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统计学 复习重点
旅游统计学 第三章 旅游统计的综合指标 3-4节

由组距式数列确定众数先确定众数组,即次数最多的 一组,而后运用下面公式计算众数的近似值。
M
0
L
Δ1
Δ1 Δ2
d
U
Δ2
Δ1 Δ2
d
M
0
L
(
fm
( fm fm 1) fm 1) ( fm
fm
d
1)
式中:
L:众数所在组的下限;
员工奖金
150—250 250—350 350—450
第三章 旅游统计的综合指标
本章主要内容 1.旅游总量指标 2.旅游相对指标 3.旅游平均指标 4.旅游指标标志变动度
.
第三节 旅游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概述 二、算术平均数 三、调和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 五、众数和中位数 六、算术平均数和众数、中位数的关系 七、平均指标的应用
一、平均指标概述 1. 含义 是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
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可以进行数量上的估计推断。
二、算术平均数
(一)基本形式 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数
X x
N
例:某小组共7人,其年龄分别为 20、25、24、21、22、23、
33(岁),求其平均年龄:
X= x N
=(20+25+24+21+22+23+33)/7=168/7=24
1. 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条件
基本公式的分子与分母在数量上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 系,即其分子(总体标志总量)数值要随着分母(总体单 位总量)数值的变动而变动。
注:算术平均数的这一计算要求也是平均指标与强度相 对指标的主要区别之一。
(完整版)旅游统计学2

采访案例一
• 调研人员:看情况,您这里的经营状况还 不错。
• 被调研者:是的,还行吧! • 调研人员:您这里雇了多少员工? • 被调研者:2个 • 调研人员:您每年的收入有多少? • 被调研者:……大概3、4万吧……
• 上例是一个较为失败的访谈。因为访谈过程中调 研人员掌握了谈话的主动,而被调研者只是被动 地简单回答问题。访谈应该是调研者与调研者互 动的过程。调研人员的任务就是“听”和鼓励、 激发被调研者的谈施予,而不是参与讨论。
案例二
人数
60000
40000
20000
0 熟练交流 一般掌握 不会
熟练交流 一般掌握 不会
英文
其他语种
系列2 8365 系列1 8.34%
46036 45844 1597 45.93% 45.73% 3.34%
2488 5.19%
43782 91.47%
外语熟练程度
图 江苏旅游人才的外语水平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旅游统计学第二讲 统计调查概述
内容提纲
1 统计调查的意义 2 旅游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 3 旅游市场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4 旅游统计信息预报系统及调查制度 5 几种专门调查
• 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全省旅游业中核心产业的人力 资源(就业)现状,把握旅游行业人力资源中的 问题和症结,寻找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社会就业 贡献的方法和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苏省旅 游业人力资源建设的战略性思路和发展措施,从 而提高旅游业对全省社会就业、旅游教育和人才 培养方面的贡献力度。
• 省旅游局组织实施,成立课题组,委托各地市级 旅游局,对全省13个省辖市的旅游业核心企业进 行全面调查。具体涉及全省892家旅行社,占总数 的68%;旅游饭店562家,占总数的78%;旅游景 区260家,达100%;旅游车船公司43家,旅游商 店41家,其他旅游单位26家和146家旅游院校中的 94家等。调查覆盖率比较高,且专人负责,资料 准确。
旅游调查基础教程 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调查基础教程期末复习资料1.旅游调查的一般程序:①筹划准备阶段②资料搜集阶段③整理分析阶段④总结评估阶段;2.旅游调查主体定义:旅游调查活动的施动者,主导者,是试图通过实施旅游调查活动明确认识和具体把握旅游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人和组织。
(最基本的是旅游调查人员和旅游调查机构)3.旅游调查人员的职业素养:①高度的敬业精神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密切的群众关系④严谨的科学态度⑤良好的职业道德;4.旅游调查客体定义:客体即旅游调查对象,是旅游调查主体通过一定的方法,明确了解和具体把握的认识对象。
