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板书设计:

春秋(前776-前476年):五霸四公一王东周

战国(前475-前221年):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识:

请复习小导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教师并作评价。

二、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剪辑:《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约1’09”)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组织学生讨论:

1、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烽火戏诸侯)

2、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周幽王)

3、为什么?(诸侯们不可能第二次受骗)

4、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讲的一个什么故事相似?(狼来了)

5、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烽火戏诸侯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惨就惨在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痛就痛在历史就是这么无情,没有给周幽王留下任何申辩、痛改前非的机会。当戎族真的来进攻的时候,往日报警号令天下的烽火台就失去了威力和作用。)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和狼来了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西周灭亡后,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时期。〖屏幕显示〗【师】有谁知道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生】答略。(可互相讨论)

一、春秋五霸——五霸相继 (前770~前476年)

1、著名霸主:

【师】同学们,关于春秋五霸,你知道些什么?

【生】(踊跃发言)

【师】归纳: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

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

2、齐桓公首霸原因

影响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归纳:〖屏幕显示〗

①优越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山海渔盐,经济富裕【师】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师】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造、开发、利用,可联系西部大开发)

【师】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最需要什么?(人才、资金)【师】齐国是否重用人才?重用什么人?(管仲)

②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③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师】何谓“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有什么高明之处? (指导学生阅读“尊王攘夷”的注解。)

【生】答略

【师】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师】关于管仲,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生】老马识途、管鲍之交等

启发学生:鲍叔牙为国家利益和前途,不计较个人得失、名位,竭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这种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品质。而齐桓公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人,使国家日益走向强盛。

〖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3、晋楚争霸——问鼎中原

【师】在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

【生】城濮之战

【师】对!这场战役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

【生】退避三舍!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退避三舍这种策略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生】答略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其实质便是积极防御,即以防御为手段,以反攻为目的的攻势防御,它常常成为较弱一方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就是历史上这方面的典型战例之一。

引导学生加以讨论:为何晋军能以二万的兵力战胜拥有四万兵力的楚军?关键是采取了一个什么策略?(退避三舍)为什么要“退避三舍”?(〖屏幕显示〗作用①诚信:实现诺言、报答谢恩②战术:避其锋芒、诱敌深入)

教师指出:其实,所谓“退避三舍”并不单纯是履行诺言,它还是一个策略,让士兵看到国君讲信用,可以激励士气,提高自己在政治上的声望;又可以避开楚军的锋芒,挫伤楚军的锐气,以便选择有利的时机对敌决战,这是积极防御,激励士气的一招。

“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晋楚争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楚庄王取而代之,做了中原霸主。

【师】关于楚庄王,同学们最熟悉的一个成语故事是什么?【生】一鸣惊人!

【师】春秋未年,江南吴越两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卧

薪尝胆)

【师】哪一个同学能否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由一个学生手持自制卡片“卧薪尝胆”介绍越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启发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过渡〗从刚才的学习和思考中,同学们了解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等霸业的过程和不同方式。现在请同学们谈一谈,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

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富国强兵的关键所在

【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言。

【师】〖屏幕显示〗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主——勤业

楚庄王:选择贤能、问鼎中原——重才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成霸业——毅力

归纳: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所以,作为一名学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文化知识,掌握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过渡〗播放视频剪辑:《战国的形势》(约1’30”)

在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为了问鼎中原,争当霸主,不惜展开咄咄逼人的争霸战争。这种争

霸战争就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经过春秋近三百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国被兼并,周王的地位一落千丈,周王几乎被遗忘,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从以上的学习的争霸战争来看,王室衰微促进了诸侯争霸战争。反之,诸侯争霸又反过来加速破坏了旧王室的权威,旧的奴隶制度逐渐瓦解而新的封建社会逐渐形成。这就形成了战国七雄。

二、战国七雄——七雄并立(前475~前221年)

1、战国的形成:

【师】提问这一部分的知识要点。-------

1、韩赵魏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似一耳

朵――展示相关图片)

