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感性负载
汽车EMC能力介绍_20190830

汽车零部件EMC测试分类-RE
国标及国内主机厂 对实验场地的底噪 要求
本实验室底噪
辐射发射测试能力满足: GB/T 18655、吉利、比亚迪、广汽、上汽通用五菱、小鹏 等主机厂标准。
汽车零部件EMC测试分类-MFE
► 辐射发射测试(磁场)
• 限值:
➢测试能力:5Hz~10MHz (13.3cm) ➢测试能力:9kHz~30MHz(60cm)
(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 形成了静电。
放电网络: 150 pF/330Ω; 150pF/2000Ω; 330pF / 2000Ω; 330pF/330Ω
放电波形:
汽车零部件EMC测试分类-ESD
► 静电放电抗扰度(ESD) —ISO 10605
汽车零部件EMC测试分类-EFT
静电放电 电性能 欧美车厂
ISO 10605
/
GB/T 19951
ISO 16750-2
/
GB/T 28046.2
福特、通用、大众、标致、雪铁龙、沃尔沃、菲亚特、克 莱斯勒、奔驰、宝马等
日系车厂
日产、马自达、丰田、本田、三菱等
国内车厂
吉利、比亚迪、广汽、江淮、上汽、一汽、北汽、奇瑞等
汽车零部件EMC测试项目
汽车零部件EMC测试分类-RI
► 辐射抗扰度测试—ISO 11452-2
频率(MHz) 调制方式
强度
0.01-800
CW & AM
最高200V/m
800-40000 CW & PM
最高200V/m(雷达波最高600V/m)
汽车零部件EMC测试分类-RI
► 辐射抗扰度测试—ISO 11452-2
新能源汽车理论模考试题(含答案)

新能源汽车理论模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9题,每题1分,共79分)1.5G 移动通信的最高传输速率约为 4G 的 200 倍,可达()Gbit/s。
A、10B、50C、5D、20正确答案:D2.以下选项中,对计算整车续航里程没有影响的是()。
A、单体电芯压差B、电池总容量C、大气压强D、动力电池电芯温度正确答案:C3.对于四位半数字万用表,最大显示数为( )。
A、19999 或-19999B、1999 或-1999C、9999 或-9999D、999 或-999正确答案:A4.电动汽车充电时,当拔出供电插头或车辆插头时,()应最后断开。
A、控制导引端子B、相线端子C、接地端子D、中性端子正确答案:C5.目前,轻量化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中往往只是进一步缩减了( )的比例。
A、电芯B、外壳C、电池组结构件D、电控部件正确答案:B6.目前,交流异步电机的功率密度大于永磁同步电机,主要原因是( ),质量较小,且交流电机可以自我励磁,建立远超永磁体的磁场强度。
A、交流电机不使用永磁体材料B、交流电机使用直流磁体材料C、交流电机使用永磁体材料D、交流电机使用交流磁体材料正确答案:A7.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基于特定的信息控制车速与前方车辆运动状况相适应,这些信息包括()。
①与前车间的距离;②本车的运动状态;③驾驶员的操作指令。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正确答案:B8.直流电机为了消除环火而加装了补偿绕组,正确的安装方法是补偿绕组应与( )。
A、励磁绕组串联B、电枢绕组串联C、励磁绕组并联D、电枢绕组并联正确答案:B9.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是ACC,又可称为智能巡航控制系统,它将汽车自动巡航控制系统(CCS)和车辆前向撞击报警(FCW)系统有机结合起来,自适应巡航控制不但具有自动巡航的全部功能,还可以通过车载雷达等传感器监测( )的道路交通环境。
A、汽车前方B、汽车后方C、汽车上方D、汽车下方正确答案:A10.在进行驱动电机超速试验时,对被测试驱动电机的控制及对振动、转速和轴承温度等参数的测量应采用( )测量方法。
汽车电工电子应用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汽车电工电子应用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1.电容上电压与电流满足的关系式是A、基尔霍夫电压定律B、基尔霍夫电流定律C、欧姆定律D、导数关系正确答案:D2.某直流电路的电压为220V,电阻为40Ω,其电流为( )A、5.5AB、4.4AC、6.6AD、8.8A正确答案:A3.异步电动机转子的铁芯由下列哪些材料构成?A、都可以B、铜片C、铝片D、硅钢片正确答案:D4.十六路数据选择器的地址输入(选择控制)端有( )个A、8B、4C、16D、2正确答案:B5.处于放大状态的锗三极管,其发射结的正向电压为A、1.2VB、0.1~0.3VC、0.6~0.8VD、0.9~1.8V正确答案:B6.稳压管稳压电路中,若稳压管接反了会产生的后果是A、电路正常工作B、烧坏稳压管C、无法判断D、负载被烧坏正确答案:A7.直流稳压电源中的滤波电路是( )电路。
A、低通滤波B、低通滤波C、都不正确D、低通滤波正确答案:D8.直流电机换向器的作用是A、改变转子绕组电流的方向B、改变定子绕组电流的方向C、改变转子旋转方向D、都不是正确答案:A9.关于三极管的三个区掺杂浓度,下列哪个说法正确?A、基区掺杂浓度最高,发射区最低B、发射区掺杂浓度最高,基区最低C、集电区掺杂浓度最高,基区最低D、发射区掺杂浓度最高,集电区最低正确答案:B10.输出量与若干个输入量之和成比例关系的电路称为A、积分电路B、微分电路C、加法电路D、减法电路正确答案:C11.如果共射放大电路中的偏置电阻RB太小,则三极管可能会靠近哪个工作区?A、饱和区B、放大区C、截止区D、一切皆有可能正确答案:A12.当电源提供的视在功率一定时,功率因数越大,说明用电器的()越大,电源的功率利用率越高。
