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代岩石分讲义布区及太古代金矿床创新

合集下载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我国金矿资源非常丰富,而金矿属于我国最主要的矿种。

为确保国内金矿资源被有效的利用,需加强对于金矿资源特征、成矿规律的研究。

此外,还需要提高金矿资源的储量,以促使金矿业获得更大的突破,造福于人类和社会、国家。

1.1资源量的分析国内金矿研发、利用的时间较为久远,同时资源同时非常丰富。

新中国设立,国内黄金产业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建国后,完成了胶东和小秦岭、燕辽、辽吉东部低于和黑龙江流域等金矿的三角区,以及一些黄金的基底,如陈毓川等。

(2)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地质方面的工作,大力的资金投入金矿方面的工作,使全部最为主要的成矿带以2:25万化读取面,促进了新型金矿和崭新矿区的勘测工作,以及旧有矿山的摸底发展。

此外,技术方面和大型贵金属有关企业均赢得较好的发展。

国内金矿勘测活动了以往没的进展,使其向代莱发展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3)近年来,地质业的不断发展,使得黄金科研方面的工作量出现一定的变化,而商业对于勘察方面的工作也投入了更多的心血。

近期发现大批的大型的金矿和特大型的金矿,多集中于旧矿山的边部、深部位置,或是重点金矿的矿集中地点,这对于我国的金矿业非常有利,可有效的上涨我国的金矿资源。

结合国土资源部门的矿产资源储量内容,对近年来我国新增的金矿资源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资源量达到.34t,为每年新发现的大型的`金矿床的5倍。

也可以统计为26.5个大型的金矿床,这样计算每年会增加8.67%.最新的统计数据表示,我国的金矿矿产地为处,其中特大型为15处、大型为处、中型为处,小型为处,矿点为处。

全国共发现资源量.49t,其中排在前列的为山东、河南、江西,以及黑龙江等省份。

其中山东省属于金矿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深部矿源较为丰富。

矿产的数量进行衡量,黑龙江和新疆、青海,以及辽宁和湖北均位于前几位。

近几年,青海大场和新疆西天山等地区,均找到金矿床。

由此可见,我国的西部地区矿源丰富,可作为未来的主要找矿地区。

四川大渡河金矿床成矿特征研究

四川大渡河金矿床成矿特征研究

四川大渡河金矿床成矿特征研究陈小婷【摘要】大渡河金成矿带位于康滇地轴南北向构造带北端,鲜水河、龙门山与攀西裂谷所构成的三叉裂谷交会形成的特殊构造部位.本文通过对大渡河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本矿床的成矿特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14【总页数】2页(P167-168)【关键词】金矿床;控矿因素;成矿特征【作者】陈小婷【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Abstract:The gold metallogenic belt of Dadu River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North-South tectonic belt of the Xikang Yunnan axis.The special tectonic site form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fresh water river, the Longmen mountain and the Panxi rift valley form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Based on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Dadu gold deposit, the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are further studied.Keywords:Gold deposit; Controlling factors;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康定大渡河流域金成矿带位于我国著名的康滇地轴北端,印度板块、扬子板块、华北板块挤压缝合带上,龙门山褶皱带和巴颜喀拉褶皱带相接处,构造位置位于成矿区带康定地区上。

北京市怀柔县北干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北京市怀柔县北干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矿 区 的控 矿 构造 为 2条 近东 西 向的断 裂破碎 带 和 韧性 剪 切带 , 东 西 向深 断 裂带 的次级 控矿 断裂 . 属 还见
o李峰广. 宣化大营盘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河北金矿地质专集 ,9 9 18
维普资讯
第 4期
沈光银 : 北京市怀 柔县北 于淘 金矿床地 质特征 及找 矿方 向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 系.
22 构造 .
空间上控制了金矿床的分布 ,是华北地 台北缘一条重 要 的金 成 矿带 . 河 口 一窄岭 :: 东 向断裂 带 由一 系 汤 II LL
列逆 断层 、 平移 断层组 成 , 与东 西 向深大 断裂呈 截切 复
收稿 日 :0 7 0 — 3修 回 日 : 0 — 7 0 . 期 20—4 0 ; 期 2 7 0 — 2 李兰英编辑. 0

花岗岩, 第二期为辉绿岩 一花岗岩 一正长斑岩.
一 区域上广泛分布的新太古代变质岩系为北干沟金 矿产出围岩 , 其混合岩化作用中等. 南部有 中元古界长 城 系 ,西 部有 中生界 侏罗 系和 白垩 系火 山岩及 陆相 沉
积岩 .
2 矿 区地质概 述
21 地 层 .
本 区断裂构 造发 育 , 其走 向可 分 为东西 向 、 北 按 北 东 向 、北 西 向和南北 向 4组 . 汤河 口 一营盘 东 西 向深 断裂 带是 赤 城 一建平 深 断裂 带 的一 部 分 , 由大 20 0 7年 l 2月





