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用水冷却热水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二.设计原始数据1、煤油处理量(10t/h,15t/h,20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40℃,20℃)2、冷却水进口温度(30℃,35℃)出口温度(40℃,50℃)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三.设计任务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1.上海医药设计院.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 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5.陈敏恒,丛德兹等. 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魏崇关,郑晓梅. 化工工程制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9.库潘. 换热器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乙醇―水溶液连续精馏板式塔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计任务生产能力(进料量)吨/年15000,17500,20000进料组成(质量分率,下同)(30%,35%,40%)塔顶产品组成(92.5%,93%,93.5%)塔底产品组成(≤1%)2、操作条件操作压力4kPa (表压)进料热状态自选单板压降:≯0.7 kPa全塔效率:52%3、塔板的型式自选4、厂址四川绵阳5、工作日: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煤油换热器的设计一、设计条件1、处理能力 (1.584, 1.98,2.2176,2.4552,2.6928)×104吨/年煤油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a.煤油:入口温度100℃,出口温度40℃b.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50℃c.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105Pad.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4、设计项目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d.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二、设计说明书的内容1、目录;2、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3、论述换热器总体结构(换热器型式、主要结构)的选择;4、换热器加热过程有关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传热面积、换热管型号、壳体直径等);5、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6、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说明;7、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选做);8、附属设备的选择(选做);9、参考文献;10、后记及其它。
三、设计图要求用594×841图纸绘制换热器一张:一主视图,一俯视图,一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
设备技术要求、主要参数、接管表、部件明细表、标题栏。
四、参考书1)Perry化学工程手册。
2)天津大学,《化工原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3)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6年。
4)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年。
5)刁玉玮,王立业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年。
6)《化工设备结构图册》编写组,《化工设备结构图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换热器的课程设计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3)二、合成氨方法简介 (5)三、工艺计算 (8)3.1 列管式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8)3.1.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8)3.1.2 浮头式换热器 (8)3.1.3 U形管换热器 (8)3.1.4 滑动管板式换热器 (8)3.2 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 (8)3.3浮头式换热器简图 (9)3.4 热平衡计算 (10)3.5 估算传热面积 (10)四、换热器核算 (12)4.1传热系数 (12)4.1.1管程换热系数 (12)4.1.2壳程换热系数 (13)4.2 对数平均温差 (13)4.3传热面积 (14)4.4计算压强降 (14)五、热换器工艺结构尺寸 (16)5.1壳体内径的确定 (16)5.2 换热器壁厚设计与液压试验 (16)5.3 封头 (17)5.4 管板 (17)5.5 容器法兰 (18)5.6 接管尺寸 (18)5.6.1 壳程进出口接管 (18)5.6.2管程接管 (18)5.7 接管法兰 (19)5.8 管箱长度 (19)5.9 折流板 (19)六、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20)七、设计评述 (21)八、参考文献 (22)九、附图 (23)附图1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 (23)附图2 列管式换热器尺寸图 (24)一、设计任务书一)、目的锻炼学生查阅资料、选择设计参数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进行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掌握化工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以下方面将得到培养和训练:1.查阅资料和收集数据的能力:设计任务给出后,有许多数据需要设计者去收集,有些物性参数要查取或估算,计算公式也由设计者自行选用。
这就要求设计者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详细而全面地考虑后方能确定。
2.正确选择设计参数:树立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工程观点,同时还须考虑到操作和维修的方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要求设计的结果不仅计算正确,还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各种因素,力求从总体上得到较佳的设计结果。
3.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设计计算需要反复试算,计算的工作量较大,需要强调计算的正确与迅速。
毕业设计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4.按学院规定的统一规范化要求撰写设计说明书。
时
间
进
度
第1~2周:阅读相关资料,外文文献翻译,;
第3~6周: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修改及开题答辩;毕业实习,撰写实习报告;
第7~8周:形成设计思路方案,设计工况确定,设计方案选择与比较,中期答辩;
第9~10周:设计方案的完善及确定,总体结构设计布置及校核;
[19]刘殿宇.双管程液体分布器的设计. [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1.
[20]尹斌,丁国良.R134a冷水机组干式蒸发器两种模型比较[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
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7]王志远.制冷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90-210.
