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实训课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实训课大纲

《金匮要略》实训课教学大纲(供本科五年制中医学专业、针灸专业使用)(金匮教研室修订)前言中医诊疗的特点是辨证论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理、法、方、药等综合体现。

作为中医院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今后要在临床上取得理想的疗效,没有坚实的基本功和基本的诊疗技能是很难实现的。

《金匮要略》课堂教学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杂病理论知识的传授,如内伤杂病产生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病证及辨证治疗方药等。

教学按篇进行,病证相对独立。

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要对其所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培训和考核,为此,开设了适应临床诊治技能培训需要的《金匮要略》实训课程。

《金匮要略》技能实训课,旨在提高对杂病辨证论治的诊疗技能。

本大纲将《金匮要略》中涉及的病证,按照经络肢体病证、脏腑病证、气血病证、津液病证和疑难杂奇病证五大部分进行系统归纳,并分别以病案的形式出现。

对学生进行相关病证的辨证方法、病名证型诊断、立法及选方用药等全方位的训练与考核,使之学会灵活运用,提高其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能力,突出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对杂病基本理论和方药运用,在培训和考核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教学要求及内容实训一经络肢体病证[实训目的]通过本节实训,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经络肢体病证病案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方法及治法方药。

[实训内容]1.经络肢体病证范围:痉病,湿病,百合病,中风,历节,血痹,肝着,肾着,头痛等。

2.经络肢体病证辨证方法及分析思路:经络辨证,病因辨证等;病位,病性,病机要点等。

3.经络肢体病证主要治法及选方用药的特点。

实训二脏腑病证[实训目的]通过本节实训,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脏腑病证病案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方法及治法方药。

[实训内容]1.脏腑病证范围:虚劳,失眠,肺痿,肺痈,胸痹,腹满,腹痛,便秘,肠痈,黄疸,呕吐,哕证等。

2.脏腑病证辨证方法及分析思路: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病位,病性,病机要点等。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doc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doc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专业用)金匮教研室年月巫重点:1・《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木论点山难点:八、、难思考题:点 1.《金匮要略》是一部论述什么内容的专书?八'' 2.《金匮要略》由谁整理而成的?屮 3.《金匮要略》主要的学术成就是什么?匚 4.《金匮耍略》杂病诊疗体系中述体现出哪些基本论点?肋 5.《金匮要略》治病求木,重视人体正气体现在哪些方面?《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 从书・金匮要略》金慣教研室 年 月 口参 考 文 献《金匮要略》教案 (供中医临床类)金匮教研空年月日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1-1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廣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贾教研宗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廣教研室年月授课时数 4 (160分钟)教V方法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白学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廣教研察(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刀口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1. 了解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 熟悉淋病的主症、治疗禁忌。

3. 学握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脉因证治。

1.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10分钟)2. 浦§ : (25分钟)①病机与脉症 ②证治:肺胃热盛、津气两伤;肾气亏虚3. 小便不利:(30分钟)①膀胱气化不行②上燥下寒水停③湿热夹瘀,脾肾亏虚④水热互结伤阴4. 淋病(10分钟)①主症②治禁小结时间:5分钟思考题:1.消渴病怎样辨证施治?2. 试述肾气丸与括楼瞿麦丸两方证治的鉴别.3. 试比较五苓散证与猪苓汤两方证.《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 丛书・金匮要略》余匮教研室教 学 H 的重点: 难 八难点: 1. 消渴病的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一、引言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医学名著之一,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师张仲景所著。

该书以医学理论为基础,总结了张仲景多年的临床经验,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

金匮要略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风格,成为了中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金匮要略教学的重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金匮要略的起源和意义。

2.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基本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于临床实践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历史背景和起源1.1 张仲景的生平和医学成就1.2 金匮要略的文化背景和地位2. 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2.1四诊法2.2六经辨证论治2.3八纲辩证3. 金匮要略的常见疾病治疗3.1 风寒感冒3.2 脾胃虚弱3.3 肺燥咳嗽4. 金匮要略的治疗方法4.1 辨证论治4.2 药物运用4.3 饮食调理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通过讲授金匮要略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金匮要略进行辨证施治。

