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过分水岭)_467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_467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_467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

篇一:五年级语文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促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欣赏故事的美感,并能领略读诗的意境。

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想象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第一课时过分水岭

一.激趣,导入新课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3、师范读,生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

4、生再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诗的大意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

三、再读古诗,品味想象

1、再读《过分水岭》,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的情感。

2、反复朗读,欣赏古诗的韵律,感受古诗的情趣。

3、自由朗读,试着背诵。

四、课堂小结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置身西湖

1.谈话:常言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然而没有西湖就没有杭州美。2.出示图片

3.交流看后的感受?

4.引题:“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北宋的大文豪苏轼就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出示题目。

二、介绍作者

1.苏轼何须人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用一句话说一说作者给你留下的印象。

2.介绍写作背景

三、品读诗文,体验情感

(一)认读诗文

1.范读

2.自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律

3.检查朗读

(二)感受诗意

1.自学: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诗意。

2.交流自学结果。这首诗写了什么?

3.品诗现画,

(1)出示阅读话题:读完这首诗,大家感觉到西湖的美吗?美在哪呢?用心读一读,品一品,看看这次你从诗中的字里行间能看到了西湖怎样的美丽景象?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交流要点:

水光潋滟晴方好

1.从“水光潋滟”中看到了水光波动,金光闪闪,五彩斑斓的西湖。2.设问: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像)

山色空濛雨亦奇。

1.从“山色空濛”中读到了“迷迷蒙蒙”

2.设问: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从这两句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西湖?

①师:西子是谁?究竟有多美?(西子资料)生畅言。

②师:那此时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了,西湖得有多美?(生想象)

③“淡妆浓抹”什么样?“盛装浓抹”之下的西湖什么样?“淡妆” 之下的西湖又是什么样?谁来读?

四.体会情感

①师:题目中的一个“饮”字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看资料“饮”中蕴含了事,“饮”中蕴含了情。

③带着体会读文。

五.小结:

寥寥四行短句,画描出西湖的精髓,西湖就如那吴越时代的美女西施,淡妆粉黛也好,浓抹唇眉也罢,都不能增减她靓丽中的妩媚;而西湖不亚千年前的西施,不管晴空艳阳,还是细雨和风,都无时不展示她别样的韵味,另类的风情。诗人赋予了西湖灵魂,非东坡妙思佳句不足以极其美;西湖挑逗出诗人才华,非西湖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

板书设计古诗二首

过分水岭饮湖上初晴后雨

溪水(有情)晴:水光潋滟

总相宜

平凡景象中发现美雨:山色空濛

教后反思:

一个苹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友间浓厚感人的情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和神态,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尚的品质。

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通过读文,体会战友间浓厚感人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和神态,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尚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篇二: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过分水岭》

古诗二首

冯庄镇张堤小学孟改娣2013.10.31

【教材分析】

本课有《过分水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篇古诗。第一首作者是温庭筠,诗中作者化无情之物为有情,生动地再现溪水潺潺的景象。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学情分析】

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文本,在通过视频展示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字1个,写字3个。理解“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在诗中意思

2、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了解自然界中湖水壮阔美丽。

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情感目标: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水吗?那谁来说说关于水的成语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学习关于水的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揭题

过分水岭:过,路过。分水岭,地名,指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在湖上饮酒。初晴后雨,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认字1个,写字3个。理解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在诗中意思。

3、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三、引导自学

1、自由读古诗3遍,要求读正确。

2、小组为单位,交流理解词语,不理解的划?准备质疑。

3、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四、交流释疑

1、指名朗读第一首古诗,师生纠错

2、朗读第二首古诗,师生纠错

3、解释词义,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4、说出古诗大意

(1)《过分水岭》:

(2)《饮湖上初晴后雨》:

5、指导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区分状和妆。强调“抹”写法

五、背诵古诗

六、当堂检测

1.听写生字

2、背诵古诗

七、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3遍(必做题)

2、默写古诗(选做题)

八、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把西湖比作西施

九、教学反思:

学生了解了有关水的诗,对于水也有了新的认识。篇三:《过分水岭》教学设计

《过分水岭》教学设计

永兴小学:雷鸣

教学目的:1、学习《过分水岭》!理解古诗大意。

2、体会古诗的韵味!

