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表格式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单元分析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伟人”的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展现了伟人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单元“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和三单元“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基础上的发展提高。
从“借助图片”到“借助词句”,从“讲述课文内容”到“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本单元教学建议以读为主线,并引导学生课前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课文编排《八角楼上》叙述了革命战争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呕心沥血工作的场景。
《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赞扬了革命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
《难忘的泼水节》通过描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总理的平易近人,心怀百姓。
《刘胡兰》叙述了刘胡兰同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刚正不阿,不屈不挠,英勇就义的故事,表现了她无畏的英雄气概。
整体而言,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以“革命先辈”为线索,力图通过文本阅读,感受到镌刻于炎黄子孙骨子中不屈不挠,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语文要素本单元重点训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鉴于文本的内容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时空距离,在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我们需要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解读更好地去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思想情感。
为此,每一篇课文的课后题中,都提示了帮助学生理解的不同路径。
如《八角楼上》课后第二题,提示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本内容。
《朱德的扁担》课后第二题,提示学生关注描写朱德同志挑粮时的一系列动词,借此体会人物形象。
《难忘的泼水节》课后题,则提出借助词语,讲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
《刘胡兰》一课课后题,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进而体会人物精神的相关要求。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语文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校园",教材包括《语文园地六》和《古诗二首》。
其中,《语文园地六》包括"读读背背"、"读读写写"和"想想做做"三个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背诵,增强语感和积累词汇。
《古诗二首》分别是《所见》和《夜书所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校园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语文园地六》: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3. 学习《古诗二首》:让学生自读古诗,然后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练习:通过填空、连线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丽的校园《语文园地六》《古诗二首》读读背背所见读读写写夜书所见想想做做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校园里的花____,非常美丽。
(2)古诗《所见》的作者是____。
2. 根据课文内容,连线题:读读背背所见读读写写夜书所见想想做做答案:1. (1)五颜六色(2)袁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还需要加强,因此在课后,我将针对这一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优质版教案

(2)他做了什么事?
2.播放多媒体视频,学生形象感知文章内容。
(出示课件31)
3.看完视频后,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出示课件32)
(1)文章主要写了大禹。
(2)禹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制服了洪水,让
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板书:大禹治水)
4.词语解释。
(出示课件33)
5.同桌互读故事,读得好了夸夸他,遇到困难帮帮他。
6.组织交流:你从大禹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7.课文小结:(出示课件34)本文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按照
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述了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述禹怎样想出治
水方法,并且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制服了洪水,让人们过上安居乐业
的生活,赞美了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8.拓展阅读:(出示课件35、36)阅读《聪明的徐文长》,了
解“徐文长”的故事。
四、课后作业(出示课件37)
1.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关于立志的名句。
2.找一找古人的智慧小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本节课我基本完成了目标要求。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知识的落实和延伸,在学生掌握了板块的知识点后,设计了合理的拓展练习来巩固学习,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交流、发现。
“识字加油站”板块,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交通工具的主要用途和拓展其它的交通工具;“字词句运用”部分引导学生自主交流标点符号的用法,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练习给句子加上标点;“我的发现”板块,引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3)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学会仿写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理解能力。
(3)学会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古诗两首》、《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田家四季歌》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以大自然为主题,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讲述了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3)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学会仿写句子。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2. 学具:田字格纸、字典、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进行指导。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2. 板书内容:(1)课题:古诗两首、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田家四季歌(2)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六单元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六单元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具体包括《大象和蚂蚁》、《纸船和风筝》和《石头和小鸟》三篇课文。
这些课文通过生动的故事,向学生们传递了友谊、合作和关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3. 学习《纸船和风筝》:(1)学生自读课文;(2)学习生字词;(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4)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简答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象和蚂蚁》:友谊、合作2. 《纸船和风筝》:比喻、拟人、友谊3. 《石头和小鸟》:关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单元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选择一道课后习题进行解答:(1)在《大象和蚂蚁》中,大象和蚂蚁是如何帮助对方的?答案:大象帮助蚂蚁搬运食物,蚂蚁帮助大象清理身上的泥土。
(2)在《纸船和风筝》中,纸船和风筝分别象征着什么?答案:纸船象征着友谊,风筝象征着快乐。
3.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关于友谊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友谊、合作、关爱大自然的故事,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3. 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直观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表格式第六单元 八角楼上 优质版教案(1)

课题15八角楼上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并由衷产生敬佩,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语言运用:会写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思维能力:能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课前解析】《八角楼上》是讲述了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操劳、紧张工作的事迹,表现了他为领导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
