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
光动力治疗口腔黏膜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进展

•综述•光动力治疗口腔黏膜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进展**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ZYFB0407204)马"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内科副主任医师杭州 310002李靖敏通讯作者杭州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杭州310006马"媛李靖敏【摘要】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生活,发病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高。
许多口腔癌由癌前病变发展而来,最常见的是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等。
目前针对口腔癌一线治疗方案分为:手术切除、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以及联合治疗。
特别是高龄口腔癌症患者,传统治疗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
针对癌前病变常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患者精神压力大。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 , PDT)是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的微创治疗手段,主要应用于体表和空腔脏器表面肿瘤的非手术治疗。
它具有抗瘤谱广、靶向特异性高、对正常细胞器官损伤小、全身毒副作用低、可以重复治疗等特 点。
在癌症复发或高龄癌症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和放化疗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
PDT 为口腔黏膜病变(特别浅表病变和早期病变)提供了手术或放疗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本文将从PDT 治疗口腔黏膜肿瘤、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等疾病的治疗方面进行综述和展望。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口腔黏膜病肿瘤;口腔黏膜白斑;口腔扁平苔'[中国图书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49/.cjgd. 1672-2973.2021.02.012Clinical progres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oral mucosa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MA Jing —yuan, LI Jing —m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 edicine, Hangzhou 310002, China )[Abstract ] Oral cancer is a general term Abr malignant tumors occurring in the oral cavity,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human life. It has a high incidence rate and disability rate ang fatality rate. Many oral cancers develop from precancerous lesions.The common of oral mucosal precancers are oral leukoplakia and oral lichen planus. At present,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oral cancer is divided into surgical resection,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Especially for elderly oral cancer patients, traditional treatment has some limitations and toxic side effects. The recurrence rate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which used drug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is higher with commonly treatment. The patient is under great stress.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 for selective destruction of diseased tissue through Photodynamic response. It is mainly used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tumors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and the surface of the cavity and viscera.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anti-tumor spectrum, high targeting specificity, little damage tonormal cells and organs, low systemic toxic and side effects. It can be repeated treatment. Some curative effects have beenachieved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recurrence or elderly cancer patients who cannot tolerate surgery and chemoradiotherapy. PDT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to surgery or radiation therapy for oral mucosal lesions (especially superficial and early stage lesions). In this paper, the treatment of oral mucosal tumors,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other diseases of the oral mucosa byPDT will be reviewed and prospected.Key words: Photodynamic therapy; oral mucosal tumors; oral leukoplakia; oral lichen planus光动力疗法thera0y , PDT )是一种温和、局部和相对安全的临床治疗技术。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高文信;王雷;马宁【期刊名称】《口腔医学研究》【年(卷),期】2002(18)5【摘要】目的 :探讨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VEGF多克隆抗体对 10例正常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 :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 ,与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中VEGF有一定的表达 ,且表达强度强于正常口腔黏膜组 (P <0 .0 5 )。
结论 :VEGF的过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总页数】3页(P319-321)【关键词】VEGF;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者】高文信;王雷;马宁【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5【相关文献】1.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Stat3的表达及意义 [J], 汤根兄;吴国英2.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癌中bFGF的表达及意义 [J], 王雷;高文信;杨萍;马宁;陈丹3.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与Ki-67的表达及意义 [J], 安义;张椽4.探讨β-catenin、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刘燕;李晓霞;武秀秀5.COX-2和VEGF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 [J], 蔡劲;施茜;赵妮妮;任大宏;杨静;黎民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P16蛋白表达的研究

