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纷争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通用11篇)

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通用11篇)

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通用11篇)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 1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春秋战国的纷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进行分析。

一、首先说教材,这一环节包括三部分内容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初一历史第六课的内容。

从社会形态更替的角度来看,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相关内容,即将过渡到后面的封建社会。

而这个过渡是通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来完成的,所以,本课在教材中承上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时期以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重大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以春秋战国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为平台,以富有哲理的成语故事为基石,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达到开阔视野和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使学生们懂得国家强大要靠改革,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强大而发奋学习;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重点:是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

原因是齐桓公称霸是春秋时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典型代表,而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的战争时代特点。

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

原因是表面现象都是战争,其实质是争霸和兼并,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下面我们进行学情分析这一环节。

从思维发展规律上看,初一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需要我们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们的历史知识阅读面比较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成语故事,以形成新的知识点,既锻炼思维能力,又开阔眼界。

三、说教法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几种教法。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是掠夺战争,战国是兼并战争2.战国比春秋残酷,如长平之战3.兼并战争更加促进民族自然融合,是进步的历史现象,说明统一是趋势。

4.春秋无义战,是非正义的。

战国有两点:是诸侯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不顾人民群众的苦难进行战争,所以是非正义的。

是为了中国的统一,使历史车轮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全中国,所以是正议的。

1.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性质:奴隶主为取得诸侯国的控制权和争夺土地、人口而进行的战争,是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2)意义:①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③对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④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阶级实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⑥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也为社会的进步,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制度的产生,民族融合的加强等创造了条件。

2.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性质:开始具有兼并战争的性质,以后逐渐转化为封建的统一战争。

(2)意义:①进一步加强了统一趋势;②是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③各国国君为了争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时间:公元前262年参战方:秦国赵国结果:秦胜赵败参战方兵力:秦国百万以上赵军45万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

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

(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

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背景介绍1.1 时间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2 地理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布情况1.3 社会背景:奴隶社会的瓦解与封建社会的形成1.4 文化背景: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兴起第二章:春秋时期的纷争与变革2.1 春秋五霸的崛起与争霸战争2.2 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城濮之战、马陵之战等2.3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2.4 春秋时期的文化发展: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兴起第三章: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3.1 战国七雄的分布与实力对比3.2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3.3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各国变法运动与中央集权的加强3.4 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诸子百家的思想交融与繁荣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4.1 农业生产的进步:耕作技术的发展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4.2 手工业的发展:铁器的广泛使用与手工业技术的进步4.3 商业贸易的繁荣:货币的统一与商业路线的拓展4.4 城乡市场的形成: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互动第五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5.1 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贵族、士、平民、奴隶的社会地位5.2 礼制的变迁:礼制的松弛与民间风俗的变迁5.3 教育与学术:私学的兴起与士人的流动5.4 宗教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崇拜与道教的起源第六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6.1 孔子与儒家思想:仁爱、礼制、孝道等6.2 老子与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道德经等6.3 墨子与墨家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6.4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等第七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成就7.1 诗歌的发展:诗经、楚辞等7.2 书法艺术的起源:甲骨文、金文等7.3 绘画与雕塑:人物画像、佛像等7.4 音乐舞蹈:宫廷乐舞与民间舞蹈第八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8.1 天文学的发展:历法、天象观测等8.2 数学的进步:勾股定理、代数学等8.3 医学的发展:黄帝内经、针灸等8.4 物理学与化学:磁铁、炼丹术等第九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文化9.1 儒家的伦理思想:仁、义、礼、智、信等9.2 道家的自然哲学:道、德、无、有等9.3 法家的法治思想:法、术、势等9.4 墨家的兼爱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第十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与武器装备10.1 军事制度的演变:兵制、将制、卒制等10.2 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白起等10.3 武器装备的进步:剑、弓箭、战车等10.4 军事战略与战术:兵法、阵法等第十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风俗与生活11.1 节日习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11.2 饮食文化:烹饪技术、饮食习惯等11.3 服饰特色:冠服制度、丝绸制品等11.4 住宅建筑与园林:庭院布局、园林艺术等第十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交通与通讯12.1 交通设施:道路、桥梁、水运等12.2 地图绘制:地理知识的积累与地图的绘制12.3 邮政系统:信鸽、邮驿等通讯方式12.4 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等第十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3.1 法律起源与发展:习惯法到成文法13.2 刑法与民法:刑罚、律法、契约等13.3 司法制度:法庭、法官、诉讼程序等13.4 法律文献:法经、秦律等第十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与学术14.1 教育制度:官学、私学、师徒制等14.2 学术繁荣:诸子百家的学术争论与交流14.3 学术著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著作与论文14.4 学术中心:各国都城成为学术中心的情况第十五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终结与秦朝的统一15.1 战国七雄的争霸与衰落15.2 秦国的发展与崛起: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强盛15.3 秦始皇统一六国:兼并战争与秦朝的建立15.4 秦朝的统治政策:中央集权、法律制度、兵马俑等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共分为十五章,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科技、宗教信仰、思想文化、军事制度等多个方面。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前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动最为激烈的时期之一。