3、积累关于水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体会古诗的韵味。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1、直接切入课题。2、简介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二、初读古诗1、板书古诗,自读,抽生读。2、带音乐范读,划分朗读节奏。3、再读。

三、明诗意1、小组读,讨论:想想每句诗的大意。(可借助工具书)

2、讨论、汇报。四、悟诗情1、本诗最关键的想要表达的是哪个词。(有情)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同行、分头、惜别)

3、很显然,作者把“水”看成什么?(友人)

4、小结:作者善于在——平凡景象中去发现美!

得)

板书设计:五、体会韵味1、作者字斟句酌!使古诗充满韵味!换字游戏!!(似、2、朗诵古诗,体会韵味!六、拓展1、以山为友,品味李白的《敬亭山》。2、积累:关于“水”的古诗。3、试背。七、作业1、默写(或抄写)2、预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过分水岭(唐)

温庭筠无情友情(同行分头惜别)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1436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 篇一:五年级语文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促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欣赏故事的美感,并能领略读诗的意境。 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想象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情趣。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第一课时过分水岭 一.激趣,导入新课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

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3、师范读,生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 4、生再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诗的大意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 三、再读古诗,品味想象 1、再读《过分水岭》,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的情感。 2、反复朗读,欣赏古诗的韵律,感受古诗的情趣。 3、自由朗读,试着背诵。 四、课堂小结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第15课《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第15课《古诗二首》

第周年月日第节 15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风平镇印金小学董丽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寄情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读一读你找到的送别诗。 二、导入课题

1、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二)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继续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三)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过分水岭)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字1个,写字3个。理解“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在诗中意思; 2、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了解自然界中湖水壮阔美丽。 过程与方法: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写水的诗和有关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过分水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你们喜欢水吗?那谁来说说关于水的成语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古代有许多诗人也喜欢水,他们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赞美水的诗篇。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关于水的两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温庭筠的七言绝句《过分水岭》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揭示题目 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老师补充。 (过分水岭:过,路过。分水岭,地名,指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是唐代著名的交通要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见溪水引起的诗意感受,平淡中见深情。) 3.简介作者 温庭筠:是晚唐诗人、词人、文学家。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4.同学们,想一想: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师出示课件)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背诗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 《古诗二首》教案

17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

2016年5.2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二首》课时训练 第一课时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桑田(sāng shāng )总相宜(yí yǐ)遂令(suì shuì) 潋滟(liǎn liàn )雨亦奇( yì yī)空蒙(méng mēng )二、比一比,组词语。 桑()轼()亦()宜() 叠()试()恋()谊()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作者为什么拿西施来比西湖? 四、积累与“水”有关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试一试 1.两首写“水”的诗,比较各自怎样描写? 2.水本是无情物,诗人为什么能把它写得有情有义呢? 二、问答题 1.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4分 答案 第一课时 一、桑田(sāng )总相宜(yí)遂令(suì) 潋滟(liǎn )雨亦奇( yì)空蒙( mēng ) 二、桑(桑树)轼(苏轼)亦(人云亦云)宜(适宜) 叠(重叠)试(考试)恋(恋爱)谊(友谊) 三、答: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天生丽质、婀娜多姿的美:A 西施无论浓妆还是淡抹,总是风姿美好;B 西湖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细雨迷蒙,都美妙绝伦,令人神往。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第二课时 一、1.答:两首写水的诗都是写景抒情。《过》描写溪水与作者一路缠绵有情有义,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溪水的喜爱和惜别之情。 《饮》描写西湖晴天雨天不同的迷人景致,用西施比喻西湖表达对西湖的热爱、赞美之情。 2.答:化无情物为有情是一种艺术手段。溪水潺潺流淌自古如此,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情感注入溪水,化无情为有情。 二、1.“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 2.用拟人,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满了人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

