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鱼药的用法

合集下载

教你怎么正确使用鱼药。

教你怎么正确使用鱼药。

教你怎么正确使用鱼药。

一、浸洗法此法是指在一定容器内,制作高浓度的药物,用较短的时刻,浸洗鱼体,然后达到杀灭鱼类身体或鳃上病原体的意图。

应用这种方式,假如寄生虫病,经常浸洗一次至两次即可生效。

假如沾染性鱼病,须要浸洗多次方能完整治好,且第二次浸洗与初次中间应隔1—2天。

具体方式是核算好容器中的水体积后,一次放进所需药量,待药液充足消融后将药液搅匀,然后将病鱼放进药液中,浸洗时刻非常重要,根据水温高低或鱼体耐药程度而定。

在药物平安的范畴内,浸洗时刻越长,感化越光鲜明显。

在浸洗进程中,如发觉鱼儿忍耐不了药物的影响,应立刻将鱼放进事前预备好的净水中,冲洗十分钟,以洗掉鱼体和锶上粘附的药液。

须要留意的是浸洗的药物应现配现用,一次配好。

二、遍洒法应用这种方式医治寄生虫性鱼病,一般倾注一次即可生效。

而沾染性鱼病,则需经5—10天,再用一次或两次药方可。

具体方式为:准确丈量水缸或鱼池的面积和水深,核算体积后核算用药量,然后称取药物消融、稀释后平均倾注到水体中,须要留意的是:由于有些药物浓度依水温高低而定,所以必须在放药前先量水温。

此外,小水体选用遍洒法一定要事前削减观赏鱼的密度,以确保药后在3—5天内不换水而观赏鱼也不浮头为准绳。

三、内吃法此法是将药物搅拌在观赏鱼的饲料中投喂,主要防治体内疾病。

口服药饵的制法将内服药如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磺胺噻唑等搅拌面粉,加入少数鱼虫干,再加入恰当的净水,拌匀后,压成细面条,干后弄碎,每天投喂一次,接连投喂3—6天。

四、注射法此法主要防治一些沾染性鱼病,分为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

腹腔注射是将针头沿腹鳍基部插进,注射深度为0.2—0.5厘米,以不伤及内脏为准。

较年夜的鱼体才可在肌肉部位注射,一般是背鳍基部的无鳞区。

注射法只限于全长6.6厘米以上的鱼体。

五、涂改法此法主要用于外伤或有些炎症的防治。

一般用高浓度药物涂改伤处或病灶。

棉球或羊毫蘸取药液涂改,为避免药液流到鳃上,要交鱼头朝上,尾向下,早年往后涂改。

常用普通鱼药的使用方法

常用普通鱼药的使用方法

常用普通鱼药的使用方法1、生石灰可用于清塘和消毒,并可提高池水PH,改善池塘底质和水质。

2、福尔马林(甲醛)以30ppm溶液浸洗24小时可杀死车轮虫、舌杯虫、指环虫和小瓜虫等;250ppm浸洗1小时,100ppm浸洗3小时,可治疗三代虫及其他原生动物;用3%~5%溶液,浸洗产卵鱼巢2~3分钟,可预防水霉病;与碱性绿合剂全池泼洒,可治疗小瓜虫病;150ppm浓度在5小时左右,鱼类出现死亡。

中毒的鱼类体色变淡。

3、孔雀石绿(碱性绿)用1%溶液涂抹亲鱼伤口,以防感染;用66ppm浓度溶液浸洗患水霉病的大鱼30秒有效;在水温8-9℃时,0.5ppm连续用药3天,能治愈鲤鱼小瓜虫病;用0.1-0.2ppm全池泼洒,可有效防治水霉病,还可杀灭车轮虫;低温时,与次甲基蓝合用,可提高疗效。