本文将从春秋战国的背景、战争、政治体制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开始于周朝传统统治的瓦解,结束于秦始皇统一中国。

在这个时期,中国东部地区分裂成百余个小国,其中以晋、楚、齐、燕、韩、赵、魏七个强国为主。

这个时期的背景是周朝的衰落和腐败。

在周朝晚期,贵族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中央政权的统治力量逐渐削弱。

这导致了周王室对外失去了影响力,致使各诸侯国蠢蠢欲动、割据一方。

战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各个小国为了争夺地盘、资源和权力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

战争经常以城邦为单位进行,参战的对象包括其他的小国和其他大国。

在这个时期的战争中,战争手段逐渐发展和改进。

原始的战争方式是以刀枪相见,随着时间的发展,军事战略逐渐丰富起来,出现了各种新的战术和武器,如弓箭、战车等。

同时,战争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大规模的兵戈斗争成为常态。

政治体制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小国的政治体制各不相同。

有的国家采取封建制度,君主统治,重视礼制;有的国家采取宗法制度,以宗法家族为核心;还有的国家采取寡头制度,由少数贵族组成寡头政府。

在这个时期,各个小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也十分复杂。

除了通过外交手段争夺地盘和资源外,各个小国经常使用婚姻、联姻等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他们对于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小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例如,楚国以楚辞、楚服等特色文化而闻名,齐国以琴棋书画等艺术文化而出名。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化人也大量涌现,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的纷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许多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时期。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纷争原因以及代表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进行总结。

一、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是从周朝衰落后的春秋时代开始,到秦朝统一中国的战国时代结束。

二、纷争原因1. 封建制度的瓦解:周朝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致使各国开始争夺王位和领土,导致纷争不断。

2. 地理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地理上被山川河流分割成多个小国,使得各国之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3. 内忧外患:国内充满了内部矛盾和动荡,而且外来民族的入侵也成为战国纷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1.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倡导儒家思想,将礼仪和道德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

2. 孟子:亦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主张仁政和民主。

3.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守道、无为、无欲的境界。

4. 韩非子: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法制和重刑治国,强调君主的权力和法律的严明。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1. 春秋时期:各国争夺霸权,形成了多次的战斗,例如楚国和越国的争霸。

2.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主要包括秦、楚、齐、魏、燕、赵、韩七国。

五、春秋战国纷争的影响1. 思想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国家制度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由封建制度向君主专制制度转变,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六、总结春秋战国的纷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这一时期的纷争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越王勾践
霸主风采
我决心改革,富国强兵,终于一鸣惊人,成为霸主问鼎中原。
我当大王后,总是贪图享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
大臣们常劝我,我也不听,甚至还下令:谁敢再劝,就砍谁的头!
后来有位大臣用“五彩鸟”的隐语劝我,我决定痛改前非。
1
2
3
4
漫画说史
楚庄王
◇ 评价战争的影响: 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1、文献史料记载
《长平之战遗址一号尸骨坑》
《坑杀赵军想象图》
4
0
0
0
0
0
东周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前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后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三家分晋(赵魏韩) 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①卧薪尝胆
请说出本课中,与下列成语/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②一箭之仇
③问鼎中原
一、春秋争霸
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2、春秋争霸的目的
晋文公如何成为霸主呢?
整顿内政 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
称霸战役
4、晋文公称霸
晋、楚
齐、晋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不同点呢?
相同点: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不同点:齐利用“尊王攘夷”掌握政治优势; 晋利用城濮大战掌握军事优势。