[8]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59-509.
[9]彦启森.制冷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0]陈沛霖.空调与制冷技术[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15]刘斌.干式蒸发器的应用和优化设计[J].亚洲特灵研发中心,2005.
[16]宋宝.防止干式蒸发器换热管泄漏的优化设计[J].低温与特气.2011.
[17]司少娟,陈亚标.双回路紧凑型干式蒸发器的设计[J].低温与超导,2011.
[18]潘丽君.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区别[J].制冷技术,2011.
第11~12周:撰写设计说明书,绘制换热器二维、三维图纸;
第13周:修改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
第14周:上交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指导老师评阅,准备毕业答辩;
第15周:毕业答辩,毕业设计修改。
原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word资料16页

目录一.任务书 (2)1.1.题目1.2.任务及操作条件1.3.列管式换热器的选择与核算1.4.换热器装配图二.概述 (2)2.1.换热器概述2.2.列管式换热器的分类2.3.设计背景及设计要求三.热量设计 (5)3.1.初选换热器的类型3.2.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3.3.确定物性数据3.4.计算总传热系数3.5.计算传热面积四. 机械结构设计 (8)4.1.管径和管内流速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4.4.管程内径4.5.折流板4.6.接管4.7.管板4.8.换热管4.9.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五.换热器核算 (14)5.1.热量核算5.2.压力降核算六. 辅助设备的计算 (19)七.设计结果表汇 (21)八.参考文献 (21)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1.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1.2.任务及操作条件1.2.1处理能力:12.8×104吨/年煤油1.2.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1.2.3.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2).冷却介质:工业硬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40℃(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4).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密度825kg/m3,黏度7.15×10-4Pa.s,比热容2.22kJ/(kg.℃),导热系数0.14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1.3.列管式换热器的选择与核算1.3.1.传热计算1.3.2.管、壳程流体阻力计算1.3.3.管板厚度计算1.3.4.管壳式换热器零部件结构1.4.换热器装配图(见附图)二.概述2.1.换热器概述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
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宜宾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2011年12月13 日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换热器的简单介绍 (1)1.2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第二章设计计算 (2)2.1确定设计方案 (2)2.2确定物性数据 (3)2.3计算总传热系数 (4)2.4计算传热面积 (7)2.5换热器核算 (7)设计图纸(附图纸) (8)参考文献 (8)评语及成绩 (9)第一章概述1.1换热器的简单介绍1.2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多方位、综合地分析考察工程问题并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料、文献、数据的查阅、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要科学、合理、有创新地完成一项工程设计,往往需要各种数据和相关资料。
因此,资料、文献和数据的查找、收集是工程设计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2)工程的设计计算能力和综合评价的能力。
为了使设计合理要进行大量的工艺计算和设备设计计算。
本设计包括热工计算和冷却器设备的结构计算。
(3)工程设计表达能力。
工程设计完成后,往往要交付他人实施或与他人交流,因此,在工程设计和完成过程中,都必须将设计理念、理想、设计过程和结果用文字、图纸和表格的形式表达出来。
只有完整、流畅、正确地表达出来的工程设计的内容,才可能被他人理解、接受,顺利付诸实施。
通过本设计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相关啊知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尤其对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课程更加熟悉,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注重实践和学习严禁、作风踏实的品格。
第二章 设计计算2.1确定设计方案1.试算并初步选取设备规格(1)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中流动途径 (2)根据传热任务计算热负荷Q(3)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两端的温度,选取列管换热器的型式;计算定性温度,查取有关物性数据。
(4)计算平均传热温差。
(5)凭经验选取总传热系数0K ,或从有关资料给出的K 经验值范围来初选0K 值。
换热器课程设计任务书09(1)-烟道式

烟道式光管钢管换热器设计计算(1)一、设计任务:设计某一有色熔炼炉烟气余热加热助燃空气的烟道式钢管换热器。
二、设计条件如下:1) 地下水平烟道的断面尺寸:mm 1700mm 1392⨯=⨯H W 2) 烟气成分(V/V , %)3) 入换热器的平均烟气标况流量:V h =2.15m 3/s; 4) 入换热器烟气温度:t h,i =700℃; 5) 入换热器空气标况流量:V c =1.55 m 3/s; 6) 入换热器空气温度:t c,i =20℃; 7) 出换热器空气温度:t c,o =350℃;三、设计工作要求:(1)确定换热器结构:(2)换热器热计算(包括设计计算与流体出口温度校验计算) (3)流体流动压降计算 (4)换热器技术性能 (5)总结(6)上交材料:设计说明书,换热器总图(1#)(手画)参考文献[1] 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机械工程设计手册(动力设备卷)(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2] 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编委会.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3] 余建祖.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4] T.Kuppan.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一、设计任务:设计某一有色熔炼炉烟气余热加热助燃空气的烟道式光管钢管换热器。
二、设计条件如下:1) 地下水平烟道的断面尺寸:mm 1700mm 1392⨯=⨯H W 2) 烟气成分(V/V , %)3) 入换热器的平均烟气标况流量:Vh=2.15m3/s; 4) 入换热器烟气温度:t h,i =750℃; 5) 入换热器空气标况流量:Vc=1.55 m3/s; 6) 入换热器空气温度:t c,i =20℃; 7) 出换热器空气温度:t c,o =350℃;三、设计工作要求:(1)确定换热器结构:(2)换热器热计算(包括设计计算与流体出口温度校验计算) (3)流体流动压降计算 (4)换热器技术性能 (5)总结(6)上交材料:设计说明书,换热器总图(1#)(手画)参考文献[1] 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机械工程设计手册(动力设备卷)(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2] 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编委会.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3] 余建祖.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4] T.Kuppan.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一、设计任务:设计某一有色熔炼炉烟气余热加热助燃空气的烟道式光管钢管换热器。
换热器课程设计2011

④ 饱和蒸汽宜走管间-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及不凝性气体
⑤ 有毒流体宜走管内,使泄露机会较少 ⑥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
⑦ 流量小或粘度大的液体,宜走管间-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⑧ 若两流体的温差较大,对流传热系数较大者宜走管间-减少热 应力
上述各点若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主要矛盾。
2.管长
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
