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案件

合集下载

法律故意伤害案例分析(3篇)

法律故意伤害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基本案情被告人张某某,男,32岁,汉族,个体经营者。

因涉嫌故意伤害罪,于2019年3月15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年4月5日被批准逮捕,同年5月20日被提起公诉。

被害人李某,男,28岁,汉族,某公司员工。

2019年1月25日,李某与张某某在某酒吧发生纠纷,后张某某持水果刀将李某刺伤,致李某左肾挫裂伤、左肺挫裂伤、左肝破裂,构成重伤二级。

二、争议焦点1. 张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张某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三、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鉴于张某某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综合考虑被告人张某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悔罪表现,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张某某有期徒刑五年。

四、案例分析(一)关于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在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与被害人李某在某酒吧发生纠纷,张某某持水果刀将李某刺伤,致李某重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张某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二)关于自首情节的认定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在本案中,张某某在犯罪后,经公安机关传唤到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张某某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三)关于量刑情节的认定1. 张某某的犯罪动机:张某某与李某发生纠纷后,持水果刀将李某刺伤,其犯罪动机是报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对于有报复动机的犯罪分子,可以依法从重处罚。

2. 张某某的悔罪表现:张某某在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罪态度较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犯罪分子认罪态度较好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事法律经典案例(3篇)

刑事法律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某,男,1980年出生,某市某区居民。

2018年7月,张某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某区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8月被批准逮捕,案件由某区人民检察院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被害人李某,男,1982年出生,某市某区居民。

2018年6月,李某因与张某某发生纠纷,被张某某持刀故意伤害,致李某重伤。

二、案件经过2018年6月的一天,张某某与李某在某市某区一烧烤店就餐时,因座位问题发生口角。

在争执过程中,张某某情绪激动,拿起桌上的啤酒瓶向李某头部砸去。

李某躲闪不及,头部被啤酒瓶砸中,造成头部重伤。

事发后,张某某逃离现场。

被害人李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诊断为颅脑损伤,构成重伤二级。

警方根据现场目击者提供的线索,迅速将张某某抓获归案。

三、案件审理某区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充分考虑了以下事实和证据:1. 张某某在争执过程中,持啤酒瓶故意伤害李某,造成李某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2. 张某某在犯罪后逃离现场,但后能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3. 被害人李某在案发前与张某某有纠纷,但张某某在争执过程中故意伤害李某,其行为已构成犯罪。

4. 被害人李某的伤情经鉴定为重伤二级,给其身体和精神造成严重伤害。

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某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如下判决:四、判决结果1. 张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2. 张某某赔偿李某经济损失人民币五万元。

3. 张某某承担李某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一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故意伤害案件,涉及以下法律问题:1.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的行为。

本案中,张某某持啤酒瓶故意伤害李某,造成李某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2. 自首的认定。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事实被司法机关发现之前,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本案中,张某某在犯罪后能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故意伤害案例

故意伤害案例

故意伤害案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故意伤害的案例,这些案例给受害人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故意伤害是指人的行为以及结果构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其主要特点是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和行为的结果对他人的身体或者健康造成了损害。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故意伤害的案例。

案例一,某市某小区内发生一起邻里纠纷,A先生因为邻居B先生的施工噪音扰民,与其发生争执。

在争执中,A先生持刀将B先生刺伤,造成B先生多处伤口。

经鉴定,B先生的伤势构成轻伤。

经法院审理,A先生因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案例二,某高校内发生一起学生打架事件,A学生因为与B学生发生矛盾,双方在校园内发生肢体冲突。

在冲突中,A学生采用拳脚相向的方式将B学生打伤,造成B学生鼻梁骨骨折。

经调解无果,案件最终移交至公安机关处理,A学生因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罪被依法处理。