5.旅游系统与旅游现象的关系:旅游系统本身是一种旅游现象,具体的旅游现象是旅游调查的具体对象;6.旅游现象的形态:①它是由旅游者离家出游,旅游途中和返回家园的三个阶段组成的“封闭的环”②旅游现象是一种“点线”运行;7.旅游调查方法体系:分为方法论,基本方式,具体方法;8.选择调查课题的原则:①必要性原则②创新性原则③可行性原则④最优化原则;9.选题的途径和方法:①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课题②从个人经历中寻找课题③从文献资料中寻找课题;10.研究假设的概念:又称理论假设,是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相互关系所做的推测性判断或假设,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11.研究假设的构成:假设是由概念(变量)构成的,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反映了概念在具体形态上的变动;12.随机抽样的类型: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等距抽样③分层抽样④正群抽样⑤分段抽样;13.简单随机抽样操作步骤:①将研究总体中的单位统一编号②根据编号位数决定随机数表中几位数字连成一组③根据随机原则,决定某行、某列的数字起点,然后由左至右,或由上至下,查出号码,再查一组号码,直到抽满样本数为止;14.等距抽样:①排列总体单位顺序②确定抽样间隔③在第一个抽样间隔内随机抽取一个单位作为第一个样本单位④以第一个样本单位为选择的起点,每隔距离K作等距抽样,直到抽取最后一个样本为止;15.分层抽样:①对总体进行分层②确定各层次中抽取样本的数量③按照随机原则从各层次中抽取样本;16.整群抽样:①整体分群②以群为单位抽选样本③对选中群内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17.分段抽样:①先从总体中抽取大群体②再从被抽中的大群体中抽更低一级的群体③再从被抽中的低一级群体中抽取更低一级的群体;18.随机抽样的优点:公平,保证每一个个体都有机会抽取;缺点: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有限的情况,存有偏见;优①推断总体较准确②抽取样本比较客观③节约调查成本;缺①专业性强,限制大②不适合定性研究③需调查范围明确;19.抽样误差定义:指抽样估计值与被估计值的总体参数值之差,如抽样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抽样成数与总体成数之差;20.简单随机抽样误差计算公式:p7221.调查指标定义:是旅游调查过程中用来反映旅游现象的类别,数量,规模,速度,程度,状态,水平,属性或其他特征的项目;22.社会指标定义:反映旅游现象的类型,数量,质量,状态及其他特征的项目;23.两者的联系:①社会指标只有具体化为调查指标才能进入调查实际操作过程②调查指标的设计必须以一定的社会指标为依据;24.两者的区别:①社会指标更抽象,侧重于体现调查的目的与思想,反应某一方面更具代表性的特征或问题②调查指标更具体,侧重于调查的实际操作,用简单实用的测量方式获取调查对象的可靠信息,用以反映调查对象的实际状况;25.对调查指标的操作定义三种方法:①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务进行操作定义②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旅游现象进行操作定义③用量表或综合评估的方式进行操作定义;26.调查问卷的结构:前言,主体,结语;27.封闭式问题的答题类型:肯否式,多项选择式,排列式,等级式,定距式;28.封闭式问题的优点:①很快了解对方的想法②锁定谈话方向③方便不肯合作的人④可用来确认所听到的情况是否正确;缺点:①需问更多的问题才能了解对方情况②容易制造负面气氛③用得不当时容易自以为是,得出不正确信息;29.开放式问题的答题类型:填空式;30.开放式问题的优点:①可获得足够资料②在客户不觉察的情况下影响谈话内容③让客户相信是客户自己在主导谈话话题④鼓励客户参与,制造和谐气氛;缺点:①需要较长的时间成本②要求客户的参与和配合③有走题的危险;31.总加量表的设计步骤:①根据调查课题收集相关问题②确定问题的类型和计分标准③试调查④对试调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修改并定稿;32.旅游调查资料的主要搜集方法:科学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实验调查法(现代技术调查法)33.科学观察法定义:是指旅游调查者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和调查提纲的要求,在现场直接观察旅游调查对象或被调查者的情况,以主动获得有关旅游现象的非语言资料的资料收集方法。
(完整版)旅游统计学3

➢ 政治活动、报纸、市场营销、学者等每年委托调 查公司或组织进行多项调查,这些调查通过问卷、 电话以及访谈等来进行,虽然调查资料有若干偏 差的来源,但最能决定调查结果效度的,是问卷 的设计或者说是问题的设计。
问卷设计的要旨
➢设计的问题必须与调研主题相关联 ➢注重文献回顾和参阅相关调研 ➢设计问卷时应考虑到后期数据处理的可操作 性。
➢问卷设计的过程决不是一系列问题的简单 罗列过程,而是应该从调研的目的和调研 主题出发,在相关文献和类似调研参考的 基础上,将调研的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具 体化的过程。即调查问卷的每一个问题都 必须与调研问题有关联,而不是空穴来风。 同时,问卷设计人员还必须对相关的文献 和先前的相关的调研进行回顾。
旅游统计学(三)
刘佳雪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 ➢第二节 旅游市场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旅游市场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第四节 几种专门调查
第二节 旅游市场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直接观察法 ➢报告法 ➢采访法 ➢自填法 ➢通讯调查法 ➢特尔菲法 ➢集中意见法
第三节 旅游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例:问题的次序
➢问题的排列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符合被 调查者的思维程序。问题与问题之间要具 有逻辑性、连贯性、条理性、程序性,所 提的问题最好是按类别进行“模块化”。 问题设置紧密相关,问题集中、有整体感、 提问有章法,被调查对象能够获得比较完 整的,而不是发散的、随意性的、不严谨 的信息。
