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推敲的教学设计

推敲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推敲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3课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示了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访问朋友,月夜敲门惊醒了小鸟。另一幅是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诗,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充沛利用好这些图,可以形象地展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观察“一幅图画”(7分钟)
二、了解“一段佳话”
(10分钟)
三、感受“两个人物”
(15分钟)
四、“推敲”几个句子
(5分钟)
一、观察“一幅图画”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让学生看图。
2、从图上可以看到哪些景物? 你能不能用诗句来描述一下这幅图画? 五个字的诗句可以, 七个字的也行。
7、贾岛如此专注、认真, 源于什么?(对文学的热爱。)是呀, 当我们热爱一件事时, 再苦再累, 我们也会觉得其乐无穷。贾岛还写过一首诗: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8、这是什么的泪? (激动、兴奋、欣慰、心酸……)
9、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 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 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 并且互相评议
布置作业
1分钟
1. 古今中外, 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 做学问态度认真, 力求完美。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 课下搜集有关推敲的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推敲》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推敲》教案教学内容9.推敲共⼏课时2课型新授第⼏课时1教学⽬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学会本课⽣字,理解由⽣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辨析词语的⽤法。

3.初读课⽂,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初步体会⽂章的整体结构。

教学重难点熟读课⽂,能正确辨析词语的⽤法;初步理清课⽂脉络。

教学资源贾岛(779~843),唐代诗⼈。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

早年出家为僧,号⽆本。

元和五年(810)冬,⾄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下门。

过桥分野⾊,移⽯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

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读准⽣字词字⾳,在⽂中划出,运⽤⼯具书或联系上下⽂理解“斟酌、莽撞、簇拥、宽恕”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课⽂脉络,试着⽤⾃⼰的语⾔概括课⽂写了⼀件什么事。

3.完成《习字册》第18页⽣字部分第⼀列描红,《补充习题》第28—29页第⼀、⼆题。

4.复习《好书伴我成长》P56古诗《题诗后》,结合课⽂第⼀段的内容,了解作者信息。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板块:⾛近课⽂(2分钟)1.学⽣根据动作猜词语。

2.⽐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3.齐读课题。

第⼆板块:预习展⽰(18分钟)●预习作业2:1.学⽣⾃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理解词语意思:前后两词是近义词门闩:结合学⽣⽣活经验理解。

皎洁:形容⽉光明亮⽽洁⽩。

莽撞:鲁莽冒失。

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

宽恕:宽容饶恕。

3.齐读词语。

●辨析词义预设:“访问”是有⽬的地去探望⼈并跟他说话。

“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地访问。

“即兴”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兴致⽽创作。

“即时”就是⽴即的意思。

“安静”指没有声⾳,没有吵闹和喧哗。

“宁静”指(环境、⼼境)很安静,表⽰静的程度较深。

推敲

推敲

推敲(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推敲》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不知不觉中闯进韩愈的仪仗队。

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与之一起思考,最后韩愈认定“敲”好,“推敲”的故事由此流传下来。

课文故事情节动人,突出了诗人贾岛苦苦吟作、字字斟酌的形象,表现了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故事内容,初步理解“推敲”的含义。

4 初步体会、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初步理解“推敲”的含义;初步体会、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准备:收集贾岛、韩愈的生平资料。

教学设计:一、由诗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古诗?2 过渡:老师也来背一首诗,同学们认真听,看看是谁写的?3 教师背诵《寻隐者不遇》。

4 指名说出作者,板书:贾岛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贾岛写诗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质疑课题,了解内容1 面对这样的课题,你脑海里闪现出什么?2 那么,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读读课文吧,出示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 读完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班级交流讨论。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随机评议纠正,强调下列生字词的书写、读音。

李凝妥帖吟哦簇拥闯进差人斟酌宽恕莽撞礼貌犹豫不决5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6 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三、感悟课文,初步认识贾岛1 齐背《寻隐者不遇》。

2 再读课文,讨论:你觉得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3 交流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四、学习生字,描红临写1 观察生字,提出关注重点。