0.05ppm碱性绿和福尔马林合用,可治疗斜管虫;1天两次可治疗小瓜虫病;0.5ppm浓度浸洗2小时,连用数次,可杀灭小瓜虫;此外,对车轮虫、口丝虫、三代虫和斜管虫都有杀灭作用。

4、高锰酸钾浸洗法:在水温15-20℃,每立方米用20克高锰酸钾浸洗病鱼,可治愈草鱼、鲤鱼鳋病;用20ppm高锰酸钾浸洗病鱼15-30分钟,对杀灭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和斜管虫有效。

涂抹法:将高锰酸钾配成1%水溶液,涂抹病鱼患处,可治愈鲤嗜子宫虫病。

全池泼洒法:用4-5ppm浓度和7‰食盐合用,治疗水霉、原虫、甲壳类等鱼病,3-5天后换水,去除盐分;0.1ppm高锰酸钾和0.25ppm硫酸铜合用,可治疗斜管虫。

5、漂白粉清塘法:用20ppm浓度带水清塘。

全池泼洒法:用1ppm浓度防治赤皮、烂鳃及打印病,如连续用药3天,可治疗白皮病和白头白嘴病。

挂篓法:在发病流行季节,每个食台挂3-6只竹篓,竹篓放100克左右漂白粉,可起到预防作用。

6、敌百虫浸洗法:用90%晶体敌百虫20-40ppm浓度,在10-15℃浸洗鱼种10-12分钟,可杀死指环虫、中华鳋、锚头鳋和三代虫等寄生虫。

简述渔用药物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简述渔用药物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简述渔用药物的种类及使用方法渔用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如下:1. 漂白粉:全池泼洒,防治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烂鳃病、出血病等,常规用量1.0-2.0毫克/升。

2. 氯异氰尿酸钠(有效氯55%以上):全池泼洒,防治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烂鳃病、出血病等,常规用量0.3-0.6毫克/升。

3. 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80%以上):全池泌洒,防治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烂鳃病、出血病等,常规用量0.1-0.5毫克/升。

4. 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防治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烂鳃病、出血病等,常规用量0.5-2毫克/升。

5. 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0%):一是浸浴,预防病毒病,如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等,常规用量:草鱼种30毫克/升(15-20分钟),鲑鳟鱼卵30-50毫克/升(5-15分钟);二是全池泼洒,防治细菌性烂鳃病、弧菌病、鳗鲡红头病、中华鳖腐皮病等,常规用量:幼鱼幼虾0.5-1.0毫克/升。

成鱼成虾1.0-2.0毫克/升,鳗鲡中华鳖2.0-4.0毫克/升。

6. 硫酸铜(蓝矾、胆矾、石胆):一是浸浴,防治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性原虫病,常规用量8-10毫克/升(15-30分钟);二是全池泼洒,防治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性原虫病,常规用量:淡水0.5-0.7毫克/升,海水1.0毫克/升。

7. 甲醛(福尔马林):一是浸浴,防治纤毛虫、鞭毛虫、贝尼登虫等寄生性原虫病,常规用量:淡水100毫克/升(0.5-3小时),海水250-500毫克/升(10-20分钟);二是全池泼洒,防治纤毛虫病、水霉病、细菌性鳃病、烂尾病等,常规用量10-30毫克/升。

8. 敌百虫(90%晶体):全池泼洒,防治甲壳类、蠕虫等寄生性鱼病,常规用量0.3-0.5毫克/升。

请注意,虽然上述信息提供了渔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途,但是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先咨询专业的水产养殖专家或兽医,以确保正确和安全的使用。

水产养殖中鱼药的用法

水产养殖中鱼药的用法

水产鱼药的用法掌握药物的特性及正确的使川方法.才能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

鱼池施药应根据鱼病的病情、养鱼品种、饲养方式、施药目的(是治疗还是预防鱼病)来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法。

