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合集下载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版)》已编制完成,现对该规划草案进行批前公示。

公示内容:规划文本(简本)、中心城区现状用地图、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图、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中心城区近期规划用地布局图、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图。

公示起止时间:2011年4月14日至2011年5月14日丽江市规划局2011年4月14日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版)第一章总则一、修编背景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版)在指导丽江城市各项规划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鉴于法律制度的变化、城市交通流向的改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握好丽江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战略机遇期,更好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等,实现丽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省人民政府批准,按照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丽江市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遵循《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委托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版)工作。

二、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三、规划修编的重点1、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2、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3、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4、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5、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6、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7、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

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10-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28)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 12- 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9、《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2006-02-26)10、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11、《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12、《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情况评估报告13、《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4、《丽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15、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五、规划期限丽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2010-2030年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六、规划区范围1、市域规划范围为整个丽江市域,包括丽江市的一区四县,规划控制范围为2.06万平方公里。

曲靖大城市规划(2011-2030)0118

曲靖大城市规划(2011-2030)0118

曲靖大城市规划文本(2011—2030)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2013年01月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背景为落实国家建设西南桥头堡的战略目标,构建滇中一体化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曲靖大城市,实现麒麟区、沾益县城、马龙县城“同城规划,共域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特修编《曲靖大城市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46号令,200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2012);《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2011);《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沾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马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曲靖市麒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沾益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马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滇中城市群规划(2009—2030)》;《曲靖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5—203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及专项(部门)规划。

第3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为2031—2050年。

第4条规划原则(1)区域协调原则:综合考虑区域交通、产业条件、空间结构对城市的影响,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2)同城规划原则: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进行空间共构、功能共生产业共谋、设施共建、环境共治、形象共塑。

(3)城乡统筹原则:明确城乡边界,确定需要控制发展的村镇的发展目标、原则、策略与模式。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做优中小城市。以中小城市作为城镇发展的重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形成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区域增长极,分担大城市的压力并带动小城镇发展。
做特小城镇。继续发展旅游小镇,结合各地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区位、产业和风貌等独具特色的省级重点镇。
2.城镇集群发展战略
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增强配套能力,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推进城镇集群化发展进程,引导区域城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经济共荣、社会共进,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第3条
沿边开放城镇带包含8个州(市)25个县(市),是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毗邻、以沿边口岸和沿边城镇为重要支点、以小城镇为主体的边境城镇带。
沿边开放城镇带是与东南亚南亚物资交换、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带动沿边地区发展的政策扶持经济带。
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为空间发展重点,完善跨境交通、口岸和边境通道等基础设施,重点促进境外资源、产业等生产要素向口岸城镇和沿边重要节点城镇集中。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重点建设瑞丽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积极建设中缅瑞丽-木姐、中越河口-老街、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麻栗坡(天保)、耿马(孟定)、腾冲(猴桥)、孟连(勐阿)、泸水(片马)、盈江(那邦)等边境经济合作区。符合条件的地区积极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规范并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区的发展,积极发展保税物流和跨境旅游。推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合作,建设云南电子口岸,推进通关便利化,改善对外贸易软环境,提高口岸通行能力。建设口岸联检设施、查验货场等基础设施,提高检验检疫能力和监管水平。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1目录第一章总则11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2第三章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15第一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15第二节各级中心城市镇发展21第三节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32第四节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要求37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利用38第一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38第二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40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41第四节其他资源保护与利用44第五章城乡发展支撑体系49第一节区域产业布局49第二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51第三节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57第四节城乡公共服务体系62第五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65第六章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70第一节山地城镇用地选择空间布局与特色要求70第二节山地城镇的支撑保障体系规划建设要求73第七章空间管制76第一节管制分区分级与事权划分76第二节区域空间管制要求80第八章次区域规划指引84第九章近期行动计划90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101第一节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实施管理措施101第二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实施管理措施103第三节其他实施管理措施105附则111附表112图纸目录1286目录条文备览第一章总则11第条编制目的111第条编制依据211第条规划范围311第条规划重点411第条规划期限511第条强制性内容611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2第条指导思想712第条发展原则812第条发展目标912第条发展战略1013第三章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15第一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15第条城镇空间结构1115第条滇中城市集聚区1215第条沿边开放城镇带1316第条城镇群1416第条沿对内对外经济走廊的城镇带1518第条城镇规模等级结构1619第条城乡居民点体系1721第二节各级中心城市镇发展21第条区域性国际门户城市1821第条区域中心城市1922第条州市域中心城市2026第条县域中心城市2129第条省级重点镇2230第条发展镇2331第三节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32第条建设原则2432第条发展重点2532第条中心村2633第条基层村2734第条村庄规划要求2834第条农村居民点搬迁及移民安置要求2935第条山地和坝区村庄分类建设要求3035第四节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要求37第条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要求3137第条革命老区发展要求3237第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要求3337第条沿边地区发展要求3437第条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地区发展要求3537第条农垦系统发展要求3637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利用3