2描红、临写。

五、拓展作业1 通过各种渠道如辅导书、网络、电视等,了解贾岛、韩愈相关情况,下节课交流。

《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推敲》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推敲》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课。

课文的标题“推敲”揭示了故事的中心,内容叙述了关于“推敲”一词由来的故事,故事情节动人,人物形象鲜亮生动,充分体现了贾岛极为严峻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力争体现“以情境为动力,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同学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同学自主品尝字词、学习推敲,实现老师、文本、同学三者的有效对话,让彼此的情感在沟通中碰撞,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品悟推敲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推敲1、广告语导入板书课题2、师:预习时已经读过课文了,你读了几遍,还想读吗?谁想站起来读?请举手。

时间是宝贵的,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机会是自己争取,确定要把握住每一次熬炼自己的机会。

请全部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读第一段。

没举手的同学什么时候想读了就随时站起来。

都站起来了,都想读了,都敢读了,老师还想挑战大家,谁特别想在今日这个场合熬炼一下自己的士气,请举手。

谁敢自信地说我是班里读书最好的。

读得的确不错。

他现在是咱们班的朗读冠军,谁敢向他发起挑战。

谁敢说我是我们班读书声音最响亮的?你认为谁读书比你还好?怎么好二、钻研文本、走进推敲1、人们常说,情从景引、文由情生,那么,是什么样的美景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为我们留下了《题李凝幽居》这一脍炙人口的名篇,你能从文中找出这句话吗?出示(1)、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这句话谁能读出这份宁静,生读:宁静奇异的夜晚你也宠爱我也沉醉,老师也想抒发自己的情感,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范读。

诗歌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2、过渡:访友而未遇,但贾岛并未感到太多的圆满,归途中他照旧沉醉在昨晚的诗中,特别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让他颇费思索,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于是消逝了这样一幕:(1)、他在做什么?找出课本中的句子。

《推敲》教学设计优秀

《推敲》教学设计优秀

《推敲》教学设计优秀《推敲》教学设计优秀1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透过人物的言行去感悟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们的祖先又为我们创造了这有趣的汉字,使得我们中国的文化得以代代传承。

真是“一字一方块儿,一句一道川,中华五千年,文化代代传。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每个字、每个词都有一个故事,那么“推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这个词的来历,还有一段典故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二、复习巩固1、“推敲”一词什么意思?(指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贾岛)谁能用一句话先简单介绍一下贾岛?(课文第一段)3、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推敲”的来历?(2——7节)三、感悟贾岛师:让我们赶紧走进故事当中去认识贾岛吧!1、投影第一幅图:贾岛月夜敲门。

生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配乐朗读,感受景色之幽静、迷人。

(投影: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2、自由阅读第二节。

思考:贾岛与李凝的友谊如何?说出理由。

(由“拜访”、“山路”、“好久”、“摸”等词中体会二人友谊非同一般。

)3、贾岛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才华横溢)师:月夜访友,虽未相遇,但这迷人的景色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文思泉涌,于是一首好诗诞生了(板书:题诗)——(投影:《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四、走近贾岛1、学习第三节“斟酌”的部分。

投影第二幅图:贾岛骑驴进城。

a、贾岛骑驴进城,途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他想到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b、带着问题自读第三节。

2022年度《推敲》课文教案7篇

2022年度《推敲》课文教案7篇

2022年度《推敲》课文教案7篇《推敲》教案篇一《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游戏热身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这个游戏叫“快速反应”.比如我说“胖”。

大家说“瘦”,和我反着说,我们开始吧。

师:高。

生:矮。

师:晴朗。

生:阴暗。

师:我站着讲课。

生:我坐着听课。

师:我面朝东。

生:我面朝西。

(板书“东西”)师:两个字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新词,读“东西”,“西”变成了轻声。