主要用药方法有以下几种:水产清池消毒药物生石灰:干水清塘,塘里留水6~9厘米,每亩用生石灰50~60千克,溶化不待冷却全池泼洒,也可直接将灰粉撒入。

在排水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可待水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千克,7~10天即可放鱼。

漂白粉:干水清塘消毒,塘水6~9厘米,每亩用漂白粉5~7.5千克。

待水清塘,每亩用漂白粉13.5千克,3天后即可放鱼。

氨水:池水深6~9厘米,泼洒氨水50~75千克,1~2天后放水进池,放水2天后即可放鱼。

1、全池泼洒法是池塘防治鱼病的最常用方法。

它是将整个池塘的水体作为施药对象,在正确计算水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施药浓度来计算用药量,然后把称量好的药品用水稀释,均匀泼洒到整个池塘的水体,以治疗鱼病。

消毒水体比较全面、彻底,缺点是成本较高。

所以多应用于高产精养池塘,低产池一般在发生严重鱼病时才使用此方法,而且多使用较廉价的药物。

2、挂袋法即在投饵台前2~5米呈半圆形区域悬挂药袋4~6个,内装药量以1天之内溶解,不影响鱼前来吃食为原则,可用粗布缝制药袋或直接将小塑料袋包装的药品扎上小眼悬挂使用。

此法适用于驯化投喂池塘,防治吃食性鱼类的鱼病,但鱼病后期吃食不好时不宜使用。

其优点是节省用药成本,操作方便,对水体的污染小。

3、浸洗法即在1个容器内(一般用大塑料盆或搪瓷浴盆)配制较高浓度的药液,然后将鱼放入容器内浸洗一定时间后捞出,能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病原体。

其浸洗时间视鱼类品种、药物种类、浓度、温度灵活掌握。

此方法的优点是作用强,疗效高,节省用药量。

缺点是不能随时进行,只有在鱼种分池、转塘时才能使用。

四、抗菌药物红霉素:在草鱼患烂鳃病后,需用红霉素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3ppm的浓度。

次日再用此药粉拌饲料内服,第一天按每10千克鱼用0.4克,第2~6天用量减半拌饵投喂,连续6天为一疗程。

养鱼用药及用法大全

养鱼用药及用法大全

养鱼用药及用法大全我很爱鱼6位粉丝1楼内服药一、碘(iodide)性状:本品为灰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片状结晶或颗粒,质重而脆,有臭味,在常温下能变成紫色蒸汽挥发掉。

规格:医用,含量不少于99.5%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每百斤鱼饵中加入1.2克碘,连续投喂4天,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二、磺胺脒别名:磺胺胍(SG)性状:本品为白色针状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遇光颜色变深。

在水、醇中微溶,在沸水中可溶解。

规格:医用,含磺胺脒99%。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第1天按10公斤鱼用磺胺脒1克计算,做成药饵投喂,第2-6天药量减半,可防治肠炎。

三、磺胺噻唑别名:消化龙性状: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颗粒或粉末,无臭、无味,放置日光下色变深,在水中微溶。

规格:医用,按干燥品计算,含磺胺噻唑应不少于99%。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按每10公斤鱼用本品1克计算,做成药饵,投喂6天,第2-6天药量减半,对治疗赤皮病,肠炎病有效。

注意事项:密闭,在30摄氏度以下保存。

四、呋喃西林性状:本品为柠檬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在日光下色渐变深。

在水中微溶,在醇中也微溶。

规格:医用,按干燥品计算,含本品为98%-100%。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1)每百斤鱼用1-2克,做成药饵投喂,每半个月喂一个疗程,每1疗程3天,可防治肠炎;(2)用五万分之一的浓度本品药浴鱼体10分钟,可预防赤皮、烂鳃肠炎。

五、红霉素性状:是一种红色链丝菌培养液中出来的抗生素,为碱性的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无臭,有苦味,稍溶于水。

