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德国人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图示)汇总61页PPT

中西文化差异(图示)汇总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德国人的性格

严肃认真,不尚浮夸
• 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 言笑,显得呆板、沉重。相处久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 人接物虽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直。如果你在街上 向 陌生的德国人问路,他会热情地、不厌其烦地为你指点迷 津。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 陪你走上一段,直至你明白为止。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 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 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但在私人交 际圈中,德国人也会无拘无束地与朋友聚会,他们可以丢 开自己经理、官员的身份,用小名称呼朋友,与朋友坦率 地谈论生活中的烦恼。
德国人-性格特点
严谨而热烈(甚至狂热)
踏实.认真.勤奋
讲整洁和清洁
遵纪守法 守时
呆板
宽容有大爱
一位德国教授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 1,表达个人观点
• 2,守时
• 3,人际关系
• 4,表达愤怒的方式
• 5,排队
• 自我
• 星期日街景 我深有体会
• 聚会
• 餐厅里
• 胃痛时的饮品
• 旅游时
仔细
• 德国人办事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儿敷 衍塞责,一旦出现马虎失职,那只有请你另谋高就。德国 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 分 的朋友,办起公事来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德国 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 冷峻。他们具有强烈的“实事求是”的意识,注重实际、 不尚浮夸。居家住室朴实无华,整齐大方。各种生活用品 ,如门、锁、开关、衣架、玻璃、灯罩等都牢固结实,注 重实用,宁肯失之笨重,决不虚有其表。 对一座建筑、 一件家具、一套设备都讲究百年大计,讲究内在质量,就 如同它们的主人一样实实在在、远离浮华。
中西文化差异(图表)

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华裔设计师刘扬曾经出版了《东西相遇》一书,引起巨大反响。
该书用简洁的笔画,用简单明了的图画向读者表现了德中两个社会的细节,比如两国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人们旅游的方式,双方的审美观等等。
大部分都是人们的日常经历,让德中读者们都能引起共鸣。
这是一套关于文化对比的作品,共24张图片,是刘扬眼中的德国与中国的差异,蓝色代表德国人,红色代表中国人。
1、表达个人观点
2、生活方式
3、守时
4、人际关系
5、表达愤怒的方式
7、关于自我
8、星期日街景
10、餐厅里
11、胃痛时的饮品
13、审美标准
14、处理问题的方式
15、一日三餐
16、交通工具
17、晚年生活
19、心情与天气
20、领导
22、对待孩子
23、对待新生事物
24、心目中的彼此。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德国文化中工作节奏较快,强调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在 中国文化中,工作节奏相对较慢,更注重稳定和持久的工作关系。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德国文化中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鼓励员工追求个人生活和 兴趣爱好。在中国文化中,工作通常更为重要,个人生活常常需
要为工作让步。
05
CATALOGUE
跨文化冲突与解决
03
语言障碍与误解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和误解。
为了减少误解和冲突,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并尊重彼此的文
化差异。
03
CATALOGUE
社交习惯
社交场合
家庭聚会
在中国,家庭聚会通常由长辈主持,晚辈尊重长辈,积极 参与家务活动。在德国,家庭聚会更注重个人空间的独立, 晚辈可能不会参与家务活动。
间和独立性。
04
CATALOGUE
价值观差异
个人与集体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德国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高度重视,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 义更为重要,个人的利益通常要服从于集体或组织的利益。
独立思考与权威服从
德国文化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接受权威的观点。而在中国文化中,尊重权 威和传统是重要的价值观念。
直接与含蓄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比较含蓄, 表达方式较为间接,而德国人则
更加直接和坦率。
情感表达
中国人在交往中比较注重情感控制, 不太轻易表露个人情感,而德国人 则更加开放和直率地表达情感。
决策方式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采用集体决策 方式,强调协商和共识,而德国人 则更加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决策。
礼节与礼貌
02
CATALOGUE
10张图一目了然的告诉你中西方文化差异

10张图一目了然的告诉你中西方文化差异悦居英国2016-05-31 15:50:49中国文化孩子阅读(13216)评论(3)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下面这些蓝色和红色的海报来自于设计师杨柳呈现中国(红)与其他西方国家(蓝)之间关键性的文化差异的一组插画作品。
这些海报极其精准地概括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且有助于人们理解这些差异。
设计师杨柳在中国与德国分别生活了13年,这样的人生经历促使她更加关注不同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可能是她个人去了解她的生活环境的方法。
她把这些不同的现象用图画简化,希望这样能使得人们更关注于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然后能够对其他文化更加包容。
在西方,人们更愿意选择骑自习车而不是驾车出行,因为骑自行车更环保并且有利于身体健康。
但是中国,很多人早已丢掉了他们的自行车选择驾车出行。
20年前的中国几乎到处都是自行车,所有的城市主干道旁都设有自行车专用车道,而私家车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今天,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中国其他的主要城市,道路上都塞满了龟速行驶的私家车,驾驶员们锤击着方向盘按响喇叭挑衅着彼此的怒气。
只有最大胆和疯狂的人才会选择在这样的道路上骑自行车。
中国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不断地大声交流并且在中国的餐馆吃饭会非常吵闹。
在中国,这家餐馆里越吵,这家餐馆就越好。
如果你不介意这种喧闹,旅行的时候在大堂里和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吃饭将会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
如果你更喜欢安静的平和像烛光晚餐那样浪漫的环境,那就开个包间吧。
曾经人们觉得排队是那些弱者才会做的事情,推推搡搡才是常识。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是当你在银行、火车站、商店的收银台或者其他的会排队的地方,你就会发现这句话说的事实。
不过如今中国是在慢慢变好的,你可以在很多公交站台看到人们有序排队上车,但是仍然有其他地方,如果你想要得到服务,就只能加入战局。
中国人依然沉迷于用摄影记录他们的旅行,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在摆pose拍照而不是享受美景。
中西人际关系比较