癌及 5 8例增生性病变和 1 4例正常 口腔黏膜上皮组织 中 P 6蛋 白的表达 。结果 P 6蛋 白表达 的阳性率分别为侵 I I
袭性鳞癌 2 .% , 0O 原位癌 5 . % , 3 3 重度不典 型增生 8 . % , 3 3 中度不典 型增生 6 . % , 度不典型增 生 6 . % , 25 轻 6 7 单纯 增生 8 % , 0 正常黏膜组织 6 . %。结论 43 [ 关键词 ] 口腔鳞癌 ; I ; P6 免疫组化 [ 中图分类号 ]R 3 .5 7 9 8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0 0—10 (0 8 0 07 0 9 5 20 )4— 3 0— 2 P 6蛋 白表达 的缺失可能与 口腔鳞癌 的发生 、 I 发展有关 。
1 3 方 法 .
膜进 行 p6蛋 白表 达 的研究 , 1 旨在探 讨 其 与病 变 的
发生 、 发展 关系 。
维普资讯
30 7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第4 2卷
衡。
胞 的染色 [ ] 解剖学杂志 ,0 5,8 3 :6 -6 . J. 20 2 ( )3 23 3
肝 细胞 生长 因子 最初是 从部 分肝 切除 的大 鼠血 浆 中分 离纯化 获得 的 , 因能刺 激 原 代 培养 的肝 细 胞 生 长而得 名 。随着 研 究 的深 入 , 们 发 现通 过 细 胞 人 膜 上特异 性受体 , 其对 多种 细胞具 有促 有丝分 裂 、 细
c ee mea oie e an n n i n l mma oy p o e te fe n e - r t tb l sr t i i g a t・ fa t ・ i t r r p r s at ri t s i ・
端粒酶hTRT mRNA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p e n eo s ein W NG Y ,W N i - n A G G ag,TA Ya ,Z A G ln ,Z A G rc cr u s A u a l o A G Xa j ,Y N un ou IN un H N q g H N
Ri u,WU Z iu , A a —i, IC u — n ,L inri E ogXag Dp r etfOo r — a- n D I inx L h nmi j J n g IJ —u,W IYn - i . eat n tay a n m o l n gl y o g o & N c ugr ,6 l i lDp r n o ei la einG nrl o i l e'g ekSre 2 3 Ci c ea m t fB in Mitr Rgo eea s t ,B on y na t e jg iy H pa i
生在 口腔癌前病 变晚期 , 活性的激活是 口腔癌前 病变恶变及恶性肿 瘤形成 的重要 因素。 其
【 关键词 】 端粒 , 末端转移 酶 ; 口 腔肿瘤 ; 癌前 状态 ; 原 位杂交
Re e r h n x r s i n o t l me  ̄ e h RT mRNA i o a s u m o s c l c r i o a d s a c o e p e so f eo r T n r l q a 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l a cn ma n
1 14 0 1 9,C i a hn
C re o d n uh r o r n ig a t o :WA p NG Y u,E i :w n y mi e 1 6 c m ma l a g u k @ 2 . o
【 bt c】 O jcv T vsgtt pctn oto e s h R R Aep sn v A s at r bete one i eh i laos fe m r e T Tm N r s geei i i ta e m i i l a x e i l ln
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p63蛋白表达的研究

nr atse n mp y epait seP 00 ) nls n: h pes nop 3ic sl ltd i h dsl io oae ieim, hc n ia s o li u d i l prl a iu (< .5. cui T e x rsi f 6 s l e r a wt e ypa a frl p hl m s a s eh s s Co o e o o y e e ht s t u w i dct hi e
《 国 学 新 第9 中 医 创 》 卷第2期( 第2 期)0 年7 论 l 总 3 21 月 l 2
著 L nh uzu
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 中p 3 白表达 的研究术 6蛋
谈 济洲① 许 晶晶① 刘虹伶 ① 谢 思 明① 沈丽佳①
【 摘要 】 目的 : 研究 p3 5 家族的成 员 p 3 6 在口腔鳞癌及其癌前病 变 ( 括口腔白斑 和E腔扁平苔藓 ) 包 l 中的表达 ,探究其表达与 口 腔鳞 癌发 生发展 的关 系。 方法 : 采用免疫 组织化学 s 法检测 1 例正常口腔黏膜 、2 例正常增生、1 例 异常增生 以及 4 例口腔鳞癌标本 中 p3 P O 1 5 8 6 蛋白的 表达 情况。 结果 :6 在正常及单 纯增生组中均表 达 ( 0 ,在异常增生组 和口腔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 别为 9. ( / ) 8. 4/8 p3 1 嘲 0 3 % 1 1 和 5 %( 4) 3 45 4 1 。经
口腔鳞状细胞癌概述

口腔鳞状细胞癌概述
在我国,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为最常见,肉瘤较少。
在癌瘤中又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一般占80%以上;其次为腺性上皮癌(黏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样囊性癌、恶性多形性腺瘤、腺泡细胞癌等)及未分化癌;基底细胞癌及淋巴上皮癌较少见,前者多发生在面部皮肤。
1.分类我国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多发生于40~60岁的成人,男性多于女性。
部位以舌、颊、牙龈、腭、上颌窦为常见。
2.生物学行为鳞癌常向区域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
早期可表现为黏膜白斑,表面粗糙;以后发展为乳头状或溃疡型,或两者混合出现,其中又以溃疡型为最多见;有时呈菜花状,边缘外翻。
3.组织病理学特点鳞癌可发生于黏膜或皮肤的鳞状上皮,在显微镜下观察,癌瘤系鳞状上皮增殖而成。
增殖的上皮侵入结缔组织内,形成许多互相连接的细胞巢(癌巢);在癌巢中进行着类似表皮的角化过程,形成轮层状小体者,称为癌珠。
相当于基底层的细胞排列的癌巢的外围和结缔组织的间质相接。
鳞癌不呈角化时,则其细胞巢是形态相同的鳞状上皮细胞所组成,间有稍呈多形性的细胞,称为无角化性鳞癌,其恶性程度较高。
口腔黏膜的原位癌比较少见,多发生在癌变的早期,但有转变为浸润性癌的危险。
按照病理分化程度,鳞癌一般可分为三级:I级分化较好,Ⅲ级分化最差;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最高。
由于鳞癌发生的部位不同,其组织结构、恶性程度、转移部位及治疗方法等方面也均有所不同。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原位观察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原位观察关为群
【期刊名称】《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1(15)5
【摘要】目的研究自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向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演变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阐明口腔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上皮、48例异常增生上皮和42例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数和凋亡数.结果异常增生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随着增生程度的加重,伴随着细胞增殖能力逐级增强,细胞凋亡数无明显提高(P>0.05).鳞癌组织中,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增殖数明显增多,凋亡数逐级减少.结论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速度增加跟不上增殖速度,导致向鳞癌转变.癌细胞增殖不断加强,凋亡不断下降,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鳞癌的发展.
【总页数】3页(P326-328)
【作者】关为群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研究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1.2
【相关文献】
1.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Fas的表达 [J], 关为群;于世凤;高岩
2.FLCN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子宫颈鳞癌SiH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J], 张煜; 杨佩芳; 陈霞; 栾晓瑾; 颜一丹; 于骏
3.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原位观察 [J], 张忠;吴凡;袁媛;高华;祁源
4.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的原位观察 [J], 章宜芬;黄志勇;吴鸿雁
5.细胞凋亡及Ki-67蛋白在口腔粘膜白斑与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陈一峰;陈新明;刘铭球;唐志姣;王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腔癌前病变和口腔癌前状态名词解释