能掏细菌的繁殖,高浓度时能杀灭少数的细菌。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1)每公斤鱼第1天用100毫克本品(每克含100万单位),第2-6天每天用50毫克制成药饵,喂1周,可治肠炎,(2)将红霉素(每克含100万单位)均匀溶入鱼缸中,使水浓度达到0.07ppm;次日将红霉素药粉拌入饮料中投喂,可治细菌性烂鳃病。

六、土霉素别名:地霉素、氧四环素性状:是由一种链丝菌培养液提制的抗生素,其盐酸盐为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其用途、剂量、抗菌作用同金霉素。

常用鱼药的正确施用

常用鱼药的正确施用

常用鱼药的正确施用1.氧化钙(生石灰)用途:用于改善池塘环境,清除敌害生物及预防部分细菌性鱼病。

用法与用量:带水清塘用200毫克/升;池塘泼洒用20毫克/升至25毫克/升。

注意事项:不能与漂白粉、有机氯、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混用。

2.漂白粉用途:用于清塘、改善池塘环境及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出血病。

用法与用量:带水清塘用20毫克/升;全池泼洒用1.0毫克/升至1.5毫克/升。

休药期(最后停止给药至水产品作为食品上市出售的最短时间,下同):不少于5天。

注意事项:(1)勿用金属容器盛装;(2)勿与酸、生石灰混用。

3.氯化钠(食盐)用途:用于防治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疾病。

用法与用量:浸浴用1%~3%的浓度浸5~20分钟。

4.硫酸铜(蓝矾、胆矾、石胆)用途:用于治疗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性原虫病。

用法与用量:浸浴用8毫克/升;全池泼洒用0.5毫克/升至0.7毫克/升。

注意事项:勿用金属容器盛装;常与硫酸亚铁合用;广东鲂慎用;使用后注意池塘增氧;不宜用于治疗小瓜虫病。

5.硫酸亚铁(硫酸低铁、绿矾、青矾)用途:用于治疗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性原虫病。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用0.2毫克/升。

注意事项:治疗寄生性原虫病时需与硫酸铜合用;乌鳢慎用。

6.高锰酸钾(锰酸钾、灰锰氧、锰强灰)用途:用于杀灭锚头蚤。

用法与用量:浸浴用10毫克/升至20毫克/升;全池泼洒用4毫克/升至7毫克/升。

注意事项: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时药效降低;不宜在强烈阳光下使用。

7.土霉素用途:用于治疗肠炎病、弧菌病。

用法与用量:伴饵投喂用10毫克/千克体重至3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5~7天。

休药期:鳗丽不少于30天;鲶鱼不少于21天。

注意事项:勿与铝、镁离子及卤素、碳酸氢钠、凝胶合用。

8.磺胺嘧啶(磺胺哒嗪)用途:用于治疗鲤科鱼类的赤皮病、肠炎病。

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用10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5天。

注意事项: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同用,可产生增效作用;第一天药量加倍。

万能鱼药水的使用方法

万能鱼药水的使用方法

万能鱼药水的使用方法
万能鱼药水是一种用来治疗鱼类疾病的药物,使用方法如下:
1. 测试水质:在使用万能鱼药水之前,首先应该测试水质,确保水质符合适宜鱼类生存的标准。