案例三,某酒吧内发生一起打架事件,A与B因为琐事发生口角,随后双方在酒吧内发生肢体冲突。

在冲突中,A持酒瓶砸向B头部,造成B头部受伤。

警方接报后立即前往现场处理,A因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罪被依法拘留。

以上案例均属于故意伤害的范畴,无论是因为邻里纠纷、学校打架还是酒吧斗殴,都给受害人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故意伤害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避免使用暴力解决问题,遇到矛盾纠纷时应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切忌采取过激行为。

同时,对于故意伤害行为,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也将依法追究犯罪责任,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

总之,故意伤害案例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做一个守法良民,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希望通过对故意伤害案例的分析,能够引起大家对于法律的重视和对于暴力行为的警惕,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法律经典刑事案例分析(3篇)

法律经典刑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三,男,30岁,无业人员。

2021年5月,张三因与他人发生纠纷,持刀将对方刺伤,致对方重伤二级。

案发后,张三潜逃至外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案件事实1. 2021年5月某日,张三与邻居李四因琐事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张三持刀将李四刺伤。

2. 李四被送往医院抢救,经鉴定为重伤二级。

3. 案发后,张三潜逃至外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三、法律分析1. 犯罪主体:张三作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具备故意伤害罪的主体资格。

2. 犯罪客体:张三的行为侵犯了李四的生命健康权,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3. 犯罪主观方面:张三在争执过程中,持刀将李四刺伤,其主观上具有伤害的故意。

4. 犯罪客观方面:张三持刀将李四刺伤,致其重伤二级,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四、案例分析1. 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张三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2. 加重情节:张三的行为致李四重伤二级,属于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 自首情节:案发后,张三潜逃至外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张三虽不属于自动投案,但其被抓获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视为自首。

4. 量刑建议:根据张三的犯罪事实、情节及自首情节,建议对其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判决结果经审理,法院认为,张三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七年。

六、案例启示1.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 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在遇到纠纷时,应保持理智,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避免采取暴力行为。

法律案例对比角度(3篇)

法律案例对比角度(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是法律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应用、法律原则的体现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选取了两起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即一起故意伤害案和一起正当防卫案,从案例背景、法律适用、判决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法律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案例一:故意伤害案1. 案例背景被告人李某,男,25岁,因与被害人王某发生纠纷,持刀将王某刺伤。

经鉴定,王某的伤势构成轻伤二级。

案发后,李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2. 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根据李某的行为,其构成故意伤害罪。

3. 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鉴于李某能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判决李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三、案例二:正当防卫案1. 案例背景被告人张某,男,30岁,因遭受邻居赵某的挑衅,持刀将赵某刺伤。

经鉴定,赵某的伤势构成轻伤二级。

案发后,张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2. 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张某的行为,其构成正当防卫。

3. 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在遭受邻居赵某挑衅的情况下,为了制止赵某的非法侵害,持刀将赵某刺伤,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张某无罪。

四、案例对比分析1. 案例背景对比两起案例均涉及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但案件背景存在较大差异。

故意伤害案中,李某与王某发生纠纷,持刀将王某刺伤;而正当防卫案中,张某在遭受挑衅的情况下,为了制止赵某的非法侵害,持刀将赵某刺伤。

故意伤害案件法律分析(3篇)

故意伤害案件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故意伤害案件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常见犯罪,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健康,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行为。

故意伤害案件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也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故意伤害案件的定义、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等方面进行法律分析,以期为我国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故意伤害案件的法律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故意伤害案件的构成要件1. 客体要件:故意伤害案件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即他人的身体健康。

2. 客观要件:故意伤害案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并造成轻伤以上后果。

3. 主观要件:故意伤害案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身体健康,仍然故意实施。

4. 主体要件:故意伤害案件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四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故意伤害案件的刑事责任1. 刑事责任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刑事责任能力:故意伤害案件的刑事责任能力要求行为人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精神病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他人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3. 刑事责任承担:故意伤害案件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没收财产等。