4、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师】魏国通过李悝变法成为战国时期最早强盛起来的国家,在战国初期的近百年间,周边的秦、齐、楚没有不败在魏国旗下。但到了战国中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什么事件使魏国元气大伤?(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师】齐国在两次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关键在于齐国采用了什么战术?(教师展示卡片: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相关小字部分。两次战役中主要战术虽然相同,但第二次作了适当调整(围魏救赵+减灶计)由此启发学生,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处理不同的事情应有不同的方法与对策。不论是战争还是身边的小事都是如此,应该学会灵活机动的处事技巧)

接下来,我们请同学们来表演一下“纸上谈兵”小话剧(角色有赵括、赵括之母、廉颇、旁白――由教师用卡片展示人物角色)

旁白:长平之战,赵王听信谣言,撤下廉颇,而换上赵括

廉颇(语重心长):秦军现在士气正盛,锐不可挡。我军应当以守为主,耗其士气,以期其自退。

赵括:大敌当前岂能不打?你是老了,我可不能辱没了我将门虎子的名声。

赵母(担忧):孩儿,你空有腹中的万卷兵书,而无实战经验,纸上谈兵是万万不可的。你要听廉颇老将的话才是。

赵括(不以为然):他只是胆小如鼠之辈而已,母亲,你放心,我一定不辱没赵王使命,全军出击,攻破强敌。

赵母(无奈):哎……赵国亡矣!

廉颇(连连摇头)

学生自己进行思想教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同学们的这场表演非常精彩,在这场战役中,赵国四十多万人被坑杀。这场战役是战国时期最残酷的战役之一。此后赵国力量严重削弱。

【师】同学们学习春秋战国一课后,能否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一段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

【生】战争

【师】战争给整个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辩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教师提供多媒体材料,为学生提供辩论根据。

【师】总结: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看到它的两面性。战争的确造成了很多的破坏,但同时它也加快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三、小结:

学生齐声朗读歌谣,并抄下来: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齐楚秦燕赵魏韩,桂陵马陵孙膑谋。长平之战秦称雄,封建社会始形成。

教师指出: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年代。从政治历史的角度看,它展示了众多国家的外交手段、军事谋略、政治较量、社会变迁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网。从文史的角度看,则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既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又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那么,有秦国在战国末期长平之战后,独占鳌头,摆出了咄咄逼人、无敌于天下的架势,是笑得最后的国家。但是不是笑得最好,请听下回分解。

四、课堂作业:

1、以下史实与齐桓公无关的是()

A、任用管仲为相

B、以“尊王攘夷”为旗号

C、与楚国争霸

D、首先称霸

2、下列战役中,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A、围魏救赵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3、东周分为和时期,分别是我国

社会的瓦解时期和社会的形成时期。

4、公元前7世纪后期大战后,成为中原的霸主。百余年后,又成为中原霸主。

5、2、公元前260年,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之战。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进攻。