A、平均功率B、视在功率C、有功功率D、无功功率正确答案:C13.二进制代码常用的数字是( )。
A、0B、1C、两个都是正确答案:C14.一个电容器接在直流电源上,电路稳定后相当于()A、断路B、接错C、短路D、接地正确答案:A15.将脉动直流电压里的交流分量滤去,使输出电压成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的是( )。
汽车试验标准ISO7637(技术分享)

2—线束(感性) 3—DUT
6—负载
7—负载开关
8—电源
当负载开关(7)断开,同时点火开关(1)闭合时脉
冲2a 发生。
建筑分析
10
试验脉冲2a
建筑分析
11
试验脉冲2a
参数
12V系统
24V系统
Us
+37V ~ +50V
Ri
2Ω
td
0.05ms
tr
(10+0/−0.5 )μs
t1
0.2s ~ 5s
根据开关的情况,重复时间t1 可短些。使用短的重 复时间可以缩短试验时间。
建筑分析
23
试验脉冲5a 和5b
脉冲5a 和5b模拟抛负载瞬态现象。即模拟在断开 电池(亏电状态)的同时,交流发电机正在产生 充电电流,而发电机电路上仍有其它负载时产生 的瞬态;抛负载的幅度取决于断开电池连接时, 发电机的转速和发电机的励磁场强的大小。抛负 载脉冲宽度主要取决于励磁电路的时间常数和脉 冲幅度。大多数新型交流发电机内部,抛负载幅 度由于增加限幅二极管而受到抑制(箝位)。
1—具有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的线束 2—开关
3—DUT
4—感性负载
5—电源
建筑分析
1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试验脉冲3a
建筑分析
17
参数 Us Ri td tr t1 t4 t5
试验脉冲3a
12V系统
24V系统
-112V ~ -150V -150V ~ -200V
50Ω
(0.1+ 0.1/-0 )μs 5ns±1.5ns
t1
0.5s~5s
t2
200ms
t3
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干扰的产生及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干扰的产生及解决方案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器设备应用到汽车上,提升了汽车的整体性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由于采用大量电子设备而产生的电磁干扰。
针对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干扰的产生及解决方案这一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汽车内部的点火系统、电机、电源、线路以及静电等引起的电磁干扰,并提出一些措施来防止电磁干扰。
只要是带电的物体都会对周围产生辐射或受到其它磁场辐射的作用,那么对于应用大量电子设备的车辆而言,电磁辐射干扰对于车辆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随着汽车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汽车电子电器设备的大量应用,汽车电磁干扰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就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干扰的产生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1 汽车电器电磁干扰概念及分类:1.1汽车电器电磁干扰:是指任何能中断、阻碍、降低或限制汽车电气、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对有用电磁信号的接收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设备、传输信道和系统性能劣化的电磁骚扰。
根据电磁干扰所产生的特点,将干扰源、传播途径和敏感设备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在汽车电磁干扰形成的过程中,电磁干扰源为汽车启动或运行时电压瞬时变化较大的设备:如高压点火系统、各种感性负载(电机类电器部件)、各种开关类部件(如闪光继电器)、各种电子控制单元以及各种灯具、无线电设备等;电磁干扰途径主要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如在汽车启动瞬间点火机构所产生的扰动为传导干扰,而无线电干扰即为辐射干扰。
敏感设备主要为汽车电子设备,如发动机控制单元(ECU)、ABS、安全气囊及各种电子模块等。
1.2汽车电子设备工作在行驶环境不断变化的汽车上,由于汽车电子设备形成以蓄电池和交流发电机为核心电源以及车体为公共地的电气网络,各部分线束都会通过电源和地线彼此传导干扰,而不相邻导线间也因天线效应而辐射干扰,干扰组成较多,环境中电磁能量构成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意味着系统所受到的电磁干扰来源比较广泛。
汽车感性负载反电动势抑制技术浅析

车辆工程技术18车辆技术0 前言 在汽车控制器和负载中有继电器、线束及控制模块中的电感等感性器件和门锁电机、天窗电机、玻璃升降电机等感性负载。
启动或停止感性负载时,将与电机启动或关闭会产生相反电势,即反电动势。
反电动势将干扰汽车环境,严重时造成减弱汽车电子电器的部分部件性能甚至功能失效,因此,一定要抑制和消除反向电动势,使电子电器的运行环境可靠稳定。