临沧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临沧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构建林草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结合临沧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根本目标,按照“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发展思路,着力做强做优核桃、临沧坚果产业,加快发展木竹精深加工、林下中药材产业,稳步推进森林康养旅游业、森林碳汇交易开发,重点实施基地提质增效、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市场主体倍增等工程,促进林草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林草产业经济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力争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在2023年318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突破640亿元,建成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建成大型核桃交易市场1个,产业集群和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

(S)总体布局。

综合考虑各县(区)生态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施策、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推动优势资源集约化、园区化聚集。

核桃精深加工及产品交易以凤庆核桃产业园为主;临沧坚果精深加工及产品交易以永德、镇康为主;木竹基地建设及精深加工重点布局在沧源县、临翔区、云县、双江县、耿马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工,逐步推进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全域化推进森林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二、重点任务(一)深入实施国土绿化美化。

依托国土“三调”和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成果,调整国土绿化结构和布局,合理确定绿化规划和任务,以沿江(河)、沿城镇、沿公路、沿边境一线,城市面山及局部生态脆弱地区为重点,大力开展人工造林、种草。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2019年修订)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2019年修订)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2019年修订)一、规划期限期限:2019—2030年:近期:2019—2023年;远期:2023—2030年。

二、规划层次及规划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铜仁市行政管辖区,总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具体包括铜仁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4个自治县。

即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

2、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本规划确定的铜仁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两城区全部行政辖区及松桃县、江口县部分乡镇,总面积2792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本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东至六龙山-马岩河一线,南至万山、北至正大、西至坝黄,总面积758.3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城市性质武陵山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文化旅游城市,高新技术和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2、城市职能(1)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2)贵州省东部交通枢纽、文化教育科技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C13-2O3C)(201处愫二)中心、商贸物流金融中心;(3)武陵山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四、城市规模1、近期(至2023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7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69.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9.86平方米。

2、远期(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2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19.6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9.73平方米。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空间结构“一轴两带两组群”,即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城镇组群为重点空间,城镇发展轴为骨架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1)城镇发展极核铜仁城市组群-------- 聚合全市核心功能,是区域发展的“心脏”;整合培育“铜仁城市组群”,形成武陵山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乌江中游城镇组群 --------- 以“德江城市”、“思南城市”为支撑,以印江县城为节点,培育和发展乌江中游城镇组群,在市域西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次一级增长极。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_2030)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_2030)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文本图集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2011年6月项目名称: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委托单位:临沧市人民政府编制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153)甲级协编单位:临沧市建设局院长:张京祥教授、注册规划师总规划师:朱喜钢教授、注册规划师顾问:崔功豪教授、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曹荣林教授、注册规划师曹建丰注册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戚红年注册规划师戴军注册规划师吴未副教授姚广峰工程师马斯伟规划师范宁规划师程寅助理规划师吴鹏助理规划师孙文军助理规划师郭伟助理规划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8)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三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1)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2)第五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14)第六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15)第七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8)第八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9)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1)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3)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布局 (24)第七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6)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26)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7)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29)第四节其他用地规划 (29)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9)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32)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35)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36)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6)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7)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38)第四节电信、广电与邮政规划 (38)第五节燃气规划 (38)第六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9)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0)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41)第十四章土地使用控制规划 (44)第一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导则 (44)第二节城市“五线”规划控制 (45)第十五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47)第十六章城市分期发展指引 (48)第一节近中期建设规划 (48)第二节远景规划构想 (49)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49)第十八章附则 (49)图件目录图1 区位分析图一图2 区位分析图二图3 市域城镇分布与交通现状图图4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图图5 市域城镇职能等级结构规划图图6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图图7 市域交通规划图图8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图9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图图10 市域生态功能区划图图11 市域旅游规划布局图图12 城市规划区范围及中心城区增长边界图图13 城市规划区空间布局规划图图14 城市规划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图15 城市规划区“四区”划定图16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图16-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图17 中心城区用地评价图图18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图图19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方案构思图图20 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分析图图21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1-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1-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2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2-1 临翔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2-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3 中心城区公交及交通设施规划图图24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图图25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图图26 中心城区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图图27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图28 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图图29 中心城区市政设施现状图图30 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图图31 中心城区给水工程规划图图32 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图图33 中心城区雨水工程规划图图34 中心城区供电工程规划图图35 中心城区通讯工程规划图图36 中心城区燃气工程规划图图37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图38 中心城区环卫设施规划图图39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图图40 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图图41 中心城区“五线”控制图图42 旧城区综合改造规划图图43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图44 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图第一章总则第 1 条规划修编目的为适应临沧市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协调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升临沧市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临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特编制新一轮《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沧市推动城乡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沧市推动城乡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沧市推动城乡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6.16•【字号】•【施行日期】2022.06.1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沧市推动城乡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近日,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临沧市推动城乡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临沧市推动城乡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全市城乡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城乡建设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我市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坚持城乡一体绿色发展。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高水平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整体绿色化发展。

