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理论

合集下载

动画理论基础

动画理论基础

动画理论基础动画理论基础动画基础理论动画基础理论理论资料---运动规律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wiki]动画[/wiki]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直接拍摄客观物体的运动,而是通过对客观物体运动的观察、分析、研究,用动画片的表现手[wiki]法[/wiki](主要是夸张、强调动作过中的某些方面),一张张地画出来,一格格地拍出来,然后连续放映,使之在银幕上活动起来的。

因此,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既要以客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但又有它自已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模拟。

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在银幕上就会感到比真人每步用14格走路的速度要略慢一点。

这是由于动画的单线平涂的造型比较简单的缘故。

因此,当我们在确定动画片中某一动作所需的时间时,常常要把我们用秒表根据真人表演测得的时间或记录片上所摄的长度,稍稍打一点折扣,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空间所谓“空间”,可以理解为动画片中活动形象在画面上的活动范围和位置,但更主要的是指一个动作的幅度(即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终止之间的距离)以及活动形象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

动画设计人员在设计动作时,往往把动作的幅度处理得比真人动作的幅度要夸张一些,以取得更鲜明更强烈的效果。

此外,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做纵深运动时,可以与背景画面上通过透视表现出来的纵深距离不一致。

例如:表现一个人从画面纵深处迎面跑来,由小到大,如果按照画面透视及背景与人物的比例,应该跑十步,那么在动画片中只要跑五、六步就可以了,特别是在地平线比较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三、速度所谓“速度”,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按物理学的解释,是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在通过相同的距离中,运动越快的物体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慢的物体所用的时间就越长。

在动画片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少;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多。

动画人物角色设计理论

动画人物角色设计理论

动画人物角色设计理论第一个是明确的轮廓。

在动画角色设计中,轮廓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一个明确的轮廓能够使角色在动画中更加易于识别和区分。

轮廓应该简洁明确,避免细节过多,以免在动画中显得混乱。

一个好的角色设计应该能够以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出角色的特点和形态。

第二个是个性化的特点。

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设计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角色的外貌、服装、面部表情等都应该能够体现出其独特的个人特点。

例如,迪士尼的米老鼠就是一个具有明确特征的角色,他有大的耳朵、红的裤子和白手套,这些特点能够让观众一眼就能够认出他。

第三个是动作和姿势。

一个好的角色设计应该能够通过动作和姿势来表达出角色的个性和情感。

动画角色的动作应该流畅自然,并能够与角色的特点相呼应。

例如,一个调皮捣蛋的角色可以使用快速而灵活的动作表达出他的性格特点。

第四个是情感和表情。

角色的情感和表情是动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角色的面部表情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一个成功的角色设计应该能够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来表达出角色的喜怒哀乐,使观众能够与角色产生共鸣。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其他的设计理论也值得注意。

比如,色彩的运用。

不同的色彩能够给人不同的感觉,可以用来强调角色的特点和个性。

另外,动画角色的分镜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

分镜可以用来展示角色的行为和情感,通过合理的分镜设计能够使角色的形象更加生动和有趣。

综上所述,动画人物角色设计理论是一门复杂而独特的艺术。

一个成功的角色设计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包括明确的轮廓、个性化的特点、动作和姿势、情感和表情等。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表现,才能够使角色在动画中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

动画理论基础

动画理论基础

动画理论基础动画基础理论动画基础理论理论资料---运动规律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wiki]动画[/wiki]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直接拍摄客观物体的运动,而是通过对客观物体运动的观察、分析、研究,用动画片的表现手[wiki]法[/wiki](主要是夸张、强调动作过中的某些方面),一张张地画出来,一格格地拍出来,然后连续放映,使之在银幕上活动起来的。

因此,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既要以客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但又有它自已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模拟。

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一、时间所谓“时间”,是指影片中物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所需的时间长度,这一动作所占胶片的长度(片格的多少)。

这一动作所需的时间长,其所占片格的数量就多;动作所需的时间短,其所占的片格数量就少。

由于动画片中的动作节奏比较快,镜头比较短(一部放映十分钟的动画片大约分切为100-200个镜头),因此在计算一个镜头或一个动作的时间(长度)时,要求更精确一些,除了以秒(呎)为单位外,往外还要以“格”为单位(1秒=24格,1呎=16格)。