具体刑罚的确定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犯罪人的悔罪表现等因素综合考量。

1. 伤情鉴定:故意伤害案件的认定首先需要明确伤情,即对被害人身体所受伤害的程度进行鉴定。

伤情鉴定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

2. 证据收集:故意伤害案件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现场勘查笔录、视听资料等。

法律讲堂故意伤害案件(3篇)

法律讲堂故意伤害案件(3篇)

第1篇一、故意伤害案件概述故意伤害案件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伤害他人,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的行为。

故意伤害案件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罪名,涉及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本文将从故意伤害案件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二、故意伤害案件的构成要件1. 主体要件故意伤害案件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故意伤害案件的主体。

2. 客体要件故意伤害案件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

3. 主观要件故意伤害案件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伤害他人,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4. 客观要件故意伤害案件的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并且造成了他人的人身伤害。

人身伤害包括轻伤、重伤和死亡。

三、故意伤害案件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故意伤害案件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民事责任故意伤害案件的行为人还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受害人可以要求行为人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损失。

3. 行政责任对于轻微的故意伤害行为,公安机关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等。

四、故意伤害案件的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故意伤害案件的案例分析:案例:被告人甲与被害人乙系邻居,因邻里纠纷,甲多次辱骂乙。

一日,甲与乙发生争吵,甲持菜刀将乙砍伤,造成乙重伤。

经鉴定,乙的伤势构成重伤二级。

分析:1. 主体要件: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符合故意伤害案件主体要件。

2. 客体要件: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符合故意伤害案件客体要件。

故意伤害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故意伤害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A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被告人李某因与被害人王某发生争执,故意伤害王某,致其轻伤二级。

该案在审理过程中,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以下是对该案的详细分析。

二、案件事实1. 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李某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以及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2. 案件经过(1)被告人李某与被害人王某系邻居,平日里关系较好。

2019年7月某日,李某与王某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李某一时冲动,拿起手中的木棍朝王某头部猛击。

(2)王某头部受到重击,当场倒地,李某见状立即逃离现场。

王某被送往医院救治,经鉴定,王某头部受到的损伤构成轻伤二级。

(3)案发后,李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三、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四、案件分析1. 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案件事实,李某与王某发生争执后,故意拿起木棍朝王某头部猛击,致使王某头部受到轻伤二级。

李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即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

因此,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2. 李某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李某故意伤害王某,致其轻伤二级,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案件判决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A区人民法院判决李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五、案例分析1. 本案中,李某因邻里纠纷一时冲动,故意伤害他人,给被害人造成了轻伤二级的后果。

这充分说明了故意伤害行为的严重危害性,也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理智处理矛盾,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

2. 李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节较轻:(1)亲友、邻里或者同事之间因纠纷引起, 双方均有过错的;(2)在校学生之间发生殴打行为尚未 造成严重后果的;(3)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 事前过错行为引起且后果较轻的;(4)伤害后果明显轻 微的。
感谢下载
13
(四)伤害案件的调解要求
1、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的行为,情节较轻尚不够刑事处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调解处理:
个要素的问题,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发生的什么事情、涉及的哪些人员以及 前因和后果。
四是笔录材料中不要滥用括号。
五是作出的询问笔录,经被询问人核对,确
认无误后,让其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讯 问人也应在笔录上签名。
六是笔录要规范,字迹要清楚。
感谢下载
10
六、法律依据
目前,办理这类案件的法律依 据除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法》以外,可供借鉴的法 律还有《公安机关办理轻伤害 案件规定》、《人体鉴定标准 》等,这些法律法规只是笼统 的、概括性的对该类案件做了 一些规定,而我们在执法实践 中会碰到很多预料不到的情形
(1)亲友、邻里或者同事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双方均 有过错的;(2)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 害他人身体的;(3)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害人事前的 过错行为引起的;(4)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调解处理:
(1)雇凶伤害他人的;(2)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 3)寻衅滋事的;(4)聚众斗殴的;(5)累犯;(6)多 次伤害他人身体的;(7)其他不宜调解处理的。
5、经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履行的,不予处罚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 安机关应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予以处罚, 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民事诉讼。
感谢下载
15
谢谢
感谢下载
16
.
(二)调查取证的要求
调查取证应依法按程序进行,全面、及时、客观、真实 地收集、调取证据材料,及时对当事人进行询问,做到对 全案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
感谢下载
7
(三)调查取证的具体做法
1、询问嫌疑人。
2、询问被害人。
3、询问目击证人。
4、收集固定好有关犯罪后果情况的证据, 如鉴定结论。
(1)对被造成伤害的人,公安机关要按要求及时开具给被 伤害人的伤检鉴定委托书。
感谢下载
5
四、故意伤害案件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第一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二)强化证据意识全面细致取证。
(三)注重办案策略把握主动。