如果水质不合适,应先调整水质。

2. 检查病症:仔细观察鱼的症状,确定鱼是否患有疾病。

常见的鱼类疾病包括鱼白点病、鱼霉菌病、鱼鳃丝虫病等。

3. 测量药剂:根据鱼缸的大小和药物的说明,正确测量所需的药物剂量。

通常,每加仑水需要添加一定剂量的药物。

4. 添加药水:将测量好的药物剂量均匀地加入鱼缸中。

可以将药物溶解在一杯水中,然后慢慢倒入鱼缸,以确保药物均匀分布。

5. 关注观察:药物添加后,要密切关注鱼的状况。

观察是否有改善或恶化的迹象。

如果鱼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水质或鱼缸。

6. 药物清除:药物一般在几天内会逐渐分解和清除,但也要根据药物使用说明进行清理。

清除药物之前,最好进行水质测试,确保水质恢复正常。

请注意,万能鱼药水只是一种辅助治疗工具,对于严重的鱼类疾病,建议咨询专
业的兽医或鱼类专家。

如果使用药物后情况没有好转,应及时就医。

几种鱼药的使用方法

几种鱼药的使用方法

几种鱼药的使用方法在鱼病防治中,如能就地利用绿色植物或中药材配制鱼药,不但可以防治赤皮病、肠炎、烂鳃等常见病,避免产生毒副作用,而且节省费用。

现将几种鱼药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三黄粉大黄、黄柏、黄芩以5:3:2的比例配制而成。

使用时,按每10公斤鱼在精饲料中添加三黄粉1公斤、食盐0.4公斤,加水适量,制成颗粒状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在发病初期治疗效果显著。

病鱼进入晚期后,由于已停止觅食,投喂药饵疗效不太理想,可将三黄粉配成1~1.5毫克/升药液全池泼洒,若配合泼洒0.5毫克/升的硫酸铜,每天1次,连续3~6天,可收到良好效果。

2、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3克煎汁全池均匀泼洒。

也可将采集的新鲜五倍子叶以堆肥形式堆放在池塘一角,每亩用量15~20公斤,10~12天后搅动池水1次,1个月后每月搅动1次。

上述方法可促使五倍子汁液或浸泡液扩渗到水体中,从而起到消毒杀菌的功效,对防治赤皮、肠炎、烂鳃等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3、马尾松叶亩水面用马尾松叶1.5公斤,捣碎后加食盐50克,拌合精料投喂。

也可每亩水面取新鲜马尾松叶40公斤,切碎研细后加水25公斤全池遍洒,或每亩水面选用鲜马尾松50公斤,浸泡于池塘进水口处,每天翻动1次。

4、烟骨取干烟骨5~7.5公斤,在桶或缸中用未污染的水20~30公斤浸泡2天,然后带渣全池泼洒。

每次进鱼前或鱼病高发期,可用之清塘杀菌1次,能有效防治鱼病发生。

在鱼病发生后,可每亩用烟骨50~100公斤入水浸泡,然后加入块状生石灰15~20公斤浸泡1天,连汁带渣均匀泼洒,治疗效果明显。

5、蓖麻叶每亩用蓖麻叶(杆)2~3公斤,切碎打浆全池均匀泼洒。

每亩水面投放2~3把,均匀散布水中,能有效预防鱼病发生。

鱼病发生后,每亩可用蓖麻叶4~5公斤,切碎或打浆拌合在饵料中连喂3天,每天1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保证药效,在投喂蓖麻叶(杆)或浆汁前,应停喂鱼食。

泼洒浆汁要均匀,应选择晴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鱼药的用法
掌握药物的特性及正确的使川方法.才能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

鱼池施药应根据鱼病的病情、养鱼品种、饲养方式、施药目的(是治疗还是预防鱼病)来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法。

主要用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水产清池消毒药物
生石灰:干水清塘,塘里留水6~9厘米,每亩用生石灰50~60千克,溶化不待冷却全池泼洒,也可直接将灰粉撒入。

在排水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可待水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千克,7~10天即可放鱼。

漂白粉:干水清塘消毒,塘水6~9厘米,每亩用漂白粉5~7.5千克。

待水清塘,每亩用漂白粉13.5千克,3天后即可放鱼。

氨水:池水深6~9厘米,泼洒氨水50~75千克,1~2天后放水进池,放水2天后即可放鱼。

1、全池泼洒法
是池塘防治鱼病的最常用方法。

它是将整个池塘的水体作为施药对象,在正确计算水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施药浓度来计算用药量,然后把称量好的药品用水稀释,均匀泼洒到整个池塘的水体,以治疗鱼病。