——坚持建设发展方式转型。

加快转变“重发展、轻安全,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推动城乡建设全过程绿色化。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文本图集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2011年6月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项目名称: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委托单位:临沧市人民政府编制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153)甲级协编单位:临沧市建设局院长:张京祥教授、注册规划师总规划师:朱喜钢教授、注册规划师顾问:崔功豪教授、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曹荣林教授、注册规划师曹建丰注册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戚红年注册规划师戴军注册规划师吴未副教授姚广峰工程师马斯伟规划师范宁规划师程寅助理规划师吴鹏助理规划师孙文军助理规划师郭伟助理规划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8)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三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1)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2)第五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14)第六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15)第七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8)第八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9)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1)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4)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布局 (24)第七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6)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27)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8)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30)第四节其他用地规划 (30)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0)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33)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36)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38)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8)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9)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39)第四节电信、广电与邮政规划 (40)第五节燃气规划 (40)第六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1)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1)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43)第十四章土地使用控制规划 (46)第一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导则 (46)第二节城市“五线”规划控制 (48)第十五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49)第十六章城市分期发展指引 (50)第一节近中期建设规划 (50)第二节远景规划构想 (51)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52)第十八章附则 (52)图件目录图1 区位分析图一图2 区位分析图二图3 市域城镇分布与交通现状图图4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图图5 市域城镇职能等级结构规划图图6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图图7 市域交通规划图图8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图9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图图10 市域生态功能区划图图11 市域旅游规划布局图图12 城市规划区范围及中心城区增长边界图图13 城市规划区空间布局规划图图14 城市规划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图15 城市规划区“四区”划定图16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图16-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图17 中心城区用地评价图图18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图图19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方案构思图图20 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分析图图21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1-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1-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2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2-1 临翔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2-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3 中心城区公交及交通设施规划图图24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图图25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图图26 中心城区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图图27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图28 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图图29 中心城区市政设施现状图图30 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图图31 中心城区给水工程规划图图32 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图图33 中心城区雨水工程规划图图34 中心城区供电工程规划图图35 中心城区通讯工程规划图图36 中心城区燃气工程规划图图37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图38 中心城区环卫设施规划图图39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图图40 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图图41 中心城区“五线”控制图图42 旧城区综合改造规划图图43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图44 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图第一章总则第 1 条规划修编目的为适应临沧市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协调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升临沧市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临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特编制新一轮《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文本图集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2011年6月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项目名称: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委托单位:临沧市人民政府编制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153)甲级协编单位:临沧市建设局院长:张京祥教授、注册规划师总规划师:朱喜钢教授、注册规划师顾问:崔功豪教授、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曹荣林教授、注册规划师曹建丰注册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戚红年注册规划师戴军注册规划师吴未副教授姚广峰工程师马斯伟规划师范宁规划师程寅助理规划师吴鹏助理规划师孙文军助理规划师郭伟助理规划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8)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三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1)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2)第五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14)第六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15)第七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8)第八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9)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1)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4)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布局 (24)第七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6)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27)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8)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30)第四节其他用地规划 (30)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0)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33)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36)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38)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8)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9)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39)第四节电信、广电与邮政规划 (40)第五节燃气规划 (40)第六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1)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1)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43)第十四章土地使用控制规划 (46)第一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导则 (46)第二节城市“五线”规划控制 (48)第十五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49)第十六章城市分期发展指引 (50)第一节近中期建设规划 (50)第二节远景规划构想 (51)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52)第十八章附则 (52)图件目录图1 区位分析图一图2 区位分析图二图3 市域城镇分布与交通现状图图4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图图5 市域城镇职能等级结构规划图图6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图图7 市域交通规划图图8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图9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图图10 市域生态功能区划图图11 市域旅游规划布局图图12 城市规划区范围及中心城区增长边界图图13 城市规划区空间布局规划图图14 城市规划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图15 城市规划区“四区”划定图16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图16-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图17 中心城区用地评价图图18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图图19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方案构思图图20 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分析图图21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1-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1-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2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2-1 临翔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2-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3 中心城区公交及交通设施规划图图24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图图25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图图26 中心城区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图图27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图28 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图图29 中心城区市政设施现状图图30 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图图31 中心城区给水工程规划图图32 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图图33 中心城区雨水工程规划图图34 中心城区供电工程规划图图35 中心城区通讯工程规划图图36 中心城区燃气工程规划图图37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图38 中心城区环卫设施规划图图39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图图40 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图图41 中心城区“五线”控制图图42 旧城区综合改造规划图图43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图44 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图第一章总则第 1 条规划修编目的为适应临沧市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协调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升临沧市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临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特编制新一轮《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 2 条规划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集约、节约使用土地,促进空间布局模式由分散走向紧凑集中;突出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明确近期发展任务和远期发展要求;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走低碳化城市发展之路,建成最佳宜居城市;挖掘城市特色,坚持以佤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茶文化、边疆文化等为重点,作为城市文化支撑与传承的核心,促进临沧城市不断发展壮大。

