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例儿童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及药敏分析

合集下载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检测分析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检测分析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检测分析发表时间:2016-05-31T11:09:46.0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3期作者:梁菊文[导读] 耒阳市妇幼保健院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的特点。

耒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南衡阳【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的特点。

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共计706例,男422例,女284例,平均年龄(5.2±1.4)岁。

主要为呼吸道标本。

分析标本中细菌感染情况、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真菌感染情况、病毒及衣原体感染情况。

结果:(1)细菌感染比例前三位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2)第1份咽拭子和第1份+第2份咽拭子对肺炎支原体的检测阳性例数有差异,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可以看出双份血清培养阳性率明显增高。

(3)真菌感染情况分析:发现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阳性例数54例、4例,阳性率分别为8%、1%。

(4)病毒及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发现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腺病毒感染例数为50例、38例、10例,阳性率分别为7%、5%、1%。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种类多样,临床医生需要认真分析患儿临床特点,及时取得病原体结果标本,以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呼吸道感染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及下呼吸道的急性炎症的总称,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以冬春季较多,占儿科门诊就诊患儿的 60% ~90%[1]。

由于临床诊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盲目性比较大,加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造成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都在下降,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

因此为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分布状况,我们拟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分析常见病原菌的特点。

1 材料与方法1.1 细菌来源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即当同一患者连续多次从同一部位分离到相同的细菌时,只将其第一次分离到的那株细菌纳入监测范围)。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培养结果及分析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培养结果及分析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培养结果及分析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在MP感染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MP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患呼吸道感染的1 620例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

结果本组患者咽拭子标本MP培养阳性共656例,总阳性率40.49%,其中男性阳性率40.85%,女性阳性率40.13%,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岁儿童阳性率45.95%,3~14岁阳性率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he positive rate was 45.95% of ≤ 2 year children and 31.41% of 3-14 year old childre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ositive rate in the season of summer and autum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pring, the difference was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edium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has a higher overall detection rate and a accurate, simple, rapid result, it is a laboratory diagnostic test of choice for MP infection.[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 Rapid identification; Medium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属于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可引起致命的呼吸道感染,甚至引起肺外严重并发症,在婴幼儿及青少年间呈区域性流行。

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对基层医院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意义

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对基层医院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意义

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对基层医院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意义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数据观察探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分离鉴定培养技术来测定MP,分析观察临床数据。

结果: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分离鉴定培养技术能快速诊断咽部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

结论: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分离鉴定培养技术对判定感染病原起到指导治疗的作用,并且操作方法简单,化验费用便宜能为早期诊断MP感染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近年来引起呼吸道感染除细菌病毒之外又一种主要的病原,也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其感染率在儿科有逐年增加趋势。

在基层医院需寻找最适合的检测方法,从而得到有效的治疗。

2008年11月~2009年4月对PM培养与MP感染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年11月~2009年4月收治MP小流行疑诊病例321例,男169例(≤3岁35例,3~14岁134例),女152例(≤3岁26例,3~14岁126例)。

全部病例病程≤5天。

标本采集与培养:未清理口腔,用无菌棉签采集咽部分泌物送检,培养基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分离鉴定培养基,同时采取静脉血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

对病程<5天、咽拭子MP培养阳性而MP-IgM阴性者,经5天后再行检测MP-IgM。

临床观察与治疗:①咽拭子培养阳性,血清MP-IgM阴性,血常规无明显升高,C反映蛋白<15mg/L者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或静滴,10mg/(kg·日),连用3天,停药2天)或红霉素治疗5天后复查MP-IgM;②咽拭子培养阳性,MP-IgM 阴性,而血象或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者给于阿奇霉素同时应用β-内酰胺类或头孢类抗生素连用3天停用阿奇霉素2天,或联用红霉素5天,再次复查MP-IgM;③咽拭子培养阳性、MP-IgM阳性给于抗MP治疗;④咽拭子培养阴性、MP-IgM 阴性给于抗炎或抗病毒治疗;⑤咽拭子培养阴性,MP-IgM阳性者,结合临床给予抗MP治疗;⑥第二次复查MP-IgM阳性或其他临床指标支持MP感染停用抗生素继续应用抗MP治疗;⑦再次复查Mp-IgM阴性临床其他表现亦不符合MP 感染表现则停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继续抗炎抗病毒治疗。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成效。

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接受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接受检验的患者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阳性检验率(44%)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Kappa检验得出一致性检验值为0.566(P<0.01)。

结论:对于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采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准确的进行判断,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准确率要更胜一筹。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标本取样部位和检验的时机。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结果引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引起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Mp感染时,除了造成呼吸道局部损伤,引起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发热等症状外[1],还可累及心血管、神经、消化、血液、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2],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由于Mp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征性,难以与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相鉴别[3],因此其诊断常采取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分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两大类[4]。