De 2 7 c 0o

G E0L0GY AND RES 0URCES
文章编号 :6 1 14 (0 7 0 — 2 0 0 1 7— 9720 )4 0 7 - 6

辽宁省义县罗匠沟金矿区地质特征

辽宁省义县罗匠沟金矿区地质特征

辽宁省义县罗匠沟金矿区地质特征作者:冷文芳王天一陈羽翘关树野罗建民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26期[摘要]:通过对罗匠沟金矿区矿床进行典型矿床研究、韧性剪切带、绿岩带研究和成矿预测、资源评估等,使本区地质工作程度大幅度提高,为本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罗匠沟”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中图分类号:TE122.1+13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478 -011.区域地质特征工作区位于辽宁西部阜新~锦州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辽西台陷北镇凸起。

工作区是我省太古宙表壳较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大面积出露的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也称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变质上壳岩区)组成了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区内盖层不发育,仅在北镇凸起的东西两侧有中元古界长城系上部层位和蓟县系下部层位零星出露。

凌源上升后,本区隆起为陆地,使本区内缺失晚元古代和古生代地层。

受北东东向断裂控制,本区东北部形成白垩纪八道壕盆地,堆积中酸性火山岩及含煤岩系和红层。

1.1地层及含矿性呈规模不等的包体形式零星分布于新太古宙变质深成岩中。

为一套硅~铁~镁质岩石组合,岩性以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变粒岩和浅粒岩为主。

该组合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岩石地层条带多与区域片麻理走向一致。

受后期韧性变质变形作用成为糜棱岩类岩石。

区内中上元古界以长城系常州沟组(Chc)、串岭沟组(Chcl)、团山子组(Cht)、大红峪组(Chd)、高于庄组(Chg)为主;蓟县系雾迷山组(Jxw)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Qnj)次之,且区内仅见于北部。

区内中生界主要为侏罗~白垩系,包括义县组(JKy)、沙海组(K1S)、阜新组(K1f)、孙家湾组(K2S)和大兴庄组(K2dx)等。

其中,义县组(Jky)主要分布于北镇凸起两侧的中生代陆相火山盆地中,岩性以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而沙海组(K1s)、阜新组(K1f)、孙家湾组(K2s)和大兴庄组(K2dx)主要分布于阜新、八道壕两中生代湖相盆地中。

河北省隆化县地区金成矿规律简析

河北省隆化县地区金成矿规律简析

河北省隆化县地区金成矿规律简析摘要:河北省隆化县地区所处丰宁—隆化金成矿带的西部,本区的金矿点星罗密布,均产于丰宁—隆化断裂带附近,其围岩多为太古代斑状混合岩。

通过对隆化地区的地质条件与金矿的关系进行论述,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所发现的金矿体的地质特征,对本区的金成矿规律进行简单分析,确定了金成矿的有利部位。

关键词:金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河北省隆化县河北省隆化县地区位于华北地台的内蒙地轴中部,北部为康保—围场—赤锋断裂,南为尚义—平泉—北票断裂,丰宁—隆化金矿带在本区通过。

太古代深变质岩系构成了地台的结晶基底;元古界沉积岩或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台褶带;中生界火山—沉积岩系充填于区内诸断陷盆地中。

不同期次的侵入岩在区内发育,其中燕山期和海西期的中酸性岩类分布较广泛,且与金成矿的关系密切。

图1冀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图一、控矿因素隆化地区的金矿点较多,主要集中分布在古老变质岩、区域性深大断裂带及岩浆岩均较为发育的地区。

隆化地区是一古老变质岩分布的集中区,主要岩性主要为太古代斑状混合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角闪斜长片麻岩等。

本区普遍受混合岩化作用,且具有下部作用深、上部作用浅的特点。

根据矿物组合特征,推测原岩属沉积变质产物。

区内的金矿点有80%分布于斑状混合岩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本区的金矿具有层控的特征。

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金在整个地球中的丰度是地壳丰度的200多倍。

古老变质岩系的组成物质特殊,为地球早期演化的产物,其原岩富含金等成矿物质是极有可能的;一些金的包裹体同位素研究表明,金等成矿物质最大的可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古老结晶基底岩石,因此可以认为太古代的古老变质岩是区内金最重要的矿源岩。