消毒水体比较全面、彻底,缺点是成本较高。

所以多应用于高产精养池塘,低产池一般在发生严重鱼病时才使用此方法,而且多使用较廉价的药物。

2、挂袋法
即在投饵台前2~5米呈半圆形区域悬挂药袋4~6个,内装药量以1天之内溶解,不影响鱼前来吃食为原则,可用粗布缝制药袋或直接将小塑料袋包装的药品扎上小眼悬挂使用。

此法适用于驯化投喂池塘,防治吃食性鱼类的鱼病,但鱼病后期吃食不好时不宜使用。

其优点是节省用药成本,操作方便,对水体的污染
小。

3、浸洗法
即在1个容器内(一般用大塑料盆或搪瓷浴盆)配制较高浓度的药液,然后将鱼放入容器内浸洗一定时间后捞出,能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病原体。

其浸洗时间视鱼类品种、药物种类、浓度、温度灵活掌握。

此方法的优点是作用强,疗效高,节省用药量。

缺点是不能随时进行,只有在鱼种分池、转塘时才能使用。

四、抗菌药物
红霉素:在草鱼患烂鳃病后,需用红霉素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3ppm的浓度。

次日再用此药粉拌饲料内服,第一天按每10千克鱼用0.4克,第2~6天用量减半拌饵投喂,连续6天为一疗程。

金霉素:在鱼种放养前可用1.25ppm 的金霉素浸洗半小时进行杀菌。

对一些病菌引起的鱼病如白皮病、疖疮等病治疗效果显著。

用药量的计算
全池泼洒用药量(克)=池水体积(平方米)X用药浓度(ppm)
浸洗用药量(克)=用水量(平方米)X漫洗药浓度(ppm)
口服药量(克)=鱼池栽鱼量(千克)X鱼的服药量(克/千克体重)
混饲配制浓度(%)=用药量/(载鱼量X日投饵率)X 100%
鱼池施药应根据鱼病的病情、养鱼品种、饲养方式、施药目的(是治疗还是预防鱼病)来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法。

主要用药方法有以下六种:
1、全池泼洒法
是池塘防治鱼病的最常用方法。

它是将整个池塘的水体作为施药对象,在正确计算水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施药浓度来计算用药量,然后把称量好的药品
用水稀释,均匀泼洒到整个池塘的水体,以治疗鱼病。

消毒水体比较全面、彻底,缺点是成本较高。

所以多应用于高产精养池塘,低产池一般在发生严重鱼病时才使用此方法,而且多使用较廉价的药物。

2、挂袋法
即在投饵台前2~5米呈半圆形区域悬挂药袋4~6个,内装药量以1天之内溶解,不影响鱼前来吃食为原则,可用粗布缝制药袋或直接将小塑料袋包装的药品扎上小眼悬挂使用。

此法适用于驯化投喂池塘,防治吃食性鱼类的鱼病,但鱼病后期吃食不好时不宜使用。

其优点是节省用药成本,操作方便,对水体的污染小。

3、浸洗法
即在1个容器内(一般用大塑料盆或搪瓷浴盆)配制较高浓度的药液,然后将鱼放入容器内浸洗一定时间后捞出,能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病原体。

其浸洗时间视鱼类品种、药物种类、浓度、温度灵活掌握。

此方法的优点是作用强,疗效高,节省用药量。

缺点是不能随时进行,只有在鱼种分池、转塘时才能使用。

4、口服法
是驯化养鱼常用的用药方法之一。

使用时将药物按饲料的一定比例加入粉料中混合制成颗粒药饵投喂,用于治疗鱼类的内脏病、出血病、竖鳞病等。

其优点是疗效较彻底,药物浪费少,节省成本。

缺点是对病情较重、吃食不好的鱼没有作用。

5、注射法
多用于亲鱼的催产和消炎,一般采用胸腔、腹腔、背部肌肉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