动画片计算时间使用的工具是秒表。

在想好动作后,自己一面做动作,一面用秒表测时间;也可以一个人做动作,另一个人测时间。

对于有些无法做出的动作,如孙悟空在空中翻筋斗,雄鹰在高空翱翔或是大雪纷飞乌云翻滚等,往往用手势做些比拟动作,同时用秒表测时间,或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脑子默算的办法确定这类动作所需的时间。

对于有些自己不太熟悉的动作,也可以采取拍摄动作参考片的办法,把动作记录下来,然后计算这一动作在胶片上所占的长度(呎数、格数),确定所需的时间。

我们在实践中[wiki]发现[/wiki],完成同样的动作,动画片所占胶片的长度比故事片、记录片要略短一些。

例如,用胶片拍摄真人以正常速度走路,如果每步是14格,那么动画片往往只要拍12格,就可以造成真人每步用14格的速度走路的效果;如果动画片也用14格,在银幕上就会感到比真人每步用14格走路的速度要略慢一点。

动画理论搜集

动画理论搜集

动画理论和实践_关于人物姿势的一些要点1、头部和身体忌成一条直线。

两者若成一条直线,难免会有呆板之感。

因此,当身体正面朝向时,头部应该稍微向左或是向右转一些,就会显得优雅而生动;同样道理,当人物的眼睛正对画面时,让身体转成一定的角度,会使画面显得生气和动势,并能增加立体感。

2、双臂和双腿忌平行。

无论人物是持坐姿或是站姿,千万不要让双臂或双腿呈平行状,因为这样会让人物有僵硬、机械之感。

妥当的做法可以是一曲一直或两者构成一定的角度。

这样,就能既造成动感,姿势又富于变化。

3、尽量让体型曲线分明。

对于女性人物来说,表现其富于魅力的曲线是很有必要的。

通常的做法是让人物的一条腿实际上支撑全身的重量,另外一条腿稍微抬高些并靠着站立的的那条腿,臂部要转过来,以显示其最窄的一面,胸部则通过腰部的曲线,尽量显示其高耸和丰硕感。

同时,人物的一只手可以摆在臀部,以便给画面提供必要的宽度。

4、坐姿忌陷。

表现人物坐姿时,不要让其象平常一样将整个身体坐进椅子。

如果这样,她的大腿就会呈现休息的状态,以至于腿上端多脂肪的部分隆起,使腿部显得粗苯。

正确的做法是让其身体向前移,靠近椅边坐着,并保持挺胸收腹,这样可以避免肩垂肚凸的现象5、表现好手姿。

人物的手在画面中的比例不大,但若摆放不当,将会破坏画面的整体美。

要注意手部的完整,不要使其产生变形、折断、残缺的感觉。

如手叉腰或放到口袋里时,要露处部分手指,以免给人以截断的印象。

头部位置分为仰、俯、侧、斜四种仰头代表高傲,俯头代表天真,侧头代表清纯,斜头代表可爱,男生仰头表示傲慢、俯头愚痴、侧头狡诈、斜头阴险迪士尼动画长片制作流程迪士尼动画长片制作工程浩大,制作人数多达五、六百人,分工之细密,造就了许多极端专业的人才,同时因为组织庞大,“团队合作”的精神成为工作的最大信条。

从迪士尼细密的制片流程可以看出美国工作文化的特点,那就是强调分工、个人专业及团队合作。

而其中最重要的,我想大概就是画师们彼此互动,脑力激荡产生的能量及追求卓越的精神吧!首先必须说明本文观点由“角色动画”(Character Animation)出发。

强烈推荐动画理论

强烈推荐动画理论

强烈推荐动画理论:动画概论强烈推荐动画理论:动画概论维爱迪-动画创作家园出处:维爱迪收集作者: 日期:2007-8-17 10:38:03 .2007大声展logo设计欣赏.推荐下载: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片《大闹天宫》文学剧本第一章动画源流第一节动画是什么。

动画(Animating)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赋予生命”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手段,使得本来没有生命的的形象活动起来,它的应用范围广泛,除了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之外,还有在电影特技制作的动画、科学教育动画、介绍产品形象的广告动画、电子游戏动画、远程教育动画、网页动画等。

动画片: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形态而成的为电影的一种类型,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动画片与常规电影的不同点是:拍摄对象本身不是生命体而是用造型艺术手段制作的假定性形象,即美术范畴的形象,萨杜尔对动画片的解释是“以画平面上的图画或者立体的偶以及物品作为拍摄对象的电影”(摘自世界电影史)。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他有叙事、审美双成功能。