如:(有关“白色污染”的调查最初的问题 设计)
➢ 如果统计指标没有必要那么细,那就犯了一个 “特殊性”的错误,从而导致某些问题的回答对 调查毫无意义。
旅游统计学重点

1、统计工作是对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数量方面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等经济过程的总称。
2、统计资料是指反映或说明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情况和过程的数字资料,称为统计指标,是统计工作的成果之一。
3、统计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是专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知识的一门社会科学。
4、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是三个不同内容、不同概念却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正确而有价值的统计资料,必然是科学统计工作的结果;而科学的统计工作,又必然是在统计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三者联系起来才是“统计”的完整概念。
5、17世纪70年代,英国古典政治学家威廉.配第写了一本《政治算数》,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数”是指统计方法。
马克思称威廉。
配第是“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的创始人”。
6、旅游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社会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研究旅游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一门学科。
7、旅游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服务性、质与量的辩证统一性。
8、旅游统计的作用:A、为旅游业的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B、旅游统计是旅游经济信息的主要渠道;C、旅游统计是探索旅游经济变化过程中数量界限的手段。
9、旅游统计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
10、旅游统计的基本环节: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11、旅游统计的基本环节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环节是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进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没有前一个环节,不可能进行下步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基础,第二个环节是中心,第三个环节是结果。
12、旅游统计的主要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13、统计总体:凡是由许多相同性质的事物或单位组成的整体称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14、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或单位称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有的书上也称个体。
15、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称标志。
期末复习----旅游统计学

比例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 (有正逆) 平均数分类:(自己写)
平均差 标志差 离散系数 书P82/1
第五章抽样调查 书88页~90页 全及平均数:
总体未分组情况下:
总体分组情况下:
全及成数:
总体数量标志标准差: 总体未分组情况下:
总体分组情况下:
总体成数的标准差
可变标志 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 如:年龄、工龄 数量标志:能用数值表示 如:性别、民族
不变标志 指标:描述总体特征量的科学概念(会判断是不是一个指标:指标名称 +指标数值) 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的区别:(会区分) 举例:班级和同学:同学是个体,班级是总体
全校和班级:班级是个体,全校是总体 班级人数(指标)平均年龄(指标)年龄(标志) 连续变量、离散变量(会区分) 连续变量:生长气温的升降 离散变量:职工人数和旅游产品
反映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即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 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取得的;因而采用经常性调查 时点指标的特点: 反应现象在某一时点的数量 各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指标数值是通过一次性登记取得的;一般采用一时性调查 相对指标按总体从属关系分类:(自己写)