汽车中的驱动电机和灯负载使用很多继电器,若未能抑制继电器线圈的反向电动势,线圈两端将产生超过100伏的反电动势能,若在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继电器中将产生更严重的反向电动势。
因此,汽车电子电器的EMC试验对电子电器辐射及传导发射的要求比较严格,在IEC标准中的门限值要求比较明确。
1 反电动势的主要产生原理 在汽车零部件中的负载有很多,负载类型通常分为阻性、容性及感性负载三类,负载的某种特性不是绝对的,通常组合了多种特性。
感性负载的特性是对电流变化具有抵抗作用,感性负载在电流变化时具有阻碍电流变化的表现,诸如启动电机通电时,产生反电动势对原来电压具有抵抗作用。
产生的反电动势为:U(t) = Ldi/dt,其中U(t)为产生的反电动势,di/dt为电流变化率,L为感性负载电感值。
由此可知,电流变化率与反电动势具有正相关关系,为使电感的反电动势得到消除或有效抑制,可降低电流变化率,使产生的反电动势有回路释放,通常电流变化率难以改变,因此主要采取产生的反电动势有释放回路的方式对反电势进行消除或有效抑制。
2 抑制反电动势的主要措施 (1)纯电容吸收电路。
电源低压降前段及后端在纯电容吸收电路中都是纯电容吸收典型电路,主要用于对较小反电动势的吸收,诸如电路中的滤波、去耦等电容比较常见。
该电路在较远距离感性负载的芯片级保护中应用,使尖峰、毛刺等干扰消除,针对产生反电动势较大的感性负载,应用大功率电阻与电容配合使用,效果才较为理想。
(2)纯电阻吸收电路。
可用电阻在较小的感性负载周围将其产生的反电动势能量吸收,诸如将电阻并联在继电器线包两端,利用电阻回路将断电时继电器线包产生在线包两端的电动势释放掉。
新能源汽车考试题(附答案)

新能源汽车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采用定转子凸极且极数相接近的大步距磁阻式步进电机的结构,利用转子位置传感器通过电子功率开关控制各相绕组导通使之运行的电机,称之为()。
A、开关磁阻电机B、异步电机C、永磁同步电机D、无刷直流电机正确答案:A2、讨论后尾灯中制动灯和尾灯两灯哪一个工作时发光强度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无需比较B、制动灯比尾灯功率大C、两灯功率一样大D、尾灯比制动灯功率大正确答案:B3、数字万用表上的“ ”档代表()。
A、电容测量B、二极管测试C、三极管测试D、频率测试正确答案:B4、正弦交流电电压的最大值是有效值的()倍。
A、2.B、1.C、0.D、0.正确答案:B5、以下选项中,对计算整车续航里程没有影响的是()。
A、单体电芯压差B、大气压强C、动力电池电芯温度D、电池总容量6、开路电压是指电池在开路状态下(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时),电池两级之间的()。
A、电位差B、电压差C、高度差D、电势差正确答案:D7、交流接触器的额定工作电压, 是指在规定条件下, 能保证电器正常工作的( )电压。
A、最高B、最低C、平均D、理论65正确答案:A8、( )不属于动力电池漏液的判定方法。
A、大量漏液肉眼可以看到B、闻到刺激性气味C、用手感知电池外壳表面D、少量漏液部位潮湿或留下乳白色斑迹正确答案:C9、当驱动电机控制器被切断电源,不切入专门的放电回路后,控制器支撑电容自然放电的过程,称为()。
A、被动放电B、主动放电C、电池放电D、DC/DE、放电正确答案:A10、DC-DC 变换器包装箱外壁上应有()标志。
A、产品名称、产品规格、制造厂名、厂址和邮编B、输入/输出极性符号C、“高压危险”警示D、制造日期和商标11、发电机的转速()发动机的转速。
A、高于;B、低于C、等于D、以上都有正确答案:A12、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中的驱动电机控制器动力端子与外壳、信号端子与外壳、动力端子与信号端子之间的冷态及热态绝缘电阻均应不小于()MΩ。
汽车电子EMC实验标准-按试验分类

各个车厂的EMC标准美国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 ChryslerDC-10615:2004;DC-10614:2005福特FORDES-XW7T-1A278-AC通用GMWGMW3097-2006 GMW3100:2001 GMW 3172:2007德科T-752 DELCO日本日本汽车标准组织JASO D001-1994尼桑NISSAN 28400 NDS21(3) 28400NDS38[2],[3] 28401NDS02 马自达MAZDAMES PW 67600:2001欧洲标志,雪铁龙PSAB21 7110-2005 B21 7090大众汽车VOLKSWAGENTL 965 TL 82066 TL 82166 TL82366 TL82466 VW 801 01:2006菲亚特FIAT9.90110:2003罗孚MG ROVERMGR ES:62.61.627:2002TUV 7-Z0445:1995韩国大宇EDS-T-5006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SO 10605:2001机动车抗静电放电骚扰试验方法GMW3100:2001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GMW3097:2006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DC-10614:2002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DC-10614:2005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JASO D001-1994(第5.8条款)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28400 NDS09:1996电子零部件的耐静电放电试验28400 