当然并不排除地壳更深层次的地质体或上地幔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

2、断裂构造与金成矿的关系隆化地区的金矿绝大部分为石英脉型或蚀变岩夹石英脉型,与热液活动关系密切,构造的活动为金的成矿提供了通道、场所及动力。

区内丰宁—隆化深断裂是延深达60—70km的岩石圈断裂,沿断裂带可以见到断层挤压和岩石发生动力变质现象,根据断层控制了沿断层分布的太古代—元古代中、酸性岩体,同时断层走向和太古界的片理、片麻理走向一致,其生成时代为太古代末期—早元古代,在其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张性、压性或扭性不同性质的构造作用。

太古代脉状金矿研究的某些新进展

太古代脉状金矿研究的某些新进展

之一。过去通过对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地区金矿的研究,认为
金矿化主要发生在峰期变质作用之后。但通过高级变质区脉状金 矿的研究发现,围岩蚀变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矿脉的结构、
构造及同位素年龄等特征都支持这些金矿化与变质作用同期。因
此可以认为低级变质相中的金矿形成于峰期变质作用之后,而高 级区金矿化与峰期变质作用同时。
太古代脉状金矿研究的某些新进展
前言
太古代脉状金矿在世界黄金产量中占重要地位,一 直是金矿研究的重点对象。过去人们常用太古代中温热 液金矿一词来表示太古代脉状金矿,但近年来的研究表 明这种说法并不合适。目前,已经分别在次绿片岩相区 和高级变质区发现了低温热液金矿( 180º C左右)和高 温热液金矿(700º C左右),并在成矿地质背景、物理 化学条件、变质相条件及金的赋存状态等方面都取得了 一系列新的认识。由于我国太古代地层出露区变质程度 普遍较高,从而介绍并借鉴有关成果,对我国有关地区 的金矿地质研究和找矿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毒砂交代斜方砷铁矿而使其中的不可见 金析出有关,使可见金集中在两矿物的
Au
10
1
10
1
斜方砷铁矿
毒砂 30 20 距离( m )
1 斜方砷铁矿 40 50 60
接触边界上。
0
10
图2 穿过毒砂-斜方砷铁矿边界的离子电探扫描结果 (A为Mt.York 矿区;B为Griffin's Find 矿区)
金 含 量 ( 10 - 6)
岩相中的Griffin’s
Find 金矿的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及金的赋存状态采
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两个金矿床的矿石矿物以斜方砷 铁矿、毒砂和磁黄铁矿为主,含少量的闪锌矿和黄铜矿。金主要与毒砂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矿区含矿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五里村背斜从矿区北东部通过,矿区的含金石英脉在两翼均有分布,3号矿脉带分布在背斜北翼;南倾斜断裂组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北倾斜断裂组为韧性断层,其中F5、3号矿脉带断裂内赋存有金矿体。

矿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

金矿床的形成时代属燕山晚期,是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脉状矿床成因类型。

小秦岭绿岩是金矿的重要矿源层,断裂对金的成矿具有明显的多级控制作用,燕山期花岗岩为金的成矿作用提供了热液-热动力条件。

标签:构造金矿热液矿床1引言小秦岭金矿田地处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小秦岭台穹,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北矿带,区内主要出露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带,构造运动频繁,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以金为主的矿产资源。

从50年代至今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本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根据从事该区金矿勘查工作的认识,试对秦南金矿床成因进行探讨。

2矿区地质2.1地层矿区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下部的焕池峪组和第四系。

焕池峪组(Arh)分布在矿区的北中部,厚度出露不全。

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夹大理岩和零星石英岩,岩石普遍混合岩化,有条痕条带状混合岩及混合片麻岩。

地层产状受背斜轴控制,大理岩为焕池峪组的标志层。

2.2构造2.2.1褶皱五里村背斜从矿区北东部通过,大致和F5平行,区内局部还见有次级小揉皱构造。

矿区的含金石英脉在两翼均有分布,3号矿脉带分布在背斜北翼。

2.2.2断裂矿区断裂构造按产状不同可分为近东西向断裂、北西向断裂、近南北向断裂、北东向断裂等。

其中,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最为发育,也是本区主要控礦断裂。

按倾向不同分为南倾斜断裂组和北倾斜断裂组。

2.2.2.1南倾斜断裂组在矿区较发育,主要分布于五里村背斜南翼,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区内0Ⅰ~0Ⅷ金矿脉均受该组韧性断层控制。

2.2.2.2北倾斜断裂组为韧性断层,在区内也较发育,主要分布于背斜的北翼。

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

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

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世界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形成岩金;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洪水泛滥、河流稳水地段沉淀等形成沙金。

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

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

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

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 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