动画片作为描述事件的手段利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强大的综合艺术基础上的技能。

动画是艺术同时也是技术,它是一种方法,其中包含了漫画家、插图画家、画家、剧作家、音乐家、摄影师、电影导演等艺术家的综合技能,这种综合技能构成一种新型的艺术家——动画家。

要成为一名动画艺术家,首先要成为一位优秀的画家,同时要具备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并且懂得剧作结构和视听语言元素。

动画:是把一些原本没有生命的(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制作成影片(或电视)并放映后,成为有生命的东西。

(摘自中国动画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真狗和一个假狗(死狗)相比,哪一个更可爱?——这就是动画的魅力所在。

第二节动画特性1 动画的技术特性动画的技术特性指的是用逐个制作工艺和逐个拍摄技术创造性的还原自然形态的技术手段,具体方法是通过对事物的运动过程和形态的分解,画出一系列运动过程的不同瞬间动作,然后进行逐张描绘、顺序编码、计算时间以及逐个拍摄等工艺技术处理过程。

动画理论

动画理论
鼻孔放下、收缩:残酷。
鼻孔上抬、张大:兴奋。
鼻孔张至无可再大,畏惧。
鼻孔或缩或张,鼻上眉心处皱出横的和竖的纹路:憎恶。
鼻孔张大,鼻上皱出横的纹路:斗狠。
鼻上眉心处,搬出斜的纹路:忧虑。
用力闭鼻孔:表示嗅味。
鼻子,一般人以为是不会动的,但如果自己注意一下即知:鼻孔可以张大、鼻头可以抬起、鼻上近眉心处可以作皱,便形成了鼻的表情。
[转帖]动画理论
动画理论
(一)什么是表演
前言
有人评论说,在国内的3D动画最缺乏的就是「表演」的成分,的确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模型做的一级棒,材质贴图灯光......都是有模有样,最近流行各种算图引擎,又把CG影像的质感又上推了一层。但是在动作表现上上却少有佳作,2000年可说是台湾的MotionCapture元年~也可以说是末年,对于国内一窝风抢进MotionCapture的现象,以至于现在又几近销声匿迹。
唇微启,口角两端皆向下:沮丧失望,精神痛苦。
同上,头向下俯:极端失望。
唇微启,口角两端皆向下,脸上多竖的纹路:屡次挣扎而屡次失败的悲痛。
唇启,微露齿,下巴伸出:暴怒 。同上,下巴更突出:充满了敌意。
下巴伸出,露齿更多:怨毒之甚,欲得而甘心 。
下巴伸出,咬上唇,残酷、愤恨、有报复之心。
斜睨:疑心、不信任、不喜人、轻蔑、敌视、偷看、指示方向。
两眼向面前吊视:发呆、思想。两眼睁大,惊讶、奇异、意外、害怕。
瞇两眼:阴险、怕光亮、倦怠、沈思。
用力闭眼:痛苦。
闭眼:养神、思考、生气、疲倦。
头部最重要的表演工具,要算是眼睛了。人有动作,眼睛为最先,其次是头、胸、足、臂;若违反这个动作的次序,便显得不自然而难看。眼睛最富表情,凡心中所拟表示的一切情感,多半会在眼睛上显露出来。在运用上有下列几点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事项:

动画专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动画专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动画专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动画作为一种融合了艺术与技术的综合性专业,其理论考试通常涉及动画的历史、原理、技术、制作流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动画专业理论考试的模拟题及其答案,供学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1. 动画的英文单词“Animation”源自哪个词根?A. Anima(生命)B. Animus(精神)C. Animate(使有生命)D. Animal(动物)答案:A. Anima(生命)2. 下列哪项不是传统动画制作的基本步骤?A. 故事板制作B. 角色设计C. 逐帧拍摄D. 实时渲染答案:D. 实时渲染3. 在动画制作中,“关键帧”是指什么?A. 动画中最重要的一帧B. 动画序列中决定动作变化的帧C. 动画中的第一帧D. 动画中的最后帧答案:B. 动画序列中决定动作变化的帧4. 下列哪位艺术家不是动画电影的先驱?A. 沃尔特·迪士尼B. 马克斯·弗莱舍尔C. 蒂姆·波顿D. 奥古斯特·雷诺阿答案:D. 奥古斯特·雷诺阿5. 在动画中,色彩指定通常发生在哪个阶段?A. 前期设计B. 建模C. 动画制作D. 后期合成答案:A. 前期设计二、填空题6. 动画的12原则中,________是指动画中的物体应该具有其物理属性,如重量、弹性等。