合理的换热器管长:1.5m、2m、3m、6m等 管子长度与公称直径之比,一般为l/d=4~6 ,对直 径小的换热器可取大些。
3.管子排列方法
正三角形、转角正三角形、正方形、转角正方形等
管板强度高;流体走短路 机会少,且扰动较大,因 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 同壳程内排更多管子。
膨胀节结构
• 管壳式换热器型号与系列标准
• 1)基本参数和型号 • (1)基本参数
• 公称换热面积SN • 公称直径DN • 公称压强PN • 换热器管长度L • 换热管规格和排列 • 管程数NP (2)型号表示方法 例G800II-1.0-110
1 2 3 4 5
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工艺尺寸 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在坐标纸上按比例画出 主要结构及尺寸和布管图)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五、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
1.管程数
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 有时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对流系数较小。 为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 但管程数过多,管程流动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多程 会使平均温度差下降;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面积减少 标准中管程数有:1、2、4和6程,多程时应使每程管子数 大致相等。 管程数m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书一(一)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0600kg/h 煤油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2)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4)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25Kg/m3,µ=7.15×10-4Pa·sCp=2.22KJ/(Kg·℃),λ=0.14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00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70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三(一)设计题目:吸收塔尾气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t/h吸收塔顶部出来的贫气(温度6℃,压强1.2Mpa,其中含C4约2.0%,C6约1.0%,其余组分按氮气处理),将其中未被吸收的C4、C6全部冷凝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6)C4、C6: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7)冷却介质:盐水(性质按25%的浓度查取)入口温度-4℃,出口温度2℃,流量:自己计算(8)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9)C4、C6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10)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四(一)设计题目:某吸收操作中富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5t/h富油(C4: 含量8.2%,C6含量91.8%,温度40℃,流量15t/h) 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富油:入口温度40℃,出口温度80℃(2)加热介质:解析塔出来的贫油(组分近视按全部C6处理),入口温度102℃,出口温度88℃,流量13.2t/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4)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五(一)设计题目:某吸收操作中贫油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3.2t/h解析塔出来的贫油(组分近视按全部C6处理),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贫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2)冷却介质:盐水(性质按25%的浓度查取)入口温度-4℃,出口温度2℃,流量:自己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20kpa定性温度下的相关物性数据:自查(4)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六(一)设计题目:某解吸塔塔顶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0t/h解析塔顶部出来的常压饱和蒸汽(近似按全部C4计算),全部冷凝,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1)C4 冷凝温度温度自查,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12)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流量:自己计算(1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14)C4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1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七(一)设计题目:丁二烯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7500kg/h饱和丁二烯蒸汽,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饱和丁二烯蒸汽:(温度40℃,冷凝潜热为373kJ/kg),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水入口温度15℃,出口温度25℃,流量:自己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饱和丁二烯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八(一)设计题目:丁二烯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7500kg/h饱和丁二烯蒸汽,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饱和丁二烯蒸汽:(温度40℃,冷凝潜热为373kJ/kg),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水入口温度15℃,出口温度25℃,流量:自己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饱和丁二烯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水平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九(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三)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00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70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一)设计题目:吸收塔尾气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t/h吸收塔顶部出来的贫气(温度6℃,压强1.2Mpa,其中含C4约2.0%C6约1.0%其余组分按氮气处理),将其中未被吸收的C4、C6全部冷凝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C4、C6: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盐水(性质按25%的浓度查取)入口温度-4℃,出口温度2℃,流量:自己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4)C4、C6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水平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一(一)设计题目:某解吸塔塔顶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0t/h解析塔顶部出来的常压饱和蒸汽(近似按全部C4计算),全部冷凝,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C4 冷凝温度温度自查,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流量:自己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C4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水平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二(一)设计题目:某有机液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00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自来水20000kg/h 