NDS10:2000电子零部件的耐静电放电(操作部外加法)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7-Z0445:1995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9.90110:2003 (第2.7条款)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MGR ES:62.61.627:2002汽车电磁兼容TL 824 66-2005静电放电抗扰度VW 801 01:2006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ISO 11452-5:2002 机动车零部件由窄带辐射电磁能引起的骚扰的试验方法第五部分:带状线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GMW3100:2001 通用汽车标准电子/电气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通用标准验证部分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B21 7090:1993(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NDS05:2002 电子零部件的耐电波障碍性试验B21 7110:2001(第7条款) 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GB/T 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7-Z0448:2001 电子系统带状线电磁兼容试验VW 801 01:2006 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TL 821 66-2004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辐射干扰E/ECE/324 R10:2000+A1:1999 +A2:2004 机动车电磁兼容认证规定射频场骚扰感应的传导抗扰度试验ISO 11452-4:2005 机动车零部件由窄带辐射电磁能引起的骚扰的试验方法第四部分:大电流注入(BCI)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B21 7090:1993 (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NDS05:2002 电子零部件的耐电波障碍性试验B21 7110:2001 (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EDS-T-5006:1993 电磁兼容零部件传导脉冲群敏感度试验程序MES PW 67600:2001 (第7.7条款) 电子器件7-Z0443:1997 电子系统耐电源线正弦波噪声试验(100kHz to 20MHz)7-Z0446:1995 电子系统电磁兼容大电流注入试验9.90110:2003 (第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传导骚扰CISPR 25: 2008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T-752 DELCO 产品试验标准电磁波频率干扰测量(CRFI)7-Z0470:1996 电子和电气系统电源线发射的静态噪声的测量B21 7090:1993 (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B21 7110:2001 (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9.90110:2003 (第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DIN 57 879:1981 德国标准汽车,汽车电器,内燃机的抗无线电干扰自抗干扰:汽车电器的测量TL 965:2004 近距离去扰要求VW 801 01:2006 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GB 18655-2002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辐射骚扰CISPR 25: 2008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MIL-STD-461E:1999 子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干扰特性的控制要求B21 7090:1993(部分) (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7-Z0472:1996 电子和电气系统电波暗室辐射噪声的测量28400 NDS21:2002 电子零部件电磁发射B21 7110:2001 (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ES PW 67600:2001 (第7.7条款) 电子器件9.90110:2003 (第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E/ECE/324 R10:2000 +A1:1999 +A2:2004 机动车电磁兼容认证规定GB 14023-2006 车辆、船和由内燃机驱动的装置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8655-2002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电子负载ISO 