如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IA)等。

传统分离培养检验方法实验要求高,花费时间较长,容易影响到诊断效果,延误治疗时间[5]。

为此,本文将在收治的患儿中应用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CLIA两种检验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其诊断价值做出以下详细的研究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M
, M P ) 是中
对红霉素 ( E R Y ) � 罗红霉素 ( R O X) � 克拉霉素 ( CLA) � 阿奇霉素 ( AZI ) � 乙酰螺旋霉素 ( ACE ) � 克 林 霉 素 ( CLI ) � 左 氧 氟 沙 星 ( LE V ) � 加 替沙 星 ( GAT) � 司帕沙星( SPA) 9 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 操 作及结果判读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
摘 6 例小儿肺炎患者的咽拭子进行肺炎支 原体 ( M P ) 分离 培养并对 9 种抗 生素进 行药敏 试验�结果 显 要: 对 35
M P 阳性 5 5例 , .4 % , 4 .5 % ) > 克拉 霉 素 ( 32 .7% ) = 阿 奇 霉 素 示, 阳性 率 为 1 5 耐药 性 由 高 到低 为 罗 红霉 素 ( 5 ( 32 .7% ) > 红霉素( 2 1 .8 % ) = 加 替 沙星 ( 2 1 .8 % ) > 克 林 霉素 ( 2 0 .0 % ) > 乙 酰 螺 旋 霉素 ( 9.1 % ) > 司 帕 沙 星 ( 1 .8 % ) > 左氧氟沙星( 0 ) �分离培养能对 M P 引起 的肺炎 进行确 诊, 临床治疗 M P 选择药 物时, 其耐药 性不容 忽 视, 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 使病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并减缓耐药株出现�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培养; 抗生素; 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 375+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0 5-5 6 73 ( 2 0 1 1 ) 01 -0 037 -02 � � � � � � � �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I J - , � � � � � � � � � C � � H� EN � � � S� � � � � � , � Q� � I U � � � � � � � � � � � ( � � D � � � � � � C L , H , A H S M U A , J : M , 5 2 91 0 0 , C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药敏试验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药敏试验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药敏试验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作者:孙越等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针对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疑似病例进行MP培养并行药敏试验,鉴别诊断后选择适合不同阶段儿童的治疗药物。

方法收集到300例疑似MP感染的肺炎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采用肺炎支原体专用培养药敏试剂盒进行培养鉴定。

结果显示MP 阳性69例,阳性率为23%,对试剂盒提供药物的敏感性顺序依次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乙酰螺旋霉素、加替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

结论该试验对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有病原学诊断意义,指导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试剂盒使用简便快捷,特异性高,结果判断直观,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不高,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肺炎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近年来其所占肺炎发病率中呈上升趋势。

由于MP没有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等不敏感,而对能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等敏感[1]。

针对8岁以下儿童的牙齿及骨骼及听神经发育特点,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更是不能用于未成年人,因此目前仍然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本文对300例疑似MP感染的肺炎患儿进行咽拭子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探讨其在基层医院使用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到2009年5月~2013年4月,4年在我院住院的300例疑似MP感染肺炎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年龄2岁~13岁。

平均年龄(8.2±2.7)岁。

1.2方法使用无菌棉签擦拭患儿咽喉分泌物,即刻进行无菌密封送检。

采用郑州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提供的MP培养药敏试剂盒及测试方法进行检测。

用移液器首先取100μL加入到对照孔内,在剩余培养液中接种咽拭子,加盖封闭后混合均匀。

6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咽拭子培养结果的分析

6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咽拭子培养结果的分析
Z H A 0 H u i t Z H A 0 B i WA N G Q u n l W A N G N i n f X U E H 0 n
l - De p a r t me n t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 t h e S e c o n d Ho s p i t a l Af f i l i a t e d t o S h e n y a n g Me d i c l a Co l l e g e ,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01 , C h i n a ; 2 。 De — p a tme r n t o f l a b o r a t o y, r t h e C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Af il f i a t e d t o S h e n y a n g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2 4 , Ch i n a
Pha r y ng e a l s wa b c ul t ur e d r e s ul t s a na l y s i s o f 6 0 0 p a t i e nt s wi t h My c o pl a s -
ma pne u mo nl a e
i n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o f My c o pl a s ma p n e u mo n i a e i n f e c t i o n . Me t h o d s 6 0 0 c a s e s o f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y r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h a yn r g e a l s wa b s p e c i me n s we r e c u l t u r e d wi t h My c o p l a s n m p n e u mo n i a e r a p i d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o f me d i u m, a n d t h e c u l t u r e r e s u l t w a s a n a l y z e d wi t h s t a t i s t i c a l me t h o d . Re s u l t s A t o t a l o f 1 4 8 s t a i n s o f My c o pl a s ma p n e u mo n i a i s o l a t e d