部编版二下语文15《古诗二首》练习

一、将今天学会的4个生字(湖、莲、穷、荷)加拼音写一次,组3个词语; 二、我能正确书写它们的读音。 ()()()()() 晓映毕竟慈 三、看拼音,写词语。 hú shuǐ lián huā qiónɡ jìn hé yè ( ) ( ) ( ) ( ) 四、我能正确背写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 ,。 1.这首古诗是()代诗人()所写,描写的是()这个地方()月的景色。 2.诗中表示颜色的词有()和()。 五、选一选。 1.“毕竟西湖六月中”中“毕竟”的意思是() A.了结 B.到底 C.必定 2.“晓出”指的是() A.太阳刚升起 B.太阳刚落下 C.正午的太阳。 3.“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无穷”指() A.无穷尽 B.无边无际 C.不穷 4. “映日荷花别样红”中“别样”的意思是() A.格外 B.不一样 C.别的样子 六、复习背写本册书第一单元学过的三首古诗。 1.村居 2.咏柳 3.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将本课的所有生字加拼音写一次,组3个词语; 二、我能正确书写它们的读音。 ()()()()()()鹂泊含鸣岭绝 三、看拼音,写词语。 jué jù bāo hán shān lǐng wúɡuó ( ) ( ) ( ) ( ) 四、我会对对子。 例: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千秋雪对() 含对()西岭对() 翠柳对()窗对() 五、我能正确背写古诗《绝句》,并完成练习。 . ,。 ,。 1.这首古诗是()代诗人()所写,描写了()季的景色。 2.诗中描写色彩的词语有;描写动作的词语有:;表示数量的词语有:。 3.选一选:(动态静态) 诗的前两句是()描写,后两句是()描写。 4.这首诗中运用了夸张手法的诗句是,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15 古诗二首

本单元是围绕“自然科技”来编排的,由四篇课文组成。以古诗开始,意在以凝练的语言表现自然景观的神奇秀美,激发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汲取语言精华和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兴趣,同时通过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和诗歌等,使学生不仅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又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唤醒学生热爱自然与科学的意识。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杜甫的《绝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展 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雷雨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要是你在野 外迷了路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的枝叶、沟渠里的积雪,展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太空生活趣 事多 本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激发了学生了解科技、探索宇宙的兴趣。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初步学会默读,能边读边想象。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自然知识、了解科技、探究大自然奥秘和神秘宇宙

的兴趣。 5.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含、迎、永、碰、容、易”等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科技的先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关注科学的兴趣。 15.《古诗二首》.................................................................................................................................2课时 16.《雷雨》.........................................................................................................................................2课时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18. 《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语文园地六......................................................................................................................................... 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品味、交流中把握单元重点,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15 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 计 说 明 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古诗,一首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唐代杜甫的《绝句》。 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引读 法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体会诗句的丰富内涵,品味诗人用 词的精妙,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学前准备 1.搜集相关图片及作者资料。(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

