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U形管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U形管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U型管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1、 设计题目:U型管换热器结构设计
2、 设计任务及条件:
表2-1冷却流体参数
被冷却流体水蒸气
进气温度180℃
出气温度130℃
设计温度180℃
设计压力 2.0Mpa
表2-2冷却介质参数
冷却介质类型自来水
进口温度常温 4℃
出口温度95℃
设计温度95℃
设计压力 1.0Mpa
以下为参考数据
换热面积 90
换热管规格及管束级别252 长6m Ⅰ类
程数22
标准规范GB150-1999;GB151-1999
三、设计内容:
1、 根据两种介质的流量、进出口温度、操作压力等计算出换热器所需的传递热

2、 根据介质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3、 选择换热器的结构形式。

4、 计算所需要的换热面积。

5、 管字数的计算。

6、 管子的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

7、 换热器壳体直径、壁厚的确定;
8、 换热器封头的选择。

9、 管板尺寸的确定。

10、 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11、 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

12、 折流板,开孔补强和支座的设计。

3、 设计成果:
(1) 设计说明书一份;
(2) 换热器装配图一张;。

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名称:换热设备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2月换热设备设计设计者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年月日一、设计内容管壳式换热设备设计的内容包括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两方面。

本课程设计是把工艺参数、尺寸作为已知条件,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对换热设备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并从制造、安装、检修、使用等方面出发进行结构设计。

二、设计参数和技术特性指标(见后表)三、设计要求在阅读了设计任务书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换热设备的机械设计。

1了解设计条件;2选材;3按设计压力计算壳体和管箱壁厚;4管子与管板连接结构设计;5壳体与管板连接结构设计;6管板厚度计算;7折流板、支持板等零部件的结构设计;8换热管与壳体在温差和流体压力联合作用下的应力计算;9管子拉脱离和稳定性校核;10判断是否需要膨胀节,如需要,则选择膨胀节结构型式并进行有关的计算;11接管、接管法兰、支座等的选择及开孔补强设计等。

换热设备设计任务书简图与说明设计参数及要求接管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换热设备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2014年2月修订1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设计所涉及到的课程主要有化工原理、工程材料、金属焊接、过程设备设计、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等。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典型化工设备的全部机械设计,包括设计参数的确定、标准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主要零部件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强度设计及稳定性校核、施工图的绘制和技术要求的编写等,获得一次工程设计的实践训练,了解石油化工设备工程专业设计的一般方法,熟悉有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了解设备的主要结构,熟练掌握化工设备图的基本绘图特点和技巧。

本课程设计以石油炼制过程中主要的工艺设备换热器为设计对象,进行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的全面训练。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 1,换热器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生产能力〔进料量〕 (110000+学号后三位×1000) Kg/h 2、操作条件甲苯的压力: 6.9MPa,进口110℃,出口60℃循环冷却水的压力:0.4MPa 进口?℃,出口?℃ 3、设备型式自选4.物性参数按任务书要求自查三、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选择什么样的换热器,以流程等作必要交代 2、工艺计算确定物性数据,传热面积的估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凝器结构尺寸确实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确实定等 6、换热器设备图〔A3〕和说明书四、参考设计计算程序:1.根据条件确定管程和壳程的物体流速,进出口的温度条件;根据两侧流体的温度条件,确定两流体在该换热器中定性温度的物性值。

物性值包括密度、比热、粘度,并计算该换热器的传热量。

2.确定换热器的平均温度差?t,?tm及温差修正系数。

3.假定总传热系数K或壳程的传热系数?04.计算传热面积5.根据工艺选择管径的尺寸,选择管程数和壳程数,确定管程和壳程数,校正 1温度差系数〔必须大于 >0.8〕,否那么返回第二步〔修改良出水温度〕。

如果满足那么计算换热器所需的管数。

按排列等计算壳径。

6.分别计算管程和壳程的传热系数,根据两物体的污垢系数计算K计,如果小于第三步假设值,按K计返回第三部〔重新假设K值〕,如果满足那么进行下一步。

也可算出实际传热面积,实际面积/理论面积应的允许范围内〔范围自查〕 7.计算管程和壳程两侧的压力降,如果满足工艺条件那么结束。

如管程压降偏大可减少管数,壳程压降偏大,可调整折流板的距离,返回第五重新计算。

参考书:1.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化学工艺设计手册,上,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化工机械手册编辑委员会.化工机械手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3.王静康.化工过程设计,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4.柴诚敬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225.杨祖荣等.化工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下表:参数管程流率进/出口温度/℃压力/MPa 物定性温度/℃性密度/〔kg/m3〕定压比热容/[kj/〔kg?k〕] 粘度/〔Pa?s〕热导率〔W/m?k〕普朗特数设形式备壳体内径/㎜结管径/㎜构参管长/㎜数管数目/根传热面积/㎡管程数主要计算结果流速/〔m/s〕外表传热系数/[W/〔㎡?k〕] 污垢热阻/〔㎡?k/W〕管程壳程壳程数台数管心距/㎜管子排列折流板数/个折流板间距/㎜材质壳程碳钢 23。

