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翻译史(课堂)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
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的教学分为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和短文翻译两个阶段,其分别要求是:1、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1)、词汇:掌握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 词。
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1)词汇1在基础翻译阶段所掌握的词汇量和一定的习语后,要涉猎、学习、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一般性词语。
中西翻译简史第8章(课堂PPT)

15
二、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
• 生于图林根农民家庭,早年在修道院中攻读神学,后获得神学博士,担任解 释《圣经》教授。1521年因拒绝查理五世勒令改变其宗教主张几乎被捕, 后经人帮助才免于被捕。此后,他在合作者的协助下着手翻译圣经1522年 出版从希腊语翻译而来的《新约》;1534年出版从希伯来语翻译而来的 《旧约》。在翻译中,路德遵循通俗、明了、能为大众所接受的原则。他以 图林根一带比较统一的公文用语为基础,吸收中东部和中南部方言的精华, 创造许多新词,使译文成为德语典范。这部圣经的翻译创造了为民众所接受 的文学语言形式,为德语的统一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4
一、德语的历史发展
• 4. 19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德国的翻译不但促进了德语发展而且还在思想传 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约翰.克里斯多夫. 戈特舍德翻译法国剧本,并创作《临死的卡托》、《阿吉斯》; • 福斯翻译荷马史诗《奥德修纪》和《伊利昂纪》等作品在德国古典文学期为介绍古希
腊罗马的文学的工作奠定基础; • 维兰德翻译莎士比亚作品为德国文学注入活力;此外,他还翻译了古希腊、古罗马文
• 创作有《坎特伯雷故事集》,艺术成就很高,远远超出了之前和同时代的英国文学作品,英 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 《论星盘》乔叟的创作标志着英语作为民族语言的重新确立
9
四、现代英语时期
• 1)公元1500年左右的元音大移位使中古英语变为现代英语(近代英语)。 • 2)1476年印刷家威廉.卡克斯顿在英格兰建立印刷社。他的印刷社印刷威克
• (3)阿尔弗雷德对翻译的推动为英语和英国本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6
三、中古英语时期
• 1、法语对英语产生影响的原因
翻译简史课堂展示:翻译与文化价值的传递

但丁协会标志
但丁的翻译观
但丁是“不可译论”先河,这种翻译观主要体现在《论俗语》 《飨宴》中。 《论俗语》中,但丁对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 必要性等问题做了精辟阐述,对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和用民 族语从事翻译的问题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飨宴》中除了盛赞俗语优点,还对翻译问题做了明确论 述,得出了文学作品不可译论。这是最早关于文学翻译的可 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的讨论。
(2)翻译起的作用: ①14至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 文学革新的大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 是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之后一个 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 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涉及到古代和当 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 翻译作品。 ②文艺复兴时期乃是西方(主要是西欧)翻译发展史上 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 中的地位终于得到巩固,同时也表明翻译对民族语言、文学 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奥古斯丁有两种性情:一种是放肆于性欲中 的性情;一种是专诚向上,追求真理的性情。
• 奥里留·奥古斯丁幼年时曾从母亲加入基督教,但19 岁在修辞学校读书时成为摩尼教追随者。后受米兰主 教安布罗斯影响,一度醉心于新柏拉图主义和怀疑派 的著作。 • 最后皈依基督教的契机是“花园里的奇迹”。《忏悔 录》记述,某日正当他在住所花园里为信仰而彷徨之 际,耳边响起清脆的童声:“拿起,读吧!拿起,读 吧!”他急忙翻开手边的《圣经》,恰是圣保罗的教 诲赫然在目:“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 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 去放纵私欲。”奥古斯丁年轻时生活放荡,他感到这 段话击中要害,“顿觉有一道恬静的光射到中心,驱 散了阴霾笼罩的疑云”。387年复活节,他接受安布 罗斯洗礼,正式加入基督教。此后395年升任主教。 在任职期间,他以极奥古斯丁的著作流传到西方,成 为公教会和16世纪之后的新教的精神财富。
文言翻译与断句(课堂实用)