关注课文:全文共有2个自然段。
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毛主席的住所。
课文第2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通过详细具体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个冬天的夜晚,毛主席在清油灯下忘我工作的情景。
文章末尾赞颂了毛主席对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整篇文章一线贯穿,写灯寓意,借灯传情,构思精巧。
关注生字:本课共有6个会写字,其中“楼、披、轻、利”这4个字是左右结构;“年、夜”是上下结构。
需要注意“轻”字的“车”字旁笔顺为“横、撇折、竖、提”,与“车”字笔顺不同。
关注插图:图中的毛主席右手拿笔,左手拨动灯芯,穿着军衣,披着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图中右上角还有几行小字。
借助插图,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会写“八角楼、深夜”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片和课文理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楼、争、代、临”等10个生字,会写“楼、披、轻、利”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致敬革命先辈》大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致敬革命先辈》大单元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致敬革命先辈》大单元为主题,为大家呈现一份详细的大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以"致敬革命先辈"为主题,共有三篇文章,《朱德的扁担》、《吃水不忘挖井人》和《方志敏烈士》。
我们将学习这些革命先辈的事迹,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革命先辈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革命先辈的品质和伟大精神。
3. 实例分析:通过讲解革命先辈的事迹,让学生深入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4. 随堂练习: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向革命先辈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致敬革命先辈崇高品质伟大精神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本单元所学革命先辈的事迹。
2. 你认为革命先辈具有哪些品质和伟大精神?请举例说明。
答案:1.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朱德、毛泽东、方志敏三位革命先辈的事迹。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 革命先辈具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
例如,朱德同志在战争中始终坚定信念,英勇斗争;毛泽东同志在革命事业中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坚持写作,传播革命思想。
人教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革命先辈”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由《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和《刘胡兰》4篇课文组成。
《八角楼上》讲述了毛主席夜里在八角楼上写下许多光辉著作的事。
《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
《刘胡兰》写了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英勇牺牲的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二、语文要素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按照“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讲述,练习表达”的步骤来学习。
要素分解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 时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行 为
学 习 行 为
添 改
一、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
二、学习新知。
1.大家见过洪水吗?它给你什么印象?
看图片,在情境的渲染下教师叙述: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大地变成一片汪洋,人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7.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难?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图大禹做了什么?
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提问: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初步了解大禹,知道大禹是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治理河水,为民造福的英雄。
明确:洪水,并认读“洪”。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段试读课文,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注意读准句中的停顿。
3.听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6.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
7.再次感悟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作业设计
识记本课生字词,熟读课 产
教学反思
课 题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出示填空: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4.结合实际引导感悟: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几个月不见呢?几年不见呢?
5.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怎么想?
6.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1.学习生字字形。
自学生字,注意下列几个字的笔顺:注意“衣字旁”的写法;“难”右半部分是四画,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
2.在教师指导下书写汉字。
3、练习描红。
四、充分朗读,感知内容。
1.举手读生字词,注意把生字的音要读准了。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它。
3.4名同学分读四段,师生从准确、连贯、通顺上评价读书小能手。
3.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 )的英雄? 板书:无畏
4.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6.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见到他说什么?
三、小结,知道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
一、复习生字词
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二、学习新知。
1.说说自己认识的洪水,看课件,认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2.说洪水的印象,知道洪水的无情,可怕,凶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画出有关句子。
2. 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生生、师生间互评。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冲毁、痛苦”要重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到了鲧和禹治理洪水。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行 为
学 习 行 为
添 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治理河水,为民造福的英雄。
提问:大禹治的是什么水?板书:洪水,并认读“洪”。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这段提到了谁和谁治理洪水?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3.说说自己的体会,如:洪水会带来灾难,且不容易治理。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被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问题。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十三年、三次、一次
3.在教师指导下朗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口头完成填空。
4.交流、感悟,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5.自由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指名说洪水的印象,适当评价(无情,可怕,凶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请阅读课文,找一找。
2.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 题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会认“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画面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画面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注意“衣字旁”的写法;“难”右半部分是四画,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四、充分朗读,感知内容。
1.出示生字词,看看谁能读准了?特别注意把生字的音要读准了。
2.把这些词语请回到课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它。
3.请4名同学分读四段,师生从准确、连贯、通顺上评价读书小能手。
一、导入新课。
被指名学生读“大禹”,正音再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