楚国
东周
请你帮明明把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城濮之战②马陵之战③桂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当年晋国内乱,我曾流亡于各国19年,历尽艰难重新回国后,虽然我已62岁,但我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国家很快强大。城濮(pú)之战中我退避三舍,打败了中原争霸最主要的对手楚国,终成霸业。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论语 宪问》
晋文公是怎样 称霸的?
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 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战国七雄是哪七 个国家? 战国七雄的局面 是怎样形成的?
战 国 形 势 图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时期发生 了哪些著名的 战役?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 对于战争,你怎样看?
时间
地点
人物
经过
原因(背景) 结果
影响 (作用、意义)
事件 背景 时间 经过
春秋争霸 东周王室衰微。
前770年——前476年 齐桓公 管仲 尊王攘夷 晋文公 城濮大战 (退避三舍) 楚庄王
战国七雄
前475年——前221年
齐魏: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减灶计)
秦赵: 长平之战
前260年 (纸上谈兵)
《朝代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朝代建立三要素: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东周: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洛(今河南洛阳)
奴隶社会 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 形成时期
公元前770年
公公 元元 前76
而史因 得《鲁 名春国 。秋编 》年
战连因 而年各 得相诸 名互侯 。争国
成语: 一匡天下 老马识途 一鸣惊人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管鲍之交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朝秦暮楚
战争的影响: 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 交融;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异同点?
春秋是争霸战争,霸主先后出现; 战国是兼并战争,七雄同时并存。
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逐渐趋向统一。
奴隶社会夏商周, 结束时间是春秋。 齐桓晋文霸诸侯, 结束于前四七六。 战国开始进封建, 早于西欧一千年。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

A.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其中: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 同晋争霸中原的是( C 城濮之战后称霸中原的是( B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 D ) ) ) )
在战国形势图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主要战役名称
燕 赵
长平之战


马陵之战 魏 桂陵之战
韩 楚
;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jch81kcf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 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 社会的瓦解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的纷争
一、周王室日益衰微
具体表现: 1.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人 口、兵力减少。 2.天子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国七雄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1、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2、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3、长平之战
东南西北到中央,齐楚秦燕赵魏韩。



河 奴
长平


郑 蓟





咸阳



邯郸

大梁 水
临淄







三.“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

邯郸

围魏救赵
齐-------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的纷争板书设计:春秋(前776-前476年):五霸四公一王东周战国(前475-前221年):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识:请复习小导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

教师并作评价。

二、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剪辑:《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约1’09”)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组织学生讨论:1、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烽火戏诸侯)2、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周幽王)3、为什么?(诸侯们不可能第二次受骗)4、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讲的一个什么故事相似?(狼来了)5、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烽火戏诸侯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

惨就惨在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痛就痛在历史就是这么无情,没有给周幽王留下任何申辩、痛改前非的机会。

当戎族真的来进攻的时候,往日报警号令天下的烽火台就失去了威力和作用。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和狼来了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西周灭亡后,东周开始。

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时期。

〖屏幕显示〗【师】有谁知道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生】答略。

(可互相讨论)一、春秋五霸——五霸相继 (前770~前476年)1、著名霸主:【师】同学们,关于春秋五霸,你知道些什么?【生】(踊跃发言)【师】归纳: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

2、齐桓公首霸原因影响【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归纳:〖屏幕显示〗①优越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山海渔盐,经济富裕【师】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师】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造、开发、利用,可联系西部大开发)【师】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最需要什么?(人才、资金)【师】齐国是否重用人才?重用什么人?(管仲)②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③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师】何谓“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有什么高明之处? (指导学生阅读“尊王攘夷”的注解。

)【生】答略【师】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师】关于管仲,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生】老马识途、管鲍之交等启发学生:鲍叔牙为国家利益和前途,不计较个人得失、名位,竭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这种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品质。

而齐桓公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人,使国家日益走向强盛。

〖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3、晋楚争霸——问鼎中原【师】在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生】城濮之战【师】对!这场战役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生】退避三舍!【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退避三舍这种策略在当时有什么作用?【生】答略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

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

其实质便是积极防御,即以防御为手段,以反攻为目的的攻势防御,它常常成为较弱一方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就是历史上这方面的典型战例之一。

引导学生加以讨论:为何晋军能以二万的兵力战胜拥有四万兵力的楚军?关键是采取了一个什么策略?(退避三舍)为什么要“退避三舍”?(〖屏幕显示〗作用①诚信:实现诺言、报答谢恩②战术:避其锋芒、诱敌深入)教师指出:其实,所谓“退避三舍”并不单纯是履行诺言,它还是一个策略,让士兵看到国君讲信用,可以激励士气,提高自己在政治上的声望;又可以避开楚军的锋芒,挫伤楚军的锐气,以便选择有利的时机对敌决战,这是积极防御,激励士气的一招。