口腔癌前病变和口腔癌前状态名词解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口腔癌前病变和口腔癌前状态是口腔癌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口腔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
作者:殷操,沈丽佳,谢思明,谢立群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口腔癌;口腔扁平苔藓
【摘要】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70,90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癌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SABC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口腔鳞癌、22例口腔扁平苔藓、20例口腔白斑、10例正常黏膜中HSP70,90蛋白表达的情况. 结果:
HSP70在OLP组中主要以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为主,占91%(20/2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P<0.05); HSP90在OLP,
OSCC组中主要以弱阳性和阳性表达为主,分别占73%(16/22)和70%(14/20),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口腔白斑组(P<0.05). 结论: HSP70,9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均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HSP90可能还参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0引言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是一类非常保守的蛋白质分子家族.
自从20世纪80年代确定HSP的序列和基因结构位点以来[1],很多研究发现,HSP在细胞保护、免疫应答、信号转导及调节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能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活性,特异杀伤肿瘤细胞. 目前有关HS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作用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通过检测HSP70及HSP90在OSCC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探讨HSP70,90在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1999/2003年本院手术及活检标本94例(患者术前均未采用化疗、放疗),其中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10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22例,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20例,OSCC共42例,按照其分化程度分为I级20例,II级12例,III级10例.
所有标本均经HE染色,并经口腔病理专家确诊. 鼠抗人HSP70 mAb(浓缩型)、鼠抗人HSP90
mAb(浓缩型)均购自DAKO公司,工作浓度分别为1∶300和1∶200. SABC法试剂盒及DAB显色液均购自DAKO公司.
1.2方法常规石蜡连续切片4 μm,常规脱蜡、梯度乙醇水化至水,微波修复,自然冷却至室温.
采用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AB显色3~5 min,苏木素复染5 min,盐酸乙醇分化数秒,流水返蓝15
min,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用TBS代替一抗作为空白对照,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
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HSP70阳性定位于胞质及胞膜,HSP90阳性定位于胞质,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
采用双盲法统计实验结果.
随机选取10个高倍视野进行计数,计数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根据阳性细胞的比例分为以下四个等级:<5%为阴性(-),5 %~25%为弱阳性(±),26%~75%为阳性(+),>75%为强阳性().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因各组指标均为等级资料,故其组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 Wallis Test,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
2结果
2.1HSP70的表达见表1.
HSP70在口腔正常黏膜中以阳性表达为主,占70%(7/10),主要表达在基底层及棘层;在OLP组中主要以阳性和强阳性为主,占91%(20/22),主要表达在基底层及棘层,固有层淋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有阳性表达(图1A).
在OLK中以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为主,占90%(18/20). OSCC组中则以弱阳性和阳性表达为主(图1B),占76%(32/42).
各组间经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 Wallis Test, χ2=17.348,P=0.001<0.05,有统计学差异. NOM, OLK,
OSCC三组间经非参数秩和检验,χ2=5.058,P=0.0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将这三组合并为非OLP组后与OLP组相比,χ2=12.948,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SP70在OLP中表达上调. OSCC各级相比,χ2=0.006,P=0.99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HSP90的表达见表1.
HSP90在口腔正常黏膜中以阴性表达为主,占70%(7/10);在OLP组中主要以阳性和弱阳性为主,占73%(16/22).
在OLK组中主要以阴性和弱阳性表达为主(图1C),占70%(14/20).
OSCC组中则以弱阳性和阳性表达为主(图1D),占62%(26/42). 各组间经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 Wallis Test,
χ2=11.233,P=0.011<0.05,有统计学差异. NOM与OLK相比,χ2=1.091,P=0.29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LP与OSCC相比,χ2=0.747,P=0.38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将OLP与OSCC合并成一组,NOM与OLK合并成另一组后相比,χ2=9.149, P=0.002<0.05,提示HSP90在OLP, OSCC组中表达上调. OSCC各级相比,χ2=7.066,P=0.029<0.05,以OSCC
I级表达较低,提示HSP90与OSCC分化程度有关.
3讨论
生物细胞在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后发生应激反应,诱导HSP的合成. HSP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
资料来源:携康长荣肿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