旅游统计学

(三)统计分析——采用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计算分析指标;揭示规律性
三、旅游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调查阶段:统计报表制度、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普查
整理阶段:统计分布、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统计表、统计图
分析阶段:综合指数法、动态数列法、指数法、抽样法、相关分析法
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典统计学时期
时间:17世纪中叶——18世纪中叶
学派: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统计学的创立时期
(一)政治算术学派
1、代表人物:威廉·配第(英国)
代表著作:《政治算术》
主要贡献: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某种程度上统计学的创始人”
2、代表人物:约翰·格朗特(英国)
需要向被调查者讲明调查的意义和用途
节省人力和时间,但要求被调查者必须具有相当的责任心与文化水平
(五)通讯调查
1、也称邮寄问卷调查
2、是一种标准化调查
3、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没有直接的语言交流,信息的传递依赖于问卷
4、通过某种方式将调查表或问卷送至某调查者手中,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将问卷寄回指定收集点
5、问卷或表格的发放方式有邮寄、宣传媒介传送、专门场所分发三种
(二)指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构成。
(1)按数量特点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用绝对数表示。
如:企业单位数,职工人数,产品产量,工资总额等。
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相对水平和工作质量,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如:平均工资、出勤率,人口密度等
第二章统计调查概述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
第四章 综合指标 《旅游统计学》PPT课件

实物单位等。
价值量指标:以货币单位计算的社会财富和劳动成果的总量。具 有广泛的综合性。 如:2003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176.04亿美元。
劳动量总量指标:是指按照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而得到的总 量指标。 如:洗衣房用工时作为计量单位而统计的定额工时工作量
时点指标: 反映事物总体发展变化在某一时刻(瞬间)上所达 到的总规模状况的总量指标
时期指标的特点
①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②指标数值是连续计数取得 ③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
时点指标的特点
①指标数值具有不可加性 ②指标数值是一次计数取得 ③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的长短无关
3、按其使用的计量单位
1、结构相对指标:
(1)概念:某一总体的某部分数值与该总体的总数值对比, 反映总体内部构成情况的相对数。
(2)计算公式:
总体中某部分数值
结构相对指标(%) = 总体全部数值
×100%
2、比例相对指标
100 80 60 40 20 0 第一季度
第三季度
北部 东部
东部 西部 北部
(1)概念:总体内部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 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 衡状况。
a.计划数与实际数是同期的,说明计划执行的结果。 某饭店某年计划营业收入1000万元,实际收入1050万元,计 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105%
b.计划期中某一段实际累计数与全期计划数对比
期初至报告期累计完成数
计划完成程度(%)=
全期计划数
×100%
B、长期计划完成情况检查:
a.累计法计算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旅游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是社会统计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专门研究旅游经济现
象数量方面的一个学科。
2.总体:凡是许多相同性质的事物
或单位组成的总体称统计总体3.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或单位称总体单位,简称单位4.时期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
在一段时间内活动过程结果的总
量指标
5.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
在某一时刻上的状态的总量指标6.统计指数:广义,把反映各个时
期某一经济现象的比较指标统称
为指数。
狭义,把所反映的不能
直接加的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程度
的比较指标称为统计指数
7.旅游外汇顺差及逆差:当涉及外