换热器课程设计任务书09(1)-烟道式

换热器课程设计任务书09(1)-烟道式

烟道式光管钢管换热器设计计算(1)一、设计任务:设计某一有色熔炼炉烟气余热加热助燃空气的烟道式钢管换热器。

二、设计条件如下:1) 地下水平烟道的断面尺寸:mm 1700mm 1392⨯=⨯H W 2) 烟气成分(V/V , %)3) 入换热器的平均烟气标况流量:V h =2.15m 3/s; 4) 入换热器烟气温度:t h,i =700℃; 5) 入换热器空气标况流量:V c =1.55 m 3/s; 6) 入换热器空气温度:t c,i =20℃; 7) 出换热器空气温度:t c,o =350℃;三、设计工作要求:(1)确定换热器结构:(2)换热器热计算(包括设计计算与流体出口温度校验计算) (3)流体流动压降计算 (4)换热器技术性能 (5)总结(6)上交材料:设计说明书,换热器总图(1#)(手画)参考文献[1] 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机械工程设计手册(动力设备卷)(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2] 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编委会.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3] 余建祖.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4] T.Kuppan.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一、设计任务:设计某一有色熔炼炉烟气余热加热助燃空气的烟道式光管钢管换热器。

二、设计条件如下:1) 地下水平烟道的断面尺寸:mm 1700mm 1392⨯=⨯H W 2) 烟气成分(V/V , %)3) 入换热器的平均烟气标况流量:Vh=2.15m3/s; 4) 入换热器烟气温度:t h,i =750℃; 5) 入换热器空气标况流量:Vc=1.55 m3/s; 6) 入换热器空气温度:t c,i =20℃; 7) 出换热器空气温度:t c,o =350℃;三、设计工作要求:(1)确定换热器结构:(2)换热器热计算(包括设计计算与流体出口温度校验计算) (3)流体流动压降计算 (4)换热器技术性能 (5)总结(6)上交材料:设计说明书,换热器总图(1#)(手画)参考文献[1] 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机械工程设计手册(动力设备卷)(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2] 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编委会.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3] 余建祖.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4] T.Kuppan.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一、设计任务:设计某一有色熔炼炉烟气余热加热助燃空气的烟道式光管钢管换热器。

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设计设计要求换热器设计任务一、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从反应器出来的混合气:流量为2.3某10-5kg/h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混合气:入口温度110°C,出口温度60°C;压力为6.9MPa(2)冷却介质:水,入口温度28°C,出口温度38°C(3)混合气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0kg⋅m-3μ=1.5某10-5Pacp=3.297kJ⋅kg-1⋅K-1λ=0.0279W⋅m-1⋅K-1试设计一台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组分。

已知混和气体的流量为230000kg/h,压力为6.9MPa,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8℃,出口温度为38℃,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物性特征:混和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ρ1=90kg/m3定压比热容cp1=3.297kJ/(kg•℃)热导率λ1=0.0279W/(m•℃)粘度μ1=1.5某10-5Pa•循环冷却水在33℃下的物性数据:密度ρ2=994.3kg/m3定压比热容cp2=4.174kJ/(kg•℃)热导率λ2=0.624W/(m•℃)粘度μ2=0.742某10-3Pa•二、设计内容说明书要求图纸要求列管式换热器装配图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用类型的换热器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

在换热器设计中,首先应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用的类型,然后计算换热所需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尺寸。

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或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各项基本要求。

(1)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传热量、流体的热力学参数与物理化学性质是工艺过程所规定的条件。