16750-2:2003 机动车电子和电气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第二部分:电子负载GMW 3172:2007 汽车电子零部件通用要求分析/开发/验证程序环境、可靠性和性能要求DC 10615:2003 电气系统的电气或电子部件的性能要求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9.90110:2003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第2.7条款)7-Z0444:1999 电子/电气系统耐供电电压变化试验JASO D 001-1994 (第5.2~5.6条款) 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B21 7090:1993 (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 NDS02:1999 耐电源波动试验标准28400 NDS81:1999 高速通信接口(500kbps)标准28400 NDS01:1992 耐异常电源波动B21 7110:2001 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第7条款)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磁场敏感度MIL-STD-461E:1999 子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干扰特性的控制要求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JASO D 001-1994(第5.10条款)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9.90110:2003 (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7-Z0450:1996 电子系统磁场抗扰度试验28400 NDS22:1997 电子零部件的耐交流磁场试验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EDS-T-5514:1999 电子零部件和系统电磁抗扰度-磁场MES PW 67600:2001 (第7.7条款)电子器件点火噪声28400NDS08:1991 电子部件的耐点火噪声性B21 7110:2001 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第7条款)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导线耦合的传导瞬态脉冲抗扰度ISO 7637-1:1990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一部分:12VDC供电的客车和小型商用车-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2:2004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二部分: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2:1990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二部分:24VDC供电的客车和小型商用车-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3:2007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三部分:供电电压为12V和24V沿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瞬态骚扰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JASO D 001-1994(第5.7条款) 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9.90110:2003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2.7条款)7-Z0440:1997 电子系统信号线瞬态噪声抗扰度试验7-Z0441:1997 电子系统电源线瞬态噪声抗扰度试验B21 7090:1993(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 NDS04:1997 耐高频脉动试验标准28400 NDS03耐低频浪涌试验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MES PW 67600:1995(第7.7条款)电子器件VW 801 01:2006 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TL 820 66-2004 汽车(kfz)电子部件的EMV(电磁兼容性)与导线相结合的干扰TL 823 66-2002 汽车电子部件敏感线路上的电磁兼容耦合干扰传导电压瞬态发射ISO 7637-1:1990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一部分:12VDC供电的客车和小型商用车-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2:2004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二部分: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ISO 