翻译: (1)近代的凭借写诗而闻名的人,没有超过他的。 (2)既然这样,那么照玄上人不以诗被当今之人称道,不也是应该 的吗?
我刚刚到杭州的时候,向杭州的郑希道先生寻求杭州(真正)的读书人, 郑先生对我说起照玄上人写诗,诗风雄俊峭拔。近代的凭借写诗而闻名的 人,没有超过他的。我一向知道郑先生善于鉴赏人物并且说话不过头,(于 是)我心中常想到照玄上人。等我向杭州人访求照玄上人的事迹,却没有说 照玄上人擅长写诗的人,我私下里想到这件事情很奇怪。等我迁居到白下 岭的时候,而照玄上人就在万松岭担任寿宁寺住持,从此我开始全面观览他 写的诗,他的诗作气势浩瀚,犹如奔涛,结构森严,宛如武库,风格峭拔,如同苍 松栖居悬崖,凛然不可攀爬一般,而忧世感时的感情却常常于言辞之外显现。 哎呀!这就是照玄上人不能凭诗作闻名于杭州的原因啊。
方法4——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 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 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把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
诗歌是为什么而作呢?感情从内心涌动,就要流露在言语中,《国 风》和二《雅》列于“六经”之中,赞美讽刺劝谏,没有不对世风教化 有裨益的。因此以前的君王用它考察风俗的变化,体察治理的得失,了 解不得志而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的情感。(从诗歌的社会功能看)他们 难道只称为“辞章”吗?后世太师这一官职废止,于是那些谄谀献媚之 人,全都用诗助长阿谀逢迎的风气,所以溢美的诗作多了,而讽刺的诗作 少了。这种风气流传到了宋朝,于是诽谤的案件开始出现,自那以后,诗 歌创作的风雅美刺传统就一扫而光,毫无遗留了。如今天下没有听说有 禁止言论的律令,可是人们目见耳闻的陋习并未改变,所以写诗者没有 不把写哦咏风月、把弄花鸟的诗当作写诗的正道,他们效仿达官贵人却 不向古人学习,以众人的标准判定诗作的好坏而不去辨别他们到底是玉 还是石,糊里糊涂,吵吵闹闹,此唱彼和,互相依附,相与结党,转而又互相 诋毁攻讦,可是诗的美刺讽谏传统却没有人能够知道了。既然这样,那 么照玄上人不以诗被当今之人称道,不也是应该的吗?
翻译过程

【译文】“他们读书,我付学费; 他们享受,我却劳累。”
18
返回章重点
再如:
Talent Professor Smith has. Money Professor Smith has not.
【译文】才能,史密斯教授有。钱,史密斯教授没有。
综合练习1 综合练习2
课堂互动1 课堂互动2
----end
2
第一章
翻译概述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3
返回章重点
1. 1 翻译的定义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 用一种等值的语言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
小点结束
1.7. 2 翻译课的教学任务
翻译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翻 译基础理论、常用的翻译方法、技巧;并 通过大量翻译练习实践扎实语言基础,其 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他 们的实际翻译技能,使其能在一定的时间 内译出所规定的文字语码,达到相应的翻 译水平。
小点结束
34
返回章重点
1.8 翻译课的重要性
30
返回章重点
形象点说,译者就是一个为读者 传达作者思想的“传话人”,两种语 言文化间的“使者”,出入于两种文 化之间的“双文化人”、“双语人”、 “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
小点结束
31
返回章重点
1. 6. 2 对译者的要求
称职的译者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 扎实的语言基础
● 丰富的语言知识
【译文】她们有的长着漂亮的眼睛,有的生着俏丽 的鼻子,有的有着妩媚的嘴巴、婀娜的身段; 但是,这样样都美的,虽然不能说是人间少 有,却也是画里难寻。
部编版初中历史《洋务运动》教案精品(2022版)