2011.6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2011.6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一(一)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0600kg/h 煤油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2)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4)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25Kg/m3,µ=7.15×10-4Pa·sCp=2.22KJ/(Kg·℃),λ=0.14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00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70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吸收塔尾气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t/h吸收塔顶部出来的贫气(温度6℃,压强1.2Mpa,其中含C4约2.0%,C6约1.0%,其余组分按氮气处理),将其中未被吸收的C4、C6全部冷凝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6)C4、C6: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7)冷却介质:盐水(性质按25%的浓度查取)入口温度-4℃,出口温度2℃,流量:自己计算(8)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9)C4、C6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10)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某吸收操作中富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5t/h富油(C4: 含量8.2%,C6含量91.8%,温度40℃,流量15t/h)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富油:入口温度40℃,出口温度80℃(2)加热介质:解析塔出来的贫油(组分近视按全部C6处理),入口温度102℃,出口温度88℃,流量13.2t/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4)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某吸收操作中贫油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3.2t/h解析塔出来的贫油(组分近视按全部C6处理),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贫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2)冷却介质:盐水(性质按25%的浓度查取)入口温度-4℃,出口温度2℃,流量:自己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20kpa定性温度下的相关物性数据:自查(4)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某解吸塔塔顶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0t/h解析塔顶部出来的常压饱和蒸汽(近似按全部C4计算),全部冷凝,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1)C4 冷凝温度温度自查,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12)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流量:自己计算(1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14)C4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1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丁二烯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7500kg/h饱和丁二烯蒸汽,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饱和丁二烯蒸汽:(温度40℃,冷凝潜热为373kJ/kg),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水入口温度15℃,出口温度25℃,流量:自己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饱和丁二烯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丁二烯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7500kg/h饱和丁二烯蒸汽,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饱和丁二烯蒸汽:(温度40℃,冷凝潜热为373kJ/kg),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水入口温度15℃,出口温度25℃,流量:自己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饱和丁二烯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水平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三)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00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70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吸收塔尾气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t/h吸收塔顶部出来的贫气(温度6℃,压强1.2Mpa,其中含C4约2.0%C6约1.0%其余组分按氮气处理),将其中未被吸收的C4、C6全部冷凝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C4、C6: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盐水(性质按25%的浓度查取)入口温度-4℃,出口温度2℃,流量:自己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4)C4、C6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水平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一(一)设计题目:某解吸塔塔顶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0t/h解析塔顶部出来的常压饱和蒸汽(近似按全部C4计算),全部冷凝,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C4 冷凝温度温度自查,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流量:自己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C4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水平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二(一)设计题目:某有机液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00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自来水20000kg/h 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有机液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1000Kg/m3,µ=10.0×10-4Pa·sCp=2.261KJ/(Kg·℃),λ=0.172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50Kg/m3,µ=7.42×10-4Pa·sCp=4.187KJ/(Kg·℃),λ=0.621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三(一)设计题目:某有机液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01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自来水20050kg/h 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有机液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1000kg/m3,µ=10.0×10-4Pa·sCp=2.261kJ/(kg·℃),λ=0.172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50kg/m3,µ=7.42×10-4Pa·sCp=4.187kJ/(kg·℃),λ=0.621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四(一)设计题目:某有机液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005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自来水20025kg/h 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有机液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1000Kg/m3,µ=10.0×10-4Pa·sCp=2.261kJ/(kg·℃),λ=0.172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50kg/m3,µ=7.42×10-4Pa·sCp=4.187kJ/(kg·℃),λ=0.621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某有机液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015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自来水20075kg/h 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有机液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1000Kg/m3,µ=10.0×10-4Pa·sCp=2.261kJ/(Kg·℃),λ=0.172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50kg/m3,µ=7.42×10-4Pa·sCp=4.187kJ/(Kg·℃),λ=0.621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某有机液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02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自来水20100kg/h 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有机液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1000kg/m3,µ=10.0×10-4Pa·sCp=2.261kJ/(Kg·℃),λ=0.172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50kg/m3,µ=7.42×10-4Pa·sCp=4.187kJ/(Kg·℃),λ=0.621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七(一)设计题目:某有机液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025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液:入口温度65℃,出口温度50℃(2)冷却介质:自来水20125kg/h 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有机液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1000Kg/m3,µ=10.0×10-4Pa·sCp=2.261kJ/(kg·℃),λ=0.172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50kg/m3,µ=7.42×10-4Pa·sCp=4.187kJ/(Kg·℃),λ=0.621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冷却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十八(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05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71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305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71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2950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69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一(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2950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立式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69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二(一)设计题目:正戊烷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29500kg/h 正戊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温度51.7℃,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69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戊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水平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三(一)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40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2)加热介质:柴油34000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四(三)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四)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405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6)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7)加热介质:柴油34075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8)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9)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10)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五(一)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395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2)加热介质:柴油33925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六(一)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41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2)加热介质:柴油34150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七(一)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415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2)加热介质:柴油34225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八(一)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42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2)加热介质:柴油34300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二十九(一)设计题目:原油预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43900Kg/h 有机液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原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2)加热介质:柴油33850Kg/h 水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计算(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250Kpa(4)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15Kg/m3,µ=30.0×10-4Pa·sCp=2.20KJ/(Kg·℃),λ=0.128W/(m·℃)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715Kg/m3,µ=6.4×10-4Pa·sCp=2.48KJ/(Kg·℃),λ=0.133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预热器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任务书三十(一)设计题目:脱丁烷塔塔顶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60000Kg/h 正丁烷饱和蒸汽2:设备形式水平列管冷凝器3:操作条件(1)正丁烷:冷凝温度按绝压为1atm查取,冷凝液于饱和温度离开冷凝器(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32℃,流量7100Kg/h(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50Kpa(4)正丁烷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自查(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及校核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立式列管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设计结果汇总5、换热器装备图及工艺流程图(手工绘图要求2号或3号;若计算机绘图要求3号或4号)6、设计评述(四)参考资料。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处理量为XXX吨/年XXXXXXXX的工艺设计》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名称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二、设计条件使煤油从140℃冷却到40℃,压力1bar ,冷却剂为水,水压力为3bar,处理量为10t/h,进口温度20 ℃,出口温度40 ℃三、设计任务1 合理的参数选择和结构设计2 传热计算和压降计算: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四、设计说明书内容1 传热面积2 管程设计包括:总管数、程数、管程总体阻力校核3 壳体直径4 结构设计包括壁厚5 主要进出口管径的确定包括:冷热流体的进出口管6流程图(以图的形式,并给出各部分尺寸)及结构尺寸汇总(以表的形式)7评价之8参考文献一、设计的目的通过对煤油产品冷却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达到让学生了解该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并能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类型,同时还能根据传热的基本原理,选择流程,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计算传热面积以及计算流体阻力。