6、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的纷争

序号04 主备人:赵亚飞 审阅人:潘亚东 审核人:潘振江 审定人:王亚锋 班级: 姓名: 时间:2013-9-23 第1页(共1页)张洪中学历史备课组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方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预习案 春秋大国争霸 1、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_________年,周平王迁都_________ ,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两个时期。 2、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齐桓公任用 _________ 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 _________”为口号,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晋文公是春秋时期另一位霸主。晋国成为_________一大强国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 。从此,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3)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后来,_________ 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4)春秋末年,江南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也参加了争霸战争。吴王_________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 (5)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是越王________,他和百姓共同劳作,争取人心,终于灭掉了________,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 。 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分是: ______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______ 、______。 2、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 ______ 、______ 、______三个国家。 3、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4、桂陵之战 公元前____________,魏国大将____________率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____________求援,齐王命____________为军师救赵。孙膑率军直捣魏都大梁。庞涓撤军回救,魏军在____________中了齐军的埋伏,大败而归。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 。 5、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十多年后,____________又一次大战。____________派孙膑诱敌深入。____________派庞涓带兵进入齐国。在____________遭到埋伏。魏军主力被歼。 6、长平之战 公元前 ______年,______和 ______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 ____________,结果 ______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 ______的进攻,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 。 探究案 活动一、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活动二、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活动三、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达标检测案 一、单选题 1.东周开始于()A 公元前2070年 B 公元前1600年C 公元前771年 D 公元前770年 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 B .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 .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 .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3.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③④⑤ 4.“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A .城濮大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5.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A .伍子胥 B .勾践 C .孙武 D .夫差 6.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 .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 .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 .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7.“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A .城濮大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8.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9.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10.“三家分晋”的三家是()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11.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述题 1.简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是什么? 2.列举一些成语找出处? 3.试着比较城濮大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四次战役不同点。 【作业布置】P31动脑筋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 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 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 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 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齐、晋称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三、讲课类型和教具、参考书 类型:普通新课 教具:战国形势图 参考书:《中学历史教师用书》、《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由阅读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还记得西周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什么时候灭亡的呢? 生: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后,周武王打败了商纣,建立了西周。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师:那你们知道西周是怎样灭亡的吗?好,请同学们打开书30页,阅读导入框的故事。 师:西周是怎样灭亡的?现在知道了吧。有哪位同学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的。 (学生讲故事) 师: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侯听过的哪个故事相似呢?它最终害了谁,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生:狼来了,周幽王,昏君误国。 师:烽火戏诸侯的教训是极其惨重的,惨就惨在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痛就痛在当戎族真来进攻时,往日报警、号令天下诸侯的烽火台失去了威力和作用。 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了。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东周就是我们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这段历史。 2、教学新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新人教版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二、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三、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二)合作析疑 1.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成语)体会老子的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3.结合课后活动1,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哪些指导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6、春秋战国的纷争

6、春秋战国的纷争 1、周平王东迁在哪一年?(公元前770年)东迁到何地?(洛)标志着什么朝代的开始?(东周)此朝代又分为哪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 2、春秋争霸的根本原因:王室衰微 3、春秋五霸指的是哪几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4、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谁(齐桓公)他为什么能成为霸主?(①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②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他成为霸主的标志是什么?(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5、与晋文公称霸有关的战役是什么?(城濮之战)与此场战役有关的成语是什么?(退避三舍)与楚庄王称霸有关的成语是什么?(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与越王勾践有关的成语是什么?(卧薪尝胆) 6、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共同点是什么?(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使国富兵强。) 7、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是什么?(消极: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积极: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形成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加速统一的步伐。)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是什么?(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

争。) 8、战国初年,晋国被瓜分为哪三个诸侯国?(赵、魏、韩)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国家?(齐、楚、秦、燕、赵、魏、韩)记忆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9、桂陵之战交战双方是哪些国家?(齐国、赵国对魏国)与此战役有关的成语是什么?(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交战双方是两个国家?(齐国对魏国)齐国采取了什么策略?(减灶计)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两个国家?(赵国对秦国)有关的成语是什么?(纸上谈兵)(赵括) 10、长平之战的影响是什么?(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11、春秋与战国的战争实质有什么不同?(春秋是争霸战争,战国是兼并战争)

(2016年秋季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教学设计

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掌握老子及其主张、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楚表达观点。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要点 重点:孔子及其学说。 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老子及其主张 分析: 1.老子生平 2.思想主张 3.文化成就 (二)孔子及其学说 分析: 1.孔子生平 2.思想主张 3.文化成就

4.教育成就 (三)孔子及其学说 分析: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3.百家争鸣的影响 小结: 1.本课内容 2.列举战国时期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主张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自然资源。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膑: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的主张。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发挥重塑历史特色人物的想象能力。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目标,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③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教学重点】: (1)齐桓公称霸。 (2)城濮之战,长平之战。 【教学难点】: 正确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不易自己领会。 【教学方法】: 重点的突破方面:齐桓公称霸可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谈话、组织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两个战役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讲述故事演故事的活动中去,用文艺形式深化本课知识,加强学生对成语故事重新思考,使学生的情感认识不断升华。 难点突破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辩论,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这一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战争,并以战争为主线,贯穿整个历史时期的始终,了解战争既有残酷的一面,同时又具有现实作用的另一方面,突破难点。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老师方面:根据教学实际,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二幅地图进行多媒体处理;指导学生编排“纸上谈兵”的历史小话剧。设计好几组问题的讨论方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 导读:【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名著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它属于私撰史。 “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和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等三部传《春秋》著作。三传之中,《公羊传》《谷梁传》以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而《左传》在性质上完全是一部由作者独立编撰的新史书。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流派概括为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九家,另处还有小说家。但班固的概括也未尽全面,当时颇为活跃的兵家,就未列入。 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概括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论说文,又称诸子散文;一是以记述历史人物事件为主的历史散文。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它记述战争的著名篇章有《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齐晋之战》《齐鲁长勺之战》等。这是一部以叙事为中心的历史著作。 《战国策》又称《国策》,还有《短长》《事语》《长书》和《修