古诗二首 学情分析: 学生已步入高年级,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回忆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过程自读古诗。不理解的地方结合工具书自己解决。对仍不理解之处可通过学习小组交流,教师讲解的方式解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2. 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尝试品味诗歌的韵味。 3.独立认字学词。认字一个,写字三个。 4.理解“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4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重点关注: 1.引导学生读诗歌想画面,结合生活谈体会,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 2.关注差生对诗歌的诵读、识记。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过分水岭 课时目标: 1.了解诗人温庭筠及许棠的同名诗歌。 2.让学生用以前“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过程自读古诗。 3.从“有情”入手,抓住“同行、分头、潺湲、惜别”等词语,反复品读体会溪水的缠绵、委婉,感受溪水、诗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通过预习,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关于诗人“温庭筠”的资料。 二、解诗题: 看了诗歌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明诗意: 1.作者过分水岭时有什么感受?请找出诗句来读一读。(溪水无情似有情)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同学谈谈体会。 2.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请找出诗句来读一读。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了诗人和溪水间建立了感情? 四、悟诗情: 1.通过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惜别) 2.你有过和诗人一样的经历吗?谁来说一说? 3.想象一下,在诗人不得不跟溪水告别的时候,诗人会做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诗人此时的心情) 六、入诗境: 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溪水在说些什么吧? 七、小结: 板书设计: 过分水岭 ? 作者的感受?——溪水无情似有情(总) 原因: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分) 惜别潺湲一夜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板书“诗画”。(直接激发情感,为学习下文铺垫) 2.出示画面,想起哪个诗句,请背出来。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首古诗《绝句》。板书课题,学生书写“绝”字。(随文写字) 4.师介绍诗题:《绝句》是古诗的一种诗体,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诗是几言绝句?本文是几言绝句?(解诗题) 【活动】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1.读准字音。(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识字,这种方式符合二年级学生识字的的规律) 2.讲“含”和“泊”,教师范写,学生书写。(随文写字,便于记忆) 3.请学生看图读词语。“黄鹂、白鹭、西岭、东吴”。(把识字与图画相结合,利于学生识字,又能为学生理解诗意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 4.读准节奏。 5.读出快乐,拍手读古诗。(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在玩中学习,快乐中学习) 6.过度:听到大家的朗读,诗人杜甫一定也很开心。(以诗人来评价,是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理解诗文打下情感基础)。 【活动】披文入境,领悟全诗 1.介绍背景,整体感知。 (1)结合图画介绍背景: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人称“诗圣”。一千多年前,他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的草堂里。(了解诗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使学生爱上古诗) (2)看图找出杜甫的位置。(为了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去看景物,为理解“窗含”打下基础) (3)整体感知:春天到了,莺歌燕舞,当他往窗外一望,你猜他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按照从近到远、从下往上的顺序观察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 (4)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翠柳、黄鹂、船、西岭、白鹭、青天”。(整体感知) (5)看图解说,停在浣花溪边的船是即将驶往相距万里的东吴,西岭的雪山千年都不会融化。(分解学生对于“窗含”“门泊”“千秋”、“万里”的理解,为后面的想象画面打下基础)。 (6)师: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提炼感受) (7)过度:于是杜甫这美丽的景色写在这首《绝句》里,他的心意是让没有到过这里的人通过这首诗,也能仿佛看见一样。(板书“意”字,形成板书“诗情画意”)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会发现这首诗是一幅特别美妙的画。(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2.巩固诗意,领悟诗境: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过分水岭》,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 2、体会古诗的韵味。 教学重点:体会古诗的韵味。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韵味。 教法:激趣指导引导 学法:朗读交流感悟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6分) (一)、板书课题,揭示学习目标 1、学习《过分水岭》,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 2、体会古诗的韵味。 3、学会读诗的方法。 (二)、简单介绍分水岭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二、自主学习(5分)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师重点指导:潺湲引导理解潺湲:河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2、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3、师范读,生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 过分水岭 溪水| 无情似| 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 便是| 分头处|,

惜别潺湲一夜|声。 三、合作交流(5分) 1、交流重点词意 处:地方。 惜:舍不得。 潺湲: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岭头:山头) 2、生再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诗的大意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 (诗意:溪水本是无情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似乎有情,进山以来,这条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 四、质疑探究(8分) 1、再读《过分水岭》,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的情感。 2、反复朗读,欣赏古诗的韵律,感受古诗的情趣。 (师引导: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的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作者把自己美好的情感移注到客观事物中,化无情为有情。) 师朗读,生朗读展示。 3、自由朗读,试着背诵。 五、小结检测 (一)小结(2分)