第 3 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4;5.《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令[2010]3号;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0;8.《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9.《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30)》;10.《云南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11.云南省住建厅《关于同意修编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云建规函[2008]7号;12.《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13.《临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0.11;14.《临沧县城总体规划(1997-2015)》,1997;15.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第 4 条规划编制重点1.明确城市性质定位;2.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3.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4.构筑通畅的综合交通体系;5.强调完善的设施配套。

第 5 条规划范围本次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2个层次,即市域和城市。

其中城市包括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市域土地面积24469平方公里,包括临翔区、云县、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等一区七县、77个乡镇(街道)。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临翔区全部行政辖区范围,辖凤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镇、蚂蚁堆乡、章驮乡、南美拉古族乡、圈内乡、马台乡、邦东乡、平村彝族傣族乡等2个街道办事处1镇7乡。

辖区总面积2652平方公里。

规划的中心城区即中心城市增长边界范围,包括临沧主城区、昔本片区、博尚片区和勐托备用片区,规划总面积90平方公里。

其中临翔主城区40平方公里,昔本片区11平方公里,博尚片区17平方公里,勐托备用片区22平方公里。

第 6 条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年;远景:自2030年以后,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与《临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接,增加中期2020年相关内容。

第 7 条强制性内容文本中下划线加粗的内容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 8 条市域发展战略定位临沧市发展战略定位为“一佤三区三地”,即:世界佤乡;面向缅甸、西南开放合作的先行试验区,边境地区实践包容性增长的示范区,滇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国际性亚热带民族风情旅游胜地,全国著名的以茶为龙头的亚热带特色农林产品产业化基地,以新能源、新材料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兴产业基地。

第 9 条市域发展战略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边境和谐城市;中国及云南省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重要前沿窗口;云南省域及滇西城镇群的重要增长极;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20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具体发展指标见表2-1。

表2-1 临沧市发展指标体系汇总表说明:(1)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出发,选取了相关指标体系,与临沧市“十二五”规划的指标项有所不同;(2)本表的控制型指标相当于临沧市“十二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引导型指标相当于临沧市“十二五”规划的预期和导向性指标;(3)规划根据临沧市“十二五”规划,对2015年的临沧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市域总人口规模等主要指标进行了对接。

第 10 条市域发展战略实施措施1.加强通道建设,构建面向西南开放合作的新支点临沧应积极发挥其位于国际大通道之一泛亚新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沟通南北向城镇与经济发展带和沿边城镇与经济发展带,打通对外以及与核心城市联系的通道,通过跨境合作综合开发,形成面向西南开放合作的新支点。

2.发挥资源禀赋,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进程积极发展以城镇为依托的非农产业和产业集群,重点扶持培育若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以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为基点,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水平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

3.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培育增长极,逐步形成城镇群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成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枢纽和商贸、旅游、物流集散中心;培育云凤和孟定两个增长极,云凤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翔云凤”城镇带,增强临沧在更大区域范围的综合竞争力。

4.加强与周边城市尤其是昆明的联系和协作,形成区域网络发展格局依托规划高速和铁路等交通干线,密切与保山、大理、玉溪、普洱、景洪等省内城市尤其是省会昆明,以及缅甸腊戌和曼德勒等邻国城市的产业协作关系,积极参与产业合作及技术、信息交流,形成良好的区域合作网络,使临沧成为西南边境融通境内外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增长极核。

5.创新体制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实现包容性增长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的措施和行动,以此增强发展活力。

建立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医疗和社会服务体系,建立教育保障体系。

第 11 条产业发展战略1.整体:构筑特色产业园区以中心城区为依托,迅速提升城市的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引导非农产业向市域重要工业园区或产业园区发展平台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和人口的同步转移,促进市域城镇化。

2.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蔗糖、茶叶、烤烟、水果、咖啡、澳洲坚果等农业,加大农产品优质品牌的保护与开发力度,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工业: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蔗糖、制茶、酒及饮料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壮大水电、矿产、建材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林产品加工、轻纺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承接发达地区转移的生态性产业,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将临沧建成全国著名的特色农林产品产业化基地和云南省以新能源、新材料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兴产业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