第4课洋务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展〔进步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甲午战争清军战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答复,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答复: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答复: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清代京师同文馆的翻译实践与外语教育

三 、 进 的教 育 教 学 方法 先
1 .首 次采用 班级 授课制 和分级 教学
设立同文馆, 附属 于总理衙门。中国近代最 到。笔译实践除 了让学生译书 、 翻译 “ 国 法 。京师 同文馆在 中国最早采用 以班级 为 各
早 的 新 式 学 校— — 京师 同文 馆 ,就 是 在 此 洋 文新报 ” , 进行 外交 文 件 的翻译 审 中心 的教 学 组 织 形 式 ,这 是 中 国教 育 史 上 外 还
背景下 ,为了满足外交 和洋务 的需要而产 校 , 如协 助总理衙 门核对条约文本 , 以及其 的重要改革 。班级教学是一对 多的群体教 生和发展的。它从教育思想 、 教育制度 、 教 他文件等日 。同治七年( 8 8 ) , 16 年 起 总理衙 学制 ,指一个教师面对由许 多年龄相近 的
彝 、沈铎……遇有会 晤时 ,即随同上堂听 话, 按班当差 。 毋许旷误 。 除让学生参与现 ”
场 口译 外 , 还让他们随团出洋见习( 或担任
翻译官 )其 真实 目的“ , 在藉 此验其所学 ” 。
京 师同文馆 出洋都有资格规定 , 必须“ 资格
较 深 ,考 试 前 列 及 品行 端 谨 之 人 ,始堪 充
学机构。京师 同文馆开创 了外语教育和翻 历史 、 国际 知识 , 杨枢 、 如 长秀 的《 国史 刚 、 各 孙家谷率 领中国使 团前往美欧各国“ 办 译工作相结合 的新局面 ,虽然只走过 了短 略》 汪凤藻 、 , 凤仪等译的《 公法便览》 二是 理 中外交涉事件 ”英 文馆 的德 明 、 仪, ; , 凤 俄 暂的 4 , 留给人们 的启发却远远超过 科学知识 , 0年 但 如席淦 、 桂荣等 的《 格物 测算》 文馆的塔克什纳 、 , 桂荣与法文馆的联芳 、 廷 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
中国翻译简史

1. 课程介绍讲解时间过长,翻译史讲授时比较 匆忙、粗略。 2. 翻译的定义讲解不够明确。 3. 翻译定义那页有输入错误:in terms of 4. 科技翻译时期有错误:翻译原因,而非翻译 目的。 5. 翻译史的内容需要加工,有点乱:应先讲这 一时期的总体特征,然后再讲翻译代表人物
另外一种分法:
1. 2. 3. 4. 5. 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 “五四”至建国之前的翻译活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翻译活动
第一次高潮:两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1000余年)
1. 2. 3. 中国的翻译始于佛经翻译 佛经三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真谛 玄奘对我国翻译事业的贡献: 去印度求经,梵文译成汉文 把老子著作译成梵文 提出翻译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刘四狂笑起来:“哈哈,你这小子要造反吗 ?说你哪,说谁!你给我马上滚!看着你不错, 赏你脸,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 你也不打听打听!滚!永远别再教我瞧见你,上 他妈的这儿找便宜来啦,啊? 选自《骆驼祥子》
“你让我倒他妈的八辈子邪霉了!”
Translation Standards (翻译标准)
第二次高潮: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1. 标志着中国译著的方向性转变 2. 徐光启(科技译祖)、李之藻(中华之才)(几何、测 量、算学、农业、水利、机械、哲学等方面的著作) 自身喜爱科学技术 力图通过科学技术改变我国的经济状况 3. 来华的传教士将基督教文化和西方科技文献译介进了中 文(文化传播的使者) 4. 朝廷支持不够,译者不足,传入我国的一大批西方书籍 未得到译传。
•
• •
Addition
Omission Repeti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