2016秋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古诗二首过分水岭word教案

第五单元 《古诗二首》 ——质疑解疑吟诵品读 一、微课目标:质疑解疑,让学生理解诗意;吟诵品读,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文字之美、自然之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微课内容 (一)微课导入: 同学们,你到过海边见过大浪淘沙、惊涛拍岸的壮观场面吗?你到过西湖见过波光荡漾、细雨迷濛的优美景色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二首》,去感受一下这不同场面下水的不同姿态美吧。 (点击呈现)幻灯片1:古诗二首——质疑解疑吟诵品读 (二)微课过程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两首诗。理解诗意是欣赏诗歌的前提。下面,我们先把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解决。 1、质疑解疑 (1)“东海变桑田”是怎么回事?(点击呈现)幻灯片2: 东海变桑田,后演变为沧海桑田这一成语。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又简称“沧桑”。 (2)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理解?(点击呈现)幻灯片3: 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看到的景象)。现在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吧。 (3)“潋滟”和“空濛”的准确理解。(点击呈现)幻灯片4: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空濛”:雾气迷茫,景物若隐若现,诗中指细雨迷蒙的样子。两个词语,一写湖水,一写雨水,各具姿态。 (4)西子是谁?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把西湖比西子,是说西湖的美

2、吟诵品读 解释了预习疑问后,我们再来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朗读第一首诗: 浪淘沙 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1)沧海变桑田,潮汐涨落,力量巨大 品读:白居易的诗意很浅显。“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点击呈现)幻灯片5: 感悟:这首诗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沧海变桑田,潮汐涨落,力量巨大。 我们再来朗读第二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 ..(liàn yàn)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zhuāng)浓抹总相宜。 (2)西湖比西子,比喻传神,景色迷人 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啊! (点击呈现)幻灯片6-7:西湖美丽图 (点击呈现)幻灯片8: 感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水1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水1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五单元第二课,以“水”为主题选编了《过分水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前者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后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西湖景致。晴天里波光闪闪,旖旎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宛如美丽的西施无论怎么打扮都那么动人。诗人的想象新奇,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味。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四年多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古诗,很多学生能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见过溪水的学生不多,对溪水缺少形象的感受。因此在授课时,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引导学生的理解。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是二首古诗,采用一个课时授课。为了让学生在乐学中突破重难点,在本课导课时,我用溪水淙淙流淌的音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回忆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紧接着引导学生按照“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过程自读古诗。不理解的地方结合工具书自己解决。对仍不理解之处可通过学习小组交流,教师讲解的方式解决。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诗人的相关资料;写诗背景等等。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温庭筠和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他们的诗作;搜集有关水的诗句。【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总结学法,延伸学习;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诗二首》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诗二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内容 古诗二首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水为主题的两首古诗。这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 《过分水岭》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态,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作者与溪水的一段因缘。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通过学习欣赏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水的魅力,感受到水对生命的乐趣与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大纲对五年级学段的要求和古诗的教学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熟读、背诵两首古诗,做到声音与意义相切;准确理解重点词语(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和诗的字面意思。 2.初步学会鉴赏两首古诗;较深入地感受两首诗的诗情。 3.涉猎并积累若干诗词。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读、背诵两首古诗,做到声音与意义相切;准确理解重点词语(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和诗的字面意思。 2.初步学会鉴赏两首古诗;较深入地感受两首诗的诗情。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鉴赏两首古诗;较深入地感受两首诗的诗情。 四、说教法学法 1.诵读法:两首古诗篇幅短小,音律和谐,便于诵读。 2.多媒体教学法:这两首古诗的教学,我以图片、文字的方式呈现,直观形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中,我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美,