答案:缓入缓出7. 3D动画中的________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和折射,以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

答案:光线追踪8. 在动画制作中,________是指动画师在制作动画时,为了模拟真实运动,对物体运动进行的一种预设动作。

答案:预备动作9. 动画电影《狮子王》是由________公司制作的。

答案:沃尔特·迪士尼10. 在动画中,________是指通过减少帧数来模拟物体运动的一种技术,常用于表现快速或模糊的动作。

答案:模糊帧三、简答题11. 简述动画中“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及其应用场景。

动画理论

动画理论

注意:任何时间节奏的参考都基于24帧/秒
“对基本的复杂使用” --Animation Master Class,Richard Williams
什么是动画?
变化是动画的根本
动画全部在于时间掌握与间隔
你必须表明重点在哪里,它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
关键帧--是讲述故事的帧(故事板图画)
※“能懒则懒”,让口型保持简单运动
※形成单词(观察歌手)
※在说话前3~4帧先抬起头来
※上排牙齿固定在头骨上
※女人通常只露出上排牙齿
※男人(50%对50%)露出上排或下排牙齿,只有极少数全露
※舌头是长在下颌上呈钩状,而不是粘在喉咙里
※不要给舌头作过渡帧,通常直接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
※当进行对话时,角色应该在某处有前进或者倒退
一个跑步的触地是每8帧
最快的触地可能是每4帧(只适用于小的角色)
重叠行为
重叠行为是指不在同一时间全部发生的行为。
连续的阻断关节(有关节的物体),和阻断关节(不自然的弯曲),每个概念
都是为了获得平滑的充满曲线美的运动。整个阻断关节的观念就是,它不会
引起眼睛的注意,所以,它可以用来制作写实动画。
2)写下你想要做什么
3)把它表演出来
4)计算出时间掌握
5)然后开始做动画
“最好的”动画方法
Step 1 - 设定KEY关键帧(讲述故事的Pose)
Step 2 - 设定必须在固定位置的帧(接触帧)
Step 3 - 设定breakdown姿势(过渡/中间帧)别忘了添加一点额外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
Step 4 - 开始一直往前key各个部分,按照层次顺序ke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动画基础1、对于动画大家都不会陌生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肯定已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中。

动画,可以说是一种老少咸宜的艺术形式。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像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可以说是动画的一种古老形式。

当然,真正意义的动画,是在电影摄影机出现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断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

2、什么是动画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

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

医学已证明,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1/24秒内不会消失。

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

因此,电影采用了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电视采用了每秒25幅(PAL制)(中央电视台的动画就是PAL制)或30幅(NSTC制)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

如果以每秒低于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就会出现停顿现象。

动画的分类没有一定之规。

从制作技术和手段看,动画可分为以手工绘制为主的传统动画和以计算机为主的电脑动画。

按动作的的表现形式来区分,动画大致分为接近自然动作的“完善动画”(动画电视)和采用简化、夸张的“局限动画”(幻灯片动画)。

如果从空间的视觉效果上看,又可分为平面动画(《小虎还乡》)和三维动画(《最终幻想》);从播放效果上看,还可以分为顺序动画(连续动作)和交互式动画(反复动作);从每秒放的幅数来讲,还有全动画(每秒24幅)(迪斯尼动画)和半动画(少于24幅)(三流动画)之分,中国的动画公司为了节省资金往往用半动画做电视片。

3、传统动画的制作过程对于不同的人,动画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规律是一致的。

传统动画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总体规划、设计制作、具体创作和拍摄制作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又有若干个步骤:1、总体设计阶段1)剧本。

任何影片生产的第一步都是创作剧本,但动画片的剧本与真人表演的故事片剧本有很大不同。

一般影片中的对话,对演员的表演是很重要的,而在动画影片中则应尽可能避免复杂的对话。

在这里最重的是用画面表现视觉动作,最好的动画是通过滑稽的动作取得的,其中没有对话,而是由视觉创作激发人们的想象。

2)故事板。

根据剧本,导演要绘制出类似连环画的故事草图(分镜头绘图剧本),将剧本描述的动作表现出来。

故事板有若干片段组成,每一片段由系列场景组成,一个场景一般被限定在某一地点和一组人物内,而场景又可以分为一系列被视为图片单位的镜头,由此构造出一部动画片的整体结构。