“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晋楚争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楚庄王取而代之,做了中原霸主。

【师】关于楚庄王,同学们最熟悉的一个成语故事是什么?【生】一鸣惊人!【师】春秋未年,江南吴越两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卧薪尝胆)【师】哪一个同学能否讲述一下这个故事?由一个学生手持自制卡片“卧薪尝胆”介绍越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启发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过渡〗从刚才的学习和思考中,同学们了解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等霸业的过程和不同方式。

现在请同学们谈一谈,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富国强兵的关键所在【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言。

【师】〖屏幕显示〗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主——勤业楚庄王:选择贤能、问鼎中原——重才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成霸业——毅力归纳: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

所以,作为一名学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文化知识,掌握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过渡〗播放视频剪辑:《战国的形势》(约1’30”)在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为了问鼎中原,争当霸主,不惜展开咄咄逼人的争霸战争。

这种争霸战争就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

经过春秋近三百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国被兼并,周王的地位一落千丈,周王几乎被遗忘,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

从以上的学习的争霸战争来看,王室衰微促进了诸侯争霸战争。

反之,诸侯争霸又反过来加速破坏了旧王室的权威,旧的奴隶制度逐渐瓦解而新的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这就形成了战国七雄。

二、战国七雄——七雄并立(前475~前221年)1、战国的形成:【师】提问这一部分的知识要点。

-------1、韩赵魏三家分晋2、田氏代齐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似一耳朵――展示相关图片)4、围魏救赵、长平之战【师】魏国通过李悝变法成为战国时期最早强盛起来的国家,在战国初期的近百年间,周边的秦、齐、楚没有不败在魏国旗下。

但到了战国中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什么事件使魏国元气大伤?(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师】齐国在两次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关键在于齐国采用了什么战术?(教师展示卡片: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相关小字部分。

两次战役中主要战术虽然相同,但第二次作了适当调整(围魏救赵+减灶计)由此启发学生,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处理不同的事情应有不同的方法与对策。

不论是战争还是身边的小事都是如此,应该学会灵活机动的处事技巧)接下来,我们请同学们来表演一下“纸上谈兵”小话剧(角色有赵括、赵括之母、廉颇、旁白――由教师用卡片展示人物角色)旁白:长平之战,赵王听信谣言,撤下廉颇,而换上赵括廉颇(语重心长):秦军现在士气正盛,锐不可挡。

我军应当以守为主,耗其士气,以期其自退。

赵括:大敌当前岂能不打?你是老了,我可不能辱没了我将门虎子的名声。

赵母(担忧):孩儿,你空有腹中的万卷兵书,而无实战经验,纸上谈兵是万万不可的。

你要听廉颇老将的话才是。

赵括(不以为然):他只是胆小如鼠之辈而已,母亲,你放心,我一定不辱没赵王使命,全军出击,攻破强敌。

赵母(无奈):哎……赵国亡矣!廉颇(连连摇头)学生自己进行思想教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学们的这场表演非常精彩,在这场战役中,赵国四十多万人被坑杀。

这场战役是战国时期最残酷的战役之一。

此后赵国力量严重削弱。

【师】同学们学习春秋战国一课后,能否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一段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生】战争【师】战争给整个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辩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

教师提供多媒体材料,为学生提供辩论根据。

【师】总结: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看到它的两面性。

战争的确造成了很多的破坏,但同时它也加快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三、小结:学生齐声朗读歌谣,并抄下来: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

齐楚秦燕赵魏韩,桂陵马陵孙膑谋。

长平之战秦称雄,封建社会始形成。

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年代。

从政治历史的角度看,它展示了众多国家的外交手段、军事谋略、政治较量、社会变迁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网。

从文史的角度看,则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既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又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那么,有秦国在战国末期长平之战后,独占鳌头,摆出了咄咄逼人、无敌于天下的架势,是笑得最后的国家。

但是不是笑得最好,请听下回分解。

四、课堂作业:1、以下史实与齐桓公无关的是()A、任用管仲为相B、以“尊王攘夷”为旗号C、与楚国争霸D、首先称霸2、下列战役中,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有()A、围魏救赵B、马陵之战C、城濮之战D、长平之战3、东周分为和时期,分别是我国社会的瓦解时期和社会的形成时期。

4、公元前7世纪后期大战后,成为中原的霸主。

百余年后,又成为中原霸主。

5、2、公元前260年,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之战。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进攻。

6、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