2.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分享对于金匮要略的理解和应用,增加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3. 临床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实际操作并体验金匮要略在临床上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于金匮要略教学的兴趣和理解效果。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进行评估。

2. 期末考试评估组织学生进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金匮要略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金匮要略教学作为中医经典之一的传承和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金匮要略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效果。

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将金匮要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医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贡献。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介绍金匮要略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教学大纲的目的和结构。

第二章:金匮要略概述详细介绍金匮要略的内容、作者、历史背景和文献来源,对各篇章进行简要的概述。

第三章:金匮要略的病因学说讲解金匮要略中的病因学说,包括六淫、七情、脾胃失调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经络理论。

第四章:金匮要略的诊断详细介绍金匮要略中的诊断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第五章:金匮要略的治疗原则系统介绍金匮要略中的治疗原则,包括辨证施治、扶正祛邪、调理阴阳等方面的内容,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第六章:金匮要略的药物应用对金匮要略中常用的草药进行分类和归整,详细介绍各类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等方面的知识,并提及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七章:金匮要略的方剂应用介绍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包括桂枝汤、小柴胡汤等,对方剂的组成、用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解读。

第八章:金匮要略的临床应用结合实际病例,介绍金匮要略在临床中的应用,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九章:金匮要略的教学实践提供教学实践指导,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案例分析、模拟诊断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应用水平。

第十章:金匮要略的研究进展综述金匮要略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语总结全文内容,强调金匮要略对中医教育和医疗事业的重要意义,鼓励读者深入学习和研究金匮要略。

参考文献列出文章中引用的相关文献,按照论文写作规范格式进行排版。

附录可根据需要添加金匮要略的原文篇章、相关图片或者其他相关资料。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金匮要略教学大纲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宝典。

它由东晋时期的张仲景所著,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金匮要略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金匮要略的精髓,制定一份金匮要略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教学目标金匮要略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全面了解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掌握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和研究精神。

同时,通过金匮要略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提高他们对中医学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金匮要略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金匮要略的概述:介绍金匮要略的起源、作者及其历史背景,阐述其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金匮要略的理论体系:详细讲解金匮要略的理论基础,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金匮要略的思维方式和治疗原则。

3. 金匮要略的临床应用: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金匮要略的临床应用技巧。

重点讲解金匮要略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 金匮要略的研究与创新:介绍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鼓励学生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金匮要略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促进学生对金匮要略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 病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金匮要略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辨证施治、药物制剂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学术研讨:组织学生开展学术研讨活动,鼓励学生进行金匮要略的研究与创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四、教学评价金匮要略教学的评价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医专业金匮要略教案第2讲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中医专业金匮要略教案第2讲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教学内容
1、导言
本篇论述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以脏腑经络为辨证纲领,以先后缓急为治疗总则,故将本篇列为首篇。为全书的概论,内容相当广泛,仲景根据《内经》、《难经》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季节对人体脏腑的影响等,都作了原则性的提示,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特别是本篇六大治疗原则。本节课重点讲授疾病病机、治则、四诊合参的重要性及新旧同病、审因论治治则及饮食与调护。
2、主要内容
(1)整体观念。
(2)治未病原则。(3)发病 Nhomakorabea防。(4)病因:内因、外因、房室金刃虫兽伤;反常气候;五邪中人的规律。
(5)病机厥阳独行的病机。。
(6)四诊举例:望诊、闻诊、切诊、四诊合参举例的临床意义。
(7)论治:表里、痼疾加卒病及杂病的审因论治和饮食调护。
3、小结
一个观念:整体观念;两个治则:治未病和虚实异治;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三因学说。对疾病的诊断注意四诊合参;表里同病时表里同治或后里先表或先里后表应视病情而定。疾病的六大治则。
复习思考题
1、治未病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2、本篇所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与后世陈无择所说三因有哪些区别?
3、四时气候的太过与不及,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4、《金匮》对杂病的治疗提出了哪些原则?
5、本篇所谈的望、闻诊,在诊断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6、金匮治杂病用什么辨证,其中心理论试详述之。
参考书籍
或网址
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
第二讲
授课章节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授课对象
授课时数
4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与相应的预防方法、治病法则。