19、心情与天气
20、领导
21、时尚
22、孩子
23、对待新事物
24、心目中的彼此
(一)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异的本质是文化的差异 人际关系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某一特定文化中的 人际关系准则只能在自己的文化中按其特定的条 件理解。 (二)正视跨文化交往差距的存在 多从对方的文化视角理解其交往行为,主动地去 接受对方的文化。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倡导自由、平等,认 为人生而平等,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 20世纪萨特建立起新的自由观,提出人是绝 对自由的,自由是同责任相联系的。 尼采认为,个人生命的本质是对权力的追逐, 实现自我的权利意志成为人生最高的价值目 标。他提出了极端利己主义的主张,为个人 的一己之利,可以不考虑任何人以至整个社 会的利益牺牲他人和社会利益,以达到个人 目的。
(二)中华文化主张“群体重于个体”
重群体轻个体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中国 封建宗法社会的先民们长期束缚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凿井而饮,形成了重土轻迁,父母在不远游,眷恋家园国 土的情怀。其社会结构是加过一体模式,家成了国的缩影,国 成立一个扩大的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使中国人自然而然认 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事就是天命,人道即天道。人伦、 人情与人缘三位一体,使个体的价值只能依存于群体的实现而 实现。在中国人看来,血缘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 君臣、朋友等关系均由此推出,个人在这些群体的关系中是一 个依存的分子,几乎没有自我的空间和余地中国人习惯于将个 人称为角色而不称个体,是具有群体生存的需要。只有自我被 放在合适的社会关系中时,才是最有意义、最完全的。作为年 轻的父母,是为传宗接代、养育出色的孩子,为团体、为国家、 为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从古至今,这一伦理价值取向引导中 国人重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
18张图解读中西差异,太形象了

18张图解读中西差异,太形象了☞揭秘:中国人和西方人到底有哪些差异人们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不同呢?一位德籍华人设计师准确地捕捉到了双方心态的特殊性并将其用图片表达出来让我们来看一下蓝色部分代表着欧洲人红色部分代表着中国人1表达个人想法的方式在表达某种意见或理解时,欧洲人可能会更加直接了当。
而中国人不会直接说,而是会绕开问题。
即话到了嘴边,也会留一半在嘴里。
2生活方式中国人不喜欢孤独,是群居动物。
而欧洲人则比较重视个人空间,当有人入侵时会感到不高兴。
3对“准时”的概念欧洲人非常重视守时。
对于中国人来说,“准时”的概念非常模糊。
他们通常将时间设置为“早晨”,“晚上”,“中午”,而外国人通常会给出准确的时间。
4“关系”对中国人来说,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价值。
它能解决很多问题。
5表达情感这一点是中国人和欧洲人最大的区别。
外国人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
如果他生气了,其他人马上就可以看到。
如果他有话要说,他会立即说出来。
可以说,在这方面,欧洲人的心理比中国人健康得多。
而中国人即使已经处于不满情绪的边缘,也不会表现出来。
6排队中国人非常喜欢挤在一起。
而欧洲人会试图彼此保持一定距离。
多年来,中国人没有养成队的习惯,只是到了21世纪,中国才出现了排队和编队的概念。
7自我的意识对于中国人来说,集体为先。
先集体后个人,经常忽略到自己。
8周末休息欧洲人喜欢到人少的地方休息。
而中国人去休息的地方则如右图所示,当然真实的情况是,人流的密度比图片中所示的要高得多。
9公共场所的噪音水平10旅行时无论走到哪里,中国人都会尝试拍摄所有东西。
而对于西方人来说,旅行的主要目的是思考生活的意义。
11认为的美中国人不喜欢晒黑,他们喜欢白皙的皮肤。
而欧洲人则相反~12解决问题的方法13早餐,午餐,晚餐中国人总是尝试吃热菜。
热食在中国被认为更健康。
14退休生活中国老人会和孙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而退休的外国人可能很孤单,除了狗,他们别无他法。
Culture Differences I(中西方文化对比)

朋友的概念
关系久远的少数人 vs. 对朋友有责任和义务 的义气 有限的义务 大批的流动熟人
关于家庭
孩子学会最老爱幼
vs.
要求孩子学会独立
依赖“大家庭”的帮助
任务与人际关系
关系第一
vs. 任务第一
法规法则的角色
-
依赖于经验性的“人治”
vs. 依赖“法治”实现公平的结果
谈判风格
“民主集中”制 即集体讨论,领导定夺
人际关系
老年人的生活
一日三餐
关于排队
周日街景
关于旅游
生活方式
时尚的概念
胃痛时的饮品
表达愤怒的方式
对待新事物
心情与天气
对待孩子
时间观念
如此众多的差异,怎么办?
提高自身的CQ
!!
头脑(Head)
肢体(Body)
心(态)(Heart)
学习/培训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跨文化的翻译:
Susan: Mrs. Zhang, come to New York if you want.
中国丈夫的翻译: 妈妈,您可一定要来纽约看看。
妈妈: 不去了,给你们添麻烦。 丈夫: Oh, it depends on the physical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