故事板在绘制各个分镜头的同时,作为其内容的动作、道白的时间、摄影指示、画面连接等都要有相应的说明。

一般30分钟的动画剧本,若设置400个左右的分镜头,将要绘制约800 幅图画的图画剧本--故事板。

3)摄制表。

摄制表是导演编制整个影片制作的进度规划表,以指导动画创作集体各方人员统一协调地工作。

2、设计制作阶段1)设计。

设计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础上,确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状,完成场景环境和背景图的设计、制作。

对人物或其他角色进行造型设计,并绘制出每个造型的几个不同角度的标准页,以供其他动画人员参考。

2)音响。

在动画制作时,因为动作必须与音乐匹配,所以音响录音不得不在动画制作之前进行。

录音完成后,编辑人员还要把记录的声音精确地分解到每一幅画面位置上,即第几秒(或第几幅画面)开始说话,说话持续多久等。

最后要把全部音响历程(或称音轨)分解到每一幅画面位置与声音对应的条表,供动画人员参考。

3、具体创作阶段1)原画创作。

原画创作是由动画设计师绘制出动画的一些关键画面。

通常是一个设计师只负责一个固定的人物或其他角色。

2)中间插画制作。

中间插画是指两个重要位置或框架图之见的图画,一般就是两张原画之间的一幅画。

助理动画师制作一幅中间画,其余美术人员再内插绘制角色动作的连接画。

在各原画之间追加的内插的连续动作的画,要符合指定的动作时间,使之能表现得接近自然动作。

3)誉清和描线。

前几个阶段所完成的动画设计均是铅笔绘制的草图。

草图完成后,使用特制的静电复印机将草图誉印到醋酸胶片上,然后,再用手工给誉印在胶片上的画面的线条进行描墨。

4)着色。

由于动画片通常都是彩色的。

这一步是对描线后的胶片进行着色(或称上色)。

4、拍摄制作阶段1)检查。

检查是拍摄阶段的第一步。

在每一个镜头的每一幅画面全部着色完成之后,拍摄之前,动画设计师需要对每一场景中的各个动作进行详细的检查。

2)拍摄。

动画片的拍摄,使用中间有几层玻璃层、顶部有一部摄象机的专用摄制台。

拍摄时将背景放在最下一层,中间各层放置不同的角色或前景等。

拍摄中可以移动各层产生动画效果,还可以利用摄象机的移动、变焦、旋转等变化和淡入等特技上的功能,生成多种动画特技效果。

3)编辑。

编辑是后期制作的一部片。

编辑过程主要完成动画各片段的连接、排序、剪辑等。

4)录音。

编辑完成之后,编辑人员和导演开始选择音响效果配合动画的动作。

在所有音响效果选定并能很好地与动作同步之后,编辑和导演一起对音乐进行复制。

再把声音、对话、音乐、音响都混合到一个声道上,最后记录在胶片或录象带上。

传统的动画制作,尤其是大型动画片的创作,是一项集体性劳动,创作人员的集体合作是影响动画创作效率的关键因素。

一部长篇动画片的生产需要许多人员,有导演、制片、动画设计人员和动画辅助制作人员。

动画辅助制作人员是专门进行中间画面添加工作的,即动画设计人员画出一个动作的两个极端画面,动画辅助人员则画出它们中间的画面。

画面整理人员把画出的草图进行整理,描线人员负责对整理后画面上的人物进行描线,着色人员把描线后的图着色。

由于长篇动画制作周期较长,还需专职调色人员调色,以保证动画片中某一角色所着色前后一致。

此外还特技人员、编辑人员、摄影人员及生产人员和行政人员。

4、二维电脑动画制作一般来说,按电脑软件在动画制作中的作用分类,电脑动画有电脑辅助动画和造型动画两种。

电脑辅助动画属二维动画,其主要用途是辅助动画师制作传统动画,而造型动画则属于三维动画。

二维电脑动画制作,同样要经过传统动画制作的四个步骤。

不过电脑的使用,大大简化了工作程序,方便快捷,提高了效率。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关键帧(原画)的产生关键帧以及背景画面,可以用摄象机、扫描仪、数字化仪实现数字化输入,(中央电视台动画技术部)是用扫描仪输入铅笔原画,再用电脑生产流水线后期制作)也可以用相应软件直接绘制。