总之,通过设计达到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的实践,获取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1 结构设计应满足工艺要求2 结构简单合理,操作调节方便,运行安全可靠3 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等4 安装、维修方便三、设计要求1 计算正确,分析认证充分,准确2 条理清晰,文字流畅,语言简炼,字迹工整3 图纸要求,图纸、尺寸标准,图框,图签字规范4 独立完成四、设计课题工程背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各种石油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进行冷却,本设计以某厂冷却煤油产品为例,让学生熟悉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

五、参考文献1 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华南工学院,19862 传热设备及工业炉,化学工程手册第8篇,19873 化工设备设计手册编写组. 金属设备,19754 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物册,19815 谭天恩等. 化工原理(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六、设计思考题1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时,通常都应选用标准型号的换热器,为什么?2 为什么在化工厂使用列管式换热最广泛?3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壳程有挡板和没有挡板时,其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有何不同?4 说明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步骤?5 在换热过程中,冷却剂的进出口温度是按什么原则确定的?6 说明常用换热管的标准规格(批管径和管长)。

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换热器设计任务书任务书。

任务名称:换热器设计。

任务目标:设计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换热器,用于在工业和商业领域中传递热能,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任务内容:1、了解不同行业的换热器需求和相关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石化、化工、电力等。

2、根据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材料,考虑热传导、热容量、压力、温度、腐蚀等因素。

3、进行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包括但不限于热传导和对流计算,材料强度计算等。

4、进行动态模拟和仿真,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编写换热器设计报告,详细说明设计方案、参数计算、仿真结果和成本估算等内容。

6、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换热器的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

任务时间:2个月。

任务成果:1、符合行业标准和应用场景的高效换热器设计方案;2、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文件;3、换热器的动态模拟和仿真结果;4、完整的换热器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方案、参数计算和成本估算等;5、满足需求的高效、安全、经济的换热器产品。

任务要求:1、具有相关机械、热力学、材料等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完成换热器设计和计算;2、熟悉相关的设计软件和仿真工具,能够进行结构设计、参数计算和动态仿真;3、具有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4、能够与团队合作,与产品开发、销售等部门沟通;5、严格遵守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确保设计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任务执行计划:任务启动:1周。

资料搜集和分析:1周。

方案设计、参数计算:2周。

动态仿真、优化:2周。

文档编写、团队汇报:1周。

交付产品和报告:1周。

任务验收标准:设计的换热器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和质量标准;设计的换热器在动态仿真中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和稳定性;最终交付的产品和报告符合甲方的需求和规定。

责任部门:任务发起人:甲方。

执行团队:乙方(由甲方指定)。

审核人:丙方(由甲方指定)。

项目经理:由乙方自选一名人员担任。

以上为换热器设计任务书,希望能对有关方面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煤油换热器的设计
一、设计条件
1、处理能力 (1.584, 1.98,2.2176,2.4552,2.6928)×104吨/年煤油
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
a.煤油:入口温度100℃,出口温度40℃
b.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50℃
c.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105Pa
d.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4、设计项目
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d.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二、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1、目录;
2、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3、论述换热器总体结构(换热器型式、主要结构)的选择;
4、换热器加热过程有关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传热面积、换热管型
号、壳体直径等);
5、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
6、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说明;
7、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选做);
8、附属设备的选择(选做);
9、参考文献;
10、后记及其它。

三、设计图要求
用594×841图纸绘制换热器一张:一主视图,一俯视图,一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

设备技术要求、主要参数、接管表、部件明细表、标题栏。

四、参考书
1)Perry化学工程手册。

2)天津大学,《化工原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3)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社,1986年。

4)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年。

5)刁玉玮,王立业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
社,1989年。

6)《化工设备结构图册》编写组,《化工设备结构图册》,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