(四)整合社会调解资源,充分发挥民调组 织作用。
感谢下载
6
五、现场处置和调查取证
(一)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伤害案件,在接到报警后我 们要立即赶赴现场,先期到达现场的民警应做好以下处置 工作: (1)立即制止伤害行为。 (2)组织救治伤员。 (3)对发案现场进行现场勘验,提取痕迹物证。(4) 追查嫌疑人或采取措施控制嫌疑人。(5)查找目击证人 ,收集、固定证据。
(2)对伤情比较复杂,不具备即时进行鉴定条件的,应当 在受委托之日起7日内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文书。
(3)对影响组织、器官功能或者伤情复杂。,一时难以进 行鉴定的,待伤情稳定后及时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 文书。
感谢下载
8
5、对提取的痕迹物证进行辩认、鉴定等 工作,不能因有口供而怕麻烦,忽视此项 工作,这在诉讼过程中非常重要。

感谢下载
11
七、伤害案件的处理
(一)被害人伤情构成重伤或者死亡,需要 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依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采取措施拘留、 提捕、移送起诉。
(二)故意伤害(轻伤)案件,也应当依法 采取措施、移送起诉,最后由法院定罪处 刑。
感谢下载
12
(三)对故意伤害造成轻微伤或无伤的(含殴打他人案件 )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 条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1)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2)殴打、伤害残疾人、孕 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3) 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1、主观方面要求伤害行为人是“故意 ”。 2、实施“伤害”行为是伤害案件最基本的特征。 3、伤害行为侵害对象的特定性(注意与寻衅滋事
的区别)。
4、“故意伤害与殴打他人”是指行为,而不是结 果。
感谢下载
4
三、案件办理难点
一是调查取证难。 二是法医鉴定缓慢或不明确。 三是医疗费用赔偿难。 四是法规政策模糊实际操作难。 五是容易引发信访投诉。
浅析基层办案单位办理 故意伤害案件的难点和对策
感谢下载
1
感谢下载
2
一、对故意伤害的认识
故意伤害案件,从表现形式上分有伤害致死 、重伤、轻伤、轻微伤及不构成轻微伤五种 形式,既属于刑事案件范畴,又属于治安案 件范畴。而殴打他人仅限于治安案件,表现 形式上有轻微伤、不构成轻微伤两种。
感谢下载
3
二、故意伤害的特征
感谢下载
14
3、调解处理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自愿、 及时”的原则,注重教育和疏导,化解矛盾。“及 时”并不是接到报警后,到达现场事实未查清,就 进入漫长的调解程序。这样只能调而又调。而是严 格按规定的调解时限进行。
4、当事人中有未成年人的,调解时未成年当事 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在场。调解原则上为 一次,必要时可以加一次。
6、关于讯(询)问这个环节上要提请大 家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二人,无执法资格的人员 不得参与办案。任何卷宗中都不能出现实习学员或无 执法资格人员制作的讯问、询问材料。
感谢下载
9
二是执法人员应向被询问的人员出示证件表
明身份,并在笔录上把这个情况记载清楚 。
三是进行询问时,通过询问,要力求弄清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