书》等异名。它是秦汉间人篡集的一部历史著作。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又称《左氏外传》或《春秋外传》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言谈行事主要记录在《论语》里,这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里有一段向为人传诵的`精彩文字是《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内容是记述孔子与几个学生谈各自志向的,其中他所赞赏的是曾皙的志趣。 《庄子》一书的作者是庄周,他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书中。《庄子》著名的寓言有《庖丁解牛》《触蛮之争》等。 《孟子》中的著名寓言有《揠苗助长》《月攘一鸡》《奕秋诲奕》等。 《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是保存寓言最多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 1.文学常识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和名著 2.文学常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和名著 3.文学常识中的文化常识 4.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四则 5.中考关于语文的文化常识 6.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关于春秋战国的

初中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优秀教案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各国通过变法使国力强大,社会进步,统一的趋势加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改革与强国的关系) 2、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四、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材料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通过层层引导提问,合作讨论法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司母戊鼎。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在过去被视为立国重器。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将从各地收集到的青铜铸成九鼎。从此,九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到了周朝时,我们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灭亡,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开始,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时期:东周,也就是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 2、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从课题内容开始,寻找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板书设计: 春秋(前776-前476年):五霸四公一王东周 战国(前475-前221年):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识: 请复习小导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教师并作评价。 二、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剪辑:《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约1’09”)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组织学生讨论: 1、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烽火戏诸侯) 2、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周幽王) 3、为什么?(诸侯们不可能第二次受骗) 4、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讲的一个什么故事相似?(狼来了) 5、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烽火戏诸侯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惨就惨在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痛就痛在历史就是这么无情,没有给周幽王留下任何申辩、痛改前非的机会。当戎族真的来进攻的时候,往日报警号令天下的烽火台就失去了威力和作用。)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和狼来了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西周灭亡后,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时期。〖屏幕显示〗【师】有谁知道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生】答略。(可互相讨论) 一、春秋五霸——五霸相继 (前770~前476年) 1、著名霸主: 【师】同学们,关于春秋五霸,你知道些什么? 【生】(踊跃发言) 【师】归纳: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

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 2、齐桓公首霸原因 影响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归纳:〖屏幕显示〗 ①优越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山海渔盐,经济富裕【师】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师】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造、开发、利用,可联系西部大开发) 【师】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最需要什么?(人才、资金)【师】齐国是否重用人才?重用什么人?(管仲) ②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③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师】何谓“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有什么高明之处? (指导学生阅读“尊王攘夷”的注解。) 【生】答略 【师】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师】关于管仲,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生】老马识途、管鲍之交等 启发学生:鲍叔牙为国家利益和前途,不计较个人得失、名位,竭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这种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品质。而齐桓公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人,使国家日益走向强盛。 〖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3、晋楚争霸——问鼎中原 【师】在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 【生】城濮之战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1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教法设计: 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新人教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状况,上承奴隶社会,下启整个封建时代,为后面学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经济和思想文化及秦始皇统一中国等内容有铺路搭桥的作用,因而本课承上启下,在中国古代史上占重要地位。 二、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齐、晋争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导致了什么后果? 播放动画视频《烽火戏诸侯》 教师: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演出“烽火戏诸侯” 的闹剧,结果,等戎族真的来攻打西周时,诸侯没有再来救援,周幽王被杀, 西周灭亡。随后,东周建立,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今天 我们来学习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展示: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看千金一笑叹周王衰落 二、观春秋烽火展霸主风采 三、谈七雄兼并解战国风云 四、说天下大势悟分久必合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的知识构造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思想 老子《老子》;孔子“五经” 诸子百家 科技 天文 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 《甘石星经》 物理 《墨经》 文学 《诗经》 屈原《离骚》;诸子散文 艺术 《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编钟医学 扁鹊与四诊法 教学建议