7637-2:1990 机动车传导耦合骚扰第二部分:24VDC供电的客车和小型商用车沿电源线耦合的传导瞬态骚扰GMW3100:2001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ES-XW7T-1A278-AC:2003 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DC-10614:2002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9.90110:2003 (第2.7条款) 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7-Z0471:1996电子和电气系统供给线上瞬态噪声的测量B21 7090:1993(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28400NDS28:2003有感性负载的电子零部件浪涌源规则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低频传导抗扰度试验28400 NDS02:1999 电子零部件耐电源变化试验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汽车电磁兼容国际标准ISO 11451 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量所产生的电气干扰——整车测试法(Road vehicles—Electrical disturbances by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Vehicle test methods)ISO 11452 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量所产生的电气干扰——零部件测试法(Road ISO vehicles—Electrical disturbances by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Component test methods)ISO 7637 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产生的电气干扰(road vehicles—electrical disturbances by conduction and coupling)ISO 10605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气干扰(road vehicles—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electrostatic discharge)CISPR 12 车辆、机动船和内燃发动机驱动装置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Vehicles,boats,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riven devices radio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limi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CISPR 25 用于保护用在车辆、机动船和装置上车载接受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Limi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radio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protection of receivers used on board vehicles,boats and on devices)欧洲汽车电磁兼容标准95/54/EC 对于车内点火发动机产生的无线电干扰的抑制(The suppression of radio interference produced by Dark-ignition engines fitted to motor vehicles95/56/EC 车辆保安系统(Vehicle security systems)97/24/EC 2/3轮式车辆(wheeled vehicles)2000/2/EC 森林和农用拖拉机(Forestry and agricultural Tractors)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电磁兼容标准SAE J551-1 为车辆的装置的电磁兼容的限值和测试方法总则(60Hz~18GHz)SAE J551-2 为车辆,机动船和点火发动机驱动装置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及方法(30MHz~1GHz)SAE J551-3 窄带测量SAE J551-4 车辆和装置的宽窄带测量方法和限值(150kHz~IO00MHz)SAE J551-5 电动车宽带磁场和电场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9kHz~30MHz)SAE J551-11 来自车外干扰源的整车电磁抗扰度(100kHz~18GHz)SAE J551-12 来自车载发射机干扰源的整车抗扰度测量(1.8MHz一1.3GHz)SAE J551-13 大电流注入(1~400MHz)SAE J551-14 混响室SAE J551-15 为静电放电SAE J551-16 抗瞬态电磁干扰SAE J551-17 