《金匮要略》二阶段提高课——杂病证治方法学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二阶段提高课——杂病证治方法学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二阶段提高课——杂病证治方法学教学大纲(中医学专业医疗本科选修课)(临床基础教研室制订)前言:《金匮要略》第二阶段提高课——杂病证治方法学,是研究有关杂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其思维方法、辨证论治方法的一门课程。

是甘肃中医学院对经典著作教学的改革性尝试,即在第一阶段学习《金匮要略》教材原文逐条讲解以后,进一步讲授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在杂病认识过程中的应用。

使学生对经典著作的内涵有更加全面的认识,针对具体疾病,不仅从理论上认识,还必须从临床的角度具体分析辩证,提高学生分析辩证疾病的能力,使学生在认识疾病的同时掌握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

讲授内容:以《金匮要略》教材为基础教材,结合陈明主编的《金匮名医验案精选》,以脏腑辩证为平台,从临床角度讲授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方法,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授课目的:提高学生对临床杂病的认识,加强对张仲景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方法的理解和认识,掌握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

授课对象:经过第一阶段《金匮要略》学习以后的本科学生。

考察方式:当堂分析2个病案并且书写病案分析考卷。

第一章疾病与病症第一节疾病概念与证型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认识2h【目的要求】1.了解西医疾病概念疾病的病因病机。

2.熟悉《金匮要略》疾病的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

3.掌握《金匮要略》疾病概念及病因病机分析方法的辨证方法。

【教学内容】1.西医疾病概念。

2.《金匮要略》疾病与西医疾病认识比较。

3.中医疾病认识与辨证论治思想。

4.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与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概念。

第二节张仲景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方法与内伤杂病辩证规律2h 【目的要求】1.熟悉内伤杂病。

2.掌握张仲景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方法。

3.掌握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

【教学内容】1.张仲景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方法思想。

2.内伤杂病概念与治疗方法。

3.举例百合病与痰饮病,认识脏腑病经络病及辨证论治方法。

第二章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与杂病诊断论治第一节化脓性疾病发病机理与诊断论治(综合肺痈与肠痈病)2h【目的要求】1.了解化脓性疾病发病及病位名称概念。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供中医专业医学英语方向本科学生使用)一、前言《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

它既是中医的基础课,又是中医临床课,是本专业后期的综合提高课。

通过本门课的讲授,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及理论的实践运用,拓宽临床思路,提高对疑难病证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

根据本门课的教学目的及在开设此课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特点,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1.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

对于本书中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应作为重点内容组织教学,做到概念明确,原理清楚。

2.注意打好阅读《金匮》原文的基本功,诸如使学生掌握本门课在杂病脉因证治表述方面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前后联系与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等。

3.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当学生在学习原文有一定能力时,可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课堂讨论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课程共2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9学时,病案分析讨论1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第一章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2.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3.了解《金匮要略》的性质及沿革。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性质及沿革。

2. 《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体例。

3. 《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

4. 《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书籍。

【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2.多媒体教学第二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目的要求】1.掌握杂病的预防及治则。

2.熟悉杂病的病因、病机、四诊要领及预后。

3.了解本篇为全书的纲领。

【教学内容】1.发病及预防2.病因病机3.四诊举例4.治则(1)已病防传、虚实异治(2)表里同病治则(3)痼疾加卒病治则(4)审因论治治则(5)饮食与调护治则5.预后【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2.多媒体教学第三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目的要求】1.掌握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62.0.1
课程名称:金匮(二)
JIN Gui(2)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任选课
学分: 3分
学时: 42学时
前期课程:金匮要略
授课对象:中医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论文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以专题形式,介绍金匮要略中的某些病证、治则治法以及方药应用规律的现代研究进展。