复习课设计 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开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 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本部分知识学生在重点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 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重点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重点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三、艺术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重点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领先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开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获得的成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

补充。 五、医学 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忆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倡导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倡导“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倡导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乱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乱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毁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开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交融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点——对孔子的评价 自汉代至清朝,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五四”时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教案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教案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着名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着名的战例)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教案

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教 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初一历史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六年级班组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__________年,周平王东迁__ ___,史称________。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 3、_________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任用__________为相,以“_______________”为号召,进行改革。 4、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__ _____大战,晋军打败楚军,从此,_____ __成为中原霸主。后来,_____________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找出其中的成语故事) 5、三家分晋是指__ __、___ _、___ ___三家瓜分晋国. 6、战国初年,齐国大夫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______ ____齐国

____ _、___ 、___ __、___ __、__ __、___ _、___ __。(在课本第40页地图上找出他们的位置。) _______ 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找出其中的成语故事) 二、总结提高: 1、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课本第38页) 2、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课本第39页) 41页) 家长签字组长签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说课稿

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书和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平民有了学习的机会,学术思想得以勃兴,政治方面,各诸侯国相争,为争霸中原礼遇人才,经济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交通日益发达,有利于学术交流,社会方面,出现了一个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的景象,所有这些背景孕育出春秋战国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从而出现了思想上,文化上的繁荣局面,——“百家争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 3.学习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国历史,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外,我们还要学思想史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曾经有三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是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为明朝时期。这三个时期对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思想的百家争鸣 二、新授 老子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边阅读边标画有关于老子的相关知识。 2.阅读后:请你介绍一下老子 (1)生平 (2)思想主张 (3)著作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阅读后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孔子的生平。 2.再次快速阅览教材,思考:老子政治上的思想主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七年级)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的纷争》是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兴亡,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课内容是在整个初一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为以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普遍是农村孩子,基础知识薄弱,自学能力不强,学生之间差距较大,不过他们大多数人感情淳朴,求知欲较强。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借助史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导学,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国不断改革,是国富兵强的根本。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齐、晋称霸 教学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问题启发式教学,小组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先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题目叫《烽火戏诸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周幽王即位时,国势已经衰微。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关中发生地震。幽王不顾百姓死活,继续过着享乐的生活。他有一个特别受宠爱的妃子褒姒,很漂亮,但不爱笑。为了让褒姒发笑,幽王绞尽了脑汁。最后,他把目光盯在了骊山顶上的烽火台上。什么是烽火台呢?简单地说,就是古时传信报警的一种建筑。遇到敌情时,白天报警,燃狼粪冒浓烟;黑夜报警,点柴草起火光。浓烟和火光会把敌情很快传遍各地。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就下令点起烽火。各国诸侯看到烽火升起后,知道京城告急,就急忙率领人马前来救助。周幽王和褒姒看到诸侯在骊山脚下忙乱的情形,感到非常可笑,褒姒终于大笑。谁知这一笑,竟使西周灭亡的日子到来。因周幽王废长立幼,加剧了内部矛盾。被废掉的太子宜臼和其母亲申后要求申侯(指申后的父亲,宜臼的外公)报仇。申侯勾结犬戎进攻镐京。当镐京被围时,周幽王下令再次点起烽火求救,但诸侯都怕上当,谁也不来,犬戎终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诸侯们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由于西方少数民族势力强盛,平王无法立足,只得迁都洛邑,从此周室衰微。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这一时期社会动乱不安,各种力量变化无常。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之一。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出示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根据材料答出王室衰微)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看著名霸主。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春秋时谁最先称霸?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最后出示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为齐国做出哪些贡献?有关管仲的成语?)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