19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19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19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加强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方法回顾分析19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外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预后情况。

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能表现多种肺外症状,发生率较高的合并症依次为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皮肤黏膜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

结论支原体感染能引起机体多器官的损害,对以肺外症状为主诉的患儿应注意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关键词儿童肺炎;肺炎支原体;肺外症状;单核细胞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易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常有肺外合并症,由于MP与人体的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1],当MP感染机体后相应组织可产生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出现该器官的相应症状。

现将本院儿科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92例MP肺炎患儿的肺外症状等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92例小儿MP肺炎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7例,女85例;年龄11个月~13岁。

均确诊为MP肺炎,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1:160,最高1:25600,少数病例做了咽拭子多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或快速培养法。

排除了合并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的病例。

1. 2 方法对192例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3 仪器与试剂Coulter-JT全自动检测仪(美国库尔特仪器公司)检测血白细胞、单核细胞,使用阻抗法测定;谷丙转酶(ALT)、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用奥林匹斯2700全自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2 结果2. 1 临床表现及肺部表现发热者186例,占96.9%,无发热者6例,占3.1%;有咳嗽者190例,占99.0%,无咳嗽者2例,占1.0%;喘息者146例,占76.0%,无喘息者46例,占24.0%;听诊双肺闻干、湿啰音者占125例,占65.1%,无啰音者占34.9%;渗出性胸膜炎15例,占7.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例儿童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MP)的鉴定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试剂盒对3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并对14种抗生素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300例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87例,阳性率29%,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29.78%,女性患儿阳性率28.30%,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敏感率高,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

结论MP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操作简便、检出率高并提供药敏结果,对尽快明确诊断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指导作用。

标签:肺炎支原体;儿童;药敏试验
近年来,MP感染发病率不断上升,患者临床表现与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难以鉴别易造成误诊和病情延误,因此对肺炎支原体的培养鉴定以及提供准确药敏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选择性用药具有重要作用。

现将本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咽拭子标本300例,年龄分布0~8岁。

1.2方法
1.2.1检测原理药敏试验板上包被有14种抗生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依托红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四环素类药物(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林克酰胺类(克林霉素)。

若所测的肺炎支原体对包被的抗生素敏感,其酶活性受到抑制,不引起颜色变化。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药敏安图试剂由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2.2操作步骤取出及药敏试验板,使其在接种样本前接近室温,旋开培养液瓶盖,用吸咀吸取100ul培养液加入C-对照孔;接种咽拭子(痰拭子或痰液100ul)与剩余的培养液中,加盖摇匀使之混匀;将含样本的培养液加入其余的微孔中,每孔100ul,轻轻震荡药敏试验板:所有微孔滴加1滴试剂盒所附矿油物(使矿物油覆盖液面,否则培养液蒸发,结果不准);将药敏试验板加盖后,置培养箱中,35℃~37℃培养24~48h观察结果。

1.2.3结果判断培养24~48h培养液有桔红色变成黄色,表示有肺炎支原体生长,用(+)表示;培养液保持桔红色不变,表示没有肺炎支原体生长,用(-)表示;药敏试验板抗生素结果判定:依托红霉素(EST)孔培养液桔红色为敏感
(S),黄色为耐药(R);其他13种抗生素如药敏试验板上孔培养液变黄色而下孔桔红色判为中介(I),如上下两孔均为桔红色判为敏感(S),如上下两孔均为黄色判为耐药(R)。

2 结果
2.1 3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咽拭子标本MP培养阳性87例,阳性率29%,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女性患儿阳性率,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肺炎支原体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见表2。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重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以气溶胶微粒的形式传播,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本组结果显示MP 阳性率为29%,略高于有关报道[1],不同性别间的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P对14种抗生素药敏结果显示,MP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率高,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比较敏感,敏感率均>40%,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低,其中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可达60%。

这与相关报道[2]有一些差异,考虑各地抗生素使用情况不同,造成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不同所致。

本文中采取的咽拭子MP鉴定培养与药敏试剂盒操作简單、取材容易,避免了儿童采血的痛苦,并且能同时提供药敏试验结果,阳性标本24h即可报告,为临床确诊MP感染和选择药物治疗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明显缩短病程,减少肺部并发症,对支原体肺炎感染治疗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毅,李温慈,徐海滨,等.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9(21):1925-1927.
[2]高平.1284例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5):580-5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