带领学生很快进入诗境。 3.想象创作情形法:在教学《过分水岭》时的练笔,就再现了当时的一些情景,这对学生理解古诗起到了补充的作用。 4.歌唱法:用学生熟悉的旋律演唱古诗,便于记忆。 五、说教学环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了学生更好的探索学习这首诗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前古诗对诗游戏,激发兴趣,拉近和孩子们间的距离。 2.知诗人,让他们说自己了解的诗人,学生补充后,再简洁以文字形式呈现。 3.解诗题:说题目意思,让学生学会提取信息。 4.明诗意从读通顺诗句和理解词语开始,教给理解诗意的方法。 5.复诗境这个环节,是以想象练笔的形式完成。 6.悟诗情是在理解诗意、熟读的基础上,结合诗歌关键词句,由景悟情去感悟、体会诗人的情感。 7.析诗词是通过理解重点诗句,并配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深入走进诗句的。 8. 概诗艺这个环节,是由“溪水无情似有情”引入到“化景物为情思”的艺术表现手法上的。 六、说教学策略 1.课前的对诗和课后关于水的古诗的积累,是学生积累语言和有效运用语言的前提。 2.通过多种形式吟诵古诗,领略了古诗的语言美,理解了诗文的内容,感受了诗人的情感。 3.用理解关键词句、创设情境、选题练笔等方法,把学生带入了诗的情境中,感悟了诗的意境,走进了诗人的世界,有的孩子并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内容。 七、我的感受 诗是语言的发心与起点,是文学的码头,是母音的咏叹调,它不断丰富着语言的色彩与温度,开拓着语言内涵与外延,为文学的发展贡献着文字的血与生命。我相信,通过诗歌的学习,定会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浸润孩子们的灵性。 生活中没有诗,现实中哪来诗意的生活?诗让我们眼前没有了苟且而心中有了远方,让我们精神圆润,灵魂饱满,睡梦香甜,家园温暖。让我们内心柔软,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教案】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古诗二首》是两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雷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介绍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告诉人们怎样辨别方向;《太空生活趣事多》讲述了在太空中生活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15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在学生诵读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同时进行随文识记。可以根据语境巩固识记,还可以联系熟字比较识记以及偏旁归类识记。 (2)写字: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归类指导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莲、穷、荷、含、吴”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区分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湖、绝、岭”这3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部分的占位和高低关系。 2.朗读教学 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可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要读出节奏和韵律,甚至读出感受,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两句诗要读出赞叹的语气,边读边想象美景;《绝句》要带着愉悦轻松的感情朗读。 3.理解运用 两首古诗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特点,应充分借助插图,诗画相融,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趣。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时目标

《古诗二首》教案(2课时)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认字学词。认字1个,写字3个。理解“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尝试品味古诗的韵味。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尝试品味古诗的韵味。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认字学词。理解“似有情、潺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尝试品味诗歌的韵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意境。

教具准备: 小黑板,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们的脑海里一定储存着不少的古诗吧?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古诗背给同学听一听吗?2.生展示古诗。 3.同学们背得很有韵味,也很精彩。在这些古诗中,有描写祖国壮丽山川的,有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有倾诉思乡之情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水的诗——《过分水岭》,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过渡语:读中圈点、批注,完成以下任务: 1、出示自学提纲: (1)读准每个生字,把诗句流畅地读下来。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同行、岭头、潺湲”等词语的意思,整体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主读诗、查阅资料、标记。 三、合作探究: 过渡语:你能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与同学们交流吗? 1、读一读: (1)指名读,小组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古诗二首资料讲解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饮湖上初晴后雨》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4.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西湖美丽的风景图片并为朗诵配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了解唐朝诗人温庭筠和宋朝诗人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的他们写的诗。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假期中,我们班的×××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4.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二、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6.集体交流不理解之处。(注意“潋滟”、“空濛”、“西子”、“总相宜”的意思)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doc

课题15 古诗二首 1、会认“晓、慈”等12 个生字,会写“湖、莲”等8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行、 教学目标 泊”。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抓住重点诗句,感受六月西湖的奇特景象和春天的美景。 1、会认“晓、慈”等12 个生字,会写“湖、莲”等8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行、 教学重点泊”。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诗句,感受六月西湖的奇特景象和春天的美景。 教具准备PPT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 1、借助于注音音、字典学读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 2、搜集作者杨万里、杜甫的相关资料。 3、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4、试着完成课后作业。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 1、人们常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 别是泪水。 我们领悟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见证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怀念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就 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板书课题) 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送别的时间、送别的地点、送别的 人) 3、谁送林子方?(杨万里)你对诗人有怎样的了解?(介绍作者)(课 件出示) 4、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 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想一想,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 写些什么? 5、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课件出示全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 通读顺。(生自由读)

