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美术小学六年级上册4 画家林风眠 课件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4 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4 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4 画家林风眠》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著名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通过学习林风眠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其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林风眠的生平介绍、代表作品分析以及绘画技巧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绘画技巧和艺术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林风眠这位画家,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认识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学习林风眠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林风眠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学习其绘画技巧。
2.难点:深入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林风眠的生平、艺术成就和绘画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林风眠的代表作品,使学生感受其艺术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绘制林风眠风格的画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风眠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2.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画纸、画笔等3.素材:林风眠的作品图片、相关视频资料等七. 教学过程利用投影仪展示林风眠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分析其绘画技巧,让学生对其艺术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风眠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尝试绘制林风眠风格的画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画家的作品,比较其与林风眠的艺术特点,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2016秋浙美版美术六上第4课画家林风眠word教案

画家林风眠一、教学目标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三、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四、教学过程:1. 设疑激趣(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接触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
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
(画家林风眠生平介绍)①了解林风眠生平。
②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初赏。
①教师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侍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②教师提问。
(说一说)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③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
(比一比)①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②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侍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
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③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④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林风眠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深入理解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的特点,能够识别其典型作品。
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通过对林风眠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讨论林风眠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在探究林风眠艺术风格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林风眠艺术作品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艺术大师的尊重和敬仰。
引导学生体会林风眠在融合中西艺术过程中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林风眠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元素,色彩上常运用强烈、鲜明的色彩对比,构图上打破传统,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味。
例如,他善于将方形构图运用到国画中,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现代感;在人物和静物造型上,既保留了一定的写实基础,又进行了大胆的变形和简化。
了解林风眠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其风格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时代环境密切相关。
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同时又深深眷恋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跨文化的体验促使他在艺术创作中寻求中西融合之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林风眠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传达了他对人生、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
例如,在一些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作品中,通过独特的画面表现,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表达,这需要学生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体会。
启发学生在欣赏林风眠作品的基础上,将其创新精神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不同的艺术元素,但又要保持作品的内在逻辑性和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林风眠的生平资料、图片、视频,制作PPT。
画家林风眠-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2014年6月第1版)教案

画家林风眠-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2014年6月第1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画家林风眠的艺术成就和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美的价值。
3.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讲解画家林风眠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2.动手组织学生绘制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颜色。
3.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绘画技巧绘制陶渊明的图画。
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笔法和水墨技法。
2.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发挥他们的想象和想象力,绘制出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中国画中的一些经典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体验到艺术的魅力和美感。
2. 学习画家林风眠1.分享画家林风眠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展示其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林风眠的画艺。
2.向学生介绍林风眠的画风和特点,为学生后续的绘画学习做准备。
3.组织学生观察林风眠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他的画作中的气息和风格。
3.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颜色1.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色彩搭配知识。
2.教授学生中国画的构图原则,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中重视空间布局的特点。
3.分析构图和色彩搭配,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画面的美感和形式化。
4. 动手绘制中国画1.组织学生进行中国画绘画实践,让他们自由发挥创意,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绘制自己喜欢的中国画作品。
2.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绘画技巧绘制陶渊明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并熟悉所学技能。
3.为学生展示绘画作品的魅力,并让学生自己尝试。
5. 课堂总结1.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和体会到美术的魅力和价值。
2.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鼓励他们创造更多的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画家林风眠生平事迹和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美感,同时通过分析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颜色搭配知识,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巧,鼓励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作自己的作品。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4画家林风眠-(教案)

4 画家林风眠1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林风眠绘画的艺术特色,感受画家的艺术思想。
通过观察、对比、实践等方式学习如何欣赏画家的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对杭州美术文化及人文环境的关注,培养对家乡的自豪感。
2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美术课堂中已学习了《水墨游戏》、《水墨画鱼》、《泼墨画》、《齐白石笔下的蔬果》、《徐悲鸿与奔马》、《水墨人物》等,了解了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型练习。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自然、人文及个人经历对画家作品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画家林风眠一、引入学习,揭示课题初识林风眠,揭示课题。
老师结合图片与旁白的叙述方式,向学生介绍曾经有一位绝代风华的青年(出现林青年时期的照片),他28岁就被聘为杭州国立艺专、就是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的首任校长,然后又在颠峰中沉寂于艺术的孤独与探索(出现老年作画的照片),并开辟了现代中国画的创造之河。
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吗?从而揭示课题。
课程解读:这段就要让学生的去感受、感知,在文化与历史的铺陈中拓展学生的知识、感受和理解,增强对画家林风眠的了解。
二、欣赏观察,初步感受走进林风眠的艺术世界,初步了解画家生平、艺术特色、艺术成就。
课程解读:这里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林风眠的艺术人生,并表达自己对林风眠最真切的感受与认识,是美术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方面,视频是直觉性的,可以激发学生自我更丰富、更细微、更多样、更生动的对林风眠的理解与感受,并形成自我的视觉世界与情感积奠。
三、鉴赏作品深入感受1.整体感受,作品比较分析三位画家作品的异同(简介:这是齐白石的国画作品《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是法国著名画家塞尚的油画作品《静物》、这是林风眠的作品)。
课程解读:通过欣赏画家作品,并展开简单的分析与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林风眠作品彩墨意象的理解,及进行艺术表现的方法性和创造性。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画家林风眠》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画家林风眠》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4课画家林风眠》是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我国著名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通过学习林风眠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他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林风眠的生平介绍、代表作品欣赏、绘画技巧分析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对林风眠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可能已经学习过其他画家的作品,对绘画风格和技巧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林风眠的作品。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认识他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学习林风眠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4.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欣赏他的绘画作品,学习他的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林风眠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林风眠的生平、作品特点和绘画技巧。
2.欣赏法: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绘画,模仿林风眠的绘画风格。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风眠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林风眠的作品图片、生平介绍、绘画技巧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林风眠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他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有什么独特之处?请大家猜一猜这位画家是谁?”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林风眠的生平介绍,呈现他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们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风眠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4课 画家林风眠1∣ 浙美版 (共21张PPT)课件