抗电源线磁场干扰(60Hz~30kHzSAE J1113-1 汽车零部件的电磁敏感性的测量过程及限值总则(60Hz~18GHz)SAE J1113-2 传导抗扰度测量~导线法(30Hz~250kHz)SAE J1113-3 传导抗扰度测量~射频(RF)功率直接注入法(250kHz~500kHz)SAE J1113-4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测量——BCI法SAE J1113-11 针对电源线的瞬态传导抗扰度SAE J1113-12 通过传导和耦合产生的电气干扰~耦合钳法SAE J1113-13 静电放电SAE J1113-21 用于电磁抗扰度测量的暗室(10kHz~18GHz)SAE J1113-22 由电源线产生辐射磁场的抗扰度测量(60Hz~30kHz)SAE J1113-23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测量——带状线法SAE J1113-24 为辐射电磁场抗扰度测量——TEM小室法(10kHz~200MHz)SAE J1113-25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测量——三层板法(10kHz~500MHz)SAE J1113-26 交流功率电场抗扰度测量(60Hz~30kHz)SAE J1113-27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测量——混响室法SAE J1113-41 用于保护车载接受机的车内零部件与组件的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法及限值SAE J1113-42 对于瞬态传导辐射的电磁敏感度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1000-4-3 辐射(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布时间:2013-01-29 09:25:48浅谈汽车感性负载驱动方式
技术类别:汽车电子
汽车上的执行器比较多的就是感性负载了,无论是继电器,点火线圈,喷油器以及其他各类分别控制不同
功能的电磁阀,更别说车上的各类电机了,就连线束那都是能呈现出感性的。
扯远了,再回来,继续说咱
们的感性稍大一点的各类阀吧,之前基本上都是直接一个低边驱动,高边驱动,或者是半桥什么的。
另外
呢在增加一些驱动电流采集,驱动端电压采集功能,或者是分立器件组成的,又或者是直接选择自身带故
障诊断和保护的芯片。
最终吧都是安全可靠准确的驱动相应的负载。
说到驱动方式,之前都是需要阀体动
作时就通过驱动电路给它通电,当需要它关掉的时候就通过控制驱动电路将其关断。
我们现在就讨论一下
它的打开的状态,其实我们都知道感性负载在打开的瞬间是需要一个足够的电压提供给它一个产生足够电
磁力的电流的,但是,当其打开之后,保持打开状态时则不需要这么大的电流了,那么这么长的保持时间
内一直给该电磁阀提供这么大的电流,那么它除了保持住自己的电磁力之外的大部分就是消耗在电磁阀线
圈的内阻上了,表现就是,线圈发热。
其实以上我们自己思考一下还是有些可以克扣的,无论是从节能减
排方面还是从电磁线圈老化寿命方面,这个方法早就有人提出来了,比较早的就是有个供应商来访的时候
提到有个大众的一名车间员工想到的,继电器的驱动方式有原来的打开,关闭两种状态改变为三种:打开,
低电压小电流保持,关断。
打开还跟之前的打开状态一样,保持阶段靠驱动电路限流方法或者降低驱动电
流方法,降低受控制继电器线圈的驱动电流,这样,功率降下来了,还能实现之前的功能。
同样的,对于
感性稍大一点,阻性稍小一点的感性阀,我们现在就有一个与继电器驱动比较类似但实现方法不同的方法。
那就是,驱动加续流的方式驱动该电磁阀一段时间(不同阀,不同驱动电压,其打开时间不同,一般为0.
5-1.5ms不等)后,改为脉宽调试即PWM驱动方式,驱动一段时间,电流会上升,然后关断一段时间,此
时靠续流电路导通,电磁阀线圈电流开始下降,一段时间后再次打开,如上根据驱动负载的电感,电流参
数指定控制信号的频率,占空比等,另外还要保证以上驱动方式过程中最小电流一定要大于电磁阀最小保
持电流,那么它的最大电流,除了打开阶段的要保证之外,在保持阶段能做到比较小还是挺好的。
在这里
只是语言描述太苍白无力,后面还是上传图示比较好。
稍等。
感性负载的危害发布时间:2009-09-17 20:47:43技术类别:汽车电子
汽车上最危险的莫过于车锁和车窗电机的负载,其巨大的杀伤力还是恐怖的。
先看看车锁和控制车锁的大致结构:
我们一般用两个电机来控制开锁和解锁:
闭锁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电机闭锁时会堵转,电机电流检测时间不可能过段,因此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干扰源
如果不加保护,会在输出端产生一个巨大的干扰脉冲,令人忧虑的是这个输出端是直接耦合到地的。
在堵转的时候,电机的电流急速增长,等于在电感里面填充了巨大的能量,当继电器断开的时候,几乎会使继电器承受巨大的电压和能量,当继电器无法吸收的时候,耦合到功率地平面是必然的。
恶劣的情况如下,继电器会有电弧产生,反复出现尖锐的脉冲。
这些脉冲耦合到地平面将会引起灾难,所有的芯片承受的电压都在波动,MCU可能会Reset,HSD等等高边器件可能会损坏。
在ISO标准规定中有电感负载引起的脉冲,相对来说能量较小,频率较高:
为此,我们只有采用TVS或者MOV,如果成本有限也可以使用两个二极管,这样的抑制将会起到非常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要慎重对待这些感性负载的能量,要计算脉冲能量使我们的保护器件能够吸收,以后会有详细的计算过程,这是也算是一个简单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