国人,境外居民入境旅游以及本
国居民出境旅游时,即为国际旅
游收支,是以美元为计算单位的
旅游外汇净收入。
当这一收入为
正值时,为旅游外汇顺差,负值
为旅游收入逆差。
8.旅游市场占有率:是指报告期内
一国接待的外国旅游者人数,(或
其中某国的旅游者人数)与世界
各国出国旅游者人数(或其中某
国的出国旅游者人数)之比例,
他表明该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所
占的份额
9.旅游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前
往某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的数
量
10.旅游者的流向:是指旅游者在旅
游中所形成的从居住地到旅游目
的地的旅行指向,它是由旅游动
机和经济条件决定的
11.抽样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
总体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
作为样本进行观察,根据对这部
分单位的调查结果,通过科学的
计算来推断总体,并有效的控制
抽样误差
简答题
1.大量观察法的意义:因为社会经济现象是复杂多变而又互相联系
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及其规
律性,需要通过大量的现象观察
和研究才能准确的表现出来,如
果只对个别的或者少量的现象进
行观察和研究,和可能由于特殊
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掩盖了真相
与本质,总结不出一般规律2.旅游统计的两个基本方法,目的,及作用。
1)基本方法:统计分组法,综合
指标法。
2)目的:揭示旅游经济的现状、
发展过程及趋势,认识旅游经济
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为旅游经
济的发展服务
3)作用:1.为旅游业的管理提供
准确可靠的依据。
2.旅游统计是
旅游经济信息的主要渠道 3.旅
游统计是探索旅游经济文化过程
中数量界线的手段
3.综合指标分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4.统计分组研究依存关系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1)研究依存关系的分组应该是对影
响因素(原因)的分组,而不是对结果
因数(结果)的分组,而且必须按数量
标志分组,而不能按品质标志分组
2)与分组对应的关系一定要用平均
数或相对数表示,这样才能研究出指标
在各组间的变动规律
5.分配数列的种类:品质标志分配数
列,数量标志分配数列。
6.标志分为哪两大类:数量标志,品质
标志
7.旅游者统计包括哪几方面
1)计算和统计旅游者的总人数及其构
成
2)研究和揭示旅游者人数和构成变动
3)计算旅游者停留时间长短
4)分析和研究旅游者的消费及其构成
8. 常见统计方法:统计分组发,
综合指标法,时间数列分析法啊(动态
数列分析法)指数法,抽样发,相关法,
平衡法
综合论述
1.标志与指标的区别
1)概念:标志,表明总体单位
所具有属性或特征称标志;
指标:用描述总体特征量的
科学概念,它是统计认识的
工具与手段,也是统计学中
极为重要的概念
2)主要区别
1.指标是描述总体特征
量的,标志是描述总
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
2.指标都是用数值来表
示的,没有不能用数
值表示的指标。
而标
志有用数值表示的,
也有不能用数值表示
的
3)联系:1,有许多统计指标
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
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标志
存在着变换关系
2.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之间
的关系
1 )平均指标能够综合反映总体某
一数量标志的共性,但它却不能反映总
体某一标志值之间的差异性。
在判定平
均指标代表性时,除了要反映总体标志
值的集中趋势之外,还需进一步测定各
个标志值的离中趋势,而标志值的离中
趋势就是由标志变异指标来反映的
2)标志变异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中
广泛的另一种综合指标,它是反映总体
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动范围或变异程度
的综合指标
3)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是一对
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对应指标,它与
平均指标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3.特尔菲法与抽样调查法的区别
1)抽样调查法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
体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
行观察,根据对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
果,通过科学的计算来推断总体,并有
效控制抽样误差;特尔菲法,是采取不
具名和反复的方式进行调查,由调查人
草拟提纲并提供背景材料在征询不同
专家意见,最后汇总调查后的预测结果
往返四五轮,直到意见基本一致为止
2)抽样调查法涉及面广,调查范围大,
被调查者流动性质强;而特尔菲法为专
家之间互不干扰,有自己的分析简介,
进行反复征询,归纳修改至意见统一
3)抽样调查法通常用在市场研究,医
药,卫生科学等;而特尔菲法适用于旅
游市场趋势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