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有机液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1000Kg/m3,µ=10.0×10-4Pa·s Cp=2.261KJ/(Kg·℃),λ=0.172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50Kg/m3,µ=7.42×10-4Pa·sCp=4.187KJ/(Kg·℃),λ=0.621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三(一)设计题目:某有机液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01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自来水20050kg/h 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有机液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1000kg/m3,µ=10.0×10-4Pa·sCp=2.261kJ/(kg·℃),λ=0.172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50kg/m3,µ=7.42×10-4Pa·sCp=4.187kJ/(kg·℃),λ=0.621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四(一)设计题目:某有机液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005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自来水20025kg/h 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有机液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1000Kg/m3,µ=10.0×10-4Pa·s Cp=2.261kJ/(kg·℃),λ=0.172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50kg/m3,µ=7.42×10-4Pa·sCp=4.187kJ/(kg·℃),λ=0.621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五(一)设计题目:某有机液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015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自来水20075kg/h 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有机液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1000Kg/m3,µ=10.0×10-4Pa·sCp=2.261kJ/(Kg·℃),λ=0.172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50kg/m3,µ=7.42×10-4Pa·sCp=4.187kJ/(Kg·℃),λ=0.621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六(一)设计题目:某有机液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02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自来水20100kg/h 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有机液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1000kg/m3,µ=10.0×10-4Pa·sCp=2.261kJ/(Kg·℃),λ=0.172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50kg/m3,µ=7.42×10-4Pa·sCp=4.187kJ/(Kg·℃),λ=0.621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七(一)设计题目:某有机液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025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自来水20125kg/h 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有机液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1000Kg/m3,µ=10.0×10-4Pa·sCp=2.261kJ/(kg·℃),λ=0.172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50kg/m3,µ=7.42×10-4Pa·sCp=4.187kJ/(Kg·℃),λ=0.621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八(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05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71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九(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05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71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2950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69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一(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2950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69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二(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2950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69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水平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三(一)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40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2)加热介质:柴油34000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四(三)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四)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405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6)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7)加热介质:柴油34075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8)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9)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10)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五(一)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395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2)加热介质:柴油33925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 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六(一)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41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2)加热介质:柴油34150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七(一)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415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2)加热介质:柴油34225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八(一)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42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2)加热介质:柴油34300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 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九(一)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39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2)加热介质:柴油33850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三十(一)设计题目:脱丁烷塔塔顶蒸汽冷凝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