师:(手拿粉笔)这是什么东西?生:粉笔。

师:“东西”在这里指物。

你一回到家,小狗亲昵地扑到你身上.你会说:小东西,一边去。

这里“东西”这个词指什么呢?生:小狗。

师:“东西”这里指动物。

家里刚出生的小妹妹十分可爱,我们会亲切地说:小东西真惹人喜爱。

这里“小东西”是指?生:小妹妹。

师:“东西”这里指人。

“东”“西”原本各指方向,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有另外意思的词语。

汉字真奇妙,这一类的词语还有很多,愿不愿意再来看一个。

师:(板书“斟”)这个字读什么?生:(zhen)斟。

师:大家看.我左手拿酒杯。

右手拿酒壶。

(做倒酒的动作)我在做什么?生:倒酒。

师:“斟”也就是往容器里倒酒的意思。

(板书“酌”)师:李白有句诗是“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饮酒,这“酌”是什么意思呢?生:喝酒,饮酒。

师:原来,两个字都和酒有关,那组合在一起是“斟酌”。

还是“喝酒、饮酒”的意思吗?生:“斟酌”是指仔细思考事情,文字是否适合或者可行。

师:两个各有意义的字组合在一起组成新词之后.意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引出课题师:想不想再看一个?(板书“推”)师:这个字读“推”.左边是提手旁.和手有关,我们来用手做做“推”的动作。

(板书“敲”)师:谁来表演敲门?(指名一位学生来表演)师:大家真是有礼貌的人。

“推”和“敲”两个都是表示动作的字,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词.我们一起读。

生:推敲。

师:“推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写“推敲”意思的段落)(学生读课文,找到了第8自然段)师:(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案范文《推敲》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探究“推敲”由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

“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合起来又是什么意思?我们打开课本,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2、板书:斟酌。

(zhēn zhuó)3、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

他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推敲的意思学生理解,让学生先从做动作中理解推与敲的本意。

为下文体会贾岛所做的动作作铺垫。

而当把这两个字合到一起时,意思则发生了变化,是斟酌的意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体验“推敲”过程1、让我们走进几千年前的那个宁静的月夜,出示图片,理解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此情此景,诗人贾岛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小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生读,诗作好了,但是很快贾岛有了疑问:“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这句诗中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2、贾岛、韩愈是怎样推敲的呢?默读课文3——7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韩愈一起斟酌文字的有关语句,体会体会,想一想:这个故事为什么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3、交流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浦口区实验小学吴永树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解决生字词障碍,理解“推敲”的含义,学写“推”“敲”两个字。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贾岛专心致志、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了解使用“敲”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揣摩语言文字,体会并能学习贾岛的创作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硬笔指导“推”“敲”。

教师范写,指导结构及书写要点。

学生描红临写。

同桌交流:把认为写的好的加星。

2、揭题,理解“推敲”的含义(先做动作,再找出书中的解释)。

3、板书:贾岛。

背诵《寻隐者不遇》。

二、学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出示生字词,认读。

皎洁即兴妥帖吟哦簇拥避让斟酌宽恕莽撞犹豫不决3、指名试读课文。

4、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交往学习:同桌两人先各自默读勾划,再讨论:(1)划出文中直接描写贾岛吟哦推敲的句子,圈出关键词,你读出了贾岛是个怎样的人?(2)到底是“推”好,还是“敲”好?在文中找出原因。

6、交流:(1)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一边……一边……练习说话;不知不觉)“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比比划划;竟然)相机板书:专心致志认真严谨(2)文中还有哪个句子虽不是直接描写贾岛,但也能看出他的创作态度的?指名读句子,板书:侧面描写。

小结:这就是人物刻画的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描写人物,还可以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这样,人物形象就会更加丰满。

(3)出示: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学习单引号的使用;“宁静”的好处:反衬,有声衬无声,更显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敲》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
()三:
()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

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

(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

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2)
(1)指名回答。

犹豫什么?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5)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

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3)
(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3)出示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
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

故事进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6)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5、回答题(4)
(1)指名回答。

(表明有礼貌;衬托出宁静;响亮)
(2)出示课文,齐读。

(3)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学习第八小节
1、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练一练
(1)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

“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课外探究
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桥小学朱先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