第4课 画家林风眠
中国现代美术
画家林风眠
The painter Lin Fengmian
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 最早进行国画改革者 融合中西绘画的开拓者 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
● 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 ● 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 是一位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 ● 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 ● 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 记得很久以前,傅雷先生说我对艺术的追求有 如当年我祖父雕刻石头的精神。现在,我已活到祖父 的年岁了,虽不敢说是像他一样的勤劳,但也从未无 故放下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
1
2
3
4
1.梦开始的地方——1920年游学欧洲 2.1925年回国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3.国立艺术院旧址 4.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
【林风眠爷爷的故事】 画家自述
● 我出生于广东梅江边上的一个山村里,当我
六岁开始学画后,就有强烈的愿望,想将我看到的, 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 后来到欧洲留学的年代里,在四处奔波的战乱 中,仍不时回忆起家乡片片的浮云、清清的小溪、远 远的松林和屋傍的翠竹。我感到万物在生长……
人生充满起伏 一生勤奋笔耕
《白蛇传》
《伎乐》
【作业】
以彩墨画的方法创作一幅作品,看谁最能表现出彩墨的趣味和新意,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1.挑选一幅林风眠静物作品,临摹完成。 2.以写生的方式完成一幅静物彩墨画。
最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优秀教学课件

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形式
衬物
根据画面需要 来添加衬物,使画 面更加生动,主体 突出。
背景 单纯的背 景突出了主体 人物。
人物主体 人物是 画面的主体, 头部、手部 要全力刻画 表现。 落款 内容包 括题目、年 月、作者名 字等。
水墨人物画步骤
3.画出人物的背景。
1.从五官入手,先 画出人物头像。
2.依次画出人物 的胸部及上肢。
生、旦、净、丑
生:
男角色的统称。 武生:擅长武艺 的男角色。 老生:又叫须生, 或胡子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角色。 小生:比较年轻 的男角色。特点是不 戴胡子,扮相一般都 是比较清秀、英俊。
旦:
女角色的统称。 青衣:或正旦,在旦行里占据重要的位 置,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 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旧社会 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花旦:旦行的第二大类。从服装上来 说,都是穿裙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绣 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 演青年女性,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 开朗,动作比较敏捷、伶俐。 老旦;老年妇女的角色。 武旦: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
南天门
渔村
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 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 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 林风眠经常描绘一些风景画 题材。 这件《渔村》作品可以明 显看到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 影响。画中的用色,蓝与黄 的配置,简单的构图,轻松 的描绘,寥寥几笔却意境尽 显,无不体现出作画者超凡 的功力,是林风眠难得之作。
双鹭
此幅《双鹭》,简化 的姿态中精准地传达了鹭 鸶灵动的身形,以浓淡曲 线勾画的羽、尾、足、嘴 及屈伸的颈部,除了流畅 劲柔的线条功力之外,更 体现出在磁州窑瓷器上朴 拙却又奔放不拘的淋漓畅 快,一种生命与自然互动 的生机悠然而生,芦苇的 三两交错,逸笔涂刷,皆 营造出毫不作态的空间美 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题:瞪大眼睛题
★★★
林风眠的落款也借鉴了西方的 风格,只有署名和印章,再无 其他字迹了。
附加题:自告奋勇题
★★★★★★
第五题:思考题
★★★★★★★★
1、你觉得画家画这幅想表达什么情感? 2、你看了这幅画有着什么样的感受?
小组讨论
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画家?
《大丽花》,纸本彩墨,68×68cm,1970年代后期作。
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 最早进行国画改革者 融合中西绘画的开拓者 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
画家
● 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 ● 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 是一位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 ● 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 ● 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第四题:瞪大眼睛题
★★★
为什么他会如此大 胆的使用这么鲜艳 的颜色?
小提示:他可是现代画家哦!
第四题:瞪大眼睛题
★★★Leabharlann 中国 林风眠 《林中鸟》法国 马蒂斯 《木兰花静物》
因为在他19岁的时候,他便勇敢的跑到法国勤工俭学,并 在一所法国的美术学校学习西方绘画,他这一辈子都在追 求中西艺术的融合,所以他在创作中经常把两者合二为一, 在用色上更为丰富、明快、鲜亮。
第一题:看图写话
★★
请用语言完整的描述这幅画面的内容。
第二题:连线题
★★★
从造型上看有什么不一样?
简练 装饰性强 富有动态
第三题:多选题
★★★
你发现林风眠的用笔怎么样? A:干脆 B:概括 C:大胆 D:仔细 E:繁杂
第四题:瞪大眼睛题
★★★
观察这两幅图的颜色,谁能说一说林风眠的用色是怎么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