(英文)
Introduction to some diseases and syndromes, treatment principles and modern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law of formulae and herbs in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through special topic.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了《金匮要略》以后,在对原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某些病、症的源流、发病机理;较为系统地掌握仲景治疗杂病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现代研究的动态,是一门经典深化课程。

有利于熟练掌握和运用经典的理论和方法,为今后从事临床、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讲授,对金匮的内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归纳,并注意密切联系临床实际,介绍现代研究的成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计42学时,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学生自学、讨论。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金匮》的沿革及其他
【目的要求】
了解《金匮》的历史沿革情况。

了解《伤寒杂病论》在中医临床证治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客观地评价这一临床著作。

【教学内容】
《金匮》的流传情况
中医学的发展脉络
世界医学的大体走向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张仲景?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金匮》中的热病
【目的要求】
了解中医对外感热病治疗的大体框架,临床证治的进展脉络。

了解中医对热病治疗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
六经病证、六经辨证的临床价值。

痉、湿、暍、百合、狐惑、阴阳毒等病证与六经的关系。

《金匮》中其他伴发热的病证。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金匮》中的卒病
【目的要求】
了解在杂病中占较多篇幅的、以疼痛为主的病证的处理方法。

了解寒热虚实辨证、辨病辨证对症在临床中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内容】
湿病、历节、血痹、肾著、虚劳腰痛等以体表疼痛为主的病证。

胸痹、心痛、腹满、寒疝、肝着以及肠痈、淋病等以内脏疼痛为主的病证。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金匮》中的难病
【目的要求】
了解《金匮》中论述的难治性病患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涉及多处脏器,但仍然不离基本原则,如水饮停滞性病证以温运治本,以开泄治标。

【教学内容】
痰饮与水气病证治的关联,
对痰饮与水气具体证治的分析。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表证恶寒与表证身疼痛
【目的要求】
了解《金匮》中恶寒、身疼痛在表证辨证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伤寒论》中恶寒而不解表例
《金匮》中恶寒而不解表例
《伤寒论》中身疼痛解表例
《金匮》中身疼痛解表例
结论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劳则气耗与劳则伤阴
【目的要求】
了解《金匮》中虚劳证治规律。

【教学内容】
劳则气耗
劳则伤阴
阴阳气血生化之生理
气血生化
阴阳气血生化之病理
结论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汗法
【目的要求】
了解汗法的应用概况。

【教学内容】
源流
临床运用
注意事项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金匮》的水气病【目的要求】
掌握《金匮》水气病的治疗方法与方药。

了解《金匮》水气病的源流
【教学内容】
《金匮》水气病的源流
《金匮》水气病的辨证及治疗方法
《金匮》中治疗水气病的方药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金匮》的神志病【目的要求】
掌握《金匮》神志病病的治疗方法与方药。

了解《金匮》神志病的概况
【教学内容】
《金匮》神志病种类
《金匮》神志病的治疗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金匮》的治疗思想简介【目的要求】
掌握《金匮》的治疗思想
了解《金匮》治法的应用概况。

【教学内容】
《金匮》的治疗思想
《金匮》的治法及运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金匮》的用药规律简介
【目的要求】
掌握《金匮》中用药的一般规律
了解《金匮》方药的应用研究概况。

【教学内容】
《金匮》中用药的一般规律(如配伍、用量、煮服法等)
《金匮》中部分方药的现代研究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三、课数分配
四、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主要适用于中医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及中基专业的本科生,并供其他专业选修或辅修本课程的学生参考。

2.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进行适当调整,但不直影响课程的基本体系。

必要的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也在相应的学时数中完成。

五、主要参考书目
1.陈纪藩主编,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0月
2.吕志杰等编著,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
3.张再良主编,中医古典临床精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