动画软件都会提供各种工具、方便你的绘图。

这大大改进了传统动画画面的制作过程,可以随时存储、检索、修改和删除任意画面。

传统动画制作中的角色设计及原画创作等几个步骤,一步就完成了。

·中间画面的生成利用电脑对两幅关键帧进行插值计算,自动生成中间画面,这是电脑辅助动画的主要优点之一。

这不仅精确、流畅,而且将动画制作人员从烦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分层制作合成传统动画的一帧画面,是由多层透明胶片上的图画叠加合成的,这是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但制作中需要精确对位,而且受透光率的影响,透明胶片最多不超过4张。

在动画软件中,也同样使用了分层的方法,但对位非常简单,层数从理论上说没有限制,对层的各种控制,像移动、旋转等,也非常容易。

·着色动画着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电脑动画辅助着色可以解除乏味、昂贵的手工着色。

用电脑描线着色界线准确、不需晾干、不会窜色、改变方便,而且不因层数多少而影响颜色,速度快,更不需要为前后色彩的变化而头疼。

动画软件一般都会提供许多绘画颜料效果,如喷笔、调色板等,这也是很接近传统的绘画技术。

·预演在生成和制作特技效果之前,可以直接在电脑屏幕上演示一下草图或原画,检查动画过程中的动画和时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

·库图的使用电脑动画中的各种角色造型以及它们的动画过程,都可以存在图库中反复使用,而且修改也十分方便。

在动画中套用动画,就可以使用图库来完成。

二、动画制作应注意的问题动画所表现的内容,是以客观世界的物体为基础的,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决不是简单的模拟。

为此,我们就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讨论,以引起你的重视。

1、速度的处理动画中的处理是指动画物体变化的快慢,这里的变化,含义广泛,既可以是位移,也可以是变形,还可以是颜色的改变。

显然,在变化程度一定的情况下,所占用时间越长,速度就越慢;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

在动画中这就体现为帧数的多少。

同样,对于加速和减速运动来说,分段调整所用帧数,就可以模拟出速度的变化。

一般来说,在动画中完成一个变化过程,比真实世界中的同样变化过程要短。

这是动画中速度处理的一个特点。

例如,以每秒25帧的速度计算,真人走路时,迈一步需14帧,在动画中就只需12帧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动画中的造型采用单线平涂,比较简洁,如果采用与真实世界相同的处理时间,就会感到速度较慢;第二,为了取得鲜明强烈的效果,动画中的动作幅度处理得比真实动作幅度夸张些。

如果你注意看电视动画片,很快就会发现这一特点。

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时,你所看到的物体形象是模糊的。

当物体运动速度加快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以至你只看到一些模糊的线条,如电风扇旋转、自行车运动时的辐条等。

因此从视觉上讲,你只要看到这样一些线条,就会有高速运动的感觉。

在动画中表现运动物体,往往在其后面加上几条线,就是利用这种感觉来强化运动效果,这些线称之为速度线。

速度线的运用,除了增强速度感之外,在动画的间隔比较大的情况下,也作为形象变化的辅助手段。

一般来说,速度线不能比前面的物体的外形长。

但有时为了使表现的速度有强烈的印象,常常加以夸张和加强。

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只画速度线在运动,而没有物体本身。

这也是漫画中的效果用法。

2、循环动画许多物体的变化,都可以分解为连续重复而有规律的变化。

因此在动画制作中,可以制作几幅画面,然后像走马灯一样重复循环使用,长时间播放,这就是循环动画。

循环动画由几幅画面构成,要根据动作的循环规律确定。

但是,只有三张以上的画面才能产生循环变化效果,两幅画面只能起到晃动的效果。

在循环动画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反向循环。

比如鞠躬的过程,可以只制作弯腰动作的画面,因为用相反的循序播放这些画面就是抬起的动作。

掌握循环动画制作方法,可以减轻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在动画制作中,要养成使用循环动画的习惯。

动画中常用的虚线运动、下雨、下雪、水流、火焰、烟、气流、风、电流、声波、人行走、动物奔跑,鸟飞翔,轮子的转动,机械运动以及有规律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等,都可以采用循环动画。

但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循环动画的不足之处就是动作比较死板,缺少变化。

为此,长时间的循环动画,应该进一步采用多套循环动画的方式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