标准是心肺标准,即:心跳停止和呼 吸停止,就是生命结束,死亡的来临时刻。
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提出了“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作为 新的死亡标准; 1976年,英国皇家医学会提出脑干死亡为脑死亡; 1995年,英国皇家医学会提出脑干死亡标准; 1980年,我国学者提出脑死亡应是全脑死亡。

第九章节 死亡教育.ppt

第九章节 死亡教育.ppt

•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Herman Eiffel)出版了《死亡的意 义》一书,运用文化人类学、艺术、文学、医学、哲学、生理学、精 神分析和精神医学、宗教学等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全面地探讨了死亡 问题,该书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研究和论述死亡学的权威著作,该书 一经出版后即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对死亡问题研究的 兴趣,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机构对于死亡的反应
• ⒈医疗机构对死亡的反应 • Schoenberg列出医疗人员在处理晚期病人的死
亡问题时所当努力的五个工作目标。 • ⑴让病人在垂死前尽量地享受最温暖的家庭与社
会关系。 • ⑵尽量为他们争取福利并鼓励与医疗人员合作。 • ⑶帮助他们在既有的环境下,获得最后的人生乐
趣及满足。 • ⑷减少病人在临终前不必要的痛苦与烦恼。 • ⑸让病人保有健全的自我概念,在尊严的气氛下
第九章 死亡教育
第一节 死亡态度研究概述
• 一、死亡与死亡观 • (一)死亡的定义 • ⒈临床医学对死亡的定义 • “临床死亡”的解释是:“人的身体系统,
如心脏、血管、呼吸系统等停止工作。”
• ⒉联合国人口统计部关于死亡的定义:
• 联合国人口统计部的定义是:“所谓死亡, 即是生命的一切征兆永久消失。”实际上, 根据人类长期的经验,心脏若停止跳动超 过五分钟以上,就可以确定为死亡。
(三)不知死,焉知生?
• ⒈死亡是一笔人人都必须要偿还的债务 • ⒉死亡是生命的王冠 • ⒊根据别人的意志去死,等于死两次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临终关怀 思想
• 一、儒家的“孝悌”观念与临终关怀思想
• “孝悌”思想表现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例如 传统的“多子多福”和“养儿防老”的生育观, 就是把生育同对子女的“孝悌”期望紧密联系在 一起。“多福”既包括老人健在时与子女共同生 活、享受天伦之乐的“福”,也包括临终时享受 子女提供的临终照顾之“福”。所谓“防老”, 更指预防临终时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和死后无子 女治丧之忧。

死亡教育ppt课件

死亡教育ppt课件
死亡教育
目 录
• 引言 • 死亡的认知与接受 • 死亡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 死亡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 • 死亡教育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死亡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死亡教育定义
死亡教育是一种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死亡、理解生命意义的教育方式,旨在帮助 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珍惜生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个体面对和处理丧 失和哀伤,学会积极应对和适应变化 ,增强心理韧性。
死亡教育有助于推动社会对死亡和丧 葬的关注,促进相关政策和服务的完 善,提高整个社会的死亡意识和人文 关怀。
对未来死亡教育的展望与建议
未来死亡教育应更加注重个体 差异和多元化需求,针对不同 年龄段、文化背景和社会群体
促进生死观的成熟
引导个体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死观,超越恐惧和焦虑,坦然面对死 亡。
死亡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真实的死亡案 例,让学习者从中获得
启发和感悟。
角色扮演
让学习者模拟面对死亡 的情境,通过实践来提
高应对能力。
小组讨论
鼓励学习者分享自己的 经历和感受,促进相互
理解和支持。
情感表达
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学 习者表达和释放与死亡
培养家庭责任感和关爱
通过死亡教育,家庭成员可以更加珍惜彼此的相 处时光,培养家庭责任感和关爱,从而更好地履 行家庭职能。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推动
促进生命教育和人文关怀
01
死亡教育的普及可以促进社会对生命价值和人文关怀葬改革和文化传承
02
了解死亡的本质和过程,社会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殡葬方式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留下美好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