《过分水岭》教学反思

《过分水岭》教学反思 西安交大附小南校区刘涛 《过分水岭》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现从“得、效、失、再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做以反思: 一、反思得 在设计《过分水岭》的时候,我力图能够让课上得扎实、朴实,把文本中的各个语言训练点落实、品透。在这些方面落实了古诗的教学: 1、本节课重点指导了学生有层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通过有层次、多形式的朗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读中感悟,读说结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诗歌内容与情感,突破了本课教学重点。 2、本节课注重了说和思的训练,通过想象诗人与溪水相遇、相伴、相别的过程,启发学生想象诗人的表情动作神态,并将诗人与溪水的对话想象并表达出来,在本节课上,学生语言生动,在悟诗情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与口语表达,进一步的“入诗境”。做到了深层感悟,也突破了的本课的难点。 3、读中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如:认识本课2个生字“潺湲”。理解“似、得、处、潺湲”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通过重点词句使学生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激发情感,继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古诗,背诵了古诗。较成功完成了本课教学目标。 二、反思效 1、通过层层递进的自学感悟,由浅入深的品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意语文的韵味,课堂上的自读、展示读、比赛读都充满了孩子对诗的理解、感悟与亲近,课堂收效明显。 2、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是怎么写的”的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让学生明白学诗五个步骤: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同时,教给学生查资料来解释题知作者,抓词句明诗意,品诗句悟诗情,想画面入诗境的自学方法,相信学生学懂《过分水岭》的同时,自学古诗的能力也在同时进步,紧扣了大纲目标,做到了将文本“学活”。 三、反思失 虽然整体上课堂的氛围、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以及语文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训练的展现都能顺利且高效地引导学生完成,但是对于个别内向胆小的孩子还是没能做到100%的使其参与课堂,勇敢展示自我。只能通过齐读与同桌合作监督让其参与进来。有些遗憾。 再有就是“想画面入诗境”环节,站起来展示的孩子毕竟有限,要是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人人都谈下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会更好。 四、思再设计 如果再设计这一课,我会在“想画面入诗境”环节,个别孩子展示完之后,小组内讲讲自己悟到、感受到的画面,课后再写下来让老师阅览评比。教学效果会更好。 我的反思至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领导!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15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一) 诗,同学们从小就会接触到。同学们会背很多古诗。因此,对于古诗,同学们会比较感兴趣。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在导入本课学习时,我出示了一组西湖美景的图片,那美丽的风景,靓丽的颜色很快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纷纷点评西湖美丽的景色,气氛非常热烈。趁着这个机会,我赶紧导入了本课的学习。这样同学们带着饱满的情绪,用高昂的热情投入到这节课的教学中。 二、运用读来解决问题。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注重对同学们读的引导。我让大家用多种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对生字和诗句加以指导。首先,我对生字的读法和写法加以指导,提醒他们解决生字词。 三、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把握诗句的内容。 对于诗句意思的理解,只要能解决重点词语就可以了。因此,我注重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在解决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后,我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激发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方。通过想象,我们会获得更好的体验。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读诗句,又运用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仿佛身在其中,产生美的感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我对让同学们搜集荷花的诗句这一环节的把握不够,指导不够,让作业流为形式,没有真正起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知诗人,解题意。 对于唐代的诗人,同学们首先会想到李白,然后是杜甫。在引入本课的学习时,我先从李白引入,然后介绍杜甫,这样让同学们同时对两位伟大的诗人加深了印象。 二、引导阅读。 诗歌的朗读是需要划分节奏的。由于这首诗中没有难懂的词语,所以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划分诗句的节奏,让同学们依据节奏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味,给同学们增加美的感受。 三、创设情境。 运用诗句所提供的画面,引导同学们想象,从而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在情境中感悟诗句,从而达到对诗句的理解。这种方法生动形象,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四、拓展视野。 绝句不是诗的名字,因此绝句有很多。通过设置这个版块,让同学们对古诗有一个新的了解。 不足之处在于,我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对同学们进行当堂背诵训练,让孩子们课下背诵,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于